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家门口有两棵美丽的树,我非常喜欢它们,一棵是柳树,另一棵是桃树。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我觉得树是一种给人快乐的植物。”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养好花卉不仅需要耐心,也需要知识和技巧,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提高保护地李子品质技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树保护地栽培,光照差、湿度大、产量过高等因素常常导致李果实含糖量降低、风味变淡、着色差,但生育期长、昼夜温差大、管理水平高又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能够生产出品质优于露天条件的反季节果品。
一、追施钾肥。追施钾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除每10天喷施一次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液外,硬核期、果实膨大期株施尿素30克、磷酸二氢钾30克,有利于增大果个,提高果实含糖量。
二、合理修剪。每个骨干枝延长头只保留1枝适当方向的一次或二次旺长新梢,其余疏除。回缩生长过旺的结果枝,果台梢前只留1枝平斜新梢。疏除无果枝。适当短截部分遮光新梢。
三、细绳吊枝。先用16号铁丝在棚内结成2×2米的网格,距地面1.8米,用细绳把下垂的长果枝拉到树冠上成斜立枝,把长果枝调整到缺枝空间,细绳系到铁丝上。
四、铺反光膜。通过吊枝和修剪,行间留出0.3~0.4米宽透光带,在透光带下铺1米宽铝箔单层反光膜。
五、适当控水。在不影响果实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浇水,有利于提高果实含糖量,增加果实风味。
六、保护叶片。保护叶片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果实养分积累和上色。
七、增大昼夜温差。果实着色至成熟期,白天温度适当提高,夜晚温度适当降低,保持15℃~18℃的昼夜温差,可促进糖分积累,有利于果实着色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提高。
八、降低湿度。李硬核期后采用通风除湿、膜下沟灌及穴灌、适当提高棚温的措施,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能够提高果实蒸腾速率,促进糖分向果实运输,提高果实含糖量。
九、适期采收。李果应在果实接近成熟时,具有该品种固有的色泽、香味、风味、口感等品质特征时采收,不宜过早采摘。一天中以上午10点或下午6点采摘为宜,中午温度过高时不宜采收。采果顺序按先下后上、先内后外进行。轻拿轻放,防碰伤、捏伤、刺伤,保持果粉完整。采果后及时放到阴凉通风处,降低果温。包装或容器内垫防止污染的软纸。

xZh52.CoM展读推荐

香椿保护地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香椿芽萌动对温度的要求不高,可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保护设施,对已通过休眠的香椿苗木进行假植,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利用苗木本身体内所贮藏的养分抽生短枝,进行矮化密植栽培,产品可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并一直持续到清明前后,从而达到提早供应、调剂市场的目的。现将其矮化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起苗 香椿幼树不耐霜冻,北方地区需在10月底~11月初(南方地区时间可适当推迟),将苗木从育苗畦内起出(起苗时要注意尽量少伤根),按长势高矮程度分级进行假植处理。

2、假植香椿苗木假植的目的在于促进枝条的养分回流和脱叶,并防冻防干,使之安全度过休眠期。起苗前在温室或大棚北面的潮湿处,沿东西向挖深50厘米、宽1.5厘米左右的假植沟,沟长可因苗木数量而定。假植沟内灌水,待水尚未渗完时,在沟内撒入一层厚3~5厘米的细土,然后将苗木斜植于沟内,边放苗木、边培上。培上后顺沟灌足水,并在苗木上再覆盖一层玉米秸或麦秸等,假植时间为15天左右。

3、移植 11月中、下旬,将经假植处理的香椿苗木移植到大棚或温室内。方法是:先在大棚或温室内沿南北向作畦(要求畦沟深25厘米、宽1.5厘米,畦埂高20厘米),然后将苗木按南矮北高的顺序密植于畦沟内。移植密度为,一年生苗木每平方米120~150株,多年生苗木100~120株,育苗用地面积约为移植地面积的1/10。移植苗木时,先在沟内培土20~25厘米,每畦内施尿素或磷酸二铵2.5公斤,浇透水,然后覆土15~20厘米,埋土5~10厘米至茎基部,并灌水将畦内土壤沉实。

4、管理 矮化密植栽培香椿前期的管理主要是适时覆盖塑料薄膜。苗木移植前,温室内可不盖膜升温;苗木移植后,为防止室内湿度过大也暂不盖膜;移植5天后,待地表稍干时再覆盖薄膜。盖膜后的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

假植处理后的香椿苗木,比直接栽入的苗木嫩芽生长旺、产量高、品质好。如果条件限制,香椿苗木不经假植处理直接移栽到大棚或温室,则起苗时间需适当推迟,并分级移栽,浇水后20~25天再进行棚、室内盖膜。该方法也可使苗木通过休眠期,但因盖膜时间较晚,故香椿芽上市时间推迟约10大左右。

