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喜欢花的人在生活中不乏痴迷者,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凭经验种养花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遇到种植难题如何解决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讨太湖源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临安市召开太湖源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研讨会。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级城市规划专家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专家李道增等八位专家学者齐聚临安,对筹建中的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的定位进行评审。现将部分专家发言摘登如下:

许溶烈:将临安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明星城市”

专家介绍: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普立顿大学荣誉理学博士、中国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发言摘要:太湖源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有很大发掘潜力和开发价值。太湖源镇是太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对其认识和宣传。对本地块具有很重要的人文意义。项目的开发建设应与政府、专家等各方协调互动、应与杭州和临安的发展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协调互动。临安是杭州西进第一站,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临安的发展一定要走新的模式。我们专家的定位是将临安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明星城市”。项目的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到临安来。

邹德慈:精心打造生态疗养品牌

专家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级城市规划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博士。

发言摘要:课题组对“太湖源的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开发建设的初步构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细化,深入进行可行性研究,把投入、产出、效果进行充分论证。
临安(太湖源)是非常好的地方,因为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需要重视和发扬。应该加大对太湖源生态资源的宣传,但要实事求是的宣传,不要夸大和过分包装。生态是项目开发的基础,因此所有的利用开发都应该在有效的保护前提下,不利于保护的就不要做。以保护为主的利用与开发是很好的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太湖源是一个“天然氧吧”等,项目可以结合养生,发挥疗养价值。要非常精心的去打造,要控制承载的人口数,建筑形态、空间形态要精心规划考虑,不要搞体量非常大的建筑,搞成小巧玲珑的城镇,吸引人来参观、游览,让人想来游览,想来感受,打造成品牌。

程泰宁:抓住生态休闲旅游优势 开展差异化竞争

专家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

发言摘要:临安离杭州很近,发展目标是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因此生态园的开发应从杭州旅游的大局考虑。杭州的旅游景点,很多是以人文景观吸引人。太湖源的特征在于生态,需要着眼于此,做好生态文章,把生态休闲旅游的差异性竞争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定位为国际性文化风情体验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的具有创意的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社区,这个定位很好,体现出生态的特色。具体到目标还需要再做进一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然后进行概念性规划设计,要突出创意,生态的创意,把建筑融合到生态当中。

李道增: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开发道路

专家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曾任北京市首都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上海城市管理学院高级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名誉理事。

发言摘要:临安(太湖源)的森林和水源很好、很重要,要充分保护,合理利用。从发展战略思想来说,要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开发道路。同时,也要考虑城乡统筹,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理,这也是中央的精神。
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项目的开发很有前瞻性,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项目的策划定位阶段应高瞻远瞩,从大局考虑。临安市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留住这样的企业。

黄金枝:项目建设要实现保护利用开发三赢
专家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建设科技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发言摘要:临安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比如说气候资源,文化资源等,应对太湖源资源优势作进一步的提升和整合,实现新的突破与腾飞;开发的理念和定位要进一步创新,把太湖源建设成保护、利用、开发三位一体,优化整合的示范基地。把太湖源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其中包括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和节地节能,成为在浙江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示范区;开发项目要精心规划和设计;高度重视太湖源资源优势的发挥与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开发两者之间面与点的互动关系,早日启动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项目,尽快实现太湖源资源开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大宣传力度,让世界了解临安太湖源,使临安太湖源一枝独秀。

刘晓明:项目的规划设计应体现生态园林理念

专家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国际园林师联合会中国理事代表、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

发言摘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被马克·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原因就是它是一个园林城市。人居环境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天堂”。“天堂”的环境就是园林的环境。在太湖源这块地方,具有建设成一个小的“天堂”的环境,可以做成生态园林城市。项目的规划设计应体现集山、水、建筑、树、石、路于一体的生态园林理念。

邹经宇:项目规划要引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

专家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任、太空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

发言摘要:要做一个好的生态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区域可持续规划的概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创新等因素,比如在生态社区减排减废的功能方面,要做好节能和废物废水的回收利用。在项目开发时,要充分考虑整个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维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项目建设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及节能节地的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同时,项目开发应考虑将周边环境和项目本身的生态系统、自然系统、文化系统,使之合而为一。

xZh52.CoM展读推荐

鸡冠花大可开发利用


鸡冠花,又名“热带菠菜”。它是农作物和蔬菜中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一种补充粮食,提供营养均衡所特别需要的氨基酸。 鸡冠花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为百分之七十三,高于玉米(百分之四十四)、小麦(百分之六十)、大豆(百分之六十八)、牛奶(百分之七十二)。用小麦和鸡冠花籽粒混合制成的面粉蛋白质含量几乎达到百分之百。鸡冠花的籽粒很小,味道象榛子,可以把它放在平底锅里象爆玉米花那样爆着吃。 鸡冠花的花瓣也是好食品,味道很好,而且产量很高,不易腐烂变质。在热带地区,一公顷土地每年可收获十二次,每次花瓣产量为三十吨。在美洲,鸡冠花如同玉米和红豆一样,是人们普遍种植的作物。亚洲人食用鸡冠花籽粒。非洲人则喜食鸡冠花瓣。为拯救世上营养不良的人们,许多专家把希望寄托在鸡冠花上,一位研究员认为:“只要每天食用一百克鸡冠花瓣,即相当于两汤匙的剂量,就足以最终阻止这一灾祸的降临。”在国外,人们正在研究将鸡冠花变成高产的粮食作物。遗憾的是,在我国除观赏和药用外,还没重视其食用价值。 我国中医学,以鸡冠花的花和种子入药。花的功能是清热止血,主治赤痢、便血、崩漏带下等症;种子的功能是清肝明目,主治目赤肿痛、翳障等症。

