“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而种植多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要侍弄好多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他人种植多肉的经验有哪些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浅谈球类苗期的管理经验”,希望对您的种植多肉有所帮助。

有花友问我球类苗期的管理,尤其是新手朋友,因为好多人第一次播种,对小苗管理没有经验,所以我把我自己的一点经验写出来,供大家交流。球类苗期前几个月管理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线、病虫害防治、移植。

1、温度

首先说下发芽温度,我在3-12月份都播过种子,个人感觉还是5月份播种比较合适,其次是6月,因为这两个月温度基本可以保持在20-35度之间,如果3-4月份播种,这时候经常还会有弱冷空气南下,正在发芽的种子最怕发了一半,就碰到低温,这样容易造成出芽率低,我建议这时候播种的花友,最好有控温设备,防止偶尔的低温造成麻烦。7-8月份温度太高,苗容易烂。秋天播种也可以,但在入冬前时间太短,苗太小过冬麻烦,除非你有加温设备就没关系。

其次再说下生长温度,5-6月份因为基本没有什么弱冷空气了,所以不用担心低温,而且这时候的温度不但适合发芽,而且适合小苗生长,能够让苗在入夏前有个比较好的状态。所以前几个月的苗,尽量让它保持一个适当的温差,我一般的做法是,放在北面的阳台,白天虽然不能见直射光,但因为室外在有太阳的时候,一般都能达到30度以上,加上夜晚室外温度大辐下降,一般情况下都在20度左右,这样和白天有一定的温差,很有利于苗的生长。但到了7-8月份,我就不敢放在外面了,因为有时候有大雷阵雨和大风,一不小心就全军覆没,而且夏天晴天中午时温度太高有时候达到40几度,加上苗是闷养的,所以一不小心就全部蒸熟了。所以,我78月份只能把苗盆放在室内有明亮的散射光处,这样虽然生长不如56月份快,但比较安全。

2、湿度

先讲下空气湿度,种子在播下去到发芽的这段时间内,需要湿度比较大,所以苗盆最好闷起来,这样就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对提高发芽率很有利。种子在全部发齐后,我建议每天适当通风一段时间,时间最好放在早晚,通风10来分钟就行了,如果用我的矿泉水播种法,只要把矿泉水盖拿掉就可以了。

其次讲下土壤湿度,我不支持播种后把苗盆一直放在水盆里,我觉得这样土的湿度也太大,有点过度潮湿,不注意的话,容易造成刚出的小苗腐烂。我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土表的情况适当浸下。但几个月内的苗还是不耐旱的,所以不能让盆土发白就行了。

3、光线

光线总的来说应柔和。我在播种后放在阳台内侧,只让见散射光。随着幼苗的逐渐长大,可以慢慢把苗盆从阳台内侧放外侧移动,过了一个月后,我就放在北面阳台外了,这时候基本早晚能见一段时间比较弱的直射光,加上隔层阳光板,光线已经不强了。这时候如果光线过强,幼苗表皮呈红色,容易生长停滞,但太弱又会使幼苗长成尖头。而且盆内还会生青苔,我最烦的就是青苔,苗盆内一长青苔,苗就会生长变慢,而且青苔很难彻底去掉,我的一般处理是用小镊子夹除后晒一会太阳,但这时候一定要注意晒的时间不能太长,光线不能太强,最好放在早晚。几个月内的苗最好不要见夏天白天9-17点之间的直射光。

4、病虫害防治

讲句实话,我播了几年的苗,从来就没有碰到过真正意义上的病虫害,所以对治这方面没啥经验。但我觉得应该重点放在防上面,从开始播种准备,播种土我都用微波炉消毒5分钟(顺便多说下,用微波炉消毒的时候,土里一定要加一定的水,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听过几位花友和我讲在用微波炉消毒时,发生着火现象,都是因为消毒时,忘了土里放上水了,所以请大家切记,一定刻要放上水,让土很潮湿的情况下才可能微波炉消毒),这样可以基本把土里的虫子和病菌杀死,虽然这样但我在播种后的前几天,种子上面总还是会有一些白色的菌丝出现,这时候我都用甲基托布津喷次,基本就能搞定了。至于虫害,我虽然没碰到过,但我想微波炉加上杀虫剂应该能搞定的。

对于病虫害,我觉得一定要以防为主,不然等病虫害出现时,就是能治,也会损失不小的。

5、移植

我一般在9月初的时候会移一次,动一动,大一大,我觉得对幼苗还是比较适用。移植用土仍要用微波炉消毒,移苗用的土湿而不潮最好,移完后应隔个一天再浸水。移苗的时候对于根一定要重剪,尤其是用沙和蛭石播种的苗,根可剪去大部分,这样可以让苗多生须根,能最大限度的吸收水份养份。还有最好密植,苗距应一次比一次稍大,不能为了少移几次而栽得很稀,这样反而不容易长大。

XZH52.cOm编辑精选

浅谈多肉植物种植经验之玉扇的种植、繁殖


玉扇学名:截形十二卷,百合科十二卷属,也就是大家平常所称呼的玉扇,(以下就直接称呼其为玉扇)是十二卷里的一个相当有分量的种类。之所以叫截型十二卷是因为该植物顶部好象是被刀截断过,成截型。玉扇的称呼是来源于该植物的长相,6-10片叶呈一字型左右排列,好似一把扇子。原产地:南非开普省。

下面就来谈谈玉扇的叶型的分类,窗面。怎样养殖,怎样繁殖。

首先来介绍下关于玉扇的叶型分类,玉扇叶型主要大致分为:伞型,平型,壶型和峰型。有了对玉扇的形状的初步认识下来我就介绍下玉扇最主要的也是大家最关心的,玉扇窗上的花纹分类。

玉扇的窗面花纹大致可以分为:

1、窗面有条状白纹的叫条理

2、窗面有绿色白色点点的叫岛

3、窗面有很多白纹或绿纹的叫龙纹

4、窗面中间有一片白纹的叫白云

5、窗面中间有一条白线的叫一字纹

6、窗面有十字交叉花纹的叫十文字

7、窗面布满小点点的就叫粒粒

8、最后还有种无纹的就叫无纹扇了

以下图形就是玉扇叶型与窗面花纹对照表。(纯手工绘画,将就着看吧,呵呵。)

有了初步对玉扇的形状认识后我就来谈谈怎样养殖玉扇。要养殖好一个植物首先要了解它的脾性,也就是原产地的环境气候土壤等等。

环境气候:玉扇原产地在南非开普,夏季闷热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凉爽。很多人都会自以为是的认为非洲就是酷热难耐的一望无边的大沙漠,其实错了。非洲气候带呈多样性对称分布,赤道把非洲大陆一切为二,南非,北非的气候就截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南非气候湿润,阳光充沛,土壤肥沃。每年只有长短不一的旱季和雨季2个季节,夏季冬季和我国的气候正好相反,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是南非的夏季。夏季植物生长,冬季植物休眠。这样的气候也是很多爱好者养殖失败的原因。只有掌握了这自然规律才可能养殖好玉扇,我们这一般6月底开始到10月初玉扇休眠的特别厉害,此时要注意控水通风遮阴。

