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甘蔗高产有高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提高甘蔗产量,是制糖企业和蔗农的共同愿望,但甘蔗高产,要有高招。最近,勐海县黎明糖业分公司勐阿生产区的干部职工就总结了一些高招:

因地制宜定品种随着制糖业的篷勃发展,高产高糖的双高新品种不断出现,但不是任何一种新品种都适合各种类型的土壤,比如抗倒伏弱的栽黄粘土,抗倒伏强的植沙质地,抗旱力强的栽坡地,相反植洼地等。

防治病虫防治病虫要成片一次性用药,否则,容易使病虫遇药而迁徙。

除草除草一般都是化除,这样,除草的同时也会给甘蔗带来伤害。因此;要分片分类除,有草就用药,无草就停药,草多的和不易死的就加大药量和浓度,否则就淡些,能灭草就行。

施肥除用传统方法施肥外,可看苗施肥,对弱苗随时开小灶,使之生长整齐。

砍蔗砍蔗时,一是器具要利,以便一下就砍断,不留皮不留边。二是蔗蓉要平土断,否则,蓉露出土面太高,就会发毛蓬,毛蓬甘蔗四散斜长,也长不高大,影响透风和除草杀虫,还容易倒伏。

xZH52.cOm编辑分享

促苗木成活用药有高招


在风大干燥的春季造林,有针对性地选择下列具有保水抗旱、促进植株生长的药物,苗木成活率会大大提高。常用的药物有:

保水剂具有吸水、保水、释水作用,无毒,呈中性反应。每株树浇施保水剂稀释液1公斤,浓度为0.1%~1.15%;将保水剂拌、泥浆蘸根。如水源奇缺,阔叶树宜用浓度为0.8%的保水剂溶液蘸根。

阿斯匹林用阿斯匹林泥浆液蘸苗木根系,或以纯阿斯匹林液汁浸泡植株。此法适用于主根发达,须根、侧根不发达的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更适用于需经长时间、远距离调运的松科类树种。具体做法是:将阿斯匹林3克溶于5公斤温水中,加入稀泥2.5公斤搅成稀浆。将苗木根系蘸入该泥浆液。纯阿斯匹林水溶液处理植株,用药比例同上,只是浸泡时间应在1分钟以上。上述阿斯匹林泥浆液或水溶液,可处理林木4000~5000株。

磷酸二氢钾易溶于水,呈酸性反应,可与保水剂混合施用。具体方法是:用磷酸二氢钾、保水剂各1克,加水1公斤,再加少许黄土拌成泥浆蘸根。或者先用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浸苗根15小时,再用0.8%的保水剂蘸根造林。此法适用于针叶树和阔叶树

腐殖酸钠用0.5%腐殖酸钠溶液浸根12小时后,用0.8%保水剂蘸根造林;或用腐殖酸钠、保水剂各l克加水1公斤,拌入适量黄泥配成泥浆蘸根造林。此法适用于阔叶林。

生根粉用中国林科院研制的ABT3号生根粉浓度为50毫克/千克~80毫克/千克的溶液浸泡苗根0.5~1小时,栽植后成活率可达95%~98%。(曲成志)

甘蔗合理轮作有三大效果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甘蔗栽培培土次数多,所以水田种蔗有利于水稻土的风化,改良土壤的通气性,促进土壤中好气的有益微生物活动,因而种蔗后改种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有利于水稻生长而获得增产。在早地种蔗2年后,由于每年对甘蔗进行几次培土和对宿根蔗的开垄松土,土壤较疏松,加上挖蔗头后土中留存大量根系,使土壤不易板结,有利于花生及其他旱地作物生长。同时,不同作物对土壤中无机养分的要求亦有所不同。如水稻对氮、钾吸收量较多,甘蔗则对氮、磷吸收量较多,而一般豆科作物对氮吸收量较少,但需磷、钾较多。不同作物的根系分布于不同土层,因此,对土壤不同层次中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也有差异。甘蔗、豆类等轮作,特别是豆科作物,其本身需肥不多,而又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因此实行合理轮作可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甘蔗和轮作作物的生长。

