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石家庄将移植超300万株植物 甩掉最脏城帽子",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昨天(2月21日)下午,石家庄市召开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动员大会,就开展春季农村和城镇绿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强调,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紧紧抓住当前造林绿化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全民的参与热潮,大力推进石家庄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好转。

据了解,根据安排,石家庄市今年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城区将种植乔木171.12万株,灌木146.81万株,绿篱7.95万株,种植(摆放)时令花卉630万盆,建设绿地959.95万平方米,建设绿道6公里。农村将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新封山育林12万亩。

孙瑞彬在讲话时说,省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1000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石家庄要甩掉污染城市的“帽子”,一方面需要抓产业升级,减少污染的源头排放;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开展植树绿化,增加城市绿量。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一片林就是一座制氧站。所以,全市各相关部门及单位,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造林绿化有利时机,迅速掀起全民参与的热潮,务必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砛id="article-content1">

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石家庄将移植超300万株植物 甩掉最脏城帽子",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昨天(2月21日)下午,石家庄市召开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动员大会,就开展春季农村和城镇绿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强调,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紧紧抓住当前造林绿化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全民的参与热潮,大力推进石家庄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好转。

据了解,根据安排,石家庄市今年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城区将种植乔木171.12万株,灌木146.81万株,绿篱7.95万株,种植(摆放)时令花卉630万盆,建设绿地959.95万平方米,建设绿道6公里。农村将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新封山育林12万亩。

孙瑞彬在讲话时说,省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1000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石家庄要甩掉污染城市的“帽子”,一方面需要抓产业升级,减少污染的源头排放;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开展植树绿化,增加城市绿量。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一片林就是一座制氧站。所以,全市各相关部门及单位,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造林绿化有利时机,迅速掀起全民参与的热潮,务必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砛\0

XZh52.coM延伸阅读

了解花卉:石家庄改善环境 速生杨行业火热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PM2.5对市民健康的影响,石家庄市各区县国道、省道两侧今春开始大规模植绿,按规划,道路两侧植绿范围不少于50米,主要种植的树种是速生杨107、速生杨108。

因为这一工程项目的影响,今春速生杨的价格被炒热,胸径3厘米至4厘米的速生杨每株12元,货源紧俏,很大一部分苗需要外调,山东、山西甚至宁夏的苗木都来支援。另石家庄市最近又出台新政策,今秋明春将在国道、省道两侧500米内全部种植经济林,主要品种有核桃、苹果、梨、桃等果树,果树苗的需求量将大幅度提升,仅藁城市就需要上千万的果树苗,预计今秋将迎来果树苗的销售热潮。

石家庄市还对二环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按预算将投资2.4亿,已完成2亿招标。此次改造的重点是调整树种,加大种植密度,常绿树种主要增加白皮松、油松、雪松等,落叶乔木树种重点增加国槐、白蜡、法桐等树种,花灌木中增加海棠、桃花、樱花、紫叶李等开花树种。二环路改造项目中苗木外调量非常大,山东、河南、江苏的苗木用得多,对当地苗木销量影响不大。

就苗木行情而言,今春整体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没有大的变动。胸径10厘米以上的落叶乔木仍然比较紧俏,尤其是大规格国槐、白蜡,当地苗圃存量已经很少。胸径10厘米的法桐全冠苗每株在180元至190元,裸根截干苗每株110元至120元,胸径15厘米的法桐全冠苗每株750元至800元,裸根截干苗每株350元至360元。花灌木中,地径3厘米至4厘米的碧桃每株27元至30元,地径5厘米至6厘米的紫叶李每株58元至60元,紫丁香7个至8个分枝的每株6元至7元。绿篱色块苗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依然保持去年的价位,高50厘米、冠幅25厘米的大叶黄杨一年生苗每株1.2元至1.3元,高50厘米、冠幅25厘米的金叶女贞一年生苗每株0.7元至0.8元。

花卉科普:投入300万育苗木,11年刚回本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这是工人老窦一直向往的生活。两年前,他下定决心:回到乡间,包山种树,退休后做个外国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农场主。当时,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个“傻瓜”。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向城市,“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记者走访中看到,有一群“新型农民”活跃在济南市区周边的田间地头:他们利用已有资金,承包农村摞荒土地开展规模种植、特色种植,并取得不俗业绩。这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的“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崔立荣年前在农场里种的生菜已经可以采摘

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未来农村土地由谁来种?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这在专业人士看来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

济南是否有家庭农场?摞荒土地谁来耕种?如何才能成为农场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到济南多处村庄探访,发现不少原本在城市打拼的工人、商人回到田野乡间,用已有资金租赁摞荒土地开展农业种植、养殖。他们的农业经营模式与家庭农场相似,但还缺少相关部门认证。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在行动之初,都被人嘲笑是“疯子”、“傻子”。

崔立荣:建筑商看上摞荒土地

2月20日下午,夕阳照在济南党家街道办事处蛮子村村北的小山上,吱呀的石磨声从山上一家名为邵而老家的农场中传来。小山脚下是一片蔬菜田,来自村里的农场工人正在忙着播种;菜地旁是一大片猪圈,5只黑猪可以在里面赛跑;旁边还有两个大鱼塘。农场主崔立荣说,一到雨季,山上的水就会流下来,在这里形成天然池塘。

记者见到崔立荣时,他正背着手在自家农场里边遛弯边查看菜田里绿油油的生菜,享受着田园“恣”生活。他介绍,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在2024年时还是一片摞荒土地。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蛮子村距离济南市里越来越近,更多的村民进城打工。由于农作物收益较低,很多村民放弃耕种土地或干脆在地里种上杨树。“2024年后,村里直接摞荒的土地达到20%-30%,还有大部分间接摞荒,比如一两季不种。”提到当时情景,崔立荣充满惋惜。

崔立荣出生在距离蛮子村只有1公里远的邵而村。他17岁开始进城闯荡,在工程建筑业打拼30余年并积累下不菲身家。2000年左右,老家邵而村有一片荒废多年的果园,经村委会推荐,崔立荣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下,开始边承包工程边养猪。2024年崔立荣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专心做农场,发展种养循环产业链,很多人在背后都说他是傻子。

他说,在城市打拼的那些年给了他不一样的思想,他知道城里人想要什么。回到家乡后,崔立荣接连租下邵而村、邵而西村、蛮子村三座荒山,并租附近村民的耕地种植粮食和蔬菜。他用动物粪便做肥料、用沼气做农药,保证农场产的蔬菜、粮食不受化肥、农药污染。同时,农场内养有黑猪、鸡、鸭、鹅等家畜家禽。“都是拿自己种的粮食当饲料,天然还健康。”崔立荣说现在城市人都讲究健康饮食,所以他主打“原生态牌”。

张如坤:300万积蓄绿化一片荒滩

在南部山区,和崔立荣一样的“傻子”还有张如坤。

在党家街道办事处张庄村玉符河北侧,有一片387亩的树林,里面种有杨树以及法桐、雪松、翠竹、白皮松等20余种绿化苗木,按照季节,苗木间还会种上玉米、小麦和蔬菜。林间有刷着黄漆的3间平房,一间是配电室,另外两间则是张如坤和妻子的“家”;院子里还养着2条黄色土狗和成群的鸡、鸭、鹅,装玉米和小麦的粮仓立在两侧。

