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家门口有两棵美丽的树,我非常喜欢它们,一棵是柳树,另一棵是桃树。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我觉得树是一种给人快乐的植物。”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长期的种养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关于大棚花卉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灰霉病是大棚花卉的主要病害,具有危害范围广、传播快、发生频率高等特点。主要危害花卉的花、果及叶片。该病在花卉的生长季节发生尤为严重,因此花卉灰霉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为你介绍大棚花卉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灰霉病的病原及发生条件: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育适温10℃至32℃,最低4℃,相对湿度要求保持90%以上。由于春季气温适宜,棚内湿度大,如放风不及时,是造成发病较重的主要原因。

灰霉病的主要症状:病菌从萼毛、花梗的气孔或伤口处侵入,向果梗上蔓延,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果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病花落到叶面上,易引起叶片发病,形成着生灰霉的大圆斑。烂花、烂果落到茎上引起茎部腐烂,严重时植株枯死。如菊花叶受害时,叶片边缘呈褐色斑,表面略呈轮纹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表腐烂,倒挂金钟叶受害时,病叶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渐变成黑褐色,并腐烂。此外,非洲菊、仙客来也易受危害。

现将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整理如下:

1.种子消毒:为杀灭附着在花卉种子表面的真菌,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液浸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

2.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3.合理施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

4.棚内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内干净,做到通风透光好。高温闷棚抑菌。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时晚放风。提高棚温到33℃,这样不利产生分化孢子。降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速克灵熏3至4小时。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每隔7天交替使用,连续2至3次,均能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xzh52.coM延伸阅读

花卉种植:秋海棠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秋海棠灰霉病症状叶、花发病。叶上发病从叶缘开始,生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表皮出现灰色霉层。花枯萎变褐色。下面介绍一下秋海棠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传染途径

1、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2、棚室或田间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

3、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8℃也可产生分生孢子。

4、湿度对此病流行影响较温度大,温室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保护地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

2、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以上就是秋海棠灰霉病的防治技术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花卉种植技术:雪松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雪松灰霉病主要危害雪松的当年生嫩梢及两年生小枝。严格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溃疡型:主要危害雪松的嫩梢。初期在嫩梢基部产生淡褐色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扩大成中部下凹的大病斑,在下凹初期呈深褐色水渍状腐烂。

雪松灰霉病主要危害

雪松的当年生嫩梢及两年生小枝。严格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溃疡型:主要危害雪松的嫩梢。初期在嫩梢基部产生淡褐色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扩大成中部下凹的大病斑,在下凹初期呈深褐色水渍状腐烂。病愈后,原来腐烂的表皮干裂。

2.嫩梢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嫩梢上,初期症状同溃疡型,但当病部出现水渍状腐烂后难以形成愈合组织,当病部达到嫩梢周长的2/3 以上时,嫩梢即自病部向下弯曲、萎蔫、枯死。病情发展迅速,从症状出现到嫩梢枯死,只需4至5天。雨天病部会长出一层灰霉。

3.小枝枝枯型主要发生二年生小枝上。病斑主要从病死的嫩梢扩展而来。初期在枯梢和小枝交界处形成一圈赤褐色凹陷,后逐渐形成明显的病斑,病斑不开裂,有少量的树脂溢出,皮层和木质部表层呈深褐色。病斑扩展至小枝一周后,小枝上部枯死。

雪松灰霉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高温不利于发病,高湿有利于发病,病原菌腐生能力强。病菌在20-22℃时孢子萌发率最高,高温不利于该病菌的生长发育,35℃时孢子的萌发率降低为0。该病在浙江于4月上旬开始危害,5月上旬至中旬达到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到6月上旬停止发病,秋季也不再发病。由于病害的潜育期短,孢子形成快,因此遇上适合病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很容易造成病害流行。春季到初夏,雪松植株组织幼嫩,如果低温多雨天气多,很容易发病,但在气候干燥少雨的地区则发病轻微;秋季温度也适合病原菌生长,但雪松嫩梢已经木质化,不利于病菌侵入,一般发病轻微,但在秋季多雨的地区,也常有发病。

雪松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①雪松宜种植在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方,种植时不宜过密。

②对病死枯梢应及时剪除并销毁。

③发病期可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花卉种植技术:菊花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一、为害症状,灰霉病菌侵染花器,花瓣初期产生水渍状褐色小斑,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并腐烂,未开花花顶端染病整个花头褐腐,上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一、为害症状

灰霉病菌侵染花器,花瓣初期产生水渍状褐色小斑,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并腐烂,未开花花顶端染病整个花头褐腐,上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发病特点

