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没有人不喜欢花的,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你是不是也在花卉种养上遇到问题了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秋季花卉的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花卉与其他的植物一样,在其生长发育期中,常因有害生物侵袭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生长不良,或使其叶片变形、变色、叶片残缺不全,或在枝叶上形成各种病斑,甚至造成枯萎、死亡,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并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是家庭养花者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常见虫害种类及其防治

花卉虫害以咬食、刺吸、钻蛀汁液等方式危害花卉,危害秋季花卉常见的害虫,见表。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造成花卉组织损伤。依取食的部位和危害方法不同而造成不同的损害状况,如食叶害虫黄刺蛾、金龟子成虫、天幕毛虫幼虫等,造成叶片缺损或部分或全部吃光;蛀食茎干、果实和种子的害虫如菊天牛、蔷薇茎蜂幼虫、潜叶蝇等造成孔洞、虫道或使叶片枯萎、早落;取食种子、幼苗地下组织的害虫如地老虎幼虫、蝼蛄、蛴螬等造成幼苗倒伏或枯死或缺株。刺吸(锉吸)式口器的害虫,用其口针刺进花卉的叶、花、嫩梢、嫩茎秆等组织内,刺吸汁液,受害花卉在被害部位形成褪色斑点,或引起组织畸形。常见的有蚜虫、蓟马、粉虱、介壳虫和螨。它们分布广,发生极为普遍,除直接咬食、钻蛀和刺吸汁液危害花卉植物外,有的还是花卉病毒病的传毒媒介或诱发煤污病。

以上害虫形态各异,危害不同,受家庭养花环境所限,现仅将较常见的几种加以介绍。

1.刺蛾刺蛾的幼虫又叫痒辣子、刺毛虫,是花卉上常见的一类食叶性害虫。因为这种害虫的幼虫体上生有针刺和毒毛,能使人的皮肤发痒、发痛、红肿,因此得名痒辣子或刺蛾。刺蛾种类繁多,主要危害樱花、牡丹、芍药、海棠、石榴等。

(1)扁刺蛾

1)形态特征属于鳞翅目刺蛾科。成虫灰褐色,前翅靠外缘有1条暗褐色横宽带,带内侧翅面颜色较浅,后翅灰褐色。雄蛾前翅中央有一个黑点。体形为扁平状,长椭圆形,黄绿色或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24毫米,体扁,椭圆形,背中央稍隆起,虫体绿色或黄绿色,背中有一条白色线,明显易见,体边缘蓝色,体侧有白斜纹。茧椭圆形,黑褐色,较坚硬,表面粗糙。

2)危害症状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木附近土中做茧过冬。每年6月成虫出现,成虫有趋光性,白昼潜伏阴处,夜间出来活动,卵散产于叶片上,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危害,初孵幼虫有集中栖息习性,取食叶肉时,在叶片背面形成许多透明小网点,最后把叶片咬成缺刻、窟窿,或吃掉整个叶片仅留叶柄。8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作茧过冬,较分散。

3)防治方法初孵幼虫分散危害前,可摘除带虫叶片;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幼虫期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

(2)黄刺蛾

1)形态特征属于鳞翅目刺蛾科。成虫黄褐色,前翅黄色,翅面有倒V字形暗褐色斜线,线外为褐色,后翅黄色,卵为椭圆形,扁平、黄绿色。幼虫短粗,黄绿色,体背有一个紫褐色大斑,呈哑铃状,每一体节上长有针刺。茧椭圆形,坚硬,表面有白、褐相间的条纹,如蚕豆般大小,极易识别。

2)危害症状一年1~2代,以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过冬。全年幼虫危害期有两段:分别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以及8月下旬至9月下旬。幼虫开始危害时,啃食叶肉,在叶面形成白色透明小圆斑或斑块,残留叶脉,将叶片啃食成网状。幼虫长大后,将叶片吃成缺刻,仅留叶柄和主脉。幼虫体上的毒毛及枝刺能刺人疼痒。老熟幼虫在树枝分杈处或当年小枝上结茧,准备过冬。