我国园林观赏树木资源利用状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小断发展,人们对观赏树种的需求越来越多,常规的树种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在不断挖掘观赏植物野生资源的同时,希望能选择更多新颖独特的观赏树种。近年来,个少地区和园林工作者计姑从国外引进不少新品种充实到我国的绿化树种中来,但由于环境条件、栽培手段的差异,官些品种不一定适合某地区,各地所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教训是深刻的。为丁使园林绿化能健康发展,各地应根据自己不同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和栽培水平,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的观赏树种。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除了适当引种一些适宜于本地区的树种外,更重要的应该是挖掘自己的种质资源,多选用乡土树种,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外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育出了五彩摈纷的园艺品种,相比之下,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和挖掘。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挖掘祖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掌握我围观赏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选育出更多的品种,造福于人类。

观赏竹类引进与开发技术



一、简述
观赏竹类是禾本科竹亚科的一大类具有可供人们观赏和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一般都是以一年生或多年生,有的为草本,有的为木本。一般地下茎称为竹鞭;地上部分为竹秆,有显著的竹节,节与节之间相空。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种植观赏竹已成一种趋势,公园、景点、厂矿、学校、住宅都大量引种观赏竹美化环境。张家港市保谊园正是把握了这一趋势,从99年起开始规划本项目,并广泛考察,从可观性、色差对比、生长特性等多个方面选定种源地和种竹。2000年从秦岭以南的山坡上选取了2000株各种种竹,现已有14个品种70余亩。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已成功实现了多品种混种,达到了预定目标,获得了成功,为本地区大量推广应用观赏竹打下了基础。
二、气候及土壤状况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等长,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冷暖干湿多变,冬季较寒冷。年平均降水为1034.3㎜,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境内土壤大多由长江冲击母质形成,经长期耕作成为熟化的农业土壤,可分为古老冲击土区和长江新冲击土区,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3大类。
引种区处在古老冲击区,土壤为水稻土大类,细粘粒沙壤土,pH值为7.5左右,营养元素含量较为丰富。
三、主要品种的观赏竹介绍
1、紫竹。紫竹又称为黑竹、乌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3-10m,径2-4㎝,新秆有细毛茸,绿色,老秆则变为棕紫色以至紫黑色。箨鞘淡玫瑰紫色,背部密生毛,无斑点;箨耳镰形、紫色;箨舌长而隆起;箨叶三角状披针形,绿色至淡绿色。叶片2-3枚生于小枝顶端,叶鞘初被粗毛,叶片披针形,长4-10㎝,质地较薄。笋期4-5月。原产中国,广布华北经长江流域以至西南等省区。紫竹耐寒性较强,能耐-18℃的低温。紫竹的竹笋可以食用;秆可制小型家具,细秆可作手杖、笛、箫、烟秆、伞柄及工艺品等。此外,紫竹秆紫黑色,叶翠绿,颇具特色,常植于庭院观赏,增添色彩变化。
2、孝竹。慈孝竹又叫慈竹、钓鱼竹。学名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 ,属禾本科慈竹属。秆高为5-10m,径4-8㎝,顶梢细长作弧形下垂。箨鞘革质,背部密被棕黑色刺毛;箨耳缺如;箨舌流苏状;箨叶先端尖,向外反倒,基部收缩略成圆形,正面多脉,密生白色刺毛,边缘粗糙内卷。叶数至十数枚着生于小枝先端;叶片质薄,长卵状披针形,长13-30㎝,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侧脉5-10对,无小横脉。笋期6月,持续至9-10月。原产中国,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及陕西南部各地。慈孝竹秆丛生,枝叶茂盛秀丽,在庭院内池旁、石际、窗前、宅后栽植都很适宜。材质柔韧,劈篾性能好,是编织竹器、扭制竹索以及造纸的好材料。
3、刚竹。学名Phyllostachys viridis (Young) Mc Clure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10-15m,径4-9㎝,挺直,淡绿色,分枝以下的秆环不明显;新秆无毛,微被白粉,老秆仅节下有白粉环,秆表面在扩大镜下可见白色晶状小点。箨鞘无毛,乳黄色或淡绿色底上有深绿色纵脉及棕褐色斑纹;无箨耳;箨舌近截平或微弧形,有细纤毛;箨叶狭长三角形至带状,下垂,多少波折。每小枝有2-6叶,有发达的叶耳与硬毛,老时可脱落;叶片披针形,长6-16㎝,笋期5-7月。原产中国,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刚竹抗性强,能耐-18℃的低温,微耐盐碱,pH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0.1%的盐土上也能生长。由于刚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颇无妖艳,雅俗共赏,在园林上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刚竹材质坚硬,韧性较差,不宜劈篾编织,可供小型建筑及农具柄材使用;笋味略苦,浸水后可食用。
4、桂竹。又叫五月季竹,部分地方也叫刚竹,学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et Zucc.,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11-20m,径8-10㎝,秆环、箨环均隆起,新秆绿色,无白粉。箨鞘黄褐色底密被紫色斑点或斑块,常疏生直立短硬毛;箨耳小,1枚或2枚,镰形或长倒卵形,有长而弯曲的肩毛;箨舌微隆起;箨叶三角形至带形,桔红色,有绿边,皱褶下垂。小枝初生4-6叶,后常为2-3叶;叶带状披针形,长7-15㎝,有叶耳和长肩毛。笋期4-6月。原产中国,分布甚广,东至江苏、浙江,西至四川,南至两广北部,北至河南、河北都有栽植。桂竹抗性强,适生的范围大,能耐-18℃的低温,多生长在山坡下部和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在粘重土壤上生长较差。园林用途与刚竹相似,经济用途较广,竹笋味美可食,也是优良的“南竹北移”种。
