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种植达人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花卉栽培纲要(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四、观赏苗木的分类

一、花木类

1、春花植物:(3—5月,应重视早春花卉)

①红色:梅花、樱花、牡丹、山茶、垂丝海棠、日本晚樱

(蔷薇科)

②白色:白玉兰、广玉兰、琼花、木绣球、杏、桃、丁香

③黄色:金钟花(连翘)、迎春、云南黄馨、棣棠

(木犀科)

④紫色:紫玉兰、紫荆

☆注意:在市场上,应重视早春花的研究,杏×梅→杏梅;红叶李×梅→美人梅(×表示嫁接)

2、夏花植物:

①石榴:(黄河流域,地中海、伊朗、1千多年)

②百日红:(耐旱),品种种好。提倡分品种种植,实践中可以采用扦插繁殖

③金丝桃(梅):抗旱,播种

④栀子花:(盆花)喜肥

⑤六月雪:茜草科,半常绿矮生小灌木。白色小花,又叫满天星,在我们这常被用作盆景材料。

⑥云实(豆科、黄花为北方服务好)

⑦木槿:滨海木槿,耐盐碱

⑧银荆(金合欢):原产澳大利亚,分布于热带地区。又叫相思树,不过耐寒性差。喜酸,苏北不行

⑨夹竹桃:地中海,到黄河流域(红花、黄花),花期6—9月。是夏花植物中较好的品种,对SO2、Cl2等有毒低抵抗力和吸收力强。

3、秋天花木

①桂花(木犀科)

②木芙蓉花色多种,花期10—11月,绵葵科,木槿属。

③双荚槐(Cassia bicapularis)澳大利亚,黄色,国庆开花

④伞房决明、豆科、决明属。花黄色

4、冬天花木

①蜡梅(暗黄色,有香气)

②油茶(蓝色花)

③茶叶(白花)

④茶梅(宁海),山茶花中变种,耐底温性好,可耐-10℃左右低温,可以在本地生长。但在栽培中要注意土壤的酸碱度,以弱酸性较好(PH4.5-6.5,5.5-6.5之间为佳)。

说明:

①春天应开发新品种

②秋冬应加强引种工作

③专业化生产,形成区域特色

比如浙江金华:山茶、桂花、佛手

宁波(北仑镇)杜鹃花

福建:苏铁

④问题:区域试验较落后,品种比较乱

二、叶木类:

1、亮叶类:(常绿阔叶植物),①樟树(叶厚、基质、发亮、叶色浓绿)②大叶女贞(沭阳地区近年来栽种较多)

新品种:红楠青岛樟科

青冈壳斗科
另外,抗冻性好的品种

浙江樟(Cinna momum chekiang ensis),阴樟,天竹桂

2、异形叶类:

①羽状深列:苏铁,还有鲜切花中常用的针叶,散尾葵等。

②羽状复叶:栾树、合欢

③掌状复叶:鹅掌紫、七叶树(原产地湖北,种子大、耐寒、种子不能干(湿砂藏,河南鸡公山有成片林)

④掌状叶:八角金盘、鸡爪械

⑤剑形叶:丝兰、凤尾丝兰

⑥变形:琴叶榕

马褂木(空气湿度要求大,常植于绿地中间—分景很好,怕积水)。

XzH52.cOm精选阅读

花卉栽培纲要(二)


2、副热带花卉

⑴地中海气候花卉

如地中海北岸、葡萄牙、法国、意大利沿海地区和南非好望角地区、北美加州海岸等产的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这些地区的植物都要求有温和的冬天(部分植物能耐轻微霜冻)和凉爽的夏天。如在暑热地区,入夏减少或停止开花,休眠或枯萎。

⑵副热带季风气候花卉

如我国东南沿海产的翠菊、山茶、杜鹃等,较适应暑热。

⑶副热带高山、高原花卉

如我国云贵高原的报春花、龙胆、高山杜鹃等,喜爱凉爽的夏天。

⑷副热带沙漠花卉

如南非的生石花属、芦荟科以及其他多肉植物。

3、暖温带花卉

⑴大洋东岸夏绿林气候花卉

如英格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德国西部和法国北部,以及北美自加拿大温哥华至美国俄勒冈州等地区所产的欧石楠、三色堇、雏菊等。这些地区夏季凉爽,冬季不太冷。我国云贵高原植物在此生长特佳。

⑵暖温带季风气候花卉

如我国长江以北至辽宁南部,以及北美东海岸气候(植物耐寒性)带地区产的牡丹、菊花等。这些地区春夏雨水充沛,夏季在短期高温。

4、冷温带花卉

包括我国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和北美气候(植物耐寒性)第1、2、3等带地区,以及中欧、北欧、苏联欧洲部分(不包括寒带地区)等地所产的花卉,草本如一些百合、鸢尾、侧金盏等,木本如黄刺玫、玫瑰、锦带花、丁香等。

附:温带高山植物:如阿尔卑斯山和我国天山等高山上的草本植物—龙胆、高山报春花、高山剪夏罗、高山石竹、高山紫菀、筷子芥、高山风铃草以及雪莲等。但岩石园栽培所称的高山植物很多并不是产自高山。

三、依据用途和栽培方式分类

1、露地花卉

⑴开花乔木

以观花为主的乔木,某些种类如山楂、海棠类,秋冬兼可赏果或赏叶。

⑵开花灌木

以观花为主的灌木,如榆叶梅、丁香、绣线菊等,有些种类可赏果,如平枝栒子、火棘等。

⑶花境草花

多年生草本花卉,如芍药、萱草、鸢尾等。

⑷花坛草花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及少数鳞茎植物,如郁金香等。

⑸地被植物

用以被覆不规则地形或坡度太陡的地面,如细叶美女樱、蔓长春花、络石等。

2、温室观叶盆栽

⑴热带植物

越冬夜间最低温度为12℃,如喜林芋、凤梨类、橡皮树、变叶木等。

(2)副热带植物

越冬夜间最低温度为5℃,如文竹、吊竹梅、鹅掌柴等。

3、温室盆花

⑴低温温室

保证室内不受冻害,夜间最低温度维持5℃即可,栽培报春花、藏报春、仙客来、香雪兰、金鱼草等亚热带花卉。

⑵暖温室

室内夜间最低温度为10—15℃,日温为20℃以上,栽培大岩桐、玻璃翠、红鹤芋、扶桑、五星花及一般热带花卉。

附:热带兰花温室:暖温室或高温温室。

①卡特兰类、文心兰类——日温220—30℃,夜温120—18℃(暖温室)。

②大花蕙兰类、兜兰类——日温低于30℃,夜温100—12℃(暖温室)。

③蝴蝶兰类——夜间温度180—20℃(高温温室)