减少病虫及杂草危害。合理轮作是综合防治病虫害和草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各种病菌和害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侵染的途径和生活习性也有差异。不同的杂草有其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对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稻蔗水旱轮作,可消灭黑色金龟子等地下害虫,旱地杂草亦大为减少。

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甘蔗根部分泌物和根叶残体分解的有机物质,有些是有益的,如根系分泌的氨基酸或单糖对甘蔗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有些是有毒的,对作物生长不利。此外,蔗头的木质素分解后生成有毒物质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对甘蔗萌芽、生长也是有害的。通过合理轮作可以消除或减少这些有毒物质对甘蔗正常生长的影响。

甘蔗栽培制度


蔗田轮作:水田蔗区甘蔗主要与水稻、小麦、油菜、蚕豆、蔬菜等作物轮作。实行稻蔗轮作,除具有水旱轮作一般优点外,水稻可利用剩余养料和蔗根等有机残余物,土壤也较疏松,利于增产;水稻收获后,留在田里的稻根和稻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钾的含量,对甘蔗生长也有利。旱地蔗区甘蔗多与甘薯、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轮作。轮作周期长短,根据当地甘蔗种植面积比例、土壤肥力、病虫情况、生产水平和经济条件而定,一般甘蔗种植2-3年,其他作物种植1-2年。

蔗田间作:甘蔗生长期长,行距大,封行迟,下种或移栽后至封行约有2-3个月,利用这段时间,在行间种植其他短期作物,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又可提早覆盖地面,改善蔗田生态环境,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杂草滋生。间作作物多采用大豆、花生、绿豆、番茄、黄瓜等。

蔗田套种:在前作物收获前,把甘蔗套种在前作物行间,可充分利用土地,延长甘蔗生长期。中国蔗田套种的方式有:在小麦、油菜、蚕豆、豌豆、蔬菜等冬作物中套种春植蔗;在早稻、春花生中套种夏植蔗;在晚稻、甘薯、秋花中套种秋植蔗;在冬作物的蔬菜中套种冬植蔗。

种植方式:甘蔗有新植和宿根两种。

新植蔗:生产上利用蔗种种植的甘蔗种新植蔗。春植蔗是春季下种,生长期8月至12个月。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收获。中国主要蔗区处于亚热带和温带,普遍采用春植蔗。其发芽正值春季温度回升,生长盛期在6月至10月的强光、高温季节,有利于生长。成熟期又处在冷凉、干燥的冬季,有利于糖分积累。但下种季节有的蔗区遇低温阴雨,有的蔗区春旱,对发芽出苗不利。秋植蔗在8月至10月下种,翌年冬季收获。秋植蔗下种时温度高,发芽快,发芽率高,分蘖和伸长时间早又长,成熟也早,具有高产、高糖的优越性。但生长期长达一年半,土地利用率低,又是害虫越冬的场所,为害较严重。中国多数蔗区冬季有不同程度的霜冻,所以采用秋植的较少。冬植蔗在12月至翌年1月下种,适合冬季没有严重霜冻的蔗区采用。冬植蔗可利用冬季土温比气温高和根点可在10℃以上萌发的特性,先长根,为翌年早生快发创造条件,又可减少蔗种贮藏。但在低温、干旱季节下种,发芽时间长,出土慢,发芽率高,分蘖多,但发芽期和苗期占用生长条件最好的时期,有效伸长期短,生长不足,产量低,压榨时蔗茎成熟度差,蔗糖分较低;主要用于做种,下部可供榨糖;采用极早熟品种和育苗移栽技术,蔗和糖的产量可明显增长。

蔗田培养食用菌:甘蔗生长中后期,蔗田小气候适于多种食用菌生长。利用蔗茎为柱搭架,以蔗叶为天然遮荫物,在叶层下部和架的四周用塑料薄膜围盖,成为一座临时的田间培养室。架上铺放培养料为菇床,栽培蘑菇、猴头菇和香菇等食用菌。食用菌的培养料主要来自甘蔗的副产物。

甘蔗秋季管理要点


立秋已过,秋天的脚步已经到来。秋季也是甘蔗生长的重要阶段,对甘蔗的生长比较重要。也是甘蔗提高甘蔗产量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在秋季做好甘蔗的管理工作对甘蔗的生长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秋季到底该怎样正确的管理甘蔗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水肥管理