5、人面竹。也称罗汉竹,学名Phyllostachys aurea Carr.ex A.et C. Riviere ,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5-12m,径2-5㎝,中部或以下数节节间作不规则的短缩或畸形肿胀,或其节环交互歪斜,或节间近于正常而于节下有长约1㎝的一段明显膨大;老秆黄绿色或灰绿色,节下有白粉环。箨鞘无毛,紫色或淡玫瑰色的底色上有黑褐色斑点,上部两侧边缘常有枯焦现象,基部有一圈细毛环;无箨耳;箨舌极短,截平或微凸,边缘具长纤毛;箨叶狭长三角形,皱曲。叶狭长披针形,长6.5-13㎝。笋期4-5月。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各地都有栽培。耐寒性较强,能耐-20℃低温。常植于庭院观赏,与秆形奇特的竹种配种在一起,增添情趣。秆可作钓鱼秆、手杖及小型工艺品。笋味甘而鲜美,供食用。
6、方竹。学名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属禾本科方竹属。秆散生,高3-8m,径1-4㎝,幼时密被黄褐色倒向小刺毛,以后脱落,在毛基部留有小疣状突起,使秆表面较粗糙,下部节间四方形;秆环甚隆起,箨环幼时有小刺毛,基部数节常有刺状气根一圈;上部各节初有3分枝,以后增多。箨鞘无毛,背面具多数紫色小斑点;箨耳及箨舌均极不发达;箨叶极小或退化。叶2-5枚着生小枝上;叶鞘无毛;叶舌截平、极短;叶片薄纸质,窄披针形,长8-29㎝。肥沃之地,四季可以出笋,但通常笋期在8月至次年1月。中国特产,分布于华东、华南以及秦岭南坡。生于低山坡。栽培供庭园观赏。秆可作手杖。笋味美可食。
7、凤尾竹。凤尾竹是孝顺竹(凤凰竹)的变种,学名Var. nana(Roxb.)Keng f. 。比孝顺竹要矮小,高约1-2m,径不超过1cm。枝叶稠密、纤细而下弯,每小枝有叶10余枚,羽状排列,叶片长2-5㎝。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常植于庭园观赏或盆栽。
8、早园竹。早园竹又叫雷竹、早竹等。学名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秆高8-10m,胸径5cm以下。新秆绿色具白粉,老秆淡绿色,节下有白粉圈,箨环与秆环均略隆起。箨鞘淡紫褐色或深黄褐色,被白粉,有紫褐色斑点及不明显条纹,上部边缘枯焦状;无箨耳;箨舌淡褐色,弧形;箨叶带状披针形,紫褐色,平直反曲。小枝具叶2-3片,带状披针形,长7-16㎝,宽1-2㎝,背面基部有毛;叶舌弧形隆起。笋期4-6月。主产华东。抗寒性强;适应性强。早园竹秆高叶茂,生长强壮,是园林中的主要栽培观赏树种。秆质坚韧,篾性好,为柄材、棚架、编织竹器等的优良材料。笋味鲜美,可食用。
四、主要研究内容
1、引种适应性研究。到各观赏竹类分布地考察其生长环境,结合张家港的气候地理环境,从可观性、色差对比、叶片稀密、箨形、节环等方面选择引种地、引种品种及相关措施。
2、栽培技术研究。提出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使成活率达90%左右,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且高产稳产、早出笋。
3、混种研究。在同一园中引种10多个品种,观察其各自特性,总结混种管理的方法。
五、实施过程
1999年开始收集资料,进行观赏竹物候观察,进行竹类成活率、出土率和各种竹的高度、胸径、节长等方面的资料编研。2000年组建课题组,申报立项;引进2000株种竹(每个品种约200株),进行覆盖栽培。2001年对第一批引进的2000株进行第二次覆盖栽培,同时又引进2000株早园竹,使竹类面积达70亩。
六、栽培技术概述
1、林地整理。根据土壤粘粒结构分析结果进行客土处理。在含沙量较高的情况下应先在地表铺一层田园土,厚度为20-30㎝,然后再铺一层有机肥料,暴晒后深翻均匀,使土壤疏松、保肥保水保气;根据不同的竹确定其不同的深度,一般深翻30-45㎝;每亩开塘80-110个左右,慈孝竹由于是簇生的,则要少些;根据地势开排水沟,深度在50㎝左右,每隔6-8m开一条。
2、母竹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枝繁叶茂、无病虫害的优良母竹。通常选用1-2年生较为适中的母竹,如早园竹可选择秆径在2-4㎝范围内的母竹。
3、起苗与搬运。由于竹类靠竹鞭繁殖,因此留鞭是很重要的环节。单生的竹类应根据其大小,在保证成活的基础上去掉一些竹鞭,并带土球。如早园竹可留来鞭10-15㎝,去鞭20-30㎝。簇生的可以留枝少些,如采用慈孝竹的1年生幼竹时,可留5m左右,单生的可留枝6-7档,若枝叶浓密则需要适当修剪。搬运时要注意不能损坏其竹鞭及健壮芽。
4、移植。通常在秋季10-11月或冬季12月至第二年2月进行移植;挖25-40㎝深的塘,带土鞭平植,种后浇透水,打桩固定;单生的每方植80-110株,簇生的需适当减少。
5、管理。竹类较耐贫瘠,对施肥的要求不高。通常可结合松土进行,大致每年施肥三次。2月施沟施,第一年施尿素10㎏/亩,第二年20㎏/亩,第三年30㎏/亩;5-6月撒施复合肥,第一年18㎏/亩,第二年30㎏/亩,第三年40㎏/亩;9-10月浇施粪尿,第一年每株施粪尿5㎏,第二年施600㎏/亩,第三年施1200㎏/亩。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土壤一定的含水量。
6、母竹留养。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疏笋养笋,选留均匀分布的健壮母竹,促使提早成林。成林后每亩留竹200-300株左右。
七、病虫害防治
竹类主要病虫害有:金针虫、从枝病、锈病。
金针虫是为害竹笋的主要地下害虫,当土温在15左右时活动厉害,3-4月为危害高峰期。防治方法有:人工挖笋时将害虫直接杀死;对为害严重的竹林可在笋期过后用90%敌百虫400-500倍液喷浇或用敌百虫颗粒撒入土中后翻耕(深度在15㎝左右)。从枝病表现为发病枝不断长出侧枝,形似扫帚或鸟巢。防治时可加强管理,提高其抗病力;在4月之前剪除病虫枝并销毁。锈病多发生在竹竿中下部或基部,夏季、冬季病部产生黄色的病菌,即锈孢子。防治时可用多菌灵800倍液喷施,隔几天再喷一次;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其抗病性;冬季清除病竹等方法。
八、应用
引进的这些竹类具有成活率高、成林快、出笋早、产量高、易管理并具有观赏价值大等优点,为我市和邻近地区园林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名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引种观赏竹造景的范围将日趋广泛,观赏竹的市场前景将更加看好。目前,观赏竹供不应求、非常紧俏,价格也是高居不下。同时竹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微量矿质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这些竹类的引进会取得较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迷迭香的栽培与利用