3)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或刮掉越冬茧,以减少虫源;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幼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500~800倍液Bt乳剂,或20%菊杀乳油4000倍液。

(3)碧皑袋蛾

1)形态特征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在寄主植物或周围建筑物上可见悬挂一种圆锥形,由枯叶和树皮碎片等组成的褐色护袋囊。幼虫危害期在叶片上出现被啃咬的斑痕和小孔洞。雌成虫,无翅,足退化,形似蛆状,头褐色,体黄白色,腹部肥大。雄成虫,体黑褐色,前翅基部约占全翅的1/3为黑色,其余为半透明,翅脉和翅缘上有黑毛,后翅与前翅颜色相似,只是透明部分较窄小。幼虫头淡黄色,头顶中央有个Y字形褐色纹,前胸、中胸白色,背部有6条不太规则的较宽的黑褐色纵带,后胸淡褐色。蛹褐色,雌蛹比雄蛹稍大,护袋圆锥形,土黄色,外表粗糙。

2)危害症状一年1代,以卵在护袋雌蛹壳上过冬,护袋多在树木上悬挂或附近建筑物上悬挂。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危害。初孵幼虫吐丝将缀叶、树皮碎片等物质编成护袋,之后啃食,被害叶片出现小孔洞。6月下旬随着虫体增大,叶片被咬成大孔洞和少量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8月中旬前,陆续化蛹。9月出现成虫,雄蛾羽化后寻找雌蛾交配,产卵于护袋蛹壳上过冬。

3)防治方法可人工摘虫袋,消灭幼虫、蛹和卵;虫量多时可喷2000倍液20%菊杀乳油等混配农药,或喷1000~2000倍液苦参素或烟百素乳油等植物性农药,或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等有机磷农药来毒杀初孵化幼虫。

2.蓑蛾俗称口袋虫、皮虫,常见的种类包括大蓑蛾和小蓑蛾,主要危害樱花、紫荆、丁香等。

(1)大蓑蛾

1)形态特征雌成虫纺锤形,无翅,头部黄褐色,胸部和腹部黄白色,多茸毛;腹部末端有1带状毛环;雄成虫有翅,体黑褐色、触角羽毛状,前后都是褐色,前翅近外缘一侧有4~5个半透明斑,幼虫体形扁圆,雌蛹纺锤形,淡褐色至黑褐色,雄蛹长椭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大蓑蛾。

2)危害症状幼龄幼虫先食去下表皮和叶肉,留下的上表皮多呈透明黄褐色斑块,然后将叶片咬成洞孔,最后才食去全部叶片及嫩梢、枝皮和果实,多数吐丝下垂,随风传播扩散,幼虫9月开始越冬,通常在干旱的情况下危害严重。

3)防治方法人工摘除护囊;在幼虫初孵期喷洒90%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

(2)小蓑蛾

1)形态特征雄虫暗褐色,前翅外缘有2个近长方形透明斑,雌虫体无翅,足已经退化,头褐色,体乳白色,后胸及腹部第七节环生淡黄色茸毛。卵椭圆形,乳黄白色,长约0.8毫米,雌蛹纺锤形,赤褐色,雄蛹长圆锥形,赤褐色。

2)危害症状此虫一年发生1代,幼虫在虫囊中越冬,以垂丝悬在空间,随风飘荡,翌年春天化蛹,5~6月羽化成虫。卵产于虫囊中。幼虫6月中旬孵化,随风扩散,很快又吐丝另做新囊,保护裸体,此虫危害叶片甚为严重。幼龄幼虫先食去下表皮和叶肉,留下的上表皮多呈透明黄褐色斑块,然后将叶片咬成洞孔,见图16。虫子多时可以将叶片吃光,并且能咬取长短不一的小枝。防治方法同大蓑蛾。

