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没有花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垂花蕙兰丛生芽途径的组织培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垂花蕙兰系以花葶下垂的多花兰、硬叶吊兰、紫纹兰、湿地兰、沟唇兰、地旺兰等为亲本与大花蕙兰杂交产生的后代,花多色艳,开花期长达30-60天,该花虽然繁殖系数高,但是再生植株容易出现变异,本实验从无菌材料获得不同浓度6-BA对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主要是为了建立垂花蕙兰丛生芽增殖途径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接下来小编就来详细说说。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来自三明市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垂花蕙兰。

1.2方法

1.2.1无菌材料获得

材料的预处理:在取侧芽之前要进行消毒,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温室栽培母株、定期给母株喷洒1000倍50%甲基托布津药液、在春季晴天上午取材、尽量取高于栽培基质的侧芽。

侧芽的表面消毒:用手术刀采取饱满叶片尚未展开的侧芽,切去根后用自来水冲洗20分钟,转入净化工作台,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表面消毒:

A:用0.1%的升汞溶液处理10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无菌滤纸吸干,再剥去外面1-2片叶,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B:先用72%乙醇浸泡30s,然后用0.1%的升汞溶液处理10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无菌滤纸吸干,再剥去外面1-2片叶,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C:先用72%乙醇浸泡30s,然后用0.1%的升汞溶液处理8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剥去外面1-2片叶,再用15%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4min,无菌水冲洗3-4次,无菌滤纸吸干,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D:先用72%乙醇浸泡30s,然后用15%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10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无菌滤纸吸干,再剥去外面1-2片叶,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不同取材季节对侧芽消毒效果的影响:分别在春季3月、夏季6月和秋季9月采取侧芽,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观察不同取材季节对侧芽消毒的影响,以上诱导培养基均为1/2MS+6-BA4.0mg·L-1+NAA0.1mg·L-1+AC0.5g·L-1。

1.2.2丛芽的诱导培养

选取健壮、无病虫害、叶片尚未完全展开的垂花蕙兰侧芽,采用消毒方法C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将消毒好的腋芽接种到6-BA浓度分别为0.5、1.0、2.0、4.0mg·L-1诱导培养基1/2MS+NAA0.1mg·L-

1+AC0.5g·L-1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观察不同浓度6-BA对丛生芽诱导影响。

1.2.3丛芽的增殖培养

将诱导获得的无菌芽接种到培养基1/2MS+6-BA4.0mg·L-1+NAA0.1mg·L-1+AC0.5g·L-1上继代培养3次后获得足够的材料,然后接种到到6-BA浓度分别为2.0、4.0、6.0、8.0mg·L-1增殖培养基1/2MS+NAA0.1mg·L-1+AC0.5g·L-1上进行增殖培养,观察不同浓度6-BA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1.2.4生根与壮苗培养

以大量元素减半的1/2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NAA、香蕉泥和AC3因素和3水平,NAA水平1、2、3分别为0.5、1.0、2.0mg·L-1,香蕉泥水平1、2、3分别为0、30、50g·L-1,AC水平1、2、3分别为0.5、1.0、2.0g·L-1,每处理接种2瓶,每瓶10株无根苗,重复3次。

1.2.5炼苗移栽

将生根好的试管苗放在温室大棚炼苗4天,揭开瓶盖继续炼苗3天后用镊子小心取出试管苗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把苗全部浸入800倍的甲基硫菌灵药液10分钟后,捞起自然晾干后,移栽到苔藓、细小轻木颗粒、泥炭土、菜园土和泥炭:菜园土=1:1基质中,放置在温室大棚中养护,保持湿度80%左右,温度16-28℃,同时定期喷晒100倍的MS培养基大量元素和800倍70%甲基托布津药液,大约60天后统计苗的成活率。

1.2.6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5±1℃,每天光照12h,光照强度2000lx,培养基均添加蔗糖30g·L-1,pH5.6。