土壤:也许你认为南非的土壤贫瘠,那也错了,玉扇原产地的土壤大都为疏松透气富含营养的肥沃土壤,我们现在养殖一般都用日本的赤玉土,鹿沼土。赤玉土符合原产地土壤的大多数特性(保水,保湿,不积水)可能在土壤的营养方面欠缺点。我个人使用后感觉用赤玉土是有道理,在这不做讨论,仅仅是个人意见。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玉扇的生长期大约都在每年的11月开始到来年的7月结束,在这段时期内一定要抓住机会,错过了那就只好等下一年了,冬季,寒冷地区一定要加温,最低温度控制在8度以上,来年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玉扇生长时期如果长时间温度低于5摄氏度也会应寒冷而休眠,1-2月份因为寒冷而休眠了这样就缺失了植物生长的连贯性,这样你养殖的玉扇就长不好,至少是长的很狼狈,哈哈哈,扯远了,言归正传。

6月初到10月初为玉扇的夏休眠期,此时应该让玉扇半休眠,之所以让植物半休眠也是为了让植物生长有个延续性。方法就是:遮阴通风土壤保存半湿润,(遮阴用90%的网一层就够了,高度控制在2米左右,以散射光为主要光源。)这时你有会感觉用大颗粒土养殖的好处了。另每星期都要用极其细微的如雾状的喷水壶在玉扇窗面喷施一次,每星期喷雾非常关键,一方面是为植物降温,另一方面是帮玉扇清洁窗面。(玉扇光合作用是通过窗面进行的)。喷施时选在傍晚6点太阳下山时为佳,如果此时有大风则更佳,或者就选择在有风的时候再喷水。喷施过后用吸耳器吹干玉扇窗门和叶间的积水(这点非常重要)。

6-10月半休眠期过后就可以翻盆准备迎接玉扇生长的又一高峰期,一般我都在9月底翻次盆,长势好的也翻,去除老朽根,也疏松下土壤,旧土部分废物利用。翻盆的同时可以下几片玉扇的叶,准备扦插。也可以割几根老根,准备根插,此时不建议砍头,砍头繁殖最好是在11月份,等植物生长旺盛期间进行。

叶插繁殖:叶片用锋利的小刀从叶柄木质化处挑开,然后用巧力顺叶型扭下,要注意掰下叶子后涂杀菌粉吹干,2星期后再扦插在半湿润的土壤内,扦插前先在土壤上开条1CM深的小沟,把叶子放在小沟内即可。一般经过1-2月后母叶就会生根出仔芽了,如果生长顺利一年后就可以移栽幼苗了。扦插的土壤保持半湿润,每次浇水混入杀菌剂。

根插繁殖:把1-2年的老根扭下,用利刀割平创口,上杀菌粉,用干土栽培,根部露出土壤0.5-1CM就可以了,千万别浇水,保持湿度即可。看到根的顶部出芽后在稍稍的喷湿下土壤。一般根插要比叶插慢得多,记住,一定要有耐心,没看见芽前千万别浇水,这是成功的关键。

还有种根插繁殖的方法比较残忍,就是在未翻盆前,抓住玉扇的身体直接扭断所有的根,让根在原盆内发芽。这种方法也要保持土壤干燥,有湿度就可以了,出芽后再浇水。

砍头繁殖:尽管以前我也以砍头繁殖为骄傲,现在看来砍头繁殖其实是很失败的,等同于杀鸡取卵。对植物生长也是伤害最大的一种繁殖方法,突然间阻止了玉扇的自然生长,对以后的杂交授粉有很大伤害。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砍头繁殖。在这里我还是粗略的介绍下。

砍头繁殖最好是在玉扇生长的旺盛期进行,这样基座上出芽就快,母头发根也快。在11月-12月之间砍头繁殖比较合适,砍下的母头发根后到来年5-6月玉扇开花还有个缓冲期,对植物杂交授粉繁殖影响也是最小。事先考虑好保留几片叶在基座上,抓住玉扇叶片轻掰玉扇身体见有隙缝露出就可以下刀了,先开条小口子,在轻掰玉扇,会发现玉扇基部的口子会越来越大,此时就用小刀调整割的方向,直到母头和基座分开为止。上杀菌粉,母头吹干2星期后种植在半湿润土壤中即可

其实有性繁殖才是瓦苇繁殖之中的如来神掌。玉扇繁殖的真正的乐趣所在!!玉扇异花授粉。不同玉扇杂交过后会出现很多不同形状,不同窗面的玉扇,这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方向。有性繁殖具体方法参照:瓦苇(十二卷)属的多肉植物授粉繁殖、杂交图解教程该文章图文并茂的展示了怎样帮瓦苇类植物的授粉的方法与技巧,很值得我们学习。

7月过后玉扇应该授粉结束采摘果实,玉扇果实既熟既采,看见果皮枯黄就可以采摘了,不然成熟的果夹会自然爆裂,到时候你只可能采到空果夹了,呵呵。采摘后果实应该放在干燥通风的荫凉处保存,等到10月后气候转凉,出现温差的时候再播种。也有很多专家是现采现播的,应人而异吧。播种前一定要做好种子和土壤是杀菌工作,否则可能功亏一篑白忙活一年。幼苗可以适当的闷养,1年过后就可以移苗了。土壤保持湿润,每次喷水浇灌时加入杀菌剂。预防为主,

经过7年左右时间的不懈努力,当年的小苗应该就会长成标准株了。开花授粉,新一轮杂交选优工作又开始了。花谢花开,我们累并快乐。

生石花的授粉取种到苗期管理


生石花以其奇特的形态、丰富多彩的花纹博得了众多多肉植物兴趣者的亲睐,目前成为海内非常热门的多肉植物收集品种之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生石花陆续引入我国,至今海内兴趣者已经基本上获得了绝大多数原始种,尤其是近几年直接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引进的生石花种类更多,并且以杂交为主要途径的育种工作也陆续开展起来。无论是原种引种,还是基于杂交的育种都要求兴趣者了解生石花的播种繁殖特点,以便获得较高的成苗率。

目前海内大多数兴趣者还都是以养护成年生石花为主,虽有意介入播种育苗,但其中难度颇大,也使得不少朋友打消了积极性。原因在于,生石花虽属多肉植物,但其播种育苗过程与仙人掌科、百合科等典型多肉植物还是有很大区别,其主要过程和要点如下:

1.亲本的选择与授粉

生石花的绝大多数品种都是秋季开花,只有曲玉等极少数品种是夏季开花。一般来说秋季最早开花的是微纹玉,随后是花纹玉、花轮玉、朝贡玉、丽红玉、福来玉、紫勋、日轮玉、青瓷玉等,接近尾声的是兰型玉、太古玉和菊水玉,不同栽培条件下品种的盛花期可能略有区别。总体上说,生石花的授粉应该尽量选择品种的亲缘关系近的作为父母本,这样获得的子代萌发率较高;若作远缘杂交则可能会导致种子出现锦化甚至无活性。对于个体而言,5年以上的生石花个体几乎都是良好的亲本,种子量可以达到几百粒(因品种而异)。同一植株的不同侧芽之间的授粉一般是不行的,应该选择不同来源的同种个体,所以在购买生石花的时候,刻意选择2株以上同类的植株是必要的。

生石花的盛花期很长,最长的是黄微纹玉(长达10天左右),其中第3~5天是授粉的最佳时期,此时花粉已经散出成熟,柱头也开始分泌粘液。它们一般都是在下午4点左右盛开,此时授粉最佳。授粉可以用棉签蘸取花粉,涂抹到母本的柱头上即可。如果有意识的去做异种杂交,要在开花第一天去掉母本全部雄蕊,随后用眼科镊夹取父本的雄蕊或花药涂抹到母本柱头上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成功地授粉是可以看到母本柱头变黄(被花粉覆盖),同时次日花朵开始逐渐凋谢是一个重要指标。生石花的授粉总体来说比较容易,花粉量也相称大,成功率很高。

2.果实成熟与种子收集

授粉后花朵开始凋谢,花瓣逐渐干枯,子房部位开始膨大。一般在授粉后2~3周花瓣基本凋谢,甚至已经干枯,此时应该用小镊子轻柔的夹除枯萎的花瓣,暴露果实。这期间要给予足够的肥水管理和光照,尤其是光照对果实成熟非常关键。去掉花瓣,可以使光照更好的照射到果实上,果实迅速膨大肥厚,与不去掉花瓣的果实相比,果实体积和种子数量要高出至少2倍,习惯上把这种去掉花瓣的做法称为晒苹果理论。

果实大约在春季之初成熟,不同品种和栽培环境会导致种子成熟速度不一。典型的表现是果实变得干燥,此时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的果实要从柄基部剪下,阴暗通风处晾干,装入硫酸纸袋保存。干燥的果实遇水会开裂,种子随水散落,因此果实成熟期间尽量不要采取上部给水喷水的方法灌溉,恰好果实成熟期间也正是生石花的脱皮期,可以适当断水,即保证了脱皮期的充分回浆(即老叶子的营养转移到新叶内),也保证了果实的安全。果实收集到之后,不要急于拨开果实取种子,最好是连同果实一起装入纸袋保存,这样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当年秋天即可播种,不推荐春播。

3.植材准备

生石花播种植材的表层土首选过筛的细颗粒的赤玉土,土质颗粒不要超过小米粒大小为好。下层土应该在赤玉土基础上混合一些泥炭或稻壳灰以增加营养,颗粒可以稍大,但也不要超过1/2大米粒大小。花盆没有严格要求,塑料盆就可以了,不需要太深。土壤和花盆均要经过消毒处理,最简朴的办法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首先在盆内装入下层土,约占盆的2/3,上面铺上1cm厚度的表层土即可,刮平土表面,将整个盆土浸入沸水沏开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到盆的下1/3深度即可,消毒液会通过盆底部的孔虹吸浸润土壤。高锰酸钾的浓度可以通过溶液颜色来观察,一般清澈见底的深紫色就可以了,过浓会看不到容器底部,沸水沏开高锰酸钾有助于其发挥消毒作用。

待浸盆的高锰酸钾温度降到室温,盆土也已充分浸透,可用喷雾器喷少许清水到盆土表面,以使其平整齐净即可播种了。如果在喷雾的水中再加入少许长效抗菌剂,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药物将更有助于种子安全萌发。

4.播种与萌发

播种选择在秋季9月份中下旬(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提前1周可以陆续将储存的果实割开,用小镊子慢慢把种子剥下来,去除杂质,即可播种。播种最好是密播,这将有助于提高萌发率。不同品种近量分开播种,不要混播,因为种类不同种子萌发时间也不同,不便于管理。

播种时可以用一硬纸做成纸槽,将种子放在纸槽内,用镊子小扣纸槽背部,种子就会顺槽慢慢的均匀分散到盆土表面。播种完毕,盖上透明的玻璃板保湿,以散射阳光或日光灯作为光照源。健康的种子会在播种后第3天开始萌发,直到10天左右的时候萌发完毕,待大多数种子萌出之后要逐步去掉玻璃板:方法是用牙签垫起玻璃板一角,一周后再垫起另一角,这样逐步增强通风和逐步降低湿度,萌发后1个月可以完全去掉玻璃板。此时光照可以逐步增强,每天傍晚喷雾补充水分(水中加少许抗菌剂为好)。

5.苗期管理与移栽

萌发后的生石花苗非常怕潮湿、阴暗和霉菌,因此必须注意要逐渐去掉玻璃板,保持充足、柔和的光照,这也是生石花与其他多肉植物播种的不同之处。杀菌剂是很重要的,尽量选择种类多一些,采取交替式用药物,避免病菌耐药,每次浇水都加入一些,可以保证较高的成苗率,但不可浓度过高。

一般秋播后苗子生长到春节期间就开始脱皮并看出一些形态了,此时可以移栽,目的是对苗子的品种进行初步筛选,剔出柔弱、畸形和花纹差的个体。对出初学者来说,可以延迟到翌年春天再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移栽的用土和播种类似,因为苗很小,不能耐受大颗粒、大肥力土质。移苗时可以连同修根,没必要吝惜根部,可以对每个苗保留1cm的根即可。移栽后2天内不要浇水,3天后可以逐步的傍晚喷雾(要加入杀菌剂),随后逐步见光,大约1周后新根即可萌出,进入正常管理。

多肉植物苗期管理的几个问题探讨


虽然每年都播种,从玩多肉植物的开始就播了,已经播了7年的种子,说实话,就小苗培育上,实在没什么成绩可言。主要原因大致有两条:主观上,摊子铺太大,想养的东西多,最后反而一事无成;客观上,家庭条件有限,最后导致顾此失彼。

所以,既然没啥成绩,介绍经验也无从谈起,好在失败也是反面教材,就自己想到的几个问题,做一次简单的探讨,以后通过实践对比后,可以再逐一深入交流。

一、小苗避免低温休眠

这个问题在浅谈多肉植物幼苗不休眠的意义已经说过了,这里只是作为对育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点罗列一下,不再重复啰嗦了,主要补充有关照片作为对照说明。当然不排除是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但是目前个人认为这是育苗期间核心关注的要点。

