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球根秋海棠的栽培技术”,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栽培技术
1. 形态特征及习性

球根海棠别名茶花海棠。学名Begonia tuberhybrida Voss(B.tubersa Hort)。多年生草本,块茎肉质,呈不规则的扁球形、有毛。叶互生,多偏心脏状、卵形、先端渐尖。花梗腋生,花雌雄同株,雄花大而美丽。雌花小型5瓣,雄花具单瓣、半重瓣和重瓣,颜色丰富,花期夏秋。

球根秋海棠原产秘鲁和巴西等几个南美国家。天然种生长在3000m高的山上。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6~21℃,土壤以疏松、肥沃和微酸性为宜。可延续生长10a以上。种球直径可达20cm或更大。夏天不可过热,超过32℃容易引起块茎腐烂。生长适温15~20℃。夏秋开花,冬季休眠,短日条件下抑制开花,却促进块茎生长。长日条件下能促进开花。种子寿命约2a。

2. 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扦插和块茎分割法。

(1)播种繁殖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8月份播种比较好,这样在10月下旬的时候,会形成直径0.5cm左右的球根,而后采收储存。等到第2年2月份时,精细栽培,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就可开花,且花大色艳,整齐一致,商品性比较好。播种要非常精细,进口种子多为包衣种子。如果是非包衣种子,则播种时要加细沙和匀后才能撒匀。播后盆口盖上玻璃,保持温度。温度在18~21℃,约10~15天可发芽。如果温度不够,有时要达到20多天后才能发芽。发芽后要使之见半光,约2个月后,具有2-3片真叶时移栽到6cm盆。

(2)扦插繁殖

以5~7月为宜,选择健壮带顶芽的枝条。剪成长7~8cm左右,留1~2片叶。如果叶片比较大。最好将叶片剪去1/3,以减缓蒸腾作用。剪好插穗后,最好等切口干燥后再插。保持插床湿润,约3周后愈合生根。这样当年即可开花。

(3)块茎分割法繁殖

在2月份左右,将储存好的球茎在福尔马林中消毒后取出。依块茎部芽眼的分布割成数块。每块需保证有一处健壮的芽眼。然后在阴凉处晾干。切口稍微干燥后,按芽眼向上,排到发芽盘中。基质最好选用消毒后的沙子、蛭石和珍珠岩。精细管理,待萌芽生根后,即可上盆。栽培不宜过深,以块茎表面微露出基质表面为宜。避免其受湿腐烂。

3. 栽培管理

球根秋海棠最常用盆径为14cm12cm或者16cml4cm的塑料盆。如果用瓦盆养植,会更有利于它的生长,管理起来会更加方便。基质可以用以草炭为主的基质,需要加40%的蛭石或者珍珠岩,使其透气空隙达到15%~20%,也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壤土和沙子等量混合,并加适量腐熟厩肥、骨粉或l%的过磷酸钙。在芽长10cm时进行追肥,在夏季为增强植物的抗性,要适当增加过磷酸钙的比例,追肥时不可浇于叶面上,否则极易使叶片腐烂。当花蕾出现以后至开花前,每周追施液肥2次,液肥不可过浓。也可采用叶面追肥法,但其浓度最高不要超过2%o。开花期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不可过量。温室的温度要维持121℃,不可降到16℃以下,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2℃。光照要合适,在30000~40000lx左右比较合适。为此要采用遮光率为40%~60%遮阳网,光照太强,其叶缘会焦枯,植株矮小,节间短。过渡遮阳将导致花茎长,花量小。

球根秋海棠长大后,要摘掉生长点,并需使用支柱绑扎用以固定。将支柱插入盆中时,不要插到球茎上。绑绳子时要绑在节间,不可绑到节上,并需随着主茎增粗经常松动绑绳。有时小侧枝也要加以固定。

