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秋季长白落叶松移植技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秋季长白落叶松移植技术--长白落叶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具有喜强光、生长快、寿命长、木材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是当地宝贵的乡土树种。此外,它对土壤、水分、养分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尤其在湿润、肥沃、通风良好的中性或酸性土壤中生长最好。
由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期长,春季萌动早,秋季停止生长晚,因此掌握好这一生长特点,便能充分利用它的生长时间培育优质壮苗。本文将阐述长白落叶松进行秋季移植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秋季移植时间的选择
秋季移植的时间要根据苗木生长的具体情况而定。最佳的移植时间,是当一年生苗木完全达到木质化,顶芽饱满,生长点明显,全株针叶80%以上落叶时,具体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为宜。
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整地
先用犁深翻15厘米至20厘米。翻土前要施腐熟的有机肥,用5%的甲拌磷和敌克松粉剂混拌,比例是10:1。然后将混合药剂撒在土地上,剂量为每亩20公斤,用以消灭越冬害虫的成虫或卵,同时也能消灭枯树枝上的病菌。
作床
作床的目的为了方便田间管理,最适合长白落叶松的床宽为1.1米,床高为15厘米至20厘米,床长则要因地制宜,但在两头须留出作业道,没有喷灌设备的两头各留2至3米,床间间隔为30厘米,以保证水车田间管理作业的便利。床面要整平,捣碎所有的土块,保持苗木土壤疏松。
苗木选择
在起苗的同时,要及时将苗木分I、Ⅱ、Ⅲ级选好,其标准按表1所列。每个级别的苗木按照50株一把为单位,放在一处假植好待用。
移植
为保证苗木在移植时的株行距分布均匀,可根据需要做好一个长1.1米,宽0.1米,厚0.02米的假植板,控制行距为10厘米,垂直开沟深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确保不窝根、不露跟,苗木不倾斜。
回土后踏实、栽正,每平方米种植200株至220株。秋季移植时气温低,苗木不失水,来春解冻后,不需缓苗就可直接生长,延长了苗木生长期,使苗木木质化程度提高,从而能达到优化培育的目的。
田间管理
为防止苗木生理性干旱,换床后要及时灌水。在易受风害的地方,要加设防风障或用草帘等物覆盖苗木,同时注意防鼠。翌春土壤解冻到20厘米左右,表土稍干能作业时,要及时清理作业道,将清理下来的浮土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用此来弥补地面裂缝,并及时灌水。
当苗床苗木与杂草同时生长的时候,可用自制工具松土(工具的做法为用8号铁线做成弯钩,前面砸成长4厘米、宽0.6厘米的扁),同时将杂草清除干净,拔掉运到苗床外面。松土要全面彻底,整个床面都要松到,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以利苗木根系吸收营养。
在苗木刚萌动时,可以喷施4O0倍扑草净水溶液来控制杂草生长。每平方米用量在0.2克至0.5克之间,不得超过0.5克。在幼苗长出新生根后,可随灌水追施氮肥以供应养分需求。同时在地下害虫较严重的地方,可随灌水施1:1:500的辛硫磷、乐果水溶液等。如果防治根腐病,可施l:l000多菌灵水溶液。
在落叶松换床苗后一年的生长期中,植株一般不易得病。需要注意的是,入梅后容易遇连阴多雨、光照不足的天气,此时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苗木易得茎叶腐烂病。在此期间,可调整苗床通透性来防治此病。
此外,在7月末、8月初喷洒l:1:l00波尔多液,或在发病初期每隔10天喷施1000倍多菌灵溶液,或每平方米喷施4克代森锌溶液都对此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XzH52.coM文章精选

落叶松育苗技术


一、采种9月人工上树采摘果枝,将球果露天摊晒、敲打、筛选,然后干藏。二、贮藏10月至第二年3月,短时间内播种可直接干藏,将筛选后的种子适当干燥,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第二年春播种前一个月混沙催芽。

三、整地3月上中旬,选择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深整平,做1米宽左右的高床或高垄,每亩施厩肥3000公斤,严格进行土壤消毒。

四、播种3月下旬,种子催芽后可直接播种。否则,要用40℃左右温水浸种一二天,在温暖处混沙或锯末中进行催芽后再播种。开沟条播,灌足底水。每亩播种7至10公斤,用捣细的腐殖质或细沙覆盖,覆土不能超过0.5厘米,有条件时,最好再覆一层草保墒。

