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种植花草是一个精细而有耐心的工作,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园林发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个薄雾氲氤的微寒秋日。在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山庄举行了由北京园林学会,北京市园林局举办的主题为《抓住2008年奥运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研讨会。

与会人员包括园林专家、各区县园林主管部门、北京市园林局直属单位的代表、有关大专院校、有关单位园林工作者及北京园林学会会员代表在内的130多人。 研讨会进行大会交流和专业委员会专题交流。

有18位专家分别围绕“以宜居城市为目标的北京市绿地规划建设、旧城区大型公共绿地的建设与歧视、奥运木本植物的选择养殖与应用、公园绿地管理、再生水在园林中的应用、北京屋顶绿化、奥运花卉筛选、大树移植技术、节能园林技术应用、园林景观建设、园林绿化资源保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笔者上午参加会议的议程如下:

xZh52.Com小编推荐

可持续园林发展与害虫防治


摘 要 园林害虫的危害是制约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是引起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之一。针对园林可持续发展战略,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使用包括害虫防治措施在内的各种生态调控手段,建立生态工程技术,变对抗为利用,变控制为调节,化害为利,以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尽可能地少用化肥、农药,使园林生产得以持续发展,从保护植物扩展到保护园林生态体系。害虫防治的对策为:1.充分发挥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2.少用化学农药,发展无公害防治制剂;3.强调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害虫防治、对策

可持续园林是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害虫防治作为园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害虫防治指导思想与对策。

一、可持续园林

自1992年2月6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已成为工农业、牧业、林业、园林等生产发展的重要基准。

可持续园林Sustainable landscape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强调综合利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与生物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的消耗,使园林效益与园林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园林发展对策。可持续园林不仅要有高的景观效应和完备的功能效应,还要持久地保护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可持续园林必须是生态上的可持续,否则就不可能持续到最后。可持续园林必须是生态上可恢复,经济上可再生产、社会上可接受,生态系统能健康发展的园林经营体系和技术体系。实质上它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二、害虫防治在可持续园林中的作用

害虫防治作为园林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在可持续园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害虫危害是制约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随着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园林害虫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与农林害虫相互渗透的频率不断加大,有的虫害在城市园林这一特殊环境中发生范围更广,危害更猖獗,共有害虫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重。例如桃蚜在包头致使榆叶梅这种观赏价值很高的灌木不得不从园林中退出。杨笠圆盾蚧、柳牡蛎蚧在杨树上平均虫口密度为100头/cm2,受此类蚧虫危害致死的树木占20%。又如有名的钻蛀性害虫光肩星天牛,对银川、呼市、包头、西安、大同、太原、保定、沈阳等城市中的行道树、圃地苗木造成了毁灭性危害,使几十年的绿化成果毁于一旦。包头市近几年大量引入国槐,国槐的头号“杀手”锈色粒天牛也随之传入,危害也相继发生。双条杉天牛近1、2年已成为包头地区桧柏的毁灭性害虫。地下害虫不仅使圃地苗木生长受阻,同时使成片的草坪、花卉死亡。

就其园林害虫的广泛性而言,对园林植物造成的难以用经济指标量化的为害和损失较之农林害虫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害虫是引起植物受害,制约园林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因子。

(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也是引起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之一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害虫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农药为25亿kg,杀虫剂占30%左右,总销售额为250亿美元。我国1993年农药产量为2.62亿kg,占世界第2位,杀虫剂为77%,总销售额为88.93亿元人民币。在防治害虫、保障农、林、牧、园林等生产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引起了一系列社会与环境问题。

1、有益生物被杀伤

杀虫剂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伤了有益生物天敌、蜜蜂、野生生物等,引起害虫再度猖獗,使害虫的发生频次增加。如桃蚜在包头60年代发生频率为10%,70年代大发生频率上升到70%以上,近年来每年都猖獗发生,大发生频率在85%以上。

2、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

目前已有504种害虫与螨类对一种或数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有的害虫如温室白粉虱10年内对菊脂类农药的抗性增加了50倍。由于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防治时化学农药浓度猛增,导致防治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加重,形成防治“效益比”逐年下降的恶性循环。在园林中形成了“虫害”越重越打药,越打药虫害越重的怪圈。

3、农药残留量增加,环境受到污染,人畜健康受到危害

在自然界中喷洒农药,直接作用于目标害虫的仅占0.1%,而99.9%进入环境中,残毒和生物富积直接威胁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美国每年因农药造成的直接损失天敌杀伤、抗性增加、植物损伤近30亿美元;引起社会与环境的总代价高达81亿美元。1992年我国农药中毒70068例,死亡8562人,致死率为12.22%。据估算,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因农药中毒,2万人死亡。

三、可持续园林中害虫防治的指导思想

园林害虫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充分了解园林生态子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进行抗性品种栽培和害虫与天敌动态监测,综合使用包括害虫防治措施在内的各种生态调控手段,通过综合、优化设计和实施,将害虫防治与其它措施寓为一体,以生态工程技术,对园林生态系统及其植物—害虫—天敌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变对抗为利用,变控制为调节,变害为利,以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尽可能地少用化肥、农药,使园林生产得以持续发展。

