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走出施肥误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养花已逐渐由时尚走向普及。花卉在给家庭带来清新、美感的同时,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烦恼,其中包括由于施用豆饼、油渣、酱渣、臭鱼烂虾等有机肥引起的脏臭等。因为有不少人认为,有机肥是花卉最好的营养,不但质量高,而且省钱、方便。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在家庭养花过程中,除了浇水、光照、适宜的温湿度外,合理施肥确实至关重要。在一般情况下,花卉生长仅靠土壤中固有的养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美化家庭环境的盆栽花卉,必须给予额外的养分,以保证花卉的正常生长。不管施入土壤的有机肥还是化肥,其有效养分必须转化为无机盐状态时植物才能吸收。所以,肥料的好坏,不在于其本身是有机还是无机的,而在于它能否提供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除了土壤施肥外,目前家庭养花比较新颖的施肥方式是叶面喷施。这种施肥方式的优点是用量最小、浪费少(施入土壤的肥料80%以上均被流失或转化为植物不易吸收的成分),不需分解转化,植物吸收效率高,直接进入植物体内,迅速见效,成本很低。缺点是施肥次数相对较多。现在,多数养花家庭已认识到施用全营养配方肥的优点,如高效、安全、见效快,清洁、环保、无污染,方便、易购、成本低等,并已形成施用花卉专用肥的习惯。目前,市场上所售花卉专用肥主要有水剂和粉剂两类;品牌则很多,如云大中天植物营养素系列、天堂鸟系列等;肥料品种也很齐全,如观花观果型、通用型、观叶型、杜鹃专用型等;价格不等,一般每500毫升为2元至5元,有广泛的选择余地。但需要提醒的是,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所购产品是否已经有关部门正式登记,是否标明产品登记号,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生产厂家是否正规等,以确保产品质量。

XzH52.COM好文推荐

走出为树木防寒的误区


最近常有顾客咨询是否施用了防冻药剂就能省略其他防冻措施;防冻效果不如意,是不是因为产品质量不过硬。四川国光园林花木部高级技术员王裕初告诉记者,一些消费者对防冻药剂存在认识误区。

防护处理为主

防冻药剂不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只有将防护措施和药剂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防冻效果。王裕初说,防冻的目的在于提高树木成活率,园林花木讲究三分种,七分养,所以重视日常养护管理才是提升抗寒性最有力的保障。

王裕初指出,秋季气温下降,苗木开始落叶,在养护管理中,工作人员要重视病虫害防治,采用人工方法捕捉虫卵、蛹;及时修剪枯枝,去除滋生病虫害温床。

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常常要反季节绿化。有时当年表现不错的苗子,第二年却出现了受冻害的情况。

王裕初认为,注意施工细节有时也能避免冻害发生。例如在施工整地时,在填土结束后将土壤夯实,尤其是树干周围的裂缝,一定要及时填平,就可避免冷风吹入,冻伤根系。

药剂措施为辅

对苗木施用药剂,其原理类似人们贴秋膘。王裕初说,在霜冻或寒潮来临前3至7天,可选择施用抑制蒸腾剂、冻害必施、施它活三种药剂。抑制蒸腾剂可促进气孔变小,延缓树体代谢,减弱叶片及树干的蒸腾作用,达到减少树木营养流失的目的。冻害必施主要通过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杀灭冰核菌和阻止冰核菌繁殖,以降低结冰能力,进而提高植物抗冻能力。施它活在为树体输入生长活性物质的同时,输送营养促进树体生长。

选择相适应的药剂,在提高树木本身防冻能力的同时,减少营养流失,补充营养供给,可谓保证防冻效果两头堵的方法。王裕初强调说。

走出多肉植物栽培误区


 掌握多肉植物的栽培要点对今后日常养护工作意义重大。现大多初学者对理论知识的一知半解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如:

“阳光充足”一说:只知多肉植物喜光,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去晒太阳,一年四季亦是如此。其实没人否认“阳光充足一说,但也要按照不同品种对光线的要求度;植物的生长周期;季节变化而行之。如果是休眠期那光线就不能太强;盛夏期间就要适当遮阴;但生长期就要保证一定光照,最好是间接光或散射光。归根到底是要把握分寸。

喜“干燥环境“一说:由于原产地气候环境因素使某些品种非常耐干旱。有人便不分青红皂白一直不给植株供水导致萎缩,死亡。这里有一点不能忽略:这些品种在原产地每年会有一次集中降水来满足它对水份的需求。现在把它们盆栽后,由于根系生长受到影响,不及时供水就会对生长不利。我曾看到有一名爱好者模仿原产地的降水即在生长期进行大水灌溉,植株依然生长良好。总的来说要会区分好生长期和休眠期;冬型种和夏型种。