④石斛类—夜间10℃(暖温室)。

4、切花栽培

(1)露地切花栽培

唐菖蒲、桔梗、各种地栽草花以及南方的桂花、蜡梅等。

(2)低温温室切花栽培

香石竹、香雪兰、月季、香豌豆、非洲菊等(包括温室催花枝条如丁香、桃花等)。

(3)暖温室切花栽培

六出花、嘉兰、红鹤芋等。

5、切叶栽培

(1)露地切叶栽培

木本植物如胡颓子、桃叶珊瑚等。

(2)温室切叶栽培

如文竹、蕨类等。

6、干花栽培

一些花瓣为干膜质的草花如麦秆菊、海香花、千日红以及一些观赏草类等,干燥后作花束用。

7、其他

如观芽的银柳 ,观果的南天竹、金柑、佛手等。

以上三种分类方法,各有所长,可互相补充,则一种植物的全貌(包括生态、习性、栽培特点和应用)都可以看到,例如:

红鹤芋:热带雨林,常绿多年生,暖温室切花或盆花。

金鱼草:副热带地中海气候,宿根,低温温室盆花,或花坛草花、露地切花。

此外,也可以观赏部位分类,如观花、观叶、观果、观芽等;以生长环境分,如土生、砂生、水生、附生等,都可以表示出某些特点。但各类之间,品种数量多寡太不均衡,不能突出分类作用。

花卉栽培纲要(四)


3、彩叶树种:

①终年彩色的:

A:复色叶

异色:木半夏、红背桂、变叶木

嵌色:金叶大叶黄杨、金心胡颊子、常春藤

洒金:洒金桃叶珊瑚(耐阴)、洒金柏、耐阳

镶边:金边大叶黄杨、银边大叶黄杨、金边瑞香

B:单色

红色:红花檵木、红羽毛枫、红鸡爪械

紫色:紫叶桃、紫叶李、红叶小檗

黄色:金叶女贞(金叶水蜡)

②季节性变色

秋天变红:

A:枫香(金缕梅科)大乔木,对SO2、Cl2有较高抗性,目前市场前景看好)。

黄栌(北京香山红叶,就是黄栌)漆树科

榉树(木材好)金坛、喜钙、石楠

B:秋天变黄:银杏(北方栽种很多,但经常死亡,北方不是冻死、旱死)

nbsp;金钱松(要求酸性土)

金叶鸡爪械(市场很少)

注意:在园林设计中,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三、篱木类:(是草坪的替代品,优点,管理省工)

①阳生性:灌木包色块: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红桂木、葱兰等。

②耐阴性: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法国冬青(在高架桥下作地被绿化苗用较多)。

四、蔓木类:

1、缠绕藤本:紫藤、油麻藤、崖豆藤

2、攀缓藤本:

①有茎卷须:葡萄

②茎卷须上有特化吸盘:地锦、五叶地绵

③气生根特化成吸盘:常春藤、凌霄、络石、扶芳藤等

3、蔓生藤本:蔓长春花、花叶蔓长春花

4、蔓生灌木:蔷薇、迎春

五、果木类:

火棘:蔷薇科,常绿灌木,也可培育成小乔木,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作绿蓠,也可作盆景。

冬青(冬青科,常绿乔木,花5月,果期10-11月,暖温带树种,耐寒力强,市场需要量不大)。

石楠:(蔷薇科,石楠属,花期4-5月,果期10月,梨果球形,红色。)

六、林木类

针叶、柳木、杨木等

城市规划的要求:

绿化→园林化→生态园林化→生物多样化

城市的苗木使用要求

绿化→彩化→香化→生物化

花卉栽培纲要(五)


第二章绿化苗木的栽培管理

属于暖温带气候条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中性,适于各种花卉的生产,也是我国南花北移的良好“驯化”地带。

绿化苗木的栽培管理,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在生产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安排:

(一)选地

1、水源方便,交通便利。绿化苗木的生产,如果交通不便,势必增大运输成本,影响效益。

2、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对于土壤粘重的“二节土”,可以采用施有机肥等办法改良。

3、地形要开阔、平坦、避风、向阳。

(二)整地

1、深耕细作翻耕土地一般与施基肥结合进行。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家杂有机肥2500kg,过磷酸钙50kg或骨粉37kg拌匀后均匀的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翻耕25—30厘米,将肥料翻入土壤下层,同时要捡除砖石、瓦块和杂草树根。最后耙平,待用。

2、整地作畦苗木栽植之前,一定将深耕、耙平的圃地整理成坡地,以利灌溉和排水,并开好田间的排灌沟渠。然后,做成与排灌沟渠垂直,宽为1.5米左右的低畦。在两畦间做高出地平20厘米,宽20厘米的畦埂,长度不限。较低洼的地段,应做高畦,畦面高出地面25厘米,两畦间留下50厘米距离,以备雨季排放积水。

(三)移植和定植

露地花卉,除去不宜移植而进行直播的花卉外,大都是先在苗床育苗,经分苗和移植后,最后定植于花圃中。

移植包括“起苗”和“栽植”二个步骤:

1、起苗:起苗应在土壤湿润状态下进行,以使湿润的土壤附在根群上,同时避免掘苗时根系受伤。裸根移植的苗,用铁铲将苗带土掘起,然后将根群附着的土块轻轻抖落,随即进行栽植;带土球移植的苗,先用铲子将苗四周铲开,然后从侧下方将苗掘出,修圆土球。

