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唐菖蒲子球在滇西北地区复壮栽培技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唐菖蒲(Gladiolushrbridus)

鸢尾科

唐菖蒲属

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 唐菖蒲因花色、花型美丽而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誉为世界切花之王。近年来,随着花卉市场对唐菖蒲需求量的增大,种植规模和栽培面积随之增加。但是,目前栽培唐菖蒲所需种球大部分靠进口,进口种球成本昂贵,并且连续种植几年后退化严重,形成"进口→退化→+再进口→再退化……"恶性循环。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根据唐菖蒲种球大量繁殖子球特性,通过开展子球快速增大繁殖商品球的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子球得以复壮的栽培技术。试验用直径1.0cm和l.5cm唐菖蒲子球,分别种植,增养一个生长季,结果当年所得球直径2.5cm(商品球)分别达到88.7%和94.8%,基本达到能开花种球,并对直径2.5cm种球再培养一个生长季,生长期摘蕾,结果直径3.0cm以上的种球达到98.2%,符合进口球标准。由子球培养两年后直径达到3.0cm左右种球投入生产鲜切花,结果发现植株长势健壮,叶片清秀挺拔,花穗着花朵数多,花色鲜艳浓烈,品质丝毫没有退化现象,仍然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这样子球得以充分合理利用,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择选花色鲜艳,品质优良,受市场欢迎的Marny(红色)品种,分别直径1.0cm和l.5cm子球共计4500个作试验材料。

二、土壤准备选背风向阳,土质肥厚的沙壤土,2月下旬深翻整地,并进行土壤消毒,用35%甲醛溶液600倍喷洒于土中。然后塑料薄膜覆盖l0d。揭膜后,施入基肥,667m2用有机肥3000kg,过磷酸钙40kg,复合肥50kg,肥料理入土层后,敲碎土块,平整厢面,做成畦高20cm,畦宽100cm,畦间距30cm的畦面。

三、子球处理和催芽选无病虫害、大小均匀的子球,用45℃温水稀释7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30min,捞出沥净药液,将药物处理过的子球,拌于2倍的腐殖土中,进行催芽5-6d,温度保持20℃-25℃。待60%子球发出根芽和茎芽时,即可播种。

四、适时播种 3月上旬将子球大小均匀一致,催芽处理过的子球,按750粒/m2(株行距3cmx3cm)密度,自然均匀地撒于厢面,然后覆土3-5cm厚,浇足水,盖草。

五、肥水管理播种后,经常查看土壤干、湿状况,如遇干旱少雨天气,必须喷灌透水,使苗没出齐之前保持土壤湿润。苗出齐后适当控制水分,促使根系生长伸长。并除去盖草,结合除草松土。由于唐菖蒲子球复壮极易受杂草危害,尤其幼苗期,因此除草本着早除、勤除的方法,尽量减少杂草与唐菖蒲争夺水分、养分。除了科学灌水外,在施足基肥的同时,生长期进行合理追肥尤为重要,一般4月和5月各追施尿素15g/m2l次,6月中旬追施复合肥20g/m21次,7、8月份隔15d喷施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补充生长中后期P、K肥,延长生长期,使其制造更多的养分来供应子球的发育。

六、及时摘花蕾子球下种后,经120d左右的生长期,可有部分开花者,此时应及时摘除花蕾、花穗,避免养分分散,增加种球养分积累,使子球增实、增大。


Xzh52.COM延伸阅读

唐菖蒲子球在滇西北地区的复壮及栽培技术


唐菖蒲(Gladiolus hrbridus)在这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唐菖蒲因花色、花型美丽而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誉为世界切花之王。近年来,随着花卉市场对唐菖蒲需求量的增大,种植规模和栽培面积随之增加。但是,目前栽培唐菖蒲所需种球大部分靠进口,进口种球成本昂贵,并且连续种植几年后退化严重,形成"进口→退化→+再进口→再退化……"恶性循环。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根据唐菖蒲种球大量繁殖子球特性,通过开展子球快速增大繁殖商品球的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子球得以复壮的栽培技术。试验用直径1.0cm和l.5cm唐菖蒲子球,分别种植,增养一个生长季,结果当年所得球直径2.5cm(商品球)分别达到88.7%和94.8%,基本达到能开花种球,并对直径2.5cm种球再培养一个生长季,生长期摘蕾,结果直径3.0cm以上的种球达到98.2%,符合进口球标准。由子球培养两年后直径达到3.0cm左右种球投入生产鲜切花,结果发现植株长势健壮,叶片清秀挺拔,花穗着花朵数多,花色鲜艳浓烈,品质丝毫没有退化现象,仍然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这样子球得以充分合理利用,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择