1.2.7统计分析方法

污染率=(污染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数)×100%;褐化率=(褐化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数)×100%;死亡率=(死亡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数)×100%;成活率=(未褐化成活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数)×100%;启动率=(启动外植体数/存活外植体数)×100%;生根率=(生根的苗数/接种的苗数)×100%;芽增殖系数=统计时芽数/接种时芽数;平均根数=生根总数/接种苗数;移栽成活率=(成活苗数/移栽苗数)×100%。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和分析,EXCEL软件进行制表和绘图。

2结果与分析

2.1无菌材料获得

2.1.1消毒方法对侧芽成活率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四种不同消毒方法中,D方法侧芽污染率最高,为69%,其次为A方法和B方法,C方法污染率最低;而对于死亡率,D方法死亡率最低,仅为12%,其次是A方法和C方法,而B方法侧芽死亡率最高;从成活率来看,C方法侧芽存活率最高56%,其次是A方法和B方法,D方法存活率最低,通过这些数据可知,升汞消毒效果比次氯酸钠好,三次消毒比一次、二次消毒效果好。

2.1.2不同取材季节对侧芽消毒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三个不同取材季节中,夏季取材侧芽污染率最高为32%,其次是秋季为30%,春季侧芽污染率最低为22%;而对于褐化和死亡情况,秋季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最低;从成活率来看,春季取材侧芽成活率最高达54%,其次是夏季,为38%,最低的是秋季,仅为36%。试验还发现,春季和夏季取材,侧芽启动时间短,生长速度快;而秋季取材,侧芽启动时间长,生长缓慢。因此,垂花蕙兰侧芽最佳取材季节是春季。

图1四种消毒方法对侧芽成活率的影响

2.2丛生芽的诱导

由表2可见,当6-BA浓度为0.5mg·L-1时,丛生芽诱导启动率最低,仅为47.1%。当6-BA浓度为4.0mg·L-1时,丛生芽诱导启动率最高达100%。6-BA浓度在0.5-4.0mg·L-1范围之间,垂花蕙兰丛生芽启动率随6-BA浓度增加而提高。6-BA浓度在0.5-2.0mg·L-1之间,芽分化较少。6-BA浓度为4.0mg·L-1时,芽分化较多。因此,4.0mg·L-16-BA适合丛生芽诱导。

2.3丛芽的增殖培养

由表3可看出,当6-BA为6.0mg·L-1时,丛生芽增殖倍数最大,为4.1。当6-BA浓度为在2.0-6.0mg·L-1之间,丛生芽数随其浓度增大而提高。但当6-BA为8.0mg·L-1时,丛生芽增殖系数降至3.2。丛生芽质量随着6-BA浓度增大逐渐由健壮变为纤弱。适当提高6-BA浓度有利于丛生芽的增殖,浓度过高,则抑制丛生芽的增殖。综合考虑,本试验6-BA浓度4.0mg·L-1适合丛生芽增殖。

2.4生根与壮苗培养

由生根率方差分析(表5)可知,NAA对丛芽增殖苗生根率影响极显著,香蕉泥对生根率影响显著,而活性碳对生根率影响不显著。说明NAA是影响生根率最主要因素。香蕉泥对试管的生根率也有促进作用。由生根数方差分析(表5)可知,NAA和香蕉泥对丛生芽增殖苗生根条数有极显著影响,活性炭显著影响生根数。比较NAA和香蕉泥的F值可知,NAA是影响丛生芽增殖苗生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香蕉泥,再次是活性炭。对NAA、香蕉泥和活性碳各水平进行多重比较见表6。

由表6可知,NAA三水平间,NAA水平3(2mg·L-1)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与水平1(0.5mg·L-1)、水平2(1mg·L-1)差异极显著,水平2(1mg·L-1)与水平1(0.5mg·L-1)差异也极显著。可以说明,在0.5-

2.0mg·L-1浓度范围,生根率和平均根数随NAA浓度升高而升高。NAA浓度为2.0mg·L-1时,生根率最高,平均根数也最多。

由表6可以看出,香蕉泥三水平间,水平3(50g·L-1)生根率与水平1(0g·L-1)差异显著,水平3(50g·L-1)与水平2(30g·L-1)、水平1(0g·L-1)与水平2(30g·L-1)差异不显著。三水平之间

的平均根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添加一定量的香蕉泥能促进根的生长,本试验香蕉泥浓度为50g·L-1时,生根效果最好。

