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家门口有两棵美丽的树,我非常喜欢它们,一棵是柳树,另一棵是桃树。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我觉得树是一种给人快乐的植物。”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种花达人怎么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槭树科》,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花卉植物名 鸡爪槭

拉丁名/别名 Acer palmatum / 青枫、雅枫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长江流域,北达山东、南至浙江。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为落叶小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及半阴环境,适生于肥沃、疏松的土壤,不耐涝、较耐旱。花期4-5月。

形态特征 株高约8m。树皮平滑,深灰色。小枝细瘦,紫色或灰紫色。叶对生,掌状深裂,裂片5-9枚,长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重锯齿紫红色。伞房花序顶生,花紫红色。

繁殖与栽培 播种和嫁接法繁殖。秋播或层积至翌年春播。嫁接繁殖多用于优良的园艺品种,有靠接、枝接及芽接等法。移栽于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中小苗需带宿土,大苗需带土坨。盆栽观赏者可在8月下旬进行摘叶,施氮肥1-2次,并适当整形修剪。主要害虫有刺蛾、大蓑蛾、蚜虫和星天牛等。

XzH52.COM推荐阅读

槭树的常见品种分类


五角枫

五角枫是一种落叶的乔木,植株比较高,可以达到20米。五角枫的树皮比较的薄,树枝中还有乳汁。叶片是单叶对生的,一般形状为掌状五裂,树叶的基部呈心形。果实为扁形,果翅的长度是果实的两倍,张开是纯角。一般来说会在4到5月开花。

鸡爪槭

又称为青枫,相较于五角枫来说矮了很多,是一种落叶的小乔木,它的树冠一般是圆球形或是伞形,树枝很细,为灰紫色或是紫色。鸡爪槭的叶子长6到10厘米,掌状有5到7厘米的深裂,叶子的边缘还有细重的锯齿。它的花是紫红色,果实呈球状。

元宝枫

这种槭树的高可以达到10米左右,树冠可能为倒广卵形或是伞形。元宝枫的树叶也是掌状五裂,裂片是全缘的,而且形成锐角。它的果核比较扁平,果翅之间展开大约成直角的样子,果翅一般比较宽。

三角枫

也叫丫枫,这种槭树也很高,最高可以在20米左右,它的树冠是卵形。叶片为掌形,一般先端不裂或是有3浅裂,叶子长10cm,果实的两面会凸起,果翅之间也成锐角。

枫树和槭树的区别


叶片形状

枫树的叶片是呈交互状生长在枝条上,果实像刺球一样聚集在一起生长的。枫树每叶仅三裂,果实为蒴果

槭树的叶片是呈对称状生长的,果实也是相对而生。槭树生长在海拔700~2200米的地方,喜欢阳光与干燥。

树干

枫树的树干是暗褐色的,表面有很多沟纹裂痕,属金缕梅科。

槭树又叫青枫,它的树干呈绿色,表面比较光滑,属槭树科。

用途

枫树的用途十分广泛,它的树形俊俏。经常被用来做各种建筑以及造船。另外,在路边或者花园中,这种树也十分常见,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槭树由于树干表皮比较光滑,因此纹理清楚美观。它的主要用途就是供人们观赏。

枫叶

秋天到来,气温变化比较明显,枫叶和槭叶中的叶绿素也会随之变化。槭树的叶红素含量比较多,叶落时间较长,可以出现我们常见的万山红遍的效果。观赏时间可以长达两至三星期。枫叶相对来说叶红素比槭树少,在变红之后会很快叶落,因此外观呈现枯黄,难以长时间观赏。

睡莲科


花卉植物名 萍蓬莲

拉丁名/别名 Nuphar Pumilum / 萍蓬草、荷根、水栗子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东北、华北、世界各国习见栽培。为多年生长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宜于深厚、肥沃河泥土生长。

形态特征 根茎粗壮,叶宽卵形浮于水面,花单生,花萼5片,金黄色,花心红色,花茎伸出水面。花期7-8月。浆果卵形,种子黄褐色,果熟期8-9月。

繁殖与栽培 分株、播种繁殖。容易栽培管理,池塘或花盆均可栽植。生长期要求充足肥料,施以马蹄片、麻酱渣均可。

花卉植物名 萍蓬莲

拉丁名/别名 Nuphar Pumilum / 萍蓬草、荷根、水栗子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东北、华北、世界各国习见栽培。为多年生长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宜于深厚、肥沃河泥土生长。

形态特征 根茎粗壮,叶宽卵形浮于水面,花单生,花萼5片,金黄色,花心红色,花茎伸出水面。花期7-8月。浆果卵形,种子黄褐色,果熟期8-9月。

繁殖与栽培 分株、播种繁殖。容易栽培管理,池塘或花盆均可栽植。生长期要求充足肥料,施以马蹄片、麻酱渣均可。

花卉植物名 王莲

拉丁名/别名 Victoria amazonic /

产地与习性  王莲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为多年生长植物。喜高水温(30-35℃)和高气温(25-30℃)光线充足和肥沃的土壤。

形态特征  茎短、直立,须根发达。叶浮于水面,圆盘形,叶面光滑,边缘直立,成年叶直径达1.8-2.2m。花两性,直径可达30cm,有萼片4枚,背面多粗刺,花瓣长圆状披针形。开花时花蕾伸出水面,第一天傍晚开放,花瓣白色,香气浓郁,次日晨闭合,下午重复开放,呈粉红色,花瓣反卷,第三天上午呈红色,沉入水中。花后两个多月果熟。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1-2月播种国,约半月左右发芽,待根长至4-5cm时,植入小花盆,在根向盆土表面伸长时,即换成直径2-3cm的盆,经5-6次换盆后植入池中。

