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没有人不喜欢花的,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侍弄花卉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是必要的,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玉米出现黄苗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玉米育苗是决定玉米产量高低的基础,如果育苗过程中,玉米苗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会导致种苗叶片变色。当幼苗出现变色时要对症下药。现将玉米出现黄苗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一、玉米黄苗原因

玉米苗初期叶色淡绿,逐渐变黄,严重时枯死,易造成空秆或秃尖,引起黄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种子质量不佳,种子不饱满,秧苗不壮。

二是耕作粗放,播种过深,出苗弱。

三是栽培因素,密度过大,影响生育。

四是肥力因素,缺氮、缺铁、缺锰、缺钼、缺镁、缺硫等,都能导致玉米苗期黄苗。

1、缺氮叶色浅黄,一般自下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变黄,从叶尖沿中脉向基部扩展,呈V型先黄后枯;

2、缺铁表现为:幼叶脉间呈条纹状失绿发黄,先发生于新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发白;

3、缺锰表现为:幼叶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但叶脉及其附近部分仍保持绿色,因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棕色或黑褐色的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其它症状:叶片弯曲、下披,根系较细,长而白;

4、缺钼表现为脉间叶色变淡、发黄,叶片易出现斑点,叶质变薄。老叶先出现症状,新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表现正常;玉米丝黑穗病怎么防治缺镁表现为;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随后叶脉间出现由黄到白的条纹,严重时叶脉间组织干枯;

5、缺硫表现为先从新生叶片开始发生褪绿色黄苗,新叶重于老叶,叶质变薄。

五是病虫害引起:病害主要是生理性苗枯病和侵染性纹枯病。虫害是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玉米根部,是根系受损、生长受阻,造成植株萎焉黄苗。

二、应对措施:

1、选择良种,实施包衣,净度、纯度均在98%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并去掉秕粒、小粒、病粒,播前进行种子包衣。

2、加强田间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多铲多趟,合理追肥,促苗早生快发。

3、补充养分。对于缺素产生的黄苗,根据缺素症状叶面喷施0.5%~2%尿素、0.2%~0.5%硫酸亚铁、0.1%~0.2%硫酸锰、0.05%~0.1%钼酸铵、0.5%~2%硫酸镁等。

4.防治病虫。生理性苗枯病可喷施菌毒杀星+多元微肥进行防治;纹枯病可选用5%井岗霉素1000倍+20%三唑酮1000倍混合液、50%多菌灵500倍+20%三唑酮1000倍混合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5%井岗霉素1000倍混合液等喷雾,重点喷施于茎基部。

xZh52.cOM阅读欣赏

胡萝卜分叉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胡萝卜肉质根分叉的原因主要有以几个方面,现将胡萝卜分叉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种子质量

陈种子生活力较弱,发芽不良,影响到幼根先端的生长,有的胚根受到破坏,易产生分叉;雨季收获的种子由于授粉不良,易形成无胚或胚发育不良的种子,播种这些种子,肉质根易产生分叉。

2、土壤

土壤中有碎石、砖、瓦块、树根等坚硬物阻碍主根生长,会产生分叉;耕作层浅而坚硬的地块主根易生长受阻,促使不定根生长发育,产生分叉。

3、施肥

施肥过量或施肥不均匀,有可能导致胡萝卜根尖部位土壤EC值过高,主根的根尖受高浓度的土壤离子浓度影响而促使不定根生长引起胡萝卜分叉。

4、管理不当

浇水不合理,在胡萝卜主根膨大期如果遇干旱天气而不浇水,会使土壤过度坚硬而主根下扎不下去形成分叉,这点在浇水时浇不透水或地势较高处分叉现象表现尤其明显。

5、地下害虫为害

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对胡萝卜的主根咬食,使主根受到破坏,促使不定根生长造成分叉。

防止胡萝卜肉质根分叉的方法:

1、选择肉质根顺直耐分叉的优质高产品种,如日本新黑田五寸人参、红誉五寸等。

2、购种时要选择新鲜饱满发育完全的种子。

3、地块要深耕细耙,深耕不浅于25~30厘米,纵横细耙2~3次,力争土细;整地时不要漏耕漏耙,特别是地边地头。同时要注意捡出地里的碎砖、瓦、石块和树根等杂物。

4、要注意关键时期合理浇水,浇水时做到浇透,切记浇跑马水。

5、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施肥时要力争撒施均匀。

6、注意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其为害。

黄瓜闪苗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温室黄瓜在连阴天突然放晴之后,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叶片萎蔫打伞,菜农称为闪苗。这种现象是由于连阴天温室内土壤只放热而不吸收热量,地温下降所致。此时要采取相应措施。

1.回帘减少防风。叶片萎蔫打伞是因叶片失水,放风会加剧失水,所以千万不可放风。叶片失水是高温引起,因此,应及时将草帘放下一部分,减少阳光入射,逐渐降温,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叶片萎蔫打伞随之缓解,慢慢恢复正常。这时再将草帘揭起并继续观察,如再次发现萎蔫,应再次回帘。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才能恢复正常。

2.往黄瓜叶片上喷水,叶片可以吸收一部分,缓解水分供应不足的状况,对缩短萎蔫期有良好的效果。

3.放晴之日早揭、早盖草帘。早揭草帘,黄瓜在低温下可多见一些光,使植株进行适当性生理调整,减轻萎蔫;下午早盖草帘,室内气温不至于降低太多,有利于提高地温,提高黄瓜根系吸水能力。

在连阴天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连阴天的中午,只要在揭起草帘后不降温,应坚持揭草帘。一来可使植株接受散射光,利于增产;二是增加植株对光照的适应能力,这在连续多天阴天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第二,连阴天加温要适当。连阴天温度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加温。但增加温度千万不可过高,尤其是夜温更不可过高,因为夜温度高则呼吸强,消耗多,而白天即使揭起草帘,所制造的养分也不多,经不起夜间消耗。如苗子小,最好在温室内加小拱棚,这样,土壤温度下降少,在放晴之后萎蔫程度可大大减轻。

黄瓜出现弯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几年,不少地区栽培的黄瓜出现弯瓜和尖头瓜、大头瓜,影响产量和产值。黄瓜弯瓜也称畸形瓜,现将黄瓜出现弯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造成黄瓜弯瓜的原因

一是:摘叶过多过早容易导致黄瓜弯曲。

二是:前期单株结果过多。

三是:开花时子房小的花,长的质量不好,即便开花,以后得到的养分也较少,容易引起弯曲瓜。

四是:正常的长果型瓜条,在果实膨大时需要适宜的温光条件和时间,条件稍微不好,就会形成弯曲瓜。

五是:结果初期长出的是正常瓜,如果养分不能及时供给,不久也会形成弯瓜。

六是:结出的长果型黄瓜,在膨大时遇到叶片的阻碍,也会形成弯曲瓜。

七是:高温引起的缺钾、缺硼也可能出现尖头瓜、弯瓜。一般白天温度不应超过32度,白天应控制在25-30度之间为宜。

八是:有时过多或单一使用氮肥或鸡粪、猪牛粪,钾肥、磷肥不足,也容易出现黄瓜弯瓜或其他畸形瓜。

黄瓜弯瓜的防治办法

一是:不要过早、过多摘去底部叶片。黄瓜的产量主要靠叶片产生光合作用,才能提高产量。

只要底叶不发黄,一般不要过早摘除,除非底部叶片在功能上发生早衰,才可摘除。同时抓好合理施肥,防治黄瓜叶片早衰:在施肥上要做到氮磷钾肥和微生物菌肥以及多元素矿物肥、有机肥合理搭配使用;前期做基肥已用过有机肥和氮磷钾肥料的,现在可以每亩冲施微生物菌剂20公斤和多元素矿物肥20-30公斤,促进黄瓜根系生长,补充养分,防治黄瓜根系和叶片早衰。