  五、抚育管理4月至第二年7月幼苗出齐后,要进行必要遮阴,透光度保持60%左右,进入雨季撤除。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别间苗2次,最后一次每米播种行留苗100株左右。出苗前始终保持床面湿润,用喷壶每天喷水2至3次,出苗后可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但不可床面过干。出苗后15至20天,每亩追硫铵5公斤,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连续追肥3至4次,每亩每次追肥量逐渐增加至10公斤左右。7月停止追氮肥,可适量追施磷钾肥,苗期主要病害是立枯病。

六、出圃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出圃移栽。起苗前3至5天浇水一次,使土壤湿润疏松,起苗时不易伤根。对主根适当修剪,注意起苗时不要伤顶芽。

欧洲落叶松


松科 落叶松属
生长特性:落叶乔木,树高21-22.5米,胸径80-100cm。春季叶浅绿色,夏季叶色加深,秋季叶呈黄色,光彩夺目,树势雄伟。生长速度快,喜光,喜潮湿、排水性好、光照充足的地区,耐寒,速生,适应性强。
育苗方法:落叶松属的种子发芽并不困难,即使有休眠,程度也比较轻,用温水浸种1昼夜。这个属的种子中空粒较多,不易同饱满种子分离开来,因此发芽率不高。可在室外混雪埋藏,或者是在春播前的2-3周在1-5度下用湿沙层积,当5cm处地温稳定升至8-10度取出播种。对未经雪藏也未经层积的种子,有的苗圃是在春播前作浸种催芽处理,希望能够加速萌发,但雪藏,低温层积和浸种催芽三者比较,以雪藏后播种效果最好,出苗迅速,幼苗抗性强。条播或撒播。每平方米床面的播种量为32-42g。覆土厚度0.5cm左右,覆土材料可用1比1过筛河沙与苗圃土的混合土。播后用苇帘覆盖,也可全光育苗。落叶松属的扦插繁殖已经取得成功。在全光喷雾的条件下,选用1.5-2年生实生苗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采用生长激素处理,于6-7月间进行嫩枝扦插,插后1-1.5月即可生根。
适用范围: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

落叶松苗圃化学除草技术


落叶松有华北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之分。华北落叶松原产山西、河北;兴安落叶松原产黑龙江、内蒙东北部。针对该类树种采用的化学除草方法是: 一、播后苗前处理落叶松种子播种覆土后用果尔每667平方米有效量10至15克,加水40公斤,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苗床,能有效防除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 二、生育期处理播种后出苗前用果尔进行土壤处理,有效期可达1至2个月,5至6月杂草再次出现时(萌动时),再用果尔每667平方米有效量10至12克,加水40公斤,均匀地喷雾于床面,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如果7至8月又出现杂草时,按同样的方法继续使用。播种后出苗前尚未用果尔进行土壤处理的,当床面出现杂草时,可用果尔每667平方米有效量10克+高效盖草能每667平方米有效量5克,加水40公斤,均匀喷雾于床面,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对苗木安全。7月初当苗圃里出现的杂草以禾本科为主时,可用高效盖草能,每667平方米有效量5至10克加水40公斤,均匀喷雾于床面,能有效地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对苗木安全。  三、注意事项1、播后苗前处理,果尔用药量可为剂量的上限;生育期第一次用药量可为剂量的下限;第二次用药量为剂量的上限。2、喷药后不要动乱土层,以免影响除草效果。3、施药完毕后,必须清洗喷雾器,以防他用时对农作物产生药害。

日本落叶松繁育及营林技术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 leptolepis(Sieb.et zuce.)Gordon(Larix kaempferi 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巫山县林业局在梨子坪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1、生物学特性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2.适生区域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重庆东部的巫山、巫溪、城口和南部的酉、秀、黔、彭等县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开县、奉节、石柱、武隆及南川也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3、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养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养殖。现就播种养殖方式介绍如下:

3.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 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 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

3.2 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 4- 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 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3 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 6月上旬和 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 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4、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4.1 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 X 40cm X 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 X 50cm X 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 100cm,宽 40-50cm,深为 30一40cm。

4.2 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 1600- 1700株为宜,株行距 2 X 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 2 X 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 X 2.5m的株行距均可。

4.3 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5、病虫害防治 从重庆引种日本落叶松的情况来看,主要须防治的是早期落针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过密的林分,应清除被压木、病弱木,并适当修剪枝条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林分,可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采用 400-600倍的代森胺喷洒树冠1-2次。

落叶松盆景怎么养殖


一、养殖环境

1、土壤:养殖落叶松盆景应该使用肥沃的土壤,排水性好的土壤更佳。如果使用太黏重的土壤会影响它正常生长。

2、水分:它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对水分要求极高。平时应该保证充足的水分,如果长期有积水,就会导致它生长不良。

