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草很有帮助,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耐阴性地被植物--蕨类的种植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耐阴性地被植物--蕨类的种植方法--蕨类大多数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可在不良的环境中生存,特别是那些土壤较为瘠薄、隐蔽、不适合栽培植物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利用蕨类植物布景、绿化是最佳的选择,而且蕨类植物生长快,养殖力强,很快可显现绿带景观。在长江以南地区,鳞毛蕨、凤尾蕨、荚果蕨、圆盖阴石蕨、里白、井栏边草等,种植简单,管理粗放,并且很快能成景。目前,用于商业应用景观蕨类主要依靠野外采挖和孢子体分株养殖,野外采挖对野生蕨类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分株养殖的养殖系数较低,且观赏性较差,而蕨类植物的孢子量较大,是快速繁育种苗的有效途径。井栏边草、贯众等几类陆生蕨有较强的耐碱性能力,抗性强,管理粗放,几乎能适应所有的土壤类型,贯众可作绿地路边、林缘、林下的地被植物,井栏边草姿态细柔,适当配以石景,可以达到独特的景观效果;毛蕨、金星蕨等特别适合在绿地中成片种植,色彩鲜绿可人。

xZh52.CoM展读推荐

耐阴性地被植物--玉簪的种植方法


耐阴性地被植物--玉簪的种植方法--玉簪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叶肥大奇特,叶面光亮翠绿,花葶挺立于叶丛之上,花叶俱美,7至9月开花,花白如碧玉,有香气,是美丽素雅的夏季观赏花卉。现在,园艺品种较多,更多花叶品种丰富了视觉。玉簪可用播种和分株法养殖,一些园艺的新品种也用组培法养殖。玉簪产籽很少,于秋后种子成熟种荚未开裂前收获,晾干贮藏。翌年早春2至3月即可播种,播种苗生长缓慢。分株养殖是玉簪养殖的主要方法。春秋季均可,早春在3至4月萌动前,秋季宜在叶片枯黄后,取出根部,用利剪在根节较稀处切开,每块保留3至4个芽,最少得保留2个芽。分株养殖能保留该品种的优良性状,且生长快,当年就能开花。玉簪特别喜阴湿的环境,受强阳光辐射,会使叶绿素遭受破坏,叶片发黄,叶的边缘干焦。园林中最适合植于片林下,或植于建筑物庇荫处(北侧)以衬托建筑,或配植于岩石边,也可盆栽。

耐阴性地被植物--活血丹的种植方法


耐阴性地被植物--活血丹的种植方法--活血丹活血丹又名佛耳草、金钱草等,唇形科多年生匍匐草本。叶对生,具长柄,叶缘有圆齿,两面叶脉上均有短柔毛。花着生于叶腋,2至6朵轮生,唇形,淡紫色或粉红色,花期3至4月。活血丹散生于树林下、路旁、溪边,喜阴湿环境。现在园艺品种花叶活血丹,生长习性如同活血丹,叶片边缘有白边。活血丹属于虫媒传粉,种子成熟后可自然落地,但由于其匍匐茎逐节生根,无性养殖较为容易。人工建坪时可对匍匐茎切段扦插,一般2至3节为一段,不少于2节。夏季保证土壤水分,10天左右即可生根,1个月左右即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早春时节,活血丹紫色或粉色的小花点缀在绿叶间,填补了这一时期大部分草种还未返青的不足,为早春增添了几分色彩。

耐阴性地被植物--紫金牛的种植方法


耐阴性地被植物--紫金牛的种植方法--紫金牛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常绿小灌木,民间也叫老勿大、地桔子、平地木等,是一味中草药。株高10至30厘米,叶片近革质,上面光绿色,下面淡绿色。6至9月份开花,花小,白色或粉红色。果期8至12月,熟时红色,经久不落,颇为美观。紫金牛可播种和分株、扦插养殖。据资料记载,紫金牛当年的种子不发芽,待第二年5至6月才能发芽,并且自然发芽率很差,一般只有3%至5%,需要用硫酸进行处理。分株养殖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切分根状茎,保证每一段根状茎上有一个分枝,然后栽植到准备好的容器中或平整好的土地上,保持湿润,20天左右即可成活。如果采用扦插养殖,可于5至6月剪取分枝,高约5至8厘米,去掉一部分老叶,插于准备好的扦插床,保持叶面水分和介质湿润,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因其多生于林下、谷地、溪旁等阴湿环境,极耐阴,是阴湿环境的优良观叶地被植物。多用于片林下、灌丛中阴湿处,是城市立交桥、高架桥下的地被新宠。也可用于盆栽观赏,岩石园、花坛、花境的配植。

