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芍药、牡丹叶斑病 又称轮斑病的防治",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芍药叶斑病是一种彤见的叶部病害,各地芍药种植区都有发生。发病植株往往造成叶片枯黄,提早脱落*影

响根部药材产量和品质。叶上病斑圆形或半圆形,构色至黄褐色,直径2—20毫米,病斑上有明显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产

生稀疏霉点层,即病原菌真菌中芍药尾泡菌。

一般秋季发生铰多。

(1)秋季彻底清除地面病残落叶

分,减少发病来源。

(2)适当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使不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

(3)药剂防治。在植株生长初期或发病初期,可用50%多茵灵可湿性粉剂]ooo倍掖,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ooo倍掖,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l143—1600ppm药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害。发病严重时,叶片大量枯死,影响药材产员和质量。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图形,紫褐色,直径3一18毫米,病斑表面常生墨绿色毒层。后期,病斑愈合,

引起时片枯死。寓苗中芍药校宛菌。植株种植过密,株间生长部闭,发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花木网:h325.com,欢迎投稿。

XZh52.coM延伸阅读

花卉养殖:芍药、牡丹白吩病的防治


芍药白粉病在芍药种植区常有发生枯干,影确药材产旦。病斑叶两面生,初期叶片上形成一团团白色粉层斑,即病原茵无性阶段,后期叶片两西积叶搞上都产生浓厚污白色粉层,并在场层中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有性阶段(。真茵中芍药白粉茵。8—9月份,为发病盛期,色枯死。

(1)冬季彻底消除病残叶,源。严重发生时,茎叶虽污白并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

(2)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筋剂100卜1500倍瓶或2%抗茵紊120水剂有效浓度1009pm,或胶美

o.2一o.3度石硫合剂等喳雾。每隅7—10天喷1次,共喷二三次。

牡丹病毒病牡丹病毒病是牡丹栽培园中常见的一种全株性病害。一船发病株不能现茵开花。或黄色花叶(图9)。病毒中烟草胞裂病毒(TPV传播。

栽培管理不够好,易于发病

(1)严格挑选无病毒的种植材解。

(2)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烧毁。

3)加强裁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施肥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可以减轻病毒病为害。注启清除园内杂草。根结线虫病是植物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

根部病害。各地芍药、牡丹根部时有发生,病害影响根部吸收和呼吸作用。地上部表现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不现蕾开花,同时也降低根系的药用价值。

病株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瘤状物(虫缨),形。地上部叶片发黄,矮小,生长衰弱,

脱范枯死。使根变成药严重时叶片根结线虫喜在高燥条件下生活。一班地势高燥,结构疏松的砂质土发生较重。表土中线虫数量比下层土坡多。

(1)选用无病苗木。

(2)栽植前可用而澜泥剂处理地坡,每亩10一15公斤。

(3)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可用80%二澳氮丙院乳油loo—150倍液,在植株行两边开lo一15厘米深沟,淄入药掖,然后蹬土耙平,压实。或在土壤中钻l0一

15厘米深碉,每洞相距27厘米,行距也是27厘米,将药铡加水稀释成10一15倍液,每洞注入2—3毫升,蹬土盖洞,压实。芍药、牡丹高温灼烧病是花

圃中由于高温烈日曝硒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除芍药、牡丹外,月季也能受

害。夏季持续的高温和强烈的阳光照射,引起叶片灼烧伤,轻度灼控叶片边缘变黄褐色或黄白色枯斑,严重时全叶片甚至全株变褐色焦枯高温烈日灼挠

引起植物组织坏死的一种生理变化。土坡快水,或天气干热过度,雨后磊热等均易引起发病。根据天气预报,在夏季高温出现前或持续高温期间,一定

要及时浇水,以调节花圃中水分和小气镊,可以减轻为害。

转载请注明出处:花木网:h325.com,欢迎投稿。

花卉百科:散尾葵叶斑病


高温多雨有利于散尾葵叶斑病的发生蔓延。海南前些日子恰好处于多雨时期,再者部分花场的大棚通风不良导致该病有小范围的发生。该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褐色小点,渐扩展为条斑,并可汇合成不规则的坏死块。叶尖、叶缘最易受害,严重发病时,多数叶片有一半以上干枯卷缩,如被火烧;病斑中心暗色或灰白色,边缘有深色线条围绕,后期病部散生椭圆形小黑点。病害一般5~11月发生。防治方法包括:

(1)加强苗圃管理:育苗期间要适当荫蔽避免暴晒。

(2)合理施肥:不要偏施氮肥,宜增施钾肥。

(3)适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克菌丹可湿粉剂300~5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400~650倍液,或用50%叶斑清800倍液喷雾,每周1次,连续几次,可以有效地防治此病。症状1: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小点

症状

2:渐扩展为条斑,并可汇合成不规则的坏死块症状

3:叶尖易受害

症状4:叶片有一半以上干枯卷缩

症状5: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有深色线条围绕

花卉行业:如何防治芍药炭疽病的?


芍药炭疽病的症状是叶部病斑初为长圆形,后略呈下陷;数日后扩大成不整形的黑褐色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发勃的抱宇堆,为病菌分生抱子和胶质的混合物。严重时病叶下垂,叶面密生带病菌的抱子堆。茎上病斑与叶上产生的相似,严重时会引起折倒。

芍药炭疽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翌年分生抱子盘产生分生抱子,借风雨传播,从伤C7侵人危害。8-9月份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盆栽放置过密,浇水不当,若晚间浇水,水分容易在叶面滞留,有利病菌分生抱子融化和萌发侵人,易病重。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源病害流行期及时摘除病叶,防止再次侵染危害。秋冬彻底清除地面病残体连同遗留枝叶,集中高温腐沤.减少次年初侵染源。②药剂防治:喷药最好在发病初期,常用药剂可选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甲基托布津浮剂500倍液和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每7^-8天喷1次,连喷2-3次,喷药遇雨后补喷,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环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比单一使用好。

花卉科普:月季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月季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皇后的美称。其花型俊美、千姿百态、四季常开,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白粉病是月季上最易发生的常见病害,近年来随着家庭养花及鲜切花繁殖与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其诊断与防治技术,现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症状识别与诊断

植物发生病害后,其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病变所表现的特征,称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是病害识别与诊断的重要依据。植物病害的症状又分为病状与病征,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5种。病征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其类型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菌核菌索和脓状物5种。病征只有在真菌、细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无病征;病原线虫在植物体内寄生,也无病征;非侵染性病害也没有病征。

月季发生白粉病以后,其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均可受害,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后上下两面都布满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色分层。嫩叶染病后,幼叶淡灰色,叶片皱缩反卷扭曲变厚,有时为紫红色,逐渐干枯死亡,上覆一层白粉,成为初侵染源。

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叶柄及嫩梢染病时,受害部位稍膨大,向反面弯曲,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霉层,花资畸形,萎缩干枯,花朵小而少,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2病原

月季白粉病的病原为蔷薇单囊壳菌,属真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单囊壳菌属。无性态是粉胞霉,粉孢子串生、单胞、椭圆形,无色。有性态为球形的闭囊壳,附属丝菌丝状,少而短。子囊孢子大小为(20~27)μm×(12~15)μm。目前我国月季上只发现无性态,蔷薇等寄主植物上存在有性态闭囊壳。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粉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湿度为97%~99%,水膜对粉孢子萌发不利。

3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病害的侵染循环为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侵入、传播及初侵染和再侵染,而月季白粉病菌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随芽的萌动而开始活动,以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幼嫩部位。植物生长季节可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月季白粉病在干燥、郁闭处严重发生,温室栽培比露天栽培发生严重。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较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

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一般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花色的品种易感病,施肥、灌水不当会加重病害发生。露天栽培发病盛期因地区而异,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17~25℃时为发病盛期,北方地区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病严重。