“畏寒“的说法:满心欢喜的把心爱的”仙肉“搬回家,冬天未到就匆匆加上保暖设备,其不知严格意义上来说作好多肉植物的”秋冻“比加上保暖措施更有意义。但也要有一个度,一般而言10度时大多品种可不必担心。切不可拔苗助长。

“砂壤土“的含义:这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不同品种对土壤要求不一样。但决不是一些黄沙可打发的。相反有些品种原产地点土壤还相当肥沃。这里的砂壤土是混合黄沙和壤土的基质。应同时具备透气,排水,供肥的功能。一般其土壤配制要掌握有机和无机结合的原则。

只有真正掌握栽培原理,再结合实际操作,才能真正养好多肉植物。

走出观叶花卉的管理误区


当室内盆栽观叶花卉发生叶片萎垂、生长萎靡不振时,一般都会认为这是缺水造成的,因而首先考虑的是浇水。然而,有时浇水却并不能奏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尚有以下几方面,必须详加鉴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过阴 长时间处于室内光照不足的环境,会使植物生长势逐渐减弱,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枝软叶垂,植株萎蔫。因此,管理中应注意定期定时地将其移至室外,给予适度光照,或在室内辅于适当的人工光照。
低温 当外界气温低于植物生长的安全温度时(依不同植物品种而异),叶片同样会发生枝软下垂现象 (就像人体受寒蜷缩身体那样),是一种自然生理反应。这时,只有及时进行适度加温或将其移置于较温暖的场所,才能促使其正常恢复生机。
施氮过多 在施用氮肥过多的情况下,易引起叶片生长过旺而枝软下垂,叶片较大的观叶花卉尤重。因此,管理中还应注意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促使花卉植物均衡健壮地生长。

误区与妙招


通行的办法未必是正确的。在花卉种植过程中也是如此。以下是几种养花的“流行”错误:

1、“日光曝晒”、“浇灌冷水”

上述两种做法都将严重干扰花卉的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影响花卉正常生长。

2、“蛋壳增肥”

蛋壳中残余蛋清渗入盆土表层后,随之散放热量,从而灼伤植物根系。

3、“残茶培土”

茶叶中含茶碱、咖啡碱和其它生物碱,对土壤中的有机养分有破坏作用。


为了使您的花卉健康成长,下面为您提供以下妙招:

1、 淘米水是宝,养花少不了

淘米水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是难得的浇花水。将收集的淘米水放入盆、缸等容器中,盖好存放10天(冬季20天)左右,待其发酵后用来浇花,可使花色鲜艳、果实丰硕,并可预防某些病害的发生。

2、 让花卉少“看电视”

花卉植物距离电视过近,会使花叶枯焦、生长衰退,这是电视机产生的辐射所致。所以,应让花卉远离有辐射的家用电器。

粉剂农药使用误区


粉剂农药使用误区|粉剂农药使用注意事项-----粉剂农药贮存方便,不易挥发,在农事生产中,很多花农都会选择这种剂型。但是很多花农在使用粉剂农药时却进入了误区。以下是花农容易进入的两大误区:误区一:粉剂农药全部对水使用粉剂农药是由一种或多种农药原药与陶土、黏土等填料,经机械加工粉碎混合而成的。粉碎粉末经过200号筛目,粉粒较粗,不易结块,喷洒流动性和分散性好。但粉剂不易被水湿润,也不能分散和悬浮在水中,所以不能加水喷雾施用。一般都作喷粉使用,高浓度粉剂可拌种、土壤处理或配制毒饵等。误区二:可湿性粉剂却用来喷粉可湿性粉剂是由一种或多种农药原药和填料陶土等,加入一定数量洗衣粉等湿润剂经机械加工粉碎混合而成。其粉碎粉末99.5%通过200目筛,细度比粉剂好,能被水所湿润,并能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其悬浮率一般在60%以上,可使液体药剂充分粘着在植物和有害生物体表面上,使药剂发挥触杀或胃毒作用。可湿性粉剂主要是对水喷雾使用。因为它含有易吸湿的湿润剂,能使药粉结块或成团,故不能作粉剂使用,同时,也不能作毒土撒施或拌种用。因为它的分散性能差,浓度高,易产生药害。

