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春天--春天是彩色,金黄的水仙花,娇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太阳,粉红的桃花,青山绿水,蓝天大海……”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赏花种花可以令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凭经验种养花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渝创国家园林城市六成指标合格 今秋植千万苗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重庆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第六次工作会议获悉,截至现在,重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已有六成指标合格,剩下的工作有望在明年完成。

重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始于2006年。至今,已经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总任务的66.9%,从各项指标来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义务植树尽责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等多数均已超过了相关评定标准。目前存在的差距主要在三方面:一是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只有4.5平方米,差0.5平方米;二是用水普及率仅87%,差3个百分点;三是水质合格率为98%,差2个百分点。

“从具体指标来看,我们的差距仍很明显。”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指出,为缩短与国家园林城市的距离,重庆今年植树的 “秋季战役”必须在城市组团生态林隔离带、立体绿化、两江四岸绿色通廊及主干道绿化景观和品质等7方面下苦功,以争取在今年完成总体创建任务的80%。

据悉,重庆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时间锁定在2008年下半年,因此,在植树补绿中,只剩下今秋和明春两个季节。为保证全市今年“秋季战役”的效果,从9月下旬-12月中旬的三个月里,重庆将再次栽植下1000余万株苗木,为城市再添绿意。

xZh52.CoM展读推荐

胶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胶州市立足于打造青岛西部特色新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园林中建设城市,在城市中雕刻园林,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三河环绕、古韵悠长”的园林城市格局。按照“高标准、有特色、创一流”的方针,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多措并举,推进点、线、面、条、块有机结合的绿化体系建设,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公园绿化为节点,以水域绿化为景观,以风景林地大环境绿化为导向的城市绿色风景线。近3年,我市共投入园林绿化资金3.78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5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62公顷,绿地面积120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67%。

特色建绿,突出建设的品位档次

“三河一湖”是展示胶州城市形象的重要视觉冲击点。我们将河道治理与水系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将历史文化融入河道整治,系统地实施“水清柳绿”工程,城市水环境不断改善,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相得益彰,打造了城市亮点。以突出三里河古文化为主题,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导,以建设开放式城市公园为定位,2004年投资1.3亿元,对三里河进行整治改造,合理组织地形、水体、园路、建筑小品、自然植被等景观要素,展示出了“一心二桥三园多丘十八景”的自然山水格局,同时,通过实施三里河周边区域建设,恢复和建设了植物园、青年水库生态园、高凤翰遗址故居等生态园林和历史古迹,与三里河公园沿岸景观相串连,形成了以三里河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景观区。对护城河、云溪河清淤改造,进行护坝、蓄水、绿化,形成沿河生态林和景观带。加强东部滞洪区建设,彻底解决困扰我市城区的洪涝灾害,7平方公里湖面的大园林景观已经形成。

规划控绿,突出规划的引导作用

高标准规划是搞好城区绿化的“龙头”。我们牢固树立“规划就是财富”的理念,高起点编制各项规划,邀请王志纲工作室编制完成《胶州城市发展战略报告》,对《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确立了“一城四区两翼”均衡式空间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生态相互协调的原则,突出生物(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城市特色,重新修订《胶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布局为“一环、两湖、三河、四区、多园”总体框架,形成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均衡、功能健全、结构完整的绿地系统,对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员植绿,突出社会的共同参与