2、栽植:栽植方法有沟植法和穴植法两种。沟植法是依一定的行距开沟栽植;穴栽法是依一定的株行距挖穴栽植。

移植的方法很多,可分为裸根移植和带土球移植。裸根移植通常用于小苗及一些容易成活的大苗;带土球移植多用于大苗和少数根系少较难移植的苗木。

栽植完毕后,用铲子将树根周围的土铲平,以便栽植畦内灌溉通畅。

(四)灌溉

1、灌溉用水:最好用无污染河水,其次是池塘水,不含碱质的井水(一般在10—15米深的地下水)在生产中经常使用。

2、大水漫灌:在我县花木产区主要使用畦灌的方式,这样方便及时、灌水充足,缺点是用水量大,且灌水后,易使土面板结,整地不平或镇压不匀时,常使水量分布不均。但可以通过中耕除草解决。

3、喷灌:将水压向水管上的喷头,水自喷头喷成细小的水滴进行灌溉。本法与地面灌溉相比,省水、省工、不占地面,还能保水、保肥,地面不板结,提高水的利用率,但自动喷灌成本较大。

4、喷淋:播种的幼苗,因植株较小,宜用细孔喷壶喷水,以床土湿润为度。

5、灌溉的次数:灌水量及灌水次数,常依季节、土质及花卉种类不同而异。

幼苗移植后的灌溉尤为重要。我县颜集镇堰下花农通常在移植后连续灌水三次,称为“灌三水”:第一次移植后随即灌水,称为“定根水”,第二天早上灌一次足水,称为“回水”;隔4—5天浇水,称为“松根水”,这次水浇后即可松土,转入正常管理。

夏季及春季干旱时期,应有较多次的灌水,沙性土壤更应增加浇水次数。

(五)施肥

1、肥料的种类及施用量:花卉栽培常用的肥料种类及施用量依土质、土壤肥力、前茬作物、气候、降雨量以及花卉种类的不同而异。经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年研究表明(附表1),草花类和绿化苗木类的需肥是不同的。

花卉的施用肥量(kg/亩)

花卉类别 N P2O5 K2O

草花类 6.2—15 5—15 5—11.3

绿化苗木 10—15 6.8—15 13—20

花卉的施肥不能单独施用只含某一种肥分的单纯肥料,一般施用N、P、K三种营养成分皆有的复混肥料,只是在确知特别缺少某一肥分时,始可施用单纯肥料。

2、施肥的方法:

⑴基肥:人粪尿、家杂肥、饼肥等有机肥,在播种或移植前结合耕地进行施肥。一般每亩可施750kg—1000kg的有机肥。

花卉的基肥施用量(kg/亩)

肥料花卉种类 硝酸铵 过磷酸钙 氯化钾 硝酸铵 过磷酸钙 氯化钾

草花类 6 10 3.3 8 16.7 6

绿化苗木 3.3 5.3 2 14.7 33 12

⑵追肥:在花卉栽培中,为补充基肥的不足,满足花卉苗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常进行追肥。

一般追肥次数在3—4次/年,第一次在春季开始生长后;第2次在开花前;第3次在花后;秋季叶枯后,应在株旁补以有机肥,进行第4次追肥。(常绿植物以每次新梢生长为其界限)。

追肥的施用方法依肥料种类及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植株较大施肥应距根系远些,施用粪干或豆饼时,可采用沟施或穴施。

施用人粪尿或化学肥料时,常随水冲施,化学肥料亦可按株点施,或按行条施,施后灌水。

(六)中耕除草

中耕能疏松表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空气流通以及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分解,为花卉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创造良好条件。结合中耕拨除杂草,以免与花卉争夺养分,影响花卉正常生长。

中耕时间:幼苗期及移植后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于阳光下,除了土面极易干燥外,还容易滋生杂草,这时要及时中耕。

中耕深度:依花卉根系的深浅及生长时期而定。根系分布较浅的花苗应浅耕;反之,可深根。幼苗期中耕宜浅,以后随苗株生长逐渐加深。中耕时株行中间处应深,近植株处应浅,中耕深度一般为5—8厘米。

除草的要点:“除早、除小、除了”,“除早”是杂草发生之初,工作量小,“除小”是杂草根系较浅,入土不深,易于去除;“除了”是杂草开花结实前必须除清。

除草剂的运用:目前常用的是莠去津、乙草胺、盖草能等。但要经过小面积试验后使用。我县花农在生产中常用4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400克/亩拌砂,均匀撒在刺柏、圆柏等移栽苗畦内防除单子叶杂草,效果很好。

(七)轮作

轮作是在同一地块,轮流栽植不同种类的花卉,其循环期限一般二、三年以上,其目的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防除病虫害。

不同种类的花卉、浅根性与深根性花卉对于营养成分的吸收、病虫的为害都不相同。

苏茶茶树栽培(三)


1981年,宜兴县茗岭乡吴祥生对密植速生茶园的定型修剪进行研究,认为密植速生茶园也应进行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剪可以提前一年,不能单纯依靠“以采代剪”培养树冠。1982年9月,在省农林厅园艺处组织的密植速生茶园考察报告中提出密植速生茶园必须适时进行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剪高度15~25厘米,第二次为30~40厘米,经过1~2次定型修剪可以进入投产,正式开采时保持树冠高度54~68厘米,修剪形式为水平形。1987年,无锡市郊区通过对3.6亩13龄福丁大毫茶试验园的观察提出,属小乔木型的大毫茶树,必须进行四次定型修剪,还要结合打顶采摘,才能控制树势。第一次定剪高度为18厘米,第二次33厘米,第三次为45厘米,第四次为55厘米。修剪采用水平形,每次定剪后对新梢抽发高于平均水平的进行打顶采摘。从年开始,宜兴、溧阳等地茶区开始使用单人修剪机进行定型修剪作业。到1997年,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三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在栽种后第二年春茶前,以后两次分别在第三、第四年的春茶以后,作业方式有手工剪也有单人修剪机剪。

