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不学习不摸索则很难侍弄好花草,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石榴黑斑病防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石榴黑斑病,又称角斑病,国内以南方分布较普遍。

症状

目前仅见为害叶片。初期病斑在叶面为一针眼状小黑点,后不断扩大,发展成圆形至多角状不规则斑,大小0.4~0.5X2.5~3.5毫米后期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边缘常呈黑线状。气候干燥时,病部中心区常呈灰褐色。一般情况下,叶面散生一致数个病斑,严重时可多达二十多个,导致叶片提早枯落。

病原

石榴生尾孢霉菌 Cercospora punicae P.Henn.分类地位属半亚菌亚门,丛梗孢目,暗梗孢科,尾孢菌属。病原子实层生于叶面,成微细黑点,散生。文献记载,有性世代为石榴球胜菌 MycosPhaerella puni-cae Petr.,在贵州,很难在叶上找到子囊壳。

浸染循环

病原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叶片罹病组织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越冬分生炮子或新生分孢子借风雨飞溅到石榴新消叶上萌发出菌丝侵染,此后继行重复侵染。此病为害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9~10月,由于叶上病斑数量增多,病叶率增加,叶片平落现象明显,对花芽分化不利,是来年生理落果严重的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和施肥,彻底清扫地面病残枝叶,入坑作肥,减少菌源存量。

2、5月下旬至7月中旬,降水日多,病害传播快,应抓晴朗目及时化学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20%多菌灵硫磺胜意剂500倍液喷雾,不易被雨水冲洗,保护效果良好。中后期由25%代森锌兑高脂膜300倍酒喷雾保护。

xzH52.COm推荐阅读

百香果黑斑病防治方法(精选)


“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下面的内容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香果黑斑病防治方法(精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百香果黑斑病症状:西番莲黑斑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果实上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展为近圆形、稍凹陷的褐斑,周围经常保持暗绿色的水渍状区域。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边缘色稍深。叶片上及果实上,病斑均长暗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病果最终干缩。

百香果黑斑病病原: 西番莲黑斑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染病藤蔓或残屑内越冬。分生孢子生活力达1年以上,野生的西番莲也是该病侵染菌源。在田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不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浓密且不修剪的植株发病重。

百香果黑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西番莲黑斑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染病藤蔓或残屑内越冬。分生孢子生活力达1年以上,野生的西番莲也是该病侵染菌源。在田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不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浓密且不修剪的植株发病重。

百香果黑斑病防治方法:

(1)适当稀植。采用放大株距和顺序整理上架的藤蔓、修剪侧生枝蔓、剪去过密的叶子使其通风透光。

(2)清除病残体。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收集落地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可减少菌源。

(3)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绿乳铜胶悬剂600倍液、1:1:100倍式波尔多液。

百香果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1)适当稀植。采用放大株距和顺序整理上架的藤蔓、修剪侧生枝蔓、剪去过密的叶子使其通风透光。

(2)清除病残体。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收集落地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可减少菌源。

人参果黑斑病防治方法养花小技巧


“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下面的内容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参果黑斑病防治方法养花小技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发病特点: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2-3天潜育后现出病斑,3-4天产生分生孢子,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遇有持续5天均温21℃左右,相对湿度大于70%持续时间长,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病情的扩展。此外,该菌属兼性腐生菌,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人参果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

防治方法:

⑴保护地人参果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室的温湿度,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⑵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洒5%百菌清粉剂,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连续防治3-4次。

⑶施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30g。

⑷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⑸发病前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五、特效药剂:喷克菌阿米西达醚菌酯等。

月季黑斑病怎样防治?


