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花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园林建筑师手记---园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这里的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园亭的位置选择建亭地位,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内向外好看,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园亭的设计构思园亭虽小巧却必须深思才能出类拔萃。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其次,是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园亭的平立面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单纯,除柱子、坐凳(椅)、栏干,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园亭的平面布置,一种是一个出入口,终点式的;还有一种是两个出入口,穿过式的。视亭大小而采用。园亭的立面,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立面显得开畅通透。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园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这是决定园亭风格款式的主要因素。如:中国古典、西洋古典传统式样。这种类型都有程式可依,困难的是施工十分繁复。中国传统园亭柱子有木和石两种,用真材或砼仿制;但屋盖变化多,如以砼代木,则所费工、料均不合算,效果也不甚理想。西洋传统型式,现在市面有各种规格的玻璃钢、GRC柱式、檐口,可在结构外套用。平顶、斜坡、曲线各种新式样。要注意园亭平面和组成均甚简洁,观赏功能又强,因此屋面变化无妨要多一些。如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来丰富园亭外立面。仿自然、野趣的式样。目前用得多的是竹、松木、棕榈等植物外型或木结构,真实石材或仿石结构,用茅草作顶也特别有表现力。帐幕等新式样,以其自然柔和的曲线,应用日渐增多。园林建筑师手记----园林地形这里谈的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这里要叙述的,是后一部分内容。上海造园,历来十分注重地形处理。五六十年代建造杨浦、虹口、长风、和平公园都有挖湖堆山的记载。以后的共青、崇明森林公园和淮海、静安公园改建也都在部分地域堆了山。最近重点工程虹桥花园、延安中路绿地都有山有水,形成城市山林景观,大树森森,浓荫葱郁。园林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说有4点:●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园林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这里要考虑几方面因素:●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园林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l: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50~60年代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驸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上海地势平坦,因此人们有一种打破地平线、登高远眺的欲望,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究竟堆怎样的山合适呢?首先是小范围内的山,或者是大山主峰的余波-丘陵。地形一般超过人的视线1.5~2.5米,就可以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而所用土方并不一定多。这是大部分地区常见到的情况。山峰。这里是指超过人水平视线,呈仰角状态的地形。以登高眺望的要求看,人登高后的视线,要超过山麓下树木的生长高度;从山外远观的要求,是林冠线要有起伏变化。一是形一是势,有势而后有形。一般来说,城市内有7~15米高的山峰,就可以成为构图中心。余下的陆地多数是平地。这里的平地,并不是一马平川,一览无遗,而是要有5%到5%的不同起伏坡度,在边缘地方,还可以有些小转折,才添趣味。上面说的高度,是一个相对数量问题。因为不管堆怎样高的山,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山川的高度。尤其是上海,土地和土方资源宝贵,要通过地形、道路、种植的巧妙配合,使人通过对比,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而不是追求绝对的高度,更不能重蹈60年代几个公园互比山高的历史。一盆山水盆景,虽小在咫尺,却可以表现高山大川,就是因其浓缩了山水的精华。我们所提倡的要求,是神似而非形似挖湖堆山中要注意的几件事:●安全 过高、过陡的山,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就易冲刷、塌坍;自身不稳定的同时,游人攀登也不安全。尤其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 自斐墒鹿剩 缬邢壤 星凶⒁狻R话闵狡略冢?/3以内,山峰陡而山麓缓,愈远愈平。是比较合适的做法。●功能 地形除了有排水、灌溉、改善种植条件的要求,还可以塑造小气侯的环境。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放在西北面,可以遮挡冬天的风;而舒坦的向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左边流水潺潺,右边盘旋大道,前面荷塘清池。这是中国风俗里风水: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渭之玄武,为最贵地。摘录供参考。●形态 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正如苏轼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对山形最好的描述。青龙要高大,.白虎不抬头,和画家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瓦盘,祖峰乃厚,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群山格式。可供参考。● 经济一是因地制宜。《园冶》曰: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严密计算挖填数量运距,减少工程量和运输量。二是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挖湖与堆山,本身就是相互满足又省运距的措施;南缓北陡的坡度,也是符合推填的施工顺序。三是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计算在土方工作量上。设计地形表面土层,要对深度、质量和机施程度有所要求,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尤其对绿化种植的成活率,大有影响。凡使用重型机械反复推辗过的山坡,土壤结构破坏,即使种植穴加深放大,也难排水,切切注意。四是准确选定水位。水位上下对土方量影响极大,一公顷土地,只要增加10厘米高度,就须1000土方。因此设计前要取得当地高、低、常水位和沟管标高、土质等资料。●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绿化的关系一是绿化种植时要烘托山形,山上种植高大乔木,山下要控制树木生长高度,或者留部分疏林、草坡,景观比例上就会有很大变化。因为乔木的生长高度和山高有时相差无几,如果再种色树,就有满山红遍的景色。二是山水关系。利用港汉、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矾、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缠绕。同时注意边岸要曲折近水,且使山环水抱。对于水口要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淆,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地理大书山法全书))。即水口有两种,一为水流入之处,要开敞;一为水流出之所,要封闭。三是道路要在整个地形之中,峰回而路转,跟着地形、地貌上下曲折盘桓;而不是地形在道路两旁,互不关联。曲折蜿蜒的道路、入口,在自然山水中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延长了游览长度,也符合山区避风、安全防御的习惯心理。切勿以捷径为目的,追求节约。在新设计的地形,道路的路面材料要考虑沉降和左右曲折的问题,也有先做路基的。注意山路如坡度太大时(6%以上),应顺等高线方向作盘山路上升,坡度再大时(10%以上),则应做台阶。四是建筑。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勿破坏山形。因为建筑,即使是小型亭廊,在其高度要占到人工山形l/3以上时,产生一个比例问题: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山形却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因此山峰是否安亭,往往是争论最多的焦点,而焦点的关键,是否把绿丛考虑进去。建筑要借物抒情,指点江山使山色情景交融。同时要留出风景透视线,或隐或现,组成轴线,团结全园。园林地形提供了其他造园元素、材料立足生根之地,也只有各项元素相互配合好,全园方可熠熠生辉。古代有人把此形象为: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阴阳二宅全书龙说》)园林里常比喻为:山--骨骼;水--血脉;道路--经络;建筑--眼睛;树木--毛发。这里把大自然比拟成通人性的有机体,按人的比例地位组合。这种环境空间的有机观念,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密切相通的。