(三)轻修剪

建国前,江苏省开采茶园不进行轻修剪,而是以采代剪,任茶树自然生长。引入苏联茶树栽培技术后,情况才有变化,1959年,第一批条播新茶园建成投产,开始对采摘茶树施行轻修剪,树冠剪成弧形。1963年省农林厅在技术资料中对茶树轻修剪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定型修剪,基本形成采摘面的茶树,每年或隔一年在春季发芽前或秋季停止生长后进行修剪一次,修剪高度比原来的采摘面提高3~5厘米,……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秋季不宜修剪,一般来说秋季修剪不宜太迟使用。”此后,定期进行轻修剪成为江苏茶园管理的一项固定制度,只是树冠修剪成平形还是弧形,各地有所不同,修剪时间大多在春季发芽前,工具为篱剪。金坛县林茶病虫测报站于1983~1987年进行了茶园秋季轻修剪的试验。试验结果为:在一定条件下,秋季轻修剪可促进春茶增产19%~25%,但修剪深度应掌握在3~5厘米,时间不迟于10月上旬,剪后适当喷施一定浓度的磷钾肥。从年开始,宜兴、溧阳、金坛、句容、无锡郊区等地大面积使用双人、单人茶叶修剪机进行轻修剪作业。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早春高档名特茶畅销,为了提早开采期,增加早春高档原料产量,许多茶场实行茶园分批轻修剪,即部分茶园仍然在春季发芽前轻修剪,而另一部分则在春茶结束(5月上中旬)时轻修剪,留养夏秋梢,提早来年发芽时间,采摘枝梢上每一个节间的腋芽,形成所谓“立体采摘面”,以取代局限于树冠表面的“平面采摘面”,后一种修剪方式应用比重在扩大。

(四)深修剪

1959年下半年开始的三年,茶园严重失管,茶树自然生长,有不少树冠高度超过1米。1964年,为适应内外贸需要,政府开始重视茶叶生产,但许多处于自然生长状况下的荒芜茶园无法进行正常耕作和采摘,宜兴县川埠茶场(现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在11区进行茶树深修剪获得成功,具体操作是将茶树修剪至地面50厘米处,并立即进行耕翻和施肥,同时培养新的树冠采摘面。宜兴县组织茶叶技术人员在该场召开现场会,在全县茶区推广深修剪技术。1975年,溧水县茶场在衰老茶园进行深修剪试验,剪至树冠采摘面以下10~15厘米,并结合改土增肥措施。80年代以后大部分茶场在经过4~5年轻修剪以后,对茶园分批进行一次深修剪,以控制树高,调节发芽期,抑制春茶生产高峰。1996年6月,溧阳市茶果良种场用重修剪机对100亩茶园进行机械深修剪,剪去因干旱造成的衰败树冠,1997年树势得到全面复壮。

(五)重修剪

1978年,江苏省芙蓉茶场树龄15年的盛产期茶树,遇上特大干旱树势迅速衰败,从1979年开始,该场应用重修剪方法对这部分茶树进行树冠改造,通过三年实践,该场取得的经验是:①制订规划,分年实施,改造一块,复壮一块,每年重修剪面积控制在占总面积的5%~10%。②留桩高度恰当,一般距地面30厘米左右。③选择最佳时间,一般在春茶后。修剪工具有镰刀和果枝剪。1995年,武进市雪埝镇费巷茶场的200亩(1974年种)茶园,由于遭受椰园蚧、蛇眼蚧危害,树势严重衰败,不得不进行重修剪改造,至1996年,改造茶园树势完全恢复。1996年,武进市潘家镇城湾茶场、溧阳市水西茶场等应用重修剪技术对衰老茶园进行树冠改造,面积达300亩。对树龄年轻、因受自然灾害成病虫危害树势衰退的茶树进行重修剪,尽快恢复产量,是江苏茶区常用的树冠改造方法。


七、茶叶采摘

唐代,一年之中只采春茶。史料记载采摘夏秋茶,是在明朝,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陈继儒《太平清话》说:“吴人于10月采小春茶,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从此蹉过,霜凄雁冻,不复可堪矣。”记述开采时间最迟的是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熊明迂《罗山介 茶记》的罗山介茶(江苏、浙江交界处),在“立夏”时开采。

1949年前,江苏茶业衰败至极,有茶叶就采,没有就无人问津。茶农采茶时,“一张小凳一只筐,从下向上全摘光”,俗称“脱裤子”采茶。

建国后,新型条播茶园逐步投产后,国有场圃向安徽祁门学习新的鲜叶采摘管理经验,并且制订了鲜叶采摘标准,1957年,全省国有茶(农)场全面推广鲜叶采摘“提采法”,摒弃“捋条法”。1959年,全省茶区推行“茶叶、枝条、茶籽”三丰收活动,首先开展采茶竞赛,宜兴川埠茶场(现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测定采茶冠军双手提采频率为1分钟300次。双手提采法逐步在全省推广。1963年,省农林厅按照“采养结合”的原则,对建国后发展的新茶园提出采摘标准:①春季定型修剪的幼茶,夏茶留2~3叶打头,促使多生侧枝;②未形成采摘面或茶树高度在50~65厘米之内的,以养为主。春、夏季新梢伸展至一芽三、四叶时留2叶打头,秋季留1叶打头,单叶一律不采。③采摘面高度在65~80厘米之间的,切实贯彻分批留叶采摘。

采摘时间和标准

季节 采摘时间 采摘标准 产量比重%

春茶 4月下旬~6月上旬(50天) 采1芽2、3叶,留1叶对夹叶全采 40~45

夏茶 6月下旬~7月下旬(30天) 采1芽2、3叶,留1叶对夹叶全采 25~30

秋茶 8月上旬~9月(60天) 采1芽2、3叶,留1叶 30~35

1979年,镇江地区茶叶果树研究所(现无锡市茶叶研究所)通过对106亩28龄茶园鲜叶采摘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一整套因树、因地、适度、分批、按标准及采养结合的合理采摘技术,其要点有:①因树、因地、因时确定鲜叶开采期。②适当提早各季茶的开采期,确保鲜叶采摘质量,制定相应的鲜叶级别标准,作为验收依据。③适当增加秋茶实采天数,提高秋茶产量。④做到批次分清,增加采摘批次。⑤坚持采留标准,及时分批勤采。⑥推广双手提采法,切忌抓、捋等不良采法,归纳起来为:适时采、分批采、标准采、留叶采。

1980年以后,密植速生茶园逐步投产,无锡市郊区林特局、无锡市大浮林果场合作试验研究密植茶园鲜叶采摘技术,认为密植茶园2~3年生开采初期,树冠尚未完全定型,采养原则应为:春茶多留,夏茶少留,秋茶基本不留。4~5龄时,采摘面宽阔而芽叶密集,应适当减少留叶,增加采摘批次。

