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多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花木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种花达人怎么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南非多肉植物的家庭栽培-阳光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三、阳光及南非多肉植物对于阳光的追求

1、阳光的作用

万物生长靠阳光,一天不晒憋的慌。古人折磨囚犯,喜欢把人关进地牢,剥夺人家晒太阳的权利,由此可见阳光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相比动物而言,植物对于阳光的依赖性更高,因为光线能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应全身。有人会说,植物有根啊,植物的根才是吸收养分的。。。。。。我只能说,拜托把初中生物课本找出来。植物的根系吸收的只是原料,原料要经过输送到达叶片,然后通过叶绿素、二氧化碳、以及光线的催化发生光合作用,最终生成能供植物消耗的糖分。就好比你血管里流过的是血液而不是大米。

阳光当然指的是全光谱的自然光,所谓全光谱,就是经过三棱折射后能反映出7种单色可见光的光线,所谓自然光,就是除了可见光以外还应该包括UVA、UVB、UVC等不可见波段的复合光线。其中对植物生长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可见光谱里的红、蓝光,以及UVA、UVB、UVC。现在市面上有高科技的红蓝植物生长灯,据说效果也不错,不过使用成本估计远远大于一般家庭栽培植物的价格。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也就算了,别当真。

老姜觉得可见光都容易理解,但是不可见光的作用往往都容易被忽略,幸好我以前养龟养鸟的时候对不可见光的成分理解的比较深刻,趁着这个机会一并挤出来。否则满腹经纶不拉个一大坨出来,恐怕会憋出前列腺来。幸好文章不准备发表到论坛,只供内部交流,老姜可以随心所欲的写,你爱看不看。

2、阳光中不可见光的介绍

UVA,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过大部分的透明材料,破坏生物表皮细胞,促进细胞老化,反应到人体,就会晒黑。MM们日防夜防的就是这个东东。而对于多肉植物来讲,这个波段的光线能促进表皮细胞老化,让外壳坚硬、厚实,看起来不会那么水灵,但同时植物的抗性会增强,对外界物理性破坏的抵抗力会大幅增加,特别是家里住着的地方小区环境好的,放在外面的植物在野鸟、松鼠之类的禽兽蹂躏下能极大程度的提高抵抗力及成活率。更为重要的是,表皮适度老化的植物,能避免在突然增强的阳光下的晒伤,所以给予适当适度的UVA锻炼,是家庭栽培必须要注意的。

UVB,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中等穿透力。经过大气层只有2%左右的能到达地面。这个波段的紫外光能帮助动物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我们晒太阳其实就是在晒UVB,所以老姜喜欢叫它生命射线。UVB对植物来说,是促进光合作用的一部分,只不过他的促进作用是相反的。从表象上来说,它可以使植物矮化,从而可以将养分大量地积累到植物的根茎部,最终目的是通过营养的积累提高植物的体质,促进开花、结果。如果没有UVB,那世界上植物都会变成软趴趴的韭菜秧子。(林妹妹的体格,姚明的身高,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从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的角度来说,UVB的照射,可以让植物矮化,紧凑,表象上是更加美观,实质上是增加了抗性。前面说的长鼻王就是反面教材。

UVC,波长2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主要功能是杀菌,过强的照射会让细胞大量死亡,反应到人体就是皮肤癌变,反应到植物就是灼伤、焦枯。我喜欢叫它灭杀射线。不过幸好,它的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而且穿越大气层过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所以,保护臭氧层很重要。。。。。。)而对于家庭栽培多肉植物来讲,由于药物普遍用量较少,为了植物的健康、灭菌的需要,适当的接受UVC照射是必须的,一来可以杀灭植物表面或周围环境的有害菌群,二来同样也可以促使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道理等同于UVA。

好了,不可见光介绍完了,老姜几年的心血累积终于变成白纸黑字了,我爽了~

3、植物对光的追求

那么,家庭环境下的南非多肉植物对于阳光的追求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如果你够聪明,那在看过上面的生理特性和阳光后应该已经有体会了,如果还没有体会,那也不能表示你迟钝,只能说明你比较好学。既然你这么爱学习,那就继续听我掰。

家庭环境中,前面已经说过,由于有遮蔽,所以大部分时间没有直射光,而且由于有雨棚、窗户等物体的拦截,所以,哪怕照进来的光线也会缺乏足够的不可见光(如UVB,在单层玻璃的过滤下,损失率达到80%以上,主要原因是普通玻璃里的铅元素),而过多刻意加强的光照又会造成UBA和UVC的过量,原本水灵灵的植物要么被晒伤,要么变的老卡卡。应该可以说,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的环境是一个病态的环境,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环境。这和你用了多少肥料,浇了多少水无关,这个是先天造成的。除非你愿意把家里的天花板敲掉,不过我估计住在你楼上的邻居不会答应。

这样先天不足的环境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比如:植物徒长、抗性降低、真菌爆发、细菌蔓延要么就是晒伤、晒死、晒的象干尸。。。。。。我们平时养花,经常会听人说,养花要露天,室内养的长不旺,养人不养花等等,这些话虽然出自于民间百姓,但是仔细研究,其实都有科学道理。关键问题也就是这个光字。

事实上,也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除了砸天花板,还有其他很多办法可以来纠正或者弥补缺光的不利条件。比如,药物、控水、采光方法、加大温差,根据季节分别对待等等。药物不是我的特长,一定是要被放弃的。而控水我把他归类在水分这一章节,现在也不说,这一章先说说其他两种方法。

(1)阳台族有效利用阳光的窍门

大多数公寓楼阳台族,应该都有个阳台,(我承认这是句废话,没阳台还养什么花呢)大部分阳台是包封的,包封的阳台采光条件不错,但是前面也说了,玻璃会阻断紫外线,所以我建议在你可以控制的前提下,尽量长时间打开窗户。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番杏科植物,在全光谱的散射光的环境下,也远远好过光谱缺失的直射光。我曾经在家里做过试验,阳台无遮挡散射光下栽培的生石花和同样年纪、大小、品种但是在卧室飘窗隔着玻璃晒太阳的生石花比较,前者明显矮胖、结实,而且表皮老化的很舒服,完全不象后者那么水灵。甚至,在夏季,休眠也不明显。翻盆后就更有体会了,前者根系主根分明、粗壮、半木质程度不高,侧根及毛细根发达,拔起来带着好大一个土坨,而后者就要弱很多,虽然也很健康,但看起来明显就是温室里出来的娃,受不得风吹雨打。

如果你养的是瓦苇,那还需要注意的是:阳台是三面开窗的,瓦苇植物要放在东面位置,而后在西窗边上要放上足够高度的绿植或是加挂遮阳网。如果阳台是仅南面开窗,那就需要放在西面位置,理由只有一个,瓦苇需要中等强度的短日照。而早上初升能晒进阳台的阳光刚好符合这一要求。至于遮阴,如果你的阳台有雨棚,那完全可以不用考虑。因为每个季节日照的角度都不同,越是夏季,日照角度越正,中午时分需要遮阴的时候,阳台里往往是照不进阳光的。如果你喜欢夏天的植物也是水灵灵的,那用一张单层的50%遮阳率的网就足够了。假使遮阴了植物还是干瘪,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你又可以翻盆玩泥巴了。

(2)不同季节对采光的选择

根据南非多肉植物都是冬种型这一特性,家庭栽培,就要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因为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天的低温和夏天的高温,都不是瓦苇甚至番杏所能够承受的,所以这两个季节,大部分人家里的植物是处于休眠状态的,不同的是,瓦苇在冬季是浅休眠,夏季是深休眠。而番杏则正好相反。也有少数条件好的同学会采用加温或者土制降温水帘等方式人工调节温度,使植物继续生长。不过,相信大多数同学也只能和我一样,听之任之,任其自然休眠。(极少数同学夏天或者冬天仍旧大水大肥,唯恐植物吃不够的不在讨论范围)这样一来,植物的生长也就只有春夏两个季节,从我在杭州的气候来观察,一般生长高峰是在10月初12月底,4月初6月底。