显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害虫管理,需非常注重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园林的可持续性。它要求在开展害虫防治时,既考虑到防治对象与被保护对象,也考虑土壤、生物资源等整个园林生产体系中各组分;既考虑到当时当地害虫的发生与危害,也考虑到未来及更大时空尺度的害虫发生动态与防治的生态风险分析;既考虑到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游憩、观赏需要,也考虑不致于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地和环境条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害虫管理体系。在未来的害虫管理体系中植物的抗性、天敌的作用、栽培防治与生物技术的应用将得到极大的加强,而化学农药的作用将显著地减少。

四、可持续园林中害虫防治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园林发展的需要,以及害虫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在害虫防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害虫防治对策。

1、充分发挥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

自然因素对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据报道,在生态系统害虫的控制作用中,天敌的控害作用在50%以上,植物抗性和其它生态因素的调控作中占40%,天敌与抗性的综合控害作用超过80%。因此,可持续园林发展中的害虫防治,非常强调发挥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

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当地园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从观念上把已经习惯了的园林害虫防治转变为园林害虫管理。从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有害生物—天敌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抗逆作用,将植物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调整到最佳状态。强调天敌的控害作用,通过植物合理配置,使用选择性农药和无公害农药,创造天敌生存与繁殖的最适条件,应用多种调控措施,破坏有害生物栖息生境,恶化其生存与侵害的条件,将害虫持续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

2、少用化学农药,发展无公害防治制剂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害虫防治的根本对策。目前,瑞典已成功地实施了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计划,丹麦和荷兰也分别制定了2003年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行动计划”和“长期植物保护规划”。美国1993年发布公告,尽最大努力减少使用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农药使用量50%。因此,对人畜及生态环境相对安全的无公害制剂产量每年以10%— 2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BT杀虫剂防治害虫已由80年代的5万kg发展到2002年的2000万kg。利用病毒制剂和白僵菌防治害虫面积每年分别在10万公顷和66.7万公顷以上。近年来诱杀和干扰害虫正常行为的昆虫信息素也已成为害虫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强调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近年来,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的发展,为害虫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尽可能地少用化学农药奠定了基础。目前,主要从植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着重研究以下三方面内容:1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对害虫产生抗性。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微生物本身基因,以提高其对害虫的感染力,或与异源病毒重组以扩大其宿主范围,或将外源激素、酶和毒素基因导入杆状病毒基因组以增强其致病作用。3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以昆虫转座因子P因子作为载体,将显性不育基因,结构基因导入雄虫体内培养出不育雄虫,从而达到异常控制害虫的目的。

4、将害虫防治纳入可持续园林管理之中

害虫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影响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很多,害虫防治只是其中之一。害虫防治必须服从可持续园林发展的需要,与其它栽培、管理等协调配合,将植物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与植物的综合营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保护植物扩展到保护园林生态体系。(段半锁 李占龙)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年鉴编委会 《中国农业年鉴》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4:490-497
2刘舜尧 《农药译丛》1996.182:1-8
3程绪珂 生态园林研究和实施报告 《生态园林论文续集》1993:1-28
4王献溥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 《自然资源》19944:1-6
5李辛夫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则 《科研管理》1997.182:19-23
 6 李典漠 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知识》1997.341:45-49
7 包满珠等 浅谈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中国园林》1998.1:8-10

园林植保的发展及前景


园林植保的发展及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植保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在人为干预下的极不稳定的生态系统。随着系统内植物的不断更新及改换,再加上单一栽植同一种植物,使得有害生物的规模暴发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植物的生长势减弱,也促进了病虫害的孳生。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园林植保将向何处发展,已被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
过去,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多使用对害虫及其天敌杀伤力皆大的DDT、1059、1605等高毒农药,在有虫治虫,无虫防虫的口号下,害虫、天敌一网打尽,严重破坏了城市园林的生态平衡。
植物保护发展到今天,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和态度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不是只简单地把它看成是对立的,即有我无它,有它无我,或是消灭不了就只好处于被动的忍受状态,而是从生态学角度去充分认识到有害和有益生物是相对的,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演变和自然选择,与其寄主植物和其它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建立了紧密的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人们清楚,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系统是稳定的,系统中害虫、天敌、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况下,当外来物种入侵,或环境条件改变,天敌大量减少,平衡才会被打破。对于一种外来物种的入侵来说,由于离开原生活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天敌种群未形成,使之成为该环境中的生态霸主,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对于现今全国各地大规模绿化引种的同时,对园林生态系统潜在的巨大破坏隐患,更应引起有关部门或植保工作者的注意,在检疫上要严格遵守各级检疫法规。因为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带来的后果常常是巨大而不易消除的,这已由以往的许多例子所证明,如美国白蛾等。
由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在病虫害防治的时候,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且要兼顾绿化效果,所以不能生搬硬套生态特点不同的农林害虫的防治方法,应大力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重点放在如何避免病虫害的大发生而不是放在病虫害产生后如何防治打药上。在这一点上,如何使园林植物合理布局,已经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生植保理论如何在园林上大力推广,已摆在园林植保工作者面前,利用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合理安排植物种植格局,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已渐渐成为目前园林植保的主流,但具体的实施还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植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同时,保护天敌的植保策略也使园林植保手段更趋向于使用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以及人工向环境中释放天敌,以使园林生态系统尽快达到平衡。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而安全的,并已被广泛应用,这种生物防治的策略转植保有虫治虫,无虫防虫被动防治策略而向防范病虫害产生于未然的主动防治策略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已成为未来城市园林植保的一个发展方向。
随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产生,城市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害虫、天敌、环境三者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成熟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园林植保工作一定会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国花的由来与发展