球根秋海棠播种苗当年多数只有1个主茎,并带两个侧枝,这种类型株型好看,花朝向一致。采用花球栽培时,主茎会很多,这时要根据情况有所取舍,以3~4个为宜,不可留太多,否则株型散乱,会降低观赏价值。

雄花的两边会侧生出两个花芽,常为雌花,除非要保留种子,否则就要尽早摘掉,让全株的营养都供养雄花。这样,雄花花朵会增大不少,异常美丽。

开花后,要尽可能降低空气湿度,如果湿度过大,花的边缘将变成褐色,降低观赏效果。球根秋海棠的花触摸后,将会留下斑点,因此不要触摸。

球根秋海棠上盆后前3周,在无土栽培时,氮磷钾的比例应维持在15∶8∶10。4周后将比例调为15∶15∶20,增加钾的含量,可促进茎硬度增加。这样搬运时植物不容易损坏。球根秋海棠的肥水管理中,浇水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植物生长不良,更多的原因是水分不足或者浇水过多。这种经验需要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中才能得来。

病虫害防治
球根秋海棠生长期遇高温多湿,常发生茎腐病和根腐病,应控制室温和浇水,并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洒。在室温高、通风不好的环境下,很容易受介壳虫和蚜虫危害,还有卷叶蛾幼虫、蓟马危害。介壳虫和蚜虫群生于叶柄、花蕾和新芽处吸取养分,卷叶蛾幼虫咬食花叶,蓟马于叶背吸取营养。被害植株完全丧失观赏价值。介壳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蚜虫、蓟马和卷叶蛾用10%除虫菊酯乳油和鱼藤精2000倍液喷杀。

应用范围
球根秋海棠花大色艳,兼具茶花、牡丹、月季、香石竹等名贵花卉的姿、色、香,是世界著名的盆栽花卉,用来点缀客厅、橱窗,娇媚动人;布置花坛、花径和入口处,分外窈窕。

XzH52.com精选推荐

球根海棠怎么繁殖?球根海棠的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


球根海棠观赏价值高,一直是人们喜爱的花卉品种。但是由于球根海棠的传统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扦插、嫁接、分株等方法,繁殖系数低、苗木质量差、繁殖周期长、品种推广慢,且受季节和自然发育的限制,严重阻碍了花卉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球根海棠的繁殖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方法,今天小编就要和您讲讲球根海棠的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植物的离体快速繁殖,是日前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成效的一种技术。利用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期内进行大量繁殖,迅速形成生产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广大鲜花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组织培养还可以提高苗木质量,使品种纯化扰化,加快繁殖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本试验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完整植株上的成熟茎段作为试验材料。

1.2培养基以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加入琼脂6g/L、蔗糖30g/L,pH调整为5.8,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6-BA和IBA。

1.3试验方法

1.3.1材料处理取球根秋海棠完整植株,流水冲洗30分钟,用75%酒精消毒20秒钟,然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8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将消毒好的植株分割成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1.3.2初代培养将处理好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上,每瓶接3个,共接10瓶,进行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基的配方参考段金玉等的研究,为MS+6-BA2mg/L+IBA0.5mg/L。培养温度保持在25℃左右,光照时间12小时。

1.3.3继代培养待球根海棠茎段上芽长出时,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单芽茎段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形成完整植株。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宜球根海棠继代培养的配方,试验设计了3种继代培养基的组成:①MS+IBA0.2mg/L+6-BA0.2mg/L;②MS+IBA0.2mg/L+6-BA0.5mg/L;③MS+IBA0.2mg/L+6-BA1mg/L。每个配方接6瓶,每瓶接3个单芽茎段。培养条件与初代培养条件一致。

1.3.4生根培养选择通过继代培养形成完整植株的强壮单株,转接到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在此基础上确定生根配方,试验设计了3种生根培养基的组成:①MS+6-BA0.2mg/L+IBA0.2mg/L;②MS+6-BA0.2mg/L+IBA0.5mg/L;③MS+6-BA0.2mg/L+IBA1mg/L。每个配方接6瓶,每瓶接3个单株。培养条件与初代培养一致。