初养兰花的误区


初养兰花的误区---这四项禁忌都是初学者爱兰心切所产生的错误观念。您不能跟着做错!
误区一:不要用大盆种小株 用太大盆子的坏处在于盆大盆内植料就多,水洒少了外湿内不湿,根吃不到水。水洒多了外干内不干,植料就容易腐败,根部也跟着坏。您以为植料装得多则养份多,错了!
误区二:不要超量用肥 肥料能促进兰株成长、壮大、开花、但不要以为肥料洒上去就能按您的意思发生效果。肥料效用的发挥是要配合其他条件,也要适量使用。总之,您用肥料以淡为宜,否则请有经验的人指导。初学者用肥过量以致肥伤而死的很多。
误区三:不要爱浇水 初学者都爱花成长心切,看到花就想浇水,怕水不够兰花吃,我知道这是爱心,但错了,它只需要适度的水,有时候它也需要干燥一阵子。如果您认为给水够,但株叶有脱水现象就是:1. 根部坏了。2. 受风过度(风干),也就是空气中湿度不足。初学者水伤致死的很多。
误区四:不要种的得太深 将花种得太深也是初学者通病,以为把株头埋进植料里,他才能吸收养份。(也有种不稳而种深点,以便株身站得住),这都错了,兰株的头部都应露在盆面,以免闷烂以及新芽湿烂。初种盆兰株站不稳应以绳字或支柱固定之。

农药使用存在的误区


用农药防治植物的病虫草害,效果显著、快速,早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但由于一部分人对农药基本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对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以及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问题缺乏了解,在具体使用上存在五方面误区。
一是不分防治对象,见药就用。 有的用杀虫剂防治植物病害,有的把杀菌剂用于防治害虫,甚至将除草剂用来防治病虫,特别是在农药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此类情况尤为严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盲目用药,轻则贻误时机,影响效果,重则造成药害,甚至农作物绝收。
二是重治轻防,不见病虫不施药。 一般情况下,低龄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差,随着虫龄的增长其抗药性也随着加大。因此,对害虫的防治以虫卵期或幼虫始发期最为有效。而一些农民朋友往往在害虫已大发生时才开始用药,已造成一定危害,同时药剂效果也难以发挥;在植物病害防治中,不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不论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治疗性杀菌剂都要等病害发生和流行时才施药,这样既造成了经费损失,又没有起到防病作用。
三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 一些人配药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或其它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过规定的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容易发生药害,同时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四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 在农药使用中一旦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量的办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依然增大药量,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五是混淆高效与高毒概念,缺乏安全观念。 目前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只认购高毒农药,对低毒而对病虫高效的农药缺乏认识,在使用农药时也不按农药安全标准使用,将禁止在果树、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结果造成人畜中毒。

西红花种植误区


误区一:藏红花比西红花好
藏红花和西红花是一种药材的两个名字。我国历史上西红花一直从西方国家进口,从印度经西藏进入内地,故叫藏红花,而不是产在西藏。
误区二:红花和西红花是同一种药材
红花和西红花均为妇科良药,但西红花疗效好,属名贵药材;红花是一年生靠种子繁殖,西红花是多年生靠球茎繁殖;红花零售价约20元/公斤,而西红花在郑州市场零售价约1—1.5万元/公斤,价格比红花高几百倍。
误区三:泊夫兰就是西红花
据“中药大辞典”介绍,泊夫兰出自《饮膳正要》、撒馥兰出自《品汇精要》、常用名: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并无“泊夫兰”之说。但从引种户的介绍判断,泊夫兰就是西红花,是杜撰的名字。
误区四:西红花的市场前景渺茫
西红花属名贵妇科良药,不仅药用广泛、还大量用于食品、染料、日用化工等,是美容化妆品和香料制品的重要宝贵原料。在西班牙被誉为“红色金子”。我国现已在浙江、上海、河南、北京等22个省市引种成功。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牌。
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在我国所产的西红花只占需求量的20%左右。每年仍需花费大量外汇引进西红花。国际上日本缺口更大,其年产400公斤,年需4万公斤,只占需求量的1%,九十年代至今,西红花在广州、安国等十大药材市场的成交价一直稳定在5000—10000万元/公斤之间,药店零售价在1.5万元/公斤左右,国际市场价在2000美元/公斤左右,随着西红花应用范围的扩大,需求量的增加,西红花的市场价将更高。
误区五:西红花很难种植
人们习惯性认为,名贵药材一般都很难种植。其实,西红花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和农民种蒜技术相仿。西红花喜温和、凉爽、怕炎热、较耐寒、土壤以肥沃的沙质土为好,忌积水。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种植,我国一般采用室内采花(无土、无水、无肥、靠球茎自身营养开花)、大田繁殖球茎的方法。我省完全可以种植。在焦作、洛阳等地还有多年的西红花种植大户,在北京以北的地区需采用保护地栽培。
误区六:西红花经济效益低
西红花球茎在7—10月摆放于室内,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花,室内花的生长期约60天,11月中旬把球茎移栽到大田,来年5月上旬收获球茎。种植一亩西红花,一般亩收干花1公斤左右,高产可达2公斤,收获球茎500—100公斤,年创产值1.5万元左右、西红花球茎每年增产2—3倍,第二年以后在球茎上不用投资,按扩种2亩计算,亩收入在1.5万元左右,2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种植西红花是一次投资、长期受益。
误区七:我省西红花种植发展滞后
种植西红花收入虽高,但由于产量低、投资大,一般农民大规模种植投资不起,所以种植西红花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发展种植。而且西红花的种源有限,人们对西红花的认识也有个过程。这就需要一批有眼光,有经济实力的种植户来带动西红花产业的发展。西红花的种植技术和种蒜技术相仿,一般农民均可掌握。西红花市场价从90年代至今一直比较稳定,销路不用发愁。种植西红花虽然投资大,但其是一次投资、长期受益,是一项适合农村长期发展种植的好项目。