搞好园林绿化建设,单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一是广辟资金渠道。采取市财政投入一部分,向上级争取一部分,社会各界捐献一部分,认养认管缓解一部分的办法,筹集绿化建设和管护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园林绿化的新格局。目前,有15家单位对市区15处公共绿地进行了认养认管,面积达25.41万平方米。二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和宣传发动,每年植树节,四大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驻胶部队、人民团体、个体营业者等各类群体,纷纷出力出资,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形成了全民动手增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近3年,共有近40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开辟了三八林、青年林等多处义务植树纪念林,设立了艾山、青年水库等义务植树基地,绿化山地近千亩,义务植树百万余株,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4%以上,尽责率达到89%。三是积极推广节约型园林。建设节约型园林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改造增绿,突出景观的休闲娱乐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进苗圃、公园、街头绿地建设步伐,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加强苗圃、花圃等生产基地建设,各类苗圃达到5家,总面积149.44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4.46%,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达到83%。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育种工作,培育和生产出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具有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使我市常用园林植物物种达到162种。对胶州公园、云溪公园、白水泉公园等6处公园进行绿化改造,完善整体景观,绿化面积达到80.81万平方米。结合老城改造、企业搬迁,规划建设和改造郑家小庄、大同、水寨、庄里头等29处游园绿地,使市民出行不足500米就可步入一个游园,进一步满足了市民休闲、晨练、娱乐的需求。结合清理违法建筑,对腾退出来的土地,优先实施绿化建设,2004年以来,通过清理违法建筑,共增加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道路和绿化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大力推广以乔灌木栽植、立体绿化为主的节约型园林、经济型园林,形成了全新的绿化体系。目前,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达标率为81.82%,位于老城中心的湖州路,中间设置18米宽的景观绿化带,成为景观林荫大道,被市民誉为“晨是健身路、午是林荫路、晚是鸳鸯路”。

依法护绿,突出管理的科学有效

我们坚持改革,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新路子。一是建章立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市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胶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胶州市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实施办法》、《胶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办理城市绿化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暂行规定》,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实行绿化规划公示制、招标投标公开制、竣工验收监督制,形成了全社会人人参与绿化、自觉管理绿化、建设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管理模式。编制完成《胶州市绿地管理系统》软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互联网模式,将全市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5大类绿地和140株古树名木的详细数据全部输入该系统,实现了城市绿地资源的动态管理。出版《胶州古树名木》一书,详实介绍了我市140株古树名木的相关情况,广州路与徐州路交叉口在道路建设时,因古树的存在,专门设立交通导流岛加以保护。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侵占绿地、乱伐树木、破坏绿地行为。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对建设工程附属绿化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通过的加盖绿色图章,否则,不予办理规划许可证;对各类工程建设的配套绿化用地,实行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保证了绿线管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市自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园林城市”以来,就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市、改善人居环境的着力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总体思路。200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年规划》,并下发了《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建立绿化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划定绿化区域、任务、工期,由督查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确保了任务的落实。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绿化工作会议,在安排工作任务的同时,对绿化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任务完成不好或完不成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在目标考核中给予扣分的处罚,不断加快了我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

综合治绿,突出环境的全面提升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规定,大力实施了“蓝天、碧水、洁净、畅通”四大工程。一是蓝天工程。引进新奥胶城燃气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燃气项目,燃气普及率达到99%。实施供热管网改造和分户控制改造,关停、淘汰规划区内燃煤锅炉、茶炉,集中整治餐饮业和汽车尾气,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空气、噪声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力度,城区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碧水工程。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7800万元、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全面运营,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制定城市排水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推进污水管网改造。综合整治城区内河和水环境,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等,进一步改善水环境。三是洁净工程。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投资4800万元、日处理垃圾3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通过了国家一级无害化处理场验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出台《胶州市关于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现了城区环境卫生“全覆盖、无空白、无死角”的目标。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十乱”现象,“以弱势思维管理城市”的城管模式在全国推广;做好城市亮化,城市景观效果进一步提升。四是畅通工程。投资1亿元实施“八路四管网两河道”工程,开通常州路、泸州路、锦州路,翻建温州路、高州路及污水管网,修建北京路东段,打通城市交通瓶颈。投资1500万元,对三里河上游进行景观绿化和给排水建设,将三里河公园景观做了进一步的延伸。投资4780万元对城区276条面积63.76万平方米的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完成了城区所有破损道路、人行道板的整修,改善了居民的出行环境,得到广大市民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上善名都 绿意虞城 上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掠影


位于浙江东北部的上虞市,东临港城宁波,南依四明山脉,西连天堂杭州,北濒杭州湾与上海相望,是长三角金南翼最具江南山水田园情趣的生态休闲城市。全市辖21个乡镇(街道),总面积1427.5平方公里,人口77.28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0.3平方公里,人口20.76万。