国花的由来与发展2005-1-11

何谓国花?“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这种花被称为国花”(《辞海》对国花的定义)。
植物的花为什么会被人们尊为国花?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自从人类居住在森林中,就以狩猎和收获植物种子果实、块茎等作为食品的时候起,就开始意识到要以花的各种形态作为认别植物的主要标志。进入农业社会后,植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例如用花纪事,以某种植物开花的时节来指导某项农业生产,如油桐开花时节,是该播种水稻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植物及花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更清楚。人类衣、食、住、行及医药保健都与植物有关。然而花在植物体上是专司繁殖任务的器官,她是植物新个体的塑造者,遗传学上研究它的基因,在分类学上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和标志。花的姿、色、香、形、韵是花卉园艺的研究对象,花的艳丽色彩,引起艺术界和染料工业的重视,花中的芳香油是香料工业中不可替代的天然资源,用鲜花可制作食品、脂粉、香水。花的造型图案是装饰工艺的源泉。花还向人类提供重要的蜜源与药源。花粉粒在地质与古植物学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确定岩石、地层的寿命和年代,探测矿产资源等。
花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花具有直观的美,更具有潜在美。花以持有的风韵吸引不同肤色、国籍的人用花来表达思想、形容现实生活,赋予花深刻的寓意,使花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自然,用花抒发内心的感情、表达崇高的理想,把花视为吉祥、幸福、光明和圣洁的象征。在鲜花前,形成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她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把整个地球装扮起来。
对花的崇拜和爱护,使得许多国家和人民,把当地特别著名的植物尊为国花,如同国旗和国歌—一样,作为国家的象征、国家的荣誉和国家的光辉。如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保加利亚的玫瑰等都是最富有象征性的国花。国家安定与民族兴盛,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进取心和自豪感有重要意义。
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有了用植物花朵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有时国花是指植物学上植物的繁殖器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把能供观赏的植物的某一部分,如果实、变态茎枝叶乃至整个植物体统称为国花。如黎巴嫩的雪松、加拿大的枫树。
选定国花的不同方式
—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习俗爱好。因此,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国花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1)一些国家由政府根据本国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大多数
人民的意愿,把某种最美丽或与本国、本民族有特殊情感的植物定为国花,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如黎巴嫩、马来西亚、尼
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保加利亚、
捷克、荷兰、意大利、加拿大、多米尼加、墨西哥、阿根廷、玻
利维亚、智利等国家的国花就曾是这样确定的。
(2)大多数国家的国花是由约定俗成或者是由传说和民间故
事演变所定的。希腊国花油橄榄,据说是由神话产生的,并且是
最早(公元前十二至前八世纪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定为国花的
—种植物。
(3)由民俗、传说和宗教等演变的。如印度的菩提树,是因
佛教始祖在树下成佛而确定的。又如,斯里兰卡的莲花、伊朗的
黄色蔷薇、苏格兰的紫色刺蓟。
(4)很多国家的国花与其特殊的观赏或经济价值相联系。如保
加利亚玫瑰、荷兰的郁金香、希腊的油橄榄、芬兰和瑞典的铃兰。
(5)有些国家的国花是从皇朝王室所用标记图案而来。如英国的红玫瑰、法国的百合花、阿富汗的小麦等。
(6)一些国家的国花,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是两种以上国
花同时并存。例如荷兰最早定为国花的是金盏菊和麝香石竹,后
来才改为郁金香;墨西哥传统国花是柠檬梨,后又把大丽花、热
带兰作为法定国花;日本王室认定国花是菊花,民间则以樱花为
国花;意大利法定国花是意大利松,但传统的说法是月季,民间
却又崇尚雏菊、紫罗兰,也有说是茎菜花与白色百合花。

