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不学习不求教,种养花草会遇上一定难题,怎么样才可以种植好花草呢?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生产管理技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米邦塔仙人掌(Milpa,Aitd)是我国近年从墨西哥引进的新型保健蔬菜,富含多种矿物质、柠檬酸和苹果酸,不仅补钙效果好,而且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清热解毒之功效。经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引种并在全国进行的多点试验种植证明,该品种为适宜我国推广种植的新型保健蔬菜良种。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及水土条件差异很大,在引种推广米邦塔仙人掌时,只有依据本地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现就江淮地区米邦塔仙人掌的种植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栽植技术

1.1 栽植前的准备 首先,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的地块搭建好大棚或日光温室。每667M平方施入5T左右腐熟有机肥,过于粘重的土壤可施入等量中沙或草木灰,以改善土壤结构。棚与棚之间挖深20CM、宽15CM左右的排水沟。棚内筑4条等宽1.2M的垄,垄间开挖深10CM、宽30CM左右沟。

1.2 栽植时间 米邦塔仙人掌在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环境下基本上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以春秋两季为最佳种植时间。在梅雨季节注意土壤不可太湿,寒冷季节尽量减少运输或室外存放时间,以免冻伤掌片。

1.3 栽植密度 米邦塔仙人掌以每667M平方栽2500株左右为宜,即:每个30M*6M的标准大棚4垄两行,株距25-30CM,每行110株左右。

1.4 掌片繁殖 米邦塔仙人掌可用播种和扦插两种方式繁殖,但仙人掌开花结籽一般需要3-4a(年),周期长,繁殖系数低,因此多采用掌片进行无性繁殖。不论掌片老嫩扦插成活后还需要一段自身生长育的过程才能长出幼掌,所以,应尽量选用深绿色厚实的掌片扦插。具体而言,当幼掌生长1个月以后,肉状刺已退化掉后的掌片剪下扦插较合适。掌片剪下后,剪口用40%的可湿性多菌灵原粉处理后晒1-2d(天)再插入疏松的基质中。插后如土壤比较潮湿可不浇水,如干燥可适量浇水,但可有积水现象。日均气温在20摄氏度时7-10d(天)即可生根,生根后转入正常管理。

2 管理技术

2.1温、湿度管理 米邦塔仙人掌喜干厌湿,喜热怕冷,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种植米邦塔仙人掌日常管理的关键。米邦塔仙人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35摄氏度,最低临界温度为0摄氏度,老掌可耐短暂-3摄氏度低温。在实际生产管理中,一般在不低于15摄氏度情况下,可以提高产量,并达到周年上市。生产上可用热风炉或其它加温设备加温。所以,江淮地区一定要进行保护地栽培,利用大棚或日光温室,有条件的可用连栋温室。

长期高湿环境会使仙人掌烂根而引起掌片腐烂。江淮地区夏季多梅雨,春秋季节也时有多雨现象发生,因此如何排水控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含水量是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除开挖好大棚之间的排水沟外,场地的整体排水能力也要认真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在雨季到来时,也可在大棚上面盖上塑料薄膜,避免雨水直接淋入棚内,但四周切不可封闭,以利通风。

xzH52.COm推荐阅读

米邦塔仙人掌扦插多久可以晒太阳


“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米邦塔仙人掌扦插多久可以晒太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米邦塔仙人掌是一种受欢迎的室内植物,常见于家庭和办公场所。对于米邦塔仙人掌来说,晒太阳对其生长非常重要。它是一种喜阳光的植物,适度的阳光照射可以促进它的生长和健康。但是,我们不能让它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它叶片晒伤。

那么,米邦塔仙人掌扦插后需要多久才可以晒太阳呢?一般来说,扦插后的仙人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需要为它提供适度的光照,同时逐渐适应阳光照射。具体的时间会因扦插方法、环境条件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需要大约两到四周的时间。

在扦插之后的适应期间,我们建议将米邦塔仙人掌放置在明亮但避免直射阳光的位置,比如靠近窗户的地方。它需要一定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过多的阳光可能会损伤嫩叶。逐渐地,我们可以逐渐将其暴露在阳光下,但要避免在午后的烈日下让它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在日常的养护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定期旋转仙人掌,保证其各个部分都能获得充足的光照。需要每天检查土壤的湿度,并适时浇水。保持适度的湿度可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要定期给仙人掌施肥,以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夏季高温的时候,温度过高可能会对米邦塔仙人掌造成伤害。如果室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我们可以考虑给植株降温,比如移动它到较凉快的地方,或者使用空调等。

米邦塔仙人掌扦插后需要经过适应期才能晒太阳。一般需要两到四周的时间。在适应期间,需提供适度的光照,但不要过量暴露在阳光下。同时,还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及适时浇水和施肥。通过合理的养护,我们可以帮助米邦塔仙人掌健康成长。

米邦塔和黄大刺仙人掌区别


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种花养花的乐趣一般人难以探知!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到底有哪些经验和技巧需要掌握呢?爱花卉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米邦塔和黄大刺仙人掌区别,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米邦塔和黄大刺仙人掌是两种常见的多肉植物,它们在外观、生长习性、养护要求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植物的特点和区别。