1.3.5移栽试验将生长健壮的完整植株,经过炼苗后,从瓶内取出,洗净根部粘着的培养基,尽量全部去除,移入装有消毒后的基质的营养钵中,栽前将基质拌湿,栽后要浇透水,用塑料薄膜盖住保温保湿,待根系恢复正常生长后,可去掉塑料薄膜,使之在自然环境中生长。

2、结果与分析

2.1初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茎段芽萌发的影响将经过处理的球根海棠茎段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其中3瓶茎尖,7瓶茎段,培养10天时观察,芽逐渐开始萌发,培养20天时观察,芽几乎全部萌发。由于茎尖存在顶端优势,有利于芽的萌发,所以茎尖芽的萌发速度要比茎段芽的萌发速度快一些(见表1)。

表1不同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上芽萌发情况

由表1可见,培养10天时,茎尖的发芽率是44%,茎段的发芽率是24%;培养20天时观察,茎尖的发芽率是100%,茎段的发芽率是81%,由此可见,茎尖芽的萌发速度快于茎段芽的萌发速度。

2.2继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增殖率的影响将初代培养所得的球根海棠的芽苗分割成单芽茎段接种到三种继代配方基中进行培养,10天时观察,差别不是很明显,40天后即可观察到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丛生芽增殖的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球根海棠的单芽茎段在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中均有增殖,但对丛生芽的诱导情况是有所差异的。其中1号配方增殖率为256%,叶片较小;2号配方增值率最大,为294%,叶片较之1号和3号配方最大;3号配方增值率最小,为178%,叶片较大。经试验证明,2号配方最适宜球根海棠的继代培养。

表2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诱导丛生芽情况

2.3生根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生根的影响选取经继代培养后的形成完整植株的强壮单株进行生根试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见表3)。

表3不同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情况

由表3可见,不同生根培养基配方对根的分化促进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各配方中,植株均有生根,其中,1号配方植株生根量少且细弱,无侧根,促进作用表现较弱;2号配方,根量多,根比较粗壮且长,有大量侧根,促进生根作用明显;3号配方植株根少,但是根粗壮、根较短,也有侧根,对生根有部分抑制作用。

3、讨论

球根秋海棠“金正日花”繁殖技术


栽培技术
金正日花(B.tudberhybrida)是一种硕大重瓣球根秋海棠,多年生草本植物。此花是以观花为主的园艺杂交种,花大色艳,姿态优美,枝叶翠绿,株型丰满,花期长达4个月,可连续不断地开出10~15朵花,每朵花花期为10~14天。花深红色,雌雄同株。雄花比雌花的花色更加鲜艳,花朵更大,其花瓣有30~50枚,排列有序。一朵雄花直径大约为10~20cm。茎叶粗壮,株高约40em。常用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

1. 扦插繁殖

苗床的底部铺草苫子,在草苫子上放泥炭土加珍珠岩(4∶1)混合物,将配好的基质平铺在草苫子上,厚10cm左右,然后喷透水。据试验,用此法栽培基质通气透水性特别好,扦插后成活率高。扦播通常在5~6月进行,温室12月至翌年4月进行。从金正日花母株上剪取健壮的插穗,插穗一般长4~6cm,保留2~3片叶,插穗的切口要在节下,用快刀切平。将修剪好的插穗下端放入预先配制的ATP生根粉液或其他生根调节素浸泡均可促进生根。再用草木灰处理伤口后立即插入培养基质内。插入深度2cm左右,插后浇透水,并在苗床上搭弓棚覆盖薄膜,保持温度在20~25℃,适当遮荫,相对湿度90%左右。扦插后喷雾,保持空气湿度。隔5~7天喷1次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预防病害发生。约20天左右便可生出根系。