依仗含山纳水、滨海傍麓的独特地理环境,近年来上虞的城市园林绿化以“城市大环境绿化与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现代山水城市”为总体目标,按照“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阴,环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林”的建设思路,强管理,创特色,重保护,靓生态,精心打造了一个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一体、社会发展与环境友好同步,人文和美、宜居和谐的绿意家园。到2006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2%,绿地率35.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6平方米。2005年,上虞被授予“浙江省园林城市”称号,并先后获得了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

组织领导调一个“实”字

上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作为履行政府职责、造福一方百姓的重大使命。自2005年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以来,多次召开创建动员大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分解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先后出台了《上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上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上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19个规章制度。2004至2006年三年中,共投入园林绿化资金8.5亿元,绿化养护资金3500万元。2007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成立后,更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放在全市各项工作的最前沿,作为最大的实事来抓:进一步充实、细化了创建组织体系,强化行业管理力量;严格执法,杜绝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重视科技兴绿,率先实施“人工鸟巢”工程。这些为园林绿化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规划管理突出一个“严”字

在制定完善城市绿地“一环、两心、三轴、二区、十三河、多园渗透”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以实施最严格的规划管理为目标,一手抓系统规划的严肃实施,一手抓工程建设的严格管理,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一环”是城市外围绿环;“两心”是城市绿心和城市文化核心;“三轴”是曹娥江纵向景观轴和三环大道、萧曹运河东西景观轴;“二区”是曹娥庙——卧龙山景区、半山——龙山景区;“十三河”是13条城市内河;“多园渗透”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布局合理的大小公园及游园。由于切实抓好系统规划的严肃实施和工程建设的严格管理,目前城区已形成了以公园、广场为块,以街心绿地、庭院绿地为点,以道路绿化、河道绿化为线,点线相连、区块呼应、绿地环绕的多元绿化格局。同时,编制和实施《上虞市生物多样性规划》,乡土物种为主的市区常用园林植物,种类达191种。

园林建设打造一个“特”字

充分发挥上虞人文积淀丰厚、滨江特色鲜明的优势,着力打造富有上虞城市个性的现代特色园林。城市建成区拥有各类公园22座,近3年新建、扩建综合公园1座,与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构成了功能完善的公共园林绿地系统。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植物景观特色明显,绿化面积占到绿地总面积的70%%以上,设计、建设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投资3.5亿元的曹娥景区,舜耕群雕、迭泉广场、碧湖追舜园等园林景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投资3.3亿元的曹娥江“十八里亲水型绿色文化走廊”及“十二里亲水型绿色运动长廊”,既集中展示了上虞的历史、人文精髓,更形象地体现了上虞园林绿化建设自然、生态、和谐的特质。城区半山公园、滨江公园、茗秀轩、慕古台等一大批公共园林的建成和文化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大面积的植物造景,使公共园林绿地在精、细、秀、美的发掘和创造中不断走向成熟。

市政设施实现一个“健”字

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上虞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功能健全完善。到2006年底,全市燃气普及率达100%;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3.44标台;公交出行率为20.2%;路灯装置率和亮灯率保持在99.8%以上;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86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城市道路机械清扫率为49.02%;每万人拥有公厕4.33座;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不仅使古老的虞城洋溢着绚丽多姿、满目生机的诗意和绿色,更使新兴的虞城充满了宜居创业、与时俱进的希望和活力。美哉,绿意虞城!

景观保护注重一个“合”字

上虞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璀璨。在积极实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通过宣传引导,整合力量,制定出台了《上虞市文物保护规划》、《上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划、措施,形成了政府和民间联手,城市和乡村互动,积极保护、修缮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文物古迹的合力。近年来,除政府先后投入2500余万元资金,修缮曹娥庙、北撤会议旧址、胡愈之故居、舜井等人文景观,新建7185平方米的上虞博物馆外,民间也对人文古迹的修缮保护活动十分活跃,五龙庙、杨太殿戏台等一批人文遗存均由民间募资修缮。全市386株古树名木全部建档立卡,城市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城市容貌整洁、美观。