3.介壳虫也称花虱子,为刺吸性昆虫,是观叶植物和室内盆栽花卉最常见的害虫。介壳虫种类繁多,已有文献报道的达6000种以上,生态型也多,是木本花卉苗木的重要害虫,也危害一些草本花卉秧苗。许多种木本花卉苗木可遭受不同种类的介类危害,多数介壳虫以成虫、幼虫在幼芽、嫩枝、叶片上固定生活;也有的可终生爬动,如草履蚧;还有的随蜕皮而迁移,如日本龟蜡蚧。介壳虫躯体外包有白色介壳,或全身披白色纤毛状蜡质分泌物。它固定在花卉的叶、茎等某一部位,用口器吮吸花、叶、枝或果实的汁液。致使受害植物叶黄枝枯,果实变色,造成落叶、落果,同时其排泄物中含有蜜露,是很多病毒病菌繁殖的培养基,能导致很多的病害,如煤烟病等,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此虫1年发生1代或多代,危害所有花卉种类。主要靠幼虫爬行传播,此时喷药捕杀效果最好。此害虫宜用细棒或硬刷拔除蜡壳,底露红色,再喷药治疗。因其有蜡壳,如直接喷药,不易杀死。可用刀将木本花卉的木质基部表皮刻伤,然后喷药(也可用毛笔涂药),使植株吸药后,虫再吸树汁,中毒而死。白兰花、米兰、茉莉等经常受到介壳虫的侵害,可用干布或竹片擦除,勿伤枝叶,也可用肥皂水刷洗枝叶,消灭介壳虫。或将洗衣粉用水稀释2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次,要在中午高温下进行,一定要喷在虫体上。

雌虫固定于树梢,产卵于蜡壳下,孵化后幼虫即脱离母体,行动迅速,四处爬开,此时如喷施50%杀螟硫磷的1000倍液,或喷0.5%石硫合剂,或溴氰菊酯剂2000倍液,都很有效。如幼虫已经爬散固定,则多喷几次,每10天1次,连续3次,也可达到理想效果。

(1)角蜡蚧也叫做角蜡虫。

1)形态特征成虫呈短椭圆形,蜡壳灰白色,死体黄褐色微红。周缘具角状蜡块:前端3块,两侧各2块,后端1块圆锥形较大如尾,背中部隆起呈半球形。触角6节,第3节最长。足短粗,体紫红色。雄虫赤褐色,前翅发达,短宽微黄,后翅转化为平衡棒。卵椭圆形,紫红色。刚开始幼虫呈扁椭圆形,红褐色,接着出现蜡壳,雌蜡壳长椭圆形,乳白微红,前端具蜡突,两侧每边4块,后端2块,背面呈圆锥形稍向前弯曲;雄蜡壳椭圆形,背面隆起较低,周围有13个蜡突。雄蛹红褐色。

2)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栀子花、月桂、木兰、苏铁等花木。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枝干。年生1代,一般是受精雌虫在枝上越冬,翌年春季继续危害,6月产卵于体下,卵期约7天。幼虫期80~90天,初孵幼虫时雌虫大多固定在枝上危害,雄虫多在叶片主脉两侧群集危害。雌虫产卵后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陆续孵化,刚孵化的幼虫暂在母体下停留片刻后,从母体下爬出分散在嫩叶、嫩枝上吸食危害。受角蜡蚧危害后叶片变黄,树干表面凸凹不平,树皮纵裂,致使树势逐渐衰弱,排泄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严重者枝干枯死。

3)防治方法于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盛期抓紧喷洒20%灭扫利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500~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6~9月应采用无公害农药防治,如花保100倍液、1.5%烟?参碱乳油800倍液、烟草水100倍液;冬季越冬期可用松脂合剂30倍液进行防治。

(2)日本纽绵蚧

1)形态特征成虫雌体背上有红褐色纵条,体黄白色,带有暗褐色斑点;背部隆起,呈半个豌豆形,背腹体壁柔软,膜质;老熟产卵时体背分泌蜜露,腹部慢慢产生白色卵囊,向后延伸。卵圆形或圆形,随着卵量增加卵囊向上弓起,逐渐形成扭曲的U字形。卵呈椭圆形,橙黄色,表面有蜡粉。幼虫呈长椭圆形,肉红色。