月季花的枝条、叶片上发生黑斑,是受了黑斑病菌侵染而引起黑斑病的缘故。月季黑斑病在整个生长期中都有发生,尤其在雨水多的季节最易感染。这是一种分布最广的月季病害。黑斑病的抱子很多,平时浇水、施肥不当,都可能导致病害的传播。因此,浇水、施肥时,应避免浇湿叶面或将盆土溅到叶片上。

病状
发病时,叶面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传染到枝条、嫩梢上.并使邻近的组织变黄。严重时叶子全部变黄脱落,被害苗木枯死。

防治方法

①发现脱落在盆内的病叶以及植株上染病的叶子应及时清除烧毁,防止蔓延。

②发病季节盆土保持偏干。下雨时搬到避雨的地方。

③早春发芽前喷施渡美3—4度石灰硫磺合剂,杀死越冬病菌。在4—7月间,每10—15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波尔多液可以自制。配制方法是:取一只500克装的空瓶装满水,再投放未经化开的生石灰50克,待生石灰化开后,摇动瓶子使水浑浊,然后沉淀一个晚上。使同时倒出上层清石灰水,在清石灰水里加淡蓝色晶体状硫酸钢(如果分为10次使用,每次加5克硫酸铜),捣碎化开成淡蓝色混合液,再加入20倍自来水混合即成。如果没有硫酸铜,以10倍自来水稀释上层清石灰水效果也很好。以上配制液不但要可以防治黑斑病,还可防治白粉病、锈病。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技术


一、主要症状: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上。病斑初期为灰黑色斑点,周围有褪绿色晕圈;扩展后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状,内灰褐色,边缘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斑;后期病斑中心部位黄褐色,干枯,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出现黑色粒状物。

二、发病原因: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存活在土壤中及植株病残体上,借助风雨、浇水、气流、嫁接等传播,多从植株叶片气孔处、伤口处侵染危害。植株生长衰弱、土壤黏重、长期阴雨等容易诱发病害,种苗带菌是造成病害严重的主要因素。

三、防治方法:⑴更换栽培基质,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通透性。⑵栽培基质应进行消毒,可选用500倍液的五氯硝基苯杀菌剂多次喷洒基质,数日后使用。⑶发病初期,喷洒600倍液的代森锌或福美双杀菌剂。

淮山药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淮山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栽培抗病品种时要合理布局,每隔2~3年轮换品种,并注意品种的提纯复壮。2.轮作:可减轻或避免山药茎腐病和根结线虫危害。与玉米、小麦、萝卜、西瓜等不被侵染的作物至少3年轮作1次;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水早轮作,防治效果更好。3.施肥、灌溉:山药为喜肥作物,在整地时必须施腐熟的有机肥。一般增施磷、钾肥利于山药增强抵抗病原菌的能力。施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茎叶组织柔嫩,易得山药炭疽病。浇水的原则是不旱不浇,浇时用清洁水源,一定要浇透,田内不能有积水,雨季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烂。4.田面清理:田间杂草最好人工铲除。将发病山药的叶、茎及时摘除,可减少病原物再次侵染。在山药收获时,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体、杂草、腐烂茎要集中烧毁或者带到田外深埋,减少越冬病原物。5.化学防治:包括化学保护和化学治疗。化学保护就是在山药未发病之前喷施杀菌剂,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化学治疗是在山药染病后喷施药剂,恢复植株健康或阻止病害继续扩展。建议使用高效、低残留、低毒安全的农药,注意收获前1个月,切忌用药,以防止对块茎造成污染,影响山药品质。

淮山药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杨树黑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杨树黑斑病又称杨树褐斑病,该病病菌能侵染多种杨树,苗木、幼树、大树都可感病,严重发病时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经济损失。
症状: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毫米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孢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成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苗木幼嫩时,若全部叶片枯死,易导致植株死亡,若小苗于出土时发病,小叶及苗颈将全部变黑,病苗扭曲不直。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或枝梢的病斑中越冬,该病5月初开始发生,夏秋最盛,直至落叶为止,可危害杨树叶片、叶柄、果穗、嫩梢等,在其上形成角状、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直径约1毫米,有的达5毫米。病斑多时可连成不规则的大块斑,引起早期落叶。次年五六月间病菌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落在幼苗叶片上,由气孔侵入叶片,3~4天出现病状,5~6天形成分生孢子盘,进行再浸染。
综合防治方法:①加强苗圃管理。应选用抗病品种育苗,注意及时间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等田间管理,减少发病条件,苗圃地应避免连作或避免将苗圃设在感病植株附近,可有计划地换茬育苗,种子带菌需化学处理,防止实生苗发病,可用8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甲基托布津和多果定喷粉处理干燥种子。②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③发病期间,苗圃和成林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洒,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或豆粉汁、豆浆),防止被水冲洗掉,并应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也可在6月上旬喷40%多菌灵800倍液,或25%百菌清600至800倍液,或0.3%尿素及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防治。

