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从古至今有大量赞美花的诗句、文章,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到底有哪些经验和技巧需要掌握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兰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炭疽病 又名褐斑病,主要危害兰叶。其症状是叶面出现椭圆形病斑,由小到大,由黄变黑,严重时连片腐烂。大多在梅雨季节发生,在湿度80%以上,高温闷热时发病最盛。当发现时要立即剪除病叶,集中烧毁,清理周围环境卫生,加强通风,降低湿度,随即用多菌灵800倍液,或炭疽美600倍液喷施。每10~15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即可起到抑制作用。
二、软腐病 多在4~5月份发生。由于雨水带菌进入幼心内,出现水渍状小斑点,由褐黄变为黑色,以至发臭死亡。当发生后要及时移到通风少湿的地方,并用药棉吸出芽心水分,用1%的波尔多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喷施,每隔10~15天一次,连喷数次。
三、根腐病 多在高温多湿时发生。当盆土渍水、土壤板结、酸性较多、施肥过浓时镰刀菌趁机侵入根部,使根逐渐腐烂,植株吸收不到养分而死亡。如在早期发现,应迅速换盆,把所有植料倒掉,剪除烂根败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把整株兰花浸入15分钟左右,取出洗净晾干,再用“促根生”以清水稀释3000倍,浸透兰株30分钟后晾干,重新种在更新的植料里,放置在通风之处。
四、白绢病 当高温多湿时节,其病菌的菌丝体先从假鳞茎或基部入侵,接着危害根部。病害发生后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干枯,表面缠绕白色绢丝状的菌束,慢慢扩展到全株,凡是感染此病的兰根,都会中间通空,只剩下纤维组织,呈现出叶断根断的干死现象。防止白绢病的发生,在种植前要选用干净和消毒过的植料,不宜施用过浓的有机质肥料。用百菌灵600倍液将病株浸上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再用“促根生”稀释清水3000倍浸透20分钟,重新栽种,另放置其它地方,与没有发病的正常兰花隔离,以防发生传染。
五、日灼病 在缺乏遮光的地方,兰花被夏天强烈的日光晒过,使叶肉内的一些叶绿素遭受曝晒而坏死,继而被病菌侵入而发生病变,其病状多呈褐色或黑色斑点。防治的方法着重于加强荫蔽设施,特别是防止中午的猛烈阳光曝晒。
六、兰叶发黄或叶尖干枯 不一定都是由于病菌引起,大多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善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这就需要注意以改善水肥条件、调节空间温湿度、经常通风换气等方法加以解决。

XzH52.COM好文推荐

花毛茛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病毒病病原为毛茛斑驳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受害症状表现为叶片皱缩不平,呈现花叶、褪绿斑状或叶片萎缩变小、变厚。叶缘向叶面或叶背翻卷,叶柄变短,呈丛生状。受害花朵扭曲畸形,变小不能开花。危害严重时,病株明显矮化、萎缩死亡。
病毒常寄生在块根或种子上,生产中用带毒种子播种或块根栽植,长出的幼苗发病率较高。另外,病毒也可能是生长期由蚜虫、斑潜蝇、潜叶蝇传播到花毛茛上,引发病毒病。苗床播种过密或盆花生长期盆距过小,植株间也会相互传染病害。
防治方法: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毒种子、块根、植株传入无病区。2.及时拔除病毒株,集中烧毁,减少传播。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4.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杀灭蚜虫、潜叶蝇、斑潜蝇等传毒昆虫。5.发病初期,用68%病毒可湿性粉剂800或1000倍液,3.8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800倍液喷洒防治。(四)

花毛茛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下)


根腐病植株生长期间,如果土壤黏重、碱性大,或者遇有低温,土壤内水分过多且持续时间过长等不良条件,易引发病菌,植株感染根腐病,导致根系腐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地上茎叶逐渐萎蔫变黄,植株枯死。另外,在块根收获时土壤湿度过大或土壤板结、采挖时造成机械损伤、贮藏的块根表面水分未干、堆放过厚、通风不良以及块根种植消毒不彻底等情况,也易使块根发病。发病部位内部组织由白色变为灰色,外表皮布满菌丝层,块根逐渐腐烂。