张如坤是这片树林的主人。他是张庄村人,年轻时在外跑运输,后来又转做挖掘机生意,到2024年共有300多万元的积蓄。按照村里人的想法,他应该在济南市里买楼房,过城市人的生活。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近半百的他却用全部积蓄绿化了一片荒滩。

张如坤介绍,原来玉符河河道应该位于现在树林北侧。当年附近村民都来河滩上挖沙,导致河滩、河道融为一体,一到多雨季节,河水漫得到处都是。从张如坤拿给记者的照片可以看到,12年前这片绿油油的树林就是废弃的河滩,河滩上坑坑洼洼,布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我用一年半的时间挖出玉符河新河道,再用挖出来的土盖在河滩上。”张如坤说,当时他租了20辆车,花光所有积蓄都不够,还用挖掘机做抵押,在银行贷款29万元,“村里人都说我被钱烧疯了”。

沙滩填平后,张如坤赶紧种上杨树。“杨树苗子便宜,投资比较小,而且杨树生长也快,当时想着先把这个地方绿化起来。”张如坤解释,如果直接种绿化苗木,一棵树苗几十块钱,上万棵就是一个大数目。直到2024年,这300多亩地都种上了杨树。现如今张如坤已经将3/4的杨树卖掉,改建成绿化苗木基地,“这些都是在不断改造中的,今年我打算再卖掉一些杨树,引进新树种”。

老窦:回老家租荒山养老

济南酿造厂快退休的工人老窦前年也加入了这个“傻子”行列。

沿相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向山上走,就来到老窦租的红土岭。红土岭脚下有不少农民种的小麦、玉米和密密麻麻的野酸枣树。“我不计较这些,村民愿意开块地种点庄稼就种。”老窦说,村民们在山上种地还能顺便帮他照看一下树苗,这片山也更加安全,所以他没打算把村民赶出去。

越往山上走越荒凉,除了少量林业部门绿化种的松柏树外,就是一些杂草。到半山坡时,却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每隔不远就会看到一棵核桃树苗,因为是冬天,只有两个光秃秃的枝杈。老窦说,这些树苗都是去年栽上的。2024年,他从村委会租下这片荒山头,共2000亩,可利用土地占70%-80%。通过朋友介绍,他又加入当地心连心合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他免费提供核桃树苗和农药,他则在村里雇了几个工人帮忙养护,“等我退休了,就和家里人一起回来种”。

“我父亲是军人,我很小就离开农村去了济南市里。”在济南有一份不错工作的老窦本应该在城市里颐养天年,可是临近退休,他回到老家相家村重新翻盖了祖宅并准备在田间养老。老窦说,刚打算包山时,村里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也有不少人说我是傻子”。

他们的心里话

种地的人有“现实派”也有“梦想派”

圆了儿时梦晚年有靠山

在别人眼里,像张如坤、崔立荣和老窦这样的人是有福不享的“傻子”,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问及种田原因,老窦和崔立荣是“现实派”,而老张是“梦想派”。

“为圆儿时梦回乡种地儿子有怨言”

为啥会想到租种荒地?听到这一问题,本来坐着的张如坤站起身来,笑着伸了伸胳膊告诉记者,“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张如坤说,事情要回到1961年自然灾害时,那时他还很小,一直想变玉符河的沙滩为田地。“渴马片区自古就旱,那时我们生产队只有两块水浇地,麦子根本不够吃。”张如坤想,如果在玉符河两侧的沙滩上种满麦子,既不用愁水的问题也就有了粮食吃。

多年后,历城区水利局到村里征求党员对玉符河的治理意见。会上,张如坤阐述了他的想法:重新挖河道,将两侧河滩覆上土种庄稼,村北山上再栽上果树,形成玉符河南侧一片良田,北侧一片花果山的景象。“那样张庄很快就会富起来”,张如坤对这个治理方法充满信心。当时与会党员多数赞同这个提议,但没有人带头干,也没有人愿意出钱。

2024年,张如坤靠搞物流和挖掘机在外面赚了不少钱,一有积蓄,他就立即回到村里花70万元租下这片荒滩。当时正赶上大儿子退伍回家,“本来可以给他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后来想了想,还是把他留在家里和我一起种树。”张如坤说,虽然现在苗木基地能赚不少钱,但年轻人嫌脏、嫌累,儿子对他当年的决定有些怨言。

“金融危机下种地是实实在在的”

与张如坤的激情不同,老窦和崔立荣看重的是农业投资的回报。

老窦说,一方面在城市中养老不如在乡村健康。老窦在相家村有一座祖宅,父亲去世后,他就回到老家,在祖宅的基础上盖了三层小楼。院子里种上花草,屋顶上架上望远镜。“早晨起来扫扫院子、浇浇花,再开半个小时的车去上班;下班后,望望远山、喝喝茶,我现在的日子好比活神仙。”老窦拍拍他的肚皮得意地告诉记者,因为喝老家的地下水、吃粗粮,他的大肚子下去很多,体重减下十几斤。

另外,老窦还想给晚年的自己找一个稳固靠山。“我种田不求立刻有回报,反正现在还有工作。”老窦说,种树需要投资,趁现在他还能挣钱赶紧把树种起来,等退休后,就可以获得回报,而且也能留给子女一些资产。“如果未来这2000亩荒山的核桃树都结了果,那就是很大收益。”在老窦看来,在农村投资要比在城市投资有前景,“中央1号文件一出来,我就通读了一遍,虽然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还不是特别明确,但肯定错不了”。

崔立荣说他放弃承包工程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自己不是“做”工程的人,更适合实实在在地干事情,一旦带的人多了,压力就大起来,“比如整天出去应酬,我受不了”。另外一个更重要原因是,2024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结束后,济南的工程量明显减少,再加上金融危机,他逐渐变得谨慎。“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我担心万一哪天不慎掉到河里,一辈子奋斗的东西就都没有了。”在崔立荣看来,把积蓄投入到农业上更保险,“虽然收益不是很大,但至少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

当年投资300万填平沙滩种树,开始4年全赔,直到第5年才勉强挣出人工费。中央1号文件公布后,农村已经逐渐形成一股“农场热”,种田看似美好,其实也有辛酸。采访中,多位农业经营者表示,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种地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但同时面临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等诸多难题。

?如何盈利

前4年只赔不赚11年挣回初始投资

在苗木基地内,张如坤逐一向记者介绍他的“摇钱树”。走到一棵2米高的雪松前,他告诉记者,“这树值1000元,再养1年,就能涨到1500元”。他种植的苗木主要卖给企业或者主管城市绿化的政府部门。

“不过,投资林业回本周期太长。”张如坤说,树苗种上第5年才开始卖钱,而且只够支付工人的工资。经过近11年发展,他如今刚赚回开始投资的300万。

“现在地里种的苗木大概也值300万元,但不能全砍了,只能继续往里投入。”张如坤估计未来投资会慢慢减少。原来农场主要购买一些大树苗,由于没经验,曾赔过不少钱,现在经验丰富了,树苗成活率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苗木基地还开始种植小秧苗,这种秧苗生长周期长,但价格比大树苗便宜数十倍。同时,大规模种植后,他自己购买了各种农用机械,也可以将种植成本降到最低。