保护地花卉病虫害综合防治


保护地栽培的大规模发展,为以观赏为目的花卉周年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其高温高湿的特殊环境条件也为病虫的大量孳生蔓延提供了场所。保护地花卉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其各自的特点,不同于露地。花卉作为一种观赏产品,一旦感染病虫,其观赏价值部分或全部丧失,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采取单一的防治方法则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因而,保护地花卉的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发挥综合防治效能,将病虫害控制在花卉观赏价值允许的水平以下。本文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几年来的生产经验,针对保护地花卉主要的侵染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保护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保护地花卉的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条件
1.1 主要病害及其发生条件
(1)灰霉病是保护地花卉上最常见的、为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潮湿低温条件下,极易发生。症状复杂有疫病,溃疡病,球茎、鳞茎及种子等器官的腐烂病,幼苗的猝倒病等,常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处,发病初期病部多为水渍状斑点,后期常长满灰色霉层,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仙客来、海棠等。
(2)白粉病:多为害叶片、枝条、花器及嫩梢。发病初期,病部长出一层白粉状霉层,后期变为灰色。生长旺盛季节,高温多雨,施氮肥多、栽植密度大,光照不足或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主要为害月季、瓜叶菊等。
(3)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部,叶片初发病时病部多呈圆形、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深褐色病斑,病斑中央产生纹状小黑点,边缘呈暗绿色;茎部发病时,常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淡褐色病斑。主要是盆花摆放过密,叶子交叉感染,以及高温闷热、通风不良而致。主要为害兰花、茉莉、万年青等观叶植物。
(4)叶斑病包括黑斑病、褐斑病、轮斑病等,是局部侵染引起,叶片局部坏死并产生各种颜色、形状的病斑或穿孔等。病斑上着生各种点粒或霉层。多在低温多雾,通风透光不良,管理粗放等条件下发生。主要为害月季、君子兰、山茶及观叶植物等。
(5)花叶病毒病,为世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及花器等。发病初期,叶片开始褪绿逐渐变褐色,病叶黄化,扭曲,主要是种球种苗带病毒引起。主要为害唐菖蒲、仙客来、香石竹等。
(6)细菌性腐烂病,多发生于多汁的组织即鳞茎、球茎、块根上,病部表现为组织解体,并流出带臭味的液汁。高温湿度大,施氮肥多的环境有利于发生与流行。主要为害仙客来、鸢尾、君子兰等。
1.2 主要虫害及其发生条件
蚜虫、白粉虱、红蜘蛛、蚧壳虫是保护地中的四大虫害。
(1)蚜虫,以成虫和若虫聚集于枝梢和嫩叶背刺吸汁液为害,受害叶片常卷缩,花蕾不易展开,其分泌的蜜露还易导致煤污病和病毒病的发生。气侯干燥、气温适宜时容易发生。主要为害百合、瓜叶菊、郁金香等。
(2)白粉虱又称小白蛾是危害花卉的重要害虫之一,以成虫或若虫聚集于寄主幼嫩叶背处刺吸汁液,受害叶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枯死,此外,成虫和幼虫分泌的蜜露易诱发煤污病和病毒病。在温室中终年繁殖为害。主要为害杜鹃、月季、茉莉等。
(3)红蜘蛛,多在叶背摄食,破坏叶片组织,常使叶片失绿,呈斑点、斑块,或卷曲、皱缩,严重时整个叶子枯焦,似火烤。气温高,干燥条件下易发生。主要为害月季、杜鹃等。
(4)蚧壳虫,种类较多,以若虫和雌成虫在枝梢和叶背中脉处吮吸汁液为害,易引起叶片、枝条干枯。除刺吸汁液,减弱生长势外,还诱发煤污病,在温室中常年为害。主要为害含笑、海桐、榕树、山茶花等。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培育无病虫壮苗
播种前严格对种子、种苗、种球进行检疫,及时采取药物消毒处理与温水浸泡相结合,以防种源带菌;搞好保护地的环境卫生工作,彻底清除残株败叶和杂草,减少病虫栖息源;加强育苗管理,花木种植或摆放时密度不宜过大,并及时放风、炼苗,控制幼苗徒长,提高种苗的抗逆性,发现病株随时拔出。通过上述措施可使有害生物种类减少50%左右。
2.2 栽培防治
(1)栽培营养土要在种植前曝晒处理,或用五氯硝基苯等药剂处理土壤,以防携带病菌和虫卵。同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即有利于提高根际周围的微生物拮抗作用,又有利于减轻枯萎病、猝倒病的发生;
(2) 轮作倒茬。轮换种植不同种类的花卉,可有效减少枯萎病、炭疽病和菌核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3) 高畦栽培,可以采用喷灌进行灌溉,过道覆盖农作物秸秆,可降低温室相对湿度,通风透光性能提高,以减少发病的几率;
(4)合理水肥管理。根据不同种类的花卉品种和习性,科学配合施肥,调节花卉的生长势,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促进花卉的健壮生长。浇水时间,尽量使水温与土壤温度相近为宜。春秋季节应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以后,夏季应在早晨或傍晚,冬季应选择在中午前后,这样还可以缓解保护地中的相对湿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频率。
(5) 温室选择无滴膜或除雾聚氯乙烯膜覆盖,可降低室内相对湿度,透光率比普通膜提高15%~20%,保温性能提高2~3℃,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3 生态调控防治
加强环境调控,及时通风换气,改善保护地内的温湿度状况,尽可能的使花卉叶片不结露,一般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60%~70%,可保证无水滴。这样可以减少灰霉病和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保护地应采取变温管理,因保护地的温度变化幅度比较大,加强调控,使病原菌不能顺利萌发侵入。高温闷棚,温度在28℃以上,对霜霉病、灰霉病等的产孢不利,再升高可杀死病菌,适当的高温还可激活体内的防御酶系,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性。晴天中午当棚温达35~40℃时进行闷棚2h,对霜霉病、灰霉病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4 生物防治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丽蚜小蜂是白粉虱的内寄生蜂,当温室中平均单株有白粉虱1~2头时,释放丽蚜小蜂,2800头/667m2,每7~10天1 次,连续2 次,防治效果可达80%~90%,也可用青霉菌防治温室白粉虱,在见到食蚜蝇、草蛉、瓢虫等天敌时,加以保护,可有效的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
2.5物理防治
采用热处理等方法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如唐菖蒲球茎用55℃热水浸泡30min防治镰刀菌干腐病等病害。利用银灰色反光膜可驱除蚜虫,还可以用银白锡纸反光的原理,拒栖迁飞的蚜虫,或利用蚜虫、白粉虱的趋黄性,在温室墙壁一侧或植株顶部10~20cm处设置黄板或在通风口处挂黄色粘着条进行诱杀,效果极佳。
2.6 化学防治
保护地花卉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应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对靶标病虫采取定期交替喷布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一帆菌克等杀菌剂和速灭杀丁、敌敌畏、螨蚧克等杀虫剂,一般每月喷2~3次;也可在保护地中,傍晚闭棚时,使用烟雾剂熏杀,既省工、省事,分散均匀,克服了喷雾不均等缺点。在冬季温室中以防病为主,可定期用20%百菌清烟剂,按每667m2均匀点燃250g,熏蒸灭菌,可防止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对突发性病虫害应采取以下措施:
2.6.1 主要病害的防治
(1) 灰霉病、炭疽病及疫病: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500倍液防治。
(2) 白粉病:用农抗120、25%粉绣宁2000倍液连续喷2~3次;针对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每250~300m2用硫磺粉0.25kg+锯末0.5kg点燃熏蒸一夜,防治效果良好。
(3)细菌性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连续喷施或浇灌3~4次,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4) 花叶病毒病:做好蚜虫、蚧壳虫等防治工作,并定期喷施病毒灵对防治病毒病有一定的效果。
(5)叶斑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每10天1次;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月喷1次,效果良好。
2.6.2 主要虫害的防
(1) 蚜虫:用20% 速灭杀丁 3000 倍液或用2.5%溴氯菊酯5000倍液防治,也可用22%敌敌畏烟剂0.3kg/667m2 或10%灭蚜烟剂密闭熏杀一夜,方法简便,对控制蚜虫有特效。
(2) 白粉虱:采用10%吡虫啉(蚜虱净)3000倍液防治,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混用,乐斯本对防治白粉虱有特效。药剂应在在早晨或傍晚喷施,连续防治2~3次,既可缓解白粉虱产生抗药性,又可提高防治效果。
(3) 红蜘蛛和蚧壳虫:在人工除虫枝虫叶的基础上,用90%敌百虫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3000~4000倍液,并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利喷布均匀,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也可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另外,保护地内用10%虫螨净烟剂250 g/667m2熏蒸4~5小时,对白粉虱、红蜘蛛、蚧壳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 小结
保护地花卉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保护地高温高湿特定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本着“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以栽培预防为基础,加强生态环境调控,积极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定期用低毒农药防治等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适时防治的原则,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从而达到花卉生产的高效益。

