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白肋翻唇兰植物”,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学名:HetaeriacristataB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

学名:HetaeriacristataBl.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翻唇兰属Hetaeri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25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暗红褐色,具数枚叶。叶片偏斜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4厘米,沿中肋具1条白色条纹或白色条纹不显著,背面淡绿色,具柄,叶柄长1-2.5厘米。花茎直立,长5-15厘米,被毛,具1-3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3-15朵疏生的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褐红色,长5-8毫米,宽2.5-3毫米,被毛,边缘撕裂状;子房圆柱形,不扭转,被毛,连花梗长7.5-10毫米;花小,红褐色,半张开;萼片背面被毛,红褐色,具1脉,中萼片宽卵形,长2.8-3毫米,宽2毫米,先端急尖,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偏斜的卵形,长3.2-4毫米,宽2-2.3毫米,先端急尖;花瓣偏斜,卵形,白色,极不等侧,长2.8-3毫米,宽2毫米,无毛,先端急尖,具1脉;唇瓣位于上方,兜状卵形,呈舟状,长3.5毫米,基部浅囊状,内面具2枚角状的胼胝体,唇盘上具一群纵向不规则散布的细肉突或具2条纵向脊状隆起,近中部3裂,侧裂片直立,半圆形,中裂片卵形,凹陷,先端钝。花期9-10月。

产地分布:

产香港、台湾。生于山坡林下。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XzH52.com精选推荐

滇南翻唇兰植物


学名:Hetaeriarubens(Lindl.)Bent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

学名:Hetaeriarubens(Lindl.)Benth.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翻唇兰属Hetaeria

形态特征:

植株高25-45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较粗壮,无毛,具6-8枚较疏生的叶。叶具柄,叶片稍偏斜的卵形或椭圆形,长7.5-13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钝,上面绿色,具5条绿色脉;叶柄长2.5-5厘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直立,被密的腺状柔毛;总状花序具多数花,长7-10厘米,下部具3-5枚鞘状苞片;花苞片披针形,长7-8毫米。宽3毫米,先端渐尖,与子房近等长;子房圆柱形,不扭转,被密的腺状柔毛,连花梗长8-9毫米;花小,前部略张开;萼片绿色,先端背面带粉红色,背面密被腺状柔毛,中萼片宽卵形,舟状,长5毫米,宽3.5毫米,先端钝尖,具3脉,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宽卵形,凹陷,略偏斜,长4.2毫米,宽3.2毫米,先端钝,具1脉;花瓣白色,薄,倒卵形,长4.5毫米,宽3毫米,先端微突,具1脉,两侧稍不等;唇瓣葫芦状卵形,凹陷,长3.5毫米,前部片小,宽卵形,长0.5毫米,宽0.8毫米,先端钝,片的基部之下缢缩,后部扩大,长约3毫米,宽3.8毫米,内面具1脉,近基部两侧各具1枚长圆形、顶部2-4裂的胼胝体,唇瓣下部两侧与蕊柱合生。花期3-4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景洪、勐腊、曼丕)、麻栗坡。生于海拔820-1000米的密林下。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泰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阿萨姆)。

四腺翻唇兰植物


学名:Hetaeriabiloba(Ridl.)Seidenf.etJ.J.Wood.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学名:Hetaeriabiloba(Ridl.)Seidenf.etJ.J.Wood.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翻唇兰属Hetaeria

形态特征:

植株高28-34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具3-7枚疏生的叶。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5-7厘米,宽1.1-2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钝,上面绿色,具3条绿色脉;叶柄长1.5-2厘米。花茎直立,被长柔毛,下部具1-3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4-9朵花,长2-4.5厘米;花苞片披针形,长7毫米,边缘具缘毛,背面被长柔毛;子房圆柱形、不扭转,被糙硬毛,连花梗长7-8毫米;花白色;萼片长约5毫米,背面疏被糙硬毛,具1脉,中萼片椭圆形,凹陷,宽约2毫米,先端急尖,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近斜卵形,宽2.2毫米,先端急尖;花瓣线形,长约5毫米,宽约0.6毫米,先端钝,具1脉,无毛;唇瓣位于上方,长5毫米,基部凹陷呈浅囊状,其内面具5条脉,其中4条侧脉近基部处各具1枚片状、横长圆形、先端钩曲的胼胝体,中部收狭成细、长约1毫米的爪,前部极扩大并2裂,其裂片近圆形,长和宽各2.5毫米,向左右伸展,而两裂片先端之间宽6毫米且中部稍凹陷。花期2-3月。

产地分布:

产台湾(恒春半岛里龙山、竹山)、海南(白沙、陵水、定安)。生于海拔800-1000米的密林下或路旁疏林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北部也有。模式模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北部。

袋唇兰植物


学名:Hylophilanipponica(Fukuyama)S.S.Yi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

学名:Hylophilanipponica(Fukuyama)S.S.Yi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袋唇兰属Hylophila

形态特征:

植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伸长,匍匐,肉质,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或向上伸展,黑或暗紫褐色,圆柱形,无毛,具3-6枚叶。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3-5厘米,上面暗绿色,具光泽,背面色浅,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成柄,多少偏斜,叶柄长约4厘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多数较密生的花,长5-10厘米,花序梗和花序轴红褐色,被毛;花苞片红褐色,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达1.8厘米,宽7.5毫米,先端渐尖,背面被毛,稍长于子房;子房圆柱状纺锤形,扭转,被毛,连花梗长10-11毫米;花绿色带红棕色,不甚张开,倒置(唇瓣位于下方);中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绿色,先端带红褐色,凹陷呈舟状,长7-9毫米,宽3.5-4毫米,质地较厚,上部1/3变狭且向前弯曲,具3脉,背面被毛,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偏斜的卵形或近圆形,长7-9毫米,宽6-9毫米,上部1/3突然弯曲向外,先端具短尾状尖头,具4脉,背面被毛,棕绿色,先端带白色,两侧萼片互相围抱唇瓣;花瓣多少呈狭菱形,斜歪,长7-8毫米,中部宽2.8-3毫米,粉红色,先端渐尖且为白色,具1脉,无毛;唇瓣几乎呈1个膨大成圆球形的囊,黄色,微成2裂,长6-6.5毫米,侧面宽4.5毫米,正面宽约7毫米,内外均无毛,囊在蕊柱下方具三角形的入口,在其外具1枚线形而略带波状的附属物;蕊柱短,淡红褐色,长3毫米,前面具2枚角状的附属物;花药长圆状披针形,红黄色,长5毫米;蕊喙长,叉状深2裂;柱头1个,隆起,位于蕊喙之下。

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台湾省。生于海拔150-400米的林下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兰屿红头山)。

植物特征:

孔唇兰植物


学名:Porolabiumbiporosum(Maxim.)T.T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

学名:Porolabiumbiporosum(Maxim.)T.Ta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孔唇兰属Porolabium

形态特征:

植株矮小,高10-12厘米。外形很像角盘兰属(Herminium)的植物。块茎圆球形,肉质,不裂,直径约1厘米。茎纤细,直立,基部具1枚叶,叶之下具2枚筒状鞘。叶片线状披针形,直立伸展,长约7厘米,宽约8毫米,先端钝,基部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顶生,具几朵疏生的花;花苞片小,宽卵形,较子房短很多;子房纺锤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5-6毫米;花小,黄绿色或淡绿色;中萼片直立,卵形,凹陷呈舟状,长2.5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具1脉,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反折或张开,斜狭卵形,长3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具1脉;花瓣直立,斜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先端钝,具1脉;唇瓣向前伸展,舌状不裂,长2.8毫米,基部宽1.5毫米,无距,基部扩大和在内面具2个孔,向先端渐狭,先端钝;蕊柱短;花药很大,近呈兜状,药隔窄,药室稍小,侧生;花粉团2个,为具小团块的粒粉质,具短的花粉团柄和裸露的粘盘;蕊喙很大,三角形,具伸展的侧裂片;柱头1个,不裂,垫状,不贴生于蕊喙;退化雄蕊2个,小,位于花药基部两侧。花期7月。

产地分布:

产于青海(青海湖Kuku-nor东侧)和山西(五台山北台)。生于海拔3000-3300米的湖边和高山草地中。模式标本采自青海(青海湖边Kuku-nor)。

水培白肋朱顶红


水养要点:1.水养白肋朱顶红首先要选好种球。一般要选取3年生以上的球(球茎直径大于6cm为佳),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并清除老根和杂质,再定植在瓶中,使种球底部接触水面即可。放在遮光的地方,保持20~25度。前半个月每隔2~3天换一次水,生根后每隔1~2周换一次水。也可利用盘栽植株洗根水养,用剪刀清除球茎下的烂根,放入清水中,开始时每天换水,半个月后每1~2周换一次水。

2.营养液:做短期栽培的球茎中已含有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必另加营养液即可生长开花。长期栽培的球茎需每半个月添加一次营养液。

3.日照:全日照、遮阴均可,最适宜明亮的散射光。

水培白肋朱顶红

4.温度:要求夏季凉爽,冬季温暖,5~10月温度在20~25度,11~4月温度在5~12度。

5.养护:为了使花朵开的更好,可在花葶露头之后每周添加一次含磷钾高的营养液。当花葶长到约3cm时,将环境温度提高至25度。开花期把植株放在约10度的凉爽之处,这样做可是花色更鲜艳,花旗更长。花后待春季暖时,把水养白肋朱顶红栽种到地下养护,促使球茎增大和产生新种球。球茎在8~13度条件下储藏4~6周使其休眠。冬季再重新水养,春季时又能开花。

6、经验交流:水养白肋朱顶红可采用购买商品种球和土栽植株洗根水养两种途径。洗根水养容易成功。部分种类土栽洗根的老根系晶莹透明且带红紫色斑点,十分美观。老根系容易适应水环境,烂根现象很少。