挣的钱又投进去具体赚多少不清楚

“说实话,做农业不会赚太多钱,有钱也都投入到下一轮生产中,你看我现在规模挺大,但问我赚了多少钱,我还真不知道。”被问及盈利情况时,崔立荣这样告诉记者。

崔立荣说,尤其是养殖行业几乎不赚钱,能够勉强维持就不错。他回忆,开始一年养两三茬猪,有时能赚些钱,有时也赔钱,最多一茬猪赔了20万元,一头猪就赔200元。“我还是运气好的,有的根本卖不出去,养殖业的风险太大。”他说,猪长到180斤后,吃饲料会越来越多,再喂就赔钱。

现如今,崔立荣的老家农场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主打“原生态”牌。农场里有石磨面粉,原生态五谷杂粮,鸡、鸭、鹅、黑猪和蔬菜,还有一些中草药。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多是市场普通产品的10倍以上。“现在很多精英都跑到农村,我不是精英,但和留守农村的人比我有优势,我的人脉、经验和头脑,能让我种田的产出多得多。”说这话时,崔立荣脸上洋溢着自豪。

同时,老家农场的农产品不进超市、不建专营店。崔立荣说,这些农产品主要是直接配送到会员家里,现在老家农场有100余名会员,其中比较固定的有50个,“这些会员主要是一些有钱人”。

合作社免费发树苗3年后结核桃

老窦没有雄厚的资本,相对张如坤和崔立荣来讲,他的投资要小得多。

老窦加入农村合作社后,由合作社免费为其提供树苗和农药,他主要的投资就是雇人帮助养护。“去年春天种了1500棵,今年开春我打算再种2000棵。”老窦说,去年种树时,他从山下相家村雇了10个人,人工费是50元/天,还租了一台挖掘机,一天1000元,种了两天。平时还长期雇人打理树苗。

谈及盈利问题,老窦说,现在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作社给种核桃树的农民补贴,每种活1棵树补贴12元,是分批给,所以扣除人工费后他几乎赚不到钱。而真正赚钱可能是3年以后的事情。他介绍,虽然树苗种上后当年就结核桃,但结果数量非常少,而且如不加以干预,就会影响果树未来生长。所以核桃树在种植前两年,都必须把结出的核桃掐掉,直到第3年才能有产出。3年后,一棵核桃树大概能产1斤干核桃,随着种植年数增加,核桃产量也将逐年增加。至于未来产出的核桃如何销售,老窦说,他还真没细想过,不过他不担心卖不出去,“我是有组织的人,合作社这么多社员,大家团结起来,肯定吃不了亏”。

?难题不少

10个工人加起来500岁

现在最让张如坤和崔立荣头疼的是农场工人越来越难招。

张如坤说,2024年他刚开始填沙滩时,雇村民的费用是每人每天15元。“当时大家都抢着来,跟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张如坤说,如今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都到济南市里打工,一般一个中年妇女的工资是70—80元/天,而他的农场只能给工人开出50元/天的工资。

“愿意来的就只剩下老弱病残。”张如坤介绍,现在长期在他农场工作的工人有10个,平均年龄50岁以上,加起来超过500岁,其中年纪最大的70岁。“最困难的是春天种树时节。”张如坤说,到那时一般一天会雇100人左右,需要跑好几个村招人。

崔立荣也遇到同样的难题。老家农场的农作物都不施化肥、打农药,所以需要工人到田里除草、撒粪。“一到热的时候,花平时两倍的工资,都没有人愿意来。”对此,崔立荣十分苦恼。

农场想扩大有风险

崔立荣说,最近他和同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扩大经营规模。“一个年轻人和媳妇在章丘建了一个养猪场,规模很大,但现在进退两难。”崔立荣说,这个年轻人开始凭一腔热血和梦想,回到老家四处借钱建起养猪场,后来随着猪场规模不断扩大,他便开始寻求突破。

在崔立荣看来,农场寻求突破无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寻找投资人、合伙人共同承担风险,另外一种是将经营模式变为公司+农户。崔立荣口中的“年轻人”选择了前者,遇到与合伙人意见不合,便会非常苦恼。“公司+农户则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反正两头难。”

崔立荣说,干农场要有些“小农意识”,不要盲目贪大。

业内说法

没钱的、太有钱的都干不了农场

采访中,不少人将自己正在经营的农场称为“家庭农场”。到底什么样的才算是家庭农场?“最近有不少种植大户来咨询如何申请家庭农场,但具体量化标准、登记、补贴办法都还在探索中。”济南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刘卫国说,中央1号文件公布以后,他们甚至吃午饭时都在讨论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有望出台

刘卫国解释,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些年,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已有6670多家。

“但在山东还是一种新事物,具体量化指标、登记方法都还在探索中。”刘卫国说,在济南,一些种植大户、都市庄园的经营模式和家庭农场很相似,极有可能经过扶持培育发展成家庭农场。在他看来,老家农场的经营模式就与家庭农场相符,但具体要看量化指标的规定,比如种植规模等。

记者获悉,2月24日山东省农业厅刚刚下发的农业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今年山东省将重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和服务,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济南家庭农场的登记制度不会让人们等太久。”刘卫国表示。

“没钱的开不起农场”

在张如坤看来,想要经营家庭农场,农场主除了必须具备种田经验和技术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资金”。

张如坤说,大规模发展农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在济南周边农村,光土地租赁费就是一大笔”。崔立荣也说,他目前租用村民的纯农业用地一年是1000元/亩,且每年续租,土地租金随时可能上涨。山地的租金要相对便宜,他曾分3次租下位于蛮子村的荒山,租期是70年,租金约100万元左右,“当时满山都是石头,光秃秃一片,我花了3年时间改造,共投资1600万元,真正改造好还需要3年”。

据了解,现在济南周边纯农业用地一般每亩租金都在1000—3000元左右。济南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太多钱的市民想在现代农业中过把瘾也并非没有办法,他建议这些市民可以采取出资金或提供资源的方式加入农民合作社,在里面负责管理或销售。

“太有钱的干不了农场”

崔立荣说,有钱的大财团下乡并非想要简单种地,“真正干起来的没有几个,都是投资做样子,骗取补贴”。他举例,比如房地产商人,如果他将100万投入到其他行业,当年即可获利,但投入到农业,很有可能当年没产出还会赔进30万。“现在大多数工商企业下乡干农业,都是抱着‘捞一把’的心态,不是为了种地,而是为享受国家政策。”崔立荣说,拿济南周边来讲,也有不少农场和都市庄园,但大多数想搞观光旅游而不是专心种植。

济南市农业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冯桂荣则表示,大的企业到农村可能不会只搞种植或只经营一种作物,多数会建成种植加工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而且就目前济南农村情况来讲,大规模土地流转也是一个难题。