花卉植物名 荷花

拉丁名/别名 / 莲花、荷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为多年水生花卉。喜热,春季湿度上升到13℃时,地下茎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3-33℃,当气温高达40℃时,还能花繁叶茂。只要有水,-5℃左右不致受冻。荷花喜湿,喜相对稳定的静水,整个生长期不能缺水,大株型品种能耐1.5m水深,中株形品种适宜水位为0.4-1m.小株形品种适宜水位为0.2-0.4m。为阳性植物,喜阳光照,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富含有机质的黏性湖塘泥为佳。

形态特征 荷花地下茎(藕)横生于泥中,成圆至椭圆形,节上生不定根和侧芽,节间肥大,其中具多条气腔。茎上还有许多细小的运水导管,导管壁上附有增厚的黏液状木质纤维素,具有弹性。在叶柄、花柄上也有气腔,运水导管和木质纤维素,具与地下茎联通。藕的顶端具顶芽,萌发后抽出白嫩细长具节的藕鞭,鞭的末端长出新藕,称为主藕,一次分枝称子藕,二次分枝称孙藕。叶分三种,种藕最初长出的叶称钱叶;最早从藕鞭节上长出的几片枝称浮叶;继而长出挺水叶,为立叶。三种叶在出水前均对折卷成双筒状紧贴叶柄,统称卷叶。叶近圆形,盾状全缘,叶表具角质,乳头状突起。花单生,两性;萼片绿,多早落;花蕾桃形,色暗紫、玫瑰红或灰绿;花型有单瓣(15-20枚。)、复瓣(21-50枚)、重瓣(51-100枚)、重台(花瓣100余枚,雌蕊瓣化)、千瓣(花瓣2000枚以上。雌雄蕊全部瓣化)等。花径最大可达30cm.最小仅6cm左右。花色有红、粉、白、淡绿、黄、复色、间色之分。

莲属植物仅两种;荷花(中国莲)分布在亚洲、大洋洲,以我国为中心;黄荷花(美国莲)分布在北美,以美国东北部为中心。

繁殖与栽培 常用分藕繁殖和播种繁殖。主藕、子藕、孙藕均可用作种藕,以2-3节为宜播种繁殖多用于新品种选育。4-8月,将成熟莲子凹进端剪破,投入清水中浸泡,待长出3-4片幼叶后,栽于无孔花盆中。

栽培分塘植、缸植和盆植。塘植,选用大株形品种,如‘西湖红莲’、‘东湖红莲’等。株行距2-3m.缸植多用株形中等品种,如;‘艳阳天’、‘秋水长天’等。盆栽以碗莲品种为宜,如‘娃娃莲’‘桌上莲’等病害有斑枯病、褐纹病、腐败病等,主要害虫有缢管蚜,莲潜叶摇蚊、大蓑蛾、铜绿金龟子等

花卉植物名 睡莲

拉丁名/别名 Nymphaea terragona / 子午莲、水浮莲、水芹花

产地与习性 原产北非和东南亚热带地区,欧洲和亚洲的温带和寒带地区有少量分布。为多年生水生植物。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水质清洁及温暖的静水,适宜水深为25-30cm. 耐寒睡莲在根部土不结冻之处,可在露天越冬。春季萌芽生长,夏季开花,花后果实沉没水中,成熟后裂开散出种子,先浮于水面,而后沉入水底。冬季地上茎叶枯萎。

形态特征  根茎短、直立。叶圆形盾状,革质、叶面绿色,叶背紫红色,浮于水面。花有白、红、粉,黄、蓝、紫等色及其中间色,花也浮于水面,花期7-8月,果实球形,果熟期8-9月。

繁殖与栽培 一般用分株法繁殖,清明前后,将根茎切割成长约10cm的段块,每块具芽眼2-3个,分别栽入盆中。覆土厚度以埋没根茎为度,保持水深2-2cm。出叶2-4片时,随叶柄伸长逐渐加水,但不能淹没新生叶片,并将盆放入水池中,最后水深可控制在20-50cm,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花。霜冻前将盆移入冷室,盆土保持潮湿,不结冰即可。

卫矛科


花卉植物名 卫矛

拉丁名/别名Euonymus alatus / 鬼箭羽、四棱树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东北、华北及华中地区,各地多有栽培。为落叶灌木。喜温暖向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田园土、砂壤土或中性土均能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 小枝硬直而斜出,通常四棱形。叶狭倒卵形,对生,边缘有细锐锯齿,叶柄极短。聚伞花序腋生。花黄绿色,花期5-6月。蒴果四深裂,紫色,种子具粉红色假种皮,果熟期9-10月。