3、温度:落叶松盆景耐寒,它能耐-50℃的低温。在冬季也可以放在室外养殖,不用担心将它冻伤。

二、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应该将种子贮藏好,等春季3月份左右进行播种。要先将土壤进行消毒,催好种后直接进行播种就行。播好后覆盖一层土,再覆盖一层草。适当遮阴就可以了。

三、常见病虫害

1、褐锈病:发病后会危害叶片,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树木死亡。发现病害后要及时用百菌灵喷洒,并将病叶清理干净,降低二次感染的几率,另外要适当的通风。

2、松皮小卷蛾:在发现虫害后应该第一时间用药物喷杀,并对土壤进行消毒。

怎样培育日本落叶松


一、采种9月人工上树采摘果枝,将球果露天摊晒、敲打、筛选,然后干藏。
二、贮藏10月至第二年3月,短时间内播种可直接干藏,将筛选后的种子适当干燥,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第二年春播种前一个月混沙催芽。
三、整地3月上中旬,选择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深整平,做1米宽左右的高床或高垄,每亩施厩肥3000公斤,严格进行土壤消毒。
四、播种3月下旬,种子催芽后可直接播种。否则,要用40℃左右温水浸种一二天,在温暖处混沙或锯末中进行催芽后再播种。开沟条播,灌足底水。每亩播种7至10公斤,用捣细的腐殖质或细沙覆盖,覆土不能超过0.5厘米,有条件时,最好再覆一层草保墒。
五、抚育管理4月至第二年7月幼苗出齐后,要进行必要遮阴,透光度保持60%左右,进入雨季撤除。 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别间苗2次,最后一次每米播种行留苗100株左右。出苗前始终保持床面湿润,用喷壶每天喷水2至3次,出苗后可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但不可床面过干。出苗后15至20天,每亩追硫铵5公斤,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连续追肥3至4次,每亩每次追肥量逐渐增加至10公斤左右。7月停止追氮肥,可适量追施磷钾肥,苗期主要病害是立枯病。
六、出圃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出圃移栽。起苗前3至5天浇水一次,使土壤湿润疏松,起苗时不易伤根。对主根适当修剪,注意起苗时不要伤顶芽。

落叶松癌肿病防治方法


落叶松癌肿病防治方法--落叶松癌肿病又称溃疡病,是落叶松山的重要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78年以后在大小兴安岭的落叶松上有发现。
落叶松癌肿病症状 发生在落叶松的枝干部。细枝发病 病皮微微下陷、开裂、微肿,且常绕枝一周变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病状。 粗枝和细干发病 经常可以看到四个特征性的表现,可与生理溃疡和其它肿胀性病变相区别。一是病部下陷变黑,如系老病部,还有同心环状的隆起带;二是病部中心常留有死枝或死芽,甚至是一簇枯叶;三是下陷溃疡部的对侧,一定隆起肿大,使病部枝干呈歪梭形;四是凹陷部常有病菌子实体。如系老病部,病攻子实体常作同心环状排列。该病一旦发生,常年继续发展,梭形增生病状,以及溃疡面上的同心环状的隆起带,则更加显著。8月末,开始在病部生出1-4mm的病菌子实体,其发育程度显然不齐,幼小者为白色球状,成熟者为橙黄色至黄色小盘状物(子囊盘) 。 主干发病 与粗枝上的症状相似,并更加显著。因为老溃疡面脱皮后永不愈合。长年发病后,由于病部周围不断增生,结果使该部深陷,并形成空洞,常从其中流出大量树脂,日久变为暗褐色。病树极度衰弱,常形成球形干或偏心干。因为树干上的栓皮过厚,所以病后很少产生病菌子实体,有时虽也产生,但数量极少。树干发病时也和粗枝发病一样,在病部常留有死枝、死芽。病后常招引次期害虫蛀食,加速流脂,使病树加速死亡。病部常受木腐菌的侵染,并在该部形成木腐菌子实体。
落叶松癌肿病病原 Lachnellula willkommii (Hart.) Dennis称韦氏小毛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成熟的子囊盘漏斗状,直径1-4mm,厚0.3mm,无柄或有0.5mm短柄,子囊长筒形,115-1638-12m。子囊孢子短梭形或长椭圆形,单胞,无色,15-275-9m,在子囊中排成单行,萌发时常生0-3个横隔,将子囊孢子分为1-4室,各室外都能生出芽管。侧丝丝状,不分枝,155-1811.5-2.0m。本菌是在低温下生长的低温菌,一般营腐生生活,只在树木生长衰弱或受到伤害时,才能侵染伤部并引起病状。 发生规律 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兴安落叶松林都能发病,过熟林和老龄树因长势极衰,发病率很高。在天然老龄树附近的人工林内,发病率最高。病树多集中发生在寒冷地区的山下洼地,无论树冠上粗枝发病或树干发病,发病部位多数发生在西南侧。据此可以判断本病与树木的霜冻和日灼伤的关系密切。由于昼夜温差过大(带岭11月、3月昼夜温差超过45℃)年引起的日灼伤,不仅为病菌的侵染创造条件,并且对病后愈合。据实际观察,发病株以死枝与死芽为中心发病的占70%;以伤口为中心发病的占21%,因此可以认为死枝死芽和伤口,是病菌的主要侵染途径。
落叶松癌肿病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防止病菌随幼苗、幼树、小杆及原木向外流传。 (2)因地制宜种植抗病树种。 (3)加强林区管理。 营造混交林,造林时,应避开霜洼地、沼泽地、和易生日灼伤的地段,适当加大初植密度,增强树木的抗冻能力;成林后适树修枝,可防止病菌的每养殖与积累。