从外观上看,米邦塔和黄大刺仙人掌在整体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区别。米邦塔植株高度相对较矮小,一般不超过10厘米,呈现出紧凑的球状或半球状,叶片较为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黄大刺仙人掌则可以长至30厘米以上,植株形态呈现出扁平或倒卵形,叶片则相对稀疏地排列。

生长习性方面也体现出了两者的区别。米邦塔偏爱喜阳而避阴,怕湿怕寒,适合在户外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而黄大刺仙人掌则对阳光要求较为宽松,既能耐半阴,也能耐全日照。黄大刺仙人掌相对较耐寒,一般可在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生长,而米邦塔则相对较怕寒。

另外,两者的养护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米邦塔对土壤排水性要求较高,所以在栽培时应选择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并且注意避免过度浇水。而黄大刺仙人掌对土壤湿度要求相对较低,可以耐一定的干旱,因此在养护时需注意控制浇水量,并避免积水。

两种植物所需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也有所不同。米邦塔对光照要求较高,可以充分接受直射阳光,但在高温季节需要避免暴晒。而黄大刺仙人掌则在光照条件上相对较为宽容,可以适应不同强度的光照。温度方面,米邦塔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而黄大刺仙人掌则适应性更强,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摄氏度。

两者在花朵特点上也有所不同。米邦塔花小而娇嫩,多数为白色或粉红色,花期相对较短。而黄大刺仙人掌则花型较大,花色多样,包括黄色、红色等等,花期较长,一般可维持数周之久。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米邦塔和黄大刺仙人掌在外观、生长习性、养护要求以及花朵特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对于热爱多肉植物的人来说,了解这些区别可以有助于更好地栽培和养护这些植物,使它们在家中或办公场所更加茁壮生长。

异域来客——“米邦塔”


在墨西哥,仙人掌早就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但在我国,把仙人掌作为一种蔬菜,是近几年才有的事。“米邦塔”是墨西哥专家多年选育出的以食用为主、具有多种用途的仙人掌新品种,在药用、观赏、果用、美容、环保等方面很有价值。
“米邦塔”虽貌不惊人,却浑身是宝,营养丰富,富含钾、钙、铜、铁、锰、锶等多种矿物质及柠檬酸、苹果酸、磷脂、维生素、纤维素等,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促进新陈代谢、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特别是它不含草酸,极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是儿童及老年人补钙的佳品。它的适口性较好,如切成丝,通体碧绿透明,人见人爱,入口清香爽口无异味。可炒菜、烧汤,也可凉拌,更是制作罐头、饮料、色拉的上等原料。它的果实是一种好看又好吃的新型水果,在墨西哥大型超市及蔬菜水果市场上颇受欢迎。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粗生易长,抗性强,病虫害少,无需使用农药、化肥,是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和保健食品的首选品种。它为多年生植物,可一次种植,连续采收10年以上,不象其他蔬菜,每年或每季都要进行整地、施肥等一系列管理,大大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其植株无刺或少刺,便于管理。种植后两个月左右即可采收,以后半个月20天可再次采收,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可周年上市。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喜温暖,干燥、通风的环境,喜强光,零度以下易受冻害,作生产性栽培时要保持在5度以上。一般情况下可不浇水,梅雨季节要注意排水。一年四季均不要遮阳,以保光照充足。仙人掌性喜沙质弱碱性土壤,如土壤粘重,可多施有机底肥,以增加通透性。它又是浅根性植物,如遇大风大雨要注意防倒伏。主要采用无性繁殖。当掌片呈半木质化时,用利刀沿基部割下,切口用多菌灵粉处理,稍晾干,扦插在疏松的机质中,插后不要浇水,生根后转入正常管理。