园林建筑师手记---园林假山这里所指的假山,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山石材料,仅仅是在人工砌叠时,以水泥作胶结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础而已;还有一种是水泥混合砂浆、钢丝网或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称塑石、塑山。上海经常使用的天然石材有这么几种:●湖石石灰岩。色以青黑、白、灰为主,产江、浙一带山麓水旁。质地细腻,易为水和二氧化碳溶蚀,表面产生很多皱纹涡洞,宛若天然抽象图案一般。●黄石:细砂岩。色灰、白、浅黄不一,产江苏常州一带。材质较硬,因风化冲刷所造成崩落沿节理面分解,形成许多不规则多面体,石面轮廓分明,锋芒毕露。●英石:石灰岩。色呈青灰、黑灰等,常夹有白色方解石条纹,产广东英德一带。因山水溶融风化,表面涡洞互套、褶皱繁密。●斧劈石:沉积岩。有浅灰、深灰、黑、土黄等色。产江苏常州一带。具竖线条的丝状、条状、片状纹理,又称剑石,外型挺拔有力,但易风化剥落。●石笋石:竹叶状灰岩。色淡灰绿、土红,带有眼窠状凹陷,产浙、赣常山、玉山一带。形状越长越好看,往往三面已风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迹。●千层石沉积岩。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变化自然多姿,产江、浙、皖一带。沉积岩中有多种类型、色彩。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孤赏石: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人观赏。这些孤赏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皱、丑的观赏价值,又因历年流传,极具人文价值,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绉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传玉玲珑是《水浒》中花石纲的孑遗,因以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而著称。青芝岫。原宋书法家米之章所有,现石上刻有乾隆御制七言诗。当然,也有借助于孤石而于上树碑成景的,如河南洛阳牡丹园中日本藤野先生的纪念碑。日本的枯山石,则是着重于布局的群体效果,与我国的孤赏石有所不同。▲ 峭壁石:明计成在《园冶》中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墙、宾馆大厅布置,成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辉的山水画。▲散点石:以黄石、湖石、英石、千层石、斧劈石、石笋石、花岗石等,三三二二、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驳岸石:常用黄石、湖石、千层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高低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石山洞穴:以黄石、湖石、露头石等堆叠成独立或傍土半独立的山石,俗称石抱土。一般高三、五米,高者可达数十米,并常在山脚设计花坛、池塘、水帘、洞壑。如上海龙华公园的红岩,上海植物园的大假山。这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假山,经常在单位绿地中出现,但不宜推广。▲山石瀑布: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放黄石、湖石、花岗石、千层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做法。如过去上海长风公园、虹口公园,最近施工的人民公园、虹桥公园及共青森林公园。堆叠山石要注意的是:1.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实际上表示一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存在。在被土层、砂砾、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覆盖物除去,则山骨尽出。因此,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例如说,规划要求是个荒漠园,就不宜用湖石,因为那里水不多,很难找到喀斯特现象。2.在同一位地域,希望不要多种类的山石混用。除了上面讲的道理以外,在堆叠时,不易做到质、色、纹、面、体、姿的协调一致。3.山石的堆叠造型,有传统的山石张十大手法:安、接、跨、悬、斗、卡、连、垂、剑、拼。从现在所施工的几处假山看,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朴实无华。尤其是采用千层石、花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石观赏。整体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4.设计和施工者,胸中要有波澜壮阔、万里江山,才能塑造那崇山峻岭、危岩奇峰、层峦险壑、细流飞瀑。宋蔡京在《宣和画谱》中说岳镇川灵,海函地负,至于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咫尺之间,其非胸中自有丘壑而能见之形容者,未必能如此。王维在《山水诀》中有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岭,有穴者岫,峭壁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迫者川,二山夹道名曰壑。是对各种造型山姿的描述,可供参考。5.假山的基础。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做可靠基础。过去常用直径12~15厘米木桩,按20~30厘米间距梅花点打夯至持力层,上覆厚实石板为基础。现在只要土质硬实,无流砂、淤泥、杂质松土,一般用砼板较省时省工,达到8吨/平方米以上即可。驳岸石为节约投资,在水下、泥下10~20厘米,一般用毛石砌筑。剑石为减少入土长度和安全起见,四周必须以砼包裹固定。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过去堆土造山已有数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实上,捣筑一层钢砼作基础。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则要较费心思防止因沉降而产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冲刷,逐渐变形失真,产生危险。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叠中第一主要点。6.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设计,不失为一种良策,一种革新。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在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CRC材料特别要注意玻璃纤维的质量,造价如以800元/平方米计,和真材也相差无几。7.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纹理、轮廓、造型,质地又纯净,朴实无华,但是属于无生命的建材一类。因此山石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过渡,一种中间体。无园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点点缀、提示、寄托、补充。切勿滥施,导致造价昂升,失去造园生态意义