迷迭香为唇形花科,属多年生常绿小灌本。叶呈狭长形似松针,边缘反卷,灰绿色革质,干燥后呈针状。茎方型,由叶腋着生白色小花为总状花序,花长1.2厘米。花色有蓝色、粉红色、白色等。一般在12~4月开花,小花含多量花粉对蜜蜂吸引力很大,所生产的蜂蜜,品质佳。果实为很小的球型坚果,卵圆或倒卵形,种子细小,黄褐色。迷迭香的品种有很多,大略分为直立种及匍匐种,经济栽培大多以直立种为主。整棵植株均可利用,香味强烈,略带一些苦味及甜味。

直立型迷迭香的田间栽培技术

耕地:耕地深度一般为20~30厘米,耕地时剔除杂草,有条件的用化学除草剂先除尽地里的杂草。

平地垄畦:种植迷迭香的地,要求平整,方便排水,沟道深为20~30厘米,宽20厘米以上。畦的宽度为1.2~1.5米,太宽浇水不便,太窄又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移栽:迷迭香的大田移栽苗是迁插枝生根成活的母苗。移栽株行距为40×40厘米,每亩种植数量为4000~4300株。平整好的土地按株行距先打塘,施少量底肥,然后在底肥上覆盖薄土,就可以移栽了。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浇水时不可使苗倾倒,如有倒伏要及时扶正固稳。栽植迷迭香最好选择阴天、雨天和早、晚阳光不强的时候。栽种季节在云南省中部、南部一年四季均可,春秋季最佳。栽后5天(视土壤干湿情况)浇第二次水。待苗成活后,可减少浇水。发现死苗要及时补栽,栽植时要以塘距之间塘中为点成直线,以利通风。

施肥:迷迭香较耐脊薄,幼苗期根据土壤条件不同在中耕除草后施少量复合肥,施肥后要将肥料用土壤覆盖,每次收割后追施一次速效肥,以氮、磷肥为主,一般每亩施尿素15千克,普通过磷酸钙25千克或迷迭香专用肥25千克。