金叶水蜡生产管理技术


金叶水蜡为木犀科女贞属落叶小灌木,是辽宁省海城市绿源花卉研究所于2007年从东北水蜡芽变中选育的彩叶品种。该品种嫩枝红色,叶金黄色,叶片比东北水蜡窄且长,其他方面与东北水蜡相似。花期6月至7月,果实黑色近球形,10月成熟。金叶水蜡在园林绿化中既可孤植,成为丛状、带状景观,也可做成造型树,或做篱、球、色块。由于生长速度快,管理粗放,养护成本低,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极为广泛。
水肥管理
金叶水蜡的适应性很强,在水肥管理方面不用特别精细。在辽宁地区,浇水可以遵循不是特别干旱就不用浇的原则,因为该品种无论是在抗旱还是耐涝方面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除非特别干旱,基本不用浇水。需要浇的时候,尽量选择早晨和傍晚,不要在中午进行。
一般的雨情下,也不用人工排涝。由于对土壤要求不高,金叶水蜡在沙质土、粘质土、微酸或中度盐碱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但以沙壤土最为适宜。春秋季定植的时候,适当施用底肥,可选择二铵、农家肥或常用的复合肥,浓度不用太大,以免造成烧苗。待金叶水蜡已经正常生长后,基本不用施肥即可保证良好的长势和景观效果。
温光控制
即使是在辽宁等东北地区,夏季的高温和光照也非常强烈。其中,高温对金叶水蜡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合理控制光照,能很好地促进其生长发育。
金叶水蜡喜光又耐阴,在遮光70%的情况下,仍可正常生长,因此可作为城市林下地被或种植于建筑物的背阴面。不过,根据笔者的经验,金叶水蜡在遮阴的条件下叶片有返绿现象,景观效果略逊一筹,但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辽宁海城,没有遮阴的条件下,其一年生苗的高度为50厘米至60厘米,而适当遮阴可使其平均增高10厘米以上,且不会造成树势虚弱。
因此,在苗圃生产过程中,金叶水蜡非常适宜间作。根据实际情况,将该品种定植于高2米至3米的五角枫、白蜡、柳树、榆树等大乔木下,保证合理的株行距,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促进金叶水蜡快速生长。
病虫害防治
金叶水蜡的抗病性类似于东北水蜡,很少有病虫害能对其造成严重威胁,在生长期内不用喷任何杀菌剂,除春季嫩叶上偶尔有卷心虫危害外,尚未发现其他病虫害。少量卷心虫可人工剪除,面积较大时,可使用敌百虫、BT粉剂等广谱药剂喷杀。
金叶水蜡苗圃除草有一点需要注意,常用的除草剂2,4-滴丁酯(2,4—D)可能会对植株造成药害,应该慎用。不如使用“一把火”、“一扫光”等杀灭性很强的产品,其具有“见绿就杀”的效果,但如果在喷药嘴上加装罩子控制药剂的喷射范围,使之只喷地面、不喷植物,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刮风天和雨天要小心使用或不用。
修剪移栽
金叶水蜡的萌芽力强,极耐修剪,容易造型,而且成形非常迅速,耐移植,更新能力强。3月至7月为金叶水蜡的生长高峰期,年平均生长量达1米左右。一年之中能够进行多次修剪,以培养各种造型,还可以做成绿篱、色块、模纹花坛等用于工程。该品种适于中度、重度修剪,十字对生枝极易萌发,从而形成致密的冠,即使树冠遭到人为破坏,也可自行修复。
须根非常发达的金叶水蜡,非常耐移植,除了冬季大地封冻之外,其他季节均可移植。而且,移植时不需要带土球,裸根定植后浇足透水,3天至5天后再浇一次水,即可保证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养殖方法
金叶水蜡的养殖多使用扦插法,具体包括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两种。
嫩枝扦插 扦插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6月初至6月末。于晴好天气,从健康母株上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在母本充足的条件下,尽量剪取长10厘米左右枝条顶端的3厘米用于扦插,这样的插条所含养分充足,插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劲。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任意长3厘米左右的半木质化枝条,只要带有两叶一芽,都能用于养殖。
使用干净的河沙制作苗床,厚度在2厘米左右,要保证良好的透水性。扦插之前,将插条在生长剂中速蘸,然后插入苗床。整个苗床插满后,喷一次水,用塑料薄膜进行封闭,使插条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为避免夏季的强光直射,最好在上面覆盖遮阴网。15天至20天插条即可生根。之后逐渐打开塑料薄膜适当放风,直至能够上市销售。需要注意,整个扦插过程中,插条所处空间的温度不要高于35℃。
当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嫩枝扦插时,因为具有良好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加上金叶水蜡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可以形成“以芽繁芽”。就是说,6月初嫩枝扦插的小苗,经过两个月的生长,在8月中下旬就能成为用于采穗的母本,将其的嫩芽打下即可直接扦插养殖。如果第一拨插条为10厘米左右枝条顶端的3厘米,只要到7月中下旬就可以采穗。根据笔者的经验,在温室大棚中,技术成熟的工作人员可以用一棵苗在1年时间内繁育出上百棵苗。
硬枝扦插 扦插时间既可早春也可在秋季。将一年生枝条剪成长5厘米至6厘米的段,插于苗床中。具体苗床准备和插后管理与嫩枝扦插相同。不过,相比前者,硬枝扦插的养殖量要小得多,目前在北方地区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作者为辽宁省海城市绿源花卉研究所负责人)

食用仙人掌大田栽培技术


一、气温条件

食用仙人掌原生长于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福建及四川南部最低气温不低于0℃的地区可露天栽培,其它地区采用大棚种植,东北寒冷地区温室还必须增加取暖设施。食用仙人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0℃以下有被冻死的可能。盛夏气温35℃以上时,仙人掌生长缓慢呈半休眠状态,应及时用遮荫网遮挡强烈阳光,达到降温目的。

食用仙人掌在我国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北方地区以春、夏、秋为佳。

二、土壤要求

食用仙人掌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南方的红土、黄土以及北方的票钙土、黑钙土等都能生长,尤以沙壤土栽培最佳。土壤应具备以下条件:

(1) 背风向阳,排水、保水性好;

(2) 土质疏松,透气性好;

(3) 呈弱酸性或中性;

(4) 含有一定的腐殖质、有机质。对于过粘的地块,可向土中掺入沙土或河沙,均匀地撒在地表约3-5厘米,然后充分混和。深翻后,充分耙细、耙平,再后做床。苗床以南北向较好,既美观,又有利于透光。苗床宽度一般为1.2米左右,床间沟0.3米左右。