耐阴性地被植物--大吴风草的种植方法


耐阴性地被植物--大吴风草的种植方法--大吴风草菊科大吴风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亮绿色有光泽,晚秋开花,黄色。喜半阴和湿润环境,怕阳光直射,耐寒,在江南地区能露地越冬。
常用分株养殖,结合春季翻盆换土,脱盆后抖去宿土,将株丛分成3至4份,分别上盆。也可露地栽培,栽后管理可较粗放,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会自行发芽展叶。大吴风草还可用种子播种养殖,于每年早春播种于苗床,出苗后再移植上盆。大吴风草苗期不能太湿,否则易得病。适宜大面积种植作林下地被或立交桥下地被、林边阴湿地、溪沟边、岩石旁等。具体介绍几种运用方式:配植于建筑物的北面,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北面;配植于毛竹林、枫香林或落叶常绿混交林中,作为风景林的地被;配植于岩石墙北面,或建筑墙垣的背光角落;配植于高架、立交桥下面,构成耐阴观花地被。

什么是喜阳性,耐阴性花卉?


喜阳性花卉

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下才能开花的花卉,叫做喜阳性花卉。如果光照不足,就会生长发育不良,开花晚或不能开花,且花色不鲜,香气不浓。如:

 ◇ 春季花卉:

梅花、水仙、迎春、桃花、白玉兰、紫玉兰、琼花、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牡丹、芍药、丁香、月季、玫瑰等。

 ◇ 夏秋季花卉:

白玉花、茉莉、米兰、九里香、木本夜来香、桂花、文玉兰、扶桑、木芙蓉、木槿、紫薇等。

 ◇ 冬季花卉:

蜡梅、一品红、银柳、茶梅、小苍兰等。

 ◇ 果木类:

银杏、石榴、金橘、橘、代代、葡萄、枇杷、枣树、柿、猕猴桃、无花果、柯粑、火棘、冬珊瑚等。

 ◇ 藤本类:

紫藤、凌霄、蔷薇花、木香、金银花、爬山虎、牵牛花、鸢萝等。

 ◇ 观叶类:

五针松、黑松、锦松、雪松、龙柏、枷罗木、杨柳、柽柳、红枫、棕榈、大叶黄杨、橡皮树、苏铁、龙血树、芭蕉、变叶木、假叶树、彩叶草等。

 ◇ 多肉类:

仙人板、仙人球、仙人山、宝石花、绒毛掌等。

耐阴性花卉

只需要较弱的散射光即能良好生长的花卉,叫做耐阴性花卉。如果把它们放在阳光下经常暴晒,反而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如:玉簪花、绣球花、杜鹃花等。


蕨类植物的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

适宜的水分和湿度

蕨类植物喜湿不耐旱,所以在浇水方面要特别注意。在它生长旺盛时期要每天浇水,以及在叶面上喷洒水,也可以在蕨类植物生长周围喷洒水,以保持湿润。如果因为疏忽忘记浇水或浇水过少引起根部受损,叶片受伤,要将盆放入清水中,以及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若浇水过多导致叶片发黄或者凋零,需将整个植株拔出,同时注意拔出时不要损伤根部,要把浇水过度造成腐烂的根部剪掉。所以,浇水要把握适度原则,并且应该在早上浇。

适宜的温度

蕨类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要视它所生长的地区来决定。对于生长在热带的蕨类植物来说,所需要的温度应该在20℃~27℃之间,冬季则不能低于10℃。对于生长在亚热带或者是温带的地区,适宜温度应该在15℃到20℃之间,冬季不可低于7℃。在北方特别注意的是冬季温度不要过低,否则将冻坏蕨类植物。

充足的光照

有人认为,给植物充足的光照,就是放在阳光直射处,这显然是不对的。一定不能将蕨类植物摆放在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只需放在有阳光的明亮的地方即可。但也不是在它生长全过程都需要光照,在抽芽期要做好遮阴准备,在休眠时期要处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光照不足会导致它不挺立。

流动的空气

养殖蕨类植物期间一定要保证空气的新鲜和流动,尤其在闷热的夏季,通风的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穿堂风”。

充足的肥料

蕨类植物的种植一定要选择富有有机质并且土质疏松的土壤。基质的搭配可选择腐叶土、珍珠岩、泥炭土。在植物生长期还可以追加液肥。氮磷钾对植株的生长尤为重要,氮可以使植株生长旺盛,磷可以使植株根系发达,钾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加快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施的肥料要保证全面,这样才能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