落叶松杨锈病防治方法


(一)病原:病原为松杨栅锈菌,属锈菌目,栅锈科,是一种转主寄生菌。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在落叶松上,夏孢子和冬孢子在杨树上。
(二)症状:在落叶松上,起初针叶上出现短段淡绿斑,病斑渐变淡黄绿色,并有肿起的小疱。叶斑下表面长出黄色粉堆。严重时针叶死亡。在杨树叶片背面出生淡绿色小斑点,很快便出现桔黄色小疱,疱破后散出黄粉。秋初于叶正面出现多角形的锈红色斑,有时锈斑连结成片。病害一般是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
(三)发展规律:早春,先年杨树病落叶上的冬孢子遇水或潮气萌发,产生担孢子,并由气流传播到落叶松上,芽管由气孔侵入。经7—8天潜育后,在叶背面产生黄色锈孢子堆。锈孢子不侵染落叶松,由气流传播到转主寄生杨树叶上萌发,由气孔侵入叶内,经7—14天在叶正面产生黄绿色斑点,然后在叶背面形成黄色夏孢子堆。到8月末以后,杨树病叶上便形成冬孢子堆,病叶落地越冬。
(四)防治措施:1、不要营造落叶松与杨树的混交林,至少不要造同龄的混交林;2、苗圃内在4月末用波尔多液喷洒落叶松幼苗。夏季用波尔多液喷洒杨树苗。常用的喷洒药剂还有:0.3的石硫合剂,65%可湿性代森锌液(500倍),敌锈钠200倍液等。国外用2-垫苯酰替苯胺防治此病,效果良好;3、防止苗木生长过密或徒长,提高抗病力;4、选育抗病树种。

落叶松褐锈病的综合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

一、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

二、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形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数量逐渐增加,此时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三、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冬季温度高,第二年发病重。常集中连片发生,落叶松褐锈病发生的地块常有落叶松早落病的发生。

四、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防治措施:

1.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2.可于春秋两季把林地、菌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

3.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放烟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

落叶松实小卷蛾分发生与防治


落叶松实小卷蛾(Retinia perangustana Snellen)属鳞翅目卷蛾科,国内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主要为害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

为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球果和种子,致受害鳞片枯干变色,球果则弯曲变形,未受害的种子也发育不良。

形态特征

成虫 体褐色,体长为3.2-5.2mm,翅展10-15mm。前翅黑褐色,有两条绝大部分由银灰色鳞片组成的横纹,外面的一条约位于翅长的三分之一,内面的一条约位于翅长的二分之一处。前缘有几条银灰色的短纹,缘毛灰褐色。后翅淡灰黑色,无斑纹,缘行毛长,灰褐色;

卵 白色或微红色,椭圆形,长约0.6-0.7mm;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10mm,黄白色。头部褐黄色,前胸背板后部暗褐色,其余淡黄褐色;

蛹 黄褐色,长5mm左右,臀刺10根,茧白色,长椭圆形,长6-8mm。

发生规律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1年1代,也有部分蛹滞育到第三年才羽化。以蛹在树皮鳞片下或球果内越冬。成虫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开始产卵,幼虫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中旬部分幼虫开始离开球果,随机化蛹。幼虫孵化后即钻入球果内,为害后从外面看不出被害状。2龄后转移到果鳞基部沿果轴为害,取食未成熟的种子及附近的鳞片。受害鳞片枯干变色,球果则变形。一般一个球果内只有一条幼虫,在大发生年份则有2至多条。幼虫期约为36天,脱皮3次,除少数在球果内化蛹外,大多数幼虫离开球果在树皮缝内越冬;该虫分布以阳坡最多,山顶次之,阴坡最少。天敌有卷蛾绒茧蜂、长体茧蜂、松茧蜂、悬茧蜂、怒茧蜂等,寄生率20-45%;蛹期真菌寄生率达40%。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造林时实行针阔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减少为害;种子园和母树林采种时,将有虫球果捡出后烧毁。