三、水份要求

虽然仙人掌是植物界里奇特种类,但它仍是植物的一种,其生命活动依然离不开水。种苗生长过程在不同季节里,对水份的要求也不相同。春旱秋冬季节因外界气温低,阳光也不强烈,只需要适量浇水就行。随着气温升高,仙人掌生长旺盛,就要充分浇水。盛夏阳光强烈,气温过高,仙人掌出现短暂休眠,此时宜节制浇水。寒冷的冬天,仙人掌进入休眠状态时,在保持苗床稍微湿润的情况下,可停止浇水。浇水要见干见湿,即一次浇透,多日不浇,如果浇水太勤,水份过多,不仅未能促进生长,还可以引起烂根,危及仙人掌生长。夏天高温期,浇水要选择在早晨和傍晚时进行。

空气湿度对食用仙人掌的生长关系密切。湿度太低,影响生长和发芽;湿度太高,易引起仙人掌及根部腐烂。仙人掌除了通过根部吸收水份和养料外,它的茎部也具有辅助功能。适宜仙人掌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

四、种苗扦插

食用仙人掌是无性繁殖,不是靠种子繁殖,它的种苗就是掌片。其方法是,当新芽生长半年以上,肉质茎(掌)半木质化时用利刃沿基部割下,切口用50%多菌灵800倍化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化液浸泡一分钟消毒后,放在干燥的地方晾晒5-7日。待伤口稍干愈合后,扦插即可。掌片的长轴以南北方向为宜,即掌片的一面朝东,一面朝西,这样两面受光均匀,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防止是日光病害。掌片插入的深度以掌片高度的三分之一为宜。在保持掌片直立不倒的前提下,地面以上部分稍大为好,埋土过深容易引起地下部分腐烂。每亩栽2500株为宜,行距80厘米,株距35厘米。

五、施肥要求

食用仙人掌虽耐瘠薄,但对于疏松、肥沃的土壤仍是情有独钟,对肥料的要求:一是完全腐熟;二是不含过多盐类;三是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基肥可采用腐熟的鸡粪、牛粪、猪粪、人粪或饼肥。如果施无机肥,多用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也可用尿素和碳铵,每亩用量10公斤。可溶于水后使用,也可在行间开穴施入。春秋两季是仙人掌生长旺盛期,可每15天施肥一次;夏季高温期,仙人掌处于半休眠状态,宜暂停施肥;秋冬天气转凉,仙人掌生长缓慢,仅可少量施以淡薄肥水;冬季注意节制施肥。施肥可与浇水有机结合,晴天要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 对食用仙人掌施肥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随仙人掌生长年龄逐年增大而增大用量;

(2) 有机肥、无机肥合理搭配;

(3) 宁淡勿浓、薄肥勤施;

(4) 施肥数量配比均依生长和土地肥瘦等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机械照搬。

六、病虫防治

食用仙人掌一般不易染病,但植物界常见的病虫害如:红蜘蛛、介壳虫、线虫等等,都能对仙人掌构成威胁。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捕捉,或用1/200敌杀死,或40%乐果1000倍稀液(须视其纯度)喷杀,对杀死这些害虫效果很好。

仙人掌的病害有金黄斑点病、凹斑病及赤腐病等,这些病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并不严重,可定期喷含量75%百菌清1/800(或含量50%多菌灵),或含量70%甲基托布津1/600喷露预防。对于刚刚种植后的仙人掌种片,必须每天仔细观察,发现腐烂严重者,要及时拔出,用利刃削掉腐烂部分,切口用50%多茵灵800倍化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化液浸泡一分钟消毒后,放在干燥的地方晾晒5-7日重新定植。

无论虫害、病害均应遵循"防重于冶"的方针。及时清除杂草,定期喷药(每20天一次),定期疏松土壤。因湿度与温度的变化,时而太潮湿,时而太干燥,温度忽高忽低,都会促进病菌和虫害的滋生。要加强管理,改善栽培环境,消除害虫及病菌的滋生条件,做到防患于未然。七、嫩叶采摘

食用仙人掌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10-15年。稳妥的采摘方法是:新芽生长半年后,再长出嫩片时开始采摘。采用生长15-40天的嫩片,用利刃沿基部切下。在气候适宜,生长旺盛的季节里,每周都可采摘一次。过早采摘会影响产量,过晚味酸不好吃,一般在下午采摘,采下的嫩片在常温下可保存15天以上,冰箱保鲜40天以上。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每亩年产量在5吨以上,最高的可达10吨左右。

食用仙人掌的作用【荐】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没有人不喜欢花的,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活到老,学到老,种植花草的过程也如是,遇到种植难题如何解决呢?下面是由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用仙人掌的作用【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食用仙人掌的作用

食用仙人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以及抱壁莲、角蒂仙、玉芙蓉等珍贵成分,不仅对人体有清热解毒、健胃补脾、清咽润肺、养颜护肤等诸多作用,还对肝癌、糖尿病、支气管炎等病症有明显治疗作用。不含草酸,是儿童及中老年人补钙的佳品。

一:润肠通便

仙人掌干粉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苹果酸,可以消食健胃,尤其促进胃肠蠕动,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俗话说:“大便不通,百病丛生。”便秘是常见疾病,虽不能危及生命,但可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加速机体衰老。如: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

二:抑菌抗炎

米邦塔仙人掌对5种污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青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还有激素样抗炎作用。在传统中医疗法当中,以仙人掌外用治疗疔、疮、肿毒、蚊虫叮咬。内用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肠炎腹泻、痢疾等胃肠疾病。墨西哥人用它治疗腮腺炎、乳腺炎、烧烫伤、蛇伤、胃炎、肠炎、菌痢等。