选花色鲜艳,品质优良,受市场欢迎的Marny(红色)品种,分别直径1.0cm和l.5cm子球共计4500个作试验材料。

二、土壤准备

选背风向阳,土质肥厚的沙壤土,2月下旬深翻整地,并进行土壤消毒,用35%甲醛溶液600倍喷洒于土中。然后塑料薄膜覆盖l0d。揭膜后,施入基肥,667m2用有机肥3000kg,过磷酸钙40kg,复合肥50kg,肥料理入土层后,敲碎土块,平整厢面,做成畦高20cm,畦宽100cm,畦间距30cm的畦面。

三、子球处理和催芽

选无病虫害、大小均匀的子球,用45℃温水稀释7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30min,捞出沥净药液,将药物处理过的子球,拌于2倍的腐殖土中,进行催芽5-6d,温度保持20℃-25℃。待60%子球发出根芽和茎芽时,即可播种。

四、适时播种

3月上旬将子球大小均匀一致,催芽处理过的子球,按750粒/m2(株行距3cm x 3cm)密度,自然均匀地撒于厢面,然后覆土3-5cm厚,浇足水,盖草。

五、肥水管理

播种后,经常查看土壤干、湿状况,如遇干旱少雨天气,必须喷灌透水,使苗没出齐之前保持土壤湿润。苗出齐后适当控制水分,促使根系生长伸长。并除去盖草,结合除草松土。由于唐菖蒲子球复壮极易受杂草危害,尤其幼苗期,因此除草本着早除、勤除的方法,尽量减少杂草与唐菖蒲争夺水分、养分。除了科学灌水外,在施足基肥的同时,生长期进行合理追肥尤为重要,一般4月和5月各追施尿素15g/m2l次,6月中旬追施复合肥20g/m2 1次,7、8月份隔15d喷施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补充生长中后期P、K肥,延长生长期,使其制造更多的养分来供应子球的发育。

六、及时摘花蕾

子球下种后,经120d左右的生长期,可有部分开花者,此时应及时摘除花蕾、花穗,避免养分分散,增加种球养分积累,使子球增实、增大。

七、病虫害防治

在唐菖蒲的病虫害中,常见的病害有疮痂病、灰霉病、锈病、条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玉米螟、蛴螬等。病虫害发生对唐菖蒲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唐菖蒲的病虫害防治应采取利于其健壮生长的栽培措施,恶化病虫生境条件为主,并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是:

(1)实行轮作,保持圃地清洁;

(2)清除染病种球,拔除田间病株并进行烧毁;

(3)收起球时避免机械损伤; 

(4)贮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5)实行药物防治,苗期用波尔多液200倍喷雾,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0倍、甲基托布津800倍、25%三唑酮600倍喷雾,一般每周l次,连续2-3次。对虫害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杀灭菊酯2000倍喷雾,50%辛硫磷1000倍灌根。

八、采收及贮藏

在10月中旬叶片枯黄后选晴朗天气采挖,掘球时剪去地上部分,清除杂质,拣净,晾晒,然后按种球大小进行分级整理。将大小均匀的种球置于钢架上薄层晾干,贮藏库保持通风、干燥、低温环境。

