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百科:三亚已成世界最大兰花产业地之一",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1月10日,由中国花卉协会、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兰花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在三亚兰花世界文化旅游区开幕。来自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共21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展,展出兰花品种4万余株。

世界兰花大会理事会主席约翰·哈马斯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表示,目前,三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兰花产业地之一,期待将来可以看到更多新品种并在现有基础上推陈出新。对于有些人来说,海南岛之旅更多的是为前往美丽的海滩或是打高尔夫球,但对于他个人而言,这座岛屿及中国是一个真正的植物天堂,他期待能够在这里看到更多的植物宝藏。

三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东表示,中国是兰花的故乡,兰花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近年来,三亚市大力发展兰花产业,并通过举办兰博会,打造了兰花文化园区,带动了农民发家致富,同时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促进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此届兰博会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将展出各类兰花品种达4万余株,规模为历届之最。

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海南省兰花协会名誉会长李育材,海南省人大原副主任、海南省兰花协会名誉会长董范园,世界兰花大会理事会主席约翰·哈马斯等领导嘉宾参加并启动开幕仪式。

据了解,此届兰博会以“兰花手牵手,世界心连心”为主题,旨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打造美丽三亚品牌,增添优雅兰花文化,促进兰花产业发展,充分显示了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思想。本届兰博会共举行7天,除开幕式当天12点对外开放外,其余6天每天早8点至晚19点对游人开放。

xZH52.COM同步阅读

花卉百科:泸西小小灯盏花开出大产业


云南泸西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物特色产业,加上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让灯盏花成为了一项真正的朝阳产业。2024年,泸西灯盏花规范化种植面积13500余亩,完成药材采收3200吨,15000余户花农买花纯收入达3600万元。这让泸西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灯盏花规范化种植基地之一。目前,灯盏花素原料药已占全国市场供给量份额的70%。“种植灯盏花比种包谷、水稻划算多了,每亩纯收入三四千元,至少是包谷、水稻的4倍”。在多次走访中,泸西种植灯盏花的花农纷纷这样告诉笔者。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花内含灯盏花素等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改善微循环,激活心、脑供血,及抗白斑癌变、防治艾滋病、降低Ⅱ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等疗效。泸西虽然看重了灯盏花的发展前景,但"拿鱼摸虾耽误庄稼,养花养草误了农家。"的观念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政府的决策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有机统一。

为了让花儿开得更"艳",泸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大力扶持红河千山生物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二是循序渐进,示范引导,逐步发展。泸西明确了"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风险干部担,领着群众富"的指导思想,首先做通党员干部的思想,让村组干部带头,发挥模范示范的作用。三是成立了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由创新办和公司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四是建立用投保、风险提留金等方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让花农无后顾之忧。另外,要求龙头企业无私地做好服务工作。"公司无偿向种植户提供种子、专用农药、田间给水管、薄膜及技术指导,产品以保护价由公司统一收购。""凡种植灯盏花的农户,每亩收购及补贴价在一定幅度内超过当年粮食作物产值。"红河千山生物有限公司践行了许多类似的承诺。

"栽灯盏花就是比种包谷、稻谷赚钱",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虽然泸西灯盏花种植从2000年才开始人工种植,中间也经过一些坎坷,但发展速度却异常迅猛。就拿鲁克村来说吧。2024年,泸西鲁克村11名党员干部带头栽种灯盏花。三个月后,收割灯盏花,第一茬平均每亩收割1000公斤,30亩就赚了6万元。这让鲁克村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2024年初,全村灯盏花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250亩,当年实现卖花收入162万元,户均收入2.34万元。

"一花引得百花开"。目前,泸西灯盏花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泸西已成为全国灯盏花规范化种植中药材(GAP)基地、全国最大的规模化人工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灯盏花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现在,红河千山生物有限公司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培育了2个灯盏花新品种,灯盏花素含量是野生灯盏花的5倍多。