枝茎的修剪:迷迭香种植成活后三个月就可修枝。应注意的是迷迭香生长缓慢,这也意味着它的再生能力不强,修剪采收时就必须要特别小心。尤其老枝木质化的速度很快,过分的强剪常常导致植株无法再发芽,比较安全的作法是每次修剪时不要超过枝条长度的一半。迷迭香植株,虽然每个叶腋都有小芽出现,将来随着枝条的伸长,这些腋芽也会发育成枝条,长大以后整个植株因枝条横生,不但显得杂乱,同时通风不良也容易遭受病虫为害,因此,定期整枝修剪十分重要。直立的品种容易长得很高,为方便管理及增加收获量,在种植后开始生长时要剪去顶端,侧芽萌发后再剪2~3次,这样植株才会低矮整齐。

采收:迷迭香一次栽植,可多年采收,采收以枝叶为主,可用剪刀或直接以手折取。但必须特别注意伤口所流出的汁液很快就会变成黏胶,很难去除,因此采收时必须戴手套并穿长袖服装。采收次数可视生长情况,一般每年可采3~4次,每次采收每亩至少为250~350千克。

迷迭香的应用

迷迭香用途广泛,除了烹调时作为香料外,药理上还有杀菌、抗氧化、提神醒脑等作用,提炼的精油可制造古龙水,加入洗发精还可去除头皮屑,将干燥的茎叶放在室内可使空气清香,将茎叶放入洗澡水中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做成布包放入衣橱可驱除蛀虫。

桂花栽培与利用【荐】


桂花栽培与利用;桂花为常绿小乔木,是珍贵的不雅观赏芳香植物,秋季开花,清香幽远,沁人心脾。桂花可提取芳香油,是宝贵的香料。用桂花纯油配制的香精及加香产品,如桂花酒、桂花糖、桂花蜜饯、香水、香皂等,畅销国表里市场。

1、主要品种桂花的品种较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月桂、月月桂等。其中以金桂香气浓郁,开花又多,不雅观赏和经济价值均高。四季桂花期长,除严冬酷暑外都会开花,以秋季最盛,惟树型矮小,香气较淡,只适宜于庭园种植不雅观赏。

2、繁殖方法桂花可用播种、靠接、切接、压条、扦插等方法繁殖,一般以靠接和扦插繁殖为主。靠接的砧木为小叶女贞,接合后当年就可开花,靠接时间多在夏季进行。采用扦插方法可以繁殖大量桂花苗,时间多选择在树液即将流动的2月。为促进生根,防止病害,插穗在扦插前1个月用800-1000倍敌百虫药液喷洒,插前10-15天再用石灰水消毒,临扦插前用10ppm的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8-10小时。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并经常保持必然的湿度,还可在苗床上方设立遮阳网。约2个月后即可生根。第2年移植一次,第3年就可以出圃栽种。

3、栽培要点桂花喜干燥,除移栽时注意浇水保湿之外,一般不需灌溉,故要求土壤排水良好。通常大树每年抽枝一次,幼树抽枝2-3次。可于每年6月、9月、12月抽枝或开花前各施肥1次。春季萌芽初期不宜施重肥,肥料以猪牛粪、豆饼等为好。在5-10月,应及时中耕、松土、除草,保持土壤水分,避免杂草与树争肥。

桂花根系发达,须根较多,适应性强,移栽容易成活,一般树龄在20年以下的,在春秋两季都易移栽成活。

4、采收加工在9、10月开花时,采收桂花,与明矾(3.5%)相混和压紧,几天后压榨去汁使之保持原有花的重量,再加入同量食糖拌匀装坛,可以作桂花包子、桂花汤圆、桂花酒及桂花蜜饯原料备用。也可将收集的桂花用石油醚为溶剂进行浸提,浸提液经过澄清、过滤和常压、低压浓缩,最后脱醚制成桂花浸膏。桂花浸膏的制得率为0.17%摆布。把浸膏用乙醇反复抽提,可制得桂花纯油,这是天然宝贵香料。浸提后的桂花渣加适量的桂花香精和白糖就成为桂花糖,可用来配制一般食品。

苏州:雨润桂花 香艳欲滴

夏季温室大棚管理与利用


我们都知道温室大棚是栽培花卉、蔬菜的重要设施,随着夏季的来临,一般温室大棚都进入休闲期。笔者认为,夏季温室大棚管理与利用同样不容忽视,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温室大棚培育花卉

1.清除杂草杂物。在此期间,棚内杂草生长不仅吸收大量土壤中的养分,白白浪费地力,同时也为病虫害的栖息提供场所,为以后的花卉及蔬菜作物生长留下隐患。因此,利用夏季进行清棚,去除棚内的杂草、地膜、石块、砖头和作物生长的残留物。对棚内越夏生长的果树和林木,也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增加通风透光的效果。将薄膜的草苫取下,晒干后堆垛封好,防止渗水霉烂;揭去旧棚膜,对原有棚面钢骨架最好涂上保护剂,以防雨季潮湿时氧化损坏。

2.浇水洗盐。大棚设施栽培蔬菜、花卉苗木等,农药施用量是种植粮食作物的10倍至20倍,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将有害物质带入土壤中,对棚内土壤理化性状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休闲期进行夏季灌溉,大量灌水进行洗盐,或是在拆除塑料大棚的薄膜或温室玻璃后,任雨水冲淋,都有较好的除盐化作用。