如何最高效率的利用这几个月时间,也就决定了你家植物的生长速度,有人经常会羡慕别人家的植物长的快,其实别人家的条件和你家也差不多,区别就是人家利用好了这几个月,而你家的植物在这几个月里把精力都花在发根上了。

要利用好这段时间,给予植物充足的自然光是必不可少的,以瓦苇举例,在春季,经过一个冬天的连续阴雨,低温,植物在浅休眠状态下,体内积聚了不少的毒素,盆土里的细菌虫卵也开始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就需要徐徐渐进地增强光照,几个月没开的窗户也该开一开,一方面阳光下盆土的自然升温可以催醒植物分泌生长激素,再就是可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盆土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病菌、虫卵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突然暴晒,前面也说过了,表皮细胞没来得及老化之前,阳光中的UVA和UVB对植物是致命的。秋季也一样,除了注意日照强度和植物适应程度以外,秋高气爽的时候更加要随时关注植物的状态,因为,在南方,秋天的紫外线强度是远远大于夏天的。一般,秋天的日照量以植物叶片不再保持嫩绿为度,如果叶片泛红,那就说明光照太强了,对于刚从夏季休眠醒来的植物来说,还需要增加遮阴量。

我们前面说的徒长,不包括春秋季节植物快速生长造成的暂时性发散或拔高,控制徒长的最佳时机不在生长的高峰,而是在休眠前那一段时间,也就是南方的12月底和是6月底,因为那段时间昼夜温差大,植物也刚好进入营养积累期,这段时间适当地加大光照量,有助于植物矮化,紧密。同时也加大了养分的积累速度,既控制(或者说是纠正)了徒长,也利于休眠前的生理准备。

以上是在保证最快生长速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持植物株型的一种日照方案,这样养出来的植物可能略显水灵,不是非常严格的紧密、矮胖。对于追求极端株型,并且不考虑生长速度,和植物比寿命长短的同学可能不适用,但是对于以养活,养健康,有空拍几张照片上论坛让新手点评为乐趣的普通家庭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了。

XzH52.cOm编辑推荐

南非多肉植物的家庭栽培-浇水篇


四、水分及多肉植物对于水分的追求

1、水分在植物生长三要素中的地位

植物生长三要素,阳光、空气和水。按理说水是排在最后的,但是对于家庭栽培多肉植物来说,我认为水分的控制比其他两项要重要的多,大家应该都有经验,过多或过少的水分供给,都会造成植物生长不良乃至腐烂死亡。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小,所以很容易造成浇了水不会干,而浇水间隔一长,又会造成干透了很难浇透的矛盾现象。更多的时候,是盆土上面已经干透了,下面还是湿的,一个不当心,浇水一多,烂根、腐叶就会接踵而至。当然,这个土壤结构也有关系,但是事实上,只要控制好水分的供给,用土的配比则可以随意许多。有句老话叫做浇水三年功,事实也是如此。家庭养花,浇水的技巧绝对是个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多肉植物这种特殊的类型,水分控制就越加显的重要。

2、浇水三年功

前段时间有空总结了一下这个所谓的三年功,同样的,不吐不快,写多少是老姜的事,看不看您随意。

三年功伊始,是入门阶段,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水性,有同学说我水性很好,100米10秒3,一口气憋8分钟。。。。。。杭州游泳馆正在招救生员,拜托您还是赶紧去,别在这里听老姜胡扯把人才给埋没了。。。。。。

(1)水性

水分为几种,以存在形态来分,可以分为地表水和无根水。地表水也就是江河湖海里的所有液态水。无根水则可以是雨雪等在大气中自然凝结的液态水,也可以是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水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气湿度。

理论上来说,地表水由于溶解了不少的地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所以水的硬度比较高,H2O蒸发后会沉积下大量的析出无机盐。我们平时所说的水垢就是这个东西。而无根水就是地表水蒸发后遇冷再次凝结的产物,由于在蒸发前,已经抛弃了大量的析出盐分,所以也称为软水,其中虽然也含有微量的杂质(水滴凝结需要空气中的微尘作为核心),但是比起满地横流的地表水来,其含量可以忽略不计。

前面也讲过,多肉植物的肉质根渗透压很低,过量的盐分会导致根系细胞脱水,所以我们讲,相对于地表水,无根水更加适合浇灌多肉植物。有高科技人士从地表水和无根水的分子链结构也分析过两者的区别,并且写过比老姜这篇大部头还要啰嗦的文章来论证,本想引用几段,又怕同学们看了打瞌睡,还是作罢了。

另外,水的酸碱度也是影响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酸碱度大家都知道,农夫山泉有点甜为什么会甜?因为那是弱碱性的。动物的细胞液是弱碱性的,只有快死的动物体液才会呈酸性,所以人应该喝弱碱水。而植物却相反,大部分植物需要的是酸性水,这也并不是说植物喜欢喝酸水,而是因为植物根系新陈代谢排泄的废物会堆积在根系周围,影响植物的健康,而这些排泄物以及土壤中可以被植物利用但必须先被溶解的元素,全部这些,都要靠酸性水来进行溶解。如果一个花盆里的土壤长期被碱水浇灌,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以上所有的这些都会板结在一起,最终成为这盆花花的坟墓的奠基石。又有同学说了:我家就是用农夫山泉浇的花,怎么好好的?这是因为。。。因为这个山泉还不够碱。。。。。。

好吧,前面几段只是一个知识点,大家了解就可以了,真要操作起来,我知道你们还是会去用自来水的。其实南方的自来水一般都是酸性的,无非也就是水里的溶解物多了点,要用来浇花也是可以的。用之前放脸盆里放置一晚,一来让里面的氯气散散,二来也可以让水温接近室温。有空的时候让植物去淋淋雨,也就凑合了。

(2)浇水的策略

再次感谢各位听姜某人在这里胡扯,既然都看到这里了,那就说明您还有足够的耐心继续看下去。该点烟的点烟,该喝茶的喝茶,后文还长~

养花没有定式,各家都有各家的养法,而且估计大家也是谁也不服谁。老姜每次去看花友,每次都是文绉绉的去,骂骂咧咧的回来。。。。。。同样的,浇水也没有定式,有人喜欢干养干养便于植物的生殖生长,能更好的积累干物质,但植物可能就不那么水灵。有人却喜欢湿养湿养有助植物的营养生长,枝繁叶茂,但是抵抗力可能会比较差。如何,优点缺点就放在面前,愿意怎样养,各位可以自己选择。

当然,无论喜欢干的还是湿的,浇水的时机还有要把握的,对于时机二字,相信所有的大仙都会一致相信它的存在。对于多肉植物来说,似乎干透了浇这个办法,已经成为了共识。的确,这个办法是个最保险的办法,很多能保持植物3年不死的同学,就是靠这个办法苦苦支撑着。但各位再仔细想想,如果大家都知道干透了浇,那还哪里来的浇水三年功这个说法,难不成,古人都是低智商,总结了五千年就总结了这么个干透了浇的傻办法?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干透了浇只是花卉杂志上很多专家的口头禅,这些专家一怕别人掌握了核心技术,将来抢了他们的饭碗,又不甘心默默无闻地当个辛勤的园丁,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万金油一样的词汇来忽悠大家。无奈,老姜向来眼红嘴臭,打小就看不惯智商比我低,派头比我大的人,所以我要揭发他们。。。。。。