二是:浇水要勤,但每次浇水量要少。高温期浇水间隔时间不宜过长。白天温度不要超过32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5-30度之间。

三是:单株产量不能要求太高,过高的单株产量会增加植株的负担,前期结瓜过多或摘瓜不及时,叶片老化就快,容易形成弯瓜。

四是:对已发生的弯瓜及时摘除,也可以用小石块等坠住底部,使其伸直;另外叶面可喷点有关防治的药,每7天一次连喷2-3次,对防治弯瓜,尖瓜、大肚瓜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大蒜二次生长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大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之一,也是市场上一年四季都能供应并且颇受欢迎的蔬菜。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种植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当,出现了大量的大蒜二次生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尾蒜、面包蒜,使得大蒜既不能留种,也不能食用,严重地降低了大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蒜出现了二次生长,该如何预防和防治?

一、大蒜二次生长产生的原因

1、种蒜的选用不当。由于遗传性是使大蒜产生二次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栽种大蒜首先应该选用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大蒜品种,种蒜应具备蒜头大,蒜瓣肥,且每瓣蒜分体明显,4-8瓣构成一头。若选用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将会大大促进大蒜二次生长现象的产生。

2、蒜种储藏场所的环境条件不当。若蒜种播前30天在14-16℃或0-5℃,空气相对湿度75-100%的环境中贮藏,低温加上高湿将会使大蒜外层型和内层形二次生长株率提高。

3、播期不当。蒜瓣是由鳞茎盘上叶腋的侧芽发育形成的,同时受温度、光照、养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盲目提前播期,也是使大蒜产生二次生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4、蒜种处理不当。有些地方的蒜农喜欢在播前将蒜种进行冷凉或低温处理一下,然后再进行播种,认为这样会使得大蒜早出芽,其实这样做也会促进大蒜内层和外层的二次生长。

5、蒜瓣大小的选择不当。有人认为作为蒜种的蒜瓣越大越好,更易于生长,其实据笔者几年的观察,作为种蒜的蒜瓣大小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太小易于形成独瓣蒜,太大则会出现较多的二次生长。

6、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大蒜的适应性较强,但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条件、养分、水分都十分敏感,管理过程中的大肥大水和偏施氮肥,都会造成大蒜产生二次生长。

二、大蒜二次生长的应对措施

1、选用优质蒜做种。农谚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所以栽种大蒜时首先确定蒜种的选用,应选择色泽洁白、顶芽肥大、无病无伤的蒜瓣,要坚决淘汰掉断芽、腐烂的蒜瓣。

2、改善贮藏条件。在播种前30天,将蒜种贮藏在温度2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中,可以十分有效地控制二次生长的产生。

3、严格播种期。适宜大蒜鳞茎膨大的温度为20-25℃,高于26℃大蒜进入休眠,日照时数低于13小时新叶虽可继续分化,但不能形成鳞茎盘上的侧芽,所以大蒜栽种时必须因地、因种严格播期,不能盲目提早播种。蒜农们常说中秋不在家,端午不在地和春蒜不出九,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秋大蒜适宜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春蒜在3月中旬以前播种。

4、适当进行蒜种处理。播种前将种蒜在阳光下晾晒2-3天,使得蒜瓣间疏松,掰蒜瓣容易。播时剥掉蒜皮,除去残留茎盘,这样既可减少大蒜二次生长的产生,又可以使其萌芽早、出苗整齐。

5、合理密植。合理地密植有利于大蒜整齐及个体生长,白皮蒜的最佳行株距为16厘米10厘米,红皮蒜的最佳行株距为10厘米8厘米。

6、加强管理措施。在大蒜的整个生长期中,需要加强肥水供应,但不适宜大肥大水。在最关键的鳞茎膨大期可每亩追施大蒜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每3-5天浇1次小水,保持地表不干即可;此期还可以叶面喷施600倍的磷酸二氢钾2-3次,以增补磷钾肥。