2)危害症状以幼虫和雌成虫在寄主枝上吸取汁液,尤其在嫩枝上危害严重,使开花程度和生长势明显下降,直至枝梢枯死。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越冬期虫体较小且生长缓慢。3月初开始活动,生长迅速,3月下旬虫体膨大,4月上旬隆起的雌成体开始产卵,出现白色卵囊,平均每头雌成虫可产卵1000粒,多的可达1600多粒。5月上旬末幼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卵期为36天左右。孵化的小幼虫在植物上四处爬行,数小时后寻觅适合的叶片或枝条固定取食。5月下旬为孵化末期。幼虫主要寄生在二三年生枝条和叶脉上。同角蜡蚧的防治。

3)防治方法

(3)康氏粉蚧

1)形态特征成虫中的雌虫椭圆形,淡粉红色,覆盖一层较厚的白色蜡粉,体缘有17对白色蜡刺,前端蜡刺短,向后渐长,触角丝状,眼半球形,足细长。雄虫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前翅发达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尾毛长。卵呈椭圆形,浅橙黄被白色蜡粉。雄蛹淡紫色。茧呈长椭圆形,白色绵絮状。

2)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君子兰、常春藤、朱顶红及鹤望兰等花卉。幼虫和雌成虫刺吸芽、叶、果实、枝叶及根部的汁液,嫩枝和根部受害常肿胀且易纵裂而枯死。幼果受害多变成畸形果。排泄蜜露常常会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

3)防治方法虫害初期发生时,人工刷抹有虫茎蔓;在幼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形成介壳之前喷洒2.5%敌杀死或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3000~4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50%马拉硫磷或杀螟松或稻奉散乳油1000倍液。

(4)红肾圆盾蚧

1)形态特征雌介壳幼虫呈圆形,淡黄色可透见虫体,故呈橙红至红褐色,边缘淡黄色,中央稍隆起,壳点黄褐至黑褐色位于中央。雄介壳幼虫呈长椭圆形,淡灰黄色,边缘色淡,壳点偏于一端。雌成虫略呈肾形或马蹄形,橙黄至红色。背面、腹面硬化。雄成虫橙黄色,眼紫色。卵很小,椭圆形,浅黄色至橙黄色,产在母体腹内,孵化后才产出幼虫。

2)危害症状主要危害万年青、沿阶草、龙舌兰、君子兰等花木。年生2~4代,每头雌成虫能胎生60~160个幼虫,经1~2天从介壳边缘爬出来。活动1~2天后即固着取食。雌虫多在叶背,雄虫多在叶面,固定后仅1~2小时即分泌蜡质,形成针点大小灰白色介壳。成虫和幼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新梢停滞生长,甚至树势削弱,严重者布满介壳,整株干枯。

3)防治方法喷施50%杀螟硫磷的1000倍液,或喷0.5%石硫合剂,或溴氰菊酯剂2000倍液。

(5)糠片盾蚧

1)形态特征雌成虫介壳呈长圆或长椭圆形,灰白、灰褐、淡黄褐色,中部稍隆起边缘略斜,蜡质渐薄色淡,壳点很小椭圆形,暗黄绿至暗褐色,叠于第二蜕皮壳的前方边缘,第二蜕皮壳近圆形颇大,黄褐至深褐色,接近介壳边缘。雌成虫椭圆形,紫红色,雄介壳灰白色狭长而小,壳点椭圆形,暗绿褐色,于介壳前端。雄成虫淡紫色,触角和翅各1对,足3对,呈刺针状。卵呈椭圆或长卵形,淡紫色。幼虫在初孵时呈扁平椭圆形,淡紫红色,足3对,触角、尾毛各1对。固定后触角和足退化。雄蛹呈淡紫色。

2)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茉莉、桂花、佛手、代代、金橘等。初孵幼虫分散转移,经1~2小时便固着危害,分泌白绵状蜡粉覆盖虫体,进而分泌介壳,幼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