花卉科普:乌鲁木齐力争创建生态城 拟新增绿化2.3万亩


记者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林业局了解到,今年乌鲁木齐市计划新增绿化面积2.3万亩。预计到2024年,城区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24年,乌鲁木齐市将建设小游园、街旁绿地1000亩,庭院绿地1200亩,创建“花园式”单位20个,完成两个综合性公园建设和新疆 国际会展中心“一线一片”绿化建设、养护及景观优化工程。

据介绍,乌鲁木齐市林业局已对未来5年乌鲁木齐林业园林工作进行了规划,计划到2024年,全市绿化建设总体上将形成多环、多片、绿地均布、廊网交织、蓝绿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格局。重点打造会展、高铁两个新区生态环境,切实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同时,全市要加强绿化建设,形成一区一特色。公园绿地实现均匀分布服务于民。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逐年对全市各类公园绿地、道路绿地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及完善,增强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提升城市生态安全保障系数,切实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园林景观水平。

了解花卉行业:石家庄投资122亿元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


日前,《石家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4—2024年)》通过了专家审核,这标志着石家庄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规划》投资概算总计122.08亿元,其中,2024年前投资78.00亿元,占总投资的63.89%;2024—2024年投资44.08亿元,占总投资的36.11%。

针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到2024年,石家庄市将使森林覆盖率由30.56%提高至32.0%,水岸绿化率由79%提高至83%,新建地面停车场树冠覆盖率由15%提高至3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5%,新建生态文化示范基地4处,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形成山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2024年石家庄市林业总产值为167.72亿元,通过估算,至2024年新增城市森林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873.35亿元。

花卉行业:广东五华一苗圃场300万株袋装苗木滞销


一年半前,五华县棉洋镇平安村的谢建旺及其妻子放弃在湛江、深圳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培育树苗,打算耕山致富。然而,令谢建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苗圃场竟有300多万株袋装苗木几乎找不到市场。

夫妻辞工回家耕山

近日,记者来到平安村谢建旺的家中。谢建旺告诉记者,2024年之前,他在湛江的收入非常可观,妻子也在深圳有一份稳定工作,一家人生活无忧。

2024年初,谢建旺了解到广东要在4年内完成千万亩碳汇林的信息。他联想到自己老家平安村有不少剩余劳动力,而且到处都是荒山,非常适合育林培苗。为此,谢建旺回到平安村,走家串户邀大家上山“干事业”。得到不少人支持后,谢建旺拿出积蓄、向亲友借钱,筹集到了首期资金270多万元。他和妻子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建立了华顺农林发展苗圃场。

“总共租了山地荒地共3000多亩,其中300亩种植裸根苗木,150亩种袋装苗木,其它则种植油茶、柚树等,并聘请了40多名村民帮忙打理苗圃场。”谢建旺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到苗圃场悉心照料苗木。苗木也确实争气,到了今年春天,300多万株袋装苗木基本上长到1米多高、1厘米多粗。

价格较高难获青睐

去年12月,谢建旺开始向全市110多家造林企业推荐自家苗木。很多采购人员来到他的苗圃场查看后,都认为这里的苗木确实不错,但就是不下单购买。

“他们只买裸根苗,因为成本低。可我认为袋装苗更好,种上去后成活率高,长得快。”谢建旺说,到了3月,只有一家企业购买了8000株袋装苗木,其余300万株一直无人问津。谢建旺向林业部门反映情况,也无法解决销路问题。

谢建旺告诉记者,袋装苗在种植时可避免根部损伤,因此成活率在九成以上,价格比裸根苗贵2至3倍。“一般情况下,一株袋装苗的价格在0.7元至2元之间。”谢建旺说,他在栽种苗木时调查过梅州的市场需求,所以才栽种了不少袋装苗,没有想到会是现在这个局面。谢建旺告诉记者,目前滞销的300万株袋装苗木中,有香樟200万株、台湾相思80万株,另外还有10多种树苗。(练海林)

花卉科普:大树移植技术


近年来,大树移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得越来越多,如何能成功地移植大树,是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技术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技术要点:

1挖树坑移植前1周应将新栽地的树坑挖好,欲挖的树坑直径要比移栽树土球的直径大40~50cm,高要大于土球高度15cm左右。挖出的土要将表土和中底部土分开放置(如能将土摊开进行晾晒则更好),还应将土中的砖头、瓦块等杂质清理干净。

2修剪被移植大树会使植株根系受到损伤,吸收水分的能力被削弱,故减少树体水分蒸腾,是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之一。一是要对大枝进行适当短截,二是要对被短截大树剩余的小枝进行疏剪。修剪后及时对大枝剪口进行处理,常采用的方法是涂白漆、石蜡或塑料布绑扎。

3浇水对需移植树进行灌水,灌水要在移植前3~4天进行,本着浇足浇透的原则,使其根系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水浇透后,挖掘也易成球,不会因土壤过干而松开。

4挖土球土球直径一般为树干直径的6~8倍,高度为直径的65%~80%,如条件允许挖大些更好。开挖时要先去除树干基本表土,再按确定的直径挖掘。土球要挖成倒圆锥形(即上大下小),初步成型后进行削圆处理,使其表面尽量光滑一些,以利包扎。对需断除的大根一定要用锯子锯断,不可用斧子劈砍。根断面应用硫磺粉和APT生根粉剂按2:1的比例调成浆糊状进行伤口处理。

5包扎土球挖好后要及时进行包扎。包扎时里层应用浸湿的麻袋片垫底,然后用草绳包扎。包扎的草绳一定要箍紧,并且要尽量减少接头,最后将绳头紧绑在树的根部。土球包扎后,还要用浸湿的草绳对树干进行缠干,一直要缠到分枝点为止。

6吊装吊装时要特别注意不损伤树皮,笔者在钢丝绳下垫了橡胶皮和废旧的棉被,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树干未出现破损。另外,在吊装时还要注意不要将土球碰碎。

7栽植栽植前要对预先挖好的树坑进行喷药消毒,用吊车将大树准确放入栽植坑内,迅速回填土壤夯实。同时对大树采取防护措施,为防止浇水造成树体的倒伏,可采用3根支柱支撑的方法对树体进行加固。栽植浇水时浇头水后,一般过2~3天要浇二水,再隔4~5天浇三水。以后视土壤墒情浇水,每次浇水要浇透,表土干后及时进行中耕。除正常浇水外,在夏季高温季节还应经常向树体缠绕的草绳喷水,使其保持湿润。

8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大树移栽时除施用基肥外,还应进行追肥,用氮磷钾复合肥效果最好。施肥可每隔20天进行1次。施肥应本着弱树多施,壮树少施的原则。对于生长差的树,还可以采用输液的方法来恢复树势。夏季是病虫害的多发季节,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来防治。对一些较顽强的病虫害(天牛),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来防治。