干透了浇,什么叫透?是一天还是1个月?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词就是个诡辩的道具。植物,哪怕是多肉植物,根系脱水都会造成有关细胞组织的破坏。沙漠里的胡杨总算是能抗旱了,30年不下雨的地方也能长的张牙舞爪。但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以老姜在新疆工作生活的那几年的所见所闻无论这个地方多少年没下雨,凡是有胡杨生长的地方,顺着根挖下去,5米以内保证土是湿的,地下水可能和几百公里以外的绿洲相连。你当植物是傻子啊?它们机灵的很嘞~

觉悟吧!难道你家里的盆子里也有地下水吗?既然没有地下水,那你再给人家来个干透?人家能艰难的活着,就已经很对得起你的RMB了。家里毕竟不是大棚,大棚里有地气,有湿度,哪怕干个半年,空气中的湿度也足够要求不高的多肉植物喝一壶了,再加上温差什么的(后面会介绍)所谓的干透浇透完全是另一个概念。正因为这样,家庭环境下的浇水策略就需要专门的进行策划了。

前面我们讲过,瓦苇要润,番杏要干,无论润还是干,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维持适当的水分是必须的。如果可以翻盆看土进行讲解的话,那么瓦苇盆里土表以下3公分干的发白了,再下面的土粒有湿气但不会粘连,就可以浇水了。而番杏则是最下部的1-2公分的土(不包括排水层)还有潮气的时候,也可以浇水了。这两个浇水的时机,可以在保证不因为过多的水造成植物生理障碍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维持植物毛细根上的根毛不被干死,植物的根毛也不必一直处于枯死复活再枯死的循环,有限的营养可以最大程度的得到积累,植物长的自然会越来越好。

说到时机当然也会说说时机的把握,我们不可能每次浇水都翻盆来看。这除了需要平时苦练手感、眼力等基本功以外,自然是有窍门滴~

窍门1称重法,先确定自己的配土,每次上盆尽量用相同的配方,同时准备一个空盆,装上干透的土,然后称重,记录重量后浇透水,再次称重,把2个数据记录下来。接下来就是一天一称,除了可以检验你自己配土的保水性,最终目的是看几天可以回复到干土上盆时候的分量,在这个天数上减去1-2天,就是你需要浇水的周期了。以上说的是瓦苇,番杏的话,可以不必减天数。当然这个方法忽略了植物根系的吸水和蒸腾作用,一般有植物生长的盆土会干的快点,所以以上的得出的数据能够再和带植物的盆的重量进行同期对比的话,得出的浇水周期就会更加精确了。

窍门2植料变色法,加大配土中赤玉的比例,因为赤玉的土粒吸水性、水分传递能力相当好,而且有点水分就会变色,干湿非常直观。配土中赤玉土的比例加大,可以加强盆土内的水分传递,上面的土干的快,下面的水分会一直传递上来,直到下面的植料中水分的含量减少到一个临界点为止,而这个临界点,往往就是浇水的信号的开始。建议配土中赤玉土比例加大到40%以上,盆面用23粒径的纯赤玉进行铺面,盆面的赤玉变成淡黄色发白的时候,瓦苇最多再等1天,番杏2天就应该浇水了。当然,这是我自己的配土得出的数据,同学们如果想用这个办法确定浇水周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配土进行调节,如果懒得调节的,那就继续慢慢看老姜唠叨下去,后面会介绍我自己的植料配方的。

应该被唾弃的窍门

1、牙签法,这个很多人喜欢用,但实际上很容易扎坏沿着盆壁生长的根系,再一浇水,烂你没商量。唾弃指数3星级。

2、手指探盆法,这个办法以前在一篇别人翻译的文章上看到过,不知道实际上有没有人在这样弄,我觉得这个办法很蠢,先不要说现在大家都喜欢用颗粒土,手指头根本插不进去,就算插进去了,手指头也会弄的脏兮兮,好好的盆面化妆土被弄乱,搞不好,盆面上浮着的一些宝贵的毛细根也会被插断,可以说,这完全是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蠢办法,唾弃指数4星级。

3、敲盆听音法,这个办法我不想再批评了,忒不靠谱,除非大家都练就了朗朗一样音乐家的听觉,否则,这个办法还不如用手指头直接插。唾弃指数5星级。

南非多肉植物的家庭栽培-种植介质篇


五、种植介质的选择及其应用

种植介质,指的是盆花根系生长的媒介,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提供养分。这个媒介不单单是土壤,也包括各种有机类、无机类的无土栽培介质,常见的如:树皮、泥炭、蛭石、陶粒、兰石等,另类的如:煤渣、岩棉、聚酯泡沫颗粒、烂棉花等。当然也包括水培和空气栽培。

总之,理论上来讲,能够在水湿和根系生长过程中保持物理结构不轻易改变,不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变化,能够吸收、缓释水养的,粒度适中的材料都可以拿来作为栽培的介质。

但是这仅仅是理论,大多数情况下,植物只能生长在适合自身的介质中,这里所说的适合包含很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比如酸碱度(PH),土壤盐分含量(EC),介质成分,有机物含量,分解程度,粒度大小等。另外,单一的介质由于不能提供全面的养分,或者某种成分的含量过于集中,所以也不适合栽培植物。(这里不讨论水培,实际上水培也需要从外界给予丰富的养分才能让植物生长)

这里需要推广一个概念介质的亲根性。介质的亲根性,实际上应该叫做根系对介质的选择性。简单的说;植物的根毛喜欢攀援在哪些物体上,哪些物体的亲根性就强。这一特性是由植料的化学性质、物理形态、颗粒大小决定的。一般颗粒较小,硬度较低,质地较酥松、偏酸性的介质亲根性较强。亲根性很重要,它说明这种介质的各种性状都非常适合植物。根系上的根毛能够长期在上面生长、吸收水养。当然,也不是说其他亲根性不好的植料上就没有根毛附着,因为植物根系对植料的选择不是事先预见的,而是事后纠正的,所以亲根性不好的植料上根毛也会试图生长,但寿命会很短,无形中会增加植物的消耗,浪费精力。日积月累,植物生长的差距就会很大。我们平时翻盆的时候会看到,有些植物的根系上很干净,粗根细根都是光溜溜的。而另一些植物根系上却很脏,从上到下沾满了植料。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后者的根毛会更加发达,而上半部分往往更加健康。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两盆植物所用的植料往往不是一样的。这就说明了介质亲根性的存在。

理论就不多介绍了,这玩意要讲开了没有几十万字是收不住的,我们还是来讲讲实际的。

1、各种栽培介质的介绍:

(1)赤玉土

对于家庭多肉植物栽培,最好的当然是模仿原生地的土质。老姜所在的公司在非洲地区靠近南部有项目部,所以老姜以前曾委托过当地的同事帮忙去研究过野外的土壤。总体来说,非洲当地以沙土质为主,其中砂和碎石的含量大约在80%左右,部分树荫和草丛中的土表覆盖有一层薄薄的腐殖质。土壤含水量极低,广袤地区下挖1米也不见一点湿气,但是在灌木覆盖的地区,30公分以下可见略微潮湿。从以上情况分析,原产地的土壤成分也就相当于粗砂+腐叶+碎石。应该说,这样的土对于广大多肉植物爱好者来说并不难获得,而欧美等地的爱好者也确实是在利用这样的介质在种植多肉植物,效果也不错。但是对于家庭栽培来说,这样的配土显的太过厚重,对于在阳台或花架上大量栽培的爱好者来说,不是太合适。而且也略显粗糙,不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喜好(大多数喜欢多肉植物的同学都有洁癖,有木有?有木有)