病原为子囊菌门真菌(Sclerotinia ****eliana (de Bary) Fuck.)。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不断产生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不适病部产生菌核,在田间存活期较长,遇到适合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人或产生孢子,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腐烂的病叶、败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发病。菌丝生长温限4-32℃,最适温度13-21℃,高于21℃其生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28℃锐减。该菌产孢温度范围1-28℃,同时需较高湿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发,最适13-29℃,孢子发芽要求一定湿度,尤在水中萌发最好,相对湿度低于95%孢子不萌发。病菌侵染后,潜育期因条件不同而异,1-4℃接种后1个月产孢,20℃接种后7天即产孢;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只要具备高湿和20℃左右的温度条件,病害易流行。花冠湿度大持续时间长利于病菌产生灰霉和病菌孢子萌发侵染,湿度大的温室易发病。病菌寄主较多,为害时期长,菌量大,防治比较困难。

三、防治方法

由于此病侵染快且潜育期长,又易产生抗药性,目前主要推行生态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

(1)生态防治。棚室养护的菊花围绕降低湿度,采取提高棚室夜间温度,增加白天通风时间,从而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露持续时间,达到控病的目的。

(2)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

(3)定植后发现零星病株即开始喷洒65%甲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4)提倡使用木霉制剂10的6次方-10的8次方孢子/g,300-500倍液,前景相当广阔。

花卉种植:如何防治花卉灰霉病?


如何防治花卉灰霉病。

花卉灰霉病防治技术措施: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是防治灰霉病最为经济的手段,如香石竹红花品种较黄花品种抗病,在相同条件下,红花品种比黄花品种发病轻。

2、前期处理

(1)、基质消毒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花卉无论是园栽或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2)、种子消毒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min,流水冲洗40min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min,晾干后备用。

(3)、减少侵染源随时清除病花、病叶等残体,对于凋谢花朵也应及时剪除。

(4)、其他处理用种球、种苗种植的,种植前先剔除病株,用0.3~0.5%硫酸铜浸泡0.5h,水洗晾干后再种植。

3、田间管理

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病力。尽量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增施P、K肥,控制N肥用量,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以保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发病部分,不可直接堆在温室或放在垃圾堆上,应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盆花管理要注意通风透光,花盆放置不易过密,应留有充分的空间。浇水要“见干见湿”,盆土不易过湿,防止积水,浇水最好从花盆边缘注入,避免淋浇,以免叶面湿度大而有利于发病。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结束时应通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施行根茎周围淋浇,不同的花卉最好不要混植在同一室内。大田同样应注意植株间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管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植株损伤,避免造成伤口,防止病菌侵入。

4、高温控病

灰霉病在高于32℃条件下停止生长和发育。利用这一原理,在保护地栽培中可通过提高温度来控制病菌的发育和侵染,该措施在秋季使用效果明显。一般采取上午迟放风,使大棚和温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超过33℃开始放风,如果近中午时仍在25℃以上,可以继续通风,但下午温度需要维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15~17℃。如果掌握好该方法,可以起到不用药而防治灰霉病的目的。

5、药剂防治

防治此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应以预防为主,抓准时机进行药剂防治。可以叶面喷药,也可以薰蒸、施粉尘。

(1)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1:1:200波尔多液喷洒,第15d一次。

(2)发病后及时剪除病叶,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有效的药剂有50%多菌灵wp500~800倍液,50%腐霉利wp(速克灵)1000~2000倍液,65%甲硫·霉威wp(万霉灵)1000倍液,50%福·异菌wp(灭霉灵)900倍液,65%代森锰锌wp500~800倍液等。每隔7~10d喷一次。这些药剂均为保护性杀菌剂,喷药应细致周到。用药时间最好在上午9时以后,并避免高温和阴雨天气用药。在喷药时,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3)药剂熏烟可选用的药剂有10%腐霉利FU每667m2200~250g、45%百菌清FU每667m2250g、20%百·腐FU每667m2250g、3%噻菌灵FU每m350g。熏烟3~4h后放风。可以在阴雨天或浇水后进行,最好在傍晚封闭风口后进行。在空气湿度大而不适于喷洒药液时使用效果良好。

(4)喷粉尘有效的药剂有5%百菌清复合粉剂、6.5%甲硫·霉威粉尘剂(万霉灵)、5%福·异菌粉尘剂(灭霉灵)。9~10d一次,连用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每667m2施用量1kg。要对准植株上方喷药,喷后要封闭棚室,施药最好在傍晚或阴雨天发病高峰进行。

1.种子消毒:为杀灭附着在花卉种子表面的真菌,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液浸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

2.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3.合理施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

4.棚内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内干净,做到通风透光好。高温闷棚抑菌。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时晚放风。提高棚温到33℃,这样不利产生分化孢子。降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速克灵熏3至4小时。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每隔7天交替使用,连续2至3次,均能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花卉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关于大棚花卉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