注意事项

换盆

要注意的是蕨类植物每过两到三年要进行换盆,并不是一株植物一生都在一个花盆里生长。换盆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根部。在植入新盆时,不要先放土在放植株,应该先将植株放入盆里,在放入自己搭配好的基质。在盆的底部可以放一些碎石头,可促进排水,有利于根的呼吸。

预防病虫害

由于环境不良,容易引起一些虫害,主要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红蜘蛛的存在会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枯黄。要用针对每种虫害的特定药物进行防治,如1%甲氨基阿维菌素20000。常见的植物病有猝倒病、锈病、线虫病,这些病会使植物不同程度的生长不良或萎蔫,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在防治各种病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蕨类植物之王──桫椤


在绿色植物王国里,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较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远古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大都为高大的树木,后来由于大陆的变迁,多数被深埋地下变为煤炭。现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大部分是较矮小的草本植物,只有极少数一些木本种类幸免于难,生活至今,桫椤便是其中的一种。

桫椤又名树蕨,高可达8米。由于它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所以被国家列为一类重点保护植物。从外观上看,桫椤有些像椰子树,其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挺拔,树顶上丛生着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方飘垂,如果把它的叶片反转过来,背面可以看到许多星星点点的孢子囊群。孢子囊中长着许多孢子。桫椤是没有花的,当然也就不结果实,没有种子,它就是靠这些孢子来繁衍后代的。

蕨类植物的孢子和一般常见植物的种子很不相同,一般植物的种子,落在适宜的土壤上,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新的植株。而蕨类植物的孢子落入土壤上之后,先要萌发长成一个心形的片状体,称为原叶体。原叶体是绿色的,下面生着假根,能独立生活。通常,在原叶体上长着颈卵器和精子器。有趣的是,当精子器成熟之后,里面的精子,个个长着许多鞭毛,它们可以在水中游动到颈卵器里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仍然不断吸收原叶体上的养料,继续发育而成为一棵新的蕨类植物。

桫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台湾等地,常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70年代末,在四川西部雅安市25公里的草坝合龙乡的核桃沟里,发现了成片稀疏生长的桫椤树。它们高约3米以上,径粗30厘米,生长在溪沟两旁的阴湿环境里,和杉木、芒箕蕨、狗脊等植物同居一处。据认为,雅安地区生长的桫椤,是我国桫椤分布的最北界。1983年4月,人们又在四川省合江县福宝区元兴乡甘溪口一带,发现了300多株桫椤,其中有的高达3-4米,树冠直径5米,树干直径10-20厘米。上述地区的桫椤堪称国宝。

桫椤也有不少用途。其茎富含淀粉,可供食用,又可制花瓶等器物。而且入药,中药里称之为飞天蠄蟧、龙骨风。有小毒,可驱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桫椤体态优美,是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蕨类植物的繁殖及栽培


蕨类植物是世界上古老的植物之一,早在4亿年前就生存于地球上。其种类繁多,约有1.2万种,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蕨类植物多为丛生,叶形丰富,叶色浓绿,耐阴,病虫害少,除可点缀厅堂和卧室,还可用于庭院绿化,布置专类园。另外,蕨叶是重要的插花材料。

蕨类植物的繁殖

蕨类植物的繁殖分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袋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

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出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

孢子繁殖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空间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

分株繁殖

一般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需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保持根部有尽量多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根。按照原来的土壤水平线重新栽植分株,浇水。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若需要,一年四季皆可进行。

扦插繁殖

有的蕨类植物,叶片扦插可以生根,能用此法繁殖。取叶片插入沙床中,生根后移入容器中进行培育,成苗后上盆栽植。

分栽不定芽

有些蕨类植物,如铁角蕨、鳞片蕨等,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

组织培养

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

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尤其在幼苗期。生长期每天需浇水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分喷雾。若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地上萎叶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若地上部分先黄化后凋萎,这可能是浇水太多引起的,必需将整株拔出,修剪腐根,重新栽植。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分裂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腐叶。

蕨类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至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原产温带或亚热带的,生长适温为16℃至21℃,冬季最低可耐7 ℃。北方露地生长的蕨类植物,冬季能耐-16℃至-20℃的低温,如荚果蕨。一般性不耐寒的种类,冬季在10℃以下易受冻害。