由表6可知,AC三水平的生根率差异不显著。水平2(1g·L-1)平均根数与水平1(0.5g·L-1)、水平3(2g·L-1)差异显著。平均生根数随着AC浓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本试验AC浓度为1g·L-1时,生根培

养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适宜垂花蕙兰丛生芽苗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2.0mg·L-1+香蕉泥50g·L-1+AC1g·L-1。

2.5炼苗和移栽

由表7可看出,五种基质中,以苔藓为最好,成活率可达100%,苗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富有光泽;其次是细小轻木颗粒,成活率为86%,苗生长较好,叶片黄绿根系发达;泥炭土移栽效果一般,成活率也只有68%;移栽效果最差的基质是菜园土,成活率为54%,苗呈萎蔫状,不生长。可见,本试验垂花蕙兰瓶苗移栽最佳基质是苔藓。

xZh52.cOm扩展阅读

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与籽球养护技术


栽培技术
1. 彩色马蹄莲特征特性

彩色马蹄莲品种较多,常见的有黄花马蹄莲和红花马蹄莲。黄花马蹄蓬佛焰苞较大,长约18cm,佛焰苞颜色从乳黄到淡黄、杏黄和深黄。色泽丰富多彩;红花马蹄莲植株矮小,花苞小,长约12cm,佛焰苞颜色深浅不一,有粉色、淡红色、红色或紫色多种。目前,人们栽培的彩色马蹄莲大都是园艺杂交种,色彩鲜艳,分为切花品种和盆栽品种2种生长类型。彩色马蹄莲属球根花卉,肉质块茎肥大,叶基生,叶片亮绿色,全缘,叶片上多数都有半透明的白色斑点,肉穗花序多为鲜黄色、淡绿色圆柱形,直立于佛焰中央,佛焰苞似马蹄状,盛花期34月,肉质球茎,节处生根,根系发达粗壮。

2. 组织培养技术

彩色马蹄莲主要的繁殖方法有播种繁殖、分球繁殖和组培繁育。播种繁殖方法是利用采收回来的种子进行繁殖,该方法周期长,变异大,主要应用于彩色马蹄莲的育种工作中,切花和盆花生产上一般不宜采用,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左右。分球繁殖方法一般在休眠期间进行,方法是分割球茎之后,将分割得到的小块茎进行种植,翌年即可开花。组织培养不仅繁殖速度快,而且由于利用茎尖进行培养。可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进而获得大量健康的彩色马蹄莲种苗。

(1)培养条件的筛选

用于组织培养的材料一般选择优质球茎的萌动芽尖。培养条件: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配方为NH4NO825mg/L、KNO31.33g/L、KH2PO4250mg/L、肌醇130mg/L,其他成分同MS。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3.0mg/L+NAA 0.5mg/L;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5mg/L+NAA 0.3mg/L,根培养基为改良MS+NAA 0.2mg/L+IBA 0.3mg/L。其他培养条件:以上培养基中均需要加入蔗糖30g/L、琼脂5.5g/L。培养基灭菌要求为温度121℃,压力O.15MPa,恒温时间20min。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约20mol/(m2s),光照时间10h/d。

(2)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选择市场前景良好、花色鲜艳的优良品种,挑选长有萌动芽、无病虫害的优质种球,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肥皂水清洗种球表面。洗好后,顺着芽眼周围,将带有芽眼的部分切割下来,并分切成大小为1.5cm1.5cm1.0cm的组织块,用70%酒精浸泡1min,将组织块进一步修理成大小为1.0cm1.0cm0.5cm,置于0.1%升汞(HgC12)溶液中消毒15~20min,接着用无菌水加入土温802~3滴浸泡5min。然后用无菌水洗6~8次,直至没有泡沫为止。然后将已消毒的材料沿着不定芽的中心分切成2块,用无菌滤纸吸干组织块表面附着的水分以及切口处的渗出液体,接入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外植体诱导培养

将处理好的无菌外植体材料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不定芽在改良MS+6-BA3.0mg/L+NAA0.5mg/L培养基中产生的丛芽多、愈伤组织结实紧密,数量多,诱导速度快,效果好。继续培养至50d后,大部分的芽块基部形成致密并具绿色芽点的愈伤组织块。伴有大量的不定芽长出,较大的不定芽高达到3cm。