2. 移栽

金正日花生根后立即上盆,移栽前必须备好基质、花盆、垫盆物。基质可用泥炭土、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蛭石、珍珠岩按4∶1∶2∶2的比例配制。花盆可用直径14cm、高12cm的白色塑料盆。垫盆物可用粗细均匀的炉渣粒。炉渣厚度必须填到1cm,再填一层培养土,将苗放入盆中间,从四周填入基质,填到1/2~2/3时用手把栽培基质按实,继续填基质至盆沿下2cm处,然后用水浇透。

3. 组织培养法

繁殖初代培养金正日花的组织培养以嫩叶作为外植体。在接种前选择健壮无病的叶片剪下,放人广口瓶,用自来水冲洗20~60min。在无菌室内用73%的酒精灭菌5~10s,接着用0.1%的氯化汞溶液浸泡5~7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6次,将灭过菌的叶片放在无菌纸上,剪成1cm左右的小块,接种到MS+BA0.6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基上。光照保持在1200lx左右,每天光照8~12h,温度控制在20~25℃,经21~28天培养,外植体首先形成愈伤组织,随后分化出丛生芽和小叶。

继代培养将丛生芽分割后,分成数丛转移到MS+BA0.2~1.0mg/L+NAA0.1m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8~35d。继代培养30d左右,能诱导生根的苗占60%左右,这时可将其接入1/2MS+IAA0.05mg/L+蔗糖20g/L+琼脂7g/L的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其余的丛芽、愈伤组织、叶片可继续进行继代培养。

4. 试管苗的移栽与管理

金正日花要求栽培基质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微酸性,因此可用泥炭、蛭石、珍珠岩(3∶3∶1)。移栽前将生根苗连同培养瓶一起移至温室,打开封口膜,炼苗2~3天后取出小苗,小心用清水洗净根部粘附的培养基,然后移栽到苗床的基质中。小苗移栽后,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小苗能否成活的关键。金正日花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8~25℃,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左右,用50%透光率的遮阳网遮荫。由于金正日花地上部富含汁液,对水分的要求并不十分迫切,所以浇水时可用喷壶喷洒,既能保持苗床湿润,基质中又不积水,喷水量以早上喷水到傍晚凉爽时恰好耗干为宜。移栽初期每3~5天喷1次50%多菌灵500~800倍液,预防灰霉病等,以提高成活率。当小苗长出2~3片叶时便可上盆。

5. 块茎分割法繁殖

2~6月在块茎萌发前,将块茎顶部切割成数块,每块留一个芽眼,切口用草木灰涂抹,待分割块茎萌芽后,即可上盆。栽植不宜过深,以块茎一半露出土面为宜,否则易受湿腐烂。盆栽需用排水好、肥沃的泥炭土或腐叶土,有利于根部发育。盆栽观赏要求生长发育整齐。于春季选用健壮块茎在温室沙床内催芽。栽植不宜过深,以不见块茎为度,土壤保持湿润。当发芽后定植于盆内,定植后块茎要求稍露土面。生长期内应避免过度潮湿,否则阻碍茎叶生长和引起块茎腐烂。

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遇高温多湿,常发生茎腐病和根腐病,应控制室温和浇水,并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洒。在室温高、通风不好的环境下,很容易受介壳虫和蚜虫危害,还有卷叶蛾幼虫、蓟马危害。介壳虫和蚜虫群生于叶柄、花蕾和新芽处吸取养分,卷叶蛾幼虫咬食花叶,蓟马于叶背吸取营养。被害植株完全丧失观赏价值。介壳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蚜虫、蓟马和卷叶蛾用10%除虫菊酯乳油和鱼藤精2000倍液喷杀。

应用范围
球根秋海棠花大色艳,兼具茶花、牡丹、月季、香石竹等名贵花卉的姿、色、香,是世界著名的盆栽花卉,用来点缀客厅、橱窗,娇媚动人;布置花坛、花径和入口处,分外窈窕。