苗木扦插死亡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落叶苗木扦插后约一个月,幼苗高度可达到10厘米左右。此时幼苗生长靠消耗插穗自身养分,故称幼苗的这段时期为假活期,一般在20天左右,这段时间为死亡高峰期。因种条质量问题而死亡的占70%,其他因素占30%,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种条采集一是种条的采集时间过早。在苗木未落叶或枝条尚未木质化就开始采集。枝条充实与否,直接影响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插穗积存的养分,是扦插后形成新器官和初期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二是从过老的母树上采集枝条,新陈代谢作用弱,生命力和适应性降低,枝条扦插成活率低。三是种条的规格达不到标准,只注重种条长度,忽略粗度。年龄相同的枝条越粗越好,而且要有一定的长度。因条件限制,采集的枝条不能及时运回扦插地点而造成种条不新鲜。

2.种条处理采集的种条剪穗不及时,对采集的种条没有随采集随剪穗,对待剪的种条、已剪好的插穗未采取必要的保鲜措施,导致种条、插穗脱水。剪穗时没有按标准尺寸分级,只求数量,梢节部分舍不得放弃,造成剪穗粗细不均,长短不齐,剪口不平滑,剪穗受伤等。贮藏插穗方法不当,露地沙藏地点未选在背阴处,贮藏过浅或过深;使用的沙质达不到标准,插穗受病菌感染。四是贮藏的插穗根基部软组织活动不明显,观察不到发胖迹象。

3.扦插插穗完全插入土中,顶端芽眼未裸露地面,插穗嫩芽很难拱破土层,会导致芽眼灼伤或腐烂。使用地膜覆盖后直接扦插,导致插穗根基部粘带地膜,阻碍呼吸及养分吸收,影响不定根形成。4.管理扦插后没及时灌水或灌水没灌透,未能保证土壤湿润。假活期施用除草剂不当产生药害?中耕松土动了插穗,使插穗与土壤之间产生空隙。发现假活苗叶片发黄后未及时灌水或采取措施。

苗木扦插死亡的应对方法:

1.选择合适的扦插时间,落叶苗木扦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秋插宜在11至12月土壤上冻之前。一年生插条的再生能力最强,可采用母树根茎部位的一年生萌蘖条,直径应达到0.8厘米以上。

2.妥善处理种条应本着随采随截随扦插的原则进行,粗枝短剪,细枝长留,剪穗长15厘米左右,粗细分开,分级打捆。如果秋季贮藏插条春季扦插,可采用露地沙藏法。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挖沟,深度在50至70厘米之间,枝条打捆贮藏,每月检查温湿度。贮藏基质应达到纯净沙标准。

3.注意保护顶芽,防止倒插扦插深度以插穗插入土中3/4为宜,采用地膜覆盖,扦插时应将地膜捅破再扦插。秋插插穗易遭风干和冻害,扦插后应进行覆土,待春季萌芽时再把覆土扒开。

4.扦插后管理首次浇水要灌足、灌透,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做好保墒及松土工作。假活期应摘除部分叶片。为促进根系较快形成,假活期可喷3至5次叶面肥。当发现假活苗劣变时应及时去除,防止腐烂。

芸豆畸形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芸豆适宜在温带和热带高海拔地区种植,比较耐冷,忌高温。大棚中种植的芸豆有畸形荚,多呈现弯勾,原因有以下几种,现介绍如下:

一是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造成豆荚弯曲。芸豆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白天23~25℃,夜间18℃,花期温度最好在23℃。如果白天低于20℃或高于30℃都会影响芸豆坐荚。花期中午时一定要到棚里观察温度,调控好棚温。此外,为保证冬季闭棚期二氧化碳早进棚,光合作用早进行,冬季在太阳升起一小时后,在温度条件允许时尽早拉开通风口,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二是缺硼。芸豆缺硼不容易坐荚,即使荚坐住了,但花大荚长,荚弯曲,商品性差。解决办法是芸豆花前喷1200倍的速乐硼。