园林专业与园林职业


在论坛中看到一篇好帖子园林专业与园林职业。园林专业,何为园林专业?很多不在圈子里面的人都这么问过。就如上海的园林、绿化乃至花卉、插花都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乃至一般人,都不能把它当为一种职业,一种高尚的职业来看。
学园林干什么?第一,学点本领,挣钱吃饭;第二,吃饱了不要总是向钱看,选择一个自己有兴趣,认为有价值的门类去深入钻研,取得成就。为园林事业的理论技术或艺术作贡献吧。
某园林学校,有不少学园林,即将毕业的园林学生,仍不知自己的择业在何方?07届的毕业班学生中,寥寥无几的人举手表示愿意在本行业寻找工作。实际的工作难寻和媒体热炒的园林行业吃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一位学生这样描述:我是07界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学生,现在正在规划建设局实习。我觉得我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现在根本用不到,工作上面很多问题我都觉得非常吃力,有时候我甚至都觉得我对园林这方面一窍不通了。因此对于即将毕业所面临的工作我却感到很迷茫。我到底应不应该从事本专业呢..........----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的,学校才4年,比不上社会这个大学堂。应该断续好好学习,珍惜机会。在《四年后十大最赚钱行业》中强调了环境工程师年收入将在8万元至10万元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万余人。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记者从相关途径获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左右。据预测,年收入应在8万元至10万元。 若四年以后能达到此类年薪的,估计已经是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法师了。我们的这些孩子们,起码要努力奋斗10年呀。贴中这样描写了学园林的择业方向:
(1)园林教育:教书要传授全面知识和分科知识,目前教学内容不全面,教材方面应有一部《风景园林学概论》。 (我理解为留校做一位老师)(2)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消闲区规划,其它大地景观规划。(3)设计:从总体设计到技术设计,发挥各种功能效益精通植物形态和生态知识,合理利用丰富的植物材料,提高植物设计水平和美学水平。(园林设计公司、房地产景观设计等)(4)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和养护。目前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低 (施工公司奋斗在现场一线)(5)种苗生产:包括引种、育种,办苗圃。如能制种育种就更不得了了。 (苗圃生产、花卉经营、同样还会有花卉、资材等企业)(6)科研:深入研究某一分科的问题,如生态价值的发挥,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计量化和货币化 (科研所)(7)行政管理:中央及地方各级行政管理 (各省市绿化局、林业局、园林局等等)(8)信息媒体:行业杂志、网络信息媒体采编等。(当然其他还会有包括鲜花流通、花店经营、插花等各个方面。其他从事职位等有待大家补充)

现代化园林的发展方向--生态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园林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这对园林部门和园林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生逢其时的时代。然而不能不指出的是:很多地方急功近利, 盲目追风,互相攀比,花了很大代价和本钱进行建设, 却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笔者认为,回顾一下园林发展之路,探讨到底什么才是现代化园林的发展方向, 是很有必要的。一、园林的发展历程:从绿化到美化新中国伊始,各行各业都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园林绿化也该莫能外。不分具体地区和情况, 模式统一,构图追求严格对称、规则;尺度追求宏伟;气氛严谨肃穆,政治色彩浓厚。植物配置常绿树种特别是送败类过多,落叶树种、灌木、地被及草坪相对过少;成排成行的规则种植比比皆是,而更适合不同情况的自然栽植较少,导致空间郁比有余而开阔不足,色彩率有余而色不足,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与人的距离有余而亲和性不足, 人们在这绿地中很难真正放松身心地去休憩玩赏。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园林绿化逐渐摆脱了单调和萧条,和人民的生活一样变得丰富多彩。规划布局从僵化、单一逐渐变得灵活多样、自由;植物种类也从少到多,植物配置更加因地制宜,绿化层次更为合情合理。花灌木、地被植物特别是草坪的大量应用,覆盖了黄土,不仅增加了绿量,而且还扩大了绿地的可视范围,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在没有绿篱阻挡的草坪绿地里,人们和花草树木和谐相处,自然亲密交流;园林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生动活泼,人们因和自然的亲近更加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然而在园林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即过于突出绿花对城市的装饰美化作用,绿化布局为大是举,追求大尺度、大气派、大色块、不分场合,不栽或少栽乔木,一律是草坪和有低矮植物组成的各种复杂的图像,这些图案只能供人在飞机上鸟瞰,在高楼上俯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所看到的就是一片空荡荡大而无的草坪。因为没有大树遮荫,人们无法在一年和一天的多数时间里在其中游憩;因为一块块绿地都被栏杆或者禁止进入,违者罚款的牌子所阻挡,游人只能行走在晴天灼热、雨天光滑的花岗岩地面上。绿化变得贵族化,成了展览品远离了自然,疏远了人群,人与自然无法亲近交流,更谈不上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园林绿地应该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城市提供和保留清洁用水的功能,而单一的草坪种植模式却违反了园林的生态原则,反而要消耗大量的城市饮用水,这种情况在用水紧张的城市对比尤为明显。这显然不是现代化园林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 生态园林是城市课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化是基础,美化市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相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生态化园林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和居民区应该加强绿地建设,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2) 规划设计有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铮胫参镆氲钡靥囟ǖ纳跫途肮刍肪诚嗍视S仓势套耙俣乙沟孛嫠艹浞稚傅降叵拢忧可低车奈榷ㄐ院妥陨砦つ芰鼓芙谠即罅康奈し延谩?BR (3) 植物配置要形成一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总之,园林的生态化是要是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园林、城市、人三者之间只有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1.2.1殷商至秦汉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上世纪70 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 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3]。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木。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及花木配置已具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4]。秦汉期间,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与品种都很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繁,此时人们对植物是综合利用:观赏、食用及提供生产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 在2000 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就有了街道绿化。
1.2.2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愈加讲究。《洛阳伽兰记》中记载:当时四海晏请,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可见此时园林中树木很多,配置上已很讲究意境。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而且在这期间,随着佛教、道教盛行,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1.2.3隋唐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空前繁荣,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所筑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十六院绕龙鳞渠而筑,庭院周围均植名花,渠上有桥,过桥百步,既是郁郁葱葱的杨柳与修竹。这里种植的植物,已作精心布局,使山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在唐明皇的宫苑中,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唐朝的长安城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政府对城市街道绿化十分重视,严禁任意侵占街道绿地。居住区的绿化由京兆尹(相当于市长)直接主持。居民分片包干种树,诸街添补树......价折领于京兆府,乃限八月栽毕 [5]。主要街道的行道树以槐树为主,间植榆、柳;皇城、宫城内则广种梧桐、桃树、李树和柳树。据此,可以设想长安城内城市绿化是十分出色的。
1.2.4宋元清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花木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乔木以松、柏、杉、桧等为主,花果树以梅、李、桃、杏为主;花卉以牡丹、芍药、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临水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在宋朝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天王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洛阳名园记》[4]中记载归仁园:归仁其坊名也,园盖尽些一坊,广输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说明此园为一个花簇锦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元朝的版图大,宗教活动多且复杂,寺、观庙宇也很多,其中多有建置园林的,其中又以位于西湖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景观最美。当时到过大都的朝鲜人写的《朴通事》[5]对其有详尽生动的描写:殿前阁后,擎天耐寒傲雪苍松,也有带雾披烟翠竹,诸杂名花奇树不知其数。可见,在优美的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必须的。清朝中叶和清末随着园林的日趋成熟,造园时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用,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清代晚中期园林,因建筑物增多,花木不可能密集种植,因此改为同种植物少数植株进行丛植,如丛桂之内,不以其它花木杂之。或采用几种花木少数植株进行群植,如在粉墙前面竖以湖石,再配置芭蕉、翠竹和其它花木,使富于诗情画意,或在大树周围用砖石砌成花坛,杂莳各种花卉,或在漏窗、景窗前配置园林植物,使之构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图画。尤其在庭园中还运用盆花以弥补永久性灌木景观缺乏变化的不足,开花季节,选择佳种,置于台阶回廊两侧,或置于客厅、书斋内,使园景更加美丽而又不失季相变化。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学会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许多植物用于园林中创造植物景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园林文化。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独树一帜,为世界造园史上的艺术瑰宝[4]。