xZh52.Com小编推荐

中国建筑中的宫廷或园林建筑


中国建筑中的宫廷或园林建筑--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是水乡,引水便利,附近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加之旧时苏州文人荟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学士又追求虽居闹市而有山林之趣,这样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为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侯唐叔虞的祠堂。据史籍记载和专家考证,晋祠的历史至少有1500余年,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古建园林、雕塑碑刻等集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 尊。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晋祠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极为罕见的瑰宝。

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殿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她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宋代建筑和建筑发展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宋代建筑鱼沼飞梁,造型奇特,巧夺天工,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金代建筑献殿,结构稳固,梁架轻巧,既为大殿,又巧似凉亭。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国宝建筑。

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 ,是反映中国宋代宫廷人物的现实主义作品。塑像写实传神,清秀典雅,是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雕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晋祠宋塑开创了中国雕塑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对于后世雕塑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晋祠现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 晋祠之铭并序》和唐代女皇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制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是一通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的丰碑,是文笔俱佳的行书杰作。它开创了中国行书碑文之先河,是一部研究、探讨盛唐时期的政治、文化、文学、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珍贵的“石史”。刻于唐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的《华严经石刻》,在中国佛教的建宗立说、传译经论及佛教经典的保存与传播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晋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依靠地方政府修缮保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主要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成立法定专门机构保护管理。1952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1958年更名为山西晋祠文物管理所,1967年更名为山西晋祠文物保管所。199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又更名为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园林文化为建筑“画龙点睛”


近年来,我到世界各地考察建筑,又在南京开发了“生态小区”金泉泰来苑和苏州园林风情的别墅项目泰来怡然,对于建筑有了一些心得。因此,有人问我:“建筑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仅把它当成遮风避雨的地方,而有的人将它看作温暖的家,在我看来,建筑本身是一种艺术品。
我去过很多国家,发现平庸的建筑并不能让人完全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它们并非艺术品。但是,一些优美的建筑中融入悠远的历史文化,往往就变成一件艺术品,能让人触碰到一个民族的灵魂。
比如在澳洲,主流建筑形态依然是纯西方式的,这跟它是英属殖民地不无关系。但澳洲同时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所以当地的建筑风格往往时尚、健康。我在那里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建筑里面融合一点日式风格,那么房价就会自然被抬高,有时候甚至能涨50%。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文化元素对于建筑起着“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能使建筑变成一件艺术品,也说明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东方精神的向往。西方人向来对东方艺术充满好奇,有的人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中国古典文化是东方艺术的重要代表,中国的园林建筑又恰恰是古典文化的重要代表。
是的,当建筑遭遇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就营造出一种艺术的氛围,营造出山水写意的生活。中国园林建筑恰似“地上的文章”,在地面上挥洒出一幅幅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山水画。
在中国园林建筑中,有粉墙黛瓦、亭台楼榭,有嶙峋怪石、汩汩流水,有清幽的竹林、肥大的芭蕉,人们可以诗意地栖居,这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孟浩然、陶渊明等古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都歌颂这样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们“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追求诗情画意、怡然自得。

园林绿地中园路的简单应用


园林绿地中园路的简单应用---绿地园路,一般是指园林绿地中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面。它是构成整个园林绿地系统的骨架和网络,是园林设计和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参照物及构成要素。通过与园林树木的点线结合,从而引伸绿地系统的形成。下面就笔者在设计和施工中一些心得,总结园林绿地中园路的简单应用。
一、园路的功能和分类
园路和道路不同之处,除了组织交通、运输,更看重行人的需求,如游人心态、路边景观等,还包括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当然,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
根据园路功能的不同,可将一般绿地园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以及休闲园路。
在实际的操作中影响园路分布的因素还有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园路铺装宽度和空间尺度,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概念。旧城区道路狭窄,街道绿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宽,其空间就有多大。而园路是绿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间尺寸既包含路面的铺装宽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响,不能以铺装宽度代替空间尺度要求。
2.园路和广场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尺度、分布密度也和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地位有关系。当然,无论是街头绿地、道路绿地,还是公园绿地,便捷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在大型新建绿地,如郊区人工森林公园,因为规模宏大,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园路。
二、园路线型
园路的线型,结合其性能的需要大都规则与不规则、直线与曲线搭配设计。古代园林多以私人园林为主,讲究的是曲水流觞、幽静自然的心境;现代多为开放式公园,人流量较大,一般以规则式广场与曲线路径相结合使用,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另一种方式为补充。不管采取什么式样,园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2.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椅外延边界、路旁过路亭、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这时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
4.园路的交叉要注意避免多路交叉,防止路况复杂,导向不明;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有景色和特点,尤其是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此外,还要安排残疾人所到范围及用路。
三、园路铺装
相较于古代园林,现代园路的铺装面层形式变化多样,根据不同风格可以有诸多选择:寓意性,强调寓情于景,在面层设计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加强意境;装饰性,园路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据景观需要进行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端庄,或明快、活泼、生动。园路以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以不同的风格和时代要求来装饰园林。
材料选择建议多用砂土,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符合绿地生态要求,有利于树木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补充地下水。此外,也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随着现代园林的不断发展,以及设计者理念的日益更新,绿地园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样,但究其根本,紧抓两点要素:为民服务、体现景观特点。(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苏沭阳县住建局、沭阳县农委)