3)防治方法喷施50%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2000倍液。

(6)日本龟蜡蚧

1)形态特征雌成虫成长后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活虫蜡壳背面淡红,边缘乳白,死后淡红色消失,初淡黄后现出虫体呈红褐色。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雄虫淡红至紫红色,眼黑色,触角丝状,翅1对白色透明,具2条粗脉,足细小,腹末略细。卵呈椭圆形,初淡橙黄色后紫红色。幼虫椭圆形扁平,淡红褐色,触角和足发达,灰白色,腹末有1对长毛。固定1天后开始泌蜡丝,7~10天形成蜡壳,周边有12~15个蜡角。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形态分化,雄成虫与雌成虫相似,雄蜡壳长椭圆形,周围有13个蜡角似星芒状。雄蛹呈梭形,棕色。

2)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栀子花、石榴、腊梅、山茶、月季、贴梗海棠等花木。年生1代,以受精雌虫主要在一二年生枝上越冬。翌年春季寄主发芽时开始危害,虫体迅速膨大,成熟后产卵于腹下。初孵幼虫多爬到嫩枝、叶柄、叶面上固着取食,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固着危害,幼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蜜露常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3)防治方法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10%的柴油乳剂,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初孵幼虫分散转移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2000倍液。

(7)草履介壳虫

1)形态特征雌成虫椭圆形,背面隆起似草鞋,黄褐至红褐色,疏被白蜡粉和许多微毛。触角黑色被细毛,丝状,9节较短。胸足3对发达,黑色被细毛。腹部8节,体背有横皱和纵沟。头胸黑色,腹部深紫红色,触角念珠状10节,黑色,略短于体长,鞭节各亚节有3个珠,上环生细长毛。前翅紫黑至黑色,前缘略红;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足黑色被细毛。腹末具4个较长的突起。卵呈椭圆形,淡黄褐色光滑,产于卵囊内。卵囊长椭圆形白色绵状,每囊有卵数十至百余粒。幼虫体形与雌成虫相似,体小色深。雄蛹褐色,圆筒形。

xzH52.Com阅读延伸

罗勒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罗勒的病害及其防治

罗勒会遭受病害的侵袭,比如真菌性萎淍病。当罗勒爆发真菌性萎淍病的时候,病原菌会从罗勒的维管束侵入,使罗勒的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枯萎凋零。这些病原菌通常可以在土壤中潜伏多年,所在疾病的预防上,需要经常性的换土,或者给土壤消毒杀菌,减少病害爆发的机会。还有就是,罗勒如果生长的环境如果空气湿度过高,通风不良,或者土壤排水不畅,也会使得病菌、细菌滋生,出现各种病害,影响生长。

平时要注意多通风,保证土壤不积水,尽量减少罗勒的产生病害的机会。不要经常性的使用农药。罗勒是可食用可药用植物,农药会有一定的残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使用尽量使用生物防治或者安全绿色的防治方法。

罗勒的虫害及其防治

罗勒其实不宜爆发虫害,因为罗勒本身带有特殊的气味,这些气味会驱使某些害虫远离罗勒,避免罗勒受害。但是,罗勒还是避免不了要有一些害虫危害。

罗勒有时候会有蚜虫、夜盗虫、蓟马、日本甲虫、蜗牛、潜叶蝇及蛞蝓等害虫的危害。这些害虫都会或多或少的对罗勒的植株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罗勒爆发这些害虫的危害的时候,采用人工或者是安全自制的杀虫剂来杀死害虫。比如安装一些防虫网罩,用各种材料诱杀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造成农药污染。

佛手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佛手的病害

佛手的煤烟病

佛手一旦患上煤烟病,植株的叶子就会受损,叶子上会出现煤灰色的斑点,随着时间会变成黑色的,吞噬整个叶子,阻碍生长。

煤烟病的防治:注意通风,在有光照的地方养殖,也要注意经常排水,修剪枯萎损伤的枝叶。

可以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1︰10烟草石灰水喷洒到叶子上进行防治,或者是用炭疽病用25%菌威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防治都可以。

佛手的柑桔溃疡病

佛手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枝干有损伤,就容易引发柑桔溃疡病害,这种病害是一种菌类病毒,它会大幅度的损伤佛手鲜嫩的新枝新叶。

