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不学习不求教,种养花卉会遇上一定难题,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卉种植技术:如何防治杜鹃花叶斑病”,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鹃花叶斑病】病原及发病现状为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cdodendri Fer.,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尾孢属。病原菌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源。

病原及发病现状

为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cdodendri Fer.,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尾孢属。病原菌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自伤口侵入。在江西等北方地区,该病于5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为发病高峰期。广州等南方地区,发病高峰期在4-7月,温室条件下栽培的杜鹃花可周年发病。雨水多、雾多、露水重有利于发病,因为分生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萌发。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不良,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mm-5mm 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防治办法

1、秋季彻底清除落叶并加以处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2、栽植功盆花摆放密度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夏季盆花放在室外的荫棚内,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

3、开化后立即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14天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XzH52.coM品读分享

花卉种植:栀子花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5mm-15mm;若发生叶缘处则呈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使叶片枯萎;后期产生众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

病原 病原为真菌,栀子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gar-deniicola),栀子叶点霉(P.gardenia),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球形,前者较大;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危害多种栀子花,大叶栀子花比小叶栀子花容易感病,病菌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蔓延。 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盆栽时浇水不当,生长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剪除树上的重病叶,清扫落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栽植不宜过密,适当进行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浇水时尽量不沾湿叶片,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为宜。

3. 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喷1次。病害严重时,可喷施杀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和扩展。

种植百科:栀子花叶斑病如何防治


【分布】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5mm-15mm。

【分布】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5mm-15mm;若发生叶缘处则呈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使叶片枯萎;后期产生众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

【病原】病原为真菌,栀子生叶点霉(Phyllostictagar-deniicola),栀子叶点霉(P.gardenia),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球形,前者较大;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危害多种栀子花,大叶栀子花比小叶栀子花容易感病,病菌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蔓延。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盆栽时浇水不当,生长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剪除树上的重病叶,清扫落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栽植不宜过密,适当进行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浇水时尽量不沾湿叶片,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为宜.

3.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喷1次。病害严重时,可喷施杀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和扩展。

花卉种植科普:丁香叶斑病


丁香叶斑病丁香叶斑病有丁香黑斑病、丁香褐斑病及丁香斑枯病。 丁香黑斑病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有褪绿斑,逐渐扩展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3至10毫米,褐色或暗褐色,有轮纹但不明显。

丁香叶斑病丁香叶斑病有丁香黑斑病、丁香褐斑病及丁香斑枯病。 丁香黑斑病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有褪绿斑,逐渐扩展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3至10毫米,褐色或暗褐色,有轮纹但不明显。病斑后期变为灰褐色,密生黑色的霉点,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斑相互连接使叶片很大部分呈褐黄色枯死,并皱缩甚至发生碎裂。 病原物及发病特点 病原菌是链格孢属中的一种真菌。分生孢子梗散生或数根集生,褐色;分生孢子褐色。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随雨水滴溅传播。

丁香褐斑病 症状 

丁香叶片上的病斑为多角形、不规则形或圆形至近圆形,褐色,直径5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中央组织变成灰褐色,病斑边缘深褐色。病斑下表皮着生暗灰色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发病严重时病斑正面也有少量霉层。病斑相互连接成大斑块,呈灰褐色斑枯。 病原物和发病特点 病原菌是丁香尾孢菌,病原菌以孢子座或菌丝体在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雨水多、露水重、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易导致病害发生。 丁香斑枯病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两面散生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色较深,中央组织色浅,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心部分生出少量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物及发病特点 

病原菌是丁香针孢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减少侵染来源。清除病残体;进行适度的修剪,剪掉有病枯梢。 发病时喷洒1%等量多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至15天1次,连喷3至4次效果较好。

如何给杜鹃花叶面喷水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其他人种植花卉的经验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给杜鹃花叶面喷水”,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鹃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因其美丽的花朵而备受青睐。要保持杜鹃花的健康和美观,叶面喷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给杜鹃花叶面喷水,我们可以为它提供所需的湿度和养分,同时还可以清洁叶面并预防病虫害。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关于给杜鹃花叶面喷水的最新信息。

当我们给杜鹃花叶面喷水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杜鹃花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喷水是最好的,因为此时温度相对较低,不会给植物带来热应力。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可以增加喷水的频率,每周喷水一到两次。而在气温较低的春季和秋季,每周一次就足够了。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喷水方式。我们可以使用喷壶来喷洒杜鹃花的叶面,确保喷头调整到细水雾状态。这样能够更好地覆盖杜鹃花的叶面,增加湿度。喷水时,我们可以从上到下均匀地喷洒叶面,保持较短的距离,以免水滴聚集在叶面上形成滴水。

另外,喷水的水质也非常重要。最好使用软水或过滤水来给杜鹃花叶面喷水,这样可以避免硬水中的矿物质对叶面的损害。可以使用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方法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给杜鹃花喷水时,水温最好接近室温,以防止温度变化过大对植物造成伤害。

叶面喷水还可以用来清洁杜鹃花叶面上的灰尘和脏物,保持叶面的通透性,促进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在喷水水中加入一些温和的肥料溶液,如全营养水溶肥,以提供杜鹃花所需的养分。喷水时应注意不要让肥料浓度过高,以免灼伤叶面。