灯盏花产业的迅速崛起,更加坚定了泸西大力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在灯盏花的发展进程中,泸西又不断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万寿菊、除虫菊、玫瑰等特色生物产业,正大步朝着打造"高原至美,花荟泸西"的目标前行。

花卉百科:陇南徽县苗木繁育产业发展纪实


岁末年初,正是一年之中的农闲时节,但徽县高桥乡、麻沿河乡等乡镇的育苗田里却繁忙依旧,一批批刚刚起挖的小树苗被源源不断地装上了车,育苗户们数着一沓沓钞票喜笑颜开。

近年来,徽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县内适宜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资源,大力发展育苗生产,使全县苗木繁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山区农民的“铁杆庄稼”。2024年,徽县新发展育苗面积1.7万亩,新发展育苗专业村21个,全县育苗总面积达到3.2万亩,总产值达3.5亿元。

典型示范引领产业发展

高桥乡是徽县育苗产业的排头兵,黑松村又是高桥乡的第一个育苗专业村。黑松村属高寒阴湿丘陵地区,这里粮食作物生长周期长、产量低,但却非常适宜落叶松、油松等耐寒树种的生长。在发展育苗产业之前,该村是徽县比较贫困的村社之一,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苗木繁育产业,亩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群众也走上了致富增收的道路。

“2024年,黑松村育苗面积达到了2480亩,新增苗木面积840亩,加上在外乡镇、外村租的地,黑松村农民共计发展育苗6400多亩。”高桥乡党委书记介绍说,“这个村全村人都退出了粮食种植,形成了‘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村里今年预计出圃苗木1640亩,创经济收入3550万元。”

村民刘水平在自家门前的自留地里种了1.2亩白皮松,经过两年的培育,一亩地的年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刘水平又增加了投资,扩大了育苗规模,期待着来年获得更好的收入。

在黑松村的示范带动下,高桥乡及邻近的榆树乡、麻沿乡、江洛镇等北部乡镇和栗川、伏镇、银杏、永宁等中部乡镇育苗户迅速增多,全县育苗基地不断扩大,育苗面积已接近3万亩,育苗重点村达到了16个。

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档次

罗共帮是徽县苗木繁育产业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到现在的掌握数十种繁育技术,罗共帮从未停止过钻研。2024年,他成立了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凡是入社的会员,罗共帮都把所掌握的保苗、杀虫、杀草等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现在,罗共帮和合作社的会员们已经能够做到培育落叶松时地里只出苗而不出草。村民杨代红说:“苗木繁育产业关键在技术,夏天要防止日灼,浇水时机的选择和浇水量多少都有严格要求,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尝到先进科技甜头的群众更加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在能人大户宣传科学育苗技术的同时,徽县农业科技部门也全力支持苗木繁育产业发展,引导育苗户做好培育多品种苗木、提高苗木质量、提升苗木价格、抗御市场风险、拓宽销售渠道。县林业、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地深入苗圃开展育苗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同时鼓励引导育苗户引进现代新技术、新品种,开展营养杯、营养袋育苗、扦插育苗和移栽培育绿化大苗。并通过农业网站向外发布徽县苗木信息,邀请省、市林业专家深入苗木基地,开展苗木繁育技术指导和培训,预测国内各地苗木需求,为徽县发展苗木繁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打造品牌壮大产业规模

去年以来,徽县大力推广雪松、国槐、紫薇、七叶树、红豆杉、银杏、紫荆等适栽树种和名贵观赏树种,克服品种单一的问题,逐步实现由生态造林苗木繁育向城镇园林绿化和花卉等品种多元化的转变,形成了北部乡镇重点发展以日本落叶松、油松、华山松、侧柏、白皮松等为主的生态林小苗及利用闲散地移植培育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大苗,中部浅山丘陵地区重点发展以核桃、银杏等为主的经济林苗木和中高档城镇园林绿化苗木以及特色经济林良种苗木的格局,全县苗木繁育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规范有序。目前,全县繁育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苗木品种已达42个,提升了苗木繁育增值空间。

