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吊兰的栽培种植与习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别名 桂兰、挂兰、折鹤兰。
科属 百合科,吊兰属。
种和变种 金边吊兰,叶片边缘金黄色。
银心吊兰,叶片的主脉周围具有银白色的纵向条纹。
宽叶吊兰,叶片宽线形全缘或微微具有波皱。花葶从叶丛中抽出,花后形成匍匐走茎,可以生根发芽长成为新株,花期春、夏季。蒴果三圆棱状扁球形。
产地及习性 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在南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忌强光直射。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条件。
形态特征及用途 吊兰属于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具簇生的圆柱形肉质须根。叶片基生,细长,较坚硬,鲜绿色,全缘或稍具有波状。从叶丛中抽出走茎,花后形成匍匐茎,并在节间处伸出气生根发出新株。花小,白色,较多小花成排族生于顶端,形成总状花序。花期春、夏季,蒴果三圆棱状扁球形。
吊兰是极为常见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可以作为架上观赏植物或吊挂观赏植物。全草可入药。
栽培 栽培管理比较容易。叶片对光线反应敏感,光线不足,叶浅绿色或黄绿色;光线过强,叶枯黄,甚至死亡。夏季放在室外的荫棚下栽培养护。
生长适温在20℃左右。冬季放在温室中栽培,5℃以上可以安全越冬。
生长旺季要充分浇水,高温天气适当向叶面和地面喷水,保持盆土湿度,提高空气湿度,降温;冬季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增加光照。
生长期,每2周施一次腐熟的液肥。盆栽宜选用腐叶土、河沙和园土的混合培养土,健壮植株可在春季换一次盆。
繁殖 吊兰主要用分株法繁殖。选取健壮的植株,分离走茎上的幼株后分别栽植进行繁殖,也可将过密的根状茎分开后栽植。温室下栽培可以长年繁殖,繁殖方法比较简单。
病虫害 病害有软腐病、炭疽病、叶枯病、根腐病和南美凋萎病。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和粉虱造成的危害。

XzH52.COM好文推荐

矮牵牛的栽培种植与习性


矮牵牛学名:Pctunia hybrida

矮牵牛科名:茄科

矮牵牛别名:番薯花

矮牵牛原产地:南美洲

矮牵牛用途:花坛、盆栽


矮牵牛栽培要点

矮牵牛发芽适温:20-25℃ 播种期:3-9月

矮牵牛生长适温:10-30℃ 开花期:4-10月

矮牵牛育苗:种子细小宜盆播,好光播后不需用覆土,春播需用在温室加温,保持湿润,10天前后发芽。用土上面加一层1CM厚疏松物质如蛇木屑,蛭石、椰糠或碧糠灰之类,压平后浇水,然后播下。

矮牵牛栽植:本叶6-10枚时,定植于恭维舅或花坛,株距30×30CM,盆植可在叶龄较小时移植于7CM盆,陆续换盆到15-18CM盆,夏季需充分灌水,土壤如遇肥,则易遇份旺发,而使枝条伸长倒伏。

龙舌兰的种植技术与习性


龙舌兰,别名:世纪树、番麻,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原产墨西哥,我国各地常有栽培。

(一)形态特征:植株高大。茎短。叶基生,成莲座状,灰绿色,倒披针形,长达1.7米,宽约20厘米。叶缘的刺最初为棕色,稍后呈灰白色,末梢的刺长达3厘米。花葶粗壮,长达8米,花淡黄绿色。龙舌兰开花结籽后莲座死去。盆栽极少开花。其栽培变种有:

金心龙舌兰(A.a.var.medio-picta):叶片中间具乳黄色条带。

金边龙舌兰(A.a.var.marginata-aurea):叶缘具淡黄色条带。

银边龙舌兰(A.a.var.marginata-alba):叶缘具白色或奶黄白色条带,幼时具红晕。

(二)习性:喜温暖干燥和光线充足的环境,不耐阴。耐旱力强。喜排水良好、肥沃而湿润的砂质壤土,也适酸性土壤。

(三)栽培管理:合适的生长温度为15~25℃,在夜间10~16℃生长最好。冬季凉冷干燥对其生育最有利,越冬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较喜光,要常放在外面接受阳光,但对花叶品种在夏日需适当遮荫,以保持色泽鲜嫩。冬季,如果所处位置的光线较暗,则应保持低温、不浇水,并且保持干燥,否则会腐烂。春天应立即恢复光照。空气湿度在40%左右即可。

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好。盆栽时通常以腐叶土加粗沙混合,生长季节两星期施一次稀薄肥水。夏季可大量浇水,但排水应好。入秋后应少浇水,盆土以保持稍干燥为宜。

每年4月换盆。应小心的抖去根间老土,切去死根,用疏松透水的盆栽土上盆,盆底铺一层碎瓦片。开始几个星期应少浇水,以后逐渐增加。

(四)繁殖:播种或分株繁殖。播种后需较长时期才能达到观赏效果,实用价值不大。分株繁殖方法常用,通常结合换盆时进行,即在4月份,把母株周围的分蘖芽分开,另行栽植,栽后的幼株放在半阴处,成活后再移至光线充足的地方。

(五)病虫害:常受介壳虫危害。

熏衣草的种植方法与习性


熏衣草学名:Lavendula vera DC.

熏衣草别名:香草

熏衣草科属:唇形科

熏衣草分布:原产地中海地区。

熏衣草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或小矮灌木,多分枝,株高可达1米,叶对生,叶缘反卷。轮生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每轮花序有小花6--10朵;花冠下部筒状,上部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长约1.2厘米,淡蓝紫色,或粉红至粉白。花期春秋,全株浓香。

熏衣草应用:枝叶丰满,蓝紫色花序颖长秀丽,是庭院中一种新的多年生耐寒花卉,适宜花径丛植或条植,也可盆栽观赏。它还是当今全世界饿重要香精原料。熏衣草又可作药用,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兜兰的习性与栽培技术


兜兰又称拖鞋兰,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一类叶片全绿,花形大,花色鲜艳,原生于高山冷凉地区,一类斑叶种,叶片有美丽的斑纹,性喜温暖,花期约在夏、秋间。

种植兜兰应有遮光兰棚,通风必须良好。栽培地四周有树荫,空气湿度不太高,有利于成长。切忌高温干燥和强光直射。

兜兰所需光照与蝴蝶兰相近,夏季遮光60%至70%,春季遮光50 %至60%,冬季遮光40%至50%。

兜兰绿叶品种生长适温为12℃至18℃,斑叶品种需15℃至25℃,但在30℃以上仍可适应,只是生长接近停顿状态。每年的春季3月至6 月间,温度不宜超过23℃,否则会影响植株开花。

大多数兰类都喜欢空气湿度高,惟独兜兰较特殊,空气湿度只要4 0%至60%就足够。盆内的植料要经常保持微湿润状态,植料干了就要浇水,应予以注意。冬季气温在10℃以下,应停止浇水,防寒害。

兜兰多数种类为地生兰类,植料要用有机质混合物,如水苔、碎蕨根、木屑、腐殖土、泥炭土等。以细蕨根60%、泥炭土20%、腐殖土10%、碎石或砖块10%混合调制。

种植时可用碎石或砖块当垫底物,量约1/5,这样有利于通气和排水。种植后要稍微压实。秋季天气变冷或花谢以后是换盆的最佳时期。

种植时先用少量的缓效性肥料作基肥,混入植料,然后再逐月施用花肥,用稀释的水溶性速效肥喷洒。平时施肥时“三要素”肥料要均衡,接近花期要多施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

成株在基部根际长出幼株3条以上者可切离分植。在花谢后和春、秋季可进行分株。

醉蝶花的种植技术与习性


别名:紫龙须、风蝶草

科属:白花菜科醉蝶花属

 形态:1年生草本。株高60-120厘米。植株有强烈的气味。叶片掌状裂开,小叶5-7枚成矩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由底部向上层层开放,花瓣披针形向外反卷,花苞红色,花瓣呈玫瑰色和白色,雄蕊特长。蒴果圆柱形,种子浅褐色。花期6-9月。