园林艺术之大观园 (2)


三、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蓄

凡属风景式园林都或多或少的具有 画意 ,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但绘画艺术对造园的影响之深,两者关系之密切,莫过于中国古典园林。从假山的堆叠章法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的概括,也嫩看到山水画理的表现。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则很受文人画所标榜的 古、奇、雅 的影响。园林建筑的外观则注重体现线条美。
由于中国的诗、画适逢强调意境,因此造园艺术也不例外。意境往往通过 点题 的方式予以展现,具体有景题、匾、联、刻石等。

从大观园的构建中,我们不但能看到曹雪芹对于传统造园理念的深刻体悟,也能看到它打破传统造园理念的大胆创新。稻香村与凹晶馆便是很好的例子。
稻香村按宝玉的话说可谓: 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不的 天然 之味,使大违古典造园理念的,但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大观园中最为经典的景点之一。凹晶馆外的树木种植也是如此,原本杂树丛与怪石根本不可能成为美景,但其与寒塘、月夜联系在一起却激发了黛玉、湘云和秒玉的无限诗情,如此又怎能说杂树、怪石不是大观园中一奇景呢?
由此可见园林艺术不能单纯的模仿天然,在天然之外也要懂得用巧用新。曹雪芹不但是一位文学家,还可称得上是一位造园家。

参考书目:
《红楼梦》 曹雪芹

园林艺术之大观园 (1)


曹雪芹是生活在清乾隆年间的人物,在他所处的年代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皇家园林于私家园林的构建艺术已达到顶峰。清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乾隆在位六十年,搞了五十多年的园林建设。在其大力倡导下,王公贵族们竞相模仿,一时间,北京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造园高潮,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园林,同时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技巧大量传入北方,这对于大观园的创造的影响是极大的。
但大观园不同于一般的私家园林,它是在城市或是平原地区建造大型园林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完美继承和重大创新。

一、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位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便是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大观园很好的利用了山、水、植物的构建,使之虽为人工却融于天然。

先来说说大观园里的山。
曹先生在《红楼梦》中对于大观园的第一个场景描写便是山。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 ,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第十七回)
此处的山障主要起的是园内和园外的分割作用,没有此山,进入园中,天上区及中央水池四周之景,均可一览无余,毫无余味。起到分割作用的山还有稻香村外的“青山斜阻”。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第十七回)稻香村是大观园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景点,依照的是普通农庄的风格,因而与其他的景点分割迥异,虽然按宝玉的说法,此山是“无脉”之山,水是“无脉”之水,不得“天然”,但若无这“无脉”之山,就不能把稻香村与其他景点分开,使之于整个大观园的布局协调。同样,葬花处后的大山也起着与大门分割的作用。
山除了还可以跟好的营造景点的特色,园后方的大主山便是如此。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第十七回)大主山支脉从蘅芜院中间穿插而过,再加上园外各种奇花异草,形成了蘅芜院独特的风格。
此外,大观园东边的凸碧山庄建在有一座大山上。此山庄特为赏月而建,以取得“山高越小”的效果。第七十六回,贾母就曾带众人至凸碧山庄赏月。同时它又与山下凹晶馆“近水楼台”的月景形成对比。