防治方法:1.贮藏时,为防止块根腐烂,严格剔除带病块根后,再放入2%的KMnO4溶液中浸泡15分钟至30分钟后捞出,待块根晾干后贮藏,并注意贮藏场所的通风降湿。2.种植前培养土和块根要彻底消毒,并适当浅栽。生长期间加强养护管理,注意排水,增加光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3.发病初期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盆栽花毛茛可立即换盆,更换基质,控制病害扩展。

花卉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一、生理性病害

造成生理性病害的原因主要有:温度不适宜,光照不适宜,水分失调,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盐分过多,有害气体和物质的危害,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都会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这类病害又叫非侵染性病害。它靠喷药是不能有效防治的。它在田间发病较普遍,没有发病中心,发病时间和部位也较一致,不具有传染性。生理性病害有个共性:即往往首先表现在嫩叶、新枝上,如叶片黄化、枯萎、凋落,根部腐烂、出现茎叶柔细易折断、倒伏等等生长不良的现象。

二、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引起的花卉病害。如防治不及时,常会造成毁灭性灾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条斑、斑点、渍斑、萎蔫及腐烂等类型。细菌性叶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坏死斑,呈水渍状,病斑周围有一个黄色晕圈,如菊花、秋海棠的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腐烂病有一种腥臭味,且腐烂组织带有黄色的菌脓,如百合软腐病,马蹄莲的腐烂病、软腐病。细菌性萎蔫病往往造成青枯(而真菌性萎蔫常伴有黄化),如菊花、大丽花的青枯病,香石竹的细菌性枯萎病,菊花的细菌性枯萎病,报春花的细菌性萎蔫病。

三、真菌性病害

花卉的绝大部分病害均是由真菌引起的。如菊花的霜霉病、天竺葵灰霉病、橡皮树炭病、桂花炭疽病、马蹄莲黑斑病、玫瑰霜霉病、鸡冠花褐斑病、郁金香疫病及各种花卉苗木的立枯病、猝倒病。真菌的菌丝体为营养体,无性和有性孢子为养殖体,借助风、雨、昆虫或种苗、杂草传播,也可由土壤继代传播,通过花卉植物表皮的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口和各种伤口侵入植株体内。真菌病害常常造成植株腐烂、萎蔫、变色等症状,病症特别显,用肉眼即可观察到病原体或其变态形式,如白粉、灰霉、黑霉、霜毒I|,j、黑点、菌核等症状,真菌性坏死是真菌性病害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四、病毒性病害

主要由病毒引起。花卉的病毒病多为全株性的慢性病,外部表现的症状常为花或叶褪缘、环斑、起泡、黄化、枯斑、丛斑、或叶l片变细、皱缩及枝叶、花和果实l畸形等。病毒病只有病状,没有l病征,这与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l不同。有些病毒病表现的症状易l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混淆,区别之I处在于,病毒病的发生具有明显I的由点到面逐渐扩展的蔓延性,病株上出现的病状常从顶端开I始,然后扩展到植株的其他部位。如菊科花卉的病毒病、金边瑞香病毒病、香石竹病毒病等。;病毒病主要通过剌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木虱、。蓟马等传播,也会通过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种苗和花粉传播;同时卉苗木的嫁接、管理过程中,病株与健株的接触,无性养殖的穗、块茎、球茎、鳞茎等都可能是病毒病传播的机会,甚至在剪枝、切花时,人的手和工具都是传播的条件。

五、线虫病害

根结线虫病可危害多种花卉,如各种观赏番茄、观赏辣椒的根结线虫病、鸡冠花及菊科花卉的根结线虫病等。该病仅侵害植株根部,以侧根受害较重,在侧根上形成许多根结,互相连结成念珠状,根结常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表面生有许多须根,形成团状须根,剖开根结,可见到许多半透明的白色针尖大小的洋梨状的线虫,根结初期色浅,表面光滑较坚实,逐渐变为淡褐色、褐色、深褐色腐烂。线虫在瘤内吸食汁液,感病植株呈现营养不良、矮化、叶片小而皱、丛生,以后逐渐枯萎、根系坏死,造成叶枯、花落等后果。

