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落下的花朵,在为夏天的绿叶酝酿;秋天落下的花朵,在为春天垫基;两季落下的花朵,谱出一首靓丽的诗词,融入人类四季的心里。”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种花养花则是很多人与花相伴的一种方式。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怎么样才能把花卉种植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越秀公园跻身4A景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越秀公园跻身4A景区

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种

本报讯 (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柯晓颖 通讯员卢绍琨 张晓明)记者从市政园林局获悉,广州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公园——越秀公园近日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目前,广州市已有4个市属公园和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包括白云山风景名胜区、黄花岗公园、中山纪念堂。目前,越秀公园不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苏铁蕨,还发现鸟类27种,17科,9目,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鸟类褐翅鸦鹃、松雀鹰、领角鸮3种;“三有”鸟类14种。越秀公园大力开展了生态完善化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四季如春的园林生态环境。

在这次由国家旅游局的评比中,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以及在游客意见评分方面均获得全国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记者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获悉,广州市已有4个市属公园和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除了全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公园——越秀公园以外,还包括白云山风景名胜区、黄花岗公园、中山纪念堂。

据越秀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园近年极力做好重要景点和设施的建设保护,通过公开招标,投入600万元全面升级改造了金印游乐场。

去年投入资金240万元为五羊石像及其所在山体进行改造和加固,修整后的五羊,其抗震性和防水性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标准,今后再遇到暴雨,甚至7至8级的地震都将稳如泰山。

据介绍,越秀山早在西汉南越国时,曾是广州市民登临游憩胜地,自元朝以来均入历朝的“羊城八景”之列。解放后建设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休憩公园,公园面积共75.42万平方米,先后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来园视察观光;还接待过尼克松、西哈努克、金日成等20多个外国元首及友好团体来园游览交谊。

xZh52.CoM展读推荐

西湖景区首次引种银杏


细心的市民应该注意到了,西湖景区菱湖岛及湖岸周边种下了许多名贵观赏树木。记者昨日从市园林管理局获悉,在刚刚种植的名贵观赏树木中,银杏首次落户西湖景区。
特 色
围绕老景点“菱湖春晓”设计
昨日上午,在西湖景区管理处园林技术人员指导下,工人搬来苗木将一株株青梅苗木种到事先开挖的穴里,并给种好的苗木浇水。西湖景区管理处一位负责人说,菱湖湖岸周边的名贵观赏树木主要围绕老景点“菱湖春晓”设计种植,这些树木成活后将呈现春暖花开的美丽景观。
菱湖属于西湖景区种植名贵观赏树木第二期工程区域之一,引进了外地树种银杏,使得银杏首次落户西湖景区。该树种在江浙地区长势很繁茂,此次引进西湖景区,在惠州的成长及习性还有待于观察。
回 访
已栽苗木的飞鹅岭、点翠洲绿意盎然
飞鹅岭于3月份种植的高山榕、火焰木、鸡蛋花等苗木长势良好,在山岭上形成了一道崭新的风景线。西湖风景区点翠洲于3月12日种植的菩提树、落羽杉等苗木绿意盎然,给景点增添了无限生机。据介绍,西湖景区种植名贵观赏树木第一期工程的效果良好,苗木成活率超过了96%。
进 度
昨日基本完成种植工程
今年西湖景区种植名贵观赏树木分为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于今年3月份着手,主要在西湖风景区点翠洲、枇杷洲和西门至九曲桥沿湖地段种植菩提树、鱼木、落羽杉等名贵树木13个品种485株;在飞鹅岭改造种植高山榕、凤凰木、金桂、银桂等阔叶树15个品种850株。
第二期工程于9月上旬开始,主要在宝塔山、菱湖岛以及湖岸周边种植银杏、三角枫、碧桃、青梅、水翁、风铃木、樟树、凤尾竹等名贵树木24个品种1620株,将于11月10日前完工。截至昨日,西湖景区种植名贵观赏树木工程已基本完成。
细心的市民应该注意到了,西湖景区菱湖岛及湖岸周边种下了许多名贵观赏树木。记者昨日从市园林管理局获悉,在刚刚种植的名贵观赏树木中,银杏首次落户西湖景区。
特 色
围绕老景点“菱湖春晓”设计
昨日上午,在西湖景区管理处园林技术人员指导下,工人搬来苗木将一株株青梅苗木种到事先开挖的穴里,并给种好的苗木浇水。西湖景区管理处一位负责人说,菱湖湖岸周边的名贵观赏树木主要围绕老景点“菱湖春晓”设计种植,这些树木成活后将呈现春暖花开的美丽景观。
菱湖属于西湖景区种植名贵观赏树木第二期工程区域之一,引进了外地树种银杏,使得银杏首次落户西湖景区。该树种在江浙地区长势很繁茂,此次引进西湖景区,在惠州的成长及习性还有待于观察。
回 访
已栽苗木的飞鹅岭、点翠洲绿意盎然
飞鹅岭于3月份种植的高山榕、火焰木、鸡蛋花等苗木长势良好,在山岭上形成了一道崭新的风景线。西湖风景区点翠洲于3月12日种植的菩提树、落羽杉等苗木绿意盎然,给景点增添了无限生机。据介绍,西湖景区种植名贵观赏树木第一期工程的效果良好,苗木成活率超过了96%。
进 度
昨日基本完成种植工程
今年西湖景区种植名贵观赏树木分为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于今年3月份着手,主要在西湖风景区点翠洲、枇杷洲和西门至九曲桥沿湖地段种植菩提树、鱼木、落羽杉等名贵树木13个品种485株;在飞鹅岭改造种植高山榕、凤凰木、金桂、银桂等阔叶树15个品种850株。
第二期工程于9月上旬开始,主要在宝塔山、菱湖岛以及湖岸周边种植银杏、三角枫、碧桃、青梅、水翁、风铃木、樟树、凤尾竹等名贵树木24个品种1620株,将于11月10日前完工。截至昨日,西湖景区种植名贵观赏树木工程已基本完成。

