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花以她特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活到老,学到老,种植花卉的过程也如是,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白芨的种植养护管理五要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国白芨目前大多还是依赖野生,野生白及资源是有限的,越挖越少。连年的狂采滥挖,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野生白及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资源日益短缺。解决白芨资源短缺的最佳办法就是人工种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白芨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也可施有机肥10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大面积发展时可选用组培苗繁殖。块茎繁殖一般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床上。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5.采收加工

白芨种植2--3年后,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炕至全干。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杂质。一般亩采收鲜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xzH52.CoM品读分享

花生苗期养护管理五要点


花生在处于苗期,此时期的生育特点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伸展迅速。根据花生苗期的特点和生长情况,提出了在管理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查苗补缺并及时抠苗、引苗。一般在播种后10~15天,在基本齐苗后全面进行查苗。如有缺苗,应及时进行催芽补种,或选阴天或晴天下午移苗补缺。

补时宜浇水点种或带土移栽。补种要早,以防止出现小老苗,影响密度。如果苗期气温高则要及时进行抠苗(主要指地膜花生),否则很容易造成烤苗现象,从而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抠苗引苗一般在早上8点前,晚上5点后,先开小孔放风,待花生炼苗后再适当引苗,自团棵期开始,要及时检查并抠取压埋在膜下横生的侧枝,使其健壮发育。始花前需进行2~3次。

2.科学除草。为防止花生沟内出草,在花生出苗前,及时用除草剂封闭地面,花生齐苗后,尽量不要喷,以免伤害花生嫩叶,影响生长。

3.适度中耕。一般要中耕三四次,老百姓有头道刮(浅锄)、二道挖(深锄),三道、四道如锈花(细锄)的说法,其中浅锄不超一寸,深锄二寸左右。

4.提前预防叶斑病。从花生的生产实践看,花生齐苗后,花生叶斑病就已有发生,特别是播种早的花生,由于出苗时间长,再加上气温和地温明显偏低,根系生长受阻,养分吸收不足,植株生长缓慢,极易遭受病菌侵袭,所以必须提早防治。花生齐苗后,用纯品多菌灵800倍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每隔7天喷一次,至少喷2次。同时,可兑加吡虫啉和营养剂,达到防病、治虫、营养一喷三防的功效。

5.适时适量追肥。苗期追肥应在始花前进行,以促幼苗发棵和花芽分化。数量视苗情而定,如叶片细而色淡,宜在4~5片真叶施一次肥,亩用尿素4公斤,或稀粪尿20担;若叶片宽大,叶色较深,则可不施或酌情少施,着重补磷、钾肥,防止生长过猛、过早封行。

总之,只有加强苗期管理,在保证苗全苗齐的基础上,适当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之壮而不旺,达到苗壮、茎粗、枝多、节密、根系发达,才能利于花芽的大量形成,为花多、花齐创造条件,从而为高产打下基础。

天麻栽培及养护管理五要点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现将天麻栽培及养护管理五要点介绍如下。

一、栽培时间

天麻栽培一般为当年10月下旬至翌年4月。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土壤结冻之前播种为冬栽,春季3-4月土壤解冻之后播种为春栽,高海拔山区播种时间可延期至5月。

二、场地选择

栽培场地可选择房前屋后、荒野坡地、果园林地等任何土地田块,尤以透气渗水性强的沙质壤土为最佳。土壤pH值为5-6。

三、建畦

平地可就地按宽80厘米、深10厘米、长不限作畦;荒野坡地视坡势地形建成梯式横畦,畦与畦间距1米左右,畦边树木、杂草尽量保留,便于遮荫、防畦坎或畦埂溃崩。果园林地依地形建畦,四周开挖排水沟。

四、播种栽培

将直径5-8厘米、长30厘米的菌材段筒按田字方框形组排于畦底,每平方米定位排放菌材15筒。再将直径约2厘米、长10厘米的菌枝撒放于菌材方框的空地内,每格方框空地撒放菌枝约2公斤与菌材平。然后将天麻种点播于每筒菌材的两端和两侧,每平方米定点播种66粒约500克。最后用PH值5-6的湿润沙壤土或腐质土填充菌材和菌枝空隙至覆盖菌材2厘米深,全畦土表加盖10-20厘米厚的干燥枝叶、杂草、疏通好排水沟。

五、管理要点

(1)温度管理:天麻生产的适宜温度为13-25度(土表以下10厘米),在此温度段内,越高越好。控温是天麻仿野生栽培管理的重要工作。冬季要防冻,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栽种后覆盖10-20厘米厚的枝叶、杂草即可;高于1000米以上的地区可将覆盖物加厚至30厘米。夏秋要防高温和干旱,除了利用遮荫物防高温外,还可利用补水未降低土壤温度。补水以日落、土温下降后进行。

(2)水分管理:冬季至翌春(清明前)土壤温度控制在10%-20%。4-6月提高土壤湿度达60%左右。68月天麻进入旺季生长期,营养积累达到高峰,此时宜保水降温、保墒排渍,进行综合管理。到了9月,天麻营养积累进入后期,达到生理成熟阶段,此时畦床土壤湿度应控制在40%以下,10月下旬土壤温度已降至10℃,天麻进入休眠期,即可揭土采挖。每平方米可采挖鲜天麻7公斤左右。

“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花卉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花卉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白芨的种植养护管理五要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