生态建设构筑一个“靓”字

结合“生态靓市”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上虞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山区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平原“三绿”工程全面启动,林业特色基地稳步发展。通过生态公益林、城市“绿心”生态村、绿色通道、农田林蛙网等五大工程建设,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环境绿化体系,近3年共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积极发挥龙山、半山、半阳山、警报山等市区天然山林防护屏障的功能,市区的生态面貌日益靓丽,相继建成了沿海防护林地、高速公路、公路、铁路沿线等防护绿地,城市防护绿地总面积达到753.56公顷。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截至2006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64.2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了284天,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了相关要求,并先后建成了曹娥江、西横河、龙山河等沿河景观带。有效保护和利用曹娥江两岸滩涂原生态湿地资源,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多样性的植物群落。近两年,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占50%以上,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成绩显著。

绿化建设抓好一个“全”字

以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全方位铺开、全力推进的“四全”目标为要求,上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绿化面貌日新月异。自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地457.7公顷,其中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91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符合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为100%,达标率85.7%,形成了以虞舜大道、市民大道、人民东路、江东路等为代表的林阴路系统。全市道路绿化率平均为26.5%,部分达到了35%。居住区绿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建小区绿地率平均达到37.4%,旧居住区绿地率达到了27.5%,各居住区养护措施落实,设施完好,建成多元世纪城、绿城桂花苑等园林居住小区40个,占小区总数的71.4%。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市区165家绿化单位中,园林式单位129个,占78.1%,其中先进单位占41.2%。城市苗木自给率达91%,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城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发展,植树造林和认种认养成效显著,义务植树尽责率83.7%,植树成活率94.5%,植树保存率97.76%。积极探索和开发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扩大了城市绿化的空间。

唐山由工业重镇变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走进唐山市城建展厅,一块“国家园林城市”的金色奖牌耀眼夺目。市园林局局长刘敬文说:“作为一个北方重工业城市,2003年唐山能够获此殊荣,我们深知奖牌的分量。”据介绍,现在唐山市区绿地率已达38.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9.9平方米。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我们没有优势,但我们可以搞出自己的特色。”作为北方工业城市的唐山,工业区的面积占了全市总面积的一半,经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污染严重、地面沉降、植被破坏等一大堆环境欠账。立足能源型工业城市实际,唐山市把创建方向定位在“现代生态工业园林城市”上,努力扭转工业发展对城市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点石成金,将发展“遗患”变成创建“硬件”。由于近百年的煤炭开采,在唐山市区南部和东部形成了近2400公顷的沉降区。这些区域污水垃圾遍地,建筑破败不堪。唐山市从1997年开始对南部沉降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利用地震废墟堆山造景,利用沉降水面人工造湖,填坑造田23亩,完成绿化800多公顷。在东部沉降区也先后完成绿化130公顷,成为市民游憩的好去处。

内囿外防,将污染区变为园林区。陡河横亘在唐山市中心区、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居住区之间,沿岸曾有十几个排污企业,河水污染严重,环境脏乱不堪。从1999年开始,唐山市除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整顿力度外,历时4年,在长达12公里的陡河市区段,完成了37公顷的高水平绿化建设,并建成5个不同风格的景观园区,使陡河成了西部居住区的一条绿色屏障。

在煤炭、钢铁企业聚集的东部工业区,他们大力开展庭院、小区花园式建设,并在各厂矿企业之间以及各厂矿企业内部各功能区之间,设立林业隔离带,以降低污染、改善区域环境,使开滦集团、唐钢炼铁厂等一大批环境“欠账大户”摇身一变成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

绿色成都喜捧园林城市桂冠


昨日,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向媒体发布消息称,建设部于本月26日正式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0年,我市作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决定。此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园工作,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城市绿化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初步建成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城乡一体、绿量适宜、景观丰富、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此期间,我市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变见缝插绿为规划建绿;实施了一系列创建重点工程,新建十个公园,整治百条绿化廊道,评选千个园林式单位、立体绿化项目,开展立体绿化,改造了街道、广场绿化,新辟三圣花乡、幸福梅林,启动了金牛两河、武侯江安河、成华北湖等大型森林公园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得到全面跨越式发展,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99平方米,绿地率达33.03%,绿化覆盖率达36.08%。