(4)继代增殖

将诱导得到的丛芽和带有绿色芽点的愈伤组织块转接到改良MS+6-BA 1.5mg/L+NAA 0.3mg/L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既有丛生芽增殖,又有愈伤组织产生,芽的分化及生长较好,不定芽分化、长势基本整齐,数量适度,继代增殖效果很好。

(5)生根培养

把继代增殖得到的健壮幼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MS+NAA 0.2mg/L+IBA 0.3mg/L)中,进行生根培养15天后,小苗的生根率达到96%以上,根长为2~4cm,植株健壮,叶色浓绿。在改良MS+NAA O.2mg/L+IBA 0.3mg/L生根培养基中,须根量较多,须根分布较为均匀,更有利于炼苗。

(6)炼苗

将生根苗从瓶子中取出来。洗去附着在根际表现的培养基,用多菌灵800倍液浸泡2~3min,晾放后移栽至腐叶土:红土为3∶1的炼苗基质中,用小拱棚扣膜封闭保湿,10天以后即可揭膜透气。炼苗初期保持90%的遮光度,后期逐步调整到70%,炼苗成活率高达95%,移栽苗根系发达,长势健壮。

3. 籽球养护技术

瓶苗移栽后,从炼苗后第2个月起,每隔15天喷施1次可溶性肥料(202020)1000倍液。每隔20天叶面喷施1次硝酸钙1000倍液,120天后逐步减少施肥次数,前3个月水分管理以维持基质适当湿润为标准,后期逐渐减少水分供给,大约养护6个月后收获小籽球。以每年2~6月炼苗养球效果最好,该时间养成的籽球直径大,质量好。

4. 切花栽培的条件

(1)温度

彩色马蹄莲生长在非洲南部的沼泽和河流地区,喜温暖气候,其适宜的生长温度约为23℃,生育温度18~2O℃,正常开花的夜间温度应保证超过10℃,以超过16℃为佳。若温度过低,则开花期推迟。彩色马蹄莲能耐4℃低温,但在温度低于5℃的情况下容易使彩色马蹄莲休眠.在0℃的温度条件下球茎易受冻死亡。

(2)水分

彩色马蹄莲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水分供给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不仅要避免土壤干旱,还应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浇水的强度和频率因季节而异。彩色马蹄莲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但空气的湿度也不可过分干燥,否则将引起叶片的枯边、卷曲、萎蔫及佛焰苞发育不良等生理病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空气的湿度应保持相对平稳,不宜骤湿骤干。

(3)光照

彩色马蹄莲喜光,尤其在冬季,其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但是在夏季目光直晒时,易使叶片发生枯萎和灼伤。因此,夏季应适当地进行遮荫,一般以遮荫30%为宜,不可遮荫过多,否则易影响苞片着色,导致花朵的色彩不够鲜艳。

(4)营养与酸碱度

彩色马蹄莲适宜在土壤肥沃的环境下生长,以微酸性、排水透气性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最佳。其喜酸性,适宜的pH值在5.0~7.5。实际生产中,为有效地对细菌性软腐病进行防治,通常将土壤pH值保持在6.0~7.0。

(5)休眠期

休眠是对不良环境的被动适应,彩色马蹄莲的休眠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在原生长地一般在夏季休眠,在亚热带地区生长不休眠,在我国长江以北温带地区生长时,夏季高温时会产生休眠。制约彩色马蹄莲休眠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休眠,湿度和光照对休眠的影响不大。在进行彩色马蹄莲鲜切花的栽培生产时,可通过夏季遮荫降温、冬季加温等多项措施来进行彩色马蹄莲的周年生产。

(6)花期

彩色马蹄莲的花期较长,花期因栽培地、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长江以北的温带地区以盆栽为主,花期多为12月底至翌年5月,盛花期在23月,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花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区,可使花期延长至810月。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掌握通过控制栽培温度、光照和种植时间等多种条件,以有效控制花期,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