(2)物理防治。

根据成虫具有趋光的习性,所以在成虫羽人化期内可以进行灯光诱杀。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

7月中旬在幼虫离开球果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选用阿维菌素。

常用药剂 阿维菌素

天堂美人松——长白松
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拥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温泉、瀑布、山花、天地、奇峰巨石,那里历史上火山活动频繁,土壤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非常肥沃。再加上那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在600毫米以上,较高的地方可达1400毫米,因此,是野生动植物生活的“天堂”。据统计,那里生长着1500余种植物,其中经济树木80余种,中草药800种以上。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在1961年在这里建立了面积为19公顷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高度是500—1100米。在海拔600—1100米的地带,展现着代 表保护区的独特自然景观——红松阔叶混交林。就在这茂密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的下部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植物。著名的“长白松”就是其中之一。 长白松高达20—30米,零星或成片地高耸于林中,它的主干高大,挺拔笔直,下部枝条早期就已脱落,侧生枝条全都集中在树干的顶部,形成绮丽、开阔、优美的树冠。而那些左右伸出的修长枝条既苍劲而又妩媚,在微风吹拂之下,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你招手致意。“长白松”的枝干也特别美丽,它的上部金黄色,下部棕黄色,如果在严冬大雪纷纷之后,映衬着 白雪皑皑的世界,红装素裹,另有一番风趣,怪不得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动人的名字:“美人松”。
“美人松”仅仅生长在我国的长白山区。它的发现也引起植物学界的震动。从它的叶、花、果实和树皮来看,有的植物学家认为它最像樟子松,是樟子松的变种,有的认为它最像欧洲赤松。经过几番争论,最后认定是欧洲赤松在我国分布的一个地理变种。1976年,当时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著名植物学界老前辈郑万钧教授将“美人松”正式定为“长白松”,从此它便跻身于我国珍稀植物的行列之中。它的发现不仅给长白山特有的植物家族增添了一名优秀的成员,而且对研究这一地区的植物区系提供了一份“活资料”。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珍稀的植物,近些年来遭到严重破坏。据1984年报道,那里仅存面积113.38公顷,总共只有78,072棵,有人在那里建私房,开荒种菜,毁林及幼树好几千株, 国内外到此考察旅游的人,看到这种情况,顿足捶胸,无限惋惜!人民群众强烈呼吁一定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举世闻名的“美人松”。

用“塑料环”防治落叶松毛虫


“塑料环”就是用质地较好的塑料薄膜剪成宽5厘米的塑料布条,将其绑于要防治的树木上。利用它可以有效地阻止落叶松毛虫上树为害,以此达到保护林木生长的目的。

落叶松毛虫是松林最严重的历史性害虫之一,其为害重,分布广。主要为害落叶松,同时红松、樟子松、云杉和冷杉也遭其害。

落叶松毛虫的生活史1年1代,少数2年1代。以3—6龄或5—6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枯枝落叶丛中卷曲过冬,次年4—5月份上树为害。6—7月份老熟幼虫结茧化蛹,7—8月份羽化为成虫,数天后产卵,经过10—12天孵化成幼虫,8—10月份新生幼虫为害。11月份下树越冬。

经过多年的观测,我们发现落叶松毛虫有一个特点,即昼伏夜出,白天下树躲藏,晚间上树为害。我们根据落叶松毛虫的这个生活习性,于2000年4月份在黑龙江省阿城市亚沟林场采用“塑料环”法防治落叶松毛虫,结果获得成功,虫口密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6头/株,有虫株率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6个百分点。以后又经过多次的实践验证,防治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在每年的3—4月份,正值天气回暖,落叶松毛虫越冬幼虫复苏上树之际,我们马上组织人力,抓住时机,全力以赴到经预测将要发生虫害的林分内,在每棵树木胸径1.3米处,用镰刀轻微地刮去翘裂的老粗皮(以防止幼虫从龟裂处钻入上树为害),然后,绑上一道塑料布条,开口处要闭合、严紧,并用钉书器把开口处钉死(用图钉压缝也可以),为了确保落叶松毛虫幼虫不能上树,最好在与绑好的“塑料环”相隔15厘米处再绑上一道环(经济条件好的单位用不干胶胶带也可以),该方法不但省工省力,而且经济,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效果十分明显。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秋季长白落叶松移植技术》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秋季移植时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