六、防治措施

防治花卉病害,主要应做好以下关键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检疫法规,属于检疫对象的病害要严加防范,不能从有这种病害发生的区域f或国外)引进种、苗;购进种、苗时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有检疫对象应坚决拒收、拒进,并作销毁处置,如烧毁、深埋等。

2.选用抗病品种。比如同样的菊科花卉品种,也要作小面积的引种试验,有的应作接种鉴定和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抗病性强的品种。

3.加强土壤和种苗的消毒处理。特别是许多名贵花卉,不论是本土栽种,还是作盆栽,都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喷洒高锰酸钾拌撒生石灰粉等处理措施。有条件的还应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灭菌,前者按每平方米拌1.5克,也可按1:20的比例配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后者按每平方米圃地用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千克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有特效。种苗播种时可以用0.3%至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O.5至t小时了皓可罱电毋%至_1确告睁一硫酸铜溶液浸种l至2小时后,冲洗沥干水后播种。

4.加强栽培管理。一是大棚花卉要注意通风透光,即使严寒的冬季,每天中午也要揭

侧膜或开窗,以降低棚内湿度,否则会诱发灰霉病、叶斑病、霜l霉病、白粉病的大发生。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宜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二是合理灌溉、滴灌、沟灌或给土面给水,防止灌溉水飞溅,将病原孢子或细菌带到健株上,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不可让水分滞留在花瓣或叶面上,为病菌萌发侵入植株提供条件。土壤湿度太高则会造成各种根腐病原菌对根的危害。三是在移栽、整枝、摘心时尽量不造成伤口,为病菌提供侵入点。最好选晴天操作,以利伤口愈合,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在扦插时,应进行消毒,尽量避免通过手指及工具传播病菌。四是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过多施用肥料反而会对植株造成肥害甚至会造成植株黄化、生长不良。五是注意田间卫生。将病株、病叶、杂草摘除,并带离栽培场所销毁,可降低甚至完全清除场内病原菌密度,减轻发病,尤其是对防治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或枯萎病等系统性病害十分有效。

5.适时、适度进行药剂防治。可视病害种类、轻重等用保护剂、铲除剂、治疗剂等。

真菌性病害一般可以选用72.5%普力克水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防治。细菌性病害一般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25%络氨铜水剂等防冶。病毒性病害一般可用1.5%植病灵乳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83增抗剂等药剂防治。防治根结线虫病可选择克线灵乳剂,或发病后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浇灌花卉根际土壤,以杀死线虫。生理性病害不具有传染性,通过改善造成病害的环境条件,实施对症治疗,植株一般较易康复。

花椰菜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


一、黑腐病
1、症状及为害特点。该病的典型症状是真叶叶缘出现由小到大的V字形病斑。受害幼苗子叶呈水渍状,后迅速枯死或蔓延至真叶。流行时,叶缘多处受侵染,导致整叶枯死或外叶局部、全部腐烂,干燥时,病斑干枯或穿孔。
该病主要在秋季或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病重,播种过早,害虫多的情况下发病更重,病菌通过幼苗子叶气孔、成株叶缘水孔或伤口等侵入,借助雨水、昆虫等传播。
2、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品种。⑵实行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3年,前茬最好为葱蒜类地。⑶种子消毒。用50-55℃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1:20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分钟,或用40%福美双拌种。⑷适时播种,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不操作叶片,不可过旱过涝。⑸及时防治害虫。⑹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1次,连防3次。
二、病毒病
1、症状及为害特点。该病典型症状是叶片褪绿斑驳。受害幼苗叶片有褪绿近圆形斑,心叶明脉轻微花叶。后期叶片颜色明显变淡或变为浓绿相间绿色斑驳,花叶,叶片皱缩,严重时叶面畸形,皱缩,植株矮小,有时死亡。该病通过芽虫等传播,故蚜虫发生多时,该病严重。
2、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毒病品种。⑵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⑶适时播种,阴棚育苗。⑷苗期及时防治蚜虫。⑸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高温造成植株感病。⑹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植物双效助壮素800-1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7-10天1次,共2-3次。
三、霜霉病
1、症状:该病典型症状是下部叶片因受叶脉限制而产生的多角形不规则黄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或叶面有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变暗褐色而干枯。该病多在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
2、防治方法。⑴加强田间管理,苗期及时放风调温除湿,及时间苗,合理密植。⑵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防3次。
四、软腐病
1、症状。该病典型症状是植株外部初时白天萎蔫,早晚恢复,后外叶不再恢复,病部腐烂发臭。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该病,发生在收获期花球上或茎基部时,初期呈半透明水渍状,后变为灰色灰褐色,表皮下陷,上有白色粘液,内部腐烂发臭。
2、防治方法。⑴深沟高畦栽培,实行沟灌或喷灌,严禁大水漫灌。⑵防治虫害,避免人为伤口。⑶化学防治,喷洒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10天1次,共2-3天。