病虫害防治
在彩色马蹄莲切花的生产中,病虫害也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彩色马蹄莲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根腐病、灰霉病等。可通过土壤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干燥及消毒种球、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销毁病株及带菌种球、适当轮作、选择化学药剂等进行防治。彩色马蹄莲主要的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等。可通过加强通风、选择化学药剂等进行防治。

应用范围
马蹄莲花朵美丽,春秋两季开花,单花期特别长,是装饰客厅、书房的良好的盆栽花卉,也是切花,花束、花篮的理想材料。用作切花,经久不调,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花卉。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花坛的好材料。马蹄莲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已成为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蝴蝶兰属热带气生兰,花形似蝴蝶,因而得名。其花形态美丽,色彩丰富,花期长,在热带兰中有“兰花皇后”之美称,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洋兰之一。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极少发育侧芽,且种子极难萌发,对其进行常规性的繁殖,增殖速度很慢,因此,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快速繁殖,以达到工厂化育苗的目的。

1 植物材料 蝴蝶兰Lm品种的幼叶。

2 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MS+BA3.0+NAA0.2。继代培养基:MS+BA2.0+NAA0.5。在上述培养基中均加入蔗糖20g/L(克/升),琼脂12g/L(克/升),椰汁200mL/L(毫升/升)。育苗培养基:1/2MS+IBA1.5+NAA0.05,并加入蔗糖20g/L(克/升),琼脂12g/L(克/升),活性炭5g/L(克/升),椰汁200mL/L(毫升/升)。培养温度25℃-28℃,每日光照10h-12h(小时),光照强度1600lx-2000lx(勒克斯)。

3 培养方法与生长分化情况

3.1 外植体接种 从蝴蝶兰植株上取下幼叶(以3-4月龄的植株最好),放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然后放入烧杯内待用。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烧杯内的叶片用75%酒精消毒30s(秒),然后用无菌水清洗2-3遍,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1min(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遍。用无菌手术刀将叶片切成5mmx5mm见方的小块,平放或按极性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近轴面向上,每瓶不宜接种太多。

3.2 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 幼叶切块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2月后,从每个叶片组织块上产生1-7个不等的原球茎,此时,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球茎取出切割成几小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一段时间(60天左右)后,再进行分割转移,通过这种方式,原球茎可成倍增长。

3.3 小植株的培养 将不需继代的原球茎转移到育苗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逐渐发育成丛生小植株。在无菌条件下,切开丛生小植株,将小植株转入育苗培养基上培养。不久,小植株生根,当小植株长到一定大小时,移入温室。切离丛生小植株时,基部未分化的原球茎及刚分化的小芽应接入诱导培养基中,作为种苗。一段时间后,将长大的种苗移出,种植,小苗及原球茎可继续增殖与分化。

3.4 移栽及管理 当小植株长至4cm左右,叶3-4片,根2-3条时,即可移栽。将小植株带瓶移入温室2周左右,然后打开瓶塞炼苗3-5d(天),取出苗后,用水冲洗掉植株根部的培养基,将根部放于70%甲基托布津溶液中消毒4h(小时),药液浓度为1500倍。将苗吸干水分后阴晾1h(小时),然后定植于水苔育苗盘中。刚定植的植株应遮光50%左右 ,温度控制在18℃-28℃,湿度以80%-90%为宜,以后逐渐保持在70%左右。缓苗后(两周左右)逐步提高光照强度至6000lx-8000lx(勒克斯)。蝴蝶兰根部忌积水 ,喜通风和干燥,水分过多,易引起根系腐烂。刚出瓶的小苗应勤补水,中苗或大苗根据干湿程度浇水,一般7d(天)-10d(天)左右,基质变干,盆面发白时,宜浇水,浇水时要让整个植料湿透。

4 小结 在蝴蝶兰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叶龄与成功率密切相关,取叶的实生苗年龄以3-4月为最好,其诱导率及每个外植体上的原球茎个数最高。叶切段大小与诱导率直接相关,切段太小,存活率低,以0.5cm左右为最好。此外,出苗时间应掌握在春季为好,且在移栽初期的适时遮阴极其重要,培养条件温度不宜超过28℃。