秋季是甘蔗最后产量多少的关键时间节点,如果在这个时期遇到了高温干旱的情况,最长要10天一次对土壤进行深耕灌水一次。土壤表面距离地下40-60cm的距离要保持土壤含水量最低达到80%。这个时期的需肥量也大大增加,根据土壤以及甘蔗的生长情况对应施肥,如果发现叶片发黄的情况要及时喷施壮尾肥,根据土地面积决定施肥用量,每亩用量大概在30斤左右。氮肥不可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产量。

2、病虫防治

秋季也是许多病虫高发的季节,例如蚜虫、螟虫等。如果蚜螟虫虫害发生严重,可以根据虫情测报,利用空中喷洒装备在空中进行药剂喷洒实行集中防治处理。也可实行分散防治,使用抗蚜威兑水对蚜虫进行喷杀。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针对螟虫。对于发生梢腐病等病害严重的蔗田要及时将病株拔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田间只留健康植株。

3、防风减灾

甘蔗多种置与沿海地区,而今年沿海地区遭受了大量的台风,台风危害严重。这个时间段又正好是台风最为盛行的阶段,所以要注意做好蔗田的防风工作,尽量将受灾情况减到最低。将土堆高稳固甘蔗的重心,每株甘蔗地下有一个至少高为25cm的土堆。在台风过后及时将倒伏的甘蔗扶起,相邻的甘蔗用绳捆绑起来形成一个“入”字形,尽快恢复甘蔗的正常生长。

4、排涝防水

台风必定会带来大量降水,甘蔗虽然喜水但是是不耐涝的作物,在台风来临之前应该将田内的排水沟做好准备。防治降水时间过长无法人工排水导致甘蔗产生涝害。台风降雨停止后应该立即将田内的积水迅速排出,将地翻耕一遍,加强土壤的通透性。及时施肥,因为积水会将土壤内的水分大量的带出,这个阶段是肥量最少的时候。

以上就是在秋季是如何管理好甘蔗的方法了,甘蔗长得较高,遇风比较容易倒伏,倒伏后会对甘蔗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着重注意这点,且甘蔗喜水不耐涝也是需要注意的,很多朋友认为甘蔗需水量大所以不会管田内的积水,最后导致甘蔗根部全部沤烂。

用什么药好什么是甘蔗流胶病


甘蔗,这是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超级的好吃的,水分是非常的充足的,在种植甘蔗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问题的,那么什么是甘蔗流胶病?用什么药好:

什么是甘蔗流胶病:

甘蔗流脏病病害症状分两个阶段,初为条斑期,后为系统侵染。条斑期症状初为3-6mm宽,黄或桔黄色条斑,后变灰白色。症状先从叶边缘沿至基部,或从伤口中心沿叶脉扩展。

该病与甘蔗叶灼病的区别在条斑的颜色和类型。叶片在系统侵染期,主要为褪绿、条斑症状在成熟叶片上发展最快,条件适宜时,叶片上均有许多条斑,并延伸至叶鞘,这样病菌进入茎秆引起系统侵染。在系统侵染阶段,茎秆维管束组织特别是节间变红色,组织破坏形成空腔,填满菌脓和多糖类物质,严重时引起生长点的死亡;亦可使茎秆一边形成过度生长而畸形或形成“刀切口”症状,有时填满菌脓,切开茎秆可见前脓流出。

甘蔗流胶病是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甘蔗病害。1869年首先在巴西描述了甘蔗维管束组织中流出黄色胶状物;事实上,非洲的马斯克林群岛号19世纪中叶已有报道。随后马德拉岛(1880)、澳大利亚(1893)、毛里求斯(1894)、斐济(1895)相继发现甘蔗流胶病。Cobbl893年首次认为此病是细菌病害。不久,此病即在加勒比海地区、非洲、中南美洲许多国家迅速蔓延。

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世界各地广泛种植高感的甘蔗品种,甘蔗流胶病在许多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1893-1899年,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特别是新南威尔士,甘蔗流胶病发生毁灭性流行,甘蔗减产30%-40%,含糖量减少9%-17%;同期,毛里求斯甘蔗减产还要严重,以致放弃种植如Bambou之类的高感品种,含糖量减少10%-21%。甘蔗流胶病除造成田间损失外,还在加工过程中引起麻烦,严重感病的甘蔗影响汁液的透明度,离心困难,出糖率低。