由于良好的苗木品质和诚信服务,全县苗木销售市场不断拓展延伸,形成了栗川睿雄苗木基地、康鑫苗木公司、共帮苗木专业合作社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动育苗户“抱团”闯市场。目前,全县苗木除销售陇南各县区外,在邻近市、县和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北京、四川等省打出了牌子,提高了苗木产品的知名度,慕名前来徽县高桥订购苗木的客户逐年增加,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和营销渠道。

记者从徽县农业部门了解到,徽县县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徽县苗木繁育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徽县苗木繁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打造“一心两翼一圈”的苗木产业基地,鼓励北部山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发展育苗产业,使全县苗木生产总面积达到5万亩,总产值超过5亿元。未来的徽县苗木繁育产业将达到市场需要什么品种就能提供什么品种的要求,最终建成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苗木产业格局,使徽县成为立足陇南、面向西北的优质苗木基地,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早日实现小康梦想。

花卉百科:广东林业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引导调控,强化政策、资金和科技扶持,强力培育龙头企业,搞好行业服务,促进了全省林业产业有序、稳定、持续发展。以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越做越大,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越做越强,以森林旅游、市场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越做越优,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基本形成了资源培育、加工生产、产品研发、市场服务、森林文化等比较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全省林业产业产值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由2024年几百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3328亿元。

林业产值增速快,木材加工业产值占主导地位。到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已达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全国林业产业总值的10.8%。从产值构成来看,木材加工产值就占274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产值占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的84.7%。全省林业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值位居全国第一。

传统产业优势凸显,多个产业居全国前列。木材加工业发达,现有木材加工经营单位有2万多家,其中:木竹家具企业6000多家,人造板企业260多家,木地板企业180多家,造纸企业400多家。经过多年发展,广东省木竹家具、人造板、木竹浆纸等特色产业优势凸显。2024年广东省家具业产量占全国的27.72%,出口量占全国的38.4%,产量和出口量均名列全国第一;人造板稳步发展,年生产人造板784.11万立方米,其中威华公司中密度纤维板年生产能力达160万立方米,位居亚洲首位;广东威华股份有限公司中密度纤维板年生产能力达150万立方米,位居亚洲首位;东莞玖龙、理文、广州造纸厂和湛江晨鸣纸业等造纸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龙头地位。林化、林产品专业市场蓬勃发展,广东省林产化工松香出口量达16万吨,居全国第一。以林果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荔枝、贡柑、沙糖桔等林果形成一区一品产业基地。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广东省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生态旅游、珍贵树种、油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植物培植、废旧木材循环利用等林业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一是广东省海南黄花梨、檀香、沉香等珍贵树种的种植和推广,在全国已形成品牌效应。二是森林生态旅游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长隆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级首批“5A”景区,保利(东莞)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公司建造高品位的森林生态景区。三是油茶业迅猛发展,广东省油茶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油茶原料基地建设和茶油产品深加工研发处于全国前列。四是野生动植物培育利用业已初具规模。广东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植物培植及其产品经营利用企业进出口产值位居全国前列。长隆集团在引进、培育、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上发挥着引领和导向作用,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辟新途径。五是木材加工“三剩物”和废旧木料得到较好回收利用。顺德沃德森公司利用废旧木料生产中纤板获得成功,每年处理消化70万立方米以上废旧木材、废旧家具和“三剩物”。

民营企业基础好,成为产业发展主力军。政府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运作外部环境,广东省各类民营资本纷纷进入林业产业行业。历经国际金融危机考验,经转型升级,广东省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影响不断扩大,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格局,许多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广东省林业产业产值9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

花卉百科:木芙蓉应怎样地栽和繁殖


地栽木芙蓉宜在春季进行.栽植穴内施人基肥,栽后充分浇水.对新栽植株在其发芽长叶后,根据土壤实际干湿情况适时浇水.栽后2-3年内可不必补充肥料,2-3年后人冬时,在根际周围挖浅沟,施一层腐熟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栽后前几年,每年均需对植株进行适当短截,并在株丛基部培土防寒,使其安全越冬,同时促使其多发侧枝,增加着花数量.以后只需疏剪病虫枝和衰老的枝条即可.