食用仙人掌的保护地栽培


一、繁殖方法

食用仙人掌是无性繁殖,不靠种籽繁殖,种苗就是掌片。采用生长1~2年以上的种株,当新芽生长1年,叶片比较充实后,用利刀将其割下,放在干燥的地方晾晒数日,待伤口稍干后扦插即可。如管理得当,温度合适,食用仙人掌1年可繁殖3~4茬,每茬每片种苗可繁殖5~6片新芽,每片种苗年可产嫩片2公斤以上,可连续采收10~15年。

二、精细整地

食用仙人掌保护地栽培密度较大,因此要求精细整地。土壤以沙质壤土最好,如是黏土,则须加沙改造。土壤PH6-7为宜。为使仙人掌获得高产,整地时必须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肥量5000公斤左右。定植前两周,要提前清园,深耕细耙和晾晒通风,以达到杀菌、松土的目的。

三、修作高畦

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和提高地温,保护地应采用高畦栽培。作畦时,按确定的行向在畦间开沟。畦高25厘米,畦宽80厘米,沟宽40厘米。

四、合理定植

(1)定植时间。保护地栽培,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春季一般4月中、下旬断霜以后,保护地内10厘米土温不低于10℃,日平均温度20℃左右,夜间气温不低于15℃时定植为宜。(2)定植方法。保护地栽培采用扦插法定植。扦插应选择晴天进行,以利缓苗。扦插深度以种片的大小而定,一般埋土深度为种片的2/5或1/3。栽植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种片底部朝下,不要上下颠倒;二是种片南北纵向,即茎片一面斜向东,一面斜向西,以使茎片在上、下受光均匀;三是以采取单行种植为宜。(3)栽植密度。食用仙人掌保护地栽植密度,一般比露地栽培要大,株距30~35厘米,行距100厘米,每亩定植2000株左右,定植行向为南北向。