装饰应用:醉蝶花花梗长而壮实,总状花序形成一个丰茂的花球,色彩红白相映,浓淡适宜,尤其是其长爪的花瓣,长长的雄蕊伸出花冠之外,形似蜘蛛,又如龙须,颇为有趣。醉蝶花开放时,花瓣慢慢张开,长爪由弯曲到从花朵里弹出,其过程如同电影快镜头慢放一般。地栽可植于庭院墙边、树下。盆栽可陈设于窗前案头,应控制株形,勿使长得太高。

水:能耐干旱,但给予较大的空气湿度则长势更好,盛夏每天浇水,并要浇透。

肥:初期定植时施薄肥1次。生长中期控制施肥,保持株形适中美观。

土:不需要特殊的土壤,最好是排水良好的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

温:喜温暖,耐炎热,不耐寒。夏季为生长期,遇霜冻植株即枯死。

光:喜阳光,略耐半阴。

繁殖:能自播繁殖。3-4月播种,10-14天发芽。幼苗期生长缓慢,注意拔草与间苗,长至5-6厘米高时可定植。


雁来红的习性及栽培种植



雁来红学名:Amaranthus trlcolor

雁来红科名:苋科

雁来红别名:叶鸡冠、老来娇

雁来红原产地:亚洲热带

雁来红用途:花艺材料、盆栽、花坛等

雁来红栽培要点

雁来红发芽适温:25-30℃ 播种期:春、夏

雁来红生长适温:20=35℃ 开花期:7-10月

雁来红育苗:种子有嫌光性,由于直根性最好直播,如要移植,以小苗出本叶4-6枚时带土围,避免伤根为宜。播时苗床做条沟,深约0.3CM,条宽5CM。播入种子后覆土0.3cm,保持适当温度,4-6天发芽。

雁来红栽植:土质以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土壤为付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施肥每20-30天用三要素或用豆粕、豆饼水1次。氮肥需足够,始能使叶色鲜艳。盆栽用15-18CM径盆,花坛株距40VM。


红千层的习性与种植


科属:桃金娘科,红千层属
产地:红千层原产澳大利亚,属热带树种,51进我国已有百年历史了。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2一3m,叶互生,条形有透明腺点,富含芳香气味,寿命长,每片叶 可维持3一6年不等,新老叶片聚生,形成叶幕层次。穗状花序着生枝顶,长lOcm似瓶刷状,花 无柄,苞片小,花瓣5枚,雄蕊多数,长2·5cm,整朵花均呈红色,簇生于花序上,形成奇特美丽的形态。葫果直径7mm,半球形,顶部平。花期较长,较集中于春末夏初。红千层属30多种,白干层属120多种,我国引种栽培的有以下凡种:柳叶红千层(C·salignus)枝条柔软,花形态和颜色与红干层相似,生长较快。白千层(MelaIeuca leucadendra)树皮白色,松软多层,层层剥落,状如白纸。花状如红千层,色白。垂枝白干层(M·arnillaris)叶细枝软,观赏效果优于白干层。

产地与习性:喜暖热气候, 能耐烈日酷暑,不很耐寒、不耐荫,喜肥沃潮湿的酸性土壤,也能耐瘤薄干旱的土壤。生长缓慢, 萌芽力强,耐修剪,在北方只能盆栽于高温温室中。

繁殖方法:此类树种采取播种繁殖,果实成熟后不脱落、不开裂,剪取果实于无风处日晒, 几天后果实开裂、种子落出。种子极细小,采取小粒种子播种方法,播种培养土过筛后置入浅盆 中刮平,浇水湿透,均匀撒播,不覆土,加薄膜保温保湿。20C左右的气温条件下,10多天后即 发芽,发芽率较低。经细心养护到苗高3cm,即可移植。实生苗约5年开始开花。