嫩江江畔公园展


嫩江县因嫩江而得名,嫩江人以嫩江为骄傲。

这里从夏日的波水涟漪到冬日的银装素裹,可谓是一年四季皆为景。当你徜徉在嫩江江畔的时候,会被周边的景致所吸引,特别是江畔带状公园,这一具有现代化风格和地域特色休闲娱乐场所,现在已经成为嫩江人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丰富多彩江畔文化

宽阔的江域,奔流的江水,造就了嫩江的地域文化,展现着嫩江的地域风情。

当你来到美丽的嫩江江畔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畔广场入口处的“世纪龙门”和与之遥相呼应的嫩江县县标“玉带金珠”。在环形廊柱的簇拥中,耸立于嫩江江畔的“玉带金珠”,这一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嫩江县的标志,也是公园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主体寓意着嫩江县的山山水水养育了地方、驻嫩江部队、农垦的60万军民,紧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共建美好和谐嫩江。

沿着江堤铺设的彩色步道板,漫步在江畔公园,你可以看到14座石质雕塑散布在园内的草坪中,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每到夏季,花坛里栽种着各种花草,数百盏园林灯及草坪灯点缀在花丛和草坪中。每当夜幕来临,形式各异、颇具特色的园林灯、草坪灯与华光四射的“玉带金珠”及庄重威严的“世纪龙门”相互辉映,景色宜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江畔的景致也随之增加。你看那鸡冠池,池中三只大象雕塑象征着吉祥;北大荒精神纪念碑烘托出嫩江农垦历史北大荒开拓精神;江畔广场入口四步台阶与喷泉广场八角形,其寓意“四平八稳”;特别是盛世宝鼎,呈现出中储粮嫩江基地的全体员工祝嫩江人民盛世安康;黄花池、风雨轩、揽月亭等美景更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昔日堤坝初具规模

曾几何时,滔滔江水泛滥,大小洪灾不断,给嫩江县的百姓带来不少的痛苦。如今的江畔带状公园的前身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为防洪修建的简易大坝,它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拦截洪水,让百姓免遭灾难。直到上世纪末,为了预防百年不遇的洪水,才重新加固了江堤,长堤漫漫横卧江边,给嫩江百姓提供了保障,为城镇的居民带来安宁和幸福。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嫩江江畔还没有成为公园,当时的嫩江人还没有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为了提高嫩江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嫩江县委、县政府从1998年开始投资建设江畔公园。

几年来,陆续设计完成了以“玉带金珠”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完成了部分雕塑和公园绿化等公园设施。为了把嫩江建设得更加美丽,也为了给嫩江人创造一个好的休闲场所。县委、县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将带状公园修建得让人赏心悦目,不但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蕴含有深远的文化历史寓意,也可以让人们从中了解嫩江。