我们还可以通过叶面喷水为杜鹃花提供一些有益的防病虫害物质。例如,可以在喷水中加入少量的杀菌剂或昆虫杀虫剂,以预防叶面上的真菌和害虫。在使用任何化学药剂之前,我们应该先阅读使用说明,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杜鹃花的叶面喷水是保持其健康和美观的重要步骤。选择合适的时间、工具和喷水方式,使用软水或过滤水,适当加入肥料和防病虫剂,都是确保喷水效果的关键。通过喷水,我们可以为杜鹃花提供必要的湿度和养分,清洁叶面并预防病虫害。希望这些最新的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给杜鹃花叶面喷水,保持其健康和美丽。

杜鹃花叶枯病怎么办


“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不同于赏花,种植花卉的学问则比较多,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请您阅读花卉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杜鹃花叶枯病怎么办》,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杜鹃花作为一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花卉,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喜爱。杜鹃花叶枯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给花友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杜鹃花叶枯病的问题,本文将从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对花友们有所帮助。

我们来了解一下杜鹃花叶枯病的病因。杜鹃花叶枯病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原真菌有叶枯霉、炭疽病菌等。这些真菌一般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和繁殖,而杜鹃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条件,所以容易受到真菌感染。

我们来了解一下杜鹃花叶枯病的症状。杜鹃花叶枯病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干枯、褐斑和萎蔫等现象。初期,叶片上会出现一些黄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斑点会逐渐蔓延并转变成褐色,最终导致叶片枯死。除此之外,叶片上还可能会出现棕色的霉斑或霉疣,这就是真菌的孢囊。爱花卉网小编认为,杜鹃花叶枯病给花朵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不仅影响了花朵的观赏效果,还可能导致植株的死亡。

那么,针对杜鹃花叶枯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要保持杜鹃花的生长环境干燥通风。因为真菌生长繁殖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合理的通风和保持适度的湿度是预防杜鹃花叶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适当调整花盆的位置,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并避免在夜间或阴雨天浇水。

定期给杜鹃花进行喷洒杀菌剂。在杜鹃花叶枯病初期,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在喷洒杀菌剂时,要注意选择适合杜鹃花的产品,并按照说明进行喷洒,避免过量使用。

注意杜鹃花的水肥管理。水肥管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植株的生长,还容易引发各种病害。杜鹃花对土壤要求较独特,喜欢酸性土壤和湿润的生长环境。因此,在浇水和施肥时,要控制好水量和肥料用量,避免给植株带来过度的湿润和过度的养分。

及时清除受病菌感染的叶片和植株部分,并对病株进行处理。当发现杜鹃花叶枯病的症状时,应及时剪除患病部分,避免病菌进一步传播和繁殖。同时,要注意对剪刀和剪口进行消毒,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杜鹃花叶枯病对杜鹃花的生长和观赏价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病害,我们应该关注杜鹃花的生长环境,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处理,相信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杜鹃花叶枯病的发生,让这一美丽的花朵绽放出更加鲜艳动人的色彩。希望本文对广大花友们有所帮助。

花卉种植:茶梅花赤叶斑病的防治技巧


茶梅,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属常绿灌木,属山茶科,性喜阴湿因其花型兼具茶花和梅花的特点,故称茶梅。分布于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它体态玲珑,叶形雅致,花色艳丽,花期长,是赏花、观叶俱佳的著名花卉。

茶梅,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属常绿灌木,属山茶科,性喜阴湿因其花型兼具茶花和梅花的特点,故称茶梅。分布于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它体态玲珑,叶形雅致,花色艳丽,花期长,是赏花、观叶俱佳的著名花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茶梅花赤叶斑病的防治技巧。

茶梅花赤叶斑病病因及症状:

该病由半知菌类叶点菌属(Phyllosticta sp.)真菌引起。病斑多发生在较嫩的叶片上,初为淡褐色圆形渍状小点。以后病斑蔓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棕褐色,有时多个病班连合成较大的斑块或蔓延于整个叶片,引起叶片的大量枯焦和脱落。

茶梅花赤叶斑病发病规律:

该病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残体上,孢子借助风雨、流水等传播。病害一般从5月份开始发生,7~9月份为发病高峰,受害叶片再大量脱落。

茶梅花赤叶斑病防治方法:

①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者25%灭菌丹400倍液,喷撒防治。

②在干旱时,可增加叶片喷水,以抑制病害的发生。

花卉种植技术: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症状: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病原:Mycosphaerella gardeniae(Cke.)Weiss称栀子花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假囊壳球形、近球形,暗褐色,散生,初埋生,后突露,直径60~85m,孔口乳突状,其周围的壳壁稍厚;子囊圆筒形,柄短,双层壁,25~355~7(m),内含8个子囊孢子,无侧丝,子囊孢子近梭形,无色,中央偏上1个隔膜,隔膜处无缢缩,下部细胞较窄,8~101.6~2.4(m)。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3~5月始发,6~8月发生较多,苗木和幼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增强抗病力。

(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4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凭经验种养花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为满足您的需求,花卉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花卉种植技术:如何防治杜鹃花叶斑病”,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