五、水肥管理

(1)浇水。定植时应把握好土壤墒情,以手攥不散为宜。定植后仙人掌未生根前不要浇水。生根后要根据苗长势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再补充水分。当地表下5厘米处的土壤手捏不能成团时要及时浇水。浇水一般采取沟灌法,沟内水深以不掩没种片体为度,浇水要在早,晚进行。浇水的原则是:不旱不浇,浇则浇透。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和季节里,还要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和增加排水设施,防止保护地内积水。(2)施肥。基肥在整地作畦时施入土壤中,追肥根据情况在种苗定植后4~5个月,食用仙人掌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进行。施肥方法采取沟施或穴施法。沟施就是顺垄沟的两侧开挖15~20厘米深的小沟,将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或已腐熟的有机肥均匀地撒入沟内,然后覆土埋平。穴施就是在植株中间挖穴,将肥料撒入穴内然后埋平。

六、定芽修剪

定芽修剪是通过对食用仙人掌的新芽和嫩茎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有合理的营养形体,并在田间分布均匀,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嫩芽过旺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有用的茎片发育和新一代萌芽,定芽修剪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定芽数量。确定每个掌片保留多少嫩芽,主要是根据母片大小、植株长势以及所处层级。一般第一代掌片(即种片)只选留3~4片生长健壮的嫩茎培养;第二代及其以上的各代掌片应根据营养空间的大小,可保留2~4片嫩茎。嫩茎数量少,影响产量;数量过多,会造成营养分散,茎片生长发育不足,生长缓慢。二是茎片方向和生长位置。应予保留的掌片起码要具备3个条件:掌片方向和母片方向要一致;掌片生长在母片两侧纵向位置和顶端;生长发育健壮并分布均匀合理。三是残缺畸形的,长势弱小的、掌片基部萌生的以及有虫斑、病斑的嫩茎应及时全部切除,以免造成营养浪费,影响其他茎片生长。

七、采收

菜片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嫩片生长22~35天,过早采摘,影响产量,过晚采摘,影响菜片质量和口感。采收时间以上午9时之前为宜,因为仙人掌嫩片表面积大,受太阳照射后,容易萎蔫,上市不鲜,影响价格。采收菜片的注意事项:一是保护好被采植株;二是将所采菜片稍留一点于母片上;三是采收时防止在菜片上造成机械损伤;四是有伤斑、病斑和虫斑的嫩片不宜用做菜片;五是喷施农药后7~10天内不可采收菜片;六是采收菜片时应与定芽修剪结合进行,不要盲目乱采。菜片采收后不要堆积在一起,应置于阴凉处分级包装。如不能马上销售,还需进行预冷处理。食用仙人掌在常温下可贮存4~7天。(山东曹县农业局)

