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满山遍野的芳香,站直了身子,在风的吹动下,舞出美丽的英姿!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种花养花则是很多人与花相伴的一种方式。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纹瓣兰”,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纹瓣兰,拼音:wénbànlán

拉丁学名:Cymbidiumaloifolium(L.)Sw.

别称:纹瓣兰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微子目,亚目:

科:兰科,亚科:兰亚科

族:树兰族,属:兰属

形态特征

纹瓣兰附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长3-6(-10)厘米,宽2.5-4厘米,通常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5枚,带形,厚革质,坚挺,略外弯,长40-9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不等的2圆裂或2钝裂,关节位于距基部8-16厘米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下垂,长20-60厘米;总状花序具(15-)20-35朵花;花苞片长2-5毫米;花梗和子房长1.2-2厘米;花略小,稍有香气;萼片与花瓣淡黄色至奶油黄色,中央有1条栗褐色宽带和若干条纹,唇瓣白色或奶油黄色而密生栗褐色纵纹;萼片狭长圆形至狭椭圆形,长1.5-2厘米,宽4-6毫米;花瓣略短于萼片,狭椭圆形;唇瓣近卵形,长1.3-2厘米,3裂,基部多少囊状,上面有小乳突或微柔毛;侧裂片超出蕊柱与药帽之上,中裂片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略弯曲,中部变窄或有时断开,末端和基部膨大;蕊柱长1-1.2厘米,略向前弧曲;花粉团2个。蒴果长圆状椭圆形,长3.5-6.5厘米,宽2-3厘米。花期4-5月,偶见10月。

生长习性

纹瓣兰生疏林中或灌木丛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

药用价值

纹瓣兰纹瓣兰生长强健,抗病力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该植物可全草入药,具有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咽喉炎、腮腺炎等功效。

纹瓣兰图片

xzH52.Com阅读延伸

莲瓣兰设施栽培


栽培技术
1. 栽培管理

(1)浇水

浇水的多少随季节、场所及兰花本身的状态变化而不同,只要表土过于干燥,就需浇水。水在使用前1天需放入水缸或水池中沉淀杂质,使自来水中的氯气挥发出去,水温尽量与兰盆内温度相仿,避免兰根温度急剧变化。

夏天浇水宜在黄昏,冬天浇水应在早晨有阳光照射时。浇水后尽量使附在叶面上的水滴及时干燥,以免折射日光灼伤叶片,或沾上有害细菌。炎夏早晨浇水,渗在盆中的水会逐渐升温使根部腐烂;冬天黄昏浇水,会因夜晚水冷而冻伤兰叶或根。浇水时洒水器最好距离兰花叶面30cm以上,可使空气中部分的氮气融入水中成为天然肥,水流不宜过强,避免摇动兰株或冲散植材,尽量淋到水从盆底的排水孔流出为止,使盆中的废气完全淘汰。

(2)温度

莲瓣兰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白天最适宜的温度在23℃~28℃。夏天天气过热时最好加盖黑色的塑料网(遮光率约为50%~70%),避免日光直射晒伤花朵及叶片。夜间温度15℃~20℃最为适宜,日夜温差以不超过10℃~15℃为宜。

(3)湿度

野生莲瓣兰一般生长于空气湿度较大的山野间,主要靠雨水和露雾滋润,尤其喜欢生于清泉或溪流的附近,相对湿度一般达到80%~90%。因此在养兰时尽量增加空气湿度。兰室湿度保持70%~90%,若湿度不足可设置电动喷雾器,使空间经常有湿气流动,以适应兰花生长。可在晴天上午和下午在地面上洒水。但避免大量喷雾以影响叶面蒸腾作用,避免容器中蚊虫滋生。

(4)光照

光照对兰株生长至为重要。莲瓣兰喜好早晨的阳光,若光照不足,兰株软弱徒长。光照或西晒过强,叶片易被晒黄或晒焦,观赏价值降低。莲瓣兰属于半阴植物,但每天应有10000~15000lux以上的光照,不可太过阴暗,保持50%~70%的遮光率。冬、春季可适当增强20%的光照更利于兰花生长。

(5)通风

栽种莲瓣兰要注意场地通风状况,维持兰室的气流顺畅并保持空气新鲜。兰架过低、遮蔽太过、花盆间距太近、盆中植株数量过多等都会导致兰株叶片相互摩擦、通风不良,最易导致病虫害发生或生长欠佳。