全力打造文明新貌

进入2007年,嫩江县委、县政府从建设富裕、秀美、和谐新嫩江的战略角度出发,在狠抓县域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嫩江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经县委、县政府反复研究,确定了江畔带状公园(包括双拥园)改扩建工程这一重点工作任务。

这一目标确定后,嫩江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多方筹集专项资金,有效地确保了这一重点工程的材料供应和各项开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把公园建设得让百姓称心满意,有关领导、负责人多次进行现场办公,对规划、设计、造型、工艺、建设方式等方面进行询问并给予指导性建议。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常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几易规划设计方案,与工程人员一道进行探讨,研究并解决问题,形成了从上到下,争分夺秒、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

经多方共同努力和全体工程技术、施工人员的苦干实干,一个占地11.2公顷,设施完备、环境幽雅、大众认可的一个全新的嫩江江畔带状公园终于竣工了,它的胜利建成,不仅使百姓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也为嫩江这座小城增光添色、锦上添花。

南京白鹭洲公园


白鹭洲公园位于南京城东南隅,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天顺年间,在园内建有鹫峰寺,烟火鼎盛一时。至正德年间,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逐年对公园有计划地进行建设,成为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的文化公园。园内建有烟雨轩、春在阁、小蓬莱等数十多处秀丽多姿的景点。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市、区政府加大了公园建设力度,全面修整出新了桥梁、道路、铺地、音乐广场等基础设施,增建了新的景点,重建并开放了古刹“鹫峰寺”以及花鸟鱼虫市场。现今的白鹭洲公园已成为秦淮风光带这串光彩夺目项链上的灼灼明珠。

公园十三座桥的景名:

浣花桥觅趣桥绿隐桥挹波桥半青桥小飞虹二水桥印月桥碧波桥吟风桥沁芳桥烟波桥掬翠桥

公园现有景点建筑名称:心远楼烟雨轩藕香居观澜亭话雨亭览胜亭春在阁观鹭亭小蓬莱

公园四处门分别为:

“秀色觅趣”(长乐路门)“太傅旧苑”(小石坝街门)“东园故址”(平江府路门)“白鹭芳洲”(长白街门)

南京公园建设淡化人文景观


南京将在今后重点建设的郊野公园中尽量减少人文景观的痕迹,确保市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原生态将是今后公园建设的一个趋势。
2008年之前,南京将重点建设15座郊野公园,总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10。这些郊野公园形成的环城森林圈,将成为维护城市生命系统的绿肺和绿肾,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如今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前期准备与规划,聚宝山森林公园、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三桥滨江湿地公园等郊野公园即将进入绿化建设阶段。南京市园林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主城区建设公园的空间愈来愈局促,今后公园建设的重点将放在郊野公园上面。这些公园的建设将尽量减少雕塑、标志性建筑等人文景观的痕迹。日前完成拆迁的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就是一个典型。负责该项目的南京市建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建设方案,这个位于光华门外的湿地公园,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野生芦苇荡和自然地貌,人工主要表现为在陆地上种植乔、灌、草等地被植物,让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在水面绽放,最终让绿色植物全覆盖,达到天衣无缝的自然状态。由于该项目以保护湿地现状和恢复性绿化为主,所以整个工程量并不算大。据介绍,其它郊野公园的建设,除了确实能够挖掘、展示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项目,也将尽量减少人文景观的影子。
有关人士介绍,南京园林建设尽量少搞雕塑等人文景观,除了南京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努力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外,也包含着对以前公园建设中一些不太和谐的人文景观建设的反思。据介绍,有的公园为了增加景观数量,盲目上马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大型雕塑,反倒破坏了公园的自然和谐状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


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2000年,它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南端,茂密的樟子松与碧水蓝天、红叶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美丽图画……

公园投资600万元,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规划设计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分为森林旅游度假区、野营览胜区、科普游览区、森林狩猎区4个功能区,先后建成翠月湖风景区、翠屏峰风景区、木屋别墅区、服务区、动物园区、雪场区、了望塔区7个景点。目前已建成水面面积330余亩、水体55万立方米的人工湖,投放6万尾鱼苗;8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和40座不同风格的木屋散落林间,形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独特旅游景点。