所以,以日本人为代表的小资人群,开发了以赤玉、鹿沼等火山灰为主的栽培用土,除了满足了国内大多数爱好者的需要,也为岛国的经济贡献了若干个百分点。以这两种为代表的配土材料,实属中规中矩,其成分在理论上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对介质的要求。日本人使用赤玉土的历史有据可查的可以追溯到20年前,当年樱桃小丸子热播的时候,片中有一集小丸子她爷爷就在那里筛赤玉土,估计也算是那时候的植入式广告吧。

日本人除了多肉植物以外,在其他植物的栽培中也大量的应用赤玉这种材料。并以产地不同开发出了适合不同用途的产品,老姜并不是在帮忙给赤玉土做广告。日本是园艺大国,但是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充分利用自身多火山的条件也是个无奈之举。穷人当然有穷人的活法,于是跑去富士山下挖点火山灰,后院歪脖树下去检点烂叶子,拌巴拌巴就拿来种花了,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于是这仅有的资源就被不断的开发,研究,并且系统化,市场化,积累了几十年,形成了一套非常健全的产业链。规模化、企业化的东西,当然会拥有足够的竞争力,于是,四川的仙土被比下去了,东北的泥炭也被比下去了。。。。。。话讲回来了,我并不是迷信日本货,我迷信的是制度,体制下的东西一般总要比小作坊乱采乱挖的东西要稳定的多。

赤玉土最大的好处就是低肥,微酸,透气,保水,以上4项几乎已经满足了大多数植物的生理需求,而对于多肉植物的生理特性来说,几乎已经做到了绝配。一般的初级玩家在利用赤玉土进行多肉植物栽培时,无需太多的指点,都能养的不错,所以,赤玉土也可以称为傻瓜用土,它的特性使得多肉植物栽培的门槛大幅降低,再加上价格也是不上不下,所以赤玉土也可以说是促进多肉植物在国内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赤玉土都适合多肉植物的栽培,前面说过,产地不同,功能不同。对于多肉植物来说,国内贩卖的赤玉中以龙泉这个品牌最合适。很多同学喜欢用二本线,其实二本线强调的是坚固、不粉化。其质地是高温烧结重粘土,透气性比较差。一旦粉化,盆内的土壤结构会被极大的破坏。而且由于质地较硬,所以亲根性也很差,拿来种洋兰、草花、松科植物勉强可以,对于多肉植物来说,就不是那么合适了。而龙泉的质地是沙土,虽然团粒性较差,容易碎裂,但是其质地决定了它就算全碎了也是沙壤土。其基本的功能不会全部丧失。而且龙泉不是二本线那种烧结土,所以其内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土壤的成分接近原产地土壤。(不要问老姜为什么会了解这么多,当初我不嫌其烦的盯着一个个大仙问他们用什么赤玉的时候,被人家笑话了无数次,所以,被我问过的大仙可以作证,这个结论不是老姜杜撰的)

当然,除了赤玉,其他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相反,有很多材料虽然功能不是很全面,但是某方面的特性却是大大超过中规中矩的赤玉土的。比如:

(2)泥炭

泥炭是灌木和苔藓类植物的尸体经过千百年的腐烂堆积而成。由沼泽植物演化而来的属于低位泥炭,含水量大,腐化程度严重,腐殖质含量高,但EC值很高,PH值偏低,东北黑泥炭就是其中的代表。高原和局部平原地区苔藓地衣类植物演化而来的是高位泥炭,由于长期处于干燥环境,并且经常接受日晒雨淋,所以腐化程度较低,腐殖质含量少,但是EC值也很低,PH值略低,以进口FFD泥炭为代表。对于植物来说,腐化程度低,腐殖质高,EC值低,PH略呈酸性是最佳选择,所以以上两种泥炭从特性上来说各有千秋。但是综合来讲,栽培多肉植物还是用高位泥炭更加有利。

泥炭我们习惯将它作为配土中提供有机质的媒介,全颗粒介质中适当添加也可以起到疏松土质,加强土壤对肥水缓冲能力的作用,另外由于其纤维状的结构,所以可以营造适合植物根毛生长的微环境,对幼苗、弱苗的发根、复壮有特效。

(3)兰石

普遍认为的兰石应该是一种火山灰产物,也就是浮石、搓脚石一类高温发泡的矿石,不过也有人工合成的替代品,如塘基兰石、日向石等,由于性状都差不多,所以也不分开描述了,本文统称为兰石。

兰石由于相对土壤来说质地更坚硬,吸水后保水能力要弱的多,所以可以认为是一种疏水材料,其内部的气孔虽能短暂储水,但是由于还不能达到产生毛细现象的程度,所以脱水很快。但是其气孔能减小土壤密度,达到疏松土壤的效果,天然火山灰质地的兰石的PH应该呈酸性,但人工合成的据老姜试验是呈弱碱性的,所以在使用中要区别对待。

由于兰石相对土壤来说水饱和程度低,所以配土中添加兰石可以降低盆土的总体水饱和度,相对而言就增加了土壤中的含氧量。这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透气,石头是不会呼吸的,所谓的透气,只是间接达到的效果而已。

兰石无肥,EC值根据产地或来源不同有较大的差异,普遍认为人工合成的EC值会略高,所以在实践中应该首先选用天然的材料。

(4)树皮

可以用来作为园艺材料的树皮常见有2种,一种是松磷(就是松树皮外面的疙瘩),松磷价格较高,而且腐化程度很低,所以一般作为园艺覆盖的材料,不太适合用做栽培介质。其次是落叶类乔木的腐化树皮,这种树皮大多产自中原地区丘陵地带落叶林中的天然腐化堆积层,比较合适的腐化程度为35年,相比泥炭,其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被挤压变形导致土壤板结,并且树皮缓释有机质的能力更好,所以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材料。

树皮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有杂质混入,由于大多是天然采收,所以里面难免有虫卵、草籽、以及腐化不完全的其他有机质,这就很容易导致种植后盆内的生物体数量超标,通俗地讲;就是会有害虫和杂菌滋生。所以树皮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筛选、暴晒或者高温处理,这也是在家庭环境中制约它使用的一大缺陷。

(5)蛭石

蛭石是云母岩的高温膨化物,同原矿石相比,就好比是爆米花和大米的区别,蛭石的密度极低,内部空隙很大,一般在工业上用做保温材料。在园艺上用做疏松土壤,快速透水、储水并进行缓释的改良添加物。

蛭石的水饱和度很高,单位重量的蛭石可以吸收4倍于自身重量的水。而且,虽然蛭石锁水性很好,但是其水传导能力却相当强。换句话说,就是盆土内添加蛭石浇透水以后,土层上下干燥的速度差比较小,这样一来,更方便栽培者通过观察土表的干湿来判断盆内的含水情况,从而减小了管理的难度。

蛭石虽然是无机类矿石,但是它自身独特的离子交换能力却让它具有活性。具体的知识很深奥,这里也不冗述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具有活性的蛭石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并且主要是群根的生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介绍花卉扦插、发根的文章中,都会建议大家用蛭石来作为介质。所阐述的道理不过是因为蛭石不含养分,比较素净等等,但实际真正的原因却是利用了蛭石的离子交换能力。

但是蛭石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易碎,时间一长就会变成粉末,并且会相互粘连,最终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板结。所以蛭石只能作为幼苗、弱苗期的复壮或扦插发根时的临时介质,并不太适合大型植物使用。

(6)珍珠岩

也是一种疏水、透气的材料,除了价格便宜,其他没有什么优点,规模化大批量种植的时候可以替代兰石使用,以节约成本。但是,家庭种植,不建议使用。一来是因为重量太轻,一浇水就到处跑,极其不美观。二来;这种材料粉尘极大,可能含有重金属成分,从环保及人体健康角度来讲,是不符合要求的。