4月季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消灭菌源

4.1.1早春、冬季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和病梢。初期病叶应及早摘除。

4.1.2冬季休眠期防治:修剪后休眠期喷洒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株上的越冬菌丝。

4.1.3温室内,夜间将硫磺粉涂在电炉子或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进行防治,使用硫磺粉的适宜温度为15~30℃。

4.1.4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首先选择2%BO10乳剂1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等生物农药喷雾,生物农药高效、低毒,病菌不容易产生抗病性;其次采用化学农药: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的十三吗啉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注意交替用药,连喷2~3次即可。

4.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温室栽培切花月季时,种植不宜过密,加强通风透光,N肥适量,增施P、K肥,。避免大水漫灌及喷灌,最好采用滴灌并且在晴天上午进行。

4.3提高月季的抗病性。选用抗病品种,如白金、女神等。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花卉科普:草坪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草坪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布氏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DC.exMerat),属于子囊菌亚门,生长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畅、长期光照不足的草坪都容易受到该病菌的侵染。草坪受害后,起初在叶片上出现1~2mm椭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以叶面居多,以后逐渐扩大成绒絮状霉斑,霉层表面有白色粉状物,后期霉层中出现橙色、黄色或褐色颗粒。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叶片变黄,出现早枯死亡,一般新叶较老叶发病轻,以春、秋2季发病较为严重。无性世代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草坪植株叶片上产生白色或稍带褐色的无形斑片,草坪休眠季节(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可以产生黑褐色的闭囊壳,闭囊壳上附属丝简单,丝状,1~3根,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发生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3—4月闭囊壳、菌丝体分别释放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然后通过气流传播侵染禾草的叶片及叶鞘,形成初侵染,之后分生孢子萌发引起再次侵染,可成活4~5d,病菌侵入禾草后,寄住在叶片的表皮层细胞,通过吸器从活细胞中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病菌喜一般性温暖与相对较干燥的环境,生成后的分生孢子只能成活4~5d,萌发时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一般情况下,10℃以下病菌发展缓慢,15~20℃为发病适宜温度,25℃以上病菌受到抑制,同时对湿度要求不严格。空气、环境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子对病菌发生(发病条件)的影响:

①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但气候条件如早晨露水较重时,草坪叶片上易长期存在水滴,又不利于分生孢子的生成和传播;

②若在发病关键时期连续降雨,环境因子不利于病菌的发生或流行;

③水肥管理不当、荫蔽、通风不良等都是诱发病菌发生的重要因素;

④上海地区属海洋性的亚热带气候,病菌一年之中可以有多次发病高峰期。

花卉科普:桃褐腐病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


在贮运期间继续传染发病,成为当前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据观察,一般年份桃园发病率在10%左右,多雨年份30%~40%,管理粗放的桃园发病率高达70%~80%,严重时甚至绝收。

1发生规律与特点

1.1侵染过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位越冬,悬挂在树上或落于地面的僵果,即病菌的假菌核,第二年春季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经虫伤、机械伤口或皮孔侵入果实,也可以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花器造成花腐,再蔓延到果柄和枝梢。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果、病花表面会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1.2发生时间

桃褐腐病2月中旬即开始初侵染,直至采收期(6月中下旬)均可为害,开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及时连续喷药保护,防止病菌侵染,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1.3影响发病程度的因素

桃褐腐病的发病程度与气候、品种、树势和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开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又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的环境条件,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虫伤常给病菌造成入侵的机会;树势衰弱、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或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较重;果实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病害发展;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成熟后质地柔嫩、汁多、味甜、皮薄的品种较感病,如‘西选一号’发病率35.8%、‘雨花露’发病率42.3%、‘礼品桃’发病率56.3%、‘白凤’发病率23.8%;表皮角质层厚、果实成熟后组织保持坚实状态的品种发病较轻,如‘白玉’油桃发病率10.9%、‘砂子早生’发病率12.3%。