公园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花尔基樟子松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是全国唯一、亚洲最大的沙地樟子松原始森林和草原湿地为主体景观资源,总面积6726公顷,为国家2A级景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素有草原屏障、国界长城、绿色瑰宝之美誉。森林公园地理位置的优越,自然环境的独特,园内有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具有森林壮丽、花叶绚丽,草原美丽、冰雪绮丽、风景宏丽的风光特点。公园内建筑总体布局采用点面结合、虚实互衬的手法,以翠月湖为核心,沿湖周围地带为公园中心区域,七大景点分布在秀美的青山绿水之间。

花境在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花境的分类以及其在杭州园林景观中的具体应用、创新设计,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行业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花境;公园;景观

花境在近年来已成为开放式公园中常见的造景手法之一,并有进一步扩大应用的趋势。但是,花境的造价较高,因此怎样在公园中合理应用,是需要园林工作者加强研讨的。

1花境的综述

1.1花境的定义

花境源于英文Flowerborder一词,译作花境或花径。从传统的意义上讲,花境是指以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观花植物为主要材料,以自然斑状的形式混合种植于林缘、路边、墙垣以及草坪中央,在株高、色彩和季相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一种园林植物造景形式。

1.2花境的分类

如果按照所用的花卉材料,花境可分为草本花境、混合花境和针叶树花境,其中观赏草花境属于草本花境的范畴,而混合花境和观赏草花境是国内近几年来植物造景中的新宠;如果按照花境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林缘花境、路缘花境、墙垣花境、草坪花境、滨水花境及庭院花境;若按季节可分为早春花境、春夏花境和秋冬花境;若按观赏角度,可分为单面花境与双面花境。若按设计式样,可笼统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国外则为乡村风格、浪漫风格和规则式风格。
2花境在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2.1花境在公园景观中应用的类型

从杭州学士公园到望湖楼一带的开放式公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应用类型。设在假山石和引导牌等标志物的入口处或主要道路转角处的花境,它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起到指示提醒的作用。设在草坪和林缘交接地带的花境,它可以增加景观层次上的色彩度,进一步明晰轮廓线,规整的轮廓线让人肃然起敬,自然的轮廓线让人感受亲切舒适。设在广场中心处的花境,它可以形成景观节点。设在水系旁的花境,集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可以形成独特景观。设在步行道分隔带处的花境,既可分隔道路,又可让游人观景。

2.2公园中各种花境的具体应用

在假山石和引导牌等标志物的入口处设置花境时,由于标志物的体量比较大,所以在配置花境植物的时候可以多加入各种大小观花、观果灌木,在体量上和标志物达到一种视觉平衡。如果用圆头形与细而高的植物在一起做主干植物,会产生很好的对比效果。在主干植物的间隙处可以种植较高的多年生草本,逐层向外,种植一些一年生草本花卉。

在主要道路转角处设置花境时,由于考虑路人不会驻足慢慢欣赏花境的细节,所以我们一般采用颜色不同、高度相近的同一品种植物材料混种而成。

在林带和草坪的交接地带设置花境时,除非有特殊的要求,我们大多采用自然式混合花境,进行粗放式管理,也有小部分时候做成以一年生草本花卉为主的模纹花境,以便烘托特定的节假日气氛。而在阴地下,我认为没有必要去设置花境,虽然有蕨类植物、玉簪属的植物可以用在林地下,但是公园属于大开敞空间,大规模种植喜阴植物是不现实的,而且简简单单的地被植物和草坪就能够赢得很好的效果。归根到底,园林造景追求的就是自然和谐,用最少的投入赢得最好的效果,如果必须种植,那么此类花境要十分注意栽种地是避风的还是开敞的,光照度如何,做到适宜的地块种植适宜的植物,以免植物生长不良,造成损失。
大部分设计者都会在广场的中央设置雕塑、喷泉或者大型花坛。在涌金广场中心处,如果有标志物,那就解决了视觉焦点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面积较大、没有中央标志没有背景的花坛,很容易造成人的视线直接越过花坛,构不成视觉焦点,花坛作为广场聚焦的作用也就消失殆尽,从多次反复实践的效果证明,广场中央的花坛做成自然式大花境效果最好。一方面节约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花坛的周边以规则式为辅,整个圆形花坛由中间向边缘逐渐降低高度,花坛的中央可以栽种一些高大的乔木和小乔木,逐渐过渡到灌木、花灌木,最后为一年及多年生的草本花卉,间或栽种一些观叶草本植物。在高度上,一个圆形花境式花坛的直径最少是其中最高植物高度的两倍以上。在材料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生长季节长、栽培要求低的品种,而观叶植物如玉簪、蕨类植物和禾草类植物,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添景作用。但在整体布局上要注意灵活性,创造一些主干树木的层次错落感,把较高的植物稍稍往前移动一点距离,进一步突出自然的意境。