虽然20世纪30年代以来,广泛利用种间杂交种代替过去的高感品种,并在某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巴西、斐济、面印度群岛、毛里求斯等铲除了甘蔗流胶病,但不久由于新病原小种的出现,又相继发生和流行。因此甘蔗流脏病的发生与病原小种及品种耐病性程度有密切关系。

如1980年,马斯克林群岛过去耐病的甘蔗品种又发病,产量损失达19.5%。又如最近毛里求斯过去同样耐病的品种,感病后产量损失高达45%,这进一步说明新病原小种的出现。总之,甘蔗流胶病对许多气候条件适宜其传播蔓延的国家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如我国的广东、广西甘蔗产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甘蔗流胶病用什么药好:

在流胶病盛发期和9~11月进行:1.树干涂白:用生石灰30公斤,植物油0.25公斤,食盐0.6公斤,杀菌剂0.25公斤,硫磺粉0.5公斤,水适量混合搅拌成糊状,涂于树干病部。2.病斑防治:用脱脂棉浸蘸药液涂于病部,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00~200倍液,或多效霉素10~20倍液;2%春雷霉素200毫克/升;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也可自配桐多合剂。

甘蔗流胶病的症状就介绍到这里了,这下知道用什么药好了吧!

怕霜冻吗甘蔗留种时间


甘蔗,这是超级的美味好吃的,吃了就是停不下来了,可好吃了,那么这个甘蔗留种时间是多久?怕霜冻吗:

甘蔗留种时间:

甘蔗种苗砍收时间一般在初霜后,即湘北11月15~25日、湘南12月中旬。一般每亩选留种苗700~800公斤,宿根200公斤左右。

蔗梢留种是以最高肥厚带下7~9节处砍下,用500倍多菌灵液浸种苗刀口处10分钟,或将草木灰粘到刀口处即可入窖。全茎留种的甘蔗要带蔸、带根、带叶、带梢,做到不散蔸、不伤蔗芽,一锄一蔸。边挖种、边挖窖、边入窖。

甘蔗怕霜冻吗: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霜冻能使作物受害,主要是由于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了冰晶,并且冰晶不断地吸收细胞的自由水使冰晶逐渐增大,这就使细胞内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质脱水,使细胞质胶体物质发生凝固和细胞枯萎。甘蔗冻害主要是对甘蔗的生长点、心叶、叶片、芽、茎等有影响。

关于甘蔗留种的时间就介绍到这里了,甘蔗是表怕霜冻的,汁液太丰富了。

桉树怎么种才高产?桉树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桉树是常绿高大乔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做成板材、造纸、炼油。为了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必须要提高桉树的产量,下面小编就从林地的选择、苗木的选择、肥料的选择、合理的密度及株行距布置、除草与施肥等方面谈谈桉树的种植技术。

一、林地的选择

海拔600米以下、北回归线240以南、土壤平均厚度80cm以上、阳光充足的宜林地。

二、苗木的选择

1、品种:选择具有抗病性品种、组培苗(轻基质苗),如广林9号、DH3229等。

2、质量:(1)苗高﹥25cm(含25cm),顶端优势明显;(2)苗干有较好的木质化,木质化程度﹥70%(含70%);(3)有足够多的须根,形成明显的根团;(4)无折断、健壮、无病虫害。

三、肥料的选择

1、基肥。基肥主要是供给植物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植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故此,它必须具有富含有机质、迟效性等特点。因此,基肥的选择应首选富含有机质和黄腐酸甚至生物菌的有机肥,推荐使用生物有机肥或富含有机质的有机肥。