3.深翻改土。大棚栽培因浇水多、环境密闭、田间操作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受到一定破坏,土壤渗透能力降低。在夏季高温时,当地面清除干净后深翻土壤30厘米至40厘米,暴晒,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促进土壤熟化,并可利用太阳光杀死藏在土壤里的多种病菌。在深翻土壤时,若施用适量的农药,杀虫灭菌效果更好。

4.高温闷棚。种植3年以上的大棚土传病虫害日趋严重,可在夏季休闲时实行高温闷棚,以杀灭病菌和虫卵。具体方法是:在地表撒上碎稻草或麦秸(1平方米撒1公斤)与石灰氮(1平方米施0.1公斤),与土壤充分混合,最好用旋耕犁施旋两遍,起垄(垄宽60厘米、高40厘米)并盖上地膜,沟内灌水,将大棚密闭,白天地表温度可达70℃,20厘米深土层可达40℃至50℃,持续20天至30天,可起到土壤消毒和降盐的作用。防治真菌性病害可选用30%土菌消500倍至800倍液、50%敌克松500倍液、30%瑞菌清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至5000倍液或络氨铜等适量喷淋,用药土进行土壤消毒,应注意在播种前进行。

5.重施未腐熟有机肥。大棚在休闲时,结合深耕翻土,一并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利用夏季高温促使施入的有机肥充分发酵腐熟,并利用放出的热量,杀死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和虫卵,使之腐熟成优质有机肥,培肥地力。

香蜂草栽培与利用


长得像薄荷,却与薄荷没有关系.全株散发浓浓的柠檬香,以新鲜或干燥的叶泡茶喝,可以说是极大的享受.一年四季皆可栽种,喜欢较湿润的气候,但夏天应该避免.能稍耐干燥,但需要较多的水分,生长才会好.所以,应保持土壤适当的湿度,不要让土壤过干.

【学名】Melissa officinalis.

【英名】Lemon Balm, Balm Mint, Bee Balm

【科别】唇形科

【性状】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50公分,分枝性佳所以呈现丛生状,叶呈心脏形,叶缘浅锯齿状,叶脉明显茎及叶密布粗绒毛,在台湾很少看到开花,但开花时茎部突然抽长,新长出来的叶片变小,花则轮生在叶腋的部份,白色.除了绿叶的品种之外,还有一种金黄色的斑叶种,这个品种斑叶的表现不太稳定,且金黄色的部份容易被晒伤,生长势也较差.香蜂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和西亚地区,经济栽培以中欧较普遍,而美洲移民所饮用之香蜂草茶则是原生美洲的管香蜂草.

【栽培法】香蜂草生性强健很容易栽培,和其它香草比较起来更耐热而且土壤水分多也不会烂根,所以在台湾夏季高温多雨的环境下,香蜂草仍然可以生长良好.在初定植后约两星期,新根已经发展出去后应连续摘心2~3次,促使多分枝以增加将来的收获量.由于香蜂草茎部细长,枝条生长伸长后会自然倒伏,这个习性使植株占很大的面积,因此国外经济栽培田间株距在50公分左右,以花盆种植时以面积大的浅盆较适宜.

【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及分株法.由于种子为好旋光性,播种后不需覆土,发芽率在50%左右.扦插以顶芽5公分长为材料剪下插于干净的介质中很容易成活,约2~3星期即可移植,但须注意香蜂草叶片薄,必须时常浇水保持湿度并遮光50%,否则还来不及发根插穗就已经干死.分株法则是植株茎部接触地面的部份很容易长根,切取后重新种植即可.

【收获及利用】收获香蜂草以茎叶为主,直接剪取即可,叶基很容易就再发芽,但若有花序出现时宜立刻摘除促使再生,因为开花结子会它停止生长.香蜂草味道清香宜人没有刺激性,很适合作为烹调时的调味料,香蜂草茶作法也很简单,一公升滚水中投入1.5~4.5公克的新鲜香蜂草经过10分钟后过滤即是风味清香的饮料,药理上具有镇定治疗失眠的功效,也有「绿色的伤口药」之称,因香蜂草油中所含的碳氧化合物会吸收氧气,使细菌缺氧而死,但一天的适宜用量不要超过10公克比较好.居家利用方式:新鲜茎叶榨取的汁液,具有润饰木制家具,使散发光泽的效果.

保护地气害的发生与应对(下)


气害的简易诊断

外形诊断 根据温室花卉产生气害的各种危害症状来判别,特别是注意观察气害发生的叶位,以及受害部位和正常部位的界限。

检测棚顶滴露酸碱度 检验塑料大棚内氨气和氮氧化合物气体是否过量,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从大棚顶上滴下的水滴的酸碱度,即pH值。pH值高,应考虑氨气量,反之则应考虑氮氧化合物过量。

气害的综合防治

大棚内的有害气体,不仅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危害着花农的身体健康,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合理施肥 这是防止保护地气害的根本措施。大棚温室花卉施肥要以优质土杂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尽量少施氮肥。氮肥的施入以底肥为主,追施为辅。不施饼肥和人粪尿,尤其不要施含氮和硫化物的化肥,忌用碳酸氢铵,需要施肥时,应严格按照“少量多次”的追肥原则进行。尿素、硫酸铵作追肥时应少施,且最好用水稀释成500 倍液后浇施.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大棚用于育苗的,只要苗子生长正常,可不追肥。苗子长势弱的,冬季应选择晴天上午11 时进行叶面喷肥,春季应在通风后喷肥。