繁殖与栽培 播种为主,民可扦插育苗,采种后去掉种皮,立即进行沙藏,翌春露地直播。扦插春、夏、秋均可进行,最好选用全光照喷雾插床育苗,成苗率极高。

紫葳科


花卉植物名 炮仗花

拉丁名/别名 Pyrostegia ignhea /

产地与习性 产巴西、为常绿藤本。喜光,喜温暖高温气候和酸性土壤。短期2-3℃低温,中片稍有萎缩或部分脱落。花期1-2月。

形态特征 蔓长8m以上。小枝有纵纹。复叶对生,卵形至卵状矩圆形。聚伞圆锥花序顶生,下垂,有花5-6朵,花冠管状至漏斗状,橙红色,反卷。

繁殖与栽培 扦插或压条法繁殖,扦插在春季或夏季进行,60-80天生根。压条也在春夏季进行,约一个月左右开始生根,定植后一年开花。栽培初期需立支架,使枝蔓攀附。生长期切忌翻蔓,以免造成开花不良。生长季节可每月施肥一次,并注意剪除干枯枝叶。

花卉植物名 炮仗花

拉丁名/别名 Pyrostegia ignhea /

产地与习性 产巴西、为常绿藤本。喜光,喜温暖高温气候和酸性土壤。短期2-3℃低温,中片稍有萎缩或部分脱落。花期1-2月。

形态特征 蔓长8m以上。小枝有纵纹。复叶对生,卵形至卵状矩圆形。聚伞圆锥花序顶生,下垂,有花5-6朵,花冠管状至漏斗状,橙红色,反卷。

繁殖与栽培 扦插或压条法繁殖,扦插在春季或夏季进行,60-80天生根。压条也在春夏季进行,约一个月左右开始生根,定植后一年开花。栽培初期需立支架,使枝蔓攀附。生长期切忌翻蔓,以免造成开花不良。生长季节可每月施肥一次,并注意剪除干枯枝叶

花卉植物名 凌霄花

拉丁名/别名 Campsis grandiflora / 紫葳、中国凌霄、大花凌霄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中部各省。为落叶藤木,借气生根攀援它物向上生长。喜阳,略耐阴,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较耐水湿,并有一定的耐盐碱性能力。花期6-9月。

形态特征 株高约20m。树皮灰褐色,呈细条状纵裂。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顶生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大型,漏斗状,外橘黄,内鲜红色

繁殖与栽培 扦插、压条、分株及播种法繁殖。扦插多选带气生根的硬枝春插,夏季压条。分株多用根蘖,播种繁殖的幼苗应行遮荫,每年需要冬剪,疏除过干枯枝。花前追肥水,可促其叶茂花繁。

花卉植物名 楸树

拉丁名/别名 Catalpa bungei / 金丝楸、梓桐、小叶梧桐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河南、河北、陕西等省。为落叶乔木,阳性树种。喜温凉气候,稍耐湿。在深厚肥沃、湿润疏松的中性及微酸性和钙质壤土中生长迅速。能耐轻度盐碱及干旱。化期5月。

形态特征 根系发达,易生萌蘖。树干通直,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广楔形;幼呈伞房状,顶生,有花5-20朵,花冠唇形,白色,内有紫色斑点。蒴果细长,如豆荚状。

繁殖与栽培 多行埋根育苗,于早春萌芽前,在大树周围挖取直径1-2cm粗的根条,进行根埋,成活率高。秋后即可栽植。也可扦插或嫁接育苗。害虫有楸螟、大蓑蛾、龟叶甲等。

木犀科


花卉植物名 毛茉莉

拉丁名/别名 Jasminum multifforum /

产地与习性 原产印度,为常绿灌木。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北方需在温室越冬。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花期冬、春季。

形态特征 株高2-5m,茎直立或攀援。叶片卵形,对生,薄革质。茎叶具黄褐色柔毛,复聚伞形花序,花白色,高脚碟形,具芳香。

繁殖与栽培 以扦插繁殖为主,多地初夏进行。立秋后停止施肥,冬季置温室阳光充足处。每年4月进行换盆,并剪去枯枝,置于阴处,20-30天后可正常养护

花卉植物名 茉莉

拉丁名/别名 Jasminum sambac / 抹厉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北部、印度、为常绿灌木。喜温暖湿润,越冬温度如低于3℃,则遭受冻害。在通风、半阴的环境中生长最好。畏寒,忌旱,不耐湿涝。要求向微酸性的砂质壤土。花期6-10月。

形态特征 枝条细长。叶对生,卵形,光亮。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具花3-9朵,花冠白色,芳香。

繁殖与栽培 多用扦插法繁殖,也可分株和压条。扦插繁殖于4-10月进行。盆栽茉莉,盛夏早、晚需浇水,冬季要适当控制水分。栽培中要经常摘心,盛花之后应重剪。主要虫害有卷叶蛾与红蜘蛛。

花卉植物名 素馨

拉丁名/别名 Jasminum grandiflorum / 大花茉莉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越南、缅甸、斯里兰卡和印度。喜温暖重见天日,要求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畏寒,畏旱、不耐湿涝。

形态特征 蔓生灌木,枝下垂,有棱。叶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尖。花单生或数朵成聚伞花序顶生。花外部粉红色,内部白色,具芳香,花期3-4月。

繁殖与栽培 扦插、奔放要或分株法繁殖。栽培简单。

花卉植物名 迎春

拉丁名/别名 Jasminum nudiflorum / 迎春花、金腰带、金梅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及西藏等省区,为落叶灌木。喜光,也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耐寒,耐空气干燥。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土、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但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中生长最好,较耐干旱瘠薄,不耐涝。花期2-4月。

形态特征 株高0.3-5m,枝细长,拱曲弯垂,幼枝绿色,四棱形,叶对生,三出复叶,小叶卵形至椭圆形。花单生,先叶开放,有清香,花冠黄色,高脚碟状,径2-2.5cm。