去年,我市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建设部提出申请验收“国家园林城市”。去年9月,建设部来我市验收后,向我市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随后,我市展开重点整改。今年春节期间,建设部再次来到我市进行验收复查,并经重新审查研究决定,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据悉,国家园林城市评选自1992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此次评审前,全国共有87个城市(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称号。

相关:五大工程再为成都添绿

昨日,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获悉,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我市将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实施一系列工程。

“城市之肺”:我市将利用现有熊猫生态公园和植物园以及周边的山地丘陵,扩展连片,建设10平方公里的城市氧源林,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城市之肾”:我市将在城市西北主要水源方向,各建设2平方公里的水源涵养林及湿地;在市域范围内的河道两侧建设20—50米宽的水源涵养林带和湿地,长度约150公里。

“城市之心”:在城市中心区拆房建绿,形成总面积约30公顷的城市绿心公园,在城市热岛强度大的区域建设不低于20公顷的公共绿地;继续抓好具有成都特色的屋顶绿化和立交桥绿化。

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在市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沿成绵、成南、成温邛、成灌、成彭、成雅、成渝等七条放射状出入城通道,建设路网生态防护林,长度约900公里;建设以苗圃、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主的防护林带,为城市绿化建设储备大规格苗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观光休闲设施。

建设绿色健康走廊工程:利用我市三环路→光华大道→温玉路→直达青城山两侧的生态林带,建设宽2米,长110公里的自行车道、游人步道绿色健康走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临潼建设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近年来,临潼区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工作,以新的理念认识城市,
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城市形象特色化,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工程不断得到完善,一座适宜生
活居住的现代文明花园城市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幸福指数:诠释“宜居”魅力

宽阔平坦的环城路穿城而过,势若长虹;气势宏伟的城市广场花
红柳绿,靓丽迷人;风格迥异的高档住宅楼鳞次栉比……是的,临潼
的每一天,城市面貌都在发生着真切的变化。但无论是荣获西部最具
投资潜力景区、陕西省旅游强区还是陕西经济发展十强区(县),在
种种荣誉的背后,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临潼生态、人居环境的
变化,更感受到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民是幸福的,一串串闪烁的幸福
指数,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在不断攀升。“现在生
活在临潼真好,不论是居住环境还是社会生活环境都有了现代化的气
息,感觉很安逸。”刚刚为儿子买了新房的周女士说。周女士的感慨
代表了许多临潼人的心声。
临潼南临骊山,北望渭水,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这里青山温泉,气候宜人,古时就是皇家的私家花园所在之地,真正
实现了离繁华不远,离自然很近的理想人居境界。交通上,它紧邻规
划中的城市大道,306、快速小巴等多条公交线形成快速交通网络,
与西安市中心保持30分钟的亲密距离,城市与自然的转换,瞬间完成。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等著名的高校云集这里,大型休闲
娱乐广场、邮局、医院、超市等配套完全能够满足业主们在教育、医
疗、安防、休闲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道不尽的吸引力,使临潼成为
更多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临潼的城市环境比较好,这与临潼的山水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
系,也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改造等密切相关。”著名建筑大师
张锦秋对临潼的评价十分中肯。没有城市建设的亮点工程,就像人没
有了闪闪生辉的眼眸和活脱生动的气韵。有了“黄金旅游景观大道”
之称的城市快速干道,临潼魅力城市的光彩被迅速激活。依托城市快
速干道,投资8600万元,实施景观整治工程,按照关中民居、唐文化、
秦文化风格对沿线建筑进行穿靴戴帽式改造,使其成为连接西安与临
潼两个5A级景区、两个4A级景区“一线三带串六珠”的旅游景观大道、
历史文化长廊。