栽培养护:由于常绿树大树移植成活困难,多用幼苗带土蛇进行移植,露地栽植须保证气 候条件,通过土壤施肥等改良方法改善红千层生长环境,促进生长,成活后管理较容易,主要防 低温冻伤,通过修剪控制植株生长,也可通过修剪成各种图案达到H化、绿化的效果。盆栽土壤 应用疏松透水、保水保肥的培养土,将土蛇苗植入盆中,定期浇水,北方地区入秋后移入温室, 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养护,避免冷风吹袭。
园林用途:红干层花形奇特,色彩鲜艳美丽,开放时火树红花,可称为南方花木的一枝奇 花,适于种植在花坛中央、行道两侧和公园围篱及草坪处,北方也可盆栽于夏季装饰于建筑物 阳面正门两侧。也宜剪取做切花,插入瓶中。

虎纹凤梨习性与栽培方法


【概况】虎纹凤梨又名红剑,为凤梨科丽穗凤梨属植物。虎纹凤梨株态优美,紫黑条斑的叶丛,抽出鲜红色花草,持久不败,是优良的花叶俱美的室内盆栽观赏植物。

虎纹凤梨在欧美栽培十分盛行,常用于窗台观赏。目前,通过育种,丽穗凤梨属的杂交新品种不断出现,其观赏价值又有很大提高。在国际花卉市场,荷兰的亨克·布拉姆公司和范德·维尔登公司,比利时的德·迈耶-德鲁克公司,都是凤梨科观赏植物著名的育种、繁殖和生产的专业公司,尤其在丽穗凤梨的新品种育种方面都处世界领先地位。至今,虎纹凤梨的盆栽植物生产已产业化、商品化。

我国虎纹凤梨的栽培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仅属品种引进。作为规模生产时间还不长,主要在南方各省,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仅属一般。目前,每年还从荷兰进口一部分,满足高消费的需要。

【形态特征与品种】虎纹风梨为多年生常绿草本。叶丛莲座状,深绿色,两面具紫黑的横向带斑。花序直立,呈烛状,略扁,苞片互叠、鲜红色,小花黄色。常见品种有大虎纹凤梨(Majus),其穗状花序比虎纹凤梨长而宽。

同属观赏种有莺歌凤梨(V.carinata),叶带状、下垂、鲜绿色,穗状花序有分枝,苞片扁平、鲜红色、先端黄色,小花黄色。斑叶莺歌凤梨(V.carinatacv.Variegata),叶具纵向白色条斑。红羽凤梨(V.erecta),穗状花序不分枝、扁平、椭圆形,苞片密生、鲜红色、先端分离,小花黄色。鹤蕉凤梨(V.heliconoides),穗状分序不分枝,苞片大、船形、鲜红色、顶端黄色、形似鹤蕉,小花米色。彩苞凤梨(V.poelmannii),叶绿色,穗状花序多分枝,苞片叠生、鲜红色,小花黄色。常见的观叶种有大凤梨(V.glgantea),大型种,叶宽阔,长75厘米,淡蓝绿色,苞片绿色,小花黄色。网状凤梨(V.fenestralis),叶绿色,具黄绿色斑点。其品种斑叶网状凤梨(Variegata)叶片绿色,叶右侧边缘具乳白色,花黄色,晚间开放。蓝绿叶凤梨(V.bituminosa),叶宽蓝绿色,顶端紫色,具绿色线纹。凤梨王(V.hieroglypHica),大型种,叶长60厘米,灰绿色,具紫褐色横向斑纹。主要种间杂种有安东尼娅(Antonia),穗状花序扁平,橙红色。马简(Marjan),花序橙红色,苞片扁平,鲜黄色。波洛尼亚(Polonia),苞片玫瑰红色,花深黄色。帕费克塔(Perfecta),叶铜绿色,穗状花序大,扁平、鲜红色,顶端黄色。深红凤梨(Rubin),花序不分枝,扁平、宽大、深红色,花黄色。