全球风景园林师将聚会苏州共商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


IFLA是风景园林行业的国际组织,于1948年9月在英国剑桥正式成立,现有57个国家的风景园林学会是其会员。 2005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正式加入了IFLA,成为代表中国的国家会员。

2010年5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第47届世界大会落户苏州。这是自2005年中国成为IFLA成员国后,该组织首次在我国举行全球性大会,届时将迎来境内外代表约1000人次。记者从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获悉,日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已与苏州市政府共同召开了筹备会议,确立此次大会的主题为“人与天调 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

每年召开的一次全球性年会,是IFLA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对提升举办国和城市环境建设水平,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各会员国(地区)纷纷积极申办此会议。早在2006年10月,该联合会一致通过,2010年IFLA第47届世界大会在中国举办。

根据IFLA惯例,作为举办国城市,苏州要制作一部(册)反映城市总体面貌以及风景园林成就方面的中英文宣传片、宣传册,在今年10月份巴西召开的第46届IFLA代表大会上播放、发送。同时,第47届IFLA会议专用网站的建设也在进行之中。

据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会具体将分7个专题,即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生态系统的建设,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管理和风景园林植物。在苏州的活动持续9天,包括理事会议,代表大会、学生营活动,以及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等。

园林花木的配置与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需要不断改善。在园林工程中,对不同花木种类、造型及配置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花木文化也随之升华到一个新高度。

花卉树木是自然环境的主体,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应用花木配置,可创造一个充满生机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园林景观中,花木是以“绿”为基色,更有万紫千红的变化。比如,江南有四季不谢之花,分别显示不同季节;花果树木春华秋实,盛夏则绿叶成荫满枝梢,表现季相更替;而落叶树的形、色,也随同季节变化,春发嫩绿、夏被浓荫、秋叶胜似春花、冬季枯木寒林。


不同花木优美的姿态及自然的线条,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如梅花“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垂柳“轻盈袅袅占年华,舞榭妆台处处遮”。这都体现了不同的景观风格。


园林景观是讲究风格的,花木受地域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在配置时要特别注意选择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如北京的槐树、广州的木棉、扬州的垂柳、杭州的桂花、武汉的荷花、成都的芙蓉……从而构成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


配置原则


花木配置,由于不同的目的要求、不同地质、不同场合地点,可有多种组合和种植方式,千变万化。同时,花木经常不断地生长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


花木配置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以花木的生长特性与生态关系为基础,同时要有灵活性、创造性。配置时,要注意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功能,在满足主要功能的前提下,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具体而言,园林花木配置要考虑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主体与从属、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原则。


配置要求


适地种植。在花木配置时,要先满足其生存环境要求,有利花木生长。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花木,或通过引种驯化,提高花木抗逆性。种植密度也要合理,形成稳定的群体结构。在竖向配置时,要考虑花木的生长习性,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类型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观赏效果。