科学规划:勾勒城市美丽轮廓

从2004年开始,临潼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伴随
着人们渴望发展的呼声大踏步走了过来。临潼区以“对接大都市,打
造副中心”为契机,加强了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美不美,关键在品位。
临潼区聘请了清华、北大等院校专家以及国内著名建筑规划大师张锦
秋等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先后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区域
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新区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48个,指导城市
发展,城乡规划实现了全覆盖。积极实施“景城分离”、“东连西进”
、“南抑北拓”的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六个组团和城市功能分区,拉
大城市骨架。同时启动了《中国御温泉之都开发建设规划》、《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唐文化一条街及华清宫周边环境改造规划》等
特色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对每个城建重点项目,都要求
由项目业主提供三套以上的设计方案,做到好中先优,力求把每个建
设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
供热、供气、供电、供水、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
务功能大幅提升。先后投资5亿元整修改造扩建了城市道路38条。六
大街头绿地、三大广场绿地,使城市绿地面积较以前增加了10多倍。

突出特色:构建山水园林风貌

“依山傍水”,这是对临潼拥有的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的真实
写照。骊山景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曾是历代帝王游览之
地,山上山下遍布几十处文物景点胜迹神话传说层出不穷,“骊山晚照
”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为了把骊山建成临潼城区的绿色屏障,
该区投资1.6亿元实施骊山绿化点亮工程,力争用2-3年时间恢复骊
山植被,重现“长安回望绣成堆”和“骊山晚照”的盛世美景。加大
渭河综合治理,对沿岸绿化美化,建设绿色走廊。启动渭河休闲度假
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筑坝围水,在渭河水面形成“千亩芦苇、
群鸟翔集“的壮观场景,在渭河沿岸周边规划建设高档住宅区,塑造
临潼生态宜居城市功能。突出“骊山”、“渭水”的山水园林风貌和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城市生态景观与绿地系统建设,实施大绿
工程二期、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造林2万亩。在骊山景区
大力发展以松柏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在浅山区和山塬区大力发展以石
榴、柿子、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
同时依托华清宫、秦陵皇陵区、姜寨遗址等历史遗迹,建设秦陵
遗址公园,完成投资1亿元的秦皇大剧院主体工程。按照国内一流旅游
广场标准,融绿化、贵妃雕塑、温泉、廊亭、点亮等五大元素为一体,
高品位做好华清池(贵妃)广场的设计和建设。启动姜寨遗址公园的
规划建设。建设城市绿化广场、社区公园、城市小品,在全区285个行
政村开展“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园林学校、园
林小区、园林工厂、园林机关等活动,使整个城区和景区见缝有绿、
移步见景,彰显临潼“绿中城、城中绿”的城市园林景观和“村在林
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景观。

随着西安市临潼区发展大规划的相继实施以及西安地铁延伸线的
规划,加之临潼“中国御温泉之都”的申报成功以及温泉沐浴业的逐
渐兴起,使得有“东花园”之称的临潼地产开发潜力大增。紫薇地产、
阳光集团、鑫龙地产、西安中诚等房地产开发商纷纷进驻,华清爱琴
海、瑞麟君府、迪普假日花园、石榴花城、金鑫骊景美舍、唐御坊等
一大批楼盘,或已交付使用,或正在紧张规划建设之中。就连对地段
要求较高的商业地产也转移了开发目光,兵马俑国际旅游广场悄然崛
起,占领“东花园”一隅,就足以说明了这一切。当然,最终的受益
者将是消费者,他们将从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如今,走进临潼,人们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天更蓝了,水更清
了,道路宽敞了,城市变绿了……临潼“经营城市”的新理念获得了
巨大成功,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让人们亲切地感受到临潼这座建
设中的花园城市散发出的无限激情与活力。