繁殖与栽培 繁殖以扦插为主,硬枝,软枝扦插均可。也可压条或分株繁殖。生性强健,适应性强。养护管理简单,栽培中偶有蚜虫为害。

花卉植物名 流苏树

拉丁名/别名 Chionanthus retusus / 茶叶树、牛筋子、萝卜丝花

产地与习性 产于中国甘肃、陕西、山西、河北以及南至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省;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喜光,也较耐阴。喜温暖气候,也颇耐寒。喜中性及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花期4-5月。

形态特征 株高6-20m,树皮灰褐色,薄片状剥裂。枝开展,小枝灰绿色。叶对生,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全缘或有小锯齿。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着生枝顶,疏散,花冠白色,筒短。

繁殖与栽培 用播种、扦插或嫁接法繁殖。实生苗当年高约30cm,扦插宜在夏季进行。嫁接以白蜡或女贞为砧木。移植于春、秋季进行,大苗栽需带土球。

花卉植物名 桂花

拉丁名/别名 Osmanthus fragrans / 木犀、九里香、岩桂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喜光,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荫。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忌碱性土和积水。通常可连续开花两次,前后相隔15天左右。花期9-10月。

形态特征 株高约15m,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针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簇生叶腋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

繁殖与栽培 播种、压条、嫁接和扦插法繁殖。当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实生苗始花期较晚,且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压条繁殖,用于繁殖良种。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水蜡、流苏和白蜡等树种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进,也可在梅雨季节移栽,大苗需带土球,种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阳光之上。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病虫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叶蜂、柑橘粉虱、蚱蝉等。

花卉植物名 女贞

拉丁名/别名 Ligustrum lucidum / 桢木、蜡树、将军树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华北、西北地区也有栽培。为常绿乔木。喜阳光,但亦耐半阴。喜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中性,微碱性土壤亦能适应,瘠薄干旱则生长慢。花期6月。

形态特征 株高10m,树皮灰色,光滑。叶对生,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表面深绿有光泽,背面淡绿色。圆锥花序顶生,小花密集,白色有芳香。浆果头核果,蓝黑色间有白色,果期11-12月。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种子采后即播,发芽率高,也可沙藏后翌春播种。扦插及易成活。根系发达,萌蘖、萌芽力强,耐修剪整形。

花卉植物名 欧洲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vulgaris / 洋丁香
产地与习性 原产欧洲,多生于海拔1200m的向阳山坡。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3m,幼枝光滑。叶片卵形或卵形。圆锥花序侧生,花淡蓝紫色、白色,花期4月中、下旬。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暴马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amurensis / 荷花丁香、暴马子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也有分布,为落叶灌木或乔木。喜阳光充足,但也耐阴、耐寒、耐旱,耐瘠薄。

形态特征 株高4-8cm,叶卵形至宽卵形,圆锥花序,长20-25cm,花冠白色。春末夏初开花。

繁殖与栽培 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栽培容易,管理粗放。

花卉植物名 羽叶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pinnatifolia /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秦岭南北坡。多生于海拔2000-2700m之山坡疏林或河谷、石滩等地。喜阳,耐寒、耐旱。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约3m,小枝灰褐色,纤细。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侧生,花白色或淡粉红色。花期4月中下旬或5月。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什锦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chinensis /

产地与习性 落叶灌木,株高3-6m,枝条灰褐色,细长而直立。叶片卵状披针形。花序侧生,淡紫色或粉红色,具香气。

形态特征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小叶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tinga microphylla / 四季丁香、二度梅、野丁香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喜阳、喜土层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能耐寒、耐旱。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约2.5m,幼枝灰褐色,被柔毛。叶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全缘,有缘毛。圆锥花序疏松,侧生,淡紫红色;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朝鲜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dilatata /

产地与习性 产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3-4m,幼枝淡红褐色。叶片卵圆形。圆锥花序侧生,繁茂而膨大,花冠紫、白二色,花冠筒细长,花期4月下旬。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紫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julianae /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秦岭北坡、性喜阳,喜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5-4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 初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嫩叶簇生,后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花淡紫色,花冠筒长6-8mm。花期5-6月。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白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oblata var.affinis /
产地与习性

形态特征 叶小而有微柔毛,花白色,有单瓣、重瓣之别。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什锦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chinensis /
产地与习性 落叶灌木,株高3-6m,枝条灰褐色,细长而直立。叶片卵状披针形。花序侧生,淡紫色或粉红色,具香气。

形态特征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小叶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tinga microphylla / 四季丁香、二度梅、野丁香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喜阳、喜土层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能耐寒、耐旱。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约2.5m,幼枝灰褐色,被柔毛。叶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全缘,有缘毛。圆锥花序疏松,侧生,淡紫红色;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朝鲜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dilatata /

产地与习性 产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3-4m,幼枝淡红褐色。叶片卵圆形。圆锥花序侧生,繁茂而膨大,花冠紫、白二色,花冠筒细长,花期4月下旬。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紫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julianae /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秦岭北坡、性喜阳,喜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5-4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 初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嫩叶簇生,后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花淡紫色,花冠筒长6-8mm。花期5-6月。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白丁香

拉丁名/别名 Syringa oblata var.affinis /

产地与习性

形态特征 叶小而有微柔毛,花白色,有单瓣、重瓣之别。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 连翘