2、栽培介质的应用

以上,明眼人可以看出,老姜还是偏向于赤玉土的。的确,用到现在,兜了不少圈子,我觉得还是赤玉最好用。我不追求什么特殊效果,只要植物健康,哪怕外形上不那么标准也无所谓的。所以中规中矩的赤玉无疑就是首选了。

当然,再好用的东西也需要使用技巧,相比日本人大比例的使用赤玉、鹿沼等材料,国内更倾向于混合配比,一般玩家都会用轻石,泥炭,兰石等材料进行搭配,主要原因当然是让土壤成分尽可能的丰富,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再就是部分高级玩家也看到了赤玉土的不足,利用配比来扬长避短。取各种材料的各异的特性来满足自身不同的需求。

对于我们重点关注的多肉植物来讲,进行配土有2个系统,一是以瓦苇为代表的肉质根植物,二是以生石花为代表的半木质须根性植物。

(1)瓦苇类植物的配土

瓦苇类植物,我们前面讲过,具有粗大多汁的肉质根群,对土壤的要求是透气大于保水。在配土中,需要大量利用土壤的透气能力,尽可能配出能满足空气流通同时又能保持湿润、肥沃的栽培介质。但也要同时考虑到盆土整体对植物的支撑能力。

知道了赤玉的特性,配方中的主材当然就是赤玉,但是赤玉土养分不全,大比例使用会造出植物营养的缺失,而家庭栽培用肥很难掌握,所以就需要我们提前在土壤里添加营养物质。这里建议营养物质使用泥炭,并且最好是由东北泥炭衍生出来的颗粒泥炭。从而在增加土壤养分的同时,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持透气性。

当然,对于技术成熟的老手来说,纤维状的泥炭能产生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前面讲过,纤维状的结构可以营造根部的微环境,而且可以增加根系和土壤的接触面积。所以,对于能够妥善控制水分的同学来说,使用纤维状的泥炭相比使用颗粒泥炭,能够更加有利于根毛的附着以及生长,从而大幅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对于生长缓慢的瓦苇类植物来说,提高生长速度也就意味着早日体现植物的性质,早日开花结果,繁育下一代。

其次是疏水类材料的添加,赤玉土虽然是团粒结构,土粒间有大量的空隙可以排出多余的水分,但是由于颗粒本身就有很大的蓄水量,而且赤玉时间一长在根系的作用下也会散裂,所以,还是需要结构相对稳固的兰石来加强和维护盆土的透水能力并且降低平均含水量。兰石是配土中的调节剂,可以通过增减兰石来配出适合不同植物使用的介质。

以上3种成分,分别定义为主土、营养添加物、含水量控制材料,颗粒大小36CM,纤维泥炭的话,要用1毫米的筛子筛去粉末后使用。这3样配比可以满足植物的大部分需要。至于其他材料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适当添加了,比如喜欢色彩丰富点可以加点红色的火山石,植金石。有旺根需要的可以添加蛭石,种生石花的同学可以加点熏炭(这东西实际上只能起到调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所以在瓦苇栽培时没什么用处,除非是半炭化的,可以略微提供有机质)等等。

介绍几种个人正在使用的,比较称心的配土:

赤玉:兰石:颗粒泥炭=5:3:2颗粒大小3-6MM适合深盆,和粗大根的品种:如万象、玉扇等。

赤玉:兰石:纤维泥炭=4:4:2颗粒大小3-6mm适合浅盆,根系不那么粗大的品种或者是正在发育的半大苗。

微粒赤玉:蛭石:微粒兰石=1:1:1颗粒大小1-3mm适合叶插发根及幼苗的栽培。注意配比中的蛭石,请复习前面关于离子交换及亲根性的知识。

(2)番杏类的配土

番杏类植物大多以半木质化须根为主,并且由于此类植物有休眠的特性,需要在某个时期保持盆土的干燥,所以配土的关键在于需要同时满足须根需要的紧密环境以及快干的要求。

紧密和快干,这两个概念看起来矛盾,其实从原产地的土壤进行分析,这两个特性是同时存在的。原产地的砂质土壤正是有以上2个同时存在的特性,才能保证植物的生长。欧美等地的爱好者也喜欢用类似的沙土进行番杏科植物的栽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前面讲过,家庭环境最好是用其他东西来替代,以避免过大的土壤密度造成盆土重量的超标,影响栽培的规模。

还是以赤玉、兰石为主,这里需要用到的是1-3颗粒的赤玉和兰石,另外考虑到营养成分,纤维状的泥炭也必须添加。这样就可以初步配出类似于瓦苇栽培的合成土壤,但是这仅仅满足了致密的要求,对于快干的要求还是没有考虑到。所以我们需要在以上这个配比中加入适当的蛭石,前面讲过,蛭石有很强的旺盛群根的作用和水分传导能力,前者对于须根类植物是大有益处的,而后者可以让盆下部的水分及时传导到盆面上快速蒸发,正好也应对了盆土快干的要求。而番杏类植物一年一换盆的栽培手法,则会使蛭石容易碎裂板结的弊端被弥补。另外,蛭石还可以大幅降低盆土密度,减轻重量,从根本上把家庭栽培的配土和原生地土壤区别开来。凸显了家庭配土的优势。

提供本人种植番杏的土壤配比:

赤玉:兰石:纤维泥炭:蛭石=1:1:1:1另加少许熏炭,颗粒大小13mm适合生石花及肉椎的2年以上及成株。

赤玉:蛭石:纤维泥炭=1:1:1颗粒大小1mm左右,适合2年内幼苗期。

蛭石粉末:纤维泥炭粉末=1:2适合播种

对于植料的配比,很多文献中强调因地制宜,根据个人养护的习惯来调节植料的配比。但是老姜建议;应该是根据植料的配比,然后改变自己的养护习惯。因为植料的配比不具有随意性,相反,应该是非常严谨,并且是唯一的,最多只能根据所在地的维度来调节。老姜相信配土存在着一个唯一的公式,只是暂时还没有人将他总结出来而已。

3、植料的回收利用

家庭栽培的条件限制,配的再好的植料也有使用寿命。由于浇灌用水的长期冲刷,植料原先团粒状的结构会因为有机质的大量流失而被破坏。植料会逐渐粉化、板结。相比大自然中土壤依靠空气、落叶、有机体的死亡腐化等形式进行自我更新来说。家庭栽培中的盆土是需要人为给予更新的。

但是换下来的植料中,其中有很多材料还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形状。(比如兰石等)全部倒掉明显是不符合环保和节约精神的。所以,对于这种比大米还贵的土,很多同学选择了回收再利用。

物尽其用,当然是好事,但是各位估计也都知道旧土的危害,无非是选择性失忆而已。。。。。。今天算大家倒霉,碰上了爱挖脚底板的老姜,在这里要帮助大家回忆回忆。

首先旧土里有大量的酸性物质,恐怕大家也知道,这个酸性物质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新陈代谢的产物。有教科书上还讲这是植物根系用来中和土壤碱性的一种自我保护。总之这个酸性物质不仅仅是酸性这么简单,要不然,酸性的土壤岂不是更加适合植物的生长,又何来换土一说?土壤中的腐植酸和代谢出来的酸是两码事,前者是养分后者是废物。虽然都是PH值小于7,但是后者的化学成分要复杂的多,对于植物健康的影响也是未知的。

其次是盐分的堆积,养护的过程中难免有施肥打药的时候,平时浇的水里也或多或少会有盐分沉淀。这些最后都会渗透进土壤中堆积起来,虽然浇花的时候会冲掉一点,但是浇进去的水同时又会带入新的盐分。所以盆土里的盐分只会越来越多。