竹节秋海棠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竹节秋海棠又名慈姑秋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是多年生小灌木,因茎节酷似竹节而得名。叶表面绿色,花鲜红色;成簇下垂,姿态优美艳丽,在温暖的地区可常年观花,通常每年的4月至11月为盛花期。

一、形态特征

茎直立光滑,茎节肥厚,红褐色,株高50厘米至100厘米。叶为长椭圆形,有许多白色小斑点,如同星星闪烁,新叶尤为明显。花色粉红,花形由许多小花组成一个大聚伞形花序,从茎节处的叶腋中抽生而出。

二、繁殖技术

竹节秋海棠的繁殖主要以扦插为主,也可水插和分株繁殖。选取生长健壮的顶端嫩枝作插穗,剪取长10厘米至15厘米的有3节至4节的小段,下部切口在最下节0.5厘米处为宜。晾1天,插入河沙苗床中,扦插深度在5厘米左右,入土部分的叶片要全除去,保留上部2个至3个叶片,为防止水分蒸发,可适当剪去一部分叶片。基部按实,用喷壶浇水,遮阴保湿,月余可生根移栽。

三、管理技术

竹节秋海棠是浅根系植物,性喜半阴、湿润和温暖,不耐寒,忌暴晒、炎热和水涝,适宜生长温度为15℃至25℃。抗旱性能强,怕积水,喜欢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浇水原则是见干见湿。

肥料是植株生长的必要元素,施肥应在盆上干时划锄进行,施肥后浇水可便于植株吸收。在茎叶不旺或新翻盆之时,都忌施大肥。春季生长旺盛期,每10天至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夏季高温季节,植株停止生长,应减少施肥。开花期和冬季暂停施肥。

加强光照时间,竹节秋海棠喜阴怕暴晒,适宜长年南阳台内栽培。春、秋、冬季宜给予充分的阳光。夏季避免强光照射,否则会使植株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加强植株修剪,有利保持良好的株形。对生长多年的植株,或植株生长得过高,或茎下部的叶片脱落,造成株形不美观、影响观赏效果的,可结合春季换盆进行修剪,以利植株萌发新枝,可开出更多的鲜艳花朵。

病虫害防治,应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如遇高温潮湿天气,竹节秋海棠易发生病虫害。对病虫害的防治,其一要加强通风透光,盆土不能偏湿,更不能让盆内积水。其二每半月喷一次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预防病害的发生。如发现有红蜘蛛危害时,可喷洒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

吊钟海棠繁殖栽培技术


吊钟海棠又名倒挂金钟、灯笼海棠、吊钟花,广东又称宝莲灯。是柳叶菜科,倒挂金钟属的常绿灌木。高可达1米。茎光滑,枝细而稍下垂,常带紫红色。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具短柄,卵状披针形。花单生叶腋,花梗长约5厘米,下垂;萼筒长圆形,萼片4裂,放射状位于花冠下方,花冠倒挂,呈钟铃状,并由此而得名。雄蕊,雌蕊高出花冠,如象灯笼的吊须。

吊钟海棠原产南美秘鲁及智利南部。性喜温暖湿润,冬季阳光充足,夏季凉爽、半阴的环境。最忌炎热,温度超过30℃时对生长极为不利,常成半休眠状态或死亡;冬季稍耐3-5℃低温;生长期适宜温度为10-23℃。要求肥沃砂质壤土。吊钟海棠为长日照植物,延长日照可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广东用此法,可控制吊钟海棠在春节见花。

吊钟海棠繁殖栽培技术

繁殖以扦插为主。9月至次年5月进行。一般插后10几天可生根。再经一周左右可用小盆分栽。也可播种,但采种不易。

广东地区栽培吊钟海棠采用高山冷凉山地扦插育苗,到11月份移至山下上盆,到苗高达到一定要求时,应摘去顶尖,使其封顶,增加侧枝,便其丰满健壮,一般摘心后2-3周即可开花。可利用摘心控制花期。吊钟海棠在广州平地难以越夏,只有上山才能安全越夏。