保护地花卉气害的发生与防治


保护地花卉气害就是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由于土、肥、气、温管理等不合理,导致一些有毒气体产生,因环境封闭气体不易逸散,在保护地内积累,危害作物生长。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偏低,棚室透气性差,加上放风不及时,内外气体不能及时交换,致使棚室花卉会受到有害气体危害,轻者叶片黄化、干尖,生长不良,观赏价值降低,重者植株死亡,故应特别注意大棚和温室内有害气体的发生及预防。
(一)保护地花卉气害发生的原因
(1)施肥不合理 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在发酵时会发生亚硝酸气体、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过量施用碳铵、硫铵、尿素等化肥或化肥施用太浅、撒施于表土以及施肥后浇水不及时,都会产生氨气和亚硝酸气体。
(2)加温不科学 冬春季节,棚室加温时,使用劣质煤,或煤炭燃烧不完全,或炉体设计不合理、安装粗糙等原因,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此外,薄膜质量差,用药过度也会引起花卉发生气害。
(二)保护地花卉气害种类
保护地花卉气害中发生较多、危害较大的是亚硝酸气体中毒、氨气中毒,其次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塑料薄膜挥发的有毒气体(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正丁酯、已二酸二辛酯等)等。
(1)亚硝酸气体中毒 亚硝酸气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硝化细菌活力下降,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过程受阻,土壤中亚硝酸积累并分解为一氧化氮气体逸出,再经空气氧化成二氧化氮即亚硝酸气,伤害植物。土壤中亚硝酸积累的条件是:有相当数量的氮存在:pH≤5;土壤温度较低。土壤中亚硝酸气体气化并大量释放逸出往往由于升温促成,故亚硝酸气体中毒以在低温条件下天气转睛骤然升温时出现为多。施入土壤中的氮肥都要经过有机态~铵态~亚硝酸态~硝酸态这个过程,最后以硝酸态氮供植株吸收利用。当土壤呈酸性或氮施肥量过大时,上述过程中途受到阻碍,使亚硝酸不易转化成硝酸,并在土壤中积累,产生亚硝酸气和一氧化氮气释放于棚内,如放风不及时,当浓度达到每升2毫升时,即出现中毒症状。
受害的作物最初叶缘或叶脉间产生水浸状斑点,逐渐失绿,1~2天后变成黄白或黄褐色、枯萎。受害组织与健全组织间界限明显。受害症状通常以中位叶最严重,生长点附近的新叶一般不会受害。受害严重时在早上换气后叶片开始慢慢萎蔫,几乎所有花卉的受害症状都是如此。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施肥后的10~15天。如非洲菊、满天星等易出现上述症状。
(2)氨气中毒 中性到碱性土壤,大量施用铵态氮肥时,由其分解产生的氨在土壤中积滞,遇强光照射温度急剧上升时,氨气化逸出;或者在使用铵态氮肥之后,施用石灰或碱性肥料,产生气体氨。
氨经气孔进入植物,伤害细胞,受害植株一般先在中位叶出现水浸状斑点,干枯时呈黄白色或淡褐色,严重时可造成整株凋萎死亡。一般认为,当保护地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每千克5毫升时,仅几个小时蔬菜就会中毒死亡:氨的浓度达到4%时,植物经24小时即会死亡。如切花月季常常会表现为上述症状。氨害多发生在植株外侧的叶片上,新叶受害尤为严重。
(3)二氧化硫气体中毒 温室加温中采用煤火或锯末燃烧加温时,因燃烧不充分或烟道不通畅以及燃料中含硫较多或施用未完全腐熟的肥料而分解释放出来二氧化硫气体,致使大量二氧化硫产生。
受危害的一般是生理活动最旺盛的叶片,整个叶片好象开水烫过的样子,并逐渐褪绿。二氧化硫一般从叶子背面气孔侵入,破坏叶绿体,出现组织脱水,受害部分形成白斑,进而干枯,严重时整株叶子变绿色网状,叶脉也很快干枯。如满天星、康乃馨等受到危害后就表现出这种症状。
(4)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中毒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是一种农膜增塑剂,用含有此物质的塑料薄膜覆盖温室或含有这种物质的塑料制品在保护地中使用,易产生有毒气体,对作物有害。
对这种气体敏感的花卉幼苗,受害症状为叶片颜色变淡,逐渐变黄、变白,两周左右几乎全株枯死,温度高时危害加重。资料表明,当邻苯二甲酸-2-异丁酯等有害物质在水滴中的含量达到每升10至20毫克,水滴经雾化,通过根部或叶面吸收后,便会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
(5)乙烯和氯气中毒 聚氯乙烯薄膜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挥发出一些乙烯气体,从而危害花卉生长。当空气中乙烯浓度达到0.1毫克/升时,对乙烯敏感的花卉叶片开始下垂弯曲,叶子褪绿变黄或白,严重时死亡,对已开花结果的植株,造成落花落果,幼枝弯曲。
聚氯乙烯薄膜中由于原料不纯而挥发出氯气,当氯气侵入叶片组织后,叶绿体首先遭到破坏,进而褪绿发黄、变白,严重时枯死。空气中氯气浓度达每升0.1毫克时,便会使叶片出现浅褐色不规则斑点,严重时叶片变为白色甚至脱落。保护地内乙烯达到1毫克/升时,便会使花卉叶尖、叶缘间发黄,甚至变白干枯。
(6)一氧化碳 大棚采用煤火加热时因燃烧不彻底或通风不畅而产生大量有害的一氧化碳,当浓度达到每升2至3毫克时,对一些草本花卉产生危害。受害叶片开始时叶表面、叶脉组织变成渍状,继而变白变黄,最后变成不规则的坏死病斑。
(7)用药过度 采用烟雾剂(如百菌清、速克灵)或熏蒸剂(敌敌畏)过量,以及施用熏蒸剂不合理(如福尔马林、溴甲烷只能在空棚内使用,在植物生长季节使用易产生药害),也会使得花卉植物出现叶片黄化、干尖等现象。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受害更严重。
(三)保护地花卉气害的简易诊断
(1)外形诊断 根据温室花卉产生气害的各种危害症状来判别,特别是注意观察气害发生的叶位,以及受害部位和正常部位的界限。
(2)检测棚顶露滴酸碱度 检验塑料大棚内氨气和亚硝酸气体是否过量,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从大棚顶上滴下的水滴的酸碱度,即pH值。口尝露珠,味觉也有助于判断,舌舔露滴,有滑溜感为氨,如味涩者则为亚硝酸。
(四)保护地花卉气害的综合防治
大棚内的有害气体,不仅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危害着花农的身体健康,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合理施肥 这是防止保护地气害的根本措施。大棚温室花卉施肥要以优质土杂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尽量少施氮肥。氮肥的施入以底肥为主,追施为辅。不施饼肥和人粪尿,尤其不要施含氮和硫化物的化肥,忌用碳酸氢铵,需要施肥时,应严格按照“少量多次”的追肥原则进行。尿素、硫酸铵作追肥时应少施,且最好用水稀释成500倍液后浇施;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大棚用于育苗的,只要苗子生长正常,可不追肥。苗子长势弱的,冬季应选择晴天上午11时进行叶面喷肥,春季应在通风后喷肥。
(2)及时通风换气 这是防止保护地气害的重要措施。每天早晨用pH试纸测棚膜上露水。正常情况下,水滴的pH值为7.0~7.2,即中性或略显碱性,如水滴为碱性,说明氨气过多;水滴呈酸性,亚硝酸气体过多。pH值在5.5以下,即会造成危害。须及时放风。
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通风换气的时间,以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使棚内的气体成分接近棚外的气体成分。冬天一般上午8~9时开门通气。春季通风时间逐渐延长,尤其在中午不要忘记开门通风,阴天尽量在中午进行通风,即使雨雪天,也要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以尽量减少棚内有毒气体和降低空气湿度。低温季节追肥后应适当加大通风量,排除有毒气体。
一旦发生危害,则采取棚屋通风换气,充分灌水淋洗。对亚硝酸气体中毒的还要及时用石灰矫正土壤酸性,也可用亚硝化细菌抑制剂。
(3)精心管理,安全加温 炉体和烟道设计要合理,安装要密闭。不用含硫量高的劣质煤,而且要待煤正常燃烧后再将煤炉搬入棚内,防止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夜间加温后第二天需通风换气,最好采用管道加温或电热加温。
(4)选用优质塑膜 尽量不用含增塑剂以及其他助剂的聚氯乙烯膜,减少农膜自身有毒气体挥发。使用聚乙烯无滴膜,还有利于改善棚内光照和温湿度条件,以减少毒源,防止危害,促进花卉生长。
(5)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特别是烟雾剂。
(6)补救措施 植株出现中毒症状时,应找出原因,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外,还应浇水、施肥、松土等,促使受害植株恢复生长。大棚花卉遭受二氧化硫危害,及时喷洒碳酸钡、石灰水、石硫合剂或0.5%合成洗涤剂溶液;遭受氨气危害,在叶的反面喷洒1%食醋溶液,均有明显效果。(作者:张建国单位:浙江林学院)