1984年,茶叶购销体制开始改革,茶叶由计划调拨转向市场调节,茶叶采摘也因市场需求变化而有所调整。溧水县茶场着手改进春茶的鲜叶采摘,具体是:①为适应“尝新”需求,适时早开采,场部确定开采期以“略早”为好。②适应“喜嫩”需求,抓紧抓好“细嫩采”,较大幅度提高高档芽叶比例。③提高采摘技术,严格采摘管理,保障芽叶质量。1986年,金坛县气象站与茅麓茶场、方麓茶场共同开展春茶开采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①早春,低温多阴雨还是温暖多阴雨是决定春茶开采早迟的关键。②开采期与3月份的日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10度的活动积温呈线性相关。③早春低温冻害对茶芽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开采期。

1993年,无锡市马山林果场针对无性系良种比重大,名茶“无锡毫茶”市场需求量大的情况,提出了多采细嫩芽叶,符合名茶采摘标准的芽叶要采净采好,保证毫茶占总产的31%以上,在采留关系上,采取春茶留鱼叶采,夏茶留一叶,秋茶适当提早封园的技术措施。1995年,锡山市多管局为大力发展名茶生产,对名优茶的鲜叶采摘提出了:①留养秋梢,保好秋后一片叶,推迟轻修剪,促进早开采。②提高采摘标准,把好茶叶质量,提高锡山“太湖翠竹”茶的产量和质量。到1997年时,这种方法在苏南茶区普通推广。

八、覆盖栽培

(一)铺草覆盖

清《时务通考》一书中有“每年须用锄,锄浮其土;锄后用干草遮其地,使不生草莱,则其树茂盛。”的记载。建国后,这一技术得到继承和发展。1963年,省农林厅在关于如何开辟新茶园的技术资料中,将茶园铺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1979年,南京市栖霞区农林科在新拓植的茶园中铺草覆盖,于茶籽播种后,5月上、中旬在茶园附近割青草(或稻草),以“鱼交尾”方式,铺于新茶园播种行上,宽60厘米,厚度以不见土为原则。在草上压些土块,以防风吹。每亩用草量为青草1000公斤或干草500公斤。幼苗出土时及时揭草,揭盖草在晴天的傍晚或阴雨天进行,并将揭下的草铺在茶行西侧,离幼茶根约5~10厘米。结果表明,铺草以后,新茶树成活率提高17~30%,苗高增加近一倍,根颈部直径增0.1~0.25厘米,分枝数量多2~3条,实现强苗、壮苗。1984年,金坛县多管局根据省农林厅要求,实施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全县茶园铺草1758亩,共耗用稻草102万公斤,平均每亩578公斤。其中铺草最多的茅麓乡,面积达619亩,占低产茶园的76.2%。1985年,无锡市茶叶研究所通过对茶园铺草覆盖试验,认为茶园长期铺草覆盖比对照区:①8月份的一芽三叶长度增长20%,重量增加11%。②夏秋茶鲜叶平均含水量增2%,茶多酚增21%。

1997年省农林厅制定《江苏省国有茶园更新改造指南》中把铺草作为改植换种,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全省实施。

(二)地膜覆盖

1980年,苏州太平果园采用地膜覆盖茶籽直播,解决了保墒保温的问题,茶苗当年生长高达40厘米以上。其方法是:茶园采用三行丛播,大行距1.5米,小行距33厘米,株距20厘米,播种后覆土2厘米,然后在小行间平铺少量稻草,使地膜和土面稍有间隙,以利通气,并可使茶苗出土后,不直接接触地膜而受到日灼伤害,再在宽1米的播种行上覆盖厚0.015—0.02毫米的白色塑料薄膜。覆膜前浇一次透水,将稻草和土面浇湿,然后立即盖膜。由于薄膜覆盖的增温效应,茶籽在4月5日就开始出土,5月初就基本齐苗。比常规播种育苗提前一个半月出苗,且出苗整齐。茶苗出土后,在膜上划“+”字形口子,让苗伸出薄膜。先出先划,多次完成。5月上旬膜内温度超过33℃时,就可揭去地膜,按常规抚育管理。由于地膜覆盖技术要求较高,成本高,所以没有大面积应用。

(四)塑膜棚架覆盖

1991年,常熟市虞山林场对采摘茶园进行棚架农膜覆盖,实施保护地栽培试验,并采用冬夏两种不同覆盖材料:冬用塑料薄膜,夏用遮阳网。结果显示:大棚栽培,每亩茶叶净增收入3275.85元;可以提前20至30天采茶。秋季遮荫处理产量可提高21%~25%,产值增加42.6%~44.9%。并认为塑料大棚栽培需注意冬季覆盖要密封、防风、防雪压、防破损倒塌;棚内茶园应施足基肥,及时补足水分;密切注意棚内温度,超过30度,应及时通风散热;定期通气,补充二氧化碳;注意防治病虫害。1994年,溧阳市李家园茶场建起10亩竹架大棚,就地取材,降低了一次性投入。金坛市方麓茶场、石马茶场也分别建了17亩和10亩大棚,一季春茶较对照园亩增收入3000元以上。1996年,句容市张庙茶场在福丁大白、大毫茶园新建钢管大棚24亩,由于采用了早芽良种,并且棚内覆双层膜,增强了保温性,采期更早,增收效果更好。1997年,塑料大棚栽培面积继续扩大,全省达250~300亩。