唐菖蒲子球的复壮及栽培技术


唐菖蒲(Gladiolushrbridus)在这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唐菖蒲因花色、花型美丽而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誉为世界切花之王。近年来,随着花卉市场对唐菖蒲需求量的增大,种植规模和栽培面积随之增加。但是,目前栽培唐菖蒲所需种球大部分靠进口,进口种球成本昂贵,并且连续种植几年后退化严重,形成进口→退化→+再进口→再退化……恶性循环。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根据唐菖蒲种球大量养殖子球特性,通过开展子球快速增大养殖商品球的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子球得以复壮的栽培技术。试验用直径1.0cm和l.5cm唐菖蒲子球,分别种植,增养一个生长季,结果当年所得球直径2.5cm(商品球)分别达到88.7%和94.8%,基本达到能开花种球,并对直径2.5cm种球再培养一个生长季,生长期摘蕾,结果直径3.0cm以上的种球达到98.2%,符合进口球标准。由子球培养两年后直径达到3.0cm左右种球投入生产鲜切花,结果发现植株长势健壮,叶片清秀挺拔,花穗着花朵数多,花色鲜艳浓烈,品质丝毫没有退化现象,仍然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这样子球得以充分合理利用,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择

选花色鲜艳,品质优良,受市场欢迎的Marny(红色)品种,分别直径1.0cm和l.5cm子球共计4500个作试验材料。

二、土壤准备

选背风向阳,土质肥厚的沙壤土,2月下旬深翻整地,并进行土壤消毒,用35%甲醛溶液600倍喷洒于土中。然后塑料薄膜覆盖l0d。揭膜后,施入基肥,667m2用有机肥3000kg,过磷酸钙40kg,复合肥50kg,肥料理入土层后,敲碎土块,平整厢面,做成畦高20cm,畦宽100cm,畦间距30cm的畦面。

三、子球处理和催芽

选无病虫害、大小均匀的子球,用45℃温水稀释7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30min,捞出沥净药液,将药物处理过的子球,拌于2倍的腐殖土中,进行催芽5-6d,温度保持20℃-25℃。待60%子球发出根芽和茎芽时,即可播种。

四、适时播种

3月上旬将子球大小均匀一致,催芽处理过的子球,按750粒/m2(株行距3cmx3cm)密度,自然均匀地撒于厢面,然后覆土3-5cm厚,浇足水,盖草。

五、肥水管理

播种后,经常查看土壤干、湿状况,如遇干旱少雨天气,必须喷灌透水,使苗没出齐之前保持土壤湿润。苗出齐后适当控制水分,促使根系生长伸长。并除去盖草,结合除草松土。由于唐菖蒲子球复壮极易受杂草危害,尤其幼苗期,因此除草本着早除、勤除的方法,尽量减少杂草与唐菖蒲争夺水分、养分。除了科学灌水外,在施足基肥的同时,生长期进行合理追肥尤为重要,一般4月和5月各追施尿素15g/m2l次,6月中旬追施复合肥20g/m21次,7、8月份隔15d喷施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补充生长中后期P、K肥,延长生长期,使其制造更多的养分来供应子球的发育。

六、及时摘花蕾

子球下种后,经120d左右的生长期,可有部分开花者,此时应及时摘除花蕾、花穗,避免养分分散,增加种球养分积累,使子球增实、增大。

七、病虫害防治

在唐菖蒲的病虫害中,常见的病害有疮痂病、灰霉病、锈病、条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玉米螟、蛴螬等。病虫害发生对唐菖蒲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唐菖蒲的病虫害防治应采取利于其健壮生长的栽培措施,恶化病虫生境条件为主,并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是:

(1)实行轮作,保持圃地清洁;

(2)清除染病种球,拔除田间病株并进行烧毁;

(3)收起球时避免机械损伤;

(4)贮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5)实行药物防治,苗期用波尔多液200倍喷雾,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0倍、甲基托布津800倍、25%三唑酮600倍喷雾,一般每周l次,连续2-3次。对虫害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杀灭菊酯2000倍喷雾,50%辛硫磷1000倍灌根。

八、采收及贮藏

在10月中旬叶片枯黄后选晴朗天气采挖,掘球时剪去地上部分,清除杂质,拣净,晾晒,然后按种球大小进行分级整理。将大小均匀的种球置于钢架上薄层晾干,贮藏库保持通风、干燥、低温环境。