二、小苗的移植

这个问题这次重点探讨一下

应该说,关于多肉植物的移植问题争论已久,记得我刚接触多肉植物的时候,就看到过动一动、长一长的说法,说实话,当初确实觉得挺意外的。一般养花的朋友都是知道传统老话,树挪死、移花有时,莫教花知等花谚,无外是说,养花不能经常移植,并且要把握好时机,最好的时间是初春植物就要萌动之前。当然,随着深入接触,居然还有砍根种植大法,让我大开眼界。植物移植时适当的修根是必要的,但是到了多肉植物这里,不仅须根全部修光,连主根都变成要拦腰砍断,部分品种如兜,居然在换盆时,可以将根全部削平再发根,据说这样处理后,植物会长的更快。另外,还有换盆后的种植密度问题,由于多肉植物小苗个头都很小,认为不要种的太稀,而应该种的密度大一些。这些问题在我日后的种植中都遇到过,而且应该说对小苗生长的影响也比较大,概括起来从三方面来探讨一下:

第一:移栽处理

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小苗根系的处理、植料的结构、移栽后养护等。

首先是对小苗根系的处理。一般第一次移植(当然这里也涉及第一次什么时候移植的问题,在第二点讨论)不用考虑根系处理,因为往往根系还不够健壮,没必要修根,直接移植即可。但是对于以后的移植(往往在发芽半年以后,如果第一次移植也在半年后,也属于同一情况一并讨论),此时很多小苗都长出小萝卜根,是不是需要修呢?是修须根还是对小萝卜也砍下去呢?修和不修对后期生长到底有什么差别?我个人觉得只需把过长的须根剪短即可,并且所谓的修根只是便于重新种植,没感觉修根对日后生长有明显帮助,甚至有害。我试过截断主根,恢复速度并不理想。当然也可能跟我后期养护水平有关,不知道有没有仙友做过严格的对照实验。

其次是植料的结构。小苗的植料只要保证透水即可,千万别太颗粒化,否则恢复会很慢,长势明显受抑制。如果有的多肉植物花友植料配方喜欢用泥碳等,到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喜欢用颗粒土的多肉植物花友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颗粒太大,不利小苗根系恢复生长。

最后是移栽后养护。无外是什么时候浇水、放什么样的环境等问题,这方面与成株是有区别的。成株往往在换盆时需要晾根、用微湿的植料种植、缓几日浇水等,但是小苗换盆可以直接种植,种下后就用喷壶浇透,即园艺上所谓的定根水,这对小苗根系恢复有帮助,如果实在担心烂根,喷水时加杀菌剂即可。移植后的养护环境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避免阳光直射,但是对于是否放小暖房里闷还是背阴通风处,可能很多多肉植物花友做法不一,我个人觉得自然通风处比较好,等一周后再移到温室里。感觉移植后直接放小温室闷,很容易烂,但是恢复速度比不闷的快一些,应该属于鱼肉和熊掌的关系吧。

第二:移栽频率

按说植物喜静不喜动,经常移栽,损伤根系,正常的生长会受损。但是似乎越来越多的实战结果表明,适当多移栽确实有好处。当然,也有资料显示,很多欧美派的多肉植物爱好者小苗期间很少移植,往往都等到小苗相互挤压才换盆。所以对移栽的时机和移栽的次数,这是最让我困惑的地方:移的不好,越移越死;不移苗,确实好像长不快;还有就是什么时候进行第一次移栽,我一直是隔年才进行第一次移栽,目前看来确实有些问题。第一次移植具体什么时候最合适,是一发芽就开始移?还是开始长刺座开始移?

第三:移栽密度

这个问题受最初接触多肉植物时的影响比较大,一直理解为由于多肉植物比较怕水,所以用盆不可过大,种植密度不可稀,估计盆大球小水份偏大,不容易养护。或许当初这样的经验介绍,原本也有其合理正确的一面,但是我在实际操作上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一直是高密度种植,当然也有客观因素,不种的密一些,根本没地方种了,我移栽次数少也有这个客观因素存在。应该说,种植密度太大也对生长有影响,还是需要有足够的保证间距,对小苗而言,个人估计苗与苗之间间隔2CM左右还是有必要的,具体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另外还要补充一点,盆最好深一点,植料厚度最好有5CM以上,有利于根系扩展。

三、小苗水肥管理

小苗管理上给予重肥(当然也不能过,否则得不偿失)。过去一直以为仙人球对肥料要求不高,看来有些偏颇,也过于保守,以后对施肥的问题,还需要重新修订。另外小苗对水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强化水肥管理,可以加快小苗的生长速度。

四、小苗光照管理

个人一直认为,光照对多肉植物非常重要,足够的光照,才能让多肉植物展现其独特的魅力。那么苗期对光照有什么特别要求呢?暴晒,特别是夏季,当然是要避免的,至少也要给予足够的适应过程,否则自己的心血可能一天就化为泡沫。撇开暴晒这种极端情况不算,在可能的条件下,光照充足一定对小苗健康生长有好处,特别是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更需要充足的光照控制形态。

综合起来,个人认为小苗养护最关键因素是避免低温休眠,特别是一年以内,最好能保持连续生长的温度,其次是加强水肥管理和适当的移植,光照主要根据个人偏好的风格来处理-喜欢肥绿的样子,或者自然健康的样子。

个人育苗情况不佳的原因总结:

第一是没有认识到冬季休眠带来的危害,直到去年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第二是移植处理问题没有全面掌握,不是修根过度,就是几年不移苗,还有就是高密度移植等

第三是水肥处理不到位。除第一点外,后面的因素或许单独存在,未必会明显影响小苗生长,但是几点集中在一起,带来的问题就会比较严重。

图片说明:

图一:10CM的方盆,下面的小球是06年自家播种的,冬季不能保证生长,差距明显吧。而且播后一直没移栽,今年移出来,跟这两个一本刺挤一齐混日子。

图二:10CM的方盆,这4个稍微小一点,但是这样的生长速度我已经很满意了。

图三、四:7CM的方盆,这几个就是留下的小的三刺玉,现在2-3CM样子(里面见缝插针种的小苗是07年播的)

专业玩家球类种植养护要领


种植方法:拿回家反过来把根向上放几天,然后把根埋到土里去就可以了,冬天了,不用浇水,放室内干着过冬。开春桃花开的时候开始浇水。

土的选择:至少要做到盆里不能积水,浇水之后必须在几分钟之内从盆底的洞里流出去,其次尽可能的松,不板结,泥炭,煤球灰,珍珠岩,蛭石等都是可以的,实在找不到就挖长满草的荒地里的土掺一半煤球灰也行。不可以在土里放进生石灰/熟石灰/大量的石灰石之类碱性的物质。钙是不需要补充的,任何植料都是含很多钙的,自来水中也含。

错误的方法:

1、到手后把根全部拉掉,或者把木心弄断。这样除了增加死亡率之外完全没有意义,就算长出自根,巨大的伤口被感染腐烂的几率比保留木心更高,很多球离了木心的根就是僵的,不死也不活,几年都不长,也不会开花,还有很多品种失去木心是长不出根的。木心根是可以活很久的,10来年的多了去了。

2、过多的浇水仙人球是一年不浇水也不会干死的,不用担心干了几天,几个月会如何如何。看到球明显皱了再浇,饱满状态无论干了多久都不要浇,否则很可能会烂掉。开花数量也与浇水多少有关,时常保持稍瘪的状态开花最多,一直很饱满开花会减少。夏天不能在午后很热的时候浇水,但夏天是可以在晚上浇水的,我卖的这些全部不怕热,夏天不休眠的。

3、过多施肥仙人球怕氮肥,施有机肥会有很高的几率导致死亡。尤其是在秋季不能给氮肥,否则会导致抗寒能力降低,冬天冻死。生长季节可以施草木灰或者含氮很低的复合肥(看肥料上的一串3个数字XX-XXX-XX第一个越低越好,至少低于10,第3个越高越好)缓释肥有个加镁奥绿肥A-2不错。

4、遮荫仙人球都是阳生植物,喜欢晒,不能忍受荫蔽,成年球在逐步适应之后能给多少阳光就给多少,晒不死的,幼苗除外。但要注意接受阳光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把在室内暗处放了很久的球突然搬出去晒,或者把窗台上的球180度旋转。

5、盆过小过浅种植的盆要有一定的体积与深度,至少比球体要大一圈,尤其注意不能太浅,土尽可能放满一点,必须让球底部锥形区域距离盆底有5厘米以上的距离,如果球形细长站不住可以用深盆种植。

6、意外死亡当作栽培失误,很多时候,死亡是个几率问题,即使没有任何错误还是会死一些的,就好象大棚里都有很多烂的。10个里死掉12个是正常的,但10个里烂掉8个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的了。

多肉植物夏季管理浅谈温差、浇水、介质


多肉植物夏季管理总会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小编列了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大家来探讨一下吧~

1、温差

许多人忽视温差的作用。植物都需要一定的温差来进行能量营养的存储。而温差对多肉植物更为重要。因为很大比例的多肉植物都是在夜晚才进行活跃的养分合成,这就是著名的景天酸代谢方式。熬过酷热的白天,夜间才是以景天为代表的多肉植物最为活跃的时候,所以,需要有足够的温差提醒这些小精灵们夜晚的到来。

有些人养多肉,特意搬去办公室,这样白天才20多度,晚上人走了,空调关了,温度上升到30度。可以想象这种倒挂的温差对多肉植物来说是多大的折磨。当然,多肉植物也能正常的进行白天的光合作用,只不过夜温不够低,植物不能把白天产生的营养物质存储起来,而反消耗更多。植物日益衰弱,在所难免了。10度左右的温差是非常理想的温差。如果白天在35度左右,晚上尽量控制在25度以下,会对植物有很大的帮助

2、干燥期

这里的干燥期,是指两次浇水之间,盆土彻底干燥的间隔时间。在生长季节,干燥期为1到2天比较合适,休眠季节,3到5天为佳。为什么要有干燥期?多肉植物有一个特性,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就是在彻底干燥后,突然浇水,会瞬间暴发式生长。无论从成株,还是小苗,甚至种子,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当经过彻底干燥,当植物有感觉到口渴的时候,突然一次浇透水,植株根部会暴发出大量的新根,而且都带有很浓厚的白毛。为植株在第一时间吸到足够的水份。

这都是这些沙漠精灵长期在沙漠中进化出来的本事。因为沙漠地带雨季非常短暂,当一阵大雨来临,不能瞬间反应,那还没睡醒,水份就全蒸干。那真的只能洗洗再睡了。这种机制,在生石花的播种,也成为一个极佳的技巧。那就是用非常干燥的盆土播种。种子播上后,不要立即浇水。而是继续干燥1个星期左右,然后选择一个傍晚,突然一次把水浇透,等待你的,就是可喜和惊人一致的发芽率。在两次浇水之间,请为你的多肉宝贝们,留上足够的干燥期。

3、浇水

一般选择晚上的时候,如上所说,晚上植株比较活跃,可以应对突然增加的水份。炎热的夏天,把睡着的你丢到游泳池,你可能会淹死。醒的时候,那是清凉透爽。植株也一样,而且他们白天睡得更彻底。水的保温性要大大高于盆土,所以白天浇水,在阳光下很容易引起盆土过热,直接把植株煮熟。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傍晚的时候浇,为最佳。浇水有个秘诀,那就是要浇透。浇到那种水从盆底哗哗的流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给根部带来足够新鲜的空气。这是非常重要的。根部新鲜的空气,可以帮助根部呼吸,代谢产生的微弱电流,帮助根部吸收介质中的营养离子。新鲜的空气和水一样关键!

4、介质

现在的介质都比较成熟,网上有一些现成的配好植料。这里补充说几点。

1)沥水如果在浇水的时候,一边上面浇,一边下面漏,那证明这是好的介质。如果浇水,盆面会有水积起,然后又慢慢渗透,那就不行。

2)速干如果用泥炭,必须用纤维非常粗的泥炭,里面有足够的缝隙留给空气,才能干得更快。速干的标准,是最浇完水后,经过一晚,就能湿而不潮,2天左右干透。总之,所有的配比,种植方式都需要围绕速干这一中心思想。为此,除了在植料的选择上,我们还有其它更多的弥补方式。

比如说选用陶盆代替塑料盆,用浅盆带代替深盆,或者在盆底垫更多的沥水材料等等等等一系列方式,就需要大家多多开动脑筋啦!

浅谈多肉植物的拼盘


首先多肉植物拼盘有几个原则:

1、拼盘的种类最好是同个科属,同个型的(夏型或冬型)

因为每个科属的生长状态和对环境的要求基本是类似的,所以拼盘的时候比较方便,统一管理的时候不会造成植物生长过程中变形,徒长的现象。

百合科

景天科

如果把景天科和百合科的植物拼在一起,这样的话我真心想说这是糟蹋植物呀。下图是跨科属拼盘一段时间后,由于生长习性的不同,当中的那个白牡丹都直接徒长了。而其他的十二卷属植物长得很好。

2、尽量将植物种的紧凑一点,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缝隙尽量小,最理想的是做到疏密有致,如图:

3、颜色搭配尽量协调,如果确定了是红色系的那就尽量选择偏红的植物,或者跟红色比较配的颜色。

4、植物的层次感和疏密感,以及搭配的花器,如图:

补充一下,另外一些需要注意的就是长生草属的植物,最好单独种植或者与同属植物拼盘,因为长生草属的植物夏季休眠程度较深,对水的需求更少一些。

浅谈生石花的蜕皮


生石花很讨人喜欢,但是也很让人心烦,因为这家伙太不让人省心。生石花有俩毛病,一是怕热喜凉;二是每年褪皮。这两毛病结合在一起,就让你不消停。

春天气候不错,正是生石花的生长期,容易伺候,总以为可以浇浇水,看它们长得胖乎乎的可爱模样,但是不行,要断水。因为这时候它们正在努力褪皮,这个生理周期对生石花很重要,如果水太大,老皮迟迟不能褪,会影响后期管理。

夏天高温,特别是江南地区春夏之交的黄梅雨季,是生石花的鬼门关,整天担心害怕,生怕哪天早上起来一看,又一棵生石花烂了。

秋天气爽,是生石花最佳观赏期,球体饱满,杏花怒放。但是就这样也有不少麻烦,好不容易进入新一轮生长黄金期,总是希望给生石花喝个饱,但是休眠刚解除的生石花还处于虚不受补的状态,一不小心,好不容易熬出夏天,又一脚踩进鬼门关。

冬天虽然冷,生石花倒是不怕冷(当然也有极限),也容易管理,但是问题在于,生石花开花后,就开始在酝酿褪皮的重大事宜,如果这时候不控水,真的等春天再控水,已经没有用了。

生石花褪皮的生理现象,是适应恶劣环境的重要功能,可以说,生石花这一生,就是围绕着褪皮和开花两大任务而忙碌着。褪皮是为了保护本体安全度过最恶劣的高温干旱期,而后抓紧短暂的生长季节开花授粉,繁衍下一代,之后老的本体又开始准备孕育新的本体,其中就包括老的本体以大无畏的精神,将自身养分转移给新本体,同时自身枯萎,继续保护新本体在高温干旱期减少水分蒸发。如此周而复始。

正因为褪皮是生石花们保证自身繁衍的重要环节之一(虽然另一种是有性繁殖,但是由幼年变成年,依然不能回避褪皮的关键环节),所以让生石花有足够干燥的时间,变得尤为重要。当然,冬季断水时,花友会心疼生石花出现皱缩现象,这个问题要因地制宜来看待和解决。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如北方,虽然很冷,但是室内有供暖,温度非常适宜,生石花对水需求量大,而北方空气又很干燥,所以可能会皱缩得比较厉害。这里我只能提一点推论(因为我没有北方种植的实践),就是不要管它,就让它皱缩,加快褪皮完成时间,因为生石花会通过转移老皮水份,从而保护新生命的持续。反过来,江南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大,冬季全断水完全没有问题,特别是早晚温差带来的水气,足够生石花维持正常的生命运行。江南地区即使整个冬季完全断水,球体也可以保持很饱满的状态。

一般而言,生石花应该在4月底前完成褪皮,这样在5月份可以给予正常水肥管理的时间,否则生石花真的没机会进补了,毕竟马上要面临艰苦的岁月,养强壮一些也可以增强休眠时的抗性。

成株蜕皮期间一滴水也不给,给了水就会延长蜕皮期。蜕皮期间水分是不能弄到植株上的,因为蜕皮期的老皮浇水很容易会感染细菌,然后腐烂。脱皮期能够全光照的就全光照,它们是不容易晒坏的(这个是对成株而言)小苗相对减少直射光。一直到生石花外面的老皮干的成了薄薄的膜才算是脱皮好了。也就是说干透发白,轻轻一弄老皮就下来的,这个时候生石花才是真正脱皮好了。

多肉植物的种植经验


多肉植物的养护误区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多肉植物不能多浇水,浇水只能少浇一点。持这种观点的人遇上下雨天马上搬盆,心想可千万不能淋雨啊!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根本原因恐怕在于盆土结实,有渍水不畅的可能。

养护关键:如果依照这个思路,只能得出养护多肉植物关键在于水的结论,这就错了。事实上养护多肉植物的关键不在于水,而在于土。不管用什么材料配制,都要以透水透气为标准。例如以6份园田土与4份中粗的黄砂均匀混和配制的,若少许加点基肥更好。用这样的土盆栽多肉植物,水浇多了没事,淋雨也不成问题,连梅雨天也能对付。顺便提醒大家的是:1.盆栽时不可两手用力压土。2.刚上盆的多肉植物应用喷壶浇水,或者浇在手上,让水经指缝缓缓流人盆内,如近期有小雨更好。这样盆土能确保良好的透水、透气性。3.时间长了,透水透气性差了,必须松土,最好是翻盆。4.若栽在瓷盆里,可在盆下方放一层碎砖,增强透水透气性。

养护细节:以水为例。浇水的一般常规是不干不浇,浇则必透。对多肉植物而言,所谓干就是生长期要等盆土里里外外都干了才浇水,且要浇足。不过仅知道这些还不够,还要注意以下细节:1.浇多少水。生长期要多浇水,碰到雨天要让它淋雨;夏季休眠期少浇水,0℃以下的冬季休眠期一般不浇水。2.如何浇水。生长期且温度高时当头浇,能人工降雨更好。生长期而温度较低时,浇在盆土上。0℃左右时若浇水,千万不可浇在植株上。3.炎夏35℃左右时应起大早浇水,不要晚上浇,更不可在烈日下浇。4.对湿度要求高的种类,一天喷几次雾,增加空气湿度,滋润茎叶。

养护空间:多肉植物生长期的最佳养护空间应是大自然,且越开阔越好。楼顶上光照充足,通风佳,有雨淋,更有秋露滋润,病虫害少,所以多肉植物长得特别好。当然,养护空间要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如黑网。炎夏有黑网遮阳,多肉植物可缩短夏休眠期。此外,封闭阳台、塑料大棚比较适合冬季养护,这样能缩短冬休眠期。休眠期缩短就意味着花长得快,能早成型。

特别养护:盆栽多肉植物,不少人过不了度夏和越冬这两关。夏休与冬休期间的养护可称之为特别养护。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以多肉植物的搬进、搬出问题。1.时刻关心天气预报(温度与霜冻),冬天搬进能推迟就推迟。2.春天搬出一般在清明前后(因地而异),不宜过早。3.大多数多肉植物一旦搬进,整个冬天就在暖房内生长。不要随便开窗,更不可因某一天暖和,搬出去晒太阳。4.少数多肉植物的习性适宜搬进搬出。如仙人葡萄,只要有阳光,可白天搬出,晚上搬进,让它呈现的玛瑙红色更有透明感。

特殊养护多肉植物有共性,也有个性。针对个性一面的养护就是特殊养护。如玉吊钟的特殊养护就是修剪,使它长出色彩斑斓的新叶。而莲花掌的特殊养护就是常翻盆,只让一座莲花掌长大、长美。分别养护以光照为例,同一品种的多肉植物分别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养护,生长的情况往往不一样。通过比较,可能就会给你灵感,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如五星豹皮花,先让它在少有光照的地方生长,它迅速长高,后支撑不住挂下,再移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养护,它长粗长壮,依旧悬挂,并在悬崖处开花。这种新造型的诞生就是分别养护的功劳。