2. 栽培设施

(1)普通大棚

无人工加温设施,完全利用自然日光作为热能来源,要求保温设施良好。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塑料大棚是利用水泥桩、竹木、钢筋龙骨或钢管等材料制成拱形或屋脊型骨架,覆盖薄膜(PVC)而成。大棚空间大,通风、透光效果好,白天升温快,保温效果好,夜间保温效果仅次于玻璃温室,且造价低,使用方便。缺点是棚膜不透气,棚内易形成高温、高湿环境而引发病害。

(2)可控温室

可控温室是利用太阳能以外的辅助因素,如柴油机或燃煤锅炉加热,利用植物灯、蒸汽管道循环、水帘或风机等人为补光、加温、降温或加湿等方法来调节温室气候,以满足兰花生长所需的环境气候。

3. 辅助设施

(1)灯光设施

在实际生产中,多数采用白炽灯作为光源,白炽灯(60W)灯距为1.5m,设置高度在植株顶部80~100cm处。采用高压钠灯补光,效果比白炽灯明显。一般安装高压钠炽灯(110W),灯距为6m左右,位置高度为3m。

(2)灌溉设施

一般分人工灌溉和机械管道灌溉。采取滴灌或低喷灌可使施肥、灌溉均匀,土壤不易板结。

(3)植保设施

采用自动化施肥机进行施肥和浇水一体化操作。电动打药机、电熏蒸器和灭菌器相结合防病、治病。采用循环水加温,湿帘、环流风机和高压喷雾器等设施实施加湿、控湿,外墙风机、内环流风机加强空气循环和保持空气清新。利用侧开窗和顶开窗措施降温及更换新鲜空气。利用内、外遮阳网调节光照强度。

(4)苗床架

采用苗床架将种好的兰花盆挂在苗床上或摆在苗床上。避免兰花直接着地,造成病虫害难以控制和透水、透气效果差,减少兰花的倒苗现象。

长瓣舌唇兰植物


学名:Platantherasikkimensis(Hook.f.)Kraenz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

学名:Platantherasikkimensis(Hook.f.)Kraenzl.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唇兰属Platanthera

舌唇兰亚属Subgen.Platanth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7-21厘米。根状茎指状,肉质,长1.5厘米,粗4-5毫米。茎直立,细长,疏生5-6枚叶。基部的1枚叶最大,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具抱茎的鞘;向上的叶逐渐变小成苞片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总状花序长4-7厘米,具5-9朵疏生的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宽4毫米,先端急尖,与子房等长;子房圆柱状纺锤形,长1厘米,先端收狭、微弯,扭转;花的萼片黄绿色,中萼片长的三角形,直立,长5毫米,宽2.5毫米,先端近急尖,具1脉;侧萼片反折,强烈外卷,线状披针形,长6.5毫米,宽1.2毫米,先端急尖,具1脉;花瓣泥黄绿色,镰状披针形,长6.5毫米,基部偏斜,宽2.2毫米,上部骤狭呈线形,先端钝,具1脉,张开,不与中萼片相靠合;唇瓣褐红色,披针形,向下弯,长9毫米,基部宽1.2毫米,先端渐尖,具1脉;距细圆筒状,长1.1-1.5厘米,强烈向上弯曲;蕊柱短;药室叉开;药隔顶部凹缺;花粉团椭圆形,具长的柄和粘盘,粘盘小,卵圆形;退化雄蕊2个,狭窄,长圆形;蕊喙大;柱头1个,大,凹陷,位于蕊喙之下,距口的后方。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贡山),其期至东哨房途中;生于海拔23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尼泊尔,锡金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齿瓣舌唇兰植物


学名:Platantheraoreophila(W.W.Smith)Schlt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

学名:Platantheraoreophila(W.W.Smith)Schlt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唇兰属Platanthera