垂花凤梨的培养


垂花凤梨多用分株繁殖,分株时间应在春季花谢后结合换盆进行;也可用小刀挖取根薛芽,插入腐叶与素沙土个半的盆内繁殖。

垂花凤梨性喜冬暖夏凉及湿润的气候,忌炎夏酷暑。生长适温为22~28℃,气温超过32℃易导致叶片焦尖。怕强光直射,但也不宜过度蔽荫,在疏荫条件下生长良好。

垂花凤梨不耐瘠薄和干旱,宜在含腐殖质丰富、排水畅通的微酸性土壤生长。花盆不宜过大,盆大可用褐泥炭(或腐叶土、锯末土)、细沙各半,并加入少量骨粉混合配制。一般每隔1~2年换盆1次。生长季节盆土宜经常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否则易引起根腐;同时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既可提高空气湿度,又能及时清除灰尘,清洁叶面,有利光合作用。生长期每隔10~15天施1次稀薄液肥。

春秋季节宜放在室内南窗附近,夏季宜放在北窗或东窗附近,冬季宜放在阳光充足处,以利第2年春季开花。花谢后应及时将花枝连花片剪除,以利重新萌发新芽。

球根海棠怎么繁殖?球根海棠的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


球根海棠观赏价值高,一直是人们喜爱的花卉品种。但是由于球根海棠的传统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扦插、嫁接、分株等方法,繁殖系数低、苗木质量差、繁殖周期长、品种推广慢,且受季节和自然发育的限制,严重阻碍了花卉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球根海棠的繁殖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方法,今天小编就要和您讲讲球根海棠的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植物的离体快速繁殖,是日前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成效的一种技术。利用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期内进行大量繁殖,迅速形成生产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广大鲜花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组织培养还可以提高苗木质量,使品种纯化扰化,加快繁殖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本试验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完整植株上的成熟茎段作为试验材料。

1.2培养基以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加入琼脂6g/L、蔗糖30g/L,pH调整为5.8,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6-BA和IBA。

1.3试验方法

1.3.1材料处理取球根秋海棠完整植株,流水冲洗30分钟,用75%酒精消毒20秒钟,然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8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将消毒好的植株分割成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1.3.2初代培养将处理好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上,每瓶接3个,共接10瓶,进行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基的配方参考段金玉等的研究,为MS+6-BA2mg/L+IBA0.5mg/L。培养温度保持在25℃左右,光照时间12小时。

1.3.3继代培养待球根海棠茎段上芽长出时,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单芽茎段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形成完整植株。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宜球根海棠继代培养的配方,试验设计了3种继代培养基的组成:①MS+IBA0.2mg/L+6-BA0.2mg/L;②MS+IBA0.2mg/L+6-BA0.5mg/L;③MS+IBA0.2mg/L+6-BA1mg/L。每个配方接6瓶,每瓶接3个单芽茎段。培养条件与初代培养条件一致。

1.3.4生根培养选择通过继代培养形成完整植株的强壮单株,转接到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在此基础上确定生根配方,试验设计了3种生根培养基的组成:①MS+6-BA0.2mg/L+IBA0.2mg/L;②MS+6-BA0.2mg/L+IBA0.5mg/L;③MS+6-BA0.2mg/L+IBA1mg/L。每个配方接6瓶,每瓶接3个单株。培养条件与初代培养一致。

1.3.5移栽试验将生长健壮的完整植株,经过炼苗后,从瓶内取出,洗净根部粘着的培养基,尽量全部去除,移入装有消毒后的基质的营养钵中,栽前将基质拌湿,栽后要浇透水,用塑料薄膜盖住保温保湿,待根系恢复正常生长后,可去掉塑料薄膜,使之在自然环境中生长。

2、结果与分析

2.1初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茎段芽萌发的影响将经过处理的球根海棠茎段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其中3瓶茎尖,7瓶茎段,培养10天时观察,芽逐渐开始萌发,培养20天时观察,芽几乎全部萌发。由于茎尖存在顶端优势,有利于芽的萌发,所以茎尖芽的萌发速度要比茎段芽的萌发速度快一些(见表1)。