目标养护大多数多肉植物有鲜明的个性,体现在根、茎、叶、花、果、刺、绒等方面,有的还能变色、变形,有的能创造整体的美。面对这样的多肉植物,我们心中要有一个培育目标,而全部的养护就是向这一目标迈进。如白马的目标之一就是塑造整体的自然的丘陵风光。又如黄丽的目标之一就是在悬崖处开一朵蒲公英花。在目标养护的基础上如果能再有创新的思路,就更能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如通过逆思培育的火祭便有创新色彩。

浅谈多肉植物的红叶现象


红叶现象是被子植物常见的一种伴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颜色改变,裸子植物非常少见。在多肉植物中,红叶作为一种园艺类型,普遍存在于许多种类的园艺变种当中,尤其见于星球属的鸾凤玉。在多肉植物中的一些品种也具有类似的现象但季节依赖不明显,如景天科的虹之玉,甚至大戟科的布纹球。

传统观念上的红叶就是指伴随季节的变化,尤其是秋冬季节。实际上,所谓的红叶其实是一种自身色素的交替改变,促进这些改变的诱因有光照、温度和胁迫,其中对光照的反应最为明显。

红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自身色素比例的改变而造成的,这包括正常色素的消退、分解,新色素的生成或者正常色素化学结构的改变。这个问题在8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当时的理论认为是由于在秋季叶绿素的分解而叶黄素、花青素等诸色素的颜色被体现出来。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秋季植物表皮变红是由于重新合成了大量的花色素甙的结果,花色素甙通常称鲜红色、紫色和蓝色。入秋以后,表皮细胞中的花色素甙大量合成的是件实际上要遭遇叶绿素的分解,秋季的寒冷和干燥是促进花色素甙合成的主要原因。

花色素甙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由一个氧杂萘和一个苯环所连接,形成双环15碳的化合物。其中环上可以衍生一些羟基和甲基,在相应的羟基上可以由单糖分子形成糖苷。脱去单糖的单纯15碳二环分子就是花色素。不同的碳位被羟基、甲基或者形成糖苷,都会使得这个化和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此外,该化合物由于是甙结构,也含有羟基,所以pH将对它的空间结构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酸碱度的改变会导致颜色变化。

花色素甙的合成是红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它的合成量的大小、结构变化都会影响外观上的红叶表现。由于花色素甙的生物代谢过程复杂,涉及了大量生化反应,故不加赘述。但是要提到整个代谢当中的关键酶:o-甲基转移酶、UDPG-类黄酮葡糖转移酶和鼠李糖转移酶,这三个酶是合成关键酶,任何一个酶阻断剂或者激活剂都可以影响红叶现象。

影响花色素甙合成和代谢的因素就是影响红叶的因素,它们包括:

1.基因型

这个是决定红叶的主要因素,正常的鸾凤玉和红叶鸾凤玉相比,红叶鸾凤玉就富于颜色变化,而普通鸾凤玉仅仅是颜色加深,而并不能表现出各种艳丽的色彩。兜和鸾凤玉相比,在红叶方面的变化也是不同的,鸾凤玉更倾向于改变颜色。岩牡丹属的基因型应该也是富于变化,遗憾的是它的维管系统结构特殊,表皮被覆很厚的蜡层,这些都会影响到光照、温度对色素代谢的影响,导致反应低下。在园艺育种和自然突变的牡丹当中就会产生蜡层的缺陷或者色素敏感亢进,表现为牡丹属红叶现象。总之,无论是色素系统还是辅助系统基因型的不适宜,都会影响色素代谢,从而影响红叶现象。另外,叶绿素的分解程度也是体现色素颜色一个重要因素,红叶植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花色素甙合成的同时开始大量分解,这样才能体现出艳丽的颜色;否则则是表现为叠加颜色,例如原种牡丹玉、豹头、艳肌士童等。

2.光照

光照决定红叶是普遍认同的,因为红叶最基本的改变就是伴随光照出现的。在秋季,由于大气浓度、太阳直射角度等诸多地理性因素,导致了光照透射量增大,光照强度增高,尤其是强效应紫外光的透射。这些因素都作用在植物表皮细胞的光系统上,进而激活光敏感开关,启动了第二信使,从而诱导了花色素甙的合成。人工诱导红叶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强效紫外线(UV-B)来诱导花色素甙的合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露天栽培的红叶要好于塑料棚的红叶,塑料棚的红叶要好于玻璃温室的红叶。在台湾的红叶非常漂亮,主要原因是那里的核实湿度、温度有利于露天栽培,另外那里的纬度导致紫外线透射量比较大,这些都有利于红叶的产生。在北方,红叶现象在秋季比较明显,主要是由于大温差和季节性紫外线量的改变造成的。不够遗憾的是,在家庭条件下红叶是非常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玻璃窗把大部分紫外线滤过了。

3.温度

寒冷和大温差可以激发花色素甙的合成,其中以寒冷最为明显。这个最典型的就是秋季红叶的出现,最早表现为温度依赖性,然后才开始依赖光照。景天科的虹之玉受冷以后非常容易变红,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家庭环境下,红叶现象不明显除了光照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温度比较高,温差也小。低温之所以可以诱导花色素甙的合成,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花色素甙的合成可以增强植物体的抗寒性,这可能和花色素甙的吸收光谱有利于更好的吸收光照的能量有关。另外花色素甙的合成伴随ABA(脱落酸)的生成,ABA也是植物休眠和抗性产生的主要激素。

4.盐胁迫

所谓的胁迫包括很多,比如低温、干旱、病虫害、盐碱等等,我们这里的胁迫主要是讨论盐胁迫。关于盐胁迫,目前研究的比较多,主要是指细胞或者组织渗透压的增大导致了花色素甙的合成。这个表现为,当植物体缺水的时候更容易体现出来红叶现象。在这种提示下,我们可以使用高盐溶液来处理植物诱导红叶现象,但是比较容易伤害植物。同样,在家庭条件下,我们不可能给植物使用高盐碱的水,这也是导致红叶不明显的另外一个原因。

5.其它

叶绿素,红叶之所以能够明显的表现出来,必须有一个淡色背景,也就是叶绿素的浓度必须降低到一定水平。这个就是和基因型有密切的关系了,只有叶绿素能够周期性变化的突变体才会具有漂亮和明显的红叶现象。此外红叶更多的时候是伴随叶绿素缺陷体(斑锦)出现的,这个可能也是由于叶绿素的缺陷促进和花色素甙的合成。

激素,赤霉素受体拮抗剂、生长抑制剂都有利于红叶的产生,这个主要是由于这些激素起到了类似胁迫或者光照的作用(实际上光照和胁迫也都是现实的激素水平变化而起作用的)。遗憾的是,目前对激素在红叶现象上的作用原理还非常不清楚,效果也不确切,所以很少应用。