盆栽草莓浇水有哪些误区


怕水大所以每天浇一点点

水大就是指盆土很湿了但还经常浇水,以至于盆土长时间不干,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根烂苗死。还有些人会每次只浇一点点水,这样会使盆土上层是湿润的,然而盆土中底层土却依旧是干的,苗就会缺水,太阳一晒就会蔫,长势就上不去。

正确的方法是:每次浇水都要浇透浇足,盆土干了再浇水,用浸盆法浇水就十分有效。

怕苗蔫,所以每天喷水

刚定植时,很多人喜欢用喷壶往叶子上喷水,怕叶子蔫了,有的人甚至缓苗期过了还每天喷水,结果导致苗心发黑烂了,这是因为草莓发病了,高温天给叶子喷水,很容易引发草莓炭疽病,总给叶子喷水也会导致其懒于从土里吸收水分,不利于新根发育。

浇水的时候土和叶片一起浇

草莓和青菜是不一样的,叶子淋水很容易生病,尤其是温度高时,会诱发炭疽病,而草莓一旦得了炭疽病,如果再不用药,是肯定会死的。因此浇水时要尽量避免浇到叶子上,但种植环境长时间过于干燥,容易得红蜘蛛。因此浇水时偶尔淋叶子也是可以的,但花果期尽量不要整株淋。此外,浇水一定要浇足,只要盆土不干,切忌天天浇水。

植物配置中的几个误区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园林建筑所占比重较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园林的要求,已开始注重植物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植物景观并不像园林建筑小品那样四季如一,而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景观,且有较强的可塑性,表现不同风格,但就目前的植物配置来看,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注重观赏效果忽视生态效应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拼成图案传入中国。一时间,大面积的草坪加上色块组成图案成为园林中的时尚,从南到北刮起了一阵草坪风。的确,绿葱葱的大面积草坪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草坪的管理费是一般乔灌木的3至5倍,而发挥的生态效益则只有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的1/4。另外,小灌木组成的图案一年中的养护费也相当高,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乔木。从我国的绿地实际情况来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到7平方米,而新加坡则达到人均公共绿地25平方米,几乎是我们的4倍。因此,这种过分追求观赏效果而忽视生态效应的做法不可取。

注重眼前效果忽视长远景观

当今园林设计中,为追求眼前绿化效果,盲目地密植设计,在诸暨市的一个新居住区中1平方米种有冠幅30厘米的杜鹃36株;而在一条新建成的道路中间绿带中,每3米种有一棵地径7厘米至8厘米的杜英。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这么多植物需要生长,能满足其生长条件吗?一棵冠幅30厘米的杜鹃种一年可以长到50厘米以上。在一些设计论证会上,笔者听到一些设计者说,先密植,以后可以再移植,这不是一种人力的浪费吗?再加上在移植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会引起植株的死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况且,密植后的植株由于下半部分缺少阳光,生长不旺盛,移植出来以后,不能立即应用于其他地方,这样又会增加苗圃土地的压力。所以,合理的种植无论对植株的生长,还是对植物资源的利用,都有积极作用。

注重大树配置忽视植物习性

园林绿化中许多设计者和一些领导也存在着误区,认为配置的大树越多,绿地的档次越高。从原来的胸径20厘米到现在50厘米以上,许多原来生长很旺盛的大树,从森林里或农村的房前屋后移植来。为了保证成活,做了强修剪,这样极大地损害其原有的良好形态,而且大大减少绿量,生态效益因此也降低了。由于树龄大,且受过伤,即使成活了,也是生长缓慢,形态不美,很难恢复往日的生机。城市绿化应体现具有生命美的生机盎然的景观,所以应栽植年轻且适应性和再生能力都强的树,如胸径8厘米至10厘米的香樟,经过两三年形成冠幅1.5米的树冠,树形健美,遮阴效果好。植物都有其生态习性,有自己适合的生态环境,随意改变其生态环境,会影响其生长,同时对生态资源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配置树种单调植物群落不稳