再次就是枯叶烂根,这两样东西在自然界是绿色堆肥,而在花盆里就变成了细菌的温床,有时候我们翻盆(特别是深盆)会看到盆土内有成片的菌毛生长,颜色有黄色、蓝绿色,这就是植物自己的根系腐烂后滋长的细菌。多肉植物不比草花,根系不太会分泌抑菌物质,一点杂菌都可能造成盆土的污染,轻则烂根滞长,重者传染全身。自己的烂根尚且如此,换做旧土里不知道什么年代的烂根,后果可想而知。

最后就是养分的缺失,旧土在花盆里长期受到浇灌冲刷,加上养多肉的同学都喜欢把土弄的非常通透,所以,相比养草花,多肉植物用土承受的水流流速更快,相应营养物质流失也更加严重。相比新土,旧土里可溶于水的,也就是可供植物吸收的有效成分,会少的多。

不过,旧土也有个好处,以赤玉为例。一年以上的盆中旧土,其中尚未粉化的部分在长期的浇灌下,颗粒中的空隙会大幅增加,颗粒会更加通透,这样的土从物理的透气、透水角度来讲,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现成的材料能够与之媲美。应该也算是一种时间积累出来的特性吧。

鉴于以上,旧土必须被正确处理后才可以再次使用。针对以上几点缺陷,老姜给出了如下处理方案,请大家探讨。

(1)用2毫米孔径筛子先进行过滤,因为颗粒土在植物的根系伸展、挤压下会碎裂、粉化,所以根系周围的土一般都是碎的,去除2毫米以下的碎末,也就等于去除了根系排泄物最多的部分。

(2)倒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达到消毒和去除多余的盐分的目的,并利用兰石、赤玉等材料密度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离,方便后续区别处理。分离的同时注意漂浮在水面上的枯叶烂根,务必处理干净

(3)捞出晾晒,如果混合土分离的不干净,晒干后可以反复进行浸泡晾晒的步骤,但是不必用高锰酸钾,用清水即可。

(4)晾干后,兰石可以直接混入新土中使用,比例不变,而处理后旧赤玉土应该混入相同体积的新赤玉与一半体积颗粒泥炭,(比例折算为2:2:1)装袋待用,正常使用时,按照前面讲的赤玉土比例掺入(也就是说把这个混合土当做全部是赤玉土来用,原因是旧赤玉很通透但是缺养分,颗粒泥炭有养分但是不通透,混在一起正好相互抵消)

阳光及南非多肉植物对于阳光的追求


1、阳光的作用

万物生长靠阳光,一天不晒憋的慌。古人折磨囚犯,喜欢把人关进地牢,剥夺人家晒太阳的权利,由此可见阳光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相比动物而言,植物对于阳光的依赖性更高,因为光线能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应全身。有人会说,植物有根啊,植物的根才是吸收养分的。我只能说,拜托把初中生物课本找出来。植物的根系吸收的只是原料,原料要经过输送到达叶片,然后通过叶绿素、二氧化碳、以及光线的催化发生光合作用,最终生成能供植物消耗的糖分。就好比你血管里流过的是血液而不是大米。

阳光当然指的是全光谱的自然光,所谓全光谱,就是经过三棱折射后能反映出7种单色可见光的光线,所谓自然光,就是除了可见光以外还应该包括UVA、UVB、UVC等不可见波段的复合光线。其中对植物生长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可见光谱里的红、蓝光,以及UVA、UVB、UVC。现在市面上有高科技的红蓝植物生长灯,据说效果也不错,不过使用成本估计远远大于一般家庭栽培植物的价格。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也就算了,别当真。

老姜觉得可见光都容易理解,但是不可见光的作用往往都容易被忽略,老姜随心所作,仅供参考。

2、阳光中不可见光的介绍

UVA,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过大部分的透明材料,破坏生物表皮细胞,促进细胞老化,反应到人体,就会晒黑。MM们日防夜防的就是这个东东。而对于多肉植物来讲,这个波段的光线能促进表皮细胞老化,让外壳坚硬、厚实,看起来不会那么水灵,但同时植物的抗性会增强,对外界物理性破坏的抵抗力会大幅增加,特别是家里住着的地方小区环境好的,放在外面的植物在野鸟、松鼠之类的禽兽蹂躏下能极大程度的提高抵抗力及成活率。更为重要的是,表皮适度老化的植物,能避免在突然增强的阳光下的晒伤,所以给予适当适度的UVA锻炼,是家庭栽培必须要注意的。

UVB,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中等穿透力。经过大气层只有2%左右的能到达地面。这个波段的紫外光能帮助动物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我们晒太阳其实就是在晒UVB,所以老姜喜欢叫它生命射线。UVB对植物来说,是促进光合作用的一部分,只不过他的促进作用是相反的。从表象上来说,它可以使植物矮化,从而可以将养分大量地积累到植物的根茎部,最终目的是通过营养的积累提高植物的体质,促进开花、结果。如果没有UVB,那世界上植物都会变成软趴趴的韭菜秧子(林妹妹的体格,姚明的身高,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从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的角度来说,UVB的照射,可以让植物矮化,紧凑,表象上是更加美观,实质上是增加了抗性。前面说的长鼻王就是反面教材。

UVC,波长2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主要功能是杀菌,过强的照射会让细胞大量死亡,反应到人体就是皮肤癌变,反应到植物就是灼伤、焦枯。我喜欢叫它灭杀射线。不过幸好,它的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而且穿越大气层过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所以保护臭氧层很重要)。而对于家庭栽培多肉植物来讲,由于药物普遍用量较少,为了植物的健康、灭菌的需要,适当的接受UVC照射是必须的,一来可以杀灭植物表面或周围环境的有害菌群,二来同样也可以促使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道理等同于UVA。

3、植物对光的追求

那么,家庭环境下的南非多肉植物对于阳光的追求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如果你够聪明,那在看过上面的生理特性和阳光后应该已经有体会了,如果还没有体会,那也不能表示你迟钝,只能说明你比较好学。既然你这么爱学习,那就继续听我掰。

家庭环境中,前面已经说过,由于有遮蔽,所以大部分时间没有直射光,而且由于有雨棚、窗户等物体的拦截,所以,哪怕照进来的光线也会缺乏足够的不可见光(如UVB,在单层玻璃的过滤下,损失率达到80%以上,主要原因是普通玻璃里的铅元素),而过多刻意加强的光照又会造成UBA和UVC的过量,原本水灵灵的植物要么被晒伤,要么变的老卡卡。应该可以说,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的环境是一个病态的环境,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环境。这和你用了多少肥料,浇了多少水无关,这个是先天造成的。除非你愿意把家里的天花板敲掉,不过我估计住在你楼上的邻居不会答应。

这样先天不足的环境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比如:植物徒长、抗性降低、真菌爆发、细菌蔓延要么就是晒伤、晒死、晒的象干尸我们平时养花,经常会听人说,养花要露天,室内养的长不旺,养人不养花等等,这些话虽然出自于民间百姓,但是仔细研究,其实都有科学道理。关键问题也就是这个光字。

事实上,也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除了砸天花板,还有其他很多办法可以来纠正或者弥补缺光的不利条件。比如,药物、控水、采光方法、加大温差,根据季节分别对待等等。药物不是我的特长,一定是要被放弃的。