2、追肥。造林后的林木进入营养生长时,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维持它的营养生长,而这些营养物质中氮、磷元素需求最多,氮生叶长高磷开根生根。故此,追肥的选择应首选高氮、高磷配方肥料,再配以适宜的钾。但氮、磷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必须经常施肥才能满足林木的高速生长需要,事实上林分具有不可能经常施肥的特殊性。因此,所选的肥料还必须同时具有长效、稳定的特点。这就要求这种肥料必须要添加保护氮、磷、钾能够长效、稳定释放的添加剂,如添加增效因子缓释剂等。而桉力牌缓释型林木肥具有高氮、高磷、高钾(N:P2O5:K2O=17:17:17)、“妙仙耕”或“林茂素”缓释增效因子等特点,正好具有追肥需要的高氮、高磷、长效、稳定的特点。所以,追肥的推荐使用桉力牌缓释型林木肥51%(N:P2O5:K2O=17:17:17)或45%(N:P2O5:K2O=15:15:15)。

四、林分密度(株行距)的确定

林分密度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合理、合适的林分密度和科学的株行距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产量和经营效益。

(一)新造林的密度与株行距

鉴于桉树轮伐短、造林成活后补苗成活率低和山地作业施工难度大的客观实际,经营桉树丰产林不主张中途间伐,而且当年造林成活达95%的都不进行补苗。因此,原则上初植密度非常接近最终保留密度。从理论上讲,桉树丰产林的初植密度由培育目标、经营水平和立地条件决定,当然,从经济角度考虑,也要兼顾市场对木材规格的需求。虽然,从理论上讲坡度、坡向和坡位对初植密度也有影响。但是,由于目前林业生产水平落后,根本无法组织规范的生产或者按照技术规程施工,而且山地的地形复杂,有时同一小班的坡度差别很大,所以不可能根据不同坡度、坡向和坡位设计不同的初植密度。综上所述,建议桉树丰产林的初植密度100~120株/亩,特殊情况可调整为80~130株/亩。在初植密度确定的情况下,株行距设置主要是兼顾桉树的光合作用。因此,株行距的设置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的光合作用强度,采取“宽行窄株”的原则。

1、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高水平经营的林分初植密度。在一般情况下,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高水平经营,必须做到一次基肥四至五次追肥,以高投入求高产出,轮伐期最好不少于七年。这种经营模式应该选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地进行,立地条件差的山地不适合这种经营模式。

(1)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地,初植密度可按80~90株/亩。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2米×(3.7~4.0);坡度较大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8~2)米×4.0米。

(2)在立地条件中等的山地,初植密度可按100株/亩。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9~2.2)米×(3.0~3.5)米;坡度较大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9米×3.5米或1.67米×4.0米。

2、普通经营水平的林分初植密度。普通经营水平轮伐期一般为五年,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条件允许时可增加一次追肥。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林分初植密度为100~120株/亩,特殊情况可达到130株/亩,以111株/亩为佳。

(1)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地,林分密度可按111株/亩。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2米×3.0米;坡度较大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7米×3.5米。

(2)在立地条件中等的山地,初植密度可按111~130株/亩。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8~2.1米)×2.8米;坡度较大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7~2.0米)×3.0米。

(二)株行距中行的取向。为了避免行间相互遮荫,建议在一般的山地上行的取向沿等高线环山进行;在能够兼顾方向的情况下,在平地或缓坡地的林分行的取向以南北取向为最好。

(三)萌芽林的密度

萌芽林的密度原则上参照第一代林的保存密度,一般每一伐桩保留一株。局部面积的伐桩萌芽数量不足90个/亩时可考虑一半伐桩保留一株,另一半保留两株,视实际情况而定。

五、种植技术

此方案是以6年为一个轮伐期、以培育用材林为目的、以最终产量10M3/亩为目标而设计。本方案详细阐述了其技术及管理要求,旨在让投资者作投资参考!

1、劈青。如果该林地是杂灌地(砍伐迹地不存在此工序,因砍伐时要求杂灌木全部砍倒),用刀具将杂草、杂灌全部砍倒晒干。技术指标:(1)杂草、杂灌的留存高度≤25cm;(2)无杂草、杂灌面积≥95﹪。

2、开防火带。是为下一步的炼山而开设的、沿作业林地边界开设的一条防火地带。在宽15~25米范围内的防火带上清除杂草、杂灌、杂物,铲除草头,将清除物放在防火地带之外。技术指标:(1)防火地带宽15~25米;(2)防火地带内铲除干净不得留存杂物。