甜椒黑斑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下面是由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甜椒黑斑病用什么药剂防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甜椒黑斑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甜椒黑斑病主要侵染果实。病斑初呈淡褐色,不规则形,稍凹陷。一个果实上多和一个大病斑,病斑直径10~20毫米,上生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时病斑愈合,形成更大的病斑。

甜椒黑斑病防治方法

(1)防治甜(辣)椒日灼病。

(2)发病初期喷洒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防治甜(辣)椒日灼病。

(2)发病初期喷洒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芦荟黑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芦荟黑斑病是严重影响芦荟生长及品质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可导致芦荟种植的绝收。

一、该病发生的条件该病视芦荟品种抵抗能力而发生程度而不同。当气温低于20℃持续两小时,多数芦荟品种植株代谢受阻,抵抗力开始下降,带菌叶片局部产生病斑;当气温低于15℃连续两天以上,病斑发生率占叶片的一半左右;当气温低于12℃叶片发病率达2/3;当气温降到8至10℃一周叶片基本上布满病斑。特别在露地栽培有霜害发生地区的发病率更高。另外台风、多雾天气、冰雹、雨水集中、昼夜温差在10℃以上的天气也可引发此病并可导致大蔓延。

二、症状及发生规律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丝状病斑,后发展成近圆形黑色褐色病斑,个别病斑边缘呈放射状,周围有黄色或黄黑色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有许多黑褐色颗粒,叶表下陷,叶肉可利用部分完全丧失。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条件适宜下借风雨及浇水传播,并可形成多次侵染。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在云南元江的品比试验结果:最易感染病斑的品种是华芦荟,而后依次是元江芦荟、木立芦荟、库拉索芦荟、皂质芦荟。故而选用抗病且利用率高的库拉索、元江芦荟种植为最佳。

2.种苗消毒及土壤清理。对新引进种苗必须消毒,一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渗泡5至10分钟,晾干即可种植。对发病较严重病株,应将整株深埋,并对发病区土壤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消毒。 

3.加强田间管理。在种植期间确保芦荟生长最低温度在8℃以上,同时减少和控制病源。采取独垄种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施足底肥前提下,增施0.1%磷酸二氢钾、0.1%代森锌等,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同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防止田块积水。在霜冻期间,采取薰烟法提高温度等进行综合防治。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芦荟黑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园林月季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以后扩大成近圆形黑褐色斑,其边缘常有放射状黄晕。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枯萎脱落,尤其夏秋季节造成大量落叶,植株下面为光杆。嫩梢受侵染后出现黑褐色条斑,略下陷,导致嫩枝枯死。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薇盘二孢菌[Marssonina(Actinonema)rosae(Lib.)Sutton),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该菌还侵染蔷薇、玫瑰、黄刺玫等。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春雨多少与此病发生的轻重有密切相关。河北地区5月中旬时有零星发生,6月上、中旬进入发病始期,以后病情逐渐上升,8月中旬进入盛发期,9月病情逐渐下降,进入尾声,整个生长期可多次重复侵染。病原菌萌发侵入适温为20-25℃,在多雨潮湿、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条件下发病重。叶片有露滴和适温的条件下,6-10小时孢子即可萌发侵入,3-6天表现出症状。

[综合防治]

(1)消灭菌源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减少侵染源,搞好田间卫生是控制该病发生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2)加强养护如合理施肥,注意修剪,不用喷淋等以提高生长势。

(3)选用抗病品种如草莓冰淇淋、皇后、马蹄达、重瓣丰花等。

(4)药剂防治月季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100倍液防治,消灭菌源。6月喷药保护,如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

