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爱花卉网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养殖:北京:13家林场挂上森林公园牌子",请您翻阅!

封育多年的国有林场,正在向市民敞开怀抱。昨天,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本市已有13家国有林场建成森林公园向市民开放。明年,本市将在4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中建设森林剧场、森林体验馆、森林疗养基地等休闲设施,让市民更好地享受绿化成果。

本市国有林场总面积6万公顷,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林场,主要是为了尽快绿化荒山,培育优质的森林资源。”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出于保护林木资源考虑,国有林场基本上采取封闭式管理,“最怕游人上山,尤其是冬春季节,森林防火任务非常重。”有的林场还在周遭拉上了铁丝网,竖起了“游人止步”、“禁止上山”等警示标牌。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占全市森林面积10%以上的国有林场逐渐向市民敞开怀抱。据统计,目前环绕京城的24家森林公园中有13家是在国有林场基础上建设而成的。

例如,距离北京城区最近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山一带荒草遍野、碎石裸露,树木寥寥无几。此后,通过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建成西山试验林场。经过几十年的封育管理,到本世纪初,西山已是苍翠满坡,风光旖旎。在增设了观光步道、观景亭、园林小品等休闲设施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于去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市民从西二环驱车大约20分钟就可以到达。

丰台永定河西岸,6万亩过去封闭管理的林场也逐渐向市民开放。市区投资6亿元,在林场内通水、通电、通路,建设停车场、医疗站、餐厅等配套设施,分别建成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千灵山、鹰山、青龙湖等森林度假景区。住在南城的居民,不用再跑远路去西山、八大处,在家门口就能登山、健身。

还有怀柔的喇叭沟门森林公园、密云的五座楼森林公园、房山的上方山森林公园、平谷的丫髻山森林公园……按照本市林业发展规划,随着配套设施逐渐完善,还有更多的林场建成森林公园向市民开放。

“现在,市民享受森林资源,大多数是爬山、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但实际上,森林还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待人们去挖掘。”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明年起,本市将在西山、松山、八达岭、百望山4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推进森林文化示范项目,通过建设类型丰富的科普设施、游憩设施,让市民体验森林之美。

4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将分别建设森林文化体验馆、解说步道和户外体验活动设施。根据自然资源特征不同,建设模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将在林间空地,用板材搭建森林剧场,每年举办大型的森林音乐会;同时还将举办森林艺术展、森林运动大会、森林创意集市。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将主要针对青少年建设森林体验中心和森林大课堂。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将利用油松林和温泉资源,建设森林康复疗养基地。百望山森林公园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绿色碑林文化体验馆。

明年5月,本市将在上述4个示范区举办森林文化节,邀广大市民走进森林,体验和享受森林的文化魅力。

“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和主体内容。”市园林绿化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国有林场等森林资源逐渐向市民开放,本市的森林文化建设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除西山、松山等4家示范区外,今后,本市大型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都将建设类似的科普、娱乐设施,更好地方便市民休闲、游憩。

XZH52.coM文章精选

花卉行业相关:广东五华:投巨资新建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十八大后,五华县委、县政府决定对蒲丽顶森林公园进行提升改造,把它作为实施民心工程的一个亮点来抓,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广东蒲丽顶森林公园位于五华县城西部,距离县城3公里,是一个以森林景观为主,以乡土文化为特色,集健身休闲、生态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森林公园。该公园于2024年被广东省林业局正式批准定名为“广东蒲丽顶森林公园”,是该县第一个省级森林公园。

公园总面积16198亩,其中林地面积12115亩、非林地面积4083亩。公园规划为休闲度假区、森林生态文化区、登高览胜区和田园风光区等四个功能区,各个功能区中又规划水源涵养林区、休闲度假区、珍稀(贵)树种树木园,水土保持林示范区、珍贵树种引种栽培试验区、烈士陵园等十五个功能小区(园)。近年来,五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蒲丽顶森林公园工作,于2024年聘请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该公园进行总体规划,于2024年,批准设立了蒲丽顶森林公园管理所,加强对公园的建设管理;同时投入巨资,建设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广场、停车场,修整道路、亭台,建设公厕,安装路灯,安装健身器械,改造林分美化景观。通过多年的努力,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建设不断完善。时至今日,公园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已成为县城居民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目前,每日接待游客和健身人士1000多人,让百姓享受到了“三名城”建设带来的成果。

为进一步优化城区生态布局,五华县政府决定从2024年起对蒲丽顶森林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并将其列为五华县2024年重点民心工程。2024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主要规划建设项目有:2.5公里绿道,150亩的公园南门广场及其三大特色园,5公里防火登山健身道,水平阶梯式环山硬底化健身道,2-4个防火小山塘,改造核心区2000亩林分,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规划,论证、招商兴建五华河曲湖电站,将鸿图嶂林场纳入蒲丽顶森林公园规划范围。