唐菖蒲栽培技术


 唐菖蒲花色丰富、艳丽、穗状花序较长,从下至上陆续开放,具有其它插花种类起不到的独特作用;而且瓶插持久,便于运输,为世界四大名切花之一。

1.特征特性
 唐菖蒲别名剑兰、菖蒲,鸯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球根类花卉。株高80~170厘米,球茎扁圆或卵圆形,具环状节。叶6~9片,剑形。蝎尾状伞形花序,着花8~24朵,花朵硕大。唐菖蒲喜凉爽、不耐寒、畏酷热,要求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最适温度白天20~25℃,夜晚10~15℃。唐菖蒲为长日照植物,以每天16小时光照最为适宜。

2.唐菖蒲的品种
 唐菖蒲为多种源多世代杂交种,至今尚无公认的统一种名。唐菖蒲的分类方法很多,以花期可分为春花类、夏花类;以花朵排列形式可分为规整类、不规整类;按花大小可分为巨花类、中花类、小花类;按花型可分为号角型、荷花型、飞燕型等等。

3.栽培管理
 ①生产上以栽种球茎为主,春季按球茎大小分级,并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与克菌丹1500倍液混合浸泡30分钟,然后在20~25℃条件下催芽,1周左右即可栽植。病毒侵染严重,退化明显的品种,可采用茎尖脱毒使植株复壮。
 ②唐菖蒲的常规栽培系指自然条件下的栽培,一般选择直径2.5厘米以上的种球。种植方式有垄栽和畦栽两种,栽深5~10厘米。唐菖蒲在抽生第2片叶时,正是花芽分化的时候,对环境因素特别敏感,如遇低温和弱光,则"盲花"数量增多。

一般在整地时,每亩施入氮6~9公斤、磷6~12公斤、钾7~12公斤。整个生长季节需追肥3次,即在抽生2~3片叶时,花序从叶中抽出时和开花15天后各追肥1次。

③唐菖蒲促成栽培,需先打破种球休眠。种球收获后,在自然条件下,从晚秋到初冬,经过低温影响,才能打破休眠。促成栽培必须人工打破休眠,即种球收获后,先用35℃高温处理15~20天,再用2~3℃的低温处理20天,然后定植,即可正常萌发生长。如要求1~2月份供花,则于10~11月份定植;若12月份定植,则3~5月份开花。即从定植到开花,需历时100~120天。促成栽培的株行距为15厘米×15厘米或25厘米×7厘米,每平方米种植种球40~60个。定植后白天气温应保持20~25℃,夜间15℃左右。

④唐菖蒲亦可用延后栽培。种球收获后贮于3~5℃干燥冷库中,翌年7~8月份再种植于温室中,管理工作与促成栽培相同。

⑤唐菖蒲的主要病害有:
  A.青霉腐烂病,收获和运输时,尽量不使种球受伤;种植前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小时;生长过程中随时拔除病株。
  B.干腐病,种植时选用无病母球,生长过程中及时拔除病株。
  C."盲花"为生理病害,多在冬季保护地栽培中发生。防止的方法是保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选择耐低温和短日照的品种。
主要害虫是双线嗜粘液蛞蝓,可用石灰水、氨水喷杀;于园圃周围撒石灰粉,阻止其进入;人工扑杀。

⑥栽种后60~100天可采收切花,具体时间以品种而定。当花序下部1~5朵小花透色时为采收适期,一般连同2~3片叶一同采下,注意不要伤及留在下部茎上的叶片,以便继续供给新球和子球营养。采下的花支,应分级包装,置于4℃左右的贮藏库中,3~7天内运至消费者手中,若贮藏或运输时间过长,会使质量下降。