(1)阳台族有效利用阳光的窍门

大多数公寓楼阳台族,应该都有个阳台(我承认这是句废话,没阳台还养什么花呢),大部分阳台是包封的,包封的阳台采光条件不错,但是前面也说了,玻璃会阻断紫外线,所以我建议在你可以控制的前提下,尽量长时间打开窗户。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番杏科植物,在全光谱的散射光的环境下,也远远好过光谱缺失的直射光。我曾经在家里做过试验,阳台无遮挡散射光下栽培的生石花和同样年纪、大小、品种但是在卧室飘窗隔着玻璃晒太阳的生石花比较,前者明显矮胖、结实,而且表皮老化的很舒服,完全不象后者那么水灵。甚至,在夏季,休眠也不明显。翻盆后就更有体会了,前者根系主根分明、粗壮、半木质程度不高,侧根及毛细根发达,拔起来带着好大一个土坨,而后者就要弱很多,虽然也很健康,但看起来明显就是温室里出来的娃,受不得风吹雨打。

如果你养的是瓦苇,那还需要注意的是:阳台是三面开窗的,瓦苇植物要放在东面位置,而后在西窗边上要放上足够高度的绿植或是加挂遮阳网。如果阳台是仅南面开窗,那就需要放在西面位置,理由只有一个,瓦苇需要中等强度的短日照。而早上初升能晒进阳台的阳光刚好符合这一要求。至于遮阴,如果你的阳台有雨棚,那完全可以不用考虑。因为每个季节日照的角度都不同,越是夏季,日照角度越正,中午时分需要遮阴的时候,阳台里往往是照不进阳光的。如果你喜欢夏天的植物也是水灵灵的,那用一张单层的50%遮阳率的网就足够了。假使遮阴了植物还是干瘪,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你又可以翻盆玩泥巴了。

(2)不同季节对采光的选择

根据南非多肉植物都是冬种型这一特性,家庭栽培,就要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因为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天的低温和夏天的高温,都不是瓦苇甚至番杏所能够承受的,所以这两个季节,大部分人家里的植物是处于休眠状态的,不同的是,瓦苇在冬季是浅休眠,夏季是深休眠。而番杏则正好相反。也有少数条件好的同学会采用加温或者土制降温水帘等方式人工调节温度,使植物继续生长。不过,相信大多数同学也只能和我一样,听之任之,任其自然休眠(极少数同学夏天或者冬天仍旧大水大肥,唯恐植物吃不够的不在讨论范围)。这样一来,植物的生长也就只有春夏两个季节,从我在杭州的气候来观察,一般生长高峰是在10月初-12月底,4月初-6月底。

如何最高效率的利用这几个月时间,也就决定了你家植物的生长速度,有人经常会羡慕别人家的植物长的快,其实别人家的条件和你家也差不多,区别就是人家利用好了这几个月,而你家的植物在这几个月里把精力都花在发根上了。

要利用好这段时间,给予植物充足的自然光是必不可少的,以瓦苇举例,在春季,经过一个冬天的连续阴雨,低温,植物在浅休眠状态下,体内积聚了不少的毒素,盆土里的细菌虫卵也开始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就需要徐徐渐进地增强光照,几个月没开的窗户也该开一开,一方面阳光下盆土的自然升温可以催醒植物分泌生长激素,再就是可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盆土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病菌、虫卵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突然暴晒,前面也说过了,表皮细胞没来得及老化之前,阳光中的UVA和UVB对植物是致命的。秋季也一样,除了注意日照强度和植物适应程度以外,秋高气爽的时候更加要随时关注植物的状态,因为,在南方,秋天的紫外线强度是远远大于夏天的。一般,秋天的日照量以植物叶片不再保持嫩绿为度,如果叶片泛红,那就说明光照太强了,对于刚从夏季休眠醒来的植物来说,还需要增加遮阴量。

我们前面说的徒长,不包括春秋季节植物快速生长造成的暂时性发散或拔高,控制徒长的最佳时机不在生长的高峰,而是在休眠前那一段时间,也就是南方的12月底和是6月底,因为那段时间昼夜温差大,植物也刚好进入营养积累期,这段时间适当地加大光照量,有助于植物矮化,紧密。同时也加大了养分的积累速度,既控制(或者说是纠正)了徒长,也利于休眠前的生理准备。

以上是在保证最快生长速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持植物株型的一种日照方案,这样养出来的植物可能略显水灵,不是非常严格的紧密、矮胖。对于追求极端株型,并且不考虑生长速度,和植物比寿命长短的同学可能不适用,但是对于以养活,养健康,有空拍几张照片上论坛让新手点评为乐趣的普通家庭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了。

南非多肉植物的家庭栽培-浇水方法


(3)浇水的方法

无论是日本的园艺界业者,还是国内的大仙,对于浇水的方式都是不愿意多透露的,我觉得也不能怪他们,也有可能是大仙们一般都有大棚,成千上万的植物,没有办法仔细的一颗一颗的对付,要知道,当你在桑拿浴室一样的大棚里面对铺天盖地嗷嗷待哺的植物时,你也会毫不犹豫拿起水管一通乱喷的。所以他们不讲,我非常理解。

但是对于广大阳台族来说,情况就根本不同了。大家省吃俭用,从自己的私房钱里分出相当可观的一笔资金,冒着家庭暴力的危险,顶着朋友、同事异样的眼光,冬天舍不得吃个烘番薯,夏天舍不得喝瓶冰汽水,好不容易买了可怜兮兮的那几盆花,当然要仔仔细细滴一盆盆的浇了。老姜当然也理解你们,所以我愿意用1000个字的篇幅,好好聊一聊浇水的方法。

一般的生长季节,(前面介绍过,想不起来的翻到前面自己去看,我也忘记了。。。。。。)在合理的浇水周期内,可以放心大胆的尽情的兜头浇水,浇到满进满出为止,特别是有条件利用无根水的同学,一通透水,可以让植物如沐春风,盆面的水垢,植物表面的灰尘,盆土内的根系排泄物,全部可以在一通透水中被冲洗的干干净净,想起了某人的名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但是要注意,有节约、环保恶习的同学请一定要注意,回笼水千万不能再利用,所谓回笼水就是浇水后盆底流出的废水。别跟我说没有这样节约的人,老姜我听说过不止一个了,当初养兰的时候,居然还有人说这个是熟水。。。要我说,这个就是阴沟水,对植物的杀伤力堪比福岛核电站的下脚水,里面的垃圾和毒素足够让你千百倍地付出代价,原因仅仅就是因为你想节约这几分钱水费。当然,洗涤用水,时间较长的积水也具有相同的功效。

然后是在休眠期之前的浇水,(这个时间前面也说过,为了加深记忆,请同学们自己翻上去查),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控水了,再不控,一个生长季节积累的徒长就没机会纠正了。这个时候,由于气候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浇水的周期需要重新设定。而且浇水的量不能饱和,要求是让植物一次喝个半饱,水分的摄入要略小于消耗,这样,除了迫使植物毛细根的生长,还可以让植物体内的糖分浓度增大。毛细根的发达,可以让植物更加健康,而营养物质的积累则让生殖生长得以实现,植物会发胖,变矮,特征凸显,接下来的休眠、脱皮、花期也有足够的体力去对付了。不能很好掌握的同学,请参照前面的称重法,先辛苦几次,确定一下浇透的水量,然后把这个数值除以2,就可以了。另外,这时候因为植物的营养生长已经很弱了,没有太多的垃圾需要你去冲洗,浇水用细流的方式轻轻的浇就可以了,尽量不要弄湿植物。最低限度,也要避免花芯积水。