2防治措施

2.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增施、早施有机肥,1月开沟株施超大生物有机肥3kg,适当补充磷、钾肥。合理修剪,控制负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2清除病源

结合冬季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喷1次5°Be石硫合剂封园,清除树上和地面上的僵果和病枝,集中烧毁。

2.3及时防治害虫

桃食心虫、桃蛀螟、蝽象等为害造成的伤口往往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重要途径,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减少伤口,减轻病害的发生。

2.4药剂防治

桃褐腐病具有侵染时间早、侵染期长的特点,应注意前期及时喷药和连续喷药,保护花和果实。萌芽前喷5°Be石硫合剂,以杀灭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源。花腐病发生严重的果园或品种,如油桃、‘西选一号’水蜜桃,于花蕾露红时喷50%腐霉利600倍液,花谢2/3时结合防治炭疽病喷50%腐霉利600倍液加50%咪鲜胺锰盐1500倍液。以后每10d左右喷1次药,采前10d停药,药剂可选择80%金纳海1500倍液,二氰蒽醌1500倍液等。

喷药技术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宜选择压力大、雾点细的电动喷雾器或(柴油或汽油)机动喷雾器,喷药要细致周到,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全,枝干、果面要喷湿,为了增加药液的渗透能力和抗雨水冲刷能力,在药液中可加入0.03%有机硅溶液。

花卉行业:如何防治山茶花叶片上的藻斑病?


江西省婺源县金蓓蕾山茶园顾长兵读者发来电子邮件问:今年在我们栽培的山茶园中,不少植株的叶片正面出现非常奇特的病斑,现将我拍的照片寄上,请帮助鉴定这是什么病害?如何及早进行防治?

根据你夹寄的照片鉴定,是山茶藻斑病无疑。该病过去在长江流域发生较轻,近几年不断加剧,据浙江省金华一带3月中旬调查,一般株病率50%,叶病率30%左右,严重田块的株、叶病率均达l00%o发病最严重的是‘绯爪芙蓉’(主栽品种),其他还有‘六角大红’、‘粉霞’、‘十样景’、‘红露珍’等品种。该病由寄生性锈藻(Cephafeurosvirescens)引起,在叶片的两面均可出现病斑,但以叶面为主。初期为针头状呈灰绿色小圆点,后逐渐呈放射状向外扩展,形成近似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隆起明显,表面有细条纹式的毛毡状物,边缘不整齐。后期病斑颜色由灰绿色变为暗褐色。由于病原体的覆盖,影响叶面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导致植株生长衰弱。藻斑病的病原是一种弱寄生性绿藻,在空气潮湿、荫蔽、通风不良等条件下容易发生。如管理不善、养分不足、遇干旱或水渍等,弱株山茶花更易发生此病。建议你采取以下方法防治:①合理施肥,及时修剪,做到通风透光,以提高植株的抗性。②清除病残体,予以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③植株发病后,可用0.2%硫酸铜液加少量中性洗衣粉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1:0.5:150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防。

花卉养殖:苗木白粉病的防治


1.白粉病分布及为害

白粉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病害,见于南北各个地区。杨、柳、概、核、栋、采、核桃、抱恫、桑、朴、核、奥椿、橡胶、苹果、梨、桃、玫瑰、丁香等许多树种的苗木和大树郁可受到白粉病涅染。

但白铂病只侵害阔时树执而不为害针时树种。一般对苗木影响不大,但有些白粉病发生严重时也可引起苗本叶片早镕、枯焦,甚至全株枯死,或严重影响生长。

2.白粉病症状

各种白粉病在症状上有许多共同之处。病害主要发生在叶上,有时也为害绿色搬枝和幼茎。先是在叶面或叶背形成灰白色粉末状圆形斑点(是病菌的分生抱子和菌丝),斑点逐渐扩九有时可延及全叶