三:预防感冒

仙人掌有抑制病毒的作用,可以抑制DNA和RNA病毒的复制,并使细胞外病毒失活。可被抑制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缺陷病毒。仙人掌中有大量的维生素,也可防止感冒病毒从外部侵入,增强对感冒的抵抗能力。还是治疗鸡瘟的灵丹妙药,对于现在流行的禽流感有预防作用。长期服用仙人掌饮料来预防感冒效果显著。

服用方法:5克仙人掌干粉加20毫升蜂蜜,用温水或矿泉水最好。

食用仙人掌的保护地栽培


一、繁殖方法

食用仙人掌是无性繁殖,不靠种籽繁殖,种苗就是掌片。采用生长1~2年以上的种株,当新芽生长1年,叶片比较充实后,用利刀将其割下,放在干燥的地方晾晒数日,待伤口稍干后扦插即可。如管理得当,温度合适,食用仙人掌1年可繁殖3~4茬,每茬每片种苗可繁殖5~6片新芽,每片种苗年可产嫩片2公斤以上,可连续采收10~15年。

二、精细整地

食用仙人掌保护地栽培密度较大,因此要求精细整地。土壤以沙质壤土最好,如是黏土,则须加沙改造。土壤PH6-7为宜。为使仙人掌获得高产,整地时必须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肥量5000公斤左右。定植前两周,要提前清园,深耕细耙和晾晒通风,以达到杀菌、松土的目的。

三、修作高畦

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和提高地温,保护地应采用高畦栽培。作畦时,按确定的行向在畦间开沟。畦高25厘米,畦宽80厘米,沟宽40厘米。

四、合理定植

(1)定植时间。保护地栽培,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春季一般4月中、下旬断霜以后,保护地内10厘米土温不低于10℃,日平均温度20℃左右,夜间气温不低于15℃时定植为宜。(2)定植方法。保护地栽培采用扦插法定植。扦插应选择晴天进行,以利缓苗。扦插深度以种片的大小而定,一般埋土深度为种片的2/5或1/3。栽植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种片底部朝下,不要上下颠倒;二是种片南北纵向,即茎片一面斜向东,一面斜向西,以使茎片在上、下受光均匀;三是以采取单行种植为宜。(3)栽植密度。食用仙人掌保护地栽植密度,一般比露地栽培要大,株距30~35厘米,行距100厘米,每亩定植2000株左右,定植行向为南北向。

五、水肥管理

(1)浇水。定植时应把握好土壤墒情,以手攥不散为宜。定植后仙人掌未生根前不要浇水。生根后要根据苗长势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再补充水分。当地表下5厘米处的土壤手捏不能成团时要及时浇水。浇水一般采取沟灌法,沟内水深以不掩没种片体为度,浇水要在早,晚进行。浇水的原则是:不旱不浇,浇则浇透。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和季节里,还要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和增加排水设施,防止保护地内积水。(2)施肥。基肥在整地作畦时施入土壤中,追肥根据情况在种苗定植后4~5个月,食用仙人掌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进行。施肥方法采取沟施或穴施法。沟施就是顺垄沟的两侧开挖15~20厘米深的小沟,将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或已腐熟的有机肥均匀地撒入沟内,然后覆土埋平。穴施就是在植株中间挖穴,将肥料撒入穴内然后埋平。

六、定芽修剪

定芽修剪是通过对食用仙人掌的新芽和嫩茎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有合理的营养形体,并在田间分布均匀,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嫩芽过旺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有用的茎片发育和新一代萌芽,定芽修剪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定芽数量。确定每个掌片保留多少嫩芽,主要是根据母片大小、植株长势以及所处层级。一般第一代掌片(即种片)只选留3~4片生长健壮的嫩茎培养;第二代及其以上的各代掌片应根据营养空间的大小,可保留2~4片嫩茎。嫩茎数量少,影响产量;数量过多,会造成营养分散,茎片生长发育不足,生长缓慢。二是茎片方向和生长位置。应予保留的掌片起码要具备3个条件:掌片方向和母片方向要一致;掌片生长在母片两侧纵向位置和顶端;生长发育健壮并分布均匀合理。三是残缺畸形的,长势弱小的、掌片基部萌生的以及有虫斑、病斑的嫩茎应及时全部切除,以免造成营养浪费,影响其他茎片生长。

七、采收

菜片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嫩片生长22~35天,过早采摘,影响产量,过晚采摘,影响菜片质量和口感。采收时间以上午9时之前为宜,因为仙人掌嫩片表面积大,受太阳照射后,容易萎蔫,上市不鲜,影响价格。采收菜片的注意事项:一是保护好被采植株;二是将所采菜片稍留一点于母片上;三是采收时防止在菜片上造成机械损伤;四是有伤斑、病斑和虫斑的嫩片不宜用做菜片;五是喷施农药后7~10天内不可采收菜片;六是采收菜片时应与定芽修剪结合进行,不要盲目乱采。菜片采收后不要堆积在一起,应置于阴凉处分级包装。如不能马上销售,还需进行预冷处理。食用仙人掌在常温下可贮存4~7天。(山东曹县农业局)