舌唇兰亚属Subgen.Platanth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30-35厘米。块茎粗壮,圆柱形,肉质。茎粗壮,直立,基部具1-2枚筒状鞘,鞘之上约具4枚叶,叶之上还具3-5枚狭披针形的苞片状小叶。叶直立伸展,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8-9厘米,宽2.5-3厘米,先端短急尖,基部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长7-10厘米,具多数密生的花;花苞片披针形,长1-2厘米,下部的长于花,先端渐尖;子房圆柱状纺锤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11-12.5毫米;花绿色或黄绿色,萼片稍肉质,边缘全缘,具3脉;中萼片直立,舟状,卵形,长6-7毫米,宽4-4.5毫米,先端钝;侧萼片反折,斜狭卵形,长7.5-8毫米,宽3-3.8毫米,先端稍锐尖;花瓣直立,斜三角状卵形,长6-7毫米,宽3-3.2毫米,先端稍锐尖,具1脉,与中萼片靠合呈兜状,边缘具睫毛状细齿;唇瓣线形,肉质,长7-10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稍钝;距下垂,圆筒状棒形,长1.3-2厘米,末端钝,近末端稍,略弯曲,较子房长,几达1倍;蕊柱粗短;药室平行;药隔宽,顶部近平;花粉团倒卵形,具长的柄和近圆形的小粘盘;退化雄蕊小,耳状;蕊喙矮,三角形;柱头1个,凹陷,位于蕊喙之下。花期6-7月。

产地分布:

产于四川(木里)、云南(中甸、腾冲)。生于海拔1900-3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下或草地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中甸)。

植物图片:

莲瓣兰种苗扩繁


栽培技术
莲瓣兰种苗的繁殖一般采取分株繁殖法,以确保兰花品种遗传的稳定性。

1. 设备准备

(1)温室消毒

①对于没有兰花的新温室进行消毒。每100m2温室用100g 1∶1比例的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熏蒸前将温室的门窗全部关闭,内遮阳幕收起。然后将盛放高锰酸钾的陶瓷器皿均匀摆放在温室内的各个位置,之后向其内倒入甲醛。封闭温室5~7天,然后打开门窗通风透气,7天之后兰花即可进入温室。熏蒸时,操作一定要快,还需要戴简易防毒面具,护眼罩。

②对于有兰花的温室进行消毒。采用杀菌剂进行熏烟消毒。杀菌剂采用百菌清∶锯末∶硝铵=3∶3∶4比例,每100m2用100g。硝铵的用量以可将混合物点燃即可,含量过多燃烧会过快,产生的烟雾过少。而且燃烧时,温度过高,使药物分解,降低药效。含量过少则点不着火。燃烧时如果产生明火,需将其吹熄,使其产生大量烟雾。

(2)系统调试

对温室的自动控制、浇水、施肥系统进行调试,直至运行良好。

(3)工具消毒

对操作间、操作器具、盘筛、操作台等进行消毒。根据操作方便与否,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蒸气高温消毒,是比较彻底的消毒方式,应尽量采用。

①操作间如果密闭效果好,可以采用1∶1比例的甲醛+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方法同温室消毒,否则采用喷药消毒。

②盘筛、旧盆等采用蒸气消毒1~2小时。

③剪刀插入加热至280℃的电子加热器,高温消毒20秒即可。

④操作台用84消毒液根据使用说明进行消毒,之后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消毒。

⑤其他不方便使用蒸气消毒的物品,可以采用上述化学药剂进行消毒,但一定要严格按其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

2. 基质准备

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基质。目前大理兰国花业有限公司基地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要求基质的横向传导性好,否则滴箭滴的水会直接向下流失,而基质却未浇透,导致浇水不均。现在采用加拿大进口草炭作为基质的主材料进行配制。浇水量不可太大,以免基质过饱和后不易干,导致基质内空气不足,造成烂根;也不可太干,否则基质不易浇透。

配制好的基质总孔隙度要达到50%左右。现用基质采用粗草炭∶中粗草炭∶树皮(陶粒)∶珍珠岩=1∶2∶1∶1的比例进行配制。加水适量混合均匀,以手握成团、指间湿润而无水滴出、从20cm高处自然落下疏散开为标准。因为草炭土呈酸性,在配制基质时,可以加入一定的石灰水调节pH值到6.0。配制的基质需进行蒸气消毒,上气后消毒40分钟至1小时,自然冷却后待用。

3. 母株处理

将需进行分株的植株根据品种进行分类并编号,同类型的植株摆放在一起待处理。

将母株从盆中取出时,先用手轻轻敲击盆周围,使盆内基质变松,之后手拿着较老植株基部缓缓将植株从盆中取出,轻轻抖掉根上附着的基质,用流水冲洗掉根部残留的基质。然后用50%多菌灵600倍液+72%二千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配成的杀菌剂喷洒全株,植株基部连接部分应多喷药。