月季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月季、玫瑰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国内普遍发生,以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在南方和北方等地均发病较重,该病使叶片发黄早落,夏季四五月和夏末八九月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全部落完,使月季、玫瑰秋季开花遭到毁灭性打击,并严重削弱树势。除侵染月季、玫瑰外,此病还为害蔷薇、金樱子、刺梨、黄刺玫等。

一、症状:叶片受侵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紫褐色圆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大约为4毫米至12毫米左右,边缘呈纤毛状,以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连片病斑,病斑边缘有黄晕,呈放射状,初期不十分明显;后期斑缘为紫褐色或褐色,放射状清晰可见。严重时下部叶片落光,嫩枝干枯,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蔷薇盘二孢菌,是子囊菌亚门双壳孢菌,子囊盘上有包被,子囊孢子双孢。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露、洒水或昆虫传播为害。在广州地区,病害以无性方式完成其周年侵染循环,无明显越冬期。在广州以南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4月中下旬进入发病期,夏季高温高湿对月季、玫瑰生长不利,植株处于“度夏”期,病情亦相对缓和。湿度比温度对病害影响更大,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空气湿度大,多雨、多露(雾)保护地内通风不良,容易发病,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其是梅雨季节、台风暴雨多的年份、夏季病害加重,加重发病蔓延。多雨、多雾、多露水重发病,在广州地区4至5月发病,5月中旬和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9月病情有所下降。发病的适温在20至25℃左右,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较重,30℃以上不利此病发生。各地发病始期,末期因各地气候而异。如在潮湿多雨天气,叶片孢子6小时可萌发侵入,潜育期7 至10天。特别田间渍水,养护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情况下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差异大。但土壤通透性差,肥水管理不当田间、园圃发病较重。

三、防治措施:夏季,月季、玫瑰生长迅速时期,侵染发病率最高,是黑斑、白粉病高发期,防病措施,应采取“防”重于“治”的原则。

1、选用抗病良种。
2、清除病原。坚持每年清除枯株落叶,病叶,以减少侵染病原。
3、增强抗性。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溃,不用喷淋方法浇水,适度修剪,松土培土,提高根系活力,提高长势,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翌年开春在月季、玫瑰萌发前,喷晶体石硫合剂10 0倍液。夏季新叶刚展开时开始喷药直至冬季。发病初期交替喷黑杀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至600 倍液,40%氟硅唑或25%腈菌唑乳油800 倍,或40%多硫悬浮剂或5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粉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至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至1000倍液,80%代森锌800倍液、12.5%得清(斑节脱)乳油1000倍液,雨季7天喷1次,平常生长期和梅雨季节7至10天喷1次,连喷4至5次,可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可喷黑杀3000倍液、70%可杀得、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75%百菌清500倍,12.5%得清乳油1000 倍液,连喷3至5次,7至10天喷1次。其中以黑杀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月季花黑斑病的防治


1.1症状:该病害为世界性病害,非常普遍。对主季危害极为严重。叶面、花朵、新梢均有发生。初发时叶片上呈大小不等的黑斑,病斑角质层下有辐射壮褐色菌丝线和小黑点(分生孢子盘)。后扩大并呈黄褐色或暗紫色,最后变为灰褐色,严重时新梢枯死,整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杆状。

1.2发病规律: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以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多雨季节,病菌孢子蔓延滋长。孢子落在潮湿的叶面上,8小时便开始发芽,渗入到角质层细胞组织内生长新菌丝。不断发育再繁殖出大量新孢子。发病期一般多出现在7~8月。

1.3防治方法:(1)要特别注意冬季清除落叶枯枝,并喷施5石硫合剂。发现病叶病枝要彻底剪除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源。(2)平时加强栽培管理,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发病期尽量少喷水,必须时只在早上天气晴朗开始升温时进行,避免常时间浇湿叶面。(3)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50%代森铵1000倍;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效果。

《石榴黑斑病防治》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石榴”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