防治方法:可以用药物喷洒治疗,在春梢末期的时候就开始用0.5%波尔多液,农用链霉素等进行喷洒,等到夏末到秋初长新叶的时候要展开叶子每天喷洒3次左右。

也可以直接消除病源,将感染的枝叶剪除,以免传染给其它健康的枝叶。

佛手的虫害

佛手的虫害主要有潜叶蛾、.吹绵介壳虫害、蚜虫、红蜘蛛。

佛手的潜叶蛾虫害

佛手的潜叶蛾虫害会吞噬损害佛手的叶子,阻碍光合作用,使植株的生长受到限制。

严重的可以使枝叶溃烂掉落,使整支植株都坏死。

防治方法:防治潜叶蛾的方法就是用药物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喷洒。

佛手的吹绵介壳虫害

佛手的吹绵介壳虫害会使枝叶受到损坏。

防治方法:可以剪除受到病害的部位,防止传染

用药物加水混合即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亚硫磷乳油1000倍,进行喷洒。

佛手的蚜虫、红蜘蛛虫害

佛手的蚜虫,红蜘蛛虫害会造成新生的嫩枝嫩叶损伤。

防治方法: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用药物三唑锡克螨锡1000-1500倍液进行喷洒,注意使用的浓度,过浓会产生不必要的药害,就得不偿失了。

昙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昙花的虫害

蚜虫

蚜虫是植物常会发生的一种虫害,当昙花出现蚜虫时,如果虫子少,可以人工杀虫,将虫子用毛笔之类的工具刷掉,也可以喷洒农药,有蚜虫专用的杀虫药。

红蜘蛛

红蜘蛛是用口器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危害昙花的健康。发现昙花出现红蜘蛛危害时,可以采用药物喷杀,也可以使用辣椒水,烟丝水喷洒等方式进行驱虫。

介壳虫

介壳虫是昙花常见的害虫,也是极难彻底根除的一种害虫,发病的时候叶子上都是小白点,惨不忍睹。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农药喷杀其实不太容易奏效。不过在虫子的幼生期喷杀效果要好一些。

昙花出现介壳虫危害时,不妨采用一些土办法,用白酒,食醋,酒精,洗衣粉等擦拭病株,有一定的疗效。

昙花的病害

炭疽病

昙花的几种病害中,炭疽病很常见,发病时叶子上出现褐色的斑点,然后不断扩大,叶片变黄,甚至整张叶片死掉。炭疽病一般是由细菌引起的,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很容易发生。

发现病害时,要控制传染源,一般以预防为主,适当控水,降低空气湿度,加强通风。发现病叶,可以剪掉病叶,以免病情扩散。

根腐病

昙花发生根腐病,根部腐烂,叶子发皱,危害巨大。一般是由于根部感染真菌或有虫子,浇水太多也会出现根腐病。

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控制浇水,避免盆土过湿;去掉烂根,重新扦插;重新换盆换土,要给根部和新土消毒。

黄刺玫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刺玫的病害

白粉病

黄刺玫爆发白粉病时,主要表现为叶片两面有稀疏的白粉状霉层,叶片扭曲,幼叶变紫褐色枯死,病重时枝条枯死,影响植株生长与观赏。一般是在枝条顶端的嫩梢、叶、叶柄等处发病。

黄刺玫爆发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其次就是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常用的其它药物还有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15-20天左右1次,或黑杀可湿性粉剂2500倍,间隔期同三唑酮。温室内可用熏蒸罐熏蒸,用药为硫磺粉。

叶枯病

黄刺玫有时候会爆发叶枯病,叶枯病表现为叶片上有从黄褐色变为灰褐色的病斑,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紫红色边缘,后期叶片生黑色小点,病斑可破裂穿空。

黄刺玫肤色叶枯病的防治方法,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硫胶悬剂200-3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2-3次。

黄刺玫的虫害

蔷薇叶蜂

蔷薇叶蜂在五、六月间发生,直七、八月均为害。幼虫食害叶片,成虫产卵在幼枝上,刺破幼枝,使小枝厅裂。黄刺玫有蔷薇叶蜂危害的时候,可喷射223乳剂加水250—400倍杀死幼虫,也可用人工剪掉有虫卵的树枝集中烧毁。