根据植株的根系生长状况、病虫害危害状况分类摆放,根系生长健壮无黑根、烂根、病虫害的健康植株摆放在一起,根系生长不良或根系发黑、腐烂、有病虫害的植株另外摆放。处理完一批植株后,铺放于阴凉处阴干,也可用风扇吹干水分,并附上该批植株的编号,等根系开始变白时,就可进行分株。

4. 分株

先将操作台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高温消毒处理分株用的剪刀,准备好涂抹伤口的药液、牙签等,之后方可进行分株。

分株时尽可能将生长成熟的植株分开。一般情况下,新芽都是从当年生的植株上萌发,隔年或上一次发芽的植株除非人为刺激,一般不会发出新芽。兰花的经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发苗量来确定。因此,分株时应尽可能将老株分开,以刺激发芽。

分株时通常先处理无病虫害的植株完后,再处理病株,以避免处理有病植株后,由于消毒不彻底或消毒过程中操作失误而造成交叉感染,导致部分健康植株感病。

通常每分一株苗,就应对其分株用的剪子进行消毒处理,每涂一个伤口就应更换一根涂药牙签。分株时接触到有病害的植株后,需立即洗手消毒,之后方可分下一组植株,以避免病毒、病害传播。

分株时要观察清楚各植株子母关系。被剪下的植株已经成熟、全部叶片生长停止之后才可分株。否则植株的抗病性减弱,易感病。另外,即使成活植株生长也会停止一段时间。剪切时,应紧靠母株基部下刀,以使切口面积最小,最大限度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切口应及时涂抹浓度较高的药剂,防止病菌感染。

5. 种植管理

(1)种植

处理好的植株伤口上的药物变干后即可种植。种植前,应先将待种植的植株摆放于盆中,根据盆中植株的实际苗数,填写标签,注明品种编号、苗数和种植日期。同时记入管理账,再进行种植。

种植时先向盆底填放少许直径约3cm的泡沫颗粒,避免浇水时基质从盆孔中漏掉。种植深度以盖过球茎的1/3~1/2为度,浇完水后基质刚好盖住根系。种植太深球茎基部易感病,太浅植株不稳定。基质表面距盆沿2cm左右为宜。可根据植株根系生长情况及品种选择合适盆径的花盆进行种植。种植时,一手松捏植株,将植株放在盆正中,球茎基部处于距盆沿2cm,根系均匀分布在盆中,另一手慢慢填满基质,然后一手扶植株,使其不下沉,另一手端盆轻磕使基质紧实、下沉,但植株球茎仍处于盆沿以下2cm处,之后再填充基质至球茎1/3~1/2处即可。

(2)水肥管理

种植好后根据品种及根系状况分类摆放,间隔2~3天再浇定根水,保持伤口干燥,尽可能地减少伤口感染。浇定根水时,不可滴灌,必须洒浇,以使基质与根系充分结合,定根水可用农药代替,浓度以农药喷施浓度的1/3即可。用于灌根的农药,一般选用具有内吸性的药品,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金雷等。施用量不可太多,以免基质过饱和而不易干。也不可太少,以免盆内基质不能润透,而使根尖受伤,浇至盆底有少量水滴出即可。

以后浇水可使用滴灌,但不可一次浇太长时间,应少量多次,使水分向基质周围充分分散,保证盆内基质干湿均匀。试验证明,每隔5分钟浇30秒钟水,连续浇10~12次,可完全润透基质,而又不会使基质持水过多。

为防止病菌感染,栽种后可连续用药灌根3次,之后再进行正常的管理,30天内可不施肥,待新根开始生长后方可施肥,薄肥勤施,尽量避免施用高浓度的肥液。

(3)光照及湿度控制

分株时根系会有部分损伤,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种植后30天内应保持较低的光照水平及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免叶片失水、叶尖干枯。但夜间要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

条瓣舌唇兰植物


学名:Platantherastenantha(Hook.f.)Soo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

学名:Platantherastenantha(Hook.f.)Soo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唇兰属Platanthera

显柱舌唇兰亚属Subgen.Stigmatosae

形态特征:

植株高25-32厘米。根状茎细圆柱形,肉质,伸长。茎直立,具多枚叶。叶互生,下部的2枚叶最大,叶片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7-13厘米,宽3.5-4.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中、上部的叶渐变小成苞片状。总状花序长6-15厘米,具7-17朵较疏生的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最下部的与花近等长;子房圆柱状,扭转,弧曲,连花梗长约1厘米;花黄绿色,萼片绿色,具3脉,边缘具睫毛状细齿;中萼片卵形,直立,舟状,长4-5毫米,宽2-2.6毫米,先端钝;侧萼片反折,偏斜的长圆形,长5-6毫米,宽1.5-1.7毫米,先端钝;花瓣黄色,线形,偏斜,稍肉质,长4-5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具1脉,直立,与中萼片靠合呈兜状;唇瓣黄色,长卵形或舌状披针形,肉质,长5-6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具3脉;距细圆筒状,下垂,略外弯,下部略膨大呈棒状,通常较子房长;蕊柱短;药室稍叉开,药隔顶部稍凹陷;花粉团倒卵形,具较长的柄和粘盘;粘盘较大,狭披针形;退化雄蕊2个,小,近半圆形;蕊喙较大;柱头1个,隆起凸出,椭圆形位于距口之后缘。花期8-9月。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贡山、碧江)、西藏(墨脱、亚东)。生于海拔1500-31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铁杉至冷杉林下。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裂瓣角盘兰植物


学名:HerminiumalaschanicumMaxi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

学名:HerminiumalaschanicumMaxim.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角盘兰属Herminium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60厘米。块茎圆球形,直径约1厘米,肉质。茎直立,无毛,基部具2-3枚筒状鞘,其上具2-4枚较密生的叶,在叶之上有3-5枚苞片状小叶。叶片狭椭圆状披针形,长4-15厘米,宽5-18毫米,直立伸展,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并抱茎。总状花序具多数花,圆柱状,长4-27厘米;花苞片披针形,直立伸展,先端尾状,下部的长于子房;子房圆柱状纺锤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5-6毫米;花小,绿色,垂头钩曲,中萼片卵形,长4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具3脉;侧萼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毫米,基部宽1.5-2毫米,先端近急尖,具1脉;花瓣直立,长5-5.5毫米,中部以下宽1.5毫米,中部骤狭呈尾状且肉质增厚,或多或少呈3裂,中裂片近线形,先端钝,具3脉;唇瓣近长圆形,基部凹陷具距,前部3裂至近中部,侧裂片线形,先端微急尖,中裂片线状三角形,先端急尖,稍较侧裂片短而宽,距长圆状,长1.5毫米,向前弯曲,末端钝;蕊柱粗短,长约1毫米;药室近并行;花粉团倒卵形,具极短的花粉团柄和粘盘,粘盘卷曲呈角状;蕊喙小;柱头2个,隆起,椭圆形,位于唇瓣基部两侧;退化雄蕊2个,小,椭圆形。花期6-9月。

产地分布:

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至南木林)。生于海拔1800-4500米的山坡草地、高山栎林下或山谷峪坡灌丛草地。模式标本采自西藏(东部)。

本种提示:

本种虽然唇瓣具短距,但因其花垂头,钩曲呈钩手状,花粉块的粘盘卷曲呈角状,我们认为仍放在本属较妥。

植物图片:

狭瓣舌唇兰植物


学名:PlatantherastenoglossaHayat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

学名:PlatantherastenoglossaHayata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唇兰属Platanthera

舌唇兰亚属Subgen.Platanth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2-)30-40厘米。块茎纺锤形。茎直立,基部具1枚大叶,大叶之上具1-2枚披针形的小叶。大叶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钝且抱茎。总状花序长8-10厘米,具5-10朵疏生的花;花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3毫米,常短于子房连花梗;子房圆柱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9-14毫米;花黄绿色或淡绿色;中萼片三角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具1脉;侧萼片反折,线形,长6-7毫米,宽0.8-1.5毫米,先端钝,具1脉;花瓣直立,斜三角形或卵形,长4.5-5.5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具2脉,先端颇为张开,不与中萼片靠合;唇瓣黄绿色,线形,肉质,长7毫米,先端钝;距细长,圆筒状,长15-18毫米,弯曲;蕊柱粗3毫米;药室平行;药隔宽,凹陷;花粉团长2.5毫米,椭圆形,具细长的柄和近圆形的粘盘;退化雄蕊明显;蕊喙凹入;柱头1个,甚平。花期3-5月。

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台湾省。生于海拔300-800米的山坡路旁草丛或潮湿的山地。日本(琉球)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台湾(七星山)。本种标本未见,上面描述系摘自《台湾兰科植物》(1987)和《台湾兰科植物彩色图鉴》(1977)。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纹瓣兰》一文,希望能够带您了解很多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五瓣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