唐菖蒲的栽培技术


唐菖蒲的栽培技术|唐菖蒲的栽培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唐菖蒲(Gladiolus)是园艺杂交种,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鲜切花种类之一。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播种整地作床 要求把土壤调配得既肥又松,可采用6份营养土、2 份泥土、2份炉渣及一定量的农药配制而成,pH值6左右。栽培床应高于20 厘米以上,宽120厘米~150厘米,长度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播种前选择大而饱满的球茎,并用80倍福尔马林进行处理。播种时间根据品种的特性(一般分为早花型、中花型和晚花型)以及开花的时间向前推算,一般早花型提前70天;中花型提前80天~90天;晚花型应提早100天左右。温室内种植密度每平方米40余株。播种深度10厘米左右。 二、生长期的栽培管理 温、光、水是生长的基本要素,要求在整个生长期内温度始终控制在20℃~25℃,湿度在60%~80%之间,每日光照9小时~ 10小时,并经常保持通风。从播种到出苗阶段重点是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出苗整齐。3片~4片真叶时正值花芽开始分化,管理上应追肥节水,以促枝多、花朵多。以后进入正常管理,应注意除草松土。为了保持花枝又高又直,要及时除芽,保持切花数量,可适当保留。 三、病虫害防治 温室内由于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除了在播种时进行选种消毒外,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打药,并做到以防为主。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有茎腐病、枯萎病、豆类病毒和叶斑病;主要的病虫有蚜虫和红蜘蛛,一般可用多菌灵、乐果、克菌丹和三氯杀螨醇等药进行防治。 四、切花的切取 当花序基部有1朵~2朵花初开时,便可切下,宜在傍晚时进行,早晨也可以,剪下后立即放在水中或进行冷藏处理。若数量过多,必须分开包装,便于运送。 五、球茎的收获与贮藏 当大部分叶片前端约1/3处枯黄时,就可以进行收获(在剪花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种球出土后,应先剪去叶片,然后将种球、子球进行分开再分等级,晾晒至外皮干燥时,使可装入网袋或浅箱等容器内,然后置放于5℃~10℃的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还应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霉烂的球茎应及时剔除。

唐菖蒲温室栽培技术


唐菖蒲(Gladiolus)是园艺杂交种,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鲜切花种类之一。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播种整地作床。要求把土壤调配得既肥又松,可采用6份营养土、2 份泥土、2份炉渣及一定量的农药配制而成,pH值6左右。栽培床应高于20 厘米以上,宽120厘米~150厘米,长度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播种前选择大而饱满的球茎,并用80倍福尔马林进行处理。播种时间根据品种的特性(一般分为早花型、中花型和晚花型)以及开花的时间向前推算,一般早花型提前70天;中花型提前80天~90天;晚花型应提早100天左右。温室内种植密度每平方米40余株。播种深度10厘米左右。

二、生长期的栽培管理温、光、水是生长的基本要素。要求在整个生长期内温度始终控制在20℃~25℃,湿度在60%~80%之间,每日光照9小时~ 10小时,并经常保持通风。从播种到出苗阶段重点是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出苗整齐。3片~4片真叶时正值花芽开始分化,管理上应追肥节水,以促枝多、花朵多。以后进入正常管理,应注意除草松土。为了保持花枝又高又直,要及时除芽,保持切花数量,可适当保留。

三、病虫害防治温室内由于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除了在播种时进行选种消毒外,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打药,并做到以防为主。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有茎腐病、枯萎病、豆类病毒和叶斑病;主要的病虫有蚜虫和红蜘蛛,一般可用多菌灵、乐果、克菌丹和三氯杀螨醇等药进行防治。

四、切花的切取当花序基部有1朵~2朵花初开时,便可切下,宜在傍晚时进行,早晨也可以,剪下后立即放在水中或进行冷藏处理。若数量过多,必须分开包装,便于运送。

五、球茎的收获与贮藏当大部分叶片前端约1/3处枯黄时,就可以进行收获(在剪花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种球出土后,应先剪去叶片,然后将种球、子球进行分开再分等级,晾晒至外皮干燥时,使可装入网袋或浅箱等容器内,然后置放于5℃~10℃的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还应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霉烂的球茎应及时剔除。

唐菖蒲(剑兰)温室栽培技术


唐菖蒲(Gladiolus)是园艺杂交种,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鲜切花种类之一。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播种整地作床。要求把土壤调配得既肥又松,可采用6份营养土、2 份泥土、2份炉渣及一定量的农药配制而成,pH值6左右。栽培床应高于20 厘米以上,宽120厘米~150厘米,长度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播种前选择大而饱满的球茎,并用80倍福尔马林进行处理。播种时间根据品种的特性(一般分为早花型、中花型和晚花型)以及开花的时间向前推算,一般早花型提前70天;中花型提前80天~90天;晚花型应提早100天左右。温室内种植密度每平方米40余株。播种深度10厘米左右。