接着谈谈里边的水。
女人都是水做的、、、
水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在大自然的
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构成造园的专门技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如果说大观园中的山起的主要是分隔景点的作用,那么水则是起了连接各景点的作用。
园中的重要景点几乎都是用水连接。同时,水又成了构成这些景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除了中央水景外,由水景作为主要构成部分的还有这样一些景点:的还有这样一些景点:
1 藕香榭
藕香榭是书中惜春的住所,完全被水包围,很有特色。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第三十八回)贾母曾在藕香榭中宴请众人,当时正值秋天,山坡下桂花香随着水飘过来,河水碧清敞亮,用凤姐的话说“看看水,眼也清亮。”古时候很多戏台都是临水而建,藕香榭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第四十回中,贾母吩咐十来个唱戏的女孩子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排练,自己则带着众亲眷和刘姥姥在不远处的缀锦阁吃酒,当时唱的应为昆曲,笛声悠扬,曲声“借着水音更好听”。
2 沁芳溪
为了克服“宽阔水面”联系景区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中央水池外,作者还设计了一条沁芳溪。这是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处水景,它是一条可行船的水道,且贯通了大半个园林。溪上改建了一座沁芳亭桥,风景怡然。
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 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原从那闸(沁芳闸)起,流至那洞口(萝港北面入水口),从东北山坳里(花溆所在地)引到那村庄里(稻香村),又开一条岔道引到西南上,总共流到这里(葬花处),仍旧合在一起,从那墙下出去。”(第十七回)活水越沁芳闸后,经中央水池又流回省亲别墅前,入洞口,出花溆,过花圃区流到稻香村处,然后分为二支,经园前部,在葬花处汇合后流出墙外,先后穿越五个景区。纵有山相隔,水却将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中央水池和沁芳溪的双重联系,游人可乘船沿沁芳溪穿行各景区,看着两岸风光的不断变换。至中央水池后,又豁然开朗,园内景色尽收眼底。
3 凹晶溪观
凹晶溪馆与凸碧山庄相对,都以月景为主题。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赏月联句,对其有具体描写: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可见,凹晶馆的景观设计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其最大的妙处便在于近水赏月。黛、湘二人的联句中有以下的描写:
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其中,“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两句最为绝妙,形象生动地对水与月作了描绘。
4其他景点
大观园中有水景构成的景区很多,其他较有特色的有:紫菱洲、滴翠亭、芦雪厅、蓼汀花溆、暖香坞、荇叶渚、蜂腰桥等。(下图为滴翠亭)
大观园中既然多水景,就一定要解决好码头与桥高的问题。曹雪芹对这几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到,仅书中提到的码头就有以下几处:A.怡红院,潇湘馆----沁芳亭前元妃上船的码头。B.探春院----荇叶渚。C.稻香村,惜春院----柳叶渚。D.迎春院----芭蕉坞。E.蘅芜院----云步码头。可见,在沁芳溪主流靠近园内主要庭院处,都可找到上下船的码头。至于桥梁,大观园中除沁芳闸和沁芳闸桥外,另有:沁芳桥、翠烟桥、蜂腰桥、蜂腰板桥、朱栏折带板桥和藕香榭外竹桥。蜂腰桥和蜂腰板桥是石拱桥,下可行船。竹桥是用于连接河岸与藕香榭的,用于通行,不可行船。朱栏折带板桥是木制桥,只有在两岸较高时,可以行船。书中在桥旁边设有云步码头,可见桥身较高,是可以行船的。从码头和桥梁的规划可以看到,曹雪芹对于大观园的水路设计是十分周全合理的。

然后在看看之中的花木。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不但在园林整体布局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按其形、色、香而进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而且,植物可以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对景物作出最佳的衬托。
大观园中利用植物来构景的例子很多,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特色植物。一进院门,便可见一堵翠障,其后的“曲径通幽”处,“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到了潇湘馆,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第十七回)而后的稻香村,竹篱茅舍,又是另一番风味。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第十七回)
稻香村东面是芦雪厅,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第四十九回)过芦雪厅后是秋爽斋。顾名思义,秋爽斋就是以秋景见长,斋中的梧桐和芭蕉都很有名。主人探春的号“蕉下客”便是由芭蕉树而来。
再往后走,有荼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其中芍药圃是湘云卧药的所在。过了蓼汀花溆,再穿过柳荫下的折带朱栏板桥,便可通蘅芜院了。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第十七回)蘅芜院的奇花异草到了秋天又是另一番风味了。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第四十回)
至衡芜院,大观园西半部分的景点已全都游览了。过了大观楼等省亲的正殿,为东半部分的景区。首先是沁芳闸、沁芳闸桥一带,此处桃花甚好,就是宝黛同读西厢和黛玉葬花的所在。在往东是栊翠庵,冬天梅花盛开,甚是好看。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的就是宝玉前往栊翠庵向妙玉“乞梅”的故事。大观园中花木至栊翠庵处已觉清冷,而到了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便更为衰败。第七十六回,妙玉在联句中写道:“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这一代只是杂树林,然风景大别与其他景区。在往南走,则到了园中又一大景区——怡红院。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第十七回)园内花木再次又黯淡转为鲜艳,与西边的潇湘馆形成呼应。
此外,大观园里几处水景栽植荷花,即便到秋天荷花苦败,也能得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妙境。
整个大观园中,花木有明有暗、有盛有败,能够因时因景而变换,不显单调。