花卉科普:豫花卉交易中心地位确立 产值300亿


1月18日,记者从省花卉协会获悉,2024年我省花卉产业销售额达110多亿元,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已初步形成区域化、集聚化的新格局,同时河南作为“花卉中转站”,在中部区域性花卉交易的中心地位已确立。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是“南花北移”、“东花西送”引种驯化的理想地区,花卉生产规模超过175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我省新发展花卉15.5万亩,鲜切花和食用药用花卉占比上升,花卉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许昌鄢陵、信阳潢川、郑州近郊、南阳卧龙、新乡获嘉等5个花卉产业化集群被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目前,仅鄢陵花卉产业集群核心区已入驻省内外各类企业182家,实现集群年产值54亿元,带动农户5.4万户,吸纳从业人员20多万人。省花卉协会会长何东成表示,我省花卉市场的商品集散、价格调节、余缺调剂以及信息引导功能在引领花卉生产和消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据介绍,作为全国三大室内交易市场之一的陈砦花卉交易市场,2024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花木之都”鄢陵年花木交易额突破60亿元,成为北方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目前,全省花卉市场数量达2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

相信《花卉科普:石家庄将移植超300万株植物 甩掉最脏城帽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植物花卉帽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XZh52.coM延伸阅读

了解花卉:石家庄改善环境 速生杨行业火热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PM2.5对市民健康的影响,石家庄市各区县国道、省道两侧今春开始大规模植绿,按规划,道路两侧植绿范围不少于50米,主要种植的树种是速生杨107、速生杨108。

因为这一工程项目的影响,今春速生杨的价格被炒热,胸径3厘米至4厘米的速生杨每株12元,货源紧俏,很大一部分苗需要外调,山东、山西甚至宁夏的苗木都来支援。另石家庄市最近又出台新政策,今秋明春将在国道、省道两侧500米内全部种植经济林,主要品种有核桃、苹果、梨、桃等果树,果树苗的需求量将大幅度提升,仅藁城市就需要上千万的果树苗,预计今秋将迎来果树苗的销售热潮。

石家庄市还对二环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按预算将投资2.4亿,已完成2亿招标。此次改造的重点是调整树种,加大种植密度,常绿树种主要增加白皮松、油松、雪松等,落叶乔木树种重点增加国槐、白蜡、法桐等树种,花灌木中增加海棠、桃花、樱花、紫叶李等开花树种。二环路改造项目中苗木外调量非常大,山东、河南、江苏的苗木用得多,对当地苗木销量影响不大。

就苗木行情而言,今春整体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没有大的变动。胸径10厘米以上的落叶乔木仍然比较紧俏,尤其是大规格国槐、白蜡,当地苗圃存量已经很少。胸径10厘米的法桐全冠苗每株在180元至190元,裸根截干苗每株110元至120元,胸径15厘米的法桐全冠苗每株750元至800元,裸根截干苗每株350元至360元。花灌木中,地径3厘米至4厘米的碧桃每株27元至30元,地径5厘米至6厘米的紫叶李每株58元至60元,紫丁香7个至8个分枝的每株6元至7元。绿篱色块苗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依然保持去年的价位,高50厘米、冠幅25厘米的大叶黄杨一年生苗每株1.2元至1.3元,高50厘米、冠幅25厘米的金叶女贞一年生苗每株0.7元至0.8元。

花卉科普:投入300万育苗木,11年刚回本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这是工人老窦一直向往的生活。两年前,他下定决心:回到乡间,包山种树,退休后做个外国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农场主。当时,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个“傻瓜”。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向城市,“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记者走访中看到,有一群“新型农民”活跃在济南市区周边的田间地头:他们利用已有资金,承包农村摞荒土地开展规模种植、特色种植,并取得不俗业绩。这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的“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崔立荣年前在农场里种的生菜已经可以采摘

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未来农村土地由谁来种?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这在专业人士看来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

济南是否有家庭农场?摞荒土地谁来耕种?如何才能成为农场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到济南多处村庄探访,发现不少原本在城市打拼的工人、商人回到田野乡间,用已有资金租赁摞荒土地开展农业种植、养殖。他们的农业经营模式与家庭农场相似,但还缺少相关部门认证。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在行动之初,都被人嘲笑是“疯子”、“傻子”。

崔立荣:建筑商看上摞荒土地

2月20日下午,夕阳照在济南党家街道办事处蛮子村村北的小山上,吱呀的石磨声从山上一家名为邵而老家的农场中传来。小山脚下是一片蔬菜田,来自村里的农场工人正在忙着播种;菜地旁是一大片猪圈,5只黑猪可以在里面赛跑;旁边还有两个大鱼塘。农场主崔立荣说,一到雨季,山上的水就会流下来,在这里形成天然池塘。

记者见到崔立荣时,他正背着手在自家农场里边遛弯边查看菜田里绿油油的生菜,享受着田园“恣”生活。他介绍,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在2024年时还是一片摞荒土地。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蛮子村距离济南市里越来越近,更多的村民进城打工。由于农作物收益较低,很多村民放弃耕种土地或干脆在地里种上杨树。“2024年后,村里直接摞荒的土地达到20%-30%,还有大部分间接摞荒,比如一两季不种。”提到当时情景,崔立荣充满惋惜。

崔立荣出生在距离蛮子村只有1公里远的邵而村。他17岁开始进城闯荡,在工程建筑业打拼30余年并积累下不菲身家。2000年左右,老家邵而村有一片荒废多年的果园,经村委会推荐,崔立荣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下,开始边承包工程边养猪。2024年崔立荣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专心做农场,发展种养循环产业链,很多人在背后都说他是傻子。

他说,在城市打拼的那些年给了他不一样的思想,他知道城里人想要什么。回到家乡后,崔立荣接连租下邵而村、邵而西村、蛮子村三座荒山,并租附近村民的耕地种植粮食和蔬菜。他用动物粪便做肥料、用沼气做农药,保证农场产的蔬菜、粮食不受化肥、农药污染。同时,农场内养有黑猪、鸡、鸭、鹅等家畜家禽。“都是拿自己种的粮食当饲料,天然还健康。”崔立荣说现在城市人都讲究健康饮食,所以他主打“原生态牌”。

张如坤:300万积蓄绿化一片荒滩

在南部山区,和崔立荣一样的“傻子”还有张如坤。

在党家街道办事处张庄村玉符河北侧,有一片387亩的树林,里面种有杨树以及法桐、雪松、翠竹、白皮松等20余种绿化苗木,按照季节,苗木间还会种上玉米、小麦和蔬菜。林间有刷着黄漆的3间平房,一间是配电室,另外两间则是张如坤和妻子的“家”;院子里还养着2条黄色土狗和成群的鸡、鸭、鹅,装玉米和小麦的粮仓立在两侧。

张如坤是这片树林的主人。他是张庄村人,年轻时在外跑运输,后来又转做挖掘机生意,到2024年共有300多万元的积蓄。按照村里人的想法,他应该在济南市里买楼房,过城市人的生活。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近半百的他却用全部积蓄绿化了一片荒滩。

张如坤介绍,原来玉符河河道应该位于现在树林北侧。当年附近村民都来河滩上挖沙,导致河滩、河道融为一体,一到多雨季节,河水漫得到处都是。从张如坤拿给记者的照片可以看到,12年前这片绿油油的树林就是废弃的河滩,河滩上坑坑洼洼,布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我用一年半的时间挖出玉符河新河道,再用挖出来的土盖在河滩上。”张如坤说,当时他租了20辆车,花光所有积蓄都不够,还用挖掘机做抵押,在银行贷款29万元,“村里人都说我被钱烧疯了”。