二、生长期的栽培管理温、光、水是生长的基本要素。要求在整个生长期内温度始终控制在20℃~25℃,湿度在60%~80%之间,每日光照9小时~ 10小时,并经常保持通风。从播种到出苗阶段重点是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出苗整齐。3片~4片真叶时正值花芽开始分化,管理上应追肥节水,以促枝多、花朵多。以后进入正常管理,应注意除草松土。为了保持花枝又高又直,要及时除芽,保持切花数量,可适当保留。

三、病虫害防治温室内由于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除了在播种时进行选种消毒外,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打药,并做到以防为主。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有茎腐病、枯萎病、豆类病毒和叶斑病;主要的病虫有蚜虫和红蜘蛛,一般可用多菌灵、乐果、克菌丹和三氯杀螨醇等药进行防治。

四、切花的切取当花序基部有1朵~2朵花初开时,便可切下,宜在傍晚时进行,早晨也可以,剪下后立即放在水中或进行冷藏处理。若数量过多,必须分开包装,便于运送。

五、球茎的收获与贮藏当大部分叶片前端约1/3处枯黄时,就可以进行收获(在剪花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种球出土后,应先剪去叶片,然后将种球、子球进行分开再分等级,晾晒至外皮干燥时,使可装入网袋或浅箱等容器内,然后置放于5℃~10℃的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还应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霉烂的球茎应及时剔除。

郁金香子球复壮栽培技术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形别致,花色缤纷雅致,倍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近几年,郁金香的春节催花在我国非常畅销,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但令人痛惜的是:人们只知道欣赏花,而忽视了子球的价值,大批大批的子球均被丢弃。虽有部份养花爱好者设法保存,但由于技术的原因,不是在储存中发病霉烂,就是在霜培中进一步退化,失去其再利用的价值。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1996、1997、1998年连续3年的复壮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一套使其得以复壮的栽培技术。1996年所选子球周长大部分为4-5cm,个别的达到6cm,通过连续3年的复壮栽培,所得球97.9%达到11-12cm,个别的超过12cm,均达到进口球的标准。1998年,通过部分球留花对比;叶片肥厚,花梗粗壮,花色鲜艳纯正,长势健壮,品质不仅没有退化,而且还进一步得以改进。本栽培试验的成功,可以使原先被忽视的子球重新得以利用,实现其再生、循环利用价值。现将主要的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一、试验品种

为了避免试验的片面性,我们选取Anne Jose(粉红色带白边)、Arie Hoke(红色)、Charles(红色)、 Golden Melody(黄色)等15个品种,共计3000个子球作为试验材料。

二、子球的处理

将春节促成开花的郁金香依品种分别标出,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后,取出子球。挑选无病虫害的子球,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浸泡30min,捞出后放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然后将处理好的子球标明品种、数目、大小等(数是较少或品种单一时除外)。储存时,选择阴凉通风处,注意要远离挥发有毒性气体的物体。同时注意避免老鼠的破坏。储存期间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子球的发病情况,发现感病球要及时除掉;并对全部球再进行1次消毒处理,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浸泡15-20min,或用0.3-0.4%硫酸铜溶液浸泡30min,然后自然晾干,放因原处储存。

三、栽植方法

栽植采用地栽,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可进行,具休时间可根据当地的天气状况而定。一般选择较晴朗的天气,过早会导致冬前抽叶,易受冻害;过迟会因秋冬根系生长不足而降低抵寒力。栽植位置要求通风向阳、地势较高处。栽植用土为园土1/3,腐殖土1/3,河沙1/3,施足基肥(必须充分腐熟),用35%-40%甲醛进行消毒,用量一般为3g/m2。对消毒后的土壤进行深翻40cm,耙平整成高畦,畦宽40cm,畦间距30cm,畦长根据球的数量和地块的形状而定。株距15cm,行距20cm,覆土5cm。