二、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树、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积极的一面,限制消极的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
大观园的建筑便是如此,不但能很好的融合与周遭的自然景物中,还各具特色,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景区的主题。
大观园中的建筑主要分两部分,即供元妃省亲的宫殿式建筑与供宝玉和众姐妹生活的其他建筑群。其中,供元妃省亲的建筑主要有:省亲别墅牌坊、行宫、大观楼、体仁沐德厅、补仁谕德厅以及缀锦阁、含芳阁等。这些建筑气势宏大: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第十七回)就连贾政和元妃本人也感叹:“太果富丽了”这些建筑本是作者想象中的太虚幻境,是天宫与皇宫的结合,因而既有皇家之富丽,又有仙境之脱俗。
除此之外的其他建筑可谓争奇斗艳,各有千秋。
第二十回,元妃题诗有: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如果说宫殿式建筑是天上景,那么余下各处就是对人间诸景的概括了。体现乡村式建筑的有稻香村,庙宇式建筑由栊翠庵;富贵华丽的有怡红院,清静朴素的有凹晶馆;小巧精致的有潇湘馆,大气开阔的有秋爽斋;奇特巧妙的有蘅芜院,简单雅致的有芦雪厅;临水而建的有藕香榭,依山而筑的有凸碧山庄… …
除大致的风格外,曹雪芹还十分注重建筑的细节问题。比如,在潇湘馆外特地一石子铺成甬路,以突出其建筑之小巧。怡红院的构建更为别致: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格一格,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格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凌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倒比先近了。”说着,又转了两层纱厨锦格,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第十七回)
对于材料和颜色的搭配,作者同样很讲究。且看书中有关窗户的描写:1稻香村----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2滴翠亭----四面雕镂塥子上糊着纸;编花为牖。3芦雪庵----槿篱竹牖。另外,贾母特地为黛玉换上了“软烟罗”制的银红色的窗纱,自所以不再用原来的绿窗沙是因为:“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第四十回)
更为难得的事,园中的大多建筑都御助人的性格特征相辅。潇湘馆之小巧配黛玉之心思细腻;蘅芜院之奇异配宝钗之八面玲珑;秋爽斋之开阔配探春之大放爽朗;稻香村之朴素配李纨之槁木死灰;栊翠庵之清静配妙玉之目下无尘… …虽然,在书中,众人是在大观园建成之后才选择自己的居所的,但这也无疑揭示了作者的另一造园理念,即建筑要考虑主人的性格与好恶,而不能墨守成规。

园林、苗圃、植物园的用地选择


尽可能选用已改良的土壤或进行过地形改造之处,也可利用荒山、河滩地、撂荒地以及交通枢纽周围未开发地等。育苗是一项高度集约化经营与生产的工作,自然条件直接影响苗木的产量、质量和苗木成本。要注意因地制宜,全面考察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土壤、地形、水源、小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苗木生长的地方。

1.地形、

地势及坡向苗圃地要求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地形较平坦,坡度在0.1%至0.3%之间。多雨地区坡度可选0.3%至0.5%,较粘重的土壤坡度可适当大些,砂质土壤坡度可小些,防止被冲刷。陡坡山地、易积水洼地、重盐碱地、风口、林中空地、日温变化较大的地方不宜作为圃地。

圃地要选好的坡向,防止寒流与风害。如在华北、西北地区,主要是低温和西北风为害,选用东南坡最好。南方温暖多雨,常以东南东北坡向为佳,南坡和西南坡幼苗易受灼伤。在苗圃内有不同坡向时,按树种习性合理安排。北坡安排耐寒、喜阴树种,南坡安排耐旱喜光种类。要考虑霜冻雹灾的影响,远离污染大的地方,减少不利因素对苗木的危害。

2.土壤 

最好是具有一定肥力的砂质壤土、轻粘质壤土,这类土壤结构疏松,透水、透气性好,降雨时地面径流少,灌溉时渗水均匀,不返碱,pH值在6至8之间。要注意土层的厚度、结构和肥力状况。团粒结构好,土壤通气性强,利于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土壤结构是可以改造的,虽不作为选圃的基本条件,但制定苗圃的技术规范时应考虑。在北方还要注意耕作层含碳酸钙(礓石)或粘重土层,虽保肥能力强,但严重影响水的下渗,造成水饱和状态,根系呼吸困难,窒息烂根死亡。盐碱含量大对苗木也有毒害作用。砂质土地表温度变化大,水肥易流失,根系生长不良,土壤易干燥,苗木耐旱耐寒能力差。

3.水源与地下水位 

水源和地下水位是选择苗圃的重要因素,苗圃地应选在离水源近的地方,江、河、湖等天然水源成本低,水质好,利于苗木生长,降低育苗成本。若无天然水源或水源不足,应选地下水源充足的地方打井灌溉。易被水冲击、水淹地不宜用作苗圃。地下水位过高,土壤透气性差,根系生长不良,秋末易受冻害,多雨时易受涝灾。砂土最适的地下水位是1至1.5米,砂壤土是2.5米左右,粘性壤土是4米左右。

4.病虫害 

选圃时应进行专项调查,了解当地和周围植物病虫害情况和感染程度。

5.交通条件 

苗圃应选在交通方便的水路运输线附近,便于出圃及生产资料的运入。靠近城镇便于解决劳力、电力、畜力以及肥源问题。

保亭花


中名:保亭花

学名:Wenchengia alternifolia C.Y.Wu S.Chow.