兰花红蜘蛛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红蜘蛛是兰花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兰花发生该虫后,对兰花的正常生长影响很大。过去笔者认为,该虫一般兰书中都有介绍,多数兰友应该知道该虫的发生危害,但通过调查得知,情况并非如此。由于该虫虫体较小,发生数量大,危害隐蔽,往往是兰花叶片受害,并表现出明显症状后才发现,而此时兰花往往已经受害了。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初步查明在大理市兰花上的红蜘蛛在室内主要发生3种:即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的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在露天养植的兰花上,还发生侧多食附线螨、杨始叶螨、苹果金爪螨、柏小爪螨和刺足根螨等多种螨类。在上述害螨中,对兰花危害最大,发生数量最多,发生面最广,能给兰花造成损失的主要是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ral)],即通常所说的兰花红蜘蛛。现将朱砂叶螨的发生危害、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发生危害情况
该虫为兰花上的常见害虫,一般兰园中均会有发生,危害兰花时,主要在上一年发的壮苗及老苗上发生,主要危害部位为叶片背面。幼螨、若螨和成螨均能为害兰叶,在叶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出现零星褪绿斑,严重时,遍布白色小点,并结成白色丝网状,叶面变为灰白色,引起叶片脱水、干枯死亡。严重影响兰花的正常生长、发芽,并影响兰株的整体美观和商业价值。
2.形态特征
成螨雌螨体长0.42-0.51毫米,梨圆形。雄螨体长0.26毫米,近菱形。体色一般为红色或锈红色,春夏时期多呈淡黄色或黄绿色。体背两侧有大小不等的长条形的块状色斑,色斑中间色淡,体背长毛排成4列。足4对,无爪,毛较长。
卵圆球形,直径0.13毫米,有光泽。初产时无色透明,后变橙红色,孵化前可见红色眼点。
幼螨体长0.15毫米,近圆形,初孵时体透明,取食后变暗绿色,足3对。
若螨足4对,比成虫小,体测出现明显的块状色斑。
3.发生特点
朱砂叶螨在大理市兰花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温度较高的春、夏、秋3季发生较重,冬季温度低,发生危害较轻;多数情况下,以高温干旱的春季发生最重。当平均气温超过10℃时,开始繁殖,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3℃,以29℃-31℃为最适宜温度;最佳湿度为空气相对湿度35%-55%;即高温干旱,相对湿度低的年份有利于发病(如2005年春、夏季)。据观察,该虫在大理市室内南向阳台上一年发生14-l6代,以两性生殖为主,l头雌螨蛹可以产卵50~110粒,条件适宜时,有孤雌生殖现象(即雌、雄虫不经过交配,而由雌虫直接生殖后代)。
该虫在室内兰园中的最初虫源,主要是引种带虫兰花传入,然后在兰园中传播。初发生时,有点片发生阶段,再向邻近兰株扩散,在植株上先危害兰叶下部背面,再向上部叶片背面转移。成虫、若虫靠爬行,吐丝下垂在兰株及兰盆间蔓延,也可以由人、工具、植料及其他种类的花卉(有该虫时)进行传播。该虫繁殖速度相当快,若不及时防治,则将给兰花造成危害。
4.防治方法
4.1切断传播虫源引种兰花时,最好不要引种带虫兰花,若因确实需要引种,则回来后,要及时喷药防治至少2次,彻底杀死兰株上的红蜘蛛,才能转入正常管理。
4.2清洁兰园清除兰园中枯枝落叶,带虫植料,将有虫的兰花与无虫的兰花分开放置。
4.3加强栽培管理高温干早、不通风和偏施氮肥有利于该虫的发生危害,因此,在栽培兰花时,要加强通风,适当增加空气湿度,这两者有时候是矛盾的,但要合理调节;在施肥上,要氮、磷、钾配合施用,不能偏施氮肥。
4.4药剂防治在兰花病虫害防治上,防病和防虫都要以预防为主,对一般兰友而言,只要掌握选准药剂,定期防治即可。防治兰花红蜘蛛,根据虫情,在春季每月防治l~2次,夏季、秋季每月防治1次,冬季根据情况,可防可不防。防治兰花红蜘蛛,可以选用以下药剂:
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5%尼索朗空油1500倍液;10%克螨灵乳油2000倍液。
这里特别向各位兰友推荐的是10%克螨灵乳油,该药是从国外引进的,对人、花均很安全,适合防治兰花红蜘蛛。养兰时,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否则引起人体农药中毒,则养兰乐趣全无了。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其中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对棉苗的危害也最严重。