非洲菊夏季生产管理


1、定苗补植。非洲菊为周年开花植物,哪个季节种植不苛求,但从生产角度考虑,以10月达到第一个开花高峰期,故需要在春夏季栽培,使植株在高温阶段快速生长,秋季进入产花高峰期,具有3-4个分枝的植株可在冬季获得较高的产量,尽量在8月以前定植。。如今已快进入梅雨季节,来不及种植的,此时要抓紧补种,尤其是采用分株繁殖的,切除大部分叶片分株种植,并浇透水遮荫。
2、品种选用。花色主要以红色及黑心为主,其次为黑心黄及纯黄,再次为粉红、桔红、玫红、桃红,品种如北极星、太阳黑子、英吉利、丽人等。
3、温度水分肥料管理。非洲菊的生长,适温白天20——28℃,夜温14——16℃。6—8月,气温常超过30℃,棚内温度更是35℃以上,故大棚应两头通风,四周的裙膜也应卷起进行降温、降湿度。非洲菊淋雨易得病,故一般应终年避雨栽培。夏季需水量大,应充分供应水分,宜采用滴管,不宜采用沟灌。沟灌易使盐分上升。非洲菊对盐分很敏感,土表以湿润为原则。用肥量多少可根据该时期的气温而定。非洲菊属氮钾型作物,一般施复合肥为好。非洲菊常因夏季高温生长变得缓慢,此时应减少用肥量。施肥以液面滴灌为主,或垄中挖沟施肥,土再复原。
4、剥叶与蔬蕾。单株保留15—20张展开叶,一个单株花蕾不宜多于3个,其余的叶和花蕾应尽早剥除。
5、病虫防治。非洲菊的主要病害有根茎腐病(镰刀菌、隐地疫霉菌)、灰霉病、叶斑病等,其中以根腐病危害最大;主要虫害有潜叶蝇、叶螨、斜纹夜蛾等。生产中要以预防为主,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做好环境调控,摘除病残叶等措施降低病虫发生率。化学防治根茎腐病可在发病初期用甲霜灵500倍与甲基托布津500倍混合液灌根,定期用恶霉灵、枯萎灵、多菌灵喷雾防治。叶斑病可分别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潜叶蝇用阿维菌素、潜克、农地乐喷雾防治,叶螨可选用抑螨灵或克螨特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可用农地乐,10%除尽,5%抑太保和5%卡死克喷雾防治,病虫害防治关键抓住发病或虫害发生的早期阶段。

月季花常规生产管理及繁育技术


月季花系蔷薇科,蔷薇属常绿或半常绿直立灌木。月季对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而微酸性土壤最好(PH6-6.5);喜光,但强烈光照对花蕾发育不利;最适生长气温在22-25℃,夏季高温对开花不利;月季虽四季开花不绝,但以春秋两季开花质量最好;月季在园林生产中的用途主要有切花,盆花,和露地花卉。

一、月季繁殖技术

月季可用播种、扦插、压条、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但最为常规的是扦插或嫁接,少数也用压条法。

1. 播种 种子成熟后砂藏,到翌春播种。播种一般用于繁育新品种或培养砧木。

2.压条 适合矮生种及丛生多花蔷薇。凡枝软可弯到地面的都可在梅雨季节,于枝条可以压条处斜切一刀,用土嵌入伤口理入土中,并固定好,生根后切离母体。部分高大直立品种可用高压法。

3、嫁接 嫁接苗经济寿命长可达6-9年,切花生产中常用嫁接苗。砧木可用蔷薇,粉团蔷蔽,白玉掌,日本无刺蔷薇等,破木可用扦插繁殖,但用种子繁殖的实生砧更好,当砧木根颈部粗8一10mm时即可嫁接。

①根接 12月间掘取野蔷薇,修短根部,并在根颈上约5cm处截断,削成2.5——3.ocm斜面,取优良品种的健壮枝条削成等长斜面,上留2个芽截断作接穗,将砧木与接穗形成层对准,用塑料薄膜带扎牢,以株行距10cm假植于常现苗床内充分浇水后,另用于松泥土堆埋没嫁接处,只留出项芽。待到组织愈合后再移出定植。

②芽接 芽接部位尽量靠近地面,在嫁接头天可采开过花的充实枝条长5-8cm,留叶柄去叶水养一天,一般用T型芽接法或劈接法,其芽接在7-8月最好。

4、扦插 月季硬枝,嫩枝扦插均易成活,梅雨季节可取花后半成熟枝进行嫩枝扦插,切取中下部约3芽一段进行常规扦插。6-9月嫩枝扦插要配以全光喷雾设施30余天可生根。老枝扦插于9-11月进行。实践证明:夏季、秋季、冬季扦插,只要管理得当,成活率可达95%以上。

①夏季扦插 于 6月前后扦插,30天内生根长芽。可结合浇水喷洒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后酌情再喷酒1-2次。9月底就可开花。

②秋冬季扦插 9—10月份是扦插月季最佳季节,扦插方法与夏季扦插相同,但管理不同,扦插后必须用塑料膜搭棚覆盖,这不仅有利于初期保湿,而且有利于冬季保温,在此期间土壤含水量不低于85%,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90%。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及时喷酒1-3 次液肥促进生长,3月前后可选择晴天无风中午,开棚炼苗,4月份可移栽上盆。