三尖杉繁育栽培


三尖杉花卉苗木扦插繁育栽培技术
中国珍稀植物繁育网;基地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处于209、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出口旁、陇海铁路、交汇处交通条件极其便利。三尖杉提取16种生物碱和2种内酯;常绿灌木,经过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室,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药物药理研究室,上海交通大学植物生物技术中心鉴定合格;三尖杉苗木高1米10万株/15元,三尖杉苗木高0.2米100万株/1元,三尖杉扦插种条长0.4米90万/0.8元,三尖杉种子3吨斤/45元保证浸出芽销售欢迎考察定购三尖杉种条扦插繁育苗木苗高04米100万株/3元.三尖杉本基地用枝条长年四季扦插保证成活率85%;面向全国寻求联营伙伴,长期承接定点定单模式共同发展苗木繁育项目秦岭蕴藏三尖杉提取16种生物碱和2种内酯;常绿灌木,髓心中部有树脂管;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的芽鳞。叶线形或披针状线形,螺旋状排列,基部扭转成2列,两面中脉通常隆起,背面有2条宽的气孔带。雌雄异味,少同株;雄球花6-9聚成头状,单生于叶腋,有梗,基部有多数苞片,每l雄球花基部有l卵圆形或三角形的苞片;雄蕊4-16,花丝短,各有2-4(多数为3)花药,药隔三角形,尖或钝,花粉粒元气囊;雌球花有长梗,生于小枝基部苞片腋部,长梗上部有几对交叉对生的苞片,每苞片有胚珠2,胚珠生于瓶状珠鳞中,珠鳞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种子核果状,陷扁,次年成熟,全部被包于肉质假种皮内,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例卵形,顶端有小尖头,基部苞片宿存,外种皮坚硬,骨质,内种皮薄膜质,有胚乳。子叶2,出土。本省秦岭1种。近年来在经过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合格种子枝、叶中提取生物碱可治肿瘤。三尖杉木材优良.心材与边材区别明显.纹理结构无效细致,硬度大.真心性强是制作家具和雕刻艺术的高级用材。树叶、树皮、树根可提取生物碱红杉醇,是癌症的克星,目前,国际市场十分走俏,大力发展三尖杉.利国利民.大有可为经过几年的培育实验和科研攻关,红豆杉种子繁殖出苗较慢(一般须2年)三尖杉须3月已攻克了三尖杉种子体休眠长、扦插苗生根等技术难题,并筛选出三尖杉优质树苗。
1.扦插苗木培育;扦插育苗。采取树冠中、上部1-2年生粗壮枝条或伐桩萌生条为插条,长度一般为10-15cm,每条贸一个顶梢,其余侧枝、叶片全部剪除,并在枝节处用刀片削成马蹄斜口作为插条下口,放入生根粉溶液中浸泡,深度为2-3cm,浸泡时间12小时。扦插密度为6cm×5cm,深度为3-5cm。遮荫保湿先在扦插好的苗床上铺1-2cm的保湿锯末,再覆以高50cm的塑料小拱棚,拱棚上再盖一层草帘,以不能让阳光直接射入为度,苗期的管理主要是每天进行喷雾浇水。
2.造林;a.海拔1700-3500m之间的阴坡、半阴坡,土壤肥厚潮湿的次生林、稀疏林及高山灌木林、草甸为三尖杉造林适宜地,造林地须作水平带状或穴状整地;整地时在定植穴旁预留1-3株小常绿荫蔽树,亦可在定植时栽植,最好栽于东南边。定植穴株行距50cm×150cm。b.定植常在6-7月份进行。选择2年生以上、根系已木质化、新梢长10cm以上、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苗木上山造林;定植前以ABT3号生根粉溶液蘸根,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缩短缓苗期。c.造林管护,由于三尖杉生长缓慢,因此,幼苗期的管护十分重要。对于预留和预种的遮荫植物,既要让它起到遮荫作用,又不可荫蔽太多,要及时修剪,坑塘上的草、灌应及时铲除或砍除。夏季适量施一些氮肥和喷洒100×10.6的赤霉素At,以促进细胞分裂。
3.育林及造林应注意的问题;a.三尖杉扦插育苗以夏季为好.夏季相对湿度、气温都较高,能于当年形成相当数量的根系并木质化,过冬越春抗旱能力较强。但要注意苗床排水、消毒,否则会发生严重的根腐病。b.扦插三尖杉育苗在使用生根粉与否上有明显差异,使用生根粉的插条不到2个月就开始生根,具根系发达;不使用的要3个月以上才开始生根,且数量相对少。c.扦插苗浇水过多会导致糟根,但水少又会造成空气湿度偏低,从而影响三尖杉扦插成功率。这个穿梭出的矛盾,可采用以下办法解决:选择吸水率较高的遮荫物;用吸水率较高的锯末铺于墒面;采用塑料小拱棚;改浇灌为喷雾;采用高墒有助于沥水透气。d.三尖杉生长缓慢,而栽培目的大多是采枝叶,因此,可以像茶园式地密植。1972年我国全国肿瘤会议把它列为重点研究抗癌药用植物,从三尖杉中提取的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中国特产植物秦岭粗榧树皮中可提取16种生物碱和2种内酯。生物碱包括粗榧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异三杉酯碱。药理研究表明,粗榧碱的酯类化合物-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及脱氧三尖杉酯碱皆对L-1210及P388小鼠有明显抗白血病的作用。目前两者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急性抗细胞性白血病。

什么叫花卉?(三)


依经济用途分类

1.药用花卉

例如牡丹、芍药、桔梗、牵牛、麦冬、鸡冠花、风仙花、百合、贝母及石斛等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另外,金银花、菊花、荷花等均为常见的中药材。

2.香料花卉

香花在食品,轻工业等方面用途很广。如桂花可作食品香料和酿酒,茉莉、白兰等可熏制茶叶,菊花可制高级食品和菜肴,白兰、玫瑰、水仙花、腊梅等可提取香精,其中玫瑰花中提取的玫瑰油,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液体黄金”,其价值比黄金还贵,在市场上仅一个玫瑰花蕾就值6分钱。

3.食用花卉

利用花的叶或花朵直接食用。如百合,既可作切花,又可食用;菊花脑、黄花菜既可用作绿化苗木,又可以食用。

花卉繁殖综述(三)


将球茎、鳞茎类花卉上的自然分生的小球进行分栽。分球繁殖的季节,根据挖球及种植的时间而定。在球根掘取后将大小球分开,置于通风处,使其经过休眠后再种植。

4、嫁接繁殖

嫁接是用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移接于其他植物体上。用于嫁接的枝条称接穗,所用的芽称接芽,被嫁接的植株称砧木,接活后的苗称为嫁按苗。嫁接繁殖是繁殖无性系优良品种的方法,常用于梅花、月季等。嫁接成活的原理,是具有亲和力的两株植物间在结合处的形成层,产生愈合现象,使导管、筛管互通,以形成一个新个体。