科属:唇形科保亭花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株高20~40厘米,节间极短,灰白色至深紫红色。叶互生,倒披针形,顶端钝,长4~5.5厘米,宽1.3~1.6厘米,纸质,腹面深绿色,被短糙毛,叶背灰绿色,叶缘浅齿状。总状花序,顶生、腋生,生约6.5厘米;苞片线形,紫红色,管状花,小,长1.8厘米,宽0.6厘米,花冠五裂,粉红色至紫红色。花期:6-9月。

生长习性:保亭花特产于海南岛保亭县、陵水县,罕见。其性喜阳光充足、高温、湿润的气候环境,耐荫蔽,忌干旱,忌涝,畏寒冷,生长适温为18~27℃。

栽培管理:保亭花生长缓慢,适应性差,栽培管理不易。培养土选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的腐叶土,置于强散射光的环境下栽培,夏季注意防止因高温高湿所带来的伤害。

保亭花可采用播种、分株和扦插繁殖,但不易,因其自然稔实率极低,种子不易得到,常用分株繁殖。

保亭花主要的病虫害有:蚜虫、吹绵蚧、圆形盾蚧、粉虱、煤烟病等。

应用:保亭花植株矮小,花朵秀丽,花期较长,适合家庭盆栽观赏。

天然的设计师



建筑设计师们研究了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从中得到了启示,仿照天然的植物设计师,可以改善和创造崭新的建筑结构。许多仿生学建筑应运而生了。


人们模仿羽毛草和玉米的长叶,设计出一种筒形叶桥。它跨度大,部分桥面卷成圆筒,增加了桥的强度和稳定性,使桥梁更加牢固。模仿圆锥形的云杉,设计出建造在高山上的类似矮圆锥形电视塔。


人们模仿王莲叶子和扇形叶子的叶脉,应用于城市建筑和水上建筑。展览会大厅屋顶上,利用王莲的叶脉骨架,还采用有皱折型叶子的特点,弯曲的纵肋和波浪形的横膈,并安装许多天窗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光线更充足。这种拱形屋顶结构很轻便,跨度可达95米,美丽如画。这种根据叶脉原理设计的建筑,还应用于工厂的平顶覆盖和叶式浮桥。


人们从植物表皮的气孔和细胞内的液体和气体对细胞壁的压力作用,得到启示,在建筑物的围墙中设计出通气孔,用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在建造仓库、剧场、体育馆、旅行帐篷和水下建筑时,采用充气或充液结构,它的优点是:轻便,施工快,好搬运。


车前子,原是普通小草,在建筑界中却名声大噪。建筑师们从车前子得到启发.,因为它的叶子是按照螺旋形排列的,每两片叶子之间的夹角都是137°30’,结构合理,所以所有的叶子都得到了充足的阳光。人们设计建造了一幢螺旋状排列的13层楼房,这种新颖建筑,金灿灿的阳光四季都能照到每一间房间,这又是一个建筑学上的创新佳作。


日本建筑师又从翠竹挺拔和坚韧的特性中得到启发,设计并建造了一幢43层的大楼。这幢大楼还模仿热带的参天大树, 上面窄下面宽,它即使遭到强烈地震的袭击,也只是摇晃几下而已。


在美国芝加哥市有两座黑色的大楼,设计独特,十分引人注目。据说这两座大楼内部设备也很新颖齐全,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活区,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两座大楼的外型,仿佛两根玉米,是模仿玉米棒子设计出来的。


建筑仿生学是现代科学的新技术,前景光辉灿烂,它将促进建筑工艺不断发展,在地面上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条件,为人类征服空间和海洋作出新贡献。