一、各病害主要症状和传播途径
1、炭疽病:对棉苗的叶和茎杆均可能危害。幼苗受害后茎部出现红褐色核形条斑(纵裂状),病斑扩大后呈褐色,随后发黑变烂,导致棉苗萎倒死亡。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橘红色粘性物质。叶片发病时在叶片边缘产生半圆形褐色病斑,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红褐色,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炭疽病病菌孢子的发芽温度为10℃,大致与棉种发芽的起始温度相同,孢子发芽后,芽管便从棉籽合顶端侵入。
2、立枯病:棉苗在出苗后两周最易发病,近地面的茎基部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向下凹陷腐烂,使发病部位变细萎缩,严重时棉苗倒伏死亡。立枯病病菌潜伏在土壤里,条件适宜时便侵入根部,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危害棉苗,特别是幼芽脱出种壳至子叶展开前最易受害。
3、褐斑病:受害棉苗叶片开始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略隆起,下面散生小黑点。病组织容易脱落,呈穿孔状,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
4、红腐病:一般在子叶出土前危害,主要危害根茎过渡区和子叶与真叶。胚根受害后呈棕褐色,逐渐腐烂,造成烂芽;根部受害时根尖和侧根颜色变黄,严重时全根呈褐色而腐烂;子叶发病时开始出现黄色水斑,随后逐步出现不规则的灰红色病斑。
棉花苗期病害的病菌主要在棉种、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一般来说低温高湿不利于棉苗的生长而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危害。苗期发病的轻重与棉苗的苗龄有关,一般在棉种子壳脱落、子叶平展开始染病,在两片子叶完全平展开始生长侧根和出真叶时染病最重,以后随着苗龄的增长,棉苗抗病能力逐渐增强,感病会逐渐减轻。
二、防治方法
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创造有利于棉苗生长而不利于病菌传染的环境条件,并通过喷雾化学药剂来控制和防止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1、精选棉种:在择去嫩籽、病籽、虫蛀籽等的基础上进行硫酸脱绒(脱绒后可再择一次种),能明显提高棉种的出苗率,增强棉苗的抗病能力。
2、水旱轮作:在苗期病害比较严重且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稻棉轮作。棉田种过2-3年水稻后再种棉花,苗期病害可得到有效控制,一般能减轻50%以上。
3、加强田间管理:苗床要注意适时通风炼苗,晒床散温,增施钾肥。苗床和大田要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棉苗的抗病能力,创造不利于病菌传染的环境条件。
4、种子处理:包衣棉种的棉苗抗病能力较强,未包衣的棉种在硫酸脱绒后用多菌灵、敌唑酮等拌种,能明显提高棉苗的抗病能力。
5、化学防治:棉苗发病后可用1:1:200的波尔多液在子叶平整后喷治,也可用25%的多菌灵胶悬剂200-300倍液进行喷治,一般每周喷一次,共喷2-3次。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一)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炭疽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由赤叶枯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侵染茶花叶片而造成。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发病率达33%。病症多出现于叶缘、叶尖和叶脉两侧。初现暗绿色斑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大班,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色,严重时可扩散到整个叶片,引起大量落叶。