(1)嫁接时间

①休眠期嫁接:一般在春季萌动前2~3星期,3月上、中旬,而有些萌动较早的种类在2月中、下旬。因此时砧木的根部及形成层已开始活动,而接穗的芽即将开始活动,嫁接成活率最高。秋季嫁接约在10月上旬至12月初,嫁接后使其先愈合,明春接穗再抽枝,故休眠期嫁接亦可分为春接和秋接。

②生长期嫁接:在生长期进行的主要为芽接。多在树液流动旺盛之夏季进行,因此时枝条腋芽发育充实而饱满,而砧木树皮容易剥离。故7~8月是芽接最适期。因夏秋之际均可进行,亦称夏接。桃花、月季等多用芽接法。另外靠接因不切离母体,故也在生长期进行。

(2)砧木和接穗的选择

砧木要选择与接穗亲缘近、抗性强、生长壮健、适应本地环境的种类。接穗应选壮年的健康植株上的充实而饱满的枝条,取枝条的中部作为接穗。

(3)嫁接方法

嫁接的主要原则为切口必须平直光滑,如校条较硬,手持不稳,可用一块皮或厚帆布放在膝上,将待削的接穗平放,用快刀稳削,则削面平直,不致形成内凹。绑扎嫁接部分的材料,现在多用塑料薄膜剪成长条,既有弹性,又可防水。嫁接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切接:选定砧木,平截去上部,在其一侧纵向切下约2厘米左右,稍带木质部,露出形成层;接穗枝条的一端削成长2厘米左右的斜形,在其背侧未端斜削一切,插入砧木,对准形成层(对线),然后扎缚即可。

②劈接:也称割接,开花乔木的嫁接用此法较多。先在砧木离地10~12厘米左右处,截去上部,然后在砧木横切面中央,用嫁接刀垂直切下3厘米左右,然后剪取接穗,选取充实枝条,留2~3芽为一穗,将接穗的一端肖。成楔形,插入切好的砧木内,扎紧即可。

③靠接:将要选作接穗与砧木的两枝植株,置于一处,选取可以靠近的两根粗细相当的枝条,在能靠拢的部位,接穗与砧木都削去长约3~5厘米的一片,然后柏靠,对准形成层,使其削面密切结合并扎缚紧密。

④芽接:多用T字形芽接,即将枝条中部各饱满的侧芽,剪去叶片,保存叶柄,连同枝条的皮层削成芽片,长约2厘米,并稍带本质部(某些植物不带木质部,如月季)。群后将砧木的皮切一T字形,并用芽接刀将另一端薄片的皮层桃开,将芽片插入,用塑料簿膜带扎紧,将芽及叶柄露出。

组织培养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繁殖是一项先进技术,可用极少量的繁殖材料,繁殖大量的植株,并可得到去病毒的壮苗,这在某些花卉的商品生产中已成为极有效的繁殖手段。

组织培养早在20世纪初即已开始,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近年发展很快,并广泛用于花卉登殖,现在由琼脂培养转向液体培养,即用发酵罐深层培养,形成微繁殖工业。目前又在研究人造种子,把用微繁殖技术形成的不定胚和芽条用球形胶囊包裹起来,形成人造种子。这种人造种子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发育成植物体。但这项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1.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盐类(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物质(即维生素等)、车长调节物质以及碳源等四大类

①无机盐类:植物所需的十大元素,除碳、氢、氧由水和空气中供给外,其他氮、磷、焊、硫、钙、镁、铁等七种均需加到培养基中;微量元素有硼、锰、锌、钥、钻、碘、铜等。

②有机物质:主要是维生素和氨基酸,如民和民以及烟酸等。

③生长调节质:主要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两类。目前用得较多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玉米素乃及异戊烯基腺嘌吟等,能促进芽的分化;生长素有吲跺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能促进生长。

④碳源:因组织培养时植物体处于他养情况下,故必须有能源供给,主要是蔗糖。

(2)培养基的种类

新买花卉三养护


作者:王小溪

中国园林网4月28日消息:首先要浸根 先把新买来的花卉根部浸放在水盆中3小时至4小时,让花卉的根部充分吸收水分。把裹在花卉根部上的泥团轻轻洗去,注意不要弄断或碰伤根部。

花盆要大点 花盆大小也很重要,如花卉的根部很大,花盆也要适当增大,如根部较小,也不要用太大的花盆,如花盆较大内装土壤则多,容易使土壤通透性较差。栽种时,兰花、山茶、杜鹃、白兰、栀子等需用酸性土(山土),蝴蝶兰、君子兰用腐叶土,桂花、铁树、棕竹等用田园土2/3,外加煤球灰1/3,目的是增加土壤通透性。

适当修剪 花种好后,可适当修剪。如新买的月季,可酌情剪去上部的花朵和枝条,以促进萌芽。此外,新种的花卉不可马上施肥,待1个至2个月后花卉萌发新芽,再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进行施肥。

红三叶的栽培
红三叶为豆科三叶草属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利用年限为2年~4年,株高50厘米~80厘米。主根入土不深。侧根发达,多分布于深20厘米的耕作层,分枝能力强。有10个~15个乃至30个以上的分枝。茎圆中空,下部斜生,上部直立,属上繁草。红三叶系长日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温度15℃~25℃。耐湿性强,喜中性或微酸性、微确有其事碱性土壤,pH在6~7为宜,以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并富含钙质的黏壤土为宜。在强酸、强碱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生长。在年降雨量少于1000毫米的地区种植要有一定的灌溉条件。

栽培技术

红三叶种子细小,要求整地精细,亩施厩肥2吨左右,土壤黏重、雨水多的地方要作畦,以利排水。对第一次种植的地块要进行根瘤菌接种。接种或拌种肥钙镁磷每亩20千克~30千克。播种期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量以0.5千克为宜。

割草地单播以条播行距25厘米左右为宜,宜与黑麦草、鸭茅混播,禾豆比例1∶1为宜。多年生品种因苗期生长缓慢,在苗期应加强除杂等田间管理。红三叶需要大量磷、钾、钙营养元素,用作基肥或追肥。