刺蛾

黄刺玫也有刺蛾危害,在六、七月间发生较多,经常会吃嫩叶。可喷滴滴涕,或人工摘除越冬茧。

蚜虫

蚜虫比较常见,多危害黄刺玫的嫩尖幼枝,可撒0.5—1.0%六六六粉或喷可湿性六六六防治。

宋梅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宋梅的病害及其防治

霉菌病

霉菌病多发生在梅雨季节,病发时会在土壤的表面和叶片上出现白色的菌丝,致使根茎部分腐烂。

宋梅发生霉菌病的时候,需要去除掉带病菌的土壤,并喷洒药剂。

黑斑病

黑斑病也是宋梅常见的病害,经常会发生在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并且温度较高的时候,主要危害叶片,叶子上出现病斑,逐渐扩大变得严重,导致植株腐烂,严重的时候会使植株死亡。

宋梅预防黑斑病的发生,需要加强通风,并控制浇水。发生黑斑病的时候,可以用多菌灵或者其他的药剂喷洒治疗,连续喷几次即可。

炭疽病

炭疽病长年发生,以高温多雨的季节较为严重。发病时,病斑会逐渐扩大,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在防治炭疽病时,需要改善什么的养殖环境,并使用药剂进行喷洒治疗。

宋梅的虫害及其防治

介壳虫

介壳虫,又叫兰虱,是宋梅比较常见的害虫危害,一般是在高温多雨,空气不太流通的时候容易发生,并且繁殖速度较快。

宋梅发生介壳虫危害时,可以先人工捕捉害虫,或者是用氧化乐果药剂、乐果粉剂进行喷洒治疗。在日常的养护当中,需要注意空气的湿度,在高温多雨的时候需要加强通风。

袖珍椰子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褐叶圆蚧

虫害症状:植株叶子颜色变浅,并有浅色斑点产生,症状严重时植物十分衰弱,影响植株的生长并且失去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

1、利用红点唇瓢虫进行捕食,以虫治虫。

2、当幼虫大量出现时,可以每周喷一次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

炭疽病

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叶尖呈黑褐色,随后病斑慢慢扩展,直到后期病斑连成一片。

防治方法:

1、加强对植株的养护,注意不要将叶片碰伤,多对叶片喷水,使其保持清洁。

2、夏天的时候每隔10天喷洒1次1%等量式的波尔多溶液。

除此之外,高温的季节里,袖珍椰子也会偶尔有叶斑病和根腐病产生,所以要注意通风和土壤的透气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喷洒托布津和百菌清防治。

紫茉莉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紫茉莉的病害及其防治

紫茉莉比较常见的病害是叶斑病,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它主要会危害紫茉莉的叶片,导致叶片发生局部病变甚至坏死。紫茉莉发生叶斑病,主要是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7月份。

当紫茉莉发生了叶斑病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治。首先,可以去除紫茉莉发生病害的部位,以免灾害继续扩大。在发病的初期,可以喷洒75%的百菌清可湿性颗粒的800倍液或50%的多霉灵可湿性颗粒的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需要喷洒2到3次,才会见效。在日常施肥的时候,可以施一些钾肥或者磷肥,来提高紫茉莉的抗病能力。浇水的话需要注意,浇水量也合适,忌大水漫灌,平时要保持土壤无积水,下雨天气要做好排水的工作。

紫茉莉的虫害及其防治

紫茉莉常见害虫有卷叶螟、蜗牛、蛴螬、桃蛀野螟。卷叶螟主要危害紫茉莉的叶片,当紫茉莉出现卷叶螟的危害时,可以用50%的杀螟松乳油喷雾喷洒治疗。蜗牛也是危害紫茉莉的叶片,如果数量少,可以人工捕捉,如果蜗牛的数量较多,可以喷洒90%的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蛴螬会对紫茉莉的根部产生危害,一般是设置黑光灯诱杀蛴螬,也可以撒一些西维因粉剂或辛硫磷颗粒,来杀死蛴螬。桃蛀野螟则是危害紫茉莉的种子,采用喷洒3%的高渗苯氧威乳油的3000倍液进行喷杀。

喜欢《秋季花卉的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大全相关资讯的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知识大全除病虫害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