水系边缘可利用水、湿生植物营造出优美湿地花境。近年来,诸多园林专家对水、湿生植物有专门研究,成熟品种和新优种已广泛应用。

在步行道处,我们设计种植花境,为游客提供了步移景异的景观,还很好的分隔了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功能效果。在湖滨公园一带,用自然式花境代替我们熟悉的横纹花坛,这不失为创造性的改变,花卉经费突破性得到有效控制,完全粗放式管理,同时景观效果良好。湖滨花坛内的自然式花境都是由相同的结构形式组成,几棵主干灌木或者禾草成奇数丛栽植,配以一年生的草花。

3公园景观中花境的创意设计

在设计花境的时候,除了从上述角度来考虑设计思路以外,还可以在公园中创新设计一些专题花境,在游玩的同时增加花卉知识的教育作用。比如我们常见的月季主题花境、玉簪属植物主题花境、鸢尾属植物主题花境、菊属植物主题花境,香草类植物花境,禾草花境,这些花境也可以在节假日划定公园的某一区块,形成花境式游园,以花卉展览的形式展现给游客,增加节日气氛,吸引大量游客。但是不可以大面积栽种,单一种类花境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弱,一旦染上迅速蔓延,因此在养护工作上相对费工,因此这种类型的花境就需要根据各公园管理单位的具体养护管理水平具体对待了。
或者可以从花境的颜色角度来进行创意设计。花境中的花材不是色彩越多越好,有时候只用一种颜色作为主调,反而可以更好的表达设计的意境,如果营造强烈的对比效果,我们可以使用两种主色调,我们称这些为色彩主题花境。另外,如果两种色彩搭配在一起过渡不协调,可以在两种色彩之间栽种叶色介于两者之间的植物来缓冲。不同的时间段要采用不同的搭配效果,节日里可以加重浓艳色彩,烘托节日气氛,平时可以用些素雅的颜色。

4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的展望

与国外的花境设计施工相比,我们还不是特别的成熟,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毕竟花境不是各种花材的简单堆砌,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和施工原则。另外,许多管理者还是把多年生的花卉当作一年生的使用,原因有多方面的,有些是因为花卉材料的质量不高,生长力不强,有些是因为设计师考虑的不全面,没有很好的考虑季相设计,以至于为了一时的效果,全面翻新。随着花境大量应用,怎样在保证公园景观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粗放式管理,减少资金投入量,成为我们这些园林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环保的话题在这次两会上被再一次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廖晓义在北京成立的“地球村”也进一步把环保意识推向了高潮,我们在应对公园景观的时候,也要创造园林中的“NGO”,尽可能减少花材的损耗,营造自然的意境,又不失好的园林景观。这是和“城市美化运动”截然相反的园林理念,是一种没有丝毫“官僚思想”、“任务主义”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实实在在为民众造景的工作精神。

最后,我坚信,所有的园林工作者都能从小层面上的园林可持续发展做到大层面上的全社会可持续发展。

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


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

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公园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公众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这就使公园仍带有花园的特质。公园的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自从1858年纽约开始建立第一个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Pregill and Volkman, 1993)。作为对工业时代拥挤城市的一种被动的反应,城市公园曾一度在西方国家成为一个特别的观光旅游点和节假日休闲地,那是需要全家或携友人长途跋涉花上一天时间,作为一项特殊活动来安排的。作为游逛场所?quot;公园"概念,至今普遍存在于中国各大城市的公园设计、建设与管理中.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用地,如同其它性质的用地一样,被划出方块孤立存在,有明确的红线范围。设计者则挖空心思,力图设计奇景、异景,建设部门则花巨资引种奇花异木,假山、楼台,甚至各种娱乐器械,以此来吸引造访者。而公园的管理部门则以卖门票为生,以养一大批公园管理者,并称此为"以园养园"。这实际上是对公园性质的误解。把公园同娱乐场所,主题公园和旅游点混为一谈。

在现代城市中,公园应是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向郊区化扩展,工业化初期的公园形态将被开放的城市绿地所取代。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正在溶解,而成为城市内各种性质用地之间以及内部的基质,并以简洁、生态化和开放的绿地形态,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产业园区内,并与城郊自然景观基质相融合。这意味着城市公园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就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俞孔坚,2001)。