表1不同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上芽萌发情况

由表1可见,培养10天时,茎尖的发芽率是44%,茎段的发芽率是24%;培养20天时观察,茎尖的发芽率是100%,茎段的发芽率是81%,由此可见,茎尖芽的萌发速度快于茎段芽的萌发速度。

2.2继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增殖率的影响将初代培养所得的球根海棠的芽苗分割成单芽茎段接种到三种继代配方基中进行培养,10天时观察,差别不是很明显,40天后即可观察到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丛生芽增殖的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球根海棠的单芽茎段在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中均有增殖,但对丛生芽的诱导情况是有所差异的。其中1号配方增殖率为256%,叶片较小;2号配方增值率最大,为294%,叶片较之1号和3号配方最大;3号配方增值率最小,为178%,叶片较大。经试验证明,2号配方最适宜球根海棠的继代培养。

表2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诱导丛生芽情况

2.3生根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生根的影响选取经继代培养后的形成完整植株的强壮单株进行生根试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见表3)。

表3不同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情况

由表3可见,不同生根培养基配方对根的分化促进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各配方中,植株均有生根,其中,1号配方植株生根量少且细弱,无侧根,促进作用表现较弱;2号配方,根量多,根比较粗壮且长,有大量侧根,促进生根作用明显;3号配方植株根少,但是根粗壮、根较短,也有侧根,对生根有部分抑制作用。

3、讨论

垂花穗状报春


品种名称垂花穗状报春

学名Primula cernua Franch.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报春花科报春花属

产地云南、四川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极短。叶片阔倒卵形至阔倒披针形,边缘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波状小圆齿,侧脉7-9对,在下面明显;叶柄近于无,有时长达叶片的1/2,具翅。花莛高15-40cm,疏破小腺体;花序通常多花,长0.8-2cm,果时长可达4cm;苞片卵形;花萼杯状,裂片卵形;花冠蓝色或深紫蓝色,冠筒长8-11mm,冠檐直径7-10mm,裂片卵形至矩圆形;雄蕊近冠筒基部着生。蒴果近球形。花期7月。

生活习性:喜梢阴湿环境。生于海拔2700-3900m的山坡草地上。适于在庭园中稍阴凉处种植。

蕙兰的催花技术要点


蕙兰正常开花一般在4月中下旬,而大型兰展大都在2月至3月举办,因此,蕙兰要想在这些展会上亮相,就必须采取必要的催花措施。

一是顺其天性,充分春化,确保蕙兰在0C至12C低温环境休眠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这是实现蕙兰提前开花的根本前提。各地种植者可顺其天性,因地制宜营造适宜蕙兰春化的小环境,为其提前开花打好基础。

二是精选加温设施,确保安全。蕙兰催花用什么加热装置也是至关重要、很有讲究的。加热的设备主要有水温暖气片、空调、红外线取暖器、红外线灯泡、暖风机和油汀等。注意一般不要在室内用空调加温。用红外线取暖器、红外线灯泡、暖风机等加温时,一定要将加热设备放在兰盆下方,因为热空气是上升的,这样兰盆不但易受热,而且受热均匀。特别要注意的是,红外线取暖器、红外线灯泡千万不要对着兰花直接照射,暖风机不要对着兰花直接吹,否则会把兰株吹枯、兰花烤焦。理想的加热装置是水温暖气片,散热均匀,安全可靠。

三是增温宜循序渐进,要有适当的昼夜温差,这是实现蕙兰提前开花的重要条件。开始催花的时机应视兰展开幕的日期而定,催多长时间应视催花的温度而定,温度高催花的时间要短一些,温度低催花的时间要多几天。经过近几年笔者的实践和兰友的共同探索,得出的结论是:蕙兰的催花时间以30天左右为宜,这样不但可以大限度地满足蕙兰的春化时间,而且花品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提升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就把催花的蕙兰所处环境的温度由0℃至12℃迅速攀升至20℃以上,必须要有一个温度的缓冲期,时间不少于3天,应以自然环境温度为起点,每天提高5℃左右为宜,当小温室的温度上升至20℃左右时,就不必再提高了。