拉丁名/别名 Forsythia suspensa / 黄绶带、黄寿丹、黄金条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北部和中部,朝鲜半岛也有分布。为落叶灌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怕涝,适生于深厚肥沃的钙质土壤中。花期3-4月,先花后叶

形态特征 株高约3m,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叶对生,单叶或3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齿。花冠黄色,1-3朵生于叶腋。

繁殖与栽培 播种或扦插法繁殖。春季播种,扦插容易成活,春季用一年生休眠枝或雨季选半木质化的绿枝作插穗。定植后应选留3-5个骨干枝,使花枝在骨干枝上均匀着生,每年花后进行修剪,疏除枯枝、老枝、弱枝,对部分比较健壮的枝条进行适度短截,促使萌生新的骨干枝和花枝。害虫有蚜虫、蓑蛾、刺蛾等。

葡萄科


花卉植物名 爬山虎

拉丁名/别名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 爬墙虎、地锦

产地与习性 分布于中国辽宁、广东、黑龙江、新疆等地。日本也有栽培。为落叶大藤木。性耐寒、喜阴湿,雨季在蔓上易生气生根。在水分充足的向阳处也能迅速生长,对土壤适应性很强。花期6月。

形态特征 卷须短且多分枝,端具黏性吸盘,能攀附墙壁、岩石向上生长。叶广卵形,先端略呈3尖裂,幼苗或老株基部萌条上所生之叶常为3小叶构成的掌状复叶,缘有粗齿。花淡绿色发。

繁殖与栽培 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压条和播种。种子需沙藏后翌春播种。栽植时宜向攀附物倾斜,以利自行攀附。主要害虫有葡萄斑叶蝉、葡萄天蛾等。

花卉植物名 假提

拉丁名/别名 Cissus rhombifolia / 菱叶粉藤、葡萄吊兰

产地与习性 喜明亮半阴环境,忌日光直射,喜温暖,如湿度低于5℃,则受冻害。

形态特征 为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菱形,有短柄;新叶常被银色绒毛,成熟叶为光亮的深绿色,叶背有棕色小绒毛。卷须末端分叉卷曲。

繁殖与栽培 扦插繁殖。浇水要注意间干间湿,最好每天向叶面喷雾。生长季节10-15天追肥一次。要定时修剪,以保持良好株形。每年应换盆一次。

花卉植物名 白粉藤

拉丁名/别名 Cissus discolor /

产地与习性 原产爪哇。为草质藤本。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越冬温度15℃。

形态特征 白粉藤有攀援的卷须,茎肉质。叶单生,卵圆形,有细锯齿。叶面白色,叶背紫红色,有粉红及紫色晕。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音性或两性。

繁殖与栽培 播种或扦插法繁殖。适于棚架栽培。

漆树科


花卉植物名 火炬树

拉丁名/别名 Rhus typhina /

产地与习性 原产北美,各地多引种栽培。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长快速,适应性强,能耐旱抗寒,为荒山绿化先锋树。花期6-7月。

形态特征 株高可达10m,枝有密生茸毛。叶为羽状复叶,小叶11-31枚,长5-12cm,长圆披针形,有长尖,边缘有锯齿,叶背灰白色,入秋叶片变红,严冬始落。顶生圆锥花序,被密生毛,长10-20cm ,花小,绿白色。果红色,有毛。

繁殖与栽培 播种或根插法繁殖,甚易成活。

花卉植物名 黄栌

拉丁名/别名 Cotinus coggygris var.cinerea / 红叶、黄道栌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及四川等省。欧洲东南部也有分布。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阳、稍耐半阴,耐旱、耐寒。适应性强,在瘠薄土或碱性土均能生长,忌水湿及黏重土壤。秋季温度降至5℃时,叶绿素开始减退,若昼夜温差为10℃,叶色4-5天即由绿转红。花期5月。

形态特征 株高约5m,树冠多呈圆球形,树皮灰褐色,小枝赤褐色。叶互生,倒卵形或卵圆形,全缘,被灰色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黄色。

繁殖与栽培 用播种,根插或嫩枝扦插法繁殖,种子播前需砂藏70-90天。夏季易感白粉病和霜霉病,影响秋季红叶的观展,应及时用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3-0.5石硫合剂防治。

楝科


花卉植物名 米兰

拉丁名/别名 Aglaia odorata / 珠兰、米仔兰、树兰、鱼仔兰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东南亚也有分布。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喜阳光充足,也耐半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宜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或砂壤土。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地皆盆栽。冬季移入室内越冬,湿度需保持10-12℃。夏、秋季开花。

形态特征 株高4-7m。嫩枝常被星状锈色鳞片。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枚,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圆锥花序腋生,花黄色,形似小米,芳香。

繁殖与栽培 主要用扦插或高压法繁殖,扦插于6-8月进行,高压繁殖宜在5-8月进行。小苗需适当遮荫,切忌阳光暴晒。在气温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常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为害。

花卉植物名 楝树

拉丁名/别名 melia azedarach / 苦楝、楝枣子

产地与习性 产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喜光,可耐寒,喜温暖湿润,不耐旱,怕积水。

形态特征 为落叶乔木,幼枝绿色,有星状毛,皮孔多而明显;老枝紫褐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钝锯齿。圆锥花序,花瓣淡紫色,核果近球形,成熟后橙红色。花期4-5月。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播后覆土深度3cm,功苗期不耐涝,7-8月是生长迅速时期,应及时追施肥料。