由于五华是省级贫困县,财政困难,因此县委、县政府积极呼吁和倡议,号召全县各单位、各企业及个人踊跃捐资修建蒲丽顶森林公园。目前,此倡议得到了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如龙村籍乡贤、梅州市圣峰实业有限公司老板温召基,五华县晋坚典当行老板周新云,分别捐资建设蒲丽顶森林公园登山健身路。

了解花卉行业:北京今年拟新增10处万亩城市森林


北京市的平原造林工程如火如荼。今年将再启动35万亩,新增万亩城市森林10处。1月24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强健介绍,10处万亩城市森林中最大的一处位于东五环和东六环之间,在规划中的东郊公园里。“先种树,种完再建公园设施。”

10处万亩城市森林包括首都机场航空走廊的可视范围、首都二机场规划红线三公里以外区域、昌平南口荒滩、房山燕化地区、密云大沙河地区等。

位于东郊公园中的1.4万亩,是规模最大、最集中连片的。“西起东五环,东到六环路,北到京平路,南到通州宋庄镇附近。”强健说,东郊公园区域已有2.8万亩平原林地,将来还要再种2万亩,总规模将达到6.2万亩。区域现有一些中小河流、淹没地、沙荒地,还有一些湿地,包括藕塘、低洼地。按规划,这里将建设几个特色园区,包括北方树木园、湿地园和大地森林景观园等,为市民提供一个大面积的森林体验区。“北方树木园选种一些北方特色树种进行展示;湿地园栽植一些水生植物,丰富林地生物多样性;大地森林景观园依托宋庄,把文化创意元素结合到森林景观建设中去。”强健介绍,在首都机场的航空走廊可视范围内,将建一片大地森林景观。“当飞机飞至距离地面200米的低空时,看到的将是一片绿海。”

“按规划,我们将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打造一个大的郊野公园。实际上它已经不是公园的概念了,而是指一个区域。”强健说。

规划中的北郊公园,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路向北,一直推到小汤山山脚下,并以小汤山为中心,包括天通苑、温榆河等。目前,平原造林工程已经在这一区域种树。

西郊公园,以海淀区的“三山五园”为主体,是目前四大公园中最成型的一个,下一步要在细节上进行完善。

南郊公园,以南海子公园和南中轴森林公园为主体。目前,南海子公园一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南中轴森林公园在南中轴路两侧,南六环以里,包括大兴区旧宫镇、西红门镇等。这个地区建筑设施比较多,还没有启动拆迁,前期要做很多工作。目前适合造林的地区基本已经种上了树。由市发改委牵头,今年南中轴森林公园要完成前期规划,划清四至边界。

在平原造林的同时,今年还将继续进行健康绿道的试点。“健康绿道”的概念源自发达国家,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今年,北京市将在东郊公园、海淀的“三山五园”、丰台园博园、温榆河、市区东西城的河道两岸等处,建设100公里到200公里的健康绿道,道路两侧将建设一些供人休憩的座椅等服务设施和一些园林小品等,还将开设自行车租赁点。按规划,北京市将打造1000公里的市级健康绿道,把城市、郊区的绿地连接起来,将北京打造成森林城市。

今年,在市科委的支持下,林业和园林等部门还将开展森林的降尘作用、森林对治理PM2.5的作用专项研究,把森林对生态的作用研究得更透彻些。“据研究,一公顷成熟的森林,生长期在10年到20年左右的,一年能降尘15吨到80吨不等。”强健说。PM2.5中的硫酸盐,就是由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森林恰好对二氧化硫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一公顷柳树林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硫120公斤。

据了解,北京市原有林地大部分散落在路边、河边,成大块的很少,没有规模,生态效益发挥不出来。平原造林的目的是要形成森林网络和体系,使生态效益最大化。

花卉养殖:森林病虫害防治新方法


森林病虫害被人們称为“森林的火灾”,它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林业战线工作者为之做着不遗余力的探索工作。作为基础林业工作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与研究中逐步探索和认知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們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森林保健”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們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花卉科普:青岛:最大万亩林场落户黄岛


13日,记者获悉,黄岛区藏南镇藏马山“万亩林场”获得山东省林业厅、青岛市林业局等林业系统专家的评审,成为青岛市首个通过专家评审的面积最大的万亩林场。

据了解,藏马山万亩林场计划总投资1.3亿元,在原有林地3500亩的基础上,新增造林面积14000余亩。目前,万亩林场已完成投资1.1亿元,完成新造林12760亩。

在万亩林场的规划中,藏南镇聘请了省林业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林场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将万亩林场建设与现代林业发展、生态间隔区建设、藏马山景区开发结合起来,把陡崖子水库万亩水面、万亩蓝莓园、万亩藏马山连接起来,初步建成了“三环五园十八道弯”的大生态、大林场格局。同时还按照“谁种林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参与,共同推进万亩林场建设。

万亩林场建设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所辖村的农户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参与万亩林场建设的村庄和群众,仅流转土地就年增加收入1200多万元,同时近3300名农民转身成为农业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两万多元。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花卉养殖:北京:13家林场挂上森林公园牌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森林火焰养殖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