保护地栽培花卉苗木冻害后救护


主要救护对象为保护地栽培的高档盆花、鲜切花、珍贵观赏植物或新培育的幼苗、芽苗。主要受害特征有大棚倒塌、变形、棚内产生低温冻害、花卉苗木受冻、倒伏、折枝等。主要应对措施为:

l、清除棚顶积雪,增加透光,有效防止积雪压坏大棚,同时减少雪融化后产生冰冻低温。清除积雪时应轻扒轻推,避免刺破棚膜,并将扒下的雪运出圃地。

2、棚体加固保温。不管这次雪灾的大、牛棚是全部坍塌或半倒或未倒,要抓紧时间修复加固骨架和棚膜,加固大中棚立柱,修复棚架,尤其是抗压不强的大棚要新增支撑架,以防再次发生倒塌;大棚四周底膜要用泥土压严,修补棚膜,整理压膜线,压牢裙膜,以尽快恢复生产。如果棚体损毁严重,不能及时修复的,要迅速转移棚内植物,或加盖薄膜、草帘或遮阳网,提高保温效果。

3、排水排渍防冻。要及时清除棚内及四周沟内,最好把棚外两旁从膜上扫下来的积雪清出去,以防雪溶化通过棚脚的泥土渗进棚内,不但带走热量,而且增加湿度。

4、棚内保暖增温。清扫大棚积雪,增加膜体透光性,提高棚温;采取临时增温措施合理调控棚内温度,如灯泡、暖气、临时可燃物等,燃烧增温要防止气害发生。为增温防冻可在大棚内扣小拱棚,用细竹拱起,盖上双层薄膜。

5、合理追肥。对受拣植株喷施4000倍爱贝施速效肥,既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又能增加细胞组织液的浓度,增强植株耐寒抗冻能力,促进植株恢复生长。花卉种苗,如月季、大花蕙兰、蝴蝶兰等,应根据不同品种追施不同的肥料。

6、剪除枯枝。受冻严重的枝叶,要及时剪除并清出栅外,以免霉变诱发病害。

7、防病治虫。植株受冻后,易遭受病虫害侵袭,要及时喷洒一些保护剂和杀虫杀菌剂,还要结合追肥,加强管理,尽快恢复生长。雪后解冻,植株恢复生长后,叶面喷施一次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药剂,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番茄保护地生产空洞怎么防? 养花技巧大全

番茄保护地生产空洞怎么防?

番茄保护地生产空洞的防治技术:

1.发病症状

从外表上看,果实不圆滑,有棱沟,空洞果的横断面大多呈多角形。空洞果的胎座组织发育不充实,果皮与股座分离,种子胜成为空腔,果肉不饱满。

2.发病原因

生长期氮肥量过大,花期受精不良。坐果激素使用浓度过大,果实膨大期温度过高或过低,肥水不足或光照不足。冬季低温季节浇水量过大,遇上灾害性天气根系受损。晴天后,植株萎蔫,水份供应不足等。都可造成空洞果的发生。

3.防治办法

3.1生长期合理使用氮肥,同时增施磷钾肥。

3.2花期人工辅助授粉。使用坐果激素时,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3.3果实膨大时,加强温度肥水管理,并增加光照时间。

