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不学习不求教,种养花草会遇上一定难题,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摘除桑花桑果防治桑树断梢病”,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四川三农新闻网自贡讯(通讯员 刘学英)桑树断梢病,又名断枝病、白椹病。断梢病是近年来广泛流行的一种桑树病害。它是由小粒型菌核菌病原通过椹柄侵染新梢,导致新梢基部腐烂而折断的病害。其发病特点是长雌桑花或雌雄花同株的桑树易发生此病,断梢率达10-30%不等。该病在桑园容易泛滥成灾,严重影响春蚕饲养用叶。

为有效控制和杜绝该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该病是在长雌桑花的桑树上才发生断梢病的特点。蚕桑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指导广大蚕农在3—4月份摘除雌桑花、桑果。鉴于多数蚕农识别雌雄桑花存在困难的实际,对凡发生过此病的桑园,建议蚕农把所有桑花、桑果全部摘除,做到“见花就采”、“见果就摘”,切断病原菌传染途径,减少长桑花、桑果消耗桑树养份,增强桑树树势,提高桑树产叶量。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在桑果没白之前,抢摘桑花、桑果,就能有效杜绝断梢病的发生,连续两年摘除就能彻底根治。是既经济又环保的最佳防治方法。

XzH52.coM文章精选

桑树芽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隆阳区局部蚕区桑园发生了桑芽枯病,该病是桑树枝干性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冬芽,往往导致枝条、甚至主干的干枯,对树型养成影响很大。

1.识别

桑芽枯病多发生在枝条上的冬芽附近,围绕冬芽出现暗褐色、油渍状、菱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树皮干皱,病斑上出现橙红色小颗粒,围绕冬芽作环状排列,致使冬芽不能萌发。如病情继续发展,多个病斑互相连接围绕枝条一周时,病斑以上枝条枯死。

2.发病条件和传播规律

桑芽枯病的病菌以菌丝在枝条内越冬,菌丝生长适温为20-25℃,早春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座,3-4月间突破外皮露在外面,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夏季产生子囊壳,8-10月份子囊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从桑枝伤口侵入并以菌丝状态越冬。该病易发生在秋季采叶过度、偏施氮肥的桑园,在桑树受冻、地势低洼、桑树密度大或套种密集、虫害发生多的桑树抵抗力差而易于发病流行。在相同条件下,幼龄桑树比壮龄桑树容易发病。

3.防治措施

(1) 秋冬季防治

晚秋时对树体喷施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冬季桑树休眠后及时清园,修剪桑树后用波美4°-5°石硫合剂液喷枝干。

(2)早春药物防治

春季对发病桑园全面采用1%的硫酸铜液喷洒防治1次,7天后剪去病枝,再施第2次。防止再次浸染,减轻春季病情的发展。

(3)剪除发病枝

桑株轻微感病的从发病部位下方6厘米处剪去病枝,对发病较重的桑树齐地剪去树干。发病桑园必须春伐,不留封梢条。桑剪的剪口用1%的硫酸铜溶液消毒。剪除的带病枝干及时收集烧毁,不得遗留在桑园。

(4)加强桑园管理

桑园施肥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化肥,提倡施用桑树专用肥。秋肥不可施用过晚,以免造成秋后徒长而降低抗寒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桑树伤口,避免病原入侵。合理采叶,防止撕裂桑芽桑皮,晚秋蚕结束时枝条上留叶5-8片,以便继续光合作用,积累营养,使桑树枝条充实,增强抗冻害和抗病力。

毛竹枯梢病


枯梢病发生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毛竹发病后轻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枯梢病常发生在1年生新竹上,最初侧枝叶色逐渐变黄至棕黄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并渐次脱落,枝梢枯死,以至全株枯死。在枯枝基部上往往可看到红褐色舌状斑块,引起校梢死亡或整竹枯死。枯死的竹秆材质变脆,利用价值低。
浙江最早发现毛竹枯梢病,7月上旬,8~9月下旬为盛发期,随后气温下降,发病速度渐缓慢。从历年流行情况看,在发病区,凡遇7~8月份高温、干燥的年份,此病就会大流行。毛竹枯梢病是由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引起的。病菌为核菌纲球壳目间座壳科咏球菌属的竹咏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结合竹林砍伐和钩梢,把已感染枯梢病的竹株或竹梢砍除,将带病的竹、校及时烧毁。不要用病竹枯枝做篱笆等。
(2)7~8月份发病盛期,应加强调查,发现新竹枝叶枯黄,竹秆节部出现褐色病斑,应及时在发病部位以下1~2节处钩去竹梢,以免病害继续蔓延,造成整株枯死。
(3)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从新竹展叶时起每隔15天喷1次。
(4)严格检疫,不要从病区调运母竹。