3、炼山或免炼山。

①炼山:将作业林地内的杂草、杂灌、杂物烧干净,林地过火后极易烧死地表下面的草根或地表的种子、烧死各种害虫及病菌,使林地在春天仍至很长时间内仍不容易生长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所以,该工序除草时效长、能防范一定程度的病虫害发生。技术指标:(1)林业部门的书面批准;(2)无风的夜间作业;(3)足够的人力看守防火线,按平均每人隔10~20米烧一个着火点;(4)先在最高处两侧开始点火,逐步点火不能过快以免火势太大;(5)全部防火线烧开向内延伸至20米以上时,才开始逐步加快点火。(6)禁止在山脚点火,以防火势过猛难以控制。(7)在防火带每隔约50米有人守火,直至炼山完全结束。

②免炼山:炼山有破坏生态链、水土流失、事故风险等弊端,如条件允许,可进行免炼山,使用化学除草方式操作,将作业林地内的杂草、杂灌用除草剂喷死,则可免去上面1、2条的劈青和开防火带操作,而且更能长效控草、保护水土、肥土养地之好处。推荐大家尽量使用免炼山的方法来除草。

4、林地清理。(1)将炼山残留物清理干净,或归堆后用火烧或清出林地之外。技术指标:无残留物面积≥95﹪;(2)若炼山残留物无法烧完或无法清出林地之外,就将残留物堆放在种植行中间,但堆放宽度及高度不能超过1米。

5、整地。从实践看人工整地效果不大。此工序可免。

6、开穴

(1)密度:根据培育目的和目标,初植密度可选择每亩密度为110株(即2×3米或1.5×4米),根据宽行窄株的原则,株距为2米,行距为3米。沿着等高线方向为一条种植行,种植行上每株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米,这2米水平距离称为株距;从山脚或山顶开始每隔水平距离3米就有一条种植行,种植行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行距。

(2)定标:根据林地的形状沿等高线方向用绳子拉一条基准线;然后以基准线为参照每隔3米定下一种植行,在定好的种植行上每隔2米用约30~50cm长的棍子做标记。

(3)挖穴:用人工按已定标识沿等高线进行挖穴,挖穴时将土放在穴旁便于回土。穴的规格可选择长×宽×深=50×50×40厘米或50×40×40(若不用有机肥作基肥可选择40×30×30厘米),即沿等高线方向为长50米,上、下坡位间水平距离为50厘米,上、下坡位间的中坡位至穴底的垂直深度为40厘米,穴底的规格不能少于40×35厘米。穴规格误差不能超过±3﹪,株行距误差不能超过±10﹪。

7、基肥的选用。施基肥的目的在于给新植的苗木提供长期及短期的营养,以确保栽植后苗木的快速生长,提高苗木与杂草的竞争力。因此,应选择既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又要含有高有机质含量的生物有机肥。

8、施基肥

(1)施肥。用定量器具提取有机肥,把它均匀地施放在穴底。

(2)拌肥回土。施完肥后先回三分之一的表土,与肥料搅拌均匀;再回乘下的土壤,回到穴内的土壤颗粒直径不能大于2cm,回土满穴并用脚踏实或用锄头压实,回土后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地面5cm。

(3)施肥管理。

技术措施:用定量杯施放;以由易到难、从远到近为原则均衡施肥。

管理措施:

1)蹲点。是指施肥期间让现场管理员与工人住在一起,与工人同步工作,严把施肥施到位关;

2)空肥料袋。每天回收空肥料袋,每丢失一只空肥料袋就当丢失一包肥料;

3)肥料数量。每天工人收工、开工前清点肥料数量,检查肥料是否丢失并做好登记。

4)肥料保管。运到林地的肥料由造林承包商保管,现场管理员监督;

9、栽植

(1)运苗与管护。苗木运到林地内近水源的地方,放好并用遮阴网遮阴,保持苗木通风,定期浇水,注意预防病虫害。

(2)栽植。栽植时间选择在雨后或种植穴土壤足够湿润,栽植前将苗木放进配有生根粉与白蚁药的水浸透水。每穴栽植一株,将苗木周围半径15cm内的土压紧;回土要高过苗木根颈2~3cm;在种植后1个月内每个星期巡视补植,1个月后栽植成活率≥100﹪。