【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病适温为25~28℃。当温度适宜,湿度增加时,特别是连续降雨时,能促进病害的蔓延和发展。一般4月份开始发病,6~7月份病害达到高峰,9月份以后病情趋向停止。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病叶。

②冬季剪除病枯枝。

③在每年发病期前,喷洒1%的波尔多液,每半个月一次。

④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喷洒一次,连续喷3~4次。

⑤加强栽培管理,科学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钾肥,在叶片展开前喷施0.1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藻班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由寄生性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在叶片的两面均可出现病斑,但以叶面为主。初期为针头状呈灰绿色小圆点,后逐渐呈放射状向外扩展,形成近似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隆起明显,表面有细条纹式的毛毡状物。 后期病斑颜色由灰绿色变为暗褐色。由于病原体的覆盖,影响叶面光合作用的进行,因而使 茶花植株生长衰弱。

【发病规律】寄生性锈藻以丝状营养体在寄生组织中越冬,在潮湿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孢子侵入新植株而使其得病。该病原菌是一种很弱的寄生菌。在高温高温的条件下,因通风透光差而生长不良的茶花林,发生此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强培育管理,合理施肥,及时修剪,避免茶花林地过于荫蔽,做到通风透光,以提高茶花抗性。

②可用0.2%~0.5%硫酸铜溶液喷雾防治。


枯枝病

【病因及症状】由病原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后引起的一种病害。受害枝条坏死,叶片由绿变为淡黄,从顶部向下逐渐干枯脱落,最后整个枝梢干枯死亡。

【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情况是,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在病枯树上越冬的病原菌饱子堆逐渐成熟,随风飘散到附近的茶花枝条上,从新芽、嫩枝伤口、叶痕、嫁接或修剪伤口等处,侵入茶树为害,并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

①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予以烧毁。

②摘除无用的不定芽和细弱枝,减少病原菌的附生场所。

③将带病植株隔离养护。

④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用甲基托布津、福美双、百菌清等杀菌剂喷施,特别要保证枝条伤口部位的喷药。

⑤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二)


根腐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由多种病原菌真菌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有Phytophthora cinnamoni、Cylindrocladium crotalariae和Armillaria三种,主要侵染茶花的根系。受害植株根部腐烂变黑,叶片变黄,梢尖死亡,花芽掉落,植株逐渐凋萎死亡。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天,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菌线,在土壤中蔓延,侵害植株根部。气温越高,其发病率也越高。

【防治方法】

①要及时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带菌土,并用1%硫酸铜溶液对病株周围的土壤消毒,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②保持土壤排水良好,严防栽培地积水。

③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茶花品种进行栽培。

赤叶斑病(赤叶枯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由半知菌类叶点菌属(Phyllosticta sp.)真菌引起。病斑多发生在较嫩的叶片上,初为淡褐色圆形渍状小点。以后病斑蔓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棕褐色,有时多个病班连合成较大的斑块或蔓延于整个叶片,引起叶片的大量枯焦和 脱落。

【发病规律】该病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残体上,孢子借助风雨、流水等传播。病害一般从5月份开始发生,7~9月份为发病高峰,受害叶片在大量脱落。

【防治方法】

①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者25%灭菌丹400倍液,喷洒防治。

②在干旱时,可增加叶片喷水,以抑制病害的发生。

花腐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是由茶花花腐真菌(Giborinia camelliae Kohn )侵染花瓣所引发的一种病害。受害的花朵先是出现棕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直至整 个花朵变成褐色而枯萎。

【发病规律】花腐真菌可在花柄处形成菌核,其孢子可随风传播。一般秋季发病率较低。在12月份至翌年3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花朵受害率增高。