4.4冬季低温季节浇水量不宜过大,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

1.发病症状

从外表上看,果实不圆滑,有棱沟,空洞果的横断面大多呈多角形。空洞果的胎座组织发育不充实,果皮与股座分离,种子胜成为空腔,果肉不饱满。

2.发病原因

生长期氮肥量过大,花期受精不良。坐果激素使用浓度过大,果实膨大期温度过高或过低,肥水不足或光照不足。冬季低温季节浇水量过大,遇上灾害性天气根系受损。晴天后,植株萎蔫,水份供应不足等。都可造成空洞果的发生。

3.防治办法

3.1生长期合理使用氮肥,同时增施磷钾肥。

3.2花期人工辅助授粉。使用坐果激素时,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3.3果实膨大时,加强温度肥水管理,并增加光照时间。

4.4冬季低温季节浇水量不宜过大,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

保护地气害的发生与应对(下)


气害的简易诊断

外形诊断 根据温室花卉产生气害的各种危害症状来判别,特别是注意观察气害发生的叶位,以及受害部位和正常部位的界限。

检测棚顶滴露酸碱度 检验塑料大棚内氨气和氮氧化合物气体是否过量,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从大棚顶上滴下的水滴的酸碱度,即pH值。pH值高,应考虑氨气量,反之则应考虑氮氧化合物过量。

气害的综合防治

大棚内的有害气体,不仅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危害着花农的身体健康,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合理施肥 这是防止保护地气害的根本措施。大棚温室花卉施肥要以优质土杂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尽量少施氮肥。氮肥的施入以底肥为主,追施为辅。不施饼肥和人粪尿,尤其不要施含氮和硫化物的化肥,忌用碳酸氢铵,需要施肥时,应严格按照“少量多次”的追肥原则进行。尿素、硫酸铵作追肥时应少施,且最好用水稀释成500 倍液后浇施.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大棚用于育苗的,只要苗子生长正常,可不追肥。苗子长势弱的,冬季应选择晴天上午11 时进行叶面喷肥,春季应在通风后喷肥。

及时通风换气 这是防止保护地气害的重要措施。每天早晨用pH 试纸测试棚膜上露水。正常情况下,水滴的pH值为7.0-7.2,即中性或略显碱性,如水滴为碱性,说明氨气过多;水滴呈酸性,二氧化氮过多。pH值在5.5以下,即会造成危害,应及时放风。

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通风换气,以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使棚内的气体成分接近棚外的气体成分。冬天一般上午8至9时开门通气。春季通风时间逐渐延长,尤其在中午不要忘记开门通风,阴天尽量在中午进行通风,即使雨雪天,也要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以尽量减少棚内有毒气体和降低空气湿度。低温季节追肥后应适当加大通风量?排除有毒气体。

一旦发生危害,则采取棚屋通风换气,充分灌水淋洗。对二氧化氮气体中毒的还要及时用石灰矫正土壤酸性,也可使用亚硝化细菌抑制剂。

精心管理 安全加温 炉体和烟道设计要合理,安装要密闭。不用含硫量高的劣质煤,而且要待煤正常燃烧后再将煤炉搬入棚内,防止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夜间加温后第二天需通风换气。最好采用管道加温或电热加温。

选用优质塑膜 尽量不用含增塑剂以及其他助剂的聚氯乙烯膜,减少农膜自身有毒气体挥发。最好使用聚乙烯无滴膜,不但利于改善棚内光照和温湿度条件,也有利于减少毒源,促进花卉生长。

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特别是烟雾剂。

补救措施 植株出现中毒症状时,应找出原因,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外,还应及时采取浇水、施肥、松土等措施,促使受害植株恢复生长。大棚花卉遭受二氧化硫危害,及时喷洒碳酸钡、石灰水、石硫合剂或0.5%合成洗涤剂溶液;遭受氨气危害,在叶的反面喷洒1%食醋溶液,均有明显效果。

怎样使油桃品质提高?(精选)


“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使油桃品质提高?(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使油桃品质提高?

提高油桃品质要注意七个细节:

一、合理选择品种

西北地区选择不同熟期的品种,如曙光、华光、艳光、瑞光5号、瑞光18号等。由于目前我国油桃新品种的推出速度很快,因此要时刻把握新信息和动态。

二、增大种植密度、改变整形方式

油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果实外观亮丽,但如果密度大,光照差,就造成果实色泽不够理想,影响果实品质。增大密度主要从增加行距入手,将行距增至5~6米,整形方式该为二主枝。

三、合理负载

油桃在遗传上比普通水蜜桃小,也就是说选大个油桃的几率比水蜜桃小。因此与水蜜桃相比,更要合理负载,严格控制产量,增大果实重量和品质。疏花、疏果甚至疏芽是达到合理负载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肥水供应

多施有机肥可以增进品质,施用有机肥的果实要比施化肥的果实色泽更艳丽、风味更浓郁、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5%。

五、加强病虫防治,减少损失

油桃容易招致病虫害,油桃品种疮痂病、椿象、金龟子等病虫害都较水蜜桃严重,尤其鸟害更为严重,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六、套袋栽培

套袋栽培可避免裂果和病虫为害,还可使果面均匀着色,提高果实质量。纸袋最好用专门生产的白色、黄色袋,最近的试验证明兰色、红色、黑色可使果实着色更加均匀。

七、适时采收

油桃品种着色早,果农往往利用这一特点提早5~7天采收,抢占市场。这时正是果实质量迅速发育时期,过分提早采收致使品种原有的大小、风味不能表现,没有水蜜桃好吃。油桃最适采收成熟度为8·5~9成熟,品种的大小、颜色、风味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此时是最佳采收期。