感染,某些病原体的感染可能会产生某些物质激活了植物体的休眠系统或者ABA系统,从而使植物体产生了异常红叶现象。例如某些兜苗在受了感染以后,会出现病态性的表皮颜色加深,变紫,往往我们检查的时候都可以见到根系萎缩或者腐烂。

红叶和斑锦的区别:红叶是指代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或者反应性花色素甙合成与分解,伴随叶绿素分解和其他色素代谢改变。斑锦是由于叶绿素缺失伴随其他色素合成亢进。两者共同点就是都与叶绿素的变化有关,都具有色素成分的改变;不同点是斑锦具有叶绿素基因的损伤或者缺陷,红叶的叶绿素基因是正常的或者是周期性正常的,这个是他们的本质不同。斑锦颜色的产生是由于正常色素的继发性亢进,而红叶则是原发性花色素甙的生成。在遗传学上,红叶的遗传在细胞核,斑锦的遗传大多数在细胞质(质体)。斑锦可以和红叶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在叶绿素缺陷或者部分缺陷的基础上半岁花色素甙的合成,这样的颜色往往更漂亮,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种红叶鸾凤玉锦。

红叶的人工诱变:首选的还是UVB处理,机制就是抑制叶绿素基因的表达同时促进花色素甙的合成,诱变概率比较高,但是不稳定,能够稳定遗传的概率不到1%.与之不同的是,斑锦的诱变则首选xray和叶绿素阻断剂,它主要是破坏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合成基因或者细胞核中的叶绿体控制基因。

命名:红叶的命名一般来说就是红叶某某,如红叶鸾凤玉;斑锦的命名则是某某锦或者某某斑入(国内很少用),如鸾凤玉锦;同时出现的时候,则称为红叶某某锦或者红叶某某斑入,例如红叶鸾凤玉锦。

浅谈养护海王丸的尝试和摸索


1、海王的杂交选拔规律:因为海王的球体和刺型多花玉Gymnocalycium.multiflourm一般比较相似,多花玉和海王不同的是每个刺座的刺的个数要多很多,一般都是7-9刺,并且在刺的基部呈现棕黑色,棱的数量一般也在10以上,同时疣非常尖,看这个强刺多花玉的照片就清楚了。

注意看刺基部的颜色和尖尖的疣,棱数一般也在8棱以上:

多花玉有个变种金碧,这个和海王更为接近,纯白色卷曲的刺,非常强大,刺也一般是7-9刺,棱的数量和疣的形状和普通多花玉都差不多,比如下面这个照片:

普通的多花玉是开粉色花:

金碧是白色大花:

同时由于裸鄂杂交容易,所以个人推测现在市面上面很多园艺海王很明显的混合了多花玉和金碧的血。怎么去看?

一是花色,粉色花一般都是杂过了,原种的是白色花。另外棱的个数超过8棱的也一般是杂了多花玉。一般比较纯的海王都是白色花,但是前面也说过,金碧这样的球出现,也是大白花,这样杂交后花也是白色的,但是出现的区别是花瓣形态的变化,看看下面几张图就比较清楚了,我有种强烈的感觉,所谓日本出现的白刺海王,就是和强刺特选金碧杂交后选拔出来的杂交球。

二是棱数,我以前也试着描述过,纯种点的海王应该是5-8棱的,一般由于6棱容易对称美,所以大部分精品海王会是6棱。5棱,7棱的海王由于是奇数,海王大了的时候会增棱,容易出现增棱后球体形状变差的问题,像顾仙那样的毒五棱海王是少之又少的。最后大部分海王是都会增棱到8棱的。所以日本国内据说也是同样品质的海王6棱的最贵。

三是刺的个数,一般标准标致的海王刺应该是5-7刺的,同时很有美感,当然这其中也是经过了多代杂交的,说纯种也是骗人,只是试着说说理想中的似乎更纯种点的海王,其实这是个无意义的话题,也夹杂着自己的审美。很多刺超过7根的,一般都是杂过了,和多花玉,金碧等球杂交很容易大于7刺。还有刺的底部呈现棕黑色的一般也是和多花玉杂过了的。

四是疣型了,原始的海王,疣型很圆滑的,越尖的越说明杂过了。个人感觉比较纯种点的海王疣型应该是标志哥这样的疣。其实怎么可能有所谓的比较纯的海王呢?只是个人印象中的感觉比较正统的园艺海王吧。

五是皮色,我看的野生海王有限,个人更愿意以为皮色更墨绿的海王更纯一些。

这个杂交规律应该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当然这历史和经验决不会这么简单,我能看出来的都是些比较简单的东西,这其中肯定还有不少的杂交选拔历史,比如狂刺会不会混了其他强刺裸鄂的血,卷毛毛刺又是如果杂交或者选拔出来的,个人非常迷惑,希望知道其中关键的花友补充。

我比较想尝试的是找一些球体和海王比较近似的裸萼球,刺和花色比较特别的,有选择地与手头的海王进行杂交,看看会出什么东西,应该是比较有趣的事情。海王的强刺,狂刺的遗传和养护过程中如何保持:强刺,趴刺,狂刺的遗传和规律,我没有办法来说,第一次开始打海王种子,自己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播种过自己打的种子,大部分送出去了,往后我也会少少留一点来播种,到时候看看遗传的情况,也欢迎同样进行海王播种的花友多交流心得体会。

强刺和狂刺如果保持,个人感觉养根是关键,自己拿到的强狂刺的海王,根系都非常发达强健,感觉如果根不好,发出来的新刺肯定小一圈,而如果根养好了,新刺出来就很健康,保持的难度应该比碧岩玉光林玉这样的高山裸鄂要低一点。经过一年的养护,自己的很多海王,有些强刺的保持的不错,比如白刺海王,第一次新刺有点细小,现在粗的刺出来了,根系也应该慢慢好起来了。也有退化的个例,是由于种好发根后打翻伤根,重新种下后又恢复的不如从前,所以刺有点退化。再比如小的时候刺看起来很狂,不过鼓起来后刺明显显的不够好看,同时新刺也小了。自己也在找原因。其他要说的体会还在摸索中,相信明年应该能谈的更多。

海王的皮色和放养的变化:手头的海王,翠绿的有,墨绿的有,养成什么样最好看,各种需要的光照强度如何,正在摸索中,也是需要慢慢总结的。这里有个放养的海王皮色变化,一般海王如果慢慢适应,也是能耐强光全日照的,但是皮色会有点发黄发红,我看到好几个放养的海王皮色都有点发黄。当然,我看的有限,不能以少概多。

放养前:

放养后:

狂刺

多肉植物《浅谈球类苗期的管理经验》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棚花卉管理经验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