。生长季节后期,在粉斑上开始形成黄色小粒点(即病菌的闭雍壳)。小粒点由黄而黑。被宙叶片通常不出现枯死斑。严重时叶片卷曲、干枯。

3.白粉病的病原

引起白粉病的是真菌中的白粉茵。种类很多,因寄主植物的种类,病菌往往有所不同。把白色粉状物刮下在显微镑下检查,可见到近圆形或椭圆形的无色抱子,即白粉茵的分生抱子。把黑色小粒点

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则可见到一些黑色四球状物,四周有大头针状、勾状、云纹状或丝状的附属丝。压破此黑色闭囊壳可见有椭圆形的子囊溢出,子囊内有无色的子雍抱子。

4.白粉病的病害发展规律

白粉菌的闭裹完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放出子囊孢子侵染新叶。有的白粉菌分生抱子也可越冬。还有些白粉菌则以菌丝体在寄主的休眠芽内越冬,明年放芽时即在新放的叶上形成大旦的分生袍子。

潜育期很短,一般仅数天。故分生袍子在生长季节内可以反复产生,反复侵染苗木。

温暖、干旱的条件有利于病原的发展。高氮低钾的肥料,以及促进苗本生长柔嫩的条件都易使苗本感病。

花卉科普:芍药花卉的药用价值


对于白芍和赤芍功能上的差异,古人有过很多论述。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曰:“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此说言简意赅,是比较中肯和符合实际的评价。

芍药入药首载于汉《神农本草经》,以根供药用。晋陶弘景始称芍药之根有赤、白两种。至宋,已明确地将芍药分为“色白多脂肉”的金芍药和“色紫瘦多脉”的木芍药,这和现代中医使用的白芍和赤芍已基本一致。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药的根。《本草纲目》认为,“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此说似未得当。白芍和赤芍的主要区别在于:白芍为芍药栽培品的根,采集后经水煮、去皮后晒干而得;赤芍则为野生芍药的根,采集后直接晒干供药用。

白芍功能柔肝止痛、养血敛阴。中医用于妇科诸证的经典方四物汤,用于腿脚挛急、腓肠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芍药甘草汤,现代临床用于慢性肝炎属肝郁脾虚证的逍遥散等,都是在组方中重用白芍的著名方剂。赤芍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药。中医用于血瘀经闭、痛经的桃红四物汤,现代临床用于中风后遗症的补阳还五汤,用于急性白血病、肝昏迷、败血症等危重病症的犀角地黄汤等方剂,赤芍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了解花卉行业:毛竹煤烟病怎样防治?


竹煤病由蚜虫或故壳虫的为害而引起,在生长粗壮而稀疏的小竹上常易发生,引起竹子煤病的是真菌中的多种煤污病菌,病菌可能颠末风、雨水及昆虫撒布,

毛竹煤烟病又称竹煤污病,该病在中国各竹区的多种竹子均有漫衍。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及小枝上。初步时,叶片正面有彩色煤污状雀瘢,形态不规则,后扩张使整个叶皮相充满彩色煤污层,影响叶片的光协感导。病叶常易掉落,甚至竹林生长衰弱。

防治办法:

1.生物防治:抑制和覆灭竹株上的蚜虫和蚧壳虫,可用40%乐果1000倍液,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等喷洒防治。喷洒氧化乐果可杀蚜虫和蚧壳虫的若虫,松脂合剂12~20倍液对防治蚧壳虫有特效。当虫害严重时,可喷洒石灰硫磺合剂,夏季用0.5~1波美度石硫合剂,冬季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具有杀虫和杀菌的感导。

2.营林顺序:切当疏伐老竹,使竹林透风透光,可大大抑制此发病生;竹林初步发病时,但凡先在个别枝、叶上出现霉斑和诱病若虫,如能及早革除这些带病、虫的枝、叶,并加以粉碎,可能无效地控制煤污病菌的聚集和皱缩。

花木供求信息网——花木病虫防治

相信《花卉科普:芍药、牡丹叶斑病 又称轮斑病的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轮叶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