吊钟海棠的花形奇特,花色浓艳,华贵而富丽,是难得的一种室内花卉。很受大众喜爱。

秋海棠


盆栽宜在春、秋季上盆培养,随着植株的生长,当出现5-6片真叶时,须进行摘心,以促进分枝。

生长期需多浇水多施肥。上盆栽植半个月后,可施1次腐熟的饼肥水,以后生长期每隔20-30天施1次清淡的肥水,初花出现后应减少氮肥而增施磷、钾肥。

浇水既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冲又不能让盆土经常过湿;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可经常向叶面及花盆周围喷洒水雾。浇水应见干见湿,不能让盆土渍水,如盆土长期过湿,会引起烂根,甚至整株死亡。

秋海棠的花盆,平时可放在阳台或庭院的半阴处养护,并注意遮阴,不可让强光直射。盛夏高温酷暑时节,植株处于休眠状态,要控制浇水,并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冬季移入室内须放置在有充足阳光处越冬,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

常见病虫害是卷叶蛾。此虫以幼虫食害嫩叶和花,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少量发生时以人工捕捉;严重时可用乐果稀释液喷雾防治。

花后除目种株外,应打顶摘心,控制株型,促进分枝。同时要控制浇水,待发新枝后再追肥。

秋海棠的繁殖可用播种法、扦插法和分株法。

(1)播种法。一般在早春或秋季气温不太高时进行。由于种子细小,播种工作要求细致。播种前先将盆土高温消毒并整好,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压平,再将盆浸入水中,由盆底透水将盆土湿润。在温度20℃的条件下,7-10天发芽。待出现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出现4片真叶时,将多棵幼苗分别移植在口径6厘米的小盆内。春季播种的冬季就可开花,秋季播种的翌年3-4月开花。

(2)扦插法。四季均可进行,以春、秋两季为最好。夏季高温多湿,插穗容易腐烂,成活率低。插穗宜选择基部生长健壮枝的顶端嫩枝,长8-10厘米。扦插时,将大部叶片摘去,插于清洁的沙盆中,保持湿润,并注意遮阴,15-20天即生根。生根后早晚可让其接受阳光,根长至2-3厘米长时,即可上盆培养。也可以在春、秋季气温不太高的时候,剪取嫩枝8-10厘米长,将基部浸在洁净的清水中生根,发根后再移植在盆中养护。

银星秋海棠栽培管理


银星秋海棠为秋海棠科须根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巴西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热带和亚热带树林间潮湿的地方,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忌阳光直射,怕高温和寒冷。叶片长卵圆形或广椭圆形,先端尖,质厚,边缘有棱角及锯齿,叶面绿色,微皱,密生银白色宽点,叶背红褐色,交替麓对生于茎两侧。茎直立,多分枝。有发达的须根。花粉红色,白色或深红色。簇生成聚伞花序。开花主要在春、夏、秋三季,开花持续时间长,盛花期在夏天,冬季进入休眠,北方温度适合的场所,冬季也开花不断。

银星秋海棠只开花不结果,不能播种繁殖,可用扦插法,于春、秋两季切取当年生枝条,插在粗沙做的插床上或花盆里浇透水,半遮阴,用塑料膜罩上保湿,每日喷水34次,温度 18~20℃,10天左右即生根。也可将未木质化的枝条插入水中,5~6天换一次水,20天左右在茎切口附近生出白色的根,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家庭,成活率很高。

银星秋海棠喜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腐叶土、泥炭土更好,其中搀适量充分腐熟的鸡粪、猪粪、马粪、牛粪等农家肥,上盆时植株不宜栽得太深,以免烂根。生长一年以上的老株每年春季换盆或换土,同时整理、修剪、矮化株形,让其重新发芽、更加美观。春、秋季每周施一次稀薄肥水。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如浇水过多,易引起根系腐烂、落叶,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开花期要少浇水,保持土壤适当干燥。