【防治方法】

①发现有感染此病的茶花花朵时,应及时摘除,并予集中烧毁。特别是在花期,更要及时清扫掉落在地面上的病花。

②在开花前,可用杀菌剂,如多菌灵,喷洒花蕾2~3次。

③多选栽秋季开花的茶花品种,或者用赤霉素处理中晚花品种,使之秋季开花,以躲开茶花花腐真菌的发生高峰期。

④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土壤中接种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Coniotnyrium minitans两种真菌,以杀死病菌孢子。

⑤不要购买和栽培有花腐病的茶花植株。

烟煤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是由蚜虫和蚧壳虫危害而诱发的。受害茶花叶片的表面上覆盖一层病菌的菌丝,形成黑色的"烟煤"层,阻碍了茶花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使其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发病规律】该病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其中10~20℃的温度条件最适宜于病菌的生长。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越大,病菌繁殖蔓延越快。长期杂草丛生、湿度大、光照差的茶花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诱发烟煤病的害虫,主要是蚜虫和蚧

虫等,因此,要防治此病害必须首先防治茶花的蚜虫和蚧壳虫,害虫灭,病即自然消除。具体方法,可参见以下"主要虫害及其防治"一节中的蚜虫和蚧壳虫的防治。

秋季花卉主要病害的防治


秋季长江下游地区,温湿度适中,光照较好,给一些病菌的滋生繁殖及其侵染创造了有利于条件,常使某些花卉受到严重危害。现将几种主要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便及时防治。
一、白粉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柄,嫩梢及花梗、花蕾、花瓣等部位。受害部位先呈现零星分布的白色粉点,后逐渐扩展蔓延,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条件下,7-10天可布满整个叶片,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如同降霜一样,受害叶片,由于细胞组织受到破坏,常使叶片嫩梢扭曲萎蔫、僵化,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使用。有的不能正常开花,有的甚至整株死亡。菊花、凤仙花、大叶黄杨、瓜叶菊、大丽花、枸杞、紫薇、金银花、百日草、月季等花卉易受其害。
2、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白粉病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闷热等环境下发病严重。因此,要将花盆置于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的地方。注意增施磷、钾肥,忌偏施氮肥,浇水不可过量。并要及时摘除病叶,剪掉病枝、病蕾。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减少再浸染病原。初发病时,可喷洒1:1:140等量式波尔多液,发病后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严重时,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2-3次。
二、褐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以后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斑逐渐扩大,连成大斑,因受叶脉的限制,多呈不规则形。其外围有一褪色晕圈。边缘呈红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当中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害严重时,病斑占满全叶。被害植株叶片易脱落,受害重者,整株一叶不存,形成光杆,最后植株由下而上逐渐全株枯死。其中以杜鹃、水仙、茉莉、丁香、桂花、贴梗海棠、荷花、睡莲、石楠等花卉受害严重。
2、防治方法。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发病前,每隔7--10天喷1次1:1:200波尔多液,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灵200倍液灌根。
三、炭疽病
1、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柄、嫩枝、茎杆及花蕾花瓣。叶片受害后,初期呈现出细小的圆形苍白色水浸状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灰褐色,周围有褐色边缘,微隆起。最后病斑中央部褪成灰白色至白色,该病部极薄,呈半透明状,易穿孔。也有的先从叶尖发病,后向叶片内扩展。病斑常可达整个叶面的1/3--1/2,最后叶片枯死。有的不断脱落,受害严重的植株,常全株一叶皆无。叶柄受害时,病部变褐,稍凹陷,向叶片扩展蔓延到主脉、支脉乃至整个叶片变褐,病斑继续向下蔓延,由小叶柄到总叶柄、小枝,甚至茎杆变褐枯死。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往往产生淡红色粘质物,为病菌产生的孢子盘。受害植株,轻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失去观赏价值,重者导致整株死亡。山茶、月季、米兰、白兰花、百合、广玉兰、南天竹、万年青、君子兰、仙人掌、梅花、兰花等花卉易发生此病。
2、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忌偏施氮肥,浇水不宜过多,盆土不宜过湿,同时要增强通风透光性能,降低湿度。发现病叶、病叶柄应立即剪除烧毁,并要及时清除死亡植株。发病时,可喷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以及75%百菌清8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药剂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摘自《安徽农业》2001.10期)




《兰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的识别与分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