桑树病虫防治


桑树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研究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桑树春季发芽到春蚕结束,是大部分病虫危害时期,应抓紧防治。
一、人工捕杀和药剂治虫桑树萌发阶段,捕捉桑尺蠖、桑毛虫的越冬幼虫,保护桑芽。4月间摘除桑木虱产卵叶,集中烧毁;捕捉野蚕初孵幼虫,利用黄叶虫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露水未干前,打落捕杀。根据桑叶采摘先后,对桑园区喷洒1000倍液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杀灭桑尺蠖、桑毛虫、桑象虫、野蚕等。4月上、中旬防治桑菱纹叶蝉,用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介壳虫用5-6倍洗衣粉液涂雌虫虫体。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铜氨液预防细菌性黑枯病。

二、春伐病树,摘除病芽病叶对桑萎缩型病的轻病树进行春伐,减轻危害。发现有芽枯病枝时用小刀刮除轻病斑后,涂刷20%石灰乳,发病重的枝条应剪去烧毁。对畸形肿大的桑赤锈病芽和初发病的褐斑病叶应及时摘除烧毁。

三、整理渠沟,注意排灌桑园发生涝害,均会减弱树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发生病虫害,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桑园积水的情况下,桑细菌病、桑褐斑病、桑线虫病、介壳虫、膏药病等多种病害就易发生。应及时整治好沟渠,以利排灌,促进桑树生长,减轻病虫危害。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又称枯萎病、细菌性枯萎病、瘟桑病等。病株表现为青枯,有些桑株全株叶片尚保持清绿色就失水凋萎;有的从桑株上部或中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处先失水,后变褐干枯或扩展全叶。剖开根茎部皮层时,可见木质部具褐色条纹,严重时扩展到茎枝或根的木质部,木质部变褐或变黑,横剖病枝或病根,切口处可溢出白色菌脓,发病时间长的根部皮层呈湿腐状脱落,木质部变黑腐朽。
防治方法:
1、严禁从病区引进桑苗,病区的桑苗,插条严禁外调。
2、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种苗,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或1%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土壤消毒。
3、药物防治:(1)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4000倍液喷洒或灌根。(2)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喷洒或灌根。(3)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喷洒或灌根。(4)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灌根。(5)上述药物防治方法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松果梢斑螟的防治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mendacella Staudinger)又名油松球果螟、果梢斑螟、松球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东北、华北、西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和台湾等地有发生,主要为害油松、黑松、赤松、马尾松、华山松、落叶松、云杉等,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种子产量。
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球果及嫩梢。嫩梢受害后弯曲、枯萎、倒伏、披头散发;主梢受害,可造成秃顶,丛生呈扫帚状;球果受害可导致畸形或干缩,不能结实。
形态特征 成虫 长10-13mm,翅展26mm左右,体灰色或灰白色;前翅赤褐色,近翅基有1条灰色短横线,内、外横线灰色,波状,中室端部有1不明显的新月形小白斑;后翅灰褐色。 卵 椭圆形,初为乳白色,后变为赤褐色。 幼虫 末龄体长15-22mm,体漆黑色,具明亮光泽,头、前胸背板及臀板黄褐色。 蛹 长13-16mm,赤褐色,尾端有6服状臀刺,中间4根较长。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受害球果内或当年生嫩梢内拉网越冬。来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继续取食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转移食害雄花序,而后进入嫩梢和2年生球果危害。被害球果的基部有大而圆的蛀孔,并常附有以丝粘连松脂的覆盖物,球果内虫道呈S形。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出现成虫。 成虫多在白天羽化、以8-12时最多,静止约3天后飞翔、取食花蜜补充营养、交配;交配后第4天单产卵于嫩梢叶鞘的基部、针叶凹面、球果鳞片、树皮或皮缝里,每雌产卵22-201粒、平均61粒,雌蛾寿命4-14天、雄蛾3-12天。卵多散产于球果基部或旧蛀孔附近。 7月上旬卵孵化。初孵幼虫蛀入球果或当年生嫩梢,但取食甚微,于11月上旬开始越冬。天敌主要有松毛虫赤眼蜂、姬蜂,及多种茧蜂、小蜂、寄蝇等。
防治方法 (1)加强林区管理。 加强幼林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为害;修枝时留茬要短,切口要平,减少枝干伤口,防止成虫在伤口产卵;利用冬闲时间,组织群众摘除被害干梢、虫果,集中处理,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 (2)根据成虫趋光性,甚至黑光灯以及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 可于越冬幼虫转移到雄花序时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白蜡梢距甲识别与防治