沙滩填平后,张如坤赶紧种上杨树。“杨树苗子便宜,投资比较小,而且杨树生长也快,当时想着先把这个地方绿化起来。”张如坤解释,如果直接种绿化苗木,一棵树苗几十块钱,上万棵就是一个大数目。直到2024年,这300多亩地都种上了杨树。现如今张如坤已经将3/4的杨树卖掉,改建成绿化苗木基地,“这些都是在不断改造中的,今年我打算再卖掉一些杨树,引进新树种”。

老窦:回老家租荒山养老

济南酿造厂快退休的工人老窦前年也加入了这个“傻子”行列。

沿相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向山上走,就来到老窦租的红土岭。红土岭脚下有不少农民种的小麦、玉米和密密麻麻的野酸枣树。“我不计较这些,村民愿意开块地种点庄稼就种。”老窦说,村民们在山上种地还能顺便帮他照看一下树苗,这片山也更加安全,所以他没打算把村民赶出去。

越往山上走越荒凉,除了少量林业部门绿化种的松柏树外,就是一些杂草。到半山坡时,却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每隔不远就会看到一棵核桃树苗,因为是冬天,只有两个光秃秃的枝杈。老窦说,这些树苗都是去年栽上的。2024年,他从村委会租下这片荒山头,共2000亩,可利用土地占70%-80%。通过朋友介绍,他又加入当地心连心合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他免费提供核桃树苗和农药,他则在村里雇了几个工人帮忙养护,“等我退休了,就和家里人一起回来种”。

“我父亲是军人,我很小就离开农村去了济南市里。”在济南有一份不错工作的老窦本应该在城市里颐养天年,可是临近退休,他回到老家相家村重新翻盖了祖宅并准备在田间养老。老窦说,刚打算包山时,村里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也有不少人说我是傻子”。

他们的心里话

种地的人有“现实派”也有“梦想派”

圆了儿时梦晚年有靠山

在别人眼里,像张如坤、崔立荣和老窦这样的人是有福不享的“傻子”,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问及种田原因,老窦和崔立荣是“现实派”,而老张是“梦想派”。

“为圆儿时梦回乡种地儿子有怨言”

为啥会想到租种荒地?听到这一问题,本来坐着的张如坤站起身来,笑着伸了伸胳膊告诉记者,“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张如坤说,事情要回到1961年自然灾害时,那时他还很小,一直想变玉符河的沙滩为田地。“渴马片区自古就旱,那时我们生产队只有两块水浇地,麦子根本不够吃。”张如坤想,如果在玉符河两侧的沙滩上种满麦子,既不用愁水的问题也就有了粮食吃。

多年后,历城区水利局到村里征求党员对玉符河的治理意见。会上,张如坤阐述了他的想法:重新挖河道,将两侧河滩覆上土种庄稼,村北山上再栽上果树,形成玉符河南侧一片良田,北侧一片花果山的景象。“那样张庄很快就会富起来”,张如坤对这个治理方法充满信心。当时与会党员多数赞同这个提议,但没有人带头干,也没有人愿意出钱。

2024年,张如坤靠搞物流和挖掘机在外面赚了不少钱,一有积蓄,他就立即回到村里花70万元租下这片荒滩。当时正赶上大儿子退伍回家,“本来可以给他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后来想了想,还是把他留在家里和我一起种树。”张如坤说,虽然现在苗木基地能赚不少钱,但年轻人嫌脏、嫌累,儿子对他当年的决定有些怨言。

“金融危机下种地是实实在在的”

与张如坤的激情不同,老窦和崔立荣看重的是农业投资的回报。

老窦说,一方面在城市中养老不如在乡村健康。老窦在相家村有一座祖宅,父亲去世后,他就回到老家,在祖宅的基础上盖了三层小楼。院子里种上花草,屋顶上架上望远镜。“早晨起来扫扫院子、浇浇花,再开半个小时的车去上班;下班后,望望远山、喝喝茶,我现在的日子好比活神仙。”老窦拍拍他的肚皮得意地告诉记者,因为喝老家的地下水、吃粗粮,他的大肚子下去很多,体重减下十几斤。

另外,老窦还想给晚年的自己找一个稳固靠山。“我种田不求立刻有回报,反正现在还有工作。”老窦说,种树需要投资,趁现在他还能挣钱赶紧把树种起来,等退休后,就可以获得回报,而且也能留给子女一些资产。“如果未来这2000亩荒山的核桃树都结了果,那就是很大收益。”在老窦看来,在农村投资要比在城市投资有前景,“中央1号文件一出来,我就通读了一遍,虽然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还不是特别明确,但肯定错不了”。

崔立荣说他放弃承包工程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自己不是“做”工程的人,更适合实实在在地干事情,一旦带的人多了,压力就大起来,“比如整天出去应酬,我受不了”。另外一个更重要原因是,2024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结束后,济南的工程量明显减少,再加上金融危机,他逐渐变得谨慎。“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我担心万一哪天不慎掉到河里,一辈子奋斗的东西就都没有了。”在崔立荣看来,把积蓄投入到农业上更保险,“虽然收益不是很大,但至少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

当年投资300万填平沙滩种树,开始4年全赔,直到第5年才勉强挣出人工费。中央1号文件公布后,农村已经逐渐形成一股“农场热”,种田看似美好,其实也有辛酸。采访中,多位农业经营者表示,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种地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但同时面临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等诸多难题。

?如何盈利

前4年只赔不赚11年挣回初始投资

在苗木基地内,张如坤逐一向记者介绍他的“摇钱树”。走到一棵2米高的雪松前,他告诉记者,“这树值1000元,再养1年,就能涨到1500元”。他种植的苗木主要卖给企业或者主管城市绿化的政府部门。

“不过,投资林业回本周期太长。”张如坤说,树苗种上第5年才开始卖钱,而且只够支付工人的工资。经过近11年发展,他如今刚赚回开始投资的300万。

“现在地里种的苗木大概也值300万元,但不能全砍了,只能继续往里投入。”张如坤估计未来投资会慢慢减少。原来农场主要购买一些大树苗,由于没经验,曾赔过不少钱,现在经验丰富了,树苗成活率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苗木基地还开始种植小秧苗,这种秧苗生长周期长,但价格比大树苗便宜数十倍。同时,大规模种植后,他自己购买了各种农用机械,也可以将种植成本降到最低。

挣的钱又投进去具体赚多少不清楚

“说实话,做农业不会赚太多钱,有钱也都投入到下一轮生产中,你看我现在规模挺大,但问我赚了多少钱,我还真不知道。”被问及盈利情况时,崔立荣这样告诉记者。

崔立荣说,尤其是养殖行业几乎不赚钱,能够勉强维持就不错。他回忆,开始一年养两三茬猪,有时能赚些钱,有时也赔钱,最多一茬猪赔了20万元,一头猪就赔200元。“我还是运气好的,有的根本卖不出去,养殖业的风险太大。”他说,猪长到180斤后,吃饲料会越来越多,再喂就赔钱。