1.合理选择品种

严格品种的区划栽培 南方选择早熟品种如曙光、丹墨、早红珠等,西北、华北选择不同熟期的品种,如曙光、华光、艳光、瑞光5号、瑞光18号等。由于目前我国油桃新品种的推出速度很快,如郑州果树研究所推出的千年红、中油桃系列等,因此要时刻把握新信息和动态。

2.增大种植密度、 改变整形方式

油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果实外观亮丽,但如果密度大,光照差,就造成果实色泽不够理想,影响果实品质。增大密度主要从增加行距入手,将行距增至5~6米,整形方式该为二主枝。

3.合理负载

油桃在遗传上比普通水蜜桃小,也就是说选大个油桃的几率比水蜜桃小。因此与水蜜桃相比,更要合理负载,严格控制产量,增大果实重量和品质。一般曙光、华光、艳光等极早熟品种的产量控制在1000~1500千克/亩,瑞光系列的中晚熟品种产量在1500~2000千克/亩。疏花、疏果甚至疏芽是达到合理负载的有效途径。

4.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肥水供应能力

多施有机肥可以增进品质,施用有机肥的果实要比施化肥的果实色泽更艳丽、风味更浓郁,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5%。

5.加强病虫防治,减少损失

油桃容易招致病虫害,油桃品种疮痂病、椿象、金龟子等病虫害都较水蜜桃严重,尤其鸟害更为严重,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6.套袋栽培

套袋栽培可避免裂果和病虫为害,还可使果面均匀着色,提高果实质量。纸袋最好用专门生产的白色、黄色袋,最近的试验证明兰色、红色、黑色可使果实着色更加均匀。

7.适时采收

油桃品种着色早,果农往往利用这一特点提早进行提早5~7天采收,强占市场。这一时正是果实质量迅速发育时期,过分提早采收致使品种原有的大小、风味不能表现,消费者抱怨油桃没有水蜜桃好吃。油桃最适采收成熟度为8.5~9成熟,品种的大小、颜色、风味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此时是最佳采收期。

提高观叶植物的品质和卖相的措施


观叶植物(绿萝、万年青、散尾葵、龙血树、龟背竹、富贵竹、金钱树等)主要是卖叶,叶片完整叶色亮泽,则卖相好,卖价就高。然而,因受病虫害危害、气候条件影响以及水肥管理水平等因素,往往使叶片有缺刻等机械损伤,病斑、枯叶、黄叶,叶色暗淡,而卖不上价钱。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对花卉生产者有所帮助。

一、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清除花木场内外的杂草

注重施用有机生物肥,合理搭配氮磷钾大量元素及钙镁硫等中量元素以及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干旱季节合理浇水,雨季则需注重排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二、加强病虫害的预防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物候状况以及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比如2010年10月份持续降雨,导致很多花木场积水,根系腐烂,地上部分叶片萎蔫发黄直至整个植株枯死。没有枯死的叶片也色泽暗淡。正确的方法是停雨后及时排水,喷施恶霉灵等药物浇淋根部防治根腐,并使用生根剂催生新根,叶面则用腐殖酸类叶面肥及芸苔素或复硝酚钠等调节剂,改善涝害状况,同时叶面也需喷施防治腐烂的真菌和细菌性杀菌剂。

三、要减轻病虫害的危害和增加叶片光泽,需经常喷施果丽特、天达2116及壳聚糖等产品。

如何提高棚栽食用仙人掌品质与产量
常用的提高大棚栽培食用仙人掌品质与产量招术有:
①选用无滴薄膜。据测算,棚膜内悬挂的水珠和棚膜外沉积的尘埃,可使大棚的透光率下降30%左右,无滴薄膜,可消除棚内的水珠挡光,可大幅度提高棚膜的透光性能。
②揭盖透光。到了严寒季节,一层大棚膜尚不足以御寒,还要在大棚内添加小拱棚,再加盖草帘、遮阳网等,这时应注意及时揭除小拱棚及其覆盖物透光,即使遇到雨雪天,也应视气温高低实行间歇揭盖通光。
③合理密植。搞好植株调整,及时做好整枝、打叉,摘除病片和过密掌片,可大幅度改善畦内部的通风透光状况。
④借助多功能膜。在大棚北侧悬挂镀铝反光膜,可使地面增加光亮40%,并使棚温提高3-4℃;畦面铺盖黑白双面膜,白面朝上,黑面朝下,既可明显增强菜株中下部光照,又可抑制杂草为害。如铺盖银色反光膜,反光率可达80-100%。
⑤增施CO2肥料。果菜类最适宜的CO2含量为1000-1500ppm,在相对密闭的大棚环境中,大棚内CO2的浓度只有150ppm左右,使用CO2施肥新技术能十分有效的提高棚菜产品质量。
⑥使用有色农膜。覆盖银灰膜,可以驱除蚜虫,减轻病毒病、白粉病为害。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提高保护地李子品质技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保护地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