立体绿化相关建筑防护方法


1 屋面绿化

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有效减少传热量,保护屋顶结构和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收集空中悬浮物;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丰富城市景观层次,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1.1 部分技术参数
覆土厚度:1m(大型乔木的屋面覆土),300mm以下,一般不少于150mm(非大型乔木的屋面覆土);
传热系数:K≈1.0W/m2.k(200mm覆土厚度时);
雨水经流系数: 0.3(远小于一般屋面。
1.2 相应防护工程
(1)种植系统
① 隔离过滤层
为了防止种植土被水带入排水层流失,在种植土下放置一层隔离层。隔离层采用无纺布或玻纤毡,可以透水,又能阻止泥土流失。
② 蓄水层
覆土厚度大于50cm,有足够的自身蓄水能力,可以不设蓄水层,只在土层上设排水层即可。当覆土小于30cm厚,自身蓄水较少,应加设蓄水层以备干旱时反渗、润泽种植土。在少雨或暴雨地区,应考虑设置蓄水层,目的是尽量不让雨水排走。
③ 排水层
在南方多雨地区需要设置排水层。排水层采用卵石,粒径不大于3厘米。总厚度5-6厘米。排水层又可作蓄水层,多余水蓄在卵石层内,当种植土干燥时,又可返吸人土中。现在有多孔硬泡板,可吸收大量水,供给种植土返吸。
(2)屋面结构
① 防根穿刺层
植物根有很强的穿刺能力,并且分泌一种腐蚀力强的液汁,许多防水材料经受不住。防水层上直接覆土且覆土厚度1m以下的种植乔木的屋面或覆土厚度500mm以下的种植屋面需要设置防根穿刺层。可以通过原防水层上加抹一层厚1.5-2.0cm的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砂浆加强耐腐蚀性,也可以选择特殊的防水材料:
a)铝合金卷材;
b)高密度聚乙烯种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c)聚氯乙烯。
② 隔离层
有时候出现耐根穿刺层和防水层不相容现象,为此可在中间加一道隔离层。隔离层采用聚乙烯膜、玻纤布、无纺布或抹一道水泥砂浆均可。
③ 承重层
屋顶覆土厚度超过允许值时,也会导致屋顶钢筋砼板产生塑性变形裂缝,从而造成渗漏。所以必须确定覆土层厚度及何载,并根据需要设计承重层。
当何载局部超出平均何载时的做法:
a)屋面板局部加厚;
b)将集中何载布置在承重墙或柱子处。 2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主要是墙面绿化)可以显著减少通过外墙和窗洞的传热量,降低室内内表面温度,改善室内热舒适性或减少建筑空调能耗;降低风速,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减弱城市噪声,大幅增加绿化面积,组织立体生态环境,形成覆于墙面的绿化图案式,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热岛效应”。
2.1 部分技术参数
太阳能辐射热吸收系数≈0.70;
声波吸收量约26% ;
风速减弱量50%以上;
(以上均由单位面积强面密布植物时的实测数据得出)。
2.2 相应防护工程
(1) 墙面层
① 材料选择
由于木材的抗潮抗腐蚀能力较差,木结构建筑不适合墙面绿化。混水墙,无论哪种饰面,都是在砖或混凝土的实体上再罩一层“面层”。大量已建造的实物说明,水泥沙浆、水刷石抹灰,由于施工技术、施工季节等问题,抹灰墙面常有整片脱落现象。各类贴面面砖的墙面,除了面砖易脱落外,由于有些面砖材料(如玻璃马赛克和瓷砖等)表面光滑,使得攀援植物不易吸附、钩刺在墙面上。而清水青红砖墙既不光滑,又无脱落问题,是墙面绿化最理想的“基质”。值得注意的是,在铝合金板墙面和玻璃幕墙面上不易进行绿化,一方面是攀缘植物不易固定;即使形成绿化墙,一遇大风也要脱落。另外,金属板和玻璃为吸热材料,在炎热光照下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烧焦死亡。实践证明清水墙面更适合于墙面绿化。
当建筑外墙的材质不适宜植物攀附,或建筑景观有特殊需要时,可以用伸出建筑主体的构筑、木架、金属丝网等辅助植物攀援,形成墙面绿化。若供植物攀爬的构筑物与建筑主体脱离时,需要特别注意其与建筑主体结构的结合及其自身的抗拉、抗扭、抗锈性能。防止风力作用下出现损坏甚至倾覆的危险和潮湿环境及长期太阳辐射的影响。
② 结构保护
植物对于墙面是有一定的破坏性的。许多爬山虎的吸盘会分泌植物酸,腐蚀碱性墙面(如石灰粉刷墙面),同时墙面附着青苔,也分泌酸性物质。清水墙是很好的耐酸墙面。
加强墙体的防潮和防水处理。由于大面积遮阴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垂直绿化后的墙面积水现象和潮湿程度都会加剧。此时,水泥的老化速度加剧,砖砌体受潮情况多发。
注意墙体的检修和保养。如果墙体有裂缝,植物的根(或根状茎)就会向里生长,会加快墙体的损坏。
(2)种植槽
墙面种植分地栽和种植槽种植。地栽一般都是利用墙脚下的泥土(要经过调配)。种植槽或容器高度为50-60cm,宽50cm,长度视地点而定。
① 外挂式种植槽做法范例
槽体内铺花卉种植图,下部为互相隔离的连体储水格,在储水格的上面铺垫过滤布,在槽体的下部周边设有排水格和排水口,连通管的外径与排水口相匹配。
② 现浇式种植槽做法范例
种植槽与现浇楼板设计为一体,沿墙边、桥体、桥柱设置30cm-50cm深,20cm以上宽度的种植槽,铺5-10cm厚度的排水层,在槽底部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排水孔,以利排水。
(3)浇灌设施
藤蔓植物水分蒸发较快。悬垂式墙面绿化时,绿化面积较大,要注意保持植物的水分和养分(肥料)。
① 采用能够妥善利用雨水的装置,并加装简单的过滤装置避免杂质混入,使用能节水的“滴流型”浇灌设备。
② 注意浇水时水花是否会向外飞散,视墙面绿化下方以及周边的使用状况,采取水不会飞溅到墙面绿化下方的设施。
③ 需能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植栽方式”和“使用”的浇水方法。

木兰园


木兰园木兰科植物大多为开大花的乔灌木,不仅树姿整齐,开花硕大,且多种具香气,是为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中的国宝。如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黄兰(Michelia champaca)、紫玉兰(M. liliflor)、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二乔玉兰(M. soulangeana)、含笑(Michelia figo)、广玉兰(M. grandiflor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山玉兰(M. delavayi)、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ensis)、香港玉兰(M. chanpionii)、川含笑(Michelia szechuanica)、祖合(M. coco)、亮叶含笑(Michelia fulgens)、厚朴(M. officinalis)、白花含笑(Michelia mediocris)、凹叶厚朴(M. biloba)、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绢毛木兰(M. alboserice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苦梓含笑(Michelia balansae)、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白兰(Michelia alba)、海南木莲(Manglietia hainanensis)、乐东拟单性木兰(Parkmeria lotungensis)、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海南哥纳香( Goniothalamus howii)、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am)。

喜欢《园林建筑师手记---园亭》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园林种植花卉设计要求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