强化功能。在花木配置时,应考虑强化作用或衬托功能的要求,如纪念性公园、陵园要突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可选用松柏类等常绿、外形整齐的树种,比喻流芳百世、万古长青;对遮阳、吸尘、隔音、美化功能的行道树,应配置树冠高大、叶密荫浓、生长健壮、抗性强的花木;对儿童乐园、小游园等,可配置姿态优美、花繁叶茂、无毒无刺的花灌木。


景观美感。不同园林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在花木配置时要符合美的韵律,合理地进行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花木“美”的魅力。


经济要求。花木配置既要达到美化要求,又要降低成本,尽量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以突出地方特色;适量配置一些名贵花木,提高观赏价值,或种植观果、观叶的花木,如柿树、银杏、枇杷、胡柚、薄壳核桃等,可同时提高观赏价值与经济效益。


应用效果


园林花木形态各异、叶色多样,可配置成绚丽多彩、富有生命活力的园林景象,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时空变化:园林空间是随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在花木自然生长过程中,可形成“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阴、秋季红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四季景象,产生出“春风又绿江南岸”、“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特定时间景象。随着花木不断生长,植株也发生相应变化,由稀疏的枝叶发展成茂密的树冠,从而提升景观效果。花木配置还可形成不同的空间,如形成向心和围合空间,形成地和顶两层界面的通透空间,按行列构成狭长的带状过渡空间。


景象观赏:花木的独特形态、色彩、风韵,具有较高的景观欣赏价值,如孤植的银杏等,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成为园林景观的主景。几株花木按一定方式配置成树丛,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表现出花木的整体美,形成较好的园林景观。选配有观赏价值的花木群植,如竹林、梅林、松林等,形成特色景观。此外,可配置色叶花木树种,如枫香、乌桕、银杏、槭树及重阳木等,形成霜花红海的秋色林。在地形较平坦、起伏变化不大的景区,可在略为突起的地面栽植雪松,摆放山石,修筑小径,构成浓荫蔽目,极具山林情趣,在视觉上增加了地形的起伏变化。


衬托作用:用花木的质感与自然曲线,来衬托规则式的建筑形体,突出两类材料的质感。园林景观常以花木作雕塑的背景,通过色彩对比体现特定的景观空间。浅色建筑物掩映在浓绿的树丛中,显得格外醒目、突出,起到极好的衬托作用。在花木配置时,要注意在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应配置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花木;而在结构细致、玲珑精美的建筑物周围,配置叶小枝纤、树冠致密的花木。


创造意境:花木不仅有形体美、色彩美等,还能创造出一种比较抽象而富有思想感情的意境。比如,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象征坚贞、气节和理想,紫荆象征兄弟和睦,含笑表示深情,红豆表示相思,而杨树却有“白杨萧萧”表示惆怅、伤感,柳树有“垂柳依依”表示情绵绵不舍等等。

园林树木的修剪与整形


一、行道树的修剪与整形

行道树是指在道路两旁整齐列植的树木,每条道路上树种相同。城市中,干道栽植的行道树,主要的作用是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夏季增温降温、滞尘和遮荫。行道树要求枝条伸展,树冠开阔,枝叶浓密。冠形依栽植地点的架空线路及交通状况决定。主干道上及一般干道上,采用规则形树冠,修剪整形成杯状形、开心形等立体几何形状。在无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或狭窄的巷道内,可采用自然式树冠。

行道树一般使用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主干高要求在2m—2.5m。城郊公路及街道、巷道的行道树,主干高可达4m—6m或更高。定植后的行道树要每年修剪扩大树冠,调整枝条的伸出方向,增加遮荫保温效果,同时也应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与采光。

二、杯状形行道树的修剪与整形

杯状形行道树具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形,萌发后选3—5个方向不同,分布均匀与主干成45°夹角的枝条作主枝,其余分期剥芽或疏枝,冬季对主枝留80cm—100cm短截,剪口芽留在侧面,并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年夏季再剥芽疏枝,幼年法桐顶端优势较强,在主枝呈斜上生长时,其侧芽和背下芽易抽生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为抑制剪口处侧芽或下芽转上直立生长。抹芽时可暂时保留直立主枝,促使剪口芽侧向斜上生长;第三年冬季于主枝两侧发生的侧枝中,选1—2个作延长枝,并在80cm—100cm处再短剪,剪口芽仍留在枝条侧面,疏除原暂时保留的直立枝、交叉枝等,如此反复修剪,经3年—5年后即可形成杯状形树冠。

骨架构成后,树冠扩大很快,疏去密生枝、直立枝,促发侧生枝,内膛枝可适当保留,增加遮荫效果。上方有架空线路时,勿使枝与线路触及,按规定保持一定距离,一般电话线为0.5m,高压线为1m以上。近建筑物一侧的行道树,为防止枝条扫瓦、堵门、堵窗,影响室内采光和安全,应随时对过长枝条行短截修剪。

三、开心形行道树的修剪与整形

多用于无中央主轴或项芽能自剪的树种,树冠自然展开。定植时,将主干留3m或者截干,春季发芽后,选留3—5个位于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侧枝进行短剪,促进枝条生长成主枝,其余全部抹去。生长季注意将主枝上的芽抹去,保留3—5个方向合适、分布均匀的侧枝。来年萌发后选留侧枝,全部共留6—10个,使其向四方斜生,并进行短截,促发次级侧枝,使冠形丰满、匀称。