四、养护管理

种植完毕后向畦间沟灌1次透水,以促使生根。待水完全渗入后,用草毡覆盖,使其在自然条件下完成胚胎的发育及内部营养的转化。待翌年春天化冻前及早除去草毡。在此期间要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查看土壤的干湿状况。一般土壤不是过分干旱,不必浇水。若过于干旱,可用喷头在土壤表面适量喷水,不可浇大水。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干湿状态稳定,每次浇水后都要及时行松土,以利于保墒,并增加土壤通气性能。

另外,生长期间的追肥也相当重要,一般是在3月下旬,追施尿素1次,用量一般为10-15g/m2;4月上旬追施1次复合肥,用量为15-20g/m2;5月上旬追施1次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0g/m2。每次追肥后都要浇1次透水。对开花球,在花着色前应及时将花除去,以保障养分集中供应子球的发育。除花后,为增加空气湿度,可用喷雾器向植株表面喷水3-4次/d(晴天),若天气特别炎热,每天可增加1-2次喷水次数。为了延长生长期,使其制造更多的养分来供应子球的发育,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进行50%的遮荫,直至挖球。当地上部分完全枯黄,子球变为棕色时就可以将球挖出。

五、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郁金香较易感染病害,常见病有:灰霉病、碎色花瓣病、冠腐病等。防治的措施以预防为主,同时结合病株的铲除与药物的使用。根据笔者的栽培经验,要想做好病害的防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土壤不能过湿;(2)严格的土壤及种球消毒;(3)避免连作;(4)在挖取及种植时避免损伤;(5)定期喷施杀菌剂,常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喷洒,一般每15-20d一次;或采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灌根,每7d一次,连续2-3次;(6)对感病严重的病株要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

(二)虫害 害虫的存在不仅直接对植株发生危害,而且还进行病菌的传播。郁金香易发生的害虫有蚜虫、螨类、蛴螬等,防治通常选用75%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喷洒。

唐菖蒲的丰产栽培技术



1.选茬整地 前茬选用禾本科作物和豆类作物茬,不宜选百合科的葱、韭、蒜等茬口,切忌连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耱,冬季镇压,做到地绵墒足。

2.合理施肥 一般施优质农家肥4.5万千克/公顷,普通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尿素30O千克/公顷,钾肥112.5-150千克/公顷,做底肥一次施入。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喷洒15-22.5千克/公顷,进行土壤处理消毒灭菌。

3.选用良种 选用花序长,色泽鲜艳,花色品种2-4个为宜,良种有:荷兰1号(大红);苏格兰(金红);豪华(黄色);忠诚(紫色);荷兰白(白色)和早花品种香港红(大红)等品种。为了便于抢市场,切花提早上市,要早花品种和晚花品种搭配种植。

4.适期任种 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保护地栽培在入春土壤解冻后适期早播。

5.合理密植 生产鲜切花的应选直径2-25厘米的种球,株距10厘米,行距15厘米,保苗66万株/公顷。繁殖种球直径1厘米以下的母子田,采用条播的方法保苗75千克/公顷小母子。

6.田间管理 在播种后干旱时需灌泡苗木1-2次,直至出苗,苗齐后要及时中耕锄草,在三叶期灌水一次,结合灌水滴灌40%的甲基异柳磷7.5千克/公顷或55%的3911乳油7.5千克/公顷,防治地下害虫。在五叶期灌水一次,追施尿素150千克/公顷,促进营养生长,在七叶期喷洒3千克/公顷,磷酸二氢钾一次,花序抽苔前灌水一次,结合灌水滴灌40%的甲基异柳徽7.5千克/千克或55%的3911乳油7.5千克/公顷,防治地下害虫,每次灌水后要松土锄草。

7.及时收获 收剪鲜切花时,在花序完全抽出,第一层花花瓣露出花蕾时收剪,收剪后分级扎捆(100支(捆)待售)。收剪切花时在早上9时前,下午5时后进行收剪,收获球根时间在10月上旬为宜。

8.产品管理及贮藏 唐菖蒲球根收获后,要在室外晒场进行凉晒,在须报全部晒干,种皮干裂时,冻前装网袋放入室内,室内温度保持在5℃左右,严防低温冻害或高温霉烂。

《唐菖蒲子球在滇西北地区复壮栽培技术》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西北地区室外种植花卉”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