【生物学特性】虎纹凤梨原产南美圭亚那。喜温热、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

虎纹凤梨的生长适温为16~27℃,3~9月为21~27℃,9月至翌年3月为16~21℃。冬季温度不低于5℃,否则叶片边缘遭受冻害,出现枯萎现象。

虎纹凤梨对水分的适应性较强。在盆土湿润、空气湿度50%~60%和叶筒中有水的情况下,莲座状叶片生长迅速。如盆土稍干燥,叶筒内短时间缺水,对虎纹凤梨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这说明虎纹凤梨也比较耐干旱。

虎纹凤梨对光照比较敏感,除夏季强光条件下需遮荫30%~40%以外,其余时间均需充足阳光,其鲜红色的苞片才能鲜艳夺目。若光线不足,虎纹凤梨的叶色和花色就不能充分展现,同时蘖芽的发育也受影响。

土壤以肥沃、疏松、透气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盆栽土壤用培养土、腐叶土和蛭石的混合基质。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播种和组培繁殖。

分株繁殖:虎纹风梨蘖芽的萌蘖力较差,一般蘖芽生长较慢。将母株两侧的蘖芽培养成小植株,切割下来直接栽于泥炭土或腐叶土中,保持湿润,待根系较多时,再浇水施肥。

播种繁殖:春季采用室内盆播,发芽适温为24~26℃,播种土用泥炭和粗沙的混合基质,经高温消毒,将种子撒入不需覆土,轻压一下,待盆土湿润后盖上薄膜,播后10~15天发芽。播种苗3~4片叶时移栽4厘米盆,培育3~4年开花。

组培繁殖:常用侧芽作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接种到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2毫克/升和吲哚乙酸0.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30天后形成不定芽,再转到添加吲哚乙酸0.2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上,约25~30天形成生根的小植株。

【栽培管理】盆栽虎纹凤梨常用12~15厘米盆。生长期浇水适量,盆土不宜过湿,经常向叶面喷水。在莲座状叶筒中要灌水,切忌干燥。冬季低温时,少浇水,盆土保持不干即行。每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15-15-30盆花专用肥。每隔2~3年于春季换盆1次。

【病虫害防治】主要有叶斑病和褐斑病在春、夏季危害叶片,可每隔半月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1次,喷2~3次。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有粉虱和介壳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虎纹凤梨苞片鲜红,开黄色小花,观赏期长,适合盆栽观赏。摆放客室、书房和办公室,新鲜雅致,十分耐观。也是理想的插花和装饰材料。虎纹凤梨对乙烯不敏感,在贮运过程中比较适应。

吊兰的生活习性


一、喜温暖

吊兰喜欢相对暖和一点的生长条件,适合在15-25℃之间的环境生长。它比较怕冷,冬天如果气温低于10℃,它就可能会生长不良。如果长时间低于5℃,它就会受冻。另外,它也比较怕热,在30℃以上的环境之中,就有可能会出现干尖的问题。

二、喜阳光

它喜欢阳光,但是比较害怕过于强烈的强光,适合生长在有长时间柔和光照的环境之中,不能在过于阴暗的地方,或者阳光过强的地方生长。

三、喜湿润

它相对喜湿,适合在微湿的花土中生长,也适合在相对湿润的空气中生长。若是长时间处于干燥处,或者长时间缺水,有可能会出现黄叶。

四、较喜肥

它比较喜肥。生长季需要较多的养分帮助生长。所以应当少量多次地为它施用一些花肥。但在夏季以及冬季的时候,需要停肥。

五、不挑土

它对花土的要求不高,在一般的土中即可生长。不过,如果花土的透气性比较高,并且含有较多的养分,它可以长得更好。

花菱草生态习性与栽培


【别名】金英花、人参花

【学名】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科属】罂粟科花菱草属

【生态习性】花菱草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较耐寒,喜冷凉干燥气候,不易湿热,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上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也耐瘠土。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花菱草 用播种法繁殖,冬季土壤不结冻的地区行秋播。北方地区于早春在室内育苗,15~20摄氏度条件下,7天左右出苗。于真叶开展前及时起苗上盆,无霜后,脱盆带土定植(切勿伤根,否则不易恢复生长。甚至死亡);也可在土地结冻前露地直播。加风障保护,幼苗翌年出土。幼苗期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使其生长健壮。