木芙蓉以扦插法和分株法最为普遍,成活率也较高.

①扦插法.在秋季等花谢之后,剪取当年生的粗壮枝条,截成15-20厘米长的小段.拥扎好,等到冬季进行沙藏.到第2年的3月中、下旬,将沙藏的枝条取出插人准备好的露地苗床,插人后适当遮荫,当年就能长到1米以上,等到秋季可以进行移栽定植.

②分株法.在早春芽开始萌动前进行分株繁殖,先将丛生的木芙蓉母株保留地上25厘米左右的高度,将其他的枝条进行短截.然后将母株挖出来劈成几份(根据母株的大小而定)另行种植,养护好的,当年秋季就可以开花.

花卉百科:苗木花卉产业年产值18亿


近年来,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已逐步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兴县富民的林业主导产业。目前,产品销往全疆48个县市及12个省市,年产值达18亿元。

花卉苗木是呼图壁县一大传统产业。全县共拥有苗木花卉生产销售公司16家、苗木专业合作社40家、苗木经纪人200余名,带动6000户、近两万人从事种苗花卉生产经营。2024年农民依靠苗木花卉产业人均增收252元。预计到2024年,全县苗木花卉产业年产值可达32亿元,农民依靠苗木花卉产业实现人均增收1190元。

昨日,记者来到呼图壁县头工林场村,从外表来看,这个小村庄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可是在整个新疆甚至西北地区,头工林场村却是大名鼎鼎,很多外地人都说头工林场村的苗木行情几乎就是西北地区苗木价格的晴雨表。

眼下新疆大地已是白雪皑皑,但位于呼图壁县城以东3公里处一片被誉为“乌昌氧吧”的徒步景区内任然显现出夏日的生机,这里每年都吸引很多徒步爱好者。“氧吧”全长9.2公里,也是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的苗木花卉基地,陈春来的“春来苗圃”就在其中。

陈春来的父辈30年前就是当地的林业种植专业户,当时主要种植防风固沙的树种。17年前开始转型种植经济林和城市绿化林,现在以种植城市绿化林树木为主。

据呼图壁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宁卫群介绍,陈春来家族林业发展过程,恰好印证了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所历经的三个阶段。从农户自我分散发展阶段到以协会、合作社带动发展,如今,呼图壁县苗木花卉进入了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阶段,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以每年1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

近几年,呼图壁县推行“产、学、研”互动,先后引进杭州五洋集团、盈科集团、昌吉林工商等企业参与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组建了苗木花卉培育实验室、检验室。积极引进新疆景观设计院、昌吉州林科所建立新品种繁育基地,推行工厂化组培生产,开展珍稀树种繁育驯化,促进了苗木品种结构由以往较为单一的造林绿化树种逐步向多规格、多品种、高品位园林景观苗木转变。

目前,呼图壁县初步形成了以造林苗木、绿化景观苗木、经济林苗木为主的三大系列,共计200多个品种,优质良种苗木覆盖率达90%以上。

呼图壁县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了集苗木花卉交易、良种苗木繁育、技术培训、信息发布、商贸流通为一体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现代化苗木交易电子信息平台,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第四、西北地区惟一一家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

同时,大力发展林果产品精深加工和贮藏保鲜业,全县保鲜库容达16万吨,预计到2024年可突破50万吨;将苗木花卉种植和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加快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着力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园区,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花卉行业《花卉百科:三亚已成世界最大兰花产业地之一》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花卉养殖百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