小舌唇兰植物


学名:Platantheraminor(Miq.)Rchb.f.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

学名:Platantheraminor(Miq.)Rchb.f.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唇兰属Platanthera

舌唇兰亚属Subgen.Platanth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20-60厘米。块茎椭圆形,肉质,长1.5-2厘米,粗1-1.5厘米。茎粗壮,直立,下部具1-2(-3)枚较大的叶,上部具2-5枚逐渐变小为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的苞片状小叶,基部具1-2枚筒状鞘。叶互生,最下面的1枚最大,叶片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具多数疏生的花,长10-18厘米;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0.8-2厘米,下部的较子房长;子房圆柱形,向上渐狭,扭转,无毛,连花梗长1-1.5厘米;花黄绿色,萼片具3脉,边缘全缘;中萼片直立,宽卵形,凹陷呈舟状,长4-5毫米,宽3.5-4毫米,先端钝或急尖;侧萼片反折,稍斜椭圆形,长5-6(-7)毫米,宽2.5-3毫米,先端钝;花瓣直立,斜卵形,长4-5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基部的前侧扩大,有基出2脉及1支脉,与中萼片靠合呈兜状;唇瓣舌状,肉质,下垂,长5-7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距细圆筒状,下垂,稍向前弧曲,长12-18毫米;蕊柱短;药室略叉开;药隔宽,顶部凹陷;花粉团倒卵形,具细长的柄和圆形的粘盘;退化雄蕊显著;蕊喙矮而宽;柱头1个,大,凹陷,位于蕊喙之下。花期5-7月。

产地分布: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拔250-27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地。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Nagasaki)。

旗唇兰植物


学名:Vexillabiumyakushimense(Yamamoto)F.Maekaw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学名:Vexillabiumyakushimense(Yamamoto)F.Maekawa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旗唇兰属Vexillabium

形态特征:

株高8-13厘米。根状茎细长或粗短,肉质,匍匐,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绿色,无毛,具4-5枚叶。叶较密生于茎之基部或疏生于茎上,叶片卵形,肉质,长8-20毫米,宽6-11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具3条脉;叶柄长5-7毫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顶生,常带紫红色,具白色柔毛,中部以下具1-2枚粉红色的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带粉红色,具3-7朵花,长2-3.5厘米,被疏柔毛;花苞片粉红色,宽披针形,长5-6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睫毛,背面疏生柔毛,下部的与子房等长或稍短于子房;子房圆柱状纺锤形,扭转,近顶部略微弯曲,被疏柔毛,连花梗长7-8毫米;花小;萼片粉红色,背面基部被疏柔毛,中萼片长圆状卵形,凹陷,直立,长3.5-4毫米,先端钝,具1脉;侧萼片斜镰状长圆形,直立伸展,长5-6毫米,宽2毫米,先端钝,具1脉,基部合生成1个2浅裂的囊包住唇瓣基部囊状距,合生部分的长度至囊状距的口部;花瓣白色,具紫红色斑块,为偏斜的半卵形,近顶部突然收狭具钝的凸尖头,基部变狭窄,与中萼片等长且与中萼片紧贴呈兜状;唇瓣白色,呈T字形,较萼片和花瓣厚而长,长8毫米,从花被中伸出,前部扩大呈倒三角形的片,其片的前部2裂或微凹,中部爪细长,具1脉,其上部两边各具1-4枚小齿,基部具长1.5毫米的囊状距,其末端2浅裂,囊状距内具2枚角状突起、先端尖,不裂的胼胝体;蕊柱短;花药心形,先端渐尖,基部生于蕊柱的背侧;花粉团倒卵形,具短的花粉团柄,共同具1个狭长圆形的粘盘,粘盘位于蕊喙的叉口处;蕊喙直立,叉状2裂,裂片不等大;柱头2个,较靠近,呈横的星月形,突出。花期8-9月。

产地分布:

产陕西(洋县)、安徽(宁国)、浙江。(临安、遂昌)、台湾(兰屿)、湖南(新宁)、四川(南川金佛山、北川),生于海拔450-1600米的林中树上苔藓丛中或林下或沟边岩壁石缝中。日本(九州、琉球)、菲律宾的北部岛屿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本种提示:

本种据《台湾植物志》记载:植株高可达20厘米,叶片大小变化很大,长达5厘米,宽达2厘米。我们见采自湖南、四川与陕西等地的植株其叶的着生情况是有变化的,前两者的叶疏生于茎上,较小,质地较薄;而后者的叶较密生于茎之基部,较大,质地较厚,但它们花的各部情况是一致的,也发现在同一植株花序中几朵花的唇瓣前部扩大片的形状和爪部两侧具小齿的数目存在着一定的变化,看来本种是该属成员中较为广布的种,它适应于各地环境条件而出现一定的变异是自然的现象。

《白肋翻唇兰植物》由花卉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知道更多的花卉知识。我们把大量的“花卉白球兰”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