红花草莓习性与栽培


一、特征及生态习性

红花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矮,高5至10厘米,呈簇状。茎生三出复叶,叶呈圆形或椭圆形,深绿色,叶柄长5至10厘米。花深红色或粉红色,花色鲜艳,花径可达3至4厘米,北方寒冷地区花期4至10月,南方全年开花不断,以春季开花最盛。果实呈圆形或卵圆形,鲜红色,单果重10克左右,味甜微酸。

红花草莓的适应性极强,耐寒耐旱,性喜温暖,喜光也耐阴。适生温度12℃至30℃,在-26℃低温下可露地越冬。在园田土、砂壤中均能生长。

二、繁殖 红花草莓繁殖能力极强,用匍匐茎繁殖,一株可繁殖20至50株。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可周年进行,以春季和秋季为主。分株时栽植株行距50厘米×50 厘米,每亩栽1300 株。

红花草莓在园林中种植,一般株行距40厘米×40 厘米,肥沃土壤定植60厘米×60 厘米。不需要施肥,栽植时应浇透水,以防土壤干旱,影响成活率。栽植后应定期除草,以免当年不能覆盖地表,影响绿化效果。

三、应用前景 红花草莓是新引进的优良地被,红花绿叶,植株矮,耐轻度践踏,生长旺盛,覆盖速度快,不需要修剪,易繁殖、易栽培、易管理,观赏效果好。由于红花草莓覆盖速度快,抗性强,还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红花草莓在加拿大等国家是较为流行的地被新品种,美丽的红花和果实极具观赏性,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红花草莓植株生长茂密,像地毯般覆盖地面,园林中多作为林下地被,亦可盆栽观赏或盆栽吊养。它抗性强,生长旺盛,养护和管理简单,既可观叶又可观花,栽植一次多年观赏,很有发展前景。

薄荷的栽培管理与生长习性特点


科属:为唇形科(Labiatae)薄荷属(Mentha)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名苏薄荷,仁丹草。薄荷多集中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开花,一朵花开放2-3天同植株主枝上的花朵先开,分枝上的花朵后开放,开花次序由下而上,花期长达20-30天。

生长习性:薄荷开花时间和流蜜量受气候影响较大。开花期内一般喜高温高湿,晴天全日照,不干旱,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达35到37摄氏度时,泌蜜量较大。薄荷全天流蜜,但以中午前后流蜜最涌,蜜蜂采集活跃,进蜜快。在夜雨昼晴,雨后天晴,泌蜜量会显著增加。如长期阴雨或久日干旱,泌蜜量会显著减少或停止。如遇暴风雨,未开花朵会推迟开放,已开花朵会提前调谢。夏季不少地区蜜源缺乏,蜂群利用此蜜源,不但能保持群势和发展蜂群,有效的防止了“夏衰”,还能生产多的高品质的商品蜜。故在盛夏时期对养蜂生产起重要作用。

薄荷蜜蜜色深,呈深琥珀色、具有较强的薄荷特殊气味。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一、根

生产上栽培的薄荷,具有真正吸收作用的是着生在地上部直立茎入土部分和地下根茎节上的数量众多的须根,这些根系入土深度30cm左右,而以表土层15~20cm左右最为集中;另外,在株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在地上部直立茎的基部节上和节间也会长出许多气生根,这种气生根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会自行枯死,故对薄荷的生长发育几乎不起作用。