现如今,崔立荣的老家农场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主打“原生态”牌。农场里有石磨面粉,原生态五谷杂粮,鸡、鸭、鹅、黑猪和蔬菜,还有一些中草药。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多是市场普通产品的10倍以上。“现在很多精英都跑到农村,我不是精英,但和留守农村的人比我有优势,我的人脉、经验和头脑,能让我种田的产出多得多。”说这话时,崔立荣脸上洋溢着自豪。

同时,老家农场的农产品不进超市、不建专营店。崔立荣说,这些农产品主要是直接配送到会员家里,现在老家农场有100余名会员,其中比较固定的有50个,“这些会员主要是一些有钱人”。

合作社免费发树苗3年后结核桃

老窦没有雄厚的资本,相对张如坤和崔立荣来讲,他的投资要小得多。

老窦加入农村合作社后,由合作社免费为其提供树苗和农药,他主要的投资就是雇人帮助养护。“去年春天种了1500棵,今年开春我打算再种2000棵。”老窦说,去年种树时,他从山下相家村雇了10个人,人工费是50元/天,还租了一台挖掘机,一天1000元,种了两天。平时还长期雇人打理树苗。

谈及盈利问题,老窦说,现在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作社给种核桃树的农民补贴,每种活1棵树补贴12元,是分批给,所以扣除人工费后他几乎赚不到钱。而真正赚钱可能是3年以后的事情。他介绍,虽然树苗种上后当年就结核桃,但结果数量非常少,而且如不加以干预,就会影响果树未来生长。所以核桃树在种植前两年,都必须把结出的核桃掐掉,直到第3年才能有产出。3年后,一棵核桃树大概能产1斤干核桃,随着种植年数增加,核桃产量也将逐年增加。至于未来产出的核桃如何销售,老窦说,他还真没细想过,不过他不担心卖不出去,“我是有组织的人,合作社这么多社员,大家团结起来,肯定吃不了亏”。

?难题不少

10个工人加起来500岁

现在最让张如坤和崔立荣头疼的是农场工人越来越难招。

张如坤说,2024年他刚开始填沙滩时,雇村民的费用是每人每天15元。“当时大家都抢着来,跟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张如坤说,如今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都到济南市里打工,一般一个中年妇女的工资是70—80元/天,而他的农场只能给工人开出50元/天的工资。

“愿意来的就只剩下老弱病残。”张如坤介绍,现在长期在他农场工作的工人有10个,平均年龄50岁以上,加起来超过500岁,其中年纪最大的70岁。“最困难的是春天种树时节。”张如坤说,到那时一般一天会雇100人左右,需要跑好几个村招人。

崔立荣也遇到同样的难题。老家农场的农作物都不施化肥、打农药,所以需要工人到田里除草、撒粪。“一到热的时候,花平时两倍的工资,都没有人愿意来。”对此,崔立荣十分苦恼。

农场想扩大有风险

崔立荣说,最近他和同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扩大经营规模。“一个年轻人和媳妇在章丘建了一个养猪场,规模很大,但现在进退两难。”崔立荣说,这个年轻人开始凭一腔热血和梦想,回到老家四处借钱建起养猪场,后来随着猪场规模不断扩大,他便开始寻求突破。

在崔立荣看来,农场寻求突破无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寻找投资人、合伙人共同承担风险,另外一种是将经营模式变为公司+农户。崔立荣口中的“年轻人”选择了前者,遇到与合伙人意见不合,便会非常苦恼。“公司+农户则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反正两头难。”

崔立荣说,干农场要有些“小农意识”,不要盲目贪大。

业内说法

没钱的、太有钱的都干不了农场

采访中,不少人将自己正在经营的农场称为“家庭农场”。到底什么样的才算是家庭农场?“最近有不少种植大户来咨询如何申请家庭农场,但具体量化标准、登记、补贴办法都还在探索中。”济南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刘卫国说,中央1号文件公布以后,他们甚至吃午饭时都在讨论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有望出台

刘卫国解释,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些年,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已有6670多家。

“但在山东还是一种新事物,具体量化指标、登记方法都还在探索中。”刘卫国说,在济南,一些种植大户、都市庄园的经营模式和家庭农场很相似,极有可能经过扶持培育发展成家庭农场。在他看来,老家农场的经营模式就与家庭农场相符,但具体要看量化指标的规定,比如种植规模等。

记者获悉,2月24日山东省农业厅刚刚下发的农业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今年山东省将重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和服务,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济南家庭农场的登记制度不会让人们等太久。”刘卫国表示。

“没钱的开不起农场”

在张如坤看来,想要经营家庭农场,农场主除了必须具备种田经验和技术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资金”。

张如坤说,大规模发展农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在济南周边农村,光土地租赁费就是一大笔”。崔立荣也说,他目前租用村民的纯农业用地一年是1000元/亩,且每年续租,土地租金随时可能上涨。山地的租金要相对便宜,他曾分3次租下位于蛮子村的荒山,租期是70年,租金约100万元左右,“当时满山都是石头,光秃秃一片,我花了3年时间改造,共投资1600万元,真正改造好还需要3年”。

据了解,现在济南周边纯农业用地一般每亩租金都在1000—3000元左右。济南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太多钱的市民想在现代农业中过把瘾也并非没有办法,他建议这些市民可以采取出资金或提供资源的方式加入农民合作社,在里面负责管理或销售。

“太有钱的干不了农场”

崔立荣说,有钱的大财团下乡并非想要简单种地,“真正干起来的没有几个,都是投资做样子,骗取补贴”。他举例,比如房地产商人,如果他将100万投入到其他行业,当年即可获利,但投入到农业,很有可能当年没产出还会赔进30万。“现在大多数工商企业下乡干农业,都是抱着‘捞一把’的心态,不是为了种地,而是为享受国家政策。”崔立荣说,拿济南周边来讲,也有不少农场和都市庄园,但大多数想搞观光旅游而不是专心种植。

济南市农业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冯桂荣则表示,大的企业到农村可能不会只搞种植或只经营一种作物,多数会建成种植加工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而且就目前济南农村情况来讲,大规模土地流转也是一个难题。

花卉科普:乌鲁木齐力争创建生态城 拟新增绿化2.3万亩


记者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林业局了解到,今年乌鲁木齐市计划新增绿化面积2.3万亩。预计到2024年,城区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24年,乌鲁木齐市将建设小游园、街旁绿地1000亩,庭院绿地1200亩,创建“花园式”单位20个,完成两个综合性公园建设和新疆 国际会展中心“一线一片”绿化建设、养护及景观优化工程。

据介绍,乌鲁木齐市林业局已对未来5年乌鲁木齐林业园林工作进行了规划,计划到2024年,全市绿化建设总体上将形成多环、多片、绿地均布、廊网交织、蓝绿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格局。重点打造会展、高铁两个新区生态环境,切实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同时,全市要加强绿化建设,形成一区一特色。公园绿地实现均匀分布服务于民。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逐年对全市各类公园绿地、道路绿地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及完善,增强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提升城市生态安全保障系数,切实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园林景观水平。