锦葵科


花卉植物名 悬铃花
拉丁名/别名 Malvaviscus arboreus var.penduliflorus /
产地与习性 原产墨西哥至秘鲁及巴西。现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南部。为常绿小灌木。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往往逸生。不择土壤。耐湿。全年开花。
形态特征 叶互生。卵形至近圆形,单叶,有时浅裂,叶形变化较多,叶面具星状毛。花通常单生于上部叶腋,下垂,花冠漏斗形,长5-6cm,鲜红色,花瓣基部有显著耳状物。雄蕊集合成柱状,长于花瓣。花瓣仅上部略微展开。
繁殖与栽培 繁殖以嫩枝扦插为主,生根容易。栽培容易,管理粗放。

花卉植物名 锦葵
拉丁名/别名 Malva sylvestris / 钱葵、欧锦葵、棋盘花
产地与习性 原产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干旱,不择土壤,以砂质土壤最为适宜。生长势强,喜阳光充足。花期6-10月。
形态特征 株高60-100cm,茎直立、多分枝,被粗毛。叶互生,掌状裂。花数朵簇生于叶腋,淡紫色或白色,花径约3cm,花瓣5枚,先端微凹,萼片钟形,种子扁平,圆肾形,褐色。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为主,也可分株,均在秋末或初春进行。

花卉植物名 木槿
拉丁名/别名 Hibiscus syriacus / 朝开暮落花、篱障花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遍及黄河以南各省。朝鲜半岛、印度、叙利亚也有分布。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温带及亚热带树种。喜光,稍耐阴,耐水湿,也耐干旱。宜湿润肥沃土壤。抗寒性较强。夏秋开花,每朵花开放约2日,朝开暮合。
形态特征 株高3-4m,小枝幼叶被绒毛,分枝多,树冠卵形。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先端钝,常三裂。花单生叶腋,径5-8cm,颜色有紫、粉、红白等
繁殖与栽培 通常以扦插法繁殖,极易成活。单瓣者也可播种繁殖。栽培管理粗放。木槿生长强健,病虫危害少。偶有棉蚜危害。

花卉植物名 拱手花篮
拉丁名/别名 Hibiscus schizopetalus /
产地与习性 原产非洲热带,为灌木。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形态特征 株高2m左右,分枝下垂,叶片卵圆形,边缘有锯齿,花红色、具长柄、下垂;花瓣细裂,反卷,雄蕊和花柱细长,突出花外,形似带穗的花篮。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栽培管理与扶桑相似。
[详细信息]
拉丁名/别名 Hibiscus rosa-sinensis / 朱槿、佛桑
产地与习性 产中国福建、广东、云南、台湾、浙江(南部)和四川等省,中南半岛也有分布。为落叶或常绿大灌木。喜光,阴处也可生长,但甚少开花。喜温暖湿润气候,不。气温在30℃以上开花繁茂,在2-5℃低温时出现落叶。澡择土壤,但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开花硕大。花期以夏、秋为盛,有些品种可常年开花。
形态特征 株高约6m,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广卵形或狭卵形。花大,单生叶腋,径10-17cm,有红、粉、黄、白等色;单瓣者漏斗形,单体雄蕊伸出于花冠之处,重瓣者花形略似牡丹。
繁殖与栽培 春季扦插繁殖。20-40天生根。盆栽要用轻松肥沃壤土,在生长季节每7天施稀薄液肥一次。病虫害有棉蚜、糠片盾蚧、煤污病等。

花卉植物名 木芙蓉
拉丁名/别名 Hibiscus mutabilis / 芙蓉花、拒霜花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西南部。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阳,也略耐阴,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忌干旱,耐水湿,在肥沃临水地带生长旺盛。
形态特征 枝上密被星状毛。叶大广卵形,3-5裂,边缘有印钝锯齿,两面有毛。单花生于枝条上部叶腋,白色或淡红色,后变为红色。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分株、压条、播种法繁殖。移栽易成活,因枝条多而乱,故必须及时抹芽和修剪。并注意适当疏蕾,萌芽期应多施肥水,生长期应多施磷肥。常有蚜虫、红蜘蛛和介壳虫危害。

花卉植物名 芙蓉葵
拉丁名/别名 Hibiscus moscheutos / 草芙蓉
产地与习性 原产北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阳、略耐阴,宜温暖湿润气候,忌干旱,耐水湿,在临近水边的肥沃砂质壤土中生长繁茂。花期6-8月。
形态特征 株高1-2m,落叶灌木状。叶大、广卵形,叶柄、叶背密生灰色星状毛。花大,单生于叶腋,花径可达20cm,有白、粉、红、紫等色。入冬地上部分枯萎,翌年萌发新枝,当年开花。
繁殖与栽培  用播种、扦插、分株和压条等法繁殖。多采用扦插法,于生长期间取半木质化的枝条,插入湿润砂壤土中,约一个月生根。萌发力和生长势均强,开花多,花期长,生长期应补充磷、钾肥。

花卉植物名 洛神葵
拉丁名/别名 Hibiscus sabdariffa / 玫瑰茄、山茄、罗塞耳、卡凯蒂、酸模、牙买加酸模
产地与习性 原产非洲与亚洲。根系发达,可在旱地、瘠地生长。从播种到采收约需8个月,所以无霜期在240天以上地区均可栽培。
形态特征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可于春季将种子直播于园地或房前屋后、田野隙地。苗高15-20cm时定植,宜在春季的阴天或雨后进行,株行距要视栽培目的而定,以采花萼和种子为主的,70-80cm为宜,以生维为主的,可适当密植。为30-50cm。春、夏之间,在未封行前要松土除草一次。大面积栽培时,每年需施肥1-2次。