白蜡梢距甲(Tamnaspis nankinea Pic),又名白蜡梢叶甲、白蜡梢金花虫。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宁陵等县有发生。

寄主与危害 寄主白蜡。成虫、幼虫危害,但以成虫为害较重,主要危害白蜡树幼苗嫩梢,严重影响当年高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8mm,宽4mm,全体被棕黄色毛。头、胸、触角及足黑色(雄虫后腿节端部和胫节基部一般为棕黄色),鞘翅、后胸有前侧片及腹部全为棕黄色。头伸向前下方,有细而稀的刻点,额宽阔,额与淳基之间有1条明显的横沟,头顶中央有一深凹陷,复眼凹陷明显。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1/3,第1节粗,第2-4节较细,第5节后各节宽阔,目内端触角伸出呈锯齿状。前胸背板近乎方形,宽大于长,基部两侧具有一个小瘤状突起。小盾片倒梯形,后缘常微凹,表面有细而稀的刻点和毛。中胸发育期为1块椭圆形发育挫,位于小盾片前方,背面为前胸背板所覆盖,鞘翅宽于前胸背板,肩胛突出,两侧近平形,两翅在端部合成圆形。腹末外露。足发达,后腿节膨大,端部下缘具一对小齿,内外各一,雄虫腿节更为发达,下缘近中部还有一个较大的齿,后胫节向内弯曲,末端伸出,后胫节端部有2个距。胫节弯曲度更大,呈圆弧形,跗节有爪间实,雌雄除后足端距不同外,主要是雌虫腹末端内凹,而雄虫则不凹入。

卵 长形,中部稍弯曲,一端稍大,长2mm左右,淡黄至黄色。孵化前两端呈白色透明状。

幼虫 体长12-18mm,头向前下方伸出,前胸背板骨化较强。胸足退化。腹末端有一对角状突。体表面有瘤突。

蛹 白色,表面有稀疏的毛,每根毛着生在1个小突起或瘤突上。

生物学特性 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下12cm左右深的土室中过冬。来年春4月上旬,成虫大量出土并取食、交配,4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产卵于嫩梢内。幼虫孵化后蛀入梢内为害。6、7月间,幼虫老熟后向外咬孔钻出,坠入土中作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即在土室中过冬。成虫有群集性,每丛白蜡条上一般有成虫5-8头,最多达20头。成虫在晴朗白天气温较高及闷热时较活跃,大量交尾并作短距离飞行。遇阴雨、气温较低时,一般爬伏在植株下部,很少活动。遇大风雨时,则隐蔽在白蜡树下部的缝隙及枯叶、土缝中。夜间成虫栖息于白蜡树上。成虫危害,喜食幼苗嫩茎,很少食叶,致使叶枯萎。雌雄成虫交尾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十几分钟,长则1小时以上,1对成虫1小时内可交尾3-4次,交尾后3-5天开始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雌虫产卵前,选择直径4-5mm的嫩梢,以前足抱握嫩梢咬一周,梢顶断落,然后咬一小孔,将卵产入,再将产卵处两侧的叶片自叶柄咬断,方始离去。每产一粒卵,咬断一株苗梢。上端伤口处干缩成一小喇叭口,这是识别产卵枝的重要标志。成虫寿命一般为10-15天。卵经10-15天孵化,幼虫即在嫩梢内向下蛀食,仅取食嫩梢内部一侧,其嚼啐物常塞满隧道。粪便一般自产卵孔及梢顶排出。幼虫共4龄,经过30-40天,老熟后咬破下端枝皮,直接坠入土中作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即在原处不动过冬。被害梢长3-4cm。

