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桂花叶枯病防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症状
在叶片的叶缘、叶尖发生。开始为淡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若几个病斑连接,全叶便干枯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时脆裂,边缘色深,稍隆起,后期病部散生很多小黑点,病斑背面颜色较浅。
病原
病原菌为PhyllostictaosmanthicolaTrin.,属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近坏形,有孔口,直径100-150微米。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近梭形,单胞,无色,大小为6.0-9.5*1.8-2.5微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病落叶中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发生规律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7℃左右。在广州,病害发生多在7-11月。盆栽场所潮湿闷热、通风不良时,或植株生长衰弱时都会病重。病害在经冬后的老叶上发生较多。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加强培育管理。盆栽桂花要忌积水,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以提高抗病力。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冬季还应清除病落叶,以养活侵染来源。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初期可喷1:2:1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xzh52.coM延伸阅读

月季花叶枯病如何防治


内容提要很多人都喜欢月季花,不仅月季花一年四季都开花,观赏价值高,而且价格低廉,在园林绿化中占有很重的地位。月季在南北园林中,也是使用次数是最多的一种花卉。叶枯病是月季常见的病害之一,染病的月季首先会从叶片的顶端或边缘出现病斑,随着病害的发生病斑会由小到大不规则状,颜色会从红褐色至灰褐色,最后病斑会连片成大枯斑,如果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月季植株的死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月季花叶枯病如何防治吧!

1月季花叶枯病的危害症状

月季叶枯病常引起苗圃、盆栽月季的叶片干枯脱落,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干枯达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有时叶表生稀疏的黑色小点。

2月季花叶枯病的发生规律

叶枯病菌属腔孢纲球壳孢目,叶面上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浅褐色,顶端有孔口,初埋生于叶片组织内,后突破表皮外露,内产生许多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危害。以7~9月高温、高湿时发病重。

3月季花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病叶,消灭越冬病原。若在发病期间及时摘除病叶,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扩展。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喷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液。

花卉种植常识:雪松叶枯病防治方法


雪松叶枯病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落针叫-上越冬后,第二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间子囊抱子陆续成熟,以致危害树木。下面介绍一下雪松叶枯病防治方法。

雪松叶枯病病菌由雪松叶气孔侵入,经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出现明显的症状。由于分生抱子器中产生的分生抱子萌发力很差而无侵染力,故无再侵染发生。

但因子囊子包子放射时间很长,达3个月左右,自春至夏都可能有新的侵染发生。在子囊抱子飞散期间,如果降水量大,湿度,有利于侵入。林地干旱,土壤癖薄,雪松遭受病虫害和管理不良等,都可能促使病害的发生。

无公害防治措施

①加强抚育管理,使雪松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

②对小面积人工林、雪松苗圃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子囊抱子飞散前清除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

③在子囊抱子成熟后飞散期间,喷1:2:200倍量式波尔多液,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可温性多菌灵400-500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特8倍液防治2-3次,每次间隔10-15天。

以上就是雪松叶枯病防治方法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种植方法:梅花叶穿孔病防治


梅花叶穿孔病的病原真菌是尾孢属的一种。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中越冬。第2年春天借助风雨传播。因此,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病。如果梅桩管理不好,树势衰弱,则病情更加严重。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梅花叶穿孔病防治方法。

梅花叶片穿孔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梅花叶穿孔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圆点,逐渐扩大形成红褐色病斑。病斑的边缘颜色较深,并且容易产生离层脱落而穿孔,严重时导致提前落叶,影响生长发育及来年开花。

梅花叶穿孔病的病原真菌是尾孢属的一种。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中越冬。第2年春天借助风雨传播。因此,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病。如果梅桩管理不好,树势衰弱,则病情更加严重。

梅花叶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要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盆栽时,栽培土应选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土壤。连续阴雨的季节可适当遮盖以防盆土过湿。

二是:应清除落叶和枯叶、病枝和枯枝,集中烧掉,以减少病源。

三是: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l∶1∶160~200等量式波尔多液。 

以上就是梅花叶穿孔病防治方法方法,你了解了吗? 

晚香玉炭疽病及叶枯病防治技术


晚香玉花白色,浓香,夜间尤烈,花茎细长,线条柔和,栽植和花期调控容易,是非常重要的切花之一。晚香玉容易感染炭疽病和叶枯病,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两种有效解决炭疽病及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1、晚香玉炭疽病
可由多种炭疽病菌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边缘暗褐色,中央为浅褐色或灰白色病斑,病斑周围可见褪绿晕圈。后期,病斑上可见成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潮湿时,可出现粉红色粘液。
防治技术:可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喷雾防治,平时可选配1∶1∶200倍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2.晚香玉叶枯病

本病多发生在叶片上,多从叶尖,边缘处开始发病,病斑初为褐绿色黄斑,扩大后往往连成一片,呈不规则状、黄褐色或灰褐色的病斑。后期病叶干枯并出现黑色粒状物,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技术:选用健康无病种球。可用1:1:20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硫酸亚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盆栽兰花叶枯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叶枯病病原菌是大茎点霉,可以危害兰花叶片的不同部位。叶尖受害初期会出现淡褐色斑点,后期病点会变为深褐色,病斑连接后叶尖枯死。叶片中部受害,病斑面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黑褐色,严重时,整片叶枯死。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盆栽兰花叶枯病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发病规律

叶枯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内越冬,在寒流过后遇高温高湿时发病最为严重,病菌会借助风雨及水滴从叶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向四周传播,4-5月发病危害老叶,7-8月发病主要危害新叶。

二、防治方法

1、加强预防工作,注意避免寒流、暴雨侵袭

兰花叶枯病在寒流过后遇高温高湿时发病最为严重,因此在暮春时期,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寒流、暴雨侵袭。

2、发病初期要及时隔离,集中喷药防治

当发现兰花植株叶面上有浅褐色小斑点时,要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将病残烧毁,以防病菌再次侵染;对发病的兰花植株采取隔离措施,集中喷药防治,一般每7-10天喷一次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

花卉种植:桂花种植之褐斑病防治


【桂花种植之褐斑病防治】桂花褐斑病是桂花的一种常见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真菌感染而引发,地栽、盆栽的桂花植株都有发生,发病时轻者影响观赏效果,重者造成植株死亡。

桂花种植之褐斑病的症状

多发于叶片,大多从叶尖和叶缘向整个叶片发展。初期病斑呈浅灰色,之后呈不规则扇状扩展,后期病斑逐渐干枯,呈褐色,并着生有黑色粒状物。

桂花种植之褐斑病的发生规律

病菌在植株病残体上越冬,靠风、雨、浇水等方式传播,北方室外养护春末至中秋间发病最为严重。

桂花种植之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掉病株残体;2.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3.萌养环境要通风透光,发病期不宜喷淋,避免雨淋;

4.及时防治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害虫;

5.秋末入室前喷两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6.如有发生,可用90%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防治。

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种花养花则是很多人与花相伴的一种方式。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桂花叶枯病防治”,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