四是营造大小适中的小环境,拔莛开花期空气湿度宜高一些。蕙兰在催花期间也要注意通风换气,让小温室内空气常换常新,以满足蕙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需要。但换气次数不要太多,一般以每天一次为宜,换气次数如果太多,就会影响小温室内的温度。换气时间以小温室内外温差小时为佳,一般以清晨和傍晚好。从总体上看,虽然蕙兰对空气湿度的要求比其他国兰低一些,但拔莛开花期间空气湿度应高一些,一般白天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40%,以50%至60%为佳。在催花期间,蕙兰盆内培养土水分的控制也有讲究。一般情况下,在催花早期和中期,盆土宜稍微潮湿一点,以满足花莛拔高对水分的需求,而在花莛小排铃后要控制水分,盆土以湿润为好。

五是大排铃前宜接受充分光照,花开时节须适当遮阴。冬季阳光柔和,加上蕙兰喜阳,凡催花蕙兰宜放在向阳处接受充分的光照,以积聚制造充分的养分,供花开之需。但蕙兰大排铃后如任其受阳光直射,绿花的色泽会转黯或是呈黄绿色;赤蕙类颜色转深,素心瓣舌苔变白或呈微黄色,有损花容。因此,凡催花蕙兰,大排铃前可充分接受光照,花开时节须适当遮阴,否则花色不俏,影响花品。

春管葡萄抹芽技术


一谈到抹芽,往往被理解为冬芽萌动长出嫩绿色幼芽时进行抹芽。葡萄冬芽和苹果、梨一样,花芽都是混合花芽。但是葡萄要长出4~5片叶后才能见到花序,所以葡萄抹芽要等待长得很长而且能分辨出花序多少、大小时才能进行,一般优先选留双穗梢、大穗梢。如果过早抹芽,会抹掉结果新梢,留下不需要的发育枝,影响计划产量的实现。

葡萄萌芽后新梢长至4~5片叶时,新梢基部直径已经很粗,如果硬用手抹除,会使新梢基部结果母枝造成较大伤口,对葡萄生长不利,应该用剪枝剪从新梢基部剪除。另外,葡萄当年结果枝也是翌年的结果母枝,所以抹芽时一般只留结果枝,不留发育枝。但是如果是整形、更新需要,必须留的发育枝可以保留,一般都要从基部剪除。

定梢:葡萄新梢负载量的确定受多方因素制约,但最主要因素有葡萄架式、品种、树龄、计划亩产量和肥水管理水平等,而且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春管葡萄抹芽技术

葡萄架式形式很多,篱架、棚篱架和棚架。篱架又有单壁篱架、双壁篱架;棚架又有小棚架和大棚架等。当地葡萄以单壁篱架、双壁篱架和棚篱架栽培方式较多。采取何种架式与品种有关,一般生长较旺的品种,如红提、龙眼、无核早红等,多采用棚篱架;生长中庸的品种,如玫瑰香、无核白鸡等,多采用单壁篱架或双壁篱架式。而栽培架式又跟计划亩产量有关,一般情况下单壁篱架计划亩产量较低,多控制在亩产量1500~1750公斤;双壁篱架计划亩产量较高,多控制在亩产量2000~2500公斤,而棚篱架产量更高,多控制在亩产量2500公斤以上。葡萄定梢时除考虑以上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考虑不同品种果梢的结果系数和单穗平均重量。以单壁篱架玫瑰香为例:计划亩产为1500公斤,玫瑰香品种果梢结果系数为1.8,单穗平均重为0.25公斤。每亩定梢时,应留3个结果新梢,其他情况依此类推。

如果确定新梢负载量不正确,留梢不足,会使产量下降,达不到理想计划产量。如果留梢过多,会给以后葡萄生长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表现最突出的问题,一是由于新梢上架后密度过大,造成果序开花时通风、透光不良,落花、落果严重;二是高温雨季到来时病害严重;三是果实进入着色期时,由于产量过高,使得植株营养不良而发生水灌子现象,果穗尖部果粒变软、不着色、糖粉含量低;四是秋天新梢成熟差,造成冬剪时结果母枝数量不足,长度不够而影响翌年产量。

喜欢《垂花蕙兰丛生芽途径的组织培养技术》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大全相关资讯的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花圃的知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