(3)补植。种植后1—3个月内,每两个星期巡视补植,补植率100﹪。

(4)浇水。浇水的目的在于确保苗木成活率,但需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决定是否浇水。其决定因素如当地降雨量及降雨类型、土壤湿度、土壤类型、水源条件及交通情况等。若确定浇水,必须制定一个浇水综合计划,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好水源、运水、抽水机、水管及水桶、浇水量等事项。技术指标:夏季浇水:栽植时浇水量=5公斤/树/次;后续浇水量=2公斤/树/次。冬季浇水:栽植时浇水量=10公斤/树/次;后续浇水量=5公斤/树/次。备注:一般情况下此工序不采用,多数情况在雨后或土壤润湿的状态下种植(如春、夏季)。

10、抚育追肥

(1)除草

除草是指清除掉与桉树苗木或桉树竞争养分的草(杂草、灌木等),减少杂草对养分、水分、阳光和空间的竞争。当杂草的覆盖率30﹪以及草的平均高度30厘米时就要进行除草。除草的目的在于确种植户在整个桉树轮伐期的投资安全和保持高的成活率(采伐时95﹪)和高的产量(7M3/亩)。除草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其中的一种。

除草作业方式一般情况有:

1、人工开盘除草。主要用于幼林(杂草不太多的情况下)除草,要求以林木为中心半径60cm的范围内挖出草和其他植被的根部,对苗木无损害。如果杂草的生长范围过大过多,则需进行全面除草或除草剂除草。

2、除草剂除草。是指将除草剂(如草苷膦)喷施到杂草灌正反两面从而达到除草目的的一种除草方法。是最有效的一种除草方式,其封闭杂草的时间长,因而可作为除草作业的首选。要求施喷均匀、杂草灌的死亡率98﹪,对林木或苗木无损害。

3、机械或人工全面砍草。利用割灌机或刀具等全面清除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除草规格要求林地无杂草面积≥95﹪;杂划留存高度≤15cm;对林木的损害=0﹪。人工全面砍草需要大量作业工人,而机械除草效率高,减少作业工人需求压力。因此,尽量利用割灌机作业。

4、带垦除草。是指带状松土除草根,此方法有利于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土壤的透气和保水性的一种除草方式。要求垦带深度≥15cm,带宽≥150cm,彻底清除带上杂草根。此法成本太高一般不采用。

(2)施追肥

施追肥的目的在于给树木提供充分的养分。用锄头在种植行上树的两边挖施肥沟,按规定量施放追肥,施肥量要均匀并无漏施,确保施追肥率达100﹪。施完后立即进行拌肥及回土,不要隔天或隔夜拌肥及回土。肥料要和泥土拌匀,回土后踏实或用锄头压实回土面,压实回土后的高度要略高于挖坑前。

技术标准:1、挖施肥沟。若是第一次追肥且在种植后约2个月时,宜在略偏离树冠垂直投影处挖施肥沟,若是第二次以后的追肥在两植株中间挖施肥沟。规格为长×宽×深≥30×15×20cm。2、施追肥。肥料选择桉力牌缓释型林木肥,养分含量为45﹪(N:P2O5:K2O=15:15:15)。第一次400g/株,第二、三次500g/株。施肥时间在每年的七月底前完成。要求:用定量器具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施肥沟内;施完肥后,及时拌肥回土满坑。

施肥管理:与上述第“五、8”之“(3)”相同。

11、环境保护注意事项

(1)施放肥料时必须按规定数量把肥料完全施放于施肥穴中,避免肥料撒漏在施肥穴外,造成流失,现场管理员必须做好监督;

(2)若有未施放完的肥料必须返还仓库;

(3)现场管理员负责回收所有空的肥料袋并运回指定地点,统一妥善处理;

(4)林地内废弃物(如塑料袋等)要集中妥善处理,有利用价值的要统一回收,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确保无环境影响的可当场销毁,有环境影响的必须集中放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地点。

12、安全注意事项

与造林承包商在合同约定:作业工人须穿戴劳保用品,如头盔、口罩、手套、防护服、劳保鞋等确保作业安全。

花卉大全《甘蔗高产有高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水稻甘蔗花卉的价格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