河北宽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以“树特色、建精品”为主旨,围绕实现县城“整体风貌现代化,建筑风格特色化,城市环境园林化”目标,全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编制计庄头大院的文物保护规划,继续编制北河沿区域、上河西区域、黄土梁子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北局子区域、外贸至五金路区域、粮食局区域三个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机制,做到严格依法依规划进行审批和建设。同时加大城市规划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城市规划意识。今年以来,已在城区主街道悬挂大型条幅标语30余条,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今年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项,总投资264300万元,年内计划完成122900万元。一是完善城市路网框架。投资6290万元,开工建设宽城瀑河桥路延伸、安宁路建设、迎宾大道西出口拓宽等工程,构筑“五纵八横、十桥一枢”的交通网络。二是着力建设特色景观工程。投资3510万元,开工建设瀑河绿色生态景观带B2段、民族文化广场壁雕工程、广场二期绿化等工程;三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投资184800万元,开工建设龙泽苑小区、恒泰小区、鑫都三期等商住小区和廉租住房,全部工程竣工后,新增住宅100万平方米;四是重点推进公建工程。投资67700万元,开工建设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北局子民族中学、天宝酒店、农贸市场开发等工程,不断健全城市功能。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加大房地产开发管理力度。严格履行国家、省、市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从开发立项、建设、销售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严管优秩序,规范赢民心”的城管执法理念,做到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有机结合,重点整治违章建设、非法张贴、马路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抓好建筑市场管理。加大建筑行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着力培育和发展建筑业的龙头和骨干;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建立监督与执法联动、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规范各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责任。

金华:“七夕”到 鲜花涨了六成


再过5天,就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了。昨天下午,记者在义乌市区工人西路看到,道路一侧的花店已有十余家打出了情人节预订鲜花的广告牌。在茂盛鲜花行预订鲜花的季先生说:“每年两个情人节,他都会提前预订鲜花,因为当天的鲜花货源紧张,价格往往要高出很多。”

据了解,“情人节”的鲜花主要以玫瑰和百合花为主。目前玫瑰花的市场价3元钱一枝,预订价是5元钱一枝,多头(4个头以上)百合是15元一枝。如预订一束11枝装的玫瑰花,加上包装、包送,价格在75元左右。现在预订一枝玫瑰的价格,比目前市场价高出66%左右,现在预订合适吗?

据茂盛鲜花行楼苏平介绍,“七夕”与2月14日的情人节已没明显区别,鲜花的销量也基本持平。由于2月14日天气还很凉爽,鲜花容易储存,节前一周就可备货了,而“七夕”天气炎热,商家一般很少提前数天备货。等到“七夕”前一两天商家集中进货时,如果货源紧张,或遇到不利天气影响运输,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鲜花价格自然会上涨。根据往年的经验,在情人节当天,鲜花基本卖光,而且下午价格比上午贵,晚上价格又比下午贵。预订玫瑰花价格比市场价高出66%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天的货源将紧张,二是天气热会加大鲜花的损耗。

相关链接

在情人节,送多少朵玫瑰很有讲究,不一定送得越多越好,只要能表达心意就好。民间玫瑰数量的寓意如下:

1朵,你是我的唯一;2朵,世上只有你和我;3朵,ILOVEYOU;4朵,誓言,承诺;5朵,无悔;6朵,顺利;7朵,喜相逢;8朵,请原谅我;9朵,长相守,坚定的爱;10朵,完美,十全十美;11朵,一心一意的爱;13朵,心有至爱;15朵,伴你一生;16朵,青春美丽如盛开的花朵;18朵,步步高升;19朵,爱到高点;20朵,此情不渝;21朵,最真的爱;24朵,思念纯洁的爱;30朵,请接受我的爱;33朵,爱你三生三世;36朵,我的爱只留给你;48朵,挚爱;51朵,我的心中只有你;57朵,吾爱吾妻;66朵,真爱不变;68朵,用心弥补;99朵,天长地久;100朵,白头偕老;101朵,直到永远的爱;108朵,求婚;111朵,爱你一生一世;365朵,天天爱你,天天想你;999朵,无尽的爱;1001朵,直到天老地荒。

宝鸡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宝鸡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同时,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宝鸡市情特点,提出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目标,以开展多项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了宝鸡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2001年3月,宝鸡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渭河生态治理、南山北坡绿化、工业企业治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美化亮化五大工程。2004年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2005年6月正式获得国家授牌,宝鸡由此成为西部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着眼,排除阻力、统一思想,以渭河市区段治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到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36%,绿化覆盖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2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宝鸡要率先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后,我们又确定了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并向联合国人居奖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居环境奖42项指标,目前宝鸡已达标,正在积极申请迎接国家验收。

一个美丽宜居的宝鸡,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在西部的黄土地上。

相信《渝创国家园林城市六成指标合格 今秋植千万苗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种植国家有补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