以上方法也适合常规扦插和营养袋育苗。其配方可用腐叶或锯未,粗沙,过磷酸钙按5:3:0.5混合后,过筛堆集杀菌后备用,这种基质中性偏酸,疏松透气,富含营养,将其装入扦插袋进行扦插,成活后上盆可减轻苗木损伤,增加其商品性。

二、月季的修剪技术及切花生产技术

(一)修剪技术 修剪是月季生产中的基本操作,修剪结合温度和光照管理可控制产花期,同时正确的修剪,有利于维持树势及植株的更新,提高切花的产量和品质,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摘心 在花蕾豆粒大时,去掉花蕾或摘除上部三小复叶部分,这种方法用于幼苗期,保留较多叶片,增加光合作用,以促进骨干枝的形成,以便形成开花母枝。

(2)轻剪 在树势基本形成或枝条基本成熟时从花蕾以下五小叶处修剪,该部位腋芽饱满,萌发快,可迅速形成花枝,并对弱枝进行轻剪留大量叶片作辅养叶,供花枝迅速生长。

(3)中剪 在成熟枝的中下部进行修剪,留下饱满的芽,和较多的叶片,每个开花母枝留2-3个开花芽可集中供养,使之形成花枝,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形成较长的花枝。

(4)重剪回缩 重剪即在枝条下部或基部修剪,回缩则在空条下部主枝上修剪,两者一般用于控制植株高度或采花,低位重剪还可刺激更新枝的形成。

(5)折枝 在枝条一定部位将枝条弯曲折下不折断韧皮部,可分为高位折枝和低位折枝,该技术不但可抑制顶端优势又可保留大量的辅养叶片。有利于新枝的生长发育。

(6)采花 可用逐茬上剪法,也可用逐茬下剪法,其原则是:①保持健全的树形树势。②保留切花所需的花枝的长度。用逐茬上剪法采花,花枝产量增大,利于提高产量,但养分供应较分散,该法适用于环境条件好的时期,如春秋季,而逐步回缩法采花贮存养分多,而且芽越低越易发花枝,但产量较低,切花质量较高。

(二)切花栽培技术

1、土壤的准备 月季根系强壮,在栽植前应深翻土壤,并施足有机肥(如腐熟锯木、秸秆等)使土壤疏松透气,定植用高床,高出地面15-20cm,宽45cm,床间距40-45cm,株行距(双行植)35cm x(12—15)cm,每平方米栽苗7.5—10株。

2、定植,每床栽2行“之”字型栽植,嫁接部位应高于上面0.scm防止接穗部位生根,定植后立即浇透水并使室温升高,以利伤口尽快愈合,萌发新根。

3、切花月季的整形 原则是使母株有一个合理的株型,使光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幼苗期应及时除去花蕾促使基部萌生健壮枝条,当枝条直径达0.6-0.8cm时,才可留作开花母校,母枝高度一般60-80c才可进行正常采花。两年以上的高植株不能直接回剪至60-80cm高,应用折枝法,待新枝足够强壮时才断枝。

4.切花的剪取 一般是等花蕾萼片反卷,第1-2片花瓣松展时即可采收。

5.温度控制 月季产量,质量最佳的温度是14—25℃,较耐寒的品种在最低夜温5℃时仍可产花,但产花量及质量均下降,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遮荫降温。高温会使花头变小,颜色变淡,所以尽量降温至30℃以下。

6.水肥管理 在空气湿度达60%-80%时生长加快,茎杆较长,但冬季湿度过大会引起病害流行。在施肥上注意薄肥勤施,开花旺季应追肥l—2次。

三、盆花月季周年生产管理技术

1-2月,1月上旬与2月下旬各喷1次稀释5倍的石硫合剂。虽天气比较干燥,仍需有充足的水,并进行修枝。

3-4月,始发嫩芽,即开始施以氮为主的肥料。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止白粉病与黑斑病的蔓延,可用1000倍托布津或500倍多菌灵与除虫药混合使用加以防治。发芽时期浇水可多些,剪去多余的枝芽,新购的花及新苗如需地栽应及时种下。

5—7月,开始开花,应增加磷肥及钾肥,每月2—3次,除此以外用10g过磷酸钙,5g硫酸钾溶解于10kg水中,在开花前增施2次,每株施50g、在第一轮花开后喷除虫药或多菌灵,托布津交替使用直到秋季。盛花季节,花后要注意修剪,藤本月季要及时绑扎。

8月,施夏肥,量为基肥的一半,下旬开始进行秋季修剪。

9—10月,整枝后,为促使发芽开花施以磷钾为主的肥料,在开花前15天施1次,盛花期时施用的化肥溶液50g/株。秋天多雨,特别注意黑斑病的发生,要集中喷多菌灵或托布津。

11月,每株加施氧化镁50g,下旬开始落叶时要喷药,以防虫卵潜伏过冬,二年生植株下旬可进行翻盆,寒冷地区必须到2、3月才可翻盆。

12月,施冬肥,每株施牛粪500g,下旬喷稀释7倍的石硫合剂。同时进行整形修剪过冬。

月季花属中国十大名花和四大切花之一。其生产规模在整个园林生产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月季的生产管理及市场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