四、自然式冠形行道树的修剪与整形

在不妨碍交通和其它公用设施的情况下,树木有任意生长的条件时,行道树多采用自然式冠形,如塔形、卵圆形、扁圆形等。

1、有中央领导枝的行道树。如杨树、水杉、侧柏、金钱松、雪松、枫杨等。分枝点的高度按树种特性及树木规格而定,栽培中要保护顶芽向上生长。郊区多用高大树木,分枝点在4m—6m以上。主干顶端如受损伤,应选择一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或在壮芽处短剪,并把其下部的侧芽抹去,抽出直立枝条代替,避免形成多头现象。

阔叶类树种如毛白杨,不耐重抹头或重截,应以冬季疏剪为主。修剪时应保持冠与树干的适当比例,一般树冠高占3/5,树干(分枝点以下)高占2/5。在快车道旁的分枝点高至少应在2.8m以上。注意最下的三大枝上下位置要错开,方向均称,角度适宜。要及时剪掉三大主枝上最基部贴近树干的侧枝,并选留好三大主枝以上层枝留得长,萌生后形成圆锥状树冠。成形后,仅对枯病枝、过密枝疏剪,一般修剪量不大。

2、无中央领导枝的行道树。选用主干性不强的树种,如旱柳、榆树等,分枝点高度一般为2m—3m,留5个—6个主枝,各层主枝间距短,使自然长成卵圆形或扁圆形的树冠。每年修剪主要对象是密生枝、枯死枝、病虫枝和伤残枝等。

行道树定干时,同一条干道上分枝点高度应一致,使整齐划一,不可高低错落,影响美观与管理。

五、花灌木的修剪与整形

首先要观察植株生长的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植物种类、长势强弱及其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进行修剪与整形。

1、因树势修剪与整形。幼树生长旺盛,以整形为主,宜轻剪。严格控制直立枝,斜生枝的上位芽有冬剪时应剥掉,防止生长直立枝。一切病虫枝、干枯枝、人为破坏枝、徒长枝等用疏剪方法剪去。丛生花灌木的直立枝,选生长健壮的加以摘心,促其早开花。

壮年树应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促使多开花。于休眠期修剪时,在秋梢以下适当部位进行短截,同时逐年选留部分根蘖,并疏掉部分老枝,以保证枝条不断更新,保持丰满株形。

老弱树木以更新复壮为主,采用重短截的方法,使营养集中于少数腋芽,萌发壮枝,及时疏删细弱枝、病虫枝、枯死枝。

2、因时修剪与整形。落叶花灌木依修剪时期可分冬季修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季修剪(花后修剪)。冬季修剪一般在休眠期进行。夏季修剪在花落后进行,目的是抑制营养生长,增加全株光照,促进花芽分化,保证来年开花。夏季修剪宜早不宜迟,这样有利于控制徒长枝的生长。若修剪时间稍晚,直立徒长枝已经形成。如空间条件允许,可用摘心办法使生出二次枝,增加开花枝的数量。

3、根据树木生长习性和开花习性进行修剪与整形。春季开花,花芽(或混合芽)着生在二年生枝条上的花灌木。如连翘、榆叶梅、碧桃、迎春、牡丹等灌木是在前一年的夏季高温时进行花芽分化,经过冬季低温阶段于第二年春季开花。因此,应在花残后叶芽开始膨大尚未萌发时进行修剪。修剪的部位依植物种类及纯花芽或混合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连翘、榆叶梅、碧桃、迎春等可在开花枝条基部留2个-4个饱满芽进行短截。牡丹则仅将残花剪除即可。

夏秋季开花,花芽(或混合芽)着生在当年生枝条上的花灌木。如紫薇、木槿、珍珠梅等是在当年萌发枝上形成花芽,因此应在休眠期进行修剪。将二年生枝基部留2个—3个饱满芽或一对对生的芽进行重剪、剪后可萌发出一些茁壮的枝条,花枝会少些,但由于营养集成电路会产生较大的花朵。一些灌木如希望当年开两次花的,可在花后将残花及其下的2-3芽剪除,刺激二次枝条的发生,适当增加肥水则可二次开花。

花芽(或混合芽)着生在多年生枝上的花灌木。如紫荆、贴梗海棠等,虽然花芽大部分着生在二年生枝上,但当营养条件适合时多年生的老干亦可分化花芽。对于这类灌木中进入开花年龄的植株,修剪量应较小,在早春可将枝条先端枯干部分剪除,在生长季节为防止当年生枝条过旺而影响花芽分化时可进行摘心,使营养集中于多年生枝干上。

花芽(或混合芽)着生在开花短枝上的花灌木。如西府海棠等,这类灌木早期生长势较强,每年自基部发生多数萌芽,自主枝上发生量直立枝,当植株进入开花年龄时。多数枝条形成开花短枝,在短枝上连年开花,这类灌木一般不大进行修剪,可在花后剪除残花,夏季生长旺时,将生长进行适当摘心,抑制其生长,并将过多的直立枝,徒长枝进行疏剪。