台湾花博会新生公园区之未来馆


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已完成主题展馆及展场配置之规划,以展现台湾之“花卉园艺实力”、“文化艺术特色”、“对环境之关怀”与“先端科技成就”等。会场涵盖圆山公园区、美术公园区、新生公园区及大佳河滨公园区,共91.8公顷,规划设置14座展览馆,其中8座为现在馆舍改装,6座为新建展馆。其中花卉园艺部分有6座展馆,包含圆山公园区之争艳馆、文化馆,新生公园区之未来馆及花茶殿。这里介绍的是由台湾九典联合建筑事条所设计的新生公司区之未来馆,这是花卉园艺部分唯一新设场馆。主要以绿建筑方式呈现绿建筑与园艺科技,展现最新花卉品种,描绘未来大自然新风貌。设计的出发点:尽量不去破坏现场植被,尽量减少建筑碳足迹。这里将展示许多种类的植物。屋顶花园安装了庞大的太阳能光伏板阵列,同时与地面相连接,鼓励游客走上屋面。外观采用防雨塑料模块系统,种植垂直绿化。这些模块在花博结束后可回收,当地居民甚至能安放在自己的家里。废旧塑料瓶直译在铁丝网中,形成高架天桥的隔断,并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

蚌埠龙子湖桥头公园景观主体基本完工


各主题区特色鲜明,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龙子湖畔一座开放式游园,龙子湖桥头公园建设进展迅速,公园各景观主体部分基本完成,目前正进行装饰美化工作,桥头公园轮廓已现,宛如一道“绿色走廊”紧贴住龙子湖西岸。

 建设接近尾声 围堰开始拆除

在桥头公园施工现场看到,龙湖大桥南侧公园的园林景观已经建成,顺着蜿蜒的道路可穿过公园。园内乔木已经全部栽种,施工人员正在松土、施基肥,下一步将培植灌木和草皮。公园南侧,亲水广场的地砖铺设完成,正在进行细节的美化;音乐广场的主体部分正在搭建,喷泉设备同步安装。南侧围堰正在拆除,预计一周内可以拆完。该工程负责人说,围堰的拆除标志着工程已接近尾声。

从南侧公园走上跨湖的木栈桥来到北侧公园,探索区、婚庆区、庆典区的基础工程也都完成,探索区颇有情调的砾石滩、层层叠叠的景观挡墙以及人工岛全都展现无遗。婚庆区规划出的大面积绿地已经预留,等待种植;庆典区的工人们在进行地面装饰工作,主体景观基本完成。

桥头公园主体鲜明特点突出

——— 100余种植物让人犹如置身植物园

建设“生态南昌” 南昌新推六大景区规划


清波绿树抱市城,洪城花郭入画卷。日前,记者从南昌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南昌市以“生态南昌”为主题,对瑶湖、前湖、象湖、青山湖、艾溪湖以及梅岭等六大景区进行了概念性规划,将着力打造“山水相依、城林交融、蓝脉绿网”的总体格局,营造南昌水城共生、水绿相依的特色景观。

据了解,此次概念性规划突出了南昌山水园林城市的特点,以山体、公园、风景区、城市外围隔离带作为城市绿色环境背景,以滨河、滨江带状绿地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组成城市绿色通廊,以各类专用绿地和开敞空间为城市绿点,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网络。其中,六大景区将成为城市绿化网络中的楔口和生态开敞空间。

南昌市根据六大景区的各自特点,对其景观主题和功能定位进行了规划,充分挖掘六大景区的资源特色和环境特色。其中,象湖、青山湖、艾溪湖、前湖已被列为都市型景区,瑶湖和梅岭则被列为郊野型景区。在功能定位上,象湖将以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为主,建成具有传统内蕴的休闲景区;青山湖将以欧式园林风格为主,打造成具有都市风情的主题公园景区;前湖将以文化资源、人文气息、人文探源为主,构建文化之源、山水相依景区;艾溪湖将以水上运动、自然生态为主,打造成绿色健身的运动景区;瑶湖将以原生态的自然水体风光为主,形成野趣之美、休闲之乐为特色的景区;梅岭则以自然山体、原始森林、宗教文化为主,打造成避暑度假景区。

相信《越秀公园跻身4A景区》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公园种植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