三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施化肥过多或盐碱地也会引起豆荚畸形。针对此,应少施化肥,多施腐殖酸类肥料。当豆荚长到3~4厘米长后,每亩地可冲施30~60斤腐殖酸类肥料补充营养,切忌施化肥过量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升高,引起荚变弯。盐碱地种植芸豆最好采用无土栽培,避免芸豆根系与盐碱地直接接触,影响根系生长。

四是不良环境影响。大棚土壤过于干旱或积水过多易造成刚刚坐住的荚出现菜农所说的弯勾。这是因为土壤过干或过湿会使根系受伤,导致植株衰弱,影响开花坐荚。要保证荚不弯曲,首先要使根系生长健壮。花前不浇水。浇水要根据土壤墒情而定,坐荚后结合浇水施肥。移栽到开花前应浇四次水,浇小水,一般一亩地浇水20方左右,而不应大水漫灌,避免沤根伤根。

五是生长抑制剂使用过量。菜农对旺长坐不住花的芸豆喷施了过量的抑制剂,如矮壮素、苯醚甲环唑等农药易造成芸豆出现弯勾。有些菜农喷萘乙酸防落荚时,因浓度过大造成了荚弯曲,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六是喷用了对芸豆敏感的药物。芸豆对含有代森锰锌、代森锌或乙霉威类药物敏感,如施用过量容易使荚弯曲。芸豆对杀毒矾非常敏感,易出药害,造成荚果畸形。也有的芸豆因喷用了铜制剂或炭疽福美出现了药害,轻者荚果弯曲,重者落叶落荚。

在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时,用于芸豆上比较安全的药物有扑海因、速克灵、百菌清、农利灵、百可得、多菌灵等。用铜制剂防治细菌类病害时,应把使用量减半。对于含代森锰锌、代森锌或乙霉威成分的药物要慎用或不用,以防产生药害,造成芸豆畸形,影响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粉掌花色不粉原因及应对方法


粉掌的花色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粉红色或者猩红色的,但是有些朋友在养殖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粉掌的花色开始从粉红褪色,甚至出现变绿或发白,这极大影响到它的观赏性。那么粉掌的话为什么不粉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品种不对

粉掌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观赏植物,而经过多年的栽培,已经培育出很多的品种,有些花色并不是粉红色的,而是乳白色、白绿色、五彩色等,所以现在粉掌的颜色也是非常丰富的。

应对方法:选择粉掌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品种,有些品种开出的花朵可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花色并不一定是粉色的,所以花色乳白、偏绿可能是品种的原因。

2、光照过强

当粉掌开花后,很多人喜爱将其放在阳光下养护,如果是春季或者秋季阳光不强烈时,影响可能比较少,但是如果夏天将其放在阳光下是,很可能会因为阳光暴晒而让花色不那么粉,所以光照果期也是粉掌花不粉的原因之一。

应对方法:在粉掌养护是不管是花期还是其他税种期,都不要将其置于全光照环境下,否则极易因为阳光暴晒而导致粉掌叶子发黄、花朵失色或者枯萎现象,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其死亡。

3、花朵老化

粉掌的花期虽然比较长,但是也是逐渐凋谢的,也并不会一直盛开而且一直保存粉红,在刚开的时候它颜色鲜艳、花形优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到达花期末期的时候,它的一些花朵就会不粉,还可能变绿而蔫掉。

应对方法:花朵凋谢是植物的自然现象,如果是比较新鲜的花朵的话可以保留,但是一些开放时间较长的残花,就需要将其及时剪除,从而促进它们第二年再次开花。

以上粉掌花色不粉原因及应对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卉。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卉很有帮助,种好花卉如何做到呢?花卉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玉米出现黄苗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但愿对您的种植花卉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