一年多次抽梢,多次开花的花灌木。如月季,可于休眠期对当年生枝条进行短剪或回缩强枝,同时剪除交叉枝、病虫枝、并生枝、弱枝及内膛过密枝。寒冷地区可进行强剪,必要时进行埋土防寒。生长期可多次修剪,可于花后在新梢饱满芽处短剪(通常在花梗下方第2芽—第3芽处)。剪口芽很快萌发抽梢,形成花蕾开花,花谢后再剪,如此重复。

六、绿篱的修剪与整形

绿篱是萌芽力、成枝力强、耐修剪的树种,密集呈带状栽植而成,起防范、美化、组织交通和分隔功能区的作用。适宜作绿篱的植物很多,如女贞、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桧柏、侧柏、冬青、野蔷薇等。

绿篱的高度依其防范对象来决定,有绿墙(160cm以上)、高篱(120-160cm),中篱(50—120cm)和矮篱(50cm以下)。绿篱进行修剪,既为了整齐美观,增添园景,也为了使篱体生长茂盛,长久不衰,高度不同的绿篱,采用不同的整形方式,一般有下列2种。

1、绿墙、高篱和花篱采用较多。适当控制高度,并疏剪病虫枝、干枯枝,任枝条生长,使其枝叶相接紧密成片提高阻隔效果。用于防范的绿篱和玫瑰、蔷薇、木香等花篱,也以自然式修剪为主。开花后略加修剪使之继续开花,冬季修去枯枝、病虫枝。对蔷薇等萌发力强的树种,盛花后进行重剪,新枝粗壮,篱体高大美观。

2、中篱和矮篱常用于草地、花坛镶边,或组织人流的走向。这类绿篱低矮,为了美观和丰富园景,多采用几何图案式的修剪整形,如矩形、梯形、倒梯形、篱面波浪形等。绿篱种植后剪去高度的1/3—1/2,修去平侧枝,统一高度和侧萌发成枝条,形成紧枝密叶的矮墙,显示立体美。绿篱每年最好修剪2—4次,使新枝不断发生,更新和替换老枝。整形绿篱修剪时,顶面与侧面兼顾,不应只修顶面不修侧面,这样会造成顶部枝条旺长,侧枝斜出生长。从篱体横断而看、以矩形和基大上小的梯形较好,下面和侧面枝叶采光充足,通风逼真,不能任枝条随意生长而破坏造型,应每年多次修剪。

七、片林的修剪与整形

1、有主干轴的树种(如杨树等)组成片林,修剪时注意保留顶梢。当出现竞争枝(双头现象)只选留一个;如果领导枝枯死折断。应扶立一侧枝代替主干延长生长,培养成新的中央领导枝。

2、适时修剪主干下部侧生枝,逐步提高分枝点。分枝点的高度应根据不同树种、树龄而定。

3、对于一些主干很短,但树已长大,不能再培养成独干的树木,也可以把分生的主枝当作主干培养,逐年提高分枝,呈多干式。

4、应保留林下的树木,地被和野生花草,增加野趣和幽深感。

八、藤木类的修剪与整形

在自然风景中,对藤本植物很少加以修剪管理,但在一般的园林绿地中则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棚架式:对于卷须类及缠绕类藤本植物多用此种方式进行修剪与整形。剪整时,应在近地面处重剪,使发生数条强壮主蔓,然后垂直诱引主蔓至棚架的顶部,并使侧蔓均匀地分布架上,则可很快地成为荫棚。除隔数年将病、老或过密枝疏剪外,一般不必每年剪整。

2、凉廊式:常用于卷须类及缠绕类植物,高精尖偶而用吸附类植物。因凉廊有侧方格架,所以主蔓勿过早诱引至廊项,否则容易形成侧面空虚。

3、篱垣式:多用于卷须类及缠绕类植物。将侧蔓进行水平诱引后,每年对侧枝施行短剪,形成整齐的篱垣形式。为适合于形成长而较低矮的篱垣形成,通常称为“水平篱垣式”,又可依其水平分段层次之多而分为二段式、三段式等。称为“垂直篱垣式”,适于形成距离短而较高的篱垣。

4、附壁式:本式多用吸附类植物为材料。方法很简单,只需将藤蔓引于墙面即可自行靠吸盘或吸附根而逐渐布满墙面。例如爬墙虎、凌霄、扶芳藤、常春藤等均用此法。此外,在某些庭园中,有在壁前20—50cm处设立格架,在架前栽植植物的,例如蔓性蔷薇等开花繁茂的种类多在建筑物的墙面前采用本法。修剪时应注意使壁面基部全部覆盖,各蔓枝在壁面上应分布均匀,勿使互相互重叠交错为宜。在本式修剪与整形中,最易发生的毛病为基部空虚,不能维持基部枝条长期密茂。对此。可配合轻、重修剪以及曲枝诱引等综合措施,并加强栽培管理工作。

5、直立式:对于一些茎蔓粗壮的种类,如紫藤等,可以修剪整形成直立灌木式。此式如用于公园道路旁或草坪上,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喜欢《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园林发展》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园林花卉种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