银星秋海棠喜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气候,北方11月上旬入室,次年4月初出室,生长适宜温度18~20℃,冬季12~14℃,夏季温度太高,植株停止生长。冬季阳光较弱,不用遮荫,给予全光照,春、秋季节为半阴,夏季不可直接见日光,避免阳光灼伤叶面,造成干叶、卷曲。

要引起注意的是:④银星秋海棠叶片生长有趋光性,要及时转盆,使其均衡生长;②及时摘心,促进多分枝、多开花,使盆花姿态丰满,花繁叶茂。银星秋海棠的花此谢彼开,四时不绝,适合美化居室、会议室和宾馆、餐厅,也可作花坛用花,是集观叶、现花于一体的优良的盆栽花卉。

蟆叶秋海棠繁殖与栽培


蟆叶海棠又称王秋海棠、毛叶秋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它的叶片有绚丽的彩虹斑纹,艳而不俗,华而不失端庄,极为美丽,是秋海棠中最具特色的栽培种,也是重要的喜阴盆栽观叶植物。其栽培较普及,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在欧美一些国家尤为盛行。可用作中小盆栽种,也可作中吊兰式种植悬挂于客厅、书房或卧室,或与其他植物搭配作景箱种植,用于室内装饰美化。

形态特征:无地上茎,地下根状茎平卧生长。叶基生,一侧偏斜,深绿色,上有银白色斑纹。花淡红色,花期较长。

繁殖与栽培:用扦插与播种法繁殖,生长季节10天左右施淡肥一次,应注意及时摘心,夏季通风不良,易受白粉虱危害。

培育技术:为满足其上述生态的要求,北方地区盆栽,从5月初至10月上旬,可放在北面阳台上或廊檐下,也可放朝北房间窗台上培养,但要注意通风。干燥天气及夏天,每天向花盆周围地面上喷水数次,增湿降温,保持一个凉爽湿润的环境,这对其健壮生长极为重要。高温干燥易引起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培养蟆叶秋海棠,切忌向叶面上喷不清洁的水,否则极易产生病斑,影响观瞻。生长季节浇水不能过多,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生长旺季约每半个月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化肥或稀薄饼肥水。施肥时应注意不要让肥液玷污叶片,若一时不慎叶片上沾有肥液时需立即用清水喷洗叶面,把肥液冲洗干净。冬季移至朝南房间向阳处,夜间罩上塑料薄膜罩保温保湿,每隔5天左右用与室温相近的清水喷洗1次叶片,以免灰尘或烟尘沾染叶面,保持叶面清新艳丽。越冬期间室温需保持在10℃以上,停止施肥,控制浇水,即可安全越冬。蟆叶秋海棠一般生长4年之后植株长势日渐衰弱,因此宜每隔4~5年用叶插法进行1次更新。、

繁殖方法:蟆叶秋海棠的叶片硕大,叶脉粗壮,再生能力强,将叶脉刻伤可刺激它产生不定芽和不定根,因此可用叶插方法来繁殖花苗。用口面很大的浅盆作扦插容器,洗刷干净后装入炒过的纯净面沙,用盆底给水法把面沙浸湿。

选充实老熟的大型叶片作材料,用消毒后的刀片将叶片背面的叶脉刻伤,刀距2一3厘米,深入叶脉里。然后让叶面朝上平置在湿沙上,将叶柄插入湿沙,再用碎玻璃块将叶面压住,最后在盆面盖上玻璃,但不要盖严。在20一24℃的室温下20天后叶脉切口产生愈伤组织,35天后可长出幼根和幼叶,这时应拿掉玻璃通气。

小叶展开后切断幼苗间的主脉,分苗上盆,一个月后追施一些稀薄液肥,第二年即可开花。

相信《球根秋海棠的栽培技术》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花卉知识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球根花卉种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