及时通风换气 这是防止保护地气害的重要措施。每天早晨用pH 试纸测试棚膜上露水。正常情况下,水滴的pH值为7.0-7.2,即中性或略显碱性,如水滴为碱性,说明氨气过多;水滴呈酸性,二氧化氮过多。pH值在5.5以下,即会造成危害,应及时放风。

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通风换气,以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使棚内的气体成分接近棚外的气体成分。冬天一般上午8至9时开门通气。春季通风时间逐渐延长,尤其在中午不要忘记开门通风,阴天尽量在中午进行通风,即使雨雪天,也要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以尽量减少棚内有毒气体和降低空气湿度。低温季节追肥后应适当加大通风量?排除有毒气体。

一旦发生危害,则采取棚屋通风换气,充分灌水淋洗。对二氧化氮气体中毒的还要及时用石灰矫正土壤酸性,也可使用亚硝化细菌抑制剂。

精心管理 安全加温 炉体和烟道设计要合理,安装要密闭。不用含硫量高的劣质煤,而且要待煤正常燃烧后再将煤炉搬入棚内,防止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夜间加温后第二天需通风换气。最好采用管道加温或电热加温。

选用优质塑膜 尽量不用含增塑剂以及其他助剂的聚氯乙烯膜,减少农膜自身有毒气体挥发。最好使用聚乙烯无滴膜,不但利于改善棚内光照和温湿度条件,也有利于减少毒源,促进花卉生长。

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特别是烟雾剂。

补救措施 植株出现中毒症状时,应找出原因,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外,还应及时采取浇水、施肥、松土等措施,促使受害植株恢复生长。大棚花卉遭受二氧化硫危害,及时喷洒碳酸钡、石灰水、石硫合剂或0.5%合成洗涤剂溶液;遭受氨气危害,在叶的反面喷洒1%食醋溶液,均有明显效果。

花菱草生态习性与栽培


【别名】金英花、人参花

【学名】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科属】罂粟科花菱草属

【生态习性】花菱草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较耐寒,喜冷凉干燥气候,不易湿热,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上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也耐瘠土。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花菱草 用播种法繁殖,冬季土壤不结冻的地区行秋播。北方地区于早春在室内育苗,15~20摄氏度条件下,7天左右出苗。于真叶开展前及时起苗上盆,无霜后,脱盆带土定植(切勿伤根,否则不易恢复生长。甚至死亡);也可在土地结冻前露地直播。加风障保护,幼苗翌年出土。幼苗期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使其生长健壮。

高边坡生态防护与修复


高边坡生态防护与修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水利、铁路、公路、矿区开采等建设造成的大量高边坡(土方开挖高度大于等于20米的边坡),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成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的多发地段。边坡的稳定性与防护方法,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甚至不少高边坡工程成为制约工程进度和成败的关键,也是当地生态治理的关键。
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是采用植物或植物与非生命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代替纯工程防护方式,起到稳定边坡和防止侵蚀的作用。利用植物防护坡面,既可以防止雨滴击溅,减小径流量与产沙量,减缓径流流速,增加土壤下渗,又可以增加坡面糙率,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在土石质边坡整体稳定的情况下,利用植物根系涵水固土的原理来保证坡面层的稳定,起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作用,更有自然感。植物护坡是涉及岩土工程、生态、植物、土壤、景观等方面的一项综合工程,亦是涉及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的综合科学。
在高边坡治理过程中,结合工程护坡厚层基材开展植被护坡,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在笔者参与的江苏徐州某煤矿塌陷区综合整治项目中,建设人员通过此种技术在传统工程护坡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植物群落重构、生态系统重建,取得良好效果。结合该项目,笔者认为,高边坡生态防护与修复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此类工程中,植物选择尤为重要

施工人员要根据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具体情况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因此,首要任务就是选择能在恶劣条件下种植成活的先锋植物。综合考虑边坡类型、坡度和气候情况,采用草、草花、竹子、藤本攀缘植物、灌木、乔木相互搭配是最为理想的模式。以草本植物为先锋植物,为乔木和藤本生长提供一个较好的生态环境。藤本植物适合于比较高陡且凹凸不平的弱风化岩和中风化岩的生态修复;灌木的根系比较发达,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在土石边坡和强风化岩边坡增加灌木的应用,形成不同层次的生态护坡,既能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效果,又可增加景观层次。乔木树体高大,根系发达,在土石边坡上可配合灌木使用。
在高边坡生态修复中,所选植物要根系发达,以形成网状结构,进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具有多年生的特点,便于养护管理

为此,在该项目中大量运用藤本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在攀缘植物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爬山虎。爬山虎又叫地锦、爬墙虎,葡萄科爬山虎属落叶多年生木质大藤本。它的根系最深能够达到2米,叶片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可以耐50℃高温,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还能露天越冬,而且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病虫害较少,具有良好的耐旱、耐热、抗寒、耐瘠薄能力。
爬山虎之所以会爬,是因为它长有卷须和有力的粘性吸盘,不论岩石、墙壁还是树木,都能吸附攀缘