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

蕨类植物喜肥,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以微酸性(pH 值5.5至6.0 )最为适宜。基质一般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制,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配制。蕨类植物根系柔弱,不易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使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过量氮易使植株徒长并降低抗性。磷对蕨类植物的根系生长很重要,缺少会使植株矮小,叶子深绿,根系不发达,可对叶面喷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补充磷。钾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叶绿素形成,缺乏则老叶出斑点,并逐渐枯黄。另外,缺钙会抑制植株生长,使叶片扭曲,从叶尖开始逐渐死亡。缺Mg会使老叶逐渐变色但叶脉仍保持深绿。缺F e会使新蕨叶变灰绿并逐渐枯黄,叶脉衰老变黑。缺Mn会使叶脉出现坏死斑点。缺B导致顶芽死亡。缺Cu使叶片褪绿,叶片逐渐变黄,最后脱落死亡。

总之,蕨类植物的施肥应薄施、勤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或根外追施。

盆栽蕨类植物每隔2至3年需换盆一次,换盆时间在2至8月皆可进行,注意不要伤根。重新上盆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碎砖,以利排水。再铺厚2厘米的木炭,用来吸收土壤残留的盐分和毒气等。而后加一层骨粉(富含磷肥),以利根部生长。将植株放入盆后,再填配制好的基质,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生长,达到好的栽培效果。

培养蕨类原叶体的方法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即孢子萌发后的原叶体,平时难以发现,需人工培养,现在介绍一简单培养方法如下:

一、采集成熟的孢子

从野外或盆栽的蕨类上采集孢子。蕨类植物孢子小,一般都聚生成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在孢子成熟时用手搓摸着生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的叶片或羽片,会有棕褐色的粉末状孢子散出。采下这些部位,放于纸包内风干,并再采一份标本压制,鉴定后可知道培养的是哪一种蕨类的原叶体。

二、培养基配制

培养蕨类原叶体的容器可用平时栽花草用的高15~20厘米左右的泥盆。底下先用碎瓦片盖住泥盆的出水孔。然后放入直径0.5~1厘米的碎石或煤渣和粗沙,约占泥盆的三分之一。上面加消毒过的菜园土(或市售山泥)和河沙(或糠灰)1∶1混合的混合土,并压实压平,使表面低于泥盆口1厘米,盆口上面盖上玻璃,放于盛水的大培养皿或其他容器(如可盛水的小盆或碗等)中央,使盆底部浸入1厘米深的水中。

培养用混合土可用蒸气灭菌半小时或用烘箱在100℃下烘20分钟,也可于铁锅内炒干后再炒10分钟。

三、孢子播种和培养

待上述泥盆中培养土的表面己渗上水并变得湿润时,即可将装有孢子的纸袋打开,把孢子均匀地播种于培养土上,做好标记,然后盖上玻璃,进行培养。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夏秋都可在自然状态下培养,只需置于太阳不直接照射到的室内即可。培养期间只需要于泥盆下的大培养皿或其他容器内始终保持有浸没泥盆底1厘米左右的水即可。如有条件,可在温室或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保持为25℃,湿度保持85%以上,每天照光4小时以上,则4周左右孢子即可萌发成绿色原丝体,然后长成扁平心脏形原叶体。如温度较低,则孢子萌发形成原叶体需5~7周。

在原叶体直径达0.2~0.3厘米时即可用钝头的镊子挖取,放在福尔马林保存液中或制成装片。

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一、二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3.2 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重要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有:吉祥草、石蒜、葱兰、麦冬、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 3.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适合在温暖湿润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常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凤尾蕨、波斯顿蕨等。 3.4 蔓藤类植物:蔓藤类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荫性强的特点。如常春藤、油麻藤、爬山虎、络石、金银花等。 3.5 亚灌木类:亚灌木植株低矮、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枝叶的形状与色彩富有变化,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十大功劳、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继木、紫叶小檗、杜鹃、八角金盘等。 3.6 竹类:竹类中的箬竹、匍匐性强、叶大、耐荫;还有倭竹、枝叶细长、生长低矮,用于作地被配置,别有一番风味。

地被植物的概念


地被植物的概念--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草坪草是最为人们熟悉地地被植物,通常另列为一类。在地被植物的定义中,使用低矮一词,低矮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又有学者将地被植物的高度标准定为1m,并认为,有些植物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植株高度超过1m,但是,它们具有耐修剪或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人为干预,可以将高度控制在1m以下。国外的学者则将高度标定为From less than an inch to about 4 feet,即从2.5cm到1.2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耐阴性地被植物--蕨类的种植方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耐寒耐阴花卉地被植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