二、茎

1. 地上茎

薄荷的地上茎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直立茎,方形,颜色因品种而异,有青色与紫色之分。它的主要作用是着生叶片,产生分枝,并把根和叶联系起来,把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片,同时把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运至根部的输导通道,其上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片,叶腋内长出分枝。茎的表面虽也有少量油腺,但精油含量极微(茎秆鲜品出油率为0.001%~0.004%)。另一种叫匍匐茎,它是由地上部直立茎基部节上的芽萌发后横向生长而成,其上也有节和节间,每个节上都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匍匐于地面而生长,有时其顶端也钻入土中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后,顶芽复又钻出土面萌发成新苗;也有的葡匐茎顶芽直接萌发展叶并向上生长成为分枝。匍匐茎的颜色、数量、长度和粗细,常因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2. 地下茎

又称地下根茎,外形如根,故习惯上常称为种根。通常当地上部直立茎生长至一定(8个节左右)高度时,在土壤浅层的茎基部开始长出根茎,随后逐渐生长增多。第一次收割后,这些地下根茎在水分适合的条件下又萌发出苗(即二刀苗),生长至一定阶段又再长出新的种根,即成为秋播时的材料。地下根茎上也有节和节间,节上长出须根,每一个节上也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水平分布的范围可达30cm左右,垂直入土深度较小,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层10cm左右的范围内。试验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根茎是没有休眠期的,也就是说,在土壤温度和水分适合的情况下,一年中的任何时间,均可发芽和继续生长,长成植株。

地下根茎里贮藏着水分和养分,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播种于土中能萌发成长为新的植株,这种新植株基本上可以保持本品种的原有形态和优良性状,因此,它是生产上用来繁殖的主要部分。

三、叶

薄荷的叶片是以对生的方式着生在茎节上。叶片的形状、颜色、厚度以及叶面状况、叶缘锯齿的密度等因品种、生长时期、生长条件之不同而有变化。一般说来,叶片的形状有卵圆、椭圆形等;叶色有绿色、暗绿色和灰绿色等。

薄荷的叶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贮藏精油的主要场所。油腺(贮油结构)在叶片上、下表皮的分布,以下表皮为多。单位叶面积上的油腺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同时又与植株的生育时期、叶龄、叶位有关。一定叶面积上的油腺密度越大,含油量就越高。叶片中精油的含量占全株含油总量的98%以上,但对每一个叶片来说,它的含油量高低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品种、叶片所处的部位和叶龄等有密切关系。根据测定,植株上叶片中的含油量自下而上逐渐增高。

单位面积产油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数、叶面积大小和含油量(油腺密度)的高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叶片数增加、减少和延缓叶片的脱落,防止病虫为害,就成为薄荷增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分枝

薄荷的分枝是从主茎叶腋内的潜伏芽长出来的,其上也着生对生叶片。不同品种的分枝能力是不同的,同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位等又与田间群体密度和培管措施有关,一般说来,随着田间群体密度的增高,单株分枝数随之减少,分枝节位随之上升。栽培条件恶劣,特别是肥、水欠缺也会影响分枝。因此,在栽培上如何根据品种的分枝习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条件而控制合理的田间密度是能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花、果实、种子

薄荷的花朵较小。花萼基部联合成钟形,上部有五个三角形齿;花冠为淡红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四裂片基部联合;正常花朵有雄蕊四枚(有的品种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着生在花冠壁上;雌蕊一枚,花柱顶端二裂,伸出花冠外面。正常花(即雌、雄蕊俱全)的花朵较大,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的,花朵较小。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每年开花一次。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年一般收割两次,开花两次(有的品种和某些地区例外),花期因品种和地区而异。

一天中的开花高峰期,常随气候条件而变化。若天气晴朗,一般在上午6~9时,阴天或雨天向后推迟,下午停止开放。

薄荷自花授粉一般不能结实,必须靠风或昆虫进行异花传粉方能结实。通常自现蕾至开花约需10~15天,一朵花自开放至种子成熟约需20天左右。结实率高低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朵花最多能结四粒种子,贮于钟形花萼内。果实为小坚果,长圆状卵形,种子很小,淡褐色,万粒重仅1g左右,每市斤种子可达到500万粒左右。

相信《吊兰的栽培种植与习性》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的种植与栽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