从现在的绿地植物配置来看,所使用的植物品种比较单调,常常采用如香樟、桂花、广玉兰、杜英、合欢、无患子、紫薇、紫荆、杜鹃、月季、红花檵木、茶花、茶梅、金叶女贞、海桐、含笑、雪松及一些柏类等品种,而在一块绿地上所使用的品种更少,且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搭配不尽完善。这就造成了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植物生长不好,且病虫害增加。原来不曾在这些植物上见到的病虫害现在却开始泛滥,如原来葱兰中不曾见到有病虫,今年在葱兰中出现大批夜蛾,这是笔者从事园林工作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而它对葱兰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在自然界中,想要植物生长良好,必须有和谐的植物群落。

植物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切忌单纯追求艺术效果,不顾植物习性,硬凑一个违反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群落,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近年来许多园林绿地植物生长不好,病虫害较多,究其原因就是人工植物群落不稳定造成的。

植物是造园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造园的成败,完善植物配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对于园林设计者来说,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对近期与远期、平面和立面、色彩与季相以及园林意境要进行充分考虑。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各类植物,充分发挥它们与功能相结合的观赏特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求得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最大协调。

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 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园林绿化有哪些误区?


园林绿化有哪些误区?除了自己的房子以外,业主最关心的也就是园林绿化,最好是入住的时候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宛如人间仙境。其实园林绿化的学问绝不比建筑来得容易,道行也很深,自然误区也很多,简述一二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树越大越好这点充分体现了国人市井的一面。大树不是自己地里长出来的,是别人地里挖来的。自己的小区多一颗,别人的地里就少一颗。所以有人说万科掠夺了中国最好的珍稀植物资源,这一点也没错,难怪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堪称经典。可是树也是有生命的,那么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大树也就是处于中老年期。一大堆老家伙在一起,最悲哀的恐怕是看着彼此的离去。更具意味的是上世纪的法国巴黎,一场百年大风,让70%的移栽的老家伙顷刻之间玩玩。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成年大树一旦移植,树体加速老化,2至3年内处于假活状态,即使3至5年确定成活,也大多在几年,十几年内变成缺乏生机的老树,逐步丧失环境生态功能。因此,园林绿化不能靠成活的大树输入,应该立足于栽种树苗,让幼树适应土壤和气候,自然地茁壮成长。误区二:水景越多越好所谓收呃?山,智者乐水。谁不想自己门前小溪潺潺,鱼游虾戏,所以一时间水景盛行,好像没水就没有档次,没水景就没有品位一样。可它的另一面恐怕是智者也消受不起。首先是浪费。水景是商业用水,水价忒高,换水补水动辄上千,而且随着水价的不断上调水涨船高,所以物业管理费一定少不了,这是钱吃亏;然后是清理,无论是三伏还是三九,水景都得定期清理,越是仿真的水景清理的难度越大,有时候还得加点化学物质才搞得干净,这是人吃亏。所以,纵观武汉的楼盘,大量的水景入住之后成了旱景,没鸟用不说,还挺危险,看着也寒碜人。然后是蚊蝇成灾。别小看这两个主,它们可不管你是智者还是仁者,不管你是富还是贵,恶心你没商量。不管你是紧贴地面还是深入云霄,电梯一定保证它们能四通八达,无孔不入。如果想灭掉它们,就得下药,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了几百万年的生物被灭掉的同时,我们恐怕也受伤不轻。
误区三、常绿植物越多越好这年月,养眼的一定受欢迎,栽树也一样,四季常春的植物大行其道。什么樟树、玉兰、冬青、雪松美人式的在最显眼的位置立着。我们古人描写的秋冬时节萧杀、凄清、孤独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生机勃勃,树影婆娑。我们不谈这是不是违反自然规律,秋冬季节日照非常的宝贵,如果常绿植物挡在窗前,即使再婀娜多姿,也不是件受欢迎的事情。相反落叶植物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虽然光秃秃的,但是无遮无拦,秋冬的暖阳可以穿透而入,岂不美哉。其实误区还很多,大多都起源于浮躁、享乐和自私的心态。开发商投其所好,大家乐在其中,殊不知很多东西都是虚的。

养花技巧《走出施肥误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施肥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