最后是休眠季节,这段时间,主要的目标是维持,由于气温等原因,植物进入自我保护状态,根系停止了大部分的活动,相当部分的毛细根也已经消失,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去考虑根毛的保持了,由于失去了吸水的功能,过多的水分不但无效,反而会造出毛细根的腐烂,继而影响到主根,运气不好的,会一直烂进茎部组织。。。。。。然后,就恭喜你了,你又有买新植物的理由了。休眠季节,主要是以喷雾为主,适当地维持空气和盆土的湿度,让植物在休眠的时候不会因为过于干燥而产生生理障碍就足够了,真憋的厉害了,挑个凉快的晚上,灌个一次透水,然后用电扇开足马力吹上一晚,能保证第二天盆面发白,叶芯没有积水就可以了。

当然,所谓的休眠也不是绝对的,类似瓦苇属的白银、玉露,番杏科四海波属大部分植物,生石花属的曲玉等品种,休眠表现的都不明显,这个也需要根据各自植物的状态去灵活把握了。原则就是在应该休眠的季节,植物表现出脱水,生长点失去光泽,或者整体颜色变深,手感变软的,都应该当做休眠来对待。

3、气态水对植物的影响

所谓气态水,就是蒸发在空气当中,以不可见形态存在的H2O,气态水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数的液态水微粒形成的,从根本上来讲也属于液态水。气态水在空气中含量的指标就是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和浇灌用水一样,对植物非常重要的一种外界补充物。

植物学告诉我们,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除了根系以外,还可以经由叶片上的气孔进行,这个比例根据植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空气凤梨之类的寄生类植物,经由叶片吸收的水分可以达到80%以上,从根本上颠覆了根的地位。

南非东海岸,昼夜温差极大,加上海面上的水汽扩散,晚间的空气湿度可以非常高。而多肉植物退化的叶片由于拥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更加方便的由叶片上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以弥补当地降雨量的不足。所以南非原产地的多肉植物对于空气湿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又是一次逻辑推断,唯一的区别是这个结论不是我下的,是若干位鼎鼎大名的学者研究的结果,被老姜拿来做了一次论据,罪过罪过。

但是老姜以为,家养的植物和野生的还是有点差别,维持原生态当然是最好,家里有条件弄个自动喷雾,一到晚上隔一小时就喷个一次,制造大湿度,植物当然会长的很好。但是这样也就脱离了家庭栽培的范畴了,条件好的同学如果已经达到了这个层次,那就提前下课吧,没有这个条件的继续听我唠叨。

栽培多肉植物,我们都知道有个闷养的窍门,干巴巴的植物,用个杯子闷上几个礼拜,也会长的水灵灵。于是有些同学就以为掌握了一个秘笈,从此养肉不求人。的确,简单的闷养可以加大植物土面以上部分外环境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可以不依赖根系来补充植物所需的水分,无性中增加了植物吸收养分的渠道,(相当于开了小灶)而且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液会因为水分的直接滋润而恢复活力,变的非常充盈。甚至一些根系不健康的植物在闷养后会迅速发根。但是,我们讲,一时的闷养只是起到了兴奋剂的作用,效果是暂时的,无论你是否一直在闷,到了一定的时间,闷养的副作用会绝对抵消之前带来的一切优势。因为这种闷养方式只考虑到了土面以上部分,而忽视了土面以下部分的作用。

杯子闷养,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盆土的含水量,如果土是干的时候多,在根系的向水性的作用下,根系会向上长。因为上面有闷着,平均湿度比下面大。本来准备好的深盆,到头来倒盆的时候你会发现,根系只长到上面的一半,下面一半是没有根的,植料浪费不算,还会造成植物根系在上面盘结,影响营养的吸收,最可怕的是由于下半部分没有根系的生长,会造成植料的板结。等到你不闷的时候,再长下去的根就会下去一根烂一根。

其次是土湿的时候,这个就不用说了,本来在家里蒸发就少,盆土干的就慢,你再在上面给加个罩,土就不会干了。结果就是你一个礼拜不去看,盆子里就不是多肉了,而变成了蘑菇的天堂。

干也不成,湿也不行,可见简单的闷养是不利于植物生长的,虽然也是利用了空气湿度,但是这种钻进了脑袋,忘记了屁股的方法,还是宁愿让植物干巴着。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闷?答案是否定的,要闷,但是要大环境的闷,连盆闷进去。

大棚里为什么植物长的好,就是因为环境湿度大,而大棚的环境湿度也是人为闷出来的,这是一个大环境的空气湿度提高的形式,植物整个被包裹在湿润并且流动的空气中,由于空气有流动,所以根系不会缺氧。由于环境湿度大,所以可以少浇水。由于盆内外处于同一环境,所以根系不会因为向水性而上翻。并且采光,日常养护,都不会因为植物被闷着而受到影响。

正是由于大棚闷养的种种好处,于是有部分同学想到了在家里搭小暖棚,或者干脆用个整理箱把植物装进去。。。。。。我当然不否认这种做法,也的确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整理箱栽培法,就一直被上海的很多花友所热捧。养出来的植物也很漂亮。

但是,对于大多数和我一样菜鸟的同学来说,我还是建议放弃这个办法。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家庭闷养很难控制,就算是大环境的闷,植物的根系也明显比开发式环境下养出来的植物要虚弱。这是因为,植物一直被处于一个非常湿润的环境,叶片吸收的水分已经足够消耗,不需要根系再去拼命的找水。一旦被转移至干燥的环境,水分的来源渠道少了一半,植物往往会表现出极度不适应。窗面干瘪,停止生长,种种不如人意的现象都会发生。

大棚里买来的植物恢复的慢,相信大家都知道,大棚高湿度环境下的栽培的植物买回家,无论有多么漂亮,一般都会先瘪掉,然后再在经历一段漫长的适应过程后,缓慢的重新发根。到这个时候,植物漂亮的外形应该也会变的很难看。其实这就是植物的一个适应蜕变过程,一个从湿润的环境到干燥环境的磐涅过程,有些植物因此挂了,你也不能怪原来的主人,只能怪你不懂得植物的需求。

多肉植物景天酸的呼吸方式,造成了它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才会开放进行呼吸,所以白天过大的空气湿度是根本不必要的,只会造成植物的抗性降低和对空气湿度依赖性的增加。

经常泡论坛的同学都知道,养兰的时候要买阳台草,买多肉也要买阳台肉,这里面的关键不是阳台而是区别于大棚专业化生产,特指家庭环境栽培出来的苗子的意思。因为一般家庭里养出来的植物,都不会有太大的空气湿度让它迷失自我。不过,应该说,现在也有专业的多肉大棚做的比较好,在前期栽培的时候就注意控制湿度,锻炼根系,尽量在早期营造艰苦的环境,方便买家的后期养护。这样的大棚植物其实和家庭养出来的是差不多的,某些抗性指标甚至更强。

空气湿度讲到这里,该做个总结了家庭环境栽培多肉植物,适当地营造空气湿度是应该的,但是要以不违背自然为前提,尽量利用周遭的环境,以及现有的设施来进行,比如,秋天干燥,可以在晚上浇水后关窗保湿,夏天室外潮湿,可以开窗让外面的湿气进来等等,就算是有个简易的花棚,也要经常开盖保持通风。只要晚上能维持60%以上的空气湿度,也就足够了。切不可贪功冒进,违背伦常;弄个东西罩起来、包起来等等,看起来长的水灵,其实根本不适合植物。多肉植物本是荒野中汲取天地灵气的精灵,弄个小盆子把它下半部约束起来已是冒犯,再剥夺了它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子非鱼,焉知鱼之所需?

终于把水给讲完了,我觉得应该休息一下,几个晚上的业余时间尽在码字了。有的同学兴许也已经看的烦了。没关系,还是那句话,老姜好不容易发了个兴,把一肚子的学问倒出来变成字码。从此神清气爽,身轻如燕。。。。。。看不看由您,反正我是写了。

多肉植物《南非多肉植物的家庭栽培-阳光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多肉植物家庭养花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