花卉植物名 槭葵
拉丁名/别名 Hibiscus coccineus / 红秋葵、槭叶秋葵
产地与习性  原产北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喜阳,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黏质壤土或钙质土。长江以北地区成宿根性,入冬地上部分枯萎,次春萌发新枝。
形态特征  茎直立丛生,半木质化,高1-3m. 全株光滑,披白粉。茎及叶柄紫红色。叶互生,掌状5-7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花大,单生于上部枝的叶腋,深红色。花期7-9月。
繁殖与栽培 播种、分株法繁殖。播种宜在早春进行,可行条播。出苗后经1-2次间苗,即可移植,株距20cm左右。幼苗需覆盖越冬。翌春定植,株距50cm。

花卉植物名 蜀葵
拉丁名/别名 Alcea rosea / 大蜀葵、一丈红、熟季花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及亚洲各地,因在四川发现最早而故名蜀葵,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不耐阴,地下部耐寒,在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不择土壤,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良好。花期6-8月。
形态特征 茎直立挺拔,株高2-3m,茎叶均生有短柔毛。叶大、互生,叶片粗糙,微皱缩、心脏形,5-7浅裂。花大,单生于叶腋或着生枝条顶部,总状花序,花径8-12cm;花色艳丽,有粉红、红、紫、黑紫、白、黄、水红及乳黄色等。主要花型有三种堆盘型、重瓣型和单瓣型。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也可进行分株和扦插;8、9月种子成熟后即可播种,次年开花;春播,当年不易开花。播种后7天出苗。入冬稍加覆盖防寒。分株繁殖在春季进行,扦插法仅用于繁殖某些优良品种。栽植后适时浇水,在开花前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植株一般4年更新一次。易受卷叶虫、蚜虫、红蜘蛛危害。老株及干旱天气易生锈病。

花卉植物名 黄秋葵
拉丁名/别名 Abelmoschus moschatus / 黄葵、冬葵子
产地与习性 原产亚洲热带,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不耐寒。花期7-8月。
形态特征 茎直立分枝,被刚毛,高1-1.2m。叶异型,通常掌状5深裂,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锯齿。花黄色,中心部红褐色,单生于叶腋,花径10-12cm。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春天播于露地苗床,经一次移植后,于6月定植。

花卉植物名 黄秋葵
拉丁名/别名 Abelmoschus moschatus / 黄葵、冬葵子
产地与习性 原产亚洲热带,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不耐寒。花期7-8月。
形态特征 茎直立分枝,被刚毛,高1-1.2m。叶异型,通常掌状5深裂,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锯齿。花黄色,中心部红褐色,单生于叶腋,花径10-12cm。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春天播于露地苗床,经一次移植后,于6月定植。

荨麻科


学名:Pellioniarepens(Lour.)Merr.

科属:荨麻科

特性:

一年生肉质草本,直立和披散,秃净,高15厘米一下,茎纤弱,绿色和染紫。

叶:2裂,具柄,大小不等,椭圆形和匙形,大的长约5毫米,其相对1枚较小,全缘,有不明显的羽状脉。

花:极小,为腋生,稠密,近无柄,短于叶的聚繖花序,花淡绿色或染红,长不及1毫米,花期:夏季。

生态分布:

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于各热带地。

备注:

多生于湿墙上,广州到处可见,当花开时,摇荡后,雄蕊散出像雾的花粉,所以英文有火药树之名。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1科。常为草本,有时为灌木,稀为乔木,有的有刺毛,叶表皮有隆起的钟乳体;花极小,单性,花被单层,常带绿色,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并对生;花丝在花芽时内折,有多数脊椎状关节,花开放时,向外骤然射出的花粉犹如一团烟火,由风传播,心皮与柱头1;胚珠1枚,直立;花序常聚伞状、穗状或圆锥状,稀生于肉质花序托上;退化雌蕊常存在,退化雄蕊鳞片状。果为瘦果或肉质核果;种子常有胚乳,具直立的胚。花粉粒常为扁球形或球形,具2~5孔,稀为散孔,赤道径8~22微米,表面雕纹具细颗粒、小刺状或细网状。染色体基数x=6~14。本科约49属1900余种,分布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少数至温带地区。中国有25属350余种,主要分布长江流域以南省区。

分类下分6族:

①荨麻族,具刺毛,雌花被4裂,与子房离生。10属,中国有荨麻属等5属。

②藤麻族,植物无剌毛,雌花被3(~5)裂,与子房离生,柱头画笔头状。8属,中国有冷水花属、楼梯草属等5属。

③苎麻族,无刺毛,花单性,雌花被常呈管状,贴生于子房,柱头舌状至丝形。20属,中国有苎麻属、水麻属等12属。

④墙草族,无刺毛,花杂性,小苞片常连合成总苞,雌花被管状。6属,中国只有墙草属1属。

⑤单蕊麻族,无刺毛,雄花退化至1枚雄蕊。3属,中国仅有单蕊麻属(Drogue-tia)1属。

⑥锥头麻族,无刺毛,雄蕊直立,与上述各族不同,而与桑科相似,但胚珠直立又与荨麻科一致,它的这些特征表明这是介于荨麻科与桑科之间的一过渡类群,故有人主张另立一科。2属,中国仅有锥头麻属1属。