防治措施:

1 成虫发生期,发动群众早晚捕杀。

2 剪除产卵枝梢及幼虫危害梢。

3 幼虫老熟入土前,在林地放养鸡鸭喙食。

4 成虫发生时,喷洒90%敌百虫或80%乐果各1000倍液。

5 幼虫为害期,喷洒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或喷25%蛾蚜净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甘蔗得了梢腐病该怎么办?【荐】

“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很多同道中人都会交流花卉的种植经验,种好花卉如何做到呢?爱花卉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甘蔗得了梢腐病该怎么办?【荐】”,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蔗得了梢腐病该怎么办?

甘蔗梢腐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落到梢头心叶上,便萌芽发侵入幼嫩叶基部,侵入生长点附近的蔗茎,随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重复侵染。高温、高湿天气种植过密,过量施氮肥,生长过旺,组织柔嫩,均有利于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用桂糖57/624、粤糖63/23等抗病品种。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3)修整好排灌系统,及时排除积水。

(4)加强管理,及时剥去老叶,清除无效分蘖,挖除病株。

(5)重病区在发病初期喷洒1:1:100倍式波乐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1)选用桂糖57/624、粤糖63/237等抗病品种。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3)修整好排灌系统,及时排除积水。

(4)加强管理,及时剥去老叶,清除无效分蘖,挖除病株。(5)重病区在发病初期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格桑花怎么种


环境要求

格桑花的故乡是西藏、青海、川西、滇西北那无边的大草原,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格桑花喜阳光、不耐寒、怕霜冻、忌酷热。耐瘩薄土壤,肥水过多易徒长而开花少,甚至倒伏。

种植方法

说起种植方法很简单,种植前要选好种子。4月将种子种下去,此时温度适宜,播后7-10天发芽。待长出真叶后即可分盆栽种。

养护

幼苗具4-5片真叶时移植,并摘心,也可直播后间苗。如土壤施以基肥,则生长期不需再施肥,土壤若过肥,枝叶易徒长,开花减少。7-8月高温期间开花者不易结子。种子成熟后易脱落,应于清晨采种。

格桑花为短日照植物,春播苗往往叶茂花少,夏播苗植株矮小、整齐、开花不断。

病虫害

格桑花病害有叶斑病、白粉病危害,可用50%托布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酒。虫害有蚜虫、金龟子危害,用10%除虫精乳油2500倍液喷杀。

桑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桑树的病害及其防治

桑里白粉病

该病初发阶段,叶片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病斑,然后逐渐扩大连结成片,同时桑叶正面颜色变为淡黄褐色;后期在这些的病斑中央,密生黄色小粒点,之后转为黑色。本病多发于枝条中部的叶子、硬化早的品种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秋季分批养蚕,先采桑条下部桑叶;

2、旱季及时抗旱,以延迟桑叶硬化;

3、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叶,间隔10-15天再喷1次。

桑褐斑病

多发生于嫩叶,特别是在高温多湿、日照不足的天气下易发此病。初期为水渍芝麻粒状病斑,颜色呈暗褐色,之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在病斑上面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粉质块,之后颜色变为黑褐色,叶色稍稍变黄,严重情况下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主要防治如下:

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叶,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蚕无药害。

桑树的虫害及其防治

桑树金龟子

种类多,主要有黑绒金龟子、褐金龟、铜绿金龟子等。以成虫啮食桑芽、嫩梢及桑叶造成危害,特别对苗木嫩芽影响严重。防治方法如下:

1、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当黄昏成虫交尾取食时,打落捕杀。

2、灯光诱杀成虫。

3、冬耕翻土时,随犁楝除幼虫和幼苗根部的蛴螬。

4、在傍晚可以喷施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以消灭成虫。

相信《摘除桑花桑果防治桑树断梢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干梢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