在夏季,爬山虎枝叶繁茂,覆盖地表,还能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是绿化荒山秃岭、黄土沟壑的理想植物。在高边坡生态修复中,爬山虎的作用主要是绿化,尤其是垂直绿化,不仅对被吸附物没有伤害,还能发挥吸附灰尘、净化空气、减缓坡体表面风化、减少噪音、增加空气中的湿度等诸多功能。最终,经过科学选种、配置和种植,项目区域内植物覆盖率达95%,植物成活率达100%。
在高边坡治理中运用生态防护手法,不仅能在原有本土生物的基础上提高场地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作用也是工程防护不能达到的。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建设应以尊重自然、恢复自然为原则,采取一切措施,尽快恢复边坡原有植物,使防护工程的植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根据当地的生态植物结构,将乔、灌、草有机结合、合理配置,恢复其生态平衡,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自然植被的自我繁衍,最终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作者系杭州中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芦荟开发应用前景


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是集医疗、美容、保健、观赏于一身的神奇植物,它含有7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催泻、健胃、能便、消炎、抗菌、抗癌等药理作用。随着现代科学对芦荟的逐步认识和不断研究、开发,“芦荟热”正在全世界兴起,目前芦荟已广泛应用于制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及染料、冶金、农药、畜牧等工农业领域,所以,芦荟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经济植物。
1 开发应用前景
1.1 芦荟鲜叶的利用 芦荟原叶内服外用皆可,外用抗菌消炎、消肿止痛、促活细胞、软化皮肤、改善肤质、发质;内服则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调整机体功能、清洁血液、柔软血管等。
1.2 开发芦荟系列基础原料 要大规模生产芦荟产品——化妆品、食品和药物,大规模生产芦荟基础原料产品是必不可少的。芦荟基础原料产品种类主要有芦荟凝胶、芦荟凝胶干粉和芦荟油等系列。
1.3 开发芦荟美容化妆品 现代医学和美容证明芦荟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表皮细胞活力,修复再生,具有显著效果。以芦荟为原料制成的芦荟美容系列化妆品在国外已普遍使用。近年来,我国的海南、广东、四川、大连等省、市也已开始有一些芦荟美容化妆品面市,前景看好。
1.4 开发芦荟保健食品 在当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纯天然保健品的时代,以芦荟为主要原料开发的保健食品,如芦荟饮料、口服液、芦荟矿物晶冲剂等,大有开发前途。
1.5 开发芦荟药用产品 芦荟对多种慢性疾病如肠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病、便秘、口腔炎等症,具有独特的功效,对出血性疾病、烫伤、皮肤疾患等疗效亦佳。尤其是对治疗烫伤、跌打、割伤是一种特效药。开发芦荟药物产品是大有可为的。
2 开发芦荟产品的设想和建议
2.1 从种植业入手开始发展芦荟产业 从国内外芦荟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已应用的品种主要有美国库拉索芦荟(翠叶芦荟)、日本木立芦苇荟、中华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
2.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芦荟种苗产业 规模种植芦荟,需要大批量的种苗,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芦荟种苗快速繁殖,可以很快地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种苗。
2.3 发展芦荟加工业 发展芦荟规模种植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产品的收购和加工,特别是粗加工,因为只有把收割下来的叶片经过粗加工,制成粗产品(即芦荟浓缩液或芦荟凝胶等)才能长久地保存,进而可以进行深加工,制成产品,投放市场。

家庭盆景经济开发


现代家庭越来越注重家的艺术性,栽种盆景就是艺术家居重要的手段之一。不过你可知道,盆景除了观赏功能之外还能为家庭带来经济效益呢。
中老年人一族,只要动动脑筋动动手,在家也可以搞点小创收,比方如今的盆景植物就很有市场,就不妨来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发些盆景新品种。
果树盆景:盆栽梨子、盆栽石榴、盆栽桃子、盆栽葡萄、盆栽樱桃等。这些果树盆景系列,既有繁茂的叶子,又有鲜艳的花瓣,到时又结果实。如果培育很好,能卖出较好的价钱。  
蔬菜盆景:青菜、菠菜、辣椒、西红柿等,均可以用来盆栽,用适量的淘米水、啤酒浇灌,就可以茁壮生长,到时外卖,价钱肯定几倍于集市上的散货。
芦荟盆景:芦荟盆景以独特、漂亮的外形,养殖能力强,食用、药用以及养颜美容等多功能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在花卉市场上颇受人们的欢迎。
仙人掌盆景:外观独特且栽培容易,很有欣赏价值,同时还是净化和美化环境的“角色”,如果造型另类的话,卖价还不低。
中药材盆景:适合制作盆景的中药植物很多,如灵芝盆景、银杏盆景、枸杞盆景、桑梓盆景等,都是制作药材盆景的极佳品种。由于这种盆景市场上鲜少,因此开发这些品种,“钱”景乐观。
菌类盆景:香菇、花菇、平菇、仙菇等均可以用来制作盆景,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菌类的外形和颜色,予以恰到妙处的点缀和造型,也很有美感。
这些盆景新族,不仅仅能产生家庭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供人们食用,还能净化和美化居室环境,如此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养花技巧《研讨太湖源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与生态的关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