仙人掌的栽培管理


   仙人掌为仙人掌科多年生常绿灌木,又名仙人扇、仙桃、月月掌。茎为椭圆形,绿色,扁平,肥厚肉质,茎节相连,茎上具有刺丛,花生于茎上,鲜黄色,在原产地月月开花,花后结实,浆果状,黄色至暗红色。在北方花期6月至7月,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开花。仙人掌原产南美洲热带、墨西哥,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植。

仙人掌喜阳光,不耐寒,耐旱力强,适宜在通风和排水状况良好的沙质壤土上栽培。它与其它植物相比生长较缓慢,所以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少。因此,仙人掌并不总是靠肥料生长,而是通过移植或盆栽来促进其生长,只要适当调整花盆的大小,进行盆栽,也会使仙人掌长得很好。浇水时要浇得充足,达到从花盆底下部能往下滴水的程度。土壤表面干燥时,应过一两日再浇水。给仙人掌浇水的最佳时间,秋季应在早晨,夏季应在清晨或晚上,冬季应在晴天的上午及中午前后。春秋季给仙人掌浇水时一般对水温没什么要求,可冬季一般浇温水比浇凉水要好得多。

仙人掌喜阳光,在光线的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较好,可是到春季光线逐渐增强,温度升高时,一部分仙人掌由于蒸发热量而受损伤,留下疤痕。为了避免这种损伤,应该降温,并及时通风,进行遮光。

仙人掌盆栽,由于花盆内的根部发育过多而使下部通风不畅,因此应该及时调换土壤和花盆。换盆移植最好在仙人掌休眠期过后开始生长时,尽量避免在盛夏和严冬换盆。

仙人掌扦插极易成活,温室内四季均可进行,将成熟茎节切下,置阴处两三天,待切口稍干后,插于净沙或园土内,插后少浇水,但保持盆土湿润,三周后就可生根。

仙人掌冬季管理


秋高气爽的季节过后,紧接着的是寒冬的来临,伺候,气温持续下降。这个季节的管理重点就是要做好仙人掌类防寒保暖工作。

防寒华南地区冬季气温不太低,最低温度也在0℃以上,所以该地区仙人掌过冬所需要的设施比较普通。如果少量栽培,可将植株连同花器移入室内明亮的窗户旁;也可做个小型温橱,保暖效果不错;或是用薄膜哦搭盖一个简易温棚,经济实惠;要是有足够场地,建造小型玻璃温室,既实用又美观。在福建南部和两广地区,冬天都比较暖和,只要将透明薄膜盖在植株顶部生长点周围,就可安全越冬。江淮流域地区,气温比较低,元月份最低气温可达-2℃左右。缺乏保暖设备的家庭住宅,越冬保温有相对难度。可在朝南窗台制作小温橱,人工小气候可维持3℃以上温度。在遇到寒流侵袭时,可用薄棉被之类的东西覆盖或在温橱内点上电灯,以增加橱内温度。另外,此地区的爱好者有用玻璃箱栽培仙人掌的习惯,如武汉市的爱好者习惯将较珍贵的仙人掌种类放置在玻璃箱内观赏,冬天把箱口盖住,就能起到保温作用,有的爱好者利用住家阳台改造成简易温室,然后在各式各样的玻璃箱、玻璃柜内栽培仙人掌类植物,冬天就起到双层保温设备的功效。密封的双层保温设施一般可比外界的温度高7-8℃。做好以上的防寒工作,仙人掌类就能顺利过冬了。

东北和中原地区,冬季温度很低,最冷的时候可达-10~20℃。但一般家庭均有取暖设备,少量栽培越冬没有问题。要是大量栽培,除了要有正常的温室、温橱等设施外,还必须有炉火或电热加温才行,并尽量做到温度相对稳定,最低温度宜保持在5℃以上。为尽可能节省加温费用,白昼应充分利用阳光和热能。

控水仙人掌类植物在原生地,具有明显的生长和休眠过程,在寒冷的冬季到来时,它们就自然而然地转入休眠状态,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所以在冬季休期间,仅保持盆土稍微湿润即可,不必浇水,如果盆土太湿,容易使植株遭受冻害。而少数冬季不休眠的种类以及冬天气候温暖的我国南方,冬季不能断水,但浇水量应当截止,因为长时间低温多湿,容易致使根部腐烂。

光照仙人掌类植物再冬季里尽量多见阳光。冬季日照偏短,栽培在室内或玻璃箱、温橱、温室中的仙人掌,阳光稍嫌不足,若遇雨雪连绵,光照就更加欠缺。若长期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株茎萎缩,毛刺灰暗,降低观赏价值。所以越冬时,应把耐寒性差的瓜属(云类)种类放置于温室高处光射较好的地方,这样做不仅光照较好,而且相应的局部温度也较高。另外,也可采用补充光照的方法,来促进植株的安全越冬。

仙人掌类植物的生存环境极端干旱,造就了它绝大多数种类的代谢形式与众不同: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白天关闭气孔,仅靠分解体内苹果酸释放出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到了夜晚较凉爽的时候才开出气孔,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合成苹果酸,供第二天光合作用之需。仙人掌这种特殊的代谢过程,使您的居室内空气得到净化,具有空气清新器的功效,所以夜里在室内摆放几盆仙人掌类植物,会有益人体健康。

相信《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生产管理技术》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仙人掌花卉种植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