荨麻科中的许多属,如苎麻属、水麻属、紫麻属、水丝麻属、雾水葛属、蝎子草属、荨麻属、艾麻属、锥头麻属等都为重要的纤维植物:其中苎麻、青麻和红活麻等为中国南方常见的重要栽培纤维植物。冷水花属、赤车属、楼梯草属中的一些种类,茎肉质,叶翠绿,体态奇特或有美丽的花纹,广为栽培观赏。

本科的荨麻族植物具有其他高等植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刺毛,一旦触及人或牲畜的皮肤,就会出现红斑,痛痒难忍,有的种类甚至会引起儿童或幼畜死亡。

这种刺毛是一种表皮特化的腺毛,由单细胞的毛管和多细胞的毛枕组成,毛管壁上端硅质化、质脆,下部钙质化、坚硬,毛枕主要行使分泌刺激物的机能。

刺毛的毒液很复杂,含有一种特殊的酵素和蚁酸、醋酸、酪酸以及含氮的酸性物质。

秋海棠科
花卉植物名 球根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tuberhybrida / 茶花海棠
产地与习性 由多种原产南美山区的野生亲本培育出的园艺杂交种,为多年生球根花卉。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高温,超过32℃,茎叶枯萎脱落,甚至块茎死亡。生长适温6-21℃,相对湿度为70%-80%。冬季亦不耐寒。
形态特征 株高约30cm,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叶为不规则心形,先端锐尖,基部偏斜,绿色,叶缘有粗齿及纤毛。腋生聚伞花序,花大而美丽。品种极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花瓣皱边等。花色有红、白、粉红、复色等。花期春季。
繁殖与栽培 常用扦插和分割块茎法繁殖,也可播种繁殖。生长季节可经常浇水,但盆土不宜太湿,否则会引起腐根,空气干燥则会落花。生长后期逐渐降低浇水量。生长季节和花瓣,每半月施肥一次。

花卉植物名 四季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semperflorens / 瓜子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干燥和积水,生长适温18-20℃,低于10℃生长缓慢,要求空气湿度大的环境。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具光泽,卵形,叶缘有锯齿。花淡红色,腋生,数朵成簇。园艺品种很多,株型有高有矮;花有单瓣和重瓣;花色有红、白、粉和中间色;叶色有绿、紫红与深褐色。
繁殖与栽培
繁殖与栽培 播种、扦插与分株法繁殖。春、秋均可播种。分株多春季结合换盆进行。

花卉植物名 蟆叶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rex / 虾蟆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和鳊东部一带,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宜阴湿环境和湿润的土壤,夏季忌阳光直射。
形态特征 无地上茎,地下根状茎平卧生长。叶基生,一侧偏斜,深绿色,上有银白色斑纹。花淡红色,花期较长。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与播种法繁殖,生长季节10天左右施淡肥一次,应注意及时摘心,夏季通风不良,易受白粉虱危害。

花卉植物名 铁十字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masoniana / 马蹄海棠
产地与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冬季湿度不得低于10℃。夏季要求凉爽、半阴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温度以22-25℃为宜,不耐高温,超过32℃,则生长缓慢,怕强光直射。空气湿度80%左右。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
形态特征 根茎横卧,肉质。叶柄上长有长绒毛,叶柄直接长在根茎上。叶近心形,长16-20cm,状突起和刺毛,淡绿色。中间有一类似十字形的紫褐色斑纹。花小、黄绿色。
繁殖与栽培 分株或叶插法繁殖。换盆时分株。叶插一般在夏季进行分株,保持床面潮湿,空气湿度不宜过高,否则易烂。约30余天,即能长出小植株。待长出小叶后即可移植。

花卉植物名 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evansiana / 八月春、断肠花、相思草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湿,忌阳光直射。怕干旱和水涝。冬季有休眠习性。花期8-9月。
形态特征 属球根类秋海棠,株高50-70cm,块茎球形,茎直立,上部分枝。叶片宽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斜心形,边缘细波状,通常背面为紫红色。聚伞花序,腋生,花朵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分株或播种法繁殖。4-5月播种,播后15天左右发芽,因种子较小,覆土宜浅。采集叶腋间的小珠芽栽种,一星期后可发芽,当年开花,夏、秋季除及时浇水外,还要向叶面喷水。夏季应避免日光直射。

花卉植物名 彩叶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cathayana / 红脉秋海棠、绒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和半阴环境,越冬温度需在10℃以上,夏季宜凉爽环境,忌曝晒和干燥,生长适温为16-20℃。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叶片斜卵圆形,鲜绿色,叶脉红色,花朱红或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春、秋季最宜。在20-25℃的条件下,20-25天即可生根。生长季节应充分浇水,每15天施淡肥一次。

花卉植物名 银星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argenteo-guttata / 麻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为多年生小灌木状,夏季生长适温25℃左右,较耐寒,怕日光直射。冬季生长适温15℃,需阳光充足,应适当控制水分。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茎直立,。具分枝。叶片斜卵形,叶面绿色,嵌有稠密的银白色斑点,叶背面紫红色。花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四季均可进行。也可进行叶插,但不定芽的产生较为困难。每年春天需换盆,并进行修剪。

喜欢《槭树科》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芋科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