了解花卉行业:石家庄投资122亿元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


日前,《石家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4—2024年)》通过了专家审核,这标志着石家庄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规划》投资概算总计122.08亿元,其中,2024年前投资78.00亿元,占总投资的63.89%;2024—2024年投资44.08亿元,占总投资的36.11%。

针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到2024年,石家庄市将使森林覆盖率由30.56%提高至32.0%,水岸绿化率由79%提高至83%,新建地面停车场树冠覆盖率由15%提高至3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5%,新建生态文化示范基地4处,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形成山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2024年石家庄市林业总产值为167.72亿元,通过估算,至2024年新增城市森林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873.35亿元。

花卉行业:广东五华一苗圃场300万株袋装苗木滞销


一年半前,五华县棉洋镇平安村的谢建旺及其妻子放弃在湛江、深圳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培育树苗,打算耕山致富。然而,令谢建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苗圃场竟有300多万株袋装苗木几乎找不到市场。

夫妻辞工回家耕山

近日,记者来到平安村谢建旺的家中。谢建旺告诉记者,2024年之前,他在湛江的收入非常可观,妻子也在深圳有一份稳定工作,一家人生活无忧。

2024年初,谢建旺了解到广东要在4年内完成千万亩碳汇林的信息。他联想到自己老家平安村有不少剩余劳动力,而且到处都是荒山,非常适合育林培苗。为此,谢建旺回到平安村,走家串户邀大家上山“干事业”。得到不少人支持后,谢建旺拿出积蓄、向亲友借钱,筹集到了首期资金270多万元。他和妻子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建立了华顺农林发展苗圃场。

“总共租了山地荒地共3000多亩,其中300亩种植裸根苗木,150亩种袋装苗木,其它则种植油茶、柚树等,并聘请了40多名村民帮忙打理苗圃场。”谢建旺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到苗圃场悉心照料苗木。苗木也确实争气,到了今年春天,300多万株袋装苗木基本上长到1米多高、1厘米多粗。

价格较高难获青睐

去年12月,谢建旺开始向全市110多家造林企业推荐自家苗木。很多采购人员来到他的苗圃场查看后,都认为这里的苗木确实不错,但就是不下单购买。

“他们只买裸根苗,因为成本低。可我认为袋装苗更好,种上去后成活率高,长得快。”谢建旺说,到了3月,只有一家企业购买了8000株袋装苗木,其余300万株一直无人问津。谢建旺向林业部门反映情况,也无法解决销路问题。

谢建旺告诉记者,袋装苗在种植时可避免根部损伤,因此成活率在九成以上,价格比裸根苗贵2至3倍。“一般情况下,一株袋装苗的价格在0.7元至2元之间。”谢建旺说,他在栽种苗木时调查过梅州的市场需求,所以才栽种了不少袋装苗,没有想到会是现在这个局面。谢建旺告诉记者,目前滞销的300万株袋装苗木中,有香樟200万株、台湾相思80万株,另外还有10多种树苗。(练海林)

花卉科普:大树移植技术


近年来,大树移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得越来越多,如何能成功地移植大树,是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技术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技术要点:

1挖树坑移植前1周应将新栽地的树坑挖好,欲挖的树坑直径要比移栽树土球的直径大40~50cm,高要大于土球高度15cm左右。挖出的土要将表土和中底部土分开放置(如能将土摊开进行晾晒则更好),还应将土中的砖头、瓦块等杂质清理干净。

2修剪被移植大树会使植株根系受到损伤,吸收水分的能力被削弱,故减少树体水分蒸腾,是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之一。一是要对大枝进行适当短截,二是要对被短截大树剩余的小枝进行疏剪。修剪后及时对大枝剪口进行处理,常采用的方法是涂白漆、石蜡或塑料布绑扎。

3浇水对需移植树进行灌水,灌水要在移植前3~4天进行,本着浇足浇透的原则,使其根系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水浇透后,挖掘也易成球,不会因土壤过干而松开。

4挖土球土球直径一般为树干直径的6~8倍,高度为直径的65%~80%,如条件允许挖大些更好。开挖时要先去除树干基本表土,再按确定的直径挖掘。土球要挖成倒圆锥形(即上大下小),初步成型后进行削圆处理,使其表面尽量光滑一些,以利包扎。对需断除的大根一定要用锯子锯断,不可用斧子劈砍。根断面应用硫磺粉和APT生根粉剂按2:1的比例调成浆糊状进行伤口处理。

5包扎土球挖好后要及时进行包扎。包扎时里层应用浸湿的麻袋片垫底,然后用草绳包扎。包扎的草绳一定要箍紧,并且要尽量减少接头,最后将绳头紧绑在树的根部。土球包扎后,还要用浸湿的草绳对树干进行缠干,一直要缠到分枝点为止。

6吊装吊装时要特别注意不损伤树皮,笔者在钢丝绳下垫了橡胶皮和废旧的棉被,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树干未出现破损。另外,在吊装时还要注意不要将土球碰碎。

7栽植栽植前要对预先挖好的树坑进行喷药消毒,用吊车将大树准确放入栽植坑内,迅速回填土壤夯实。同时对大树采取防护措施,为防止浇水造成树体的倒伏,可采用3根支柱支撑的方法对树体进行加固。栽植浇水时浇头水后,一般过2~3天要浇二水,再隔4~5天浇三水。以后视土壤墒情浇水,每次浇水要浇透,表土干后及时进行中耕。除正常浇水外,在夏季高温季节还应经常向树体缠绕的草绳喷水,使其保持湿润。

8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大树移栽时除施用基肥外,还应进行追肥,用氮磷钾复合肥效果最好。施肥可每隔20天进行1次。施肥应本着弱树多施,壮树少施的原则。对于生长差的树,还可以采用输液的方法来恢复树势。夏季是病虫害的多发季节,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来防治。对一些较顽强的病虫害(天牛),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来防治。

花卉科普:豫花卉交易中心地位确立 产值300亿


1月18日,记者从省花卉协会获悉,2024年我省花卉产业销售额达110多亿元,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已初步形成区域化、集聚化的新格局,同时河南作为“花卉中转站”,在中部区域性花卉交易的中心地位已确立。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是“南花北移”、“东花西送”引种驯化的理想地区,花卉生产规模超过175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我省新发展花卉15.5万亩,鲜切花和食用药用花卉占比上升,花卉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许昌鄢陵、信阳潢川、郑州近郊、南阳卧龙、新乡获嘉等5个花卉产业化集群被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目前,仅鄢陵花卉产业集群核心区已入驻省内外各类企业182家,实现集群年产值54亿元,带动农户5.4万户,吸纳从业人员20多万人。省花卉协会会长何东成表示,我省花卉市场的商品集散、价格调节、余缺调剂以及信息引导功能在引领花卉生产和消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据介绍,作为全国三大室内交易市场之一的陈砦花卉交易市场,2024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花木之都”鄢陵年花木交易额突破60亿元,成为北方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目前,全省花卉市场数量达2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

相信《花卉科普:石家庄将移植超300万株植物 甩掉最脏城帽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植物花卉帽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