利用

为兼顾营养成分和产量,一般应在初花期刈割,如延长刈割期,会因倒伏和粗纤维增加降低品质,且减弱再生能力,影响下茬产量。当草层高度达40厘米~50厘米,无论开花与否,都应刈割。而调制干草的以花期为宜,因此期的可消化总养料最高,且易调制。用作青贮的,以开花后期为宜。红三叶可亩产鲜草3000千克~5000千克,最高可达8000千克~1万千克。红三叶的营养价值在豆科牧草中仅次于苜蓿。可供作乳牛、肉牛、羊和猪的青饲。根据云南省种畜场试验,每8.6千克可增产牛奶1千克,是奶牛的优良青绿饲料。喂牛羊时不能空腹,以防膨胀病的发生。

花卉施肥要三看


一看季节。冬季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大多数花卉处于生长停滞状态,一般不施肥;春、秋两手正值花卉生长旺期,根、茎、叶生长,花芽分化,幼果膨胀,均需要较多肥料,应适当多追肥;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又是花卉植株生长旺盛期,施追肥浓度宜小,次数可多些。苗期可多施些氮肥,以促进幼苗迅速、健壮地生长;孕蕾期可多施些磷肥,以促进花大籽壮;坐果初期适当控制施肥,以利坐果。

二看品种。不同品种的花卉对肥料的要求不同,因此应施以不同的肥料。如桂花、茶花喜猪粪,忌人粪尿;杜鹃、茶花、栀子等南方花卉忌碱性肥料;需要每年重剪的花卉需加大磷、钾肥的比例,以利萌发新技;以观叶为主的花卉,可偏重于施氮肥;花型大的花卉,如大丽花、菊花等,在开花期应施适量的完全肥料,才能使所有花都开放,形美色艳;现果为主的花卉,在开花期应适当控制给水,壮果期施以充足的完全肥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球根花卉,多施些钾肥,以利球根充实;香花类花卉,进入开花期,多施些磷、钾肥,可促进花香味浓。

三看长势。尤其是对盆花,施肥要看长势定用量。坚持“四多、四少、四不”的原则,即黄瘦多施,发芽前多施,孕蕾多施,花后多施;茁壮少施,发芽少施,开花少施,雨季少施;徒长不施,新栽不施,盛暑不施,休眠不施。同时应注意“四忌”:一忌浓肥,二忌生肥(施用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三忌热肥(夏季中午土温高,施肥易伤根),四忌坐肥,即栽花时不可将根直接放在盆底的基肥上,而要在肥上加一层土,然后再将花栽入盆中。

总之,花卉施肥要做到科学合理,应注意适时、适量,不可盲目滥施。

三角花的栽培技巧


三角花(Bougainvilleaspectabilis)别名叶子花,紫茉莉科三角花属。

一、概述:

苞片大而美丽,鲜艳似火,当嫣红姹紫的苞片展现时,给人以奔放、热烈的感受。在18世纪末被发现,19世纪20年代引种到英国栽培,逐渐受到重视并很快发展。如今,在美国夏威夷、新加坡等地和我国厦门、深圳、珠海、江门、惠州等市,三角花被列为市花,我国台湾屏东县和福建连江县将它选作县花。

二、生态特性:

原产南美巴西。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耐高温,怕干燥,不耐阴。生长适温15~30℃,5~9月为19~24℃,9月至翌年5月为13~16℃,夏季耐35℃高温,冬季温度不低于7℃。开花需15℃以上,3℃以下叶片受冻害。土壤以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

三、养殖技巧:

1.扦插:6~7月于花后剪取成熟的木质化枝条,长20厘米,插于沙床,在21~27℃温度下,插后30天生根。若用0.8%吲哚丁酸溶液浸插条基部15秒,生根效果显著。

2.压条:在6~7月进行,用高空压条法。在离顶端15~20厘米处行环状剥皮,用腐叶土和塑料薄膜包扎,2个月可生根成活。

3.嫁接:春季15℃以上,用3~4年生三角花作砧木,选取重瓣品种作接穗,长5~10厘米,用劈接或枝接法。接后40~50天可愈合。

四、栽培要点:

盆栽常用15~18厘米盆,盆土用腐叶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15-15-30盆花专用肥。盆土保持湿润,但不宜过湿,否则会引起落叶和根部腐烂。开花期易落花、落叶,应及时清理,花后需修剪整形,将枯枝、密枝剪去。栽培5~6年后,需重剪更新。

五、病虫防治:

常有叶斑病危害,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刺蛾危害,可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杀。

花卉三大害虫的防治


蚜虫、红蜘蛛、介壳虫是危害花木最普遍的几种刺吸式害虫。它们为害花木的种类很多,不论是木本花齐如米兰、茉莉、月季、含笑、梅花,还是草本花卉如菊花、天竺葵、蒲包花等,都无一幸免。
笔者经过多年摸索与试验,采取下述各种简而易行、行之有效的防害方法,不但取材方便,且不污染环境。现介绍如下,花卉爱好者不妨一试。
蚜虫 蚜虫又名粘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在气温39℃左右繁殖最快。蚜虫的种类很多,通常有绿、黄、黑、茶色之别,为害月季、石榴、菊花、栀子等花卉。它们更多聚集在植株的芽、嫩叶或嫩枝上。无休止吮吸着汁液,为害芽心和花瓣。被害的植株枝叶发黄变形,花蕾败坏,花期缩短,花容减色,严重时会使植株萎蔫死亡。防治方法:
(1)用鲜辣椒或干红辣椒50克,加水30-50克,煮半小时左右,用其滤液洒受害植物有特效。
(2)用洗衣粉3-4克,加水l00克,搅拌成溶液后,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达100%。
(3)用“风油精”加水600-800倍溶液,用喷雾器对害虫仔细喷洒,使虫体上沾上药水。杀灭蚜虫及介壳虫等害虫的效果都在95%以上,而对植株不会产生药害。
(4)将洗衣粉、尿素、水按1:4:100的比例,搅拌成混合液后,用其喷洒植株,可以收到灭虫、施肥一举两得之效。
红蜘蛛 红蜘蛛又叫短须螨,是专门为害花卉叶片、花草的害虫。盆景中的野榆、雀梅、五针松等、也易遭受红蜘蛛危害。
红蜘蛛的虫体似针尖大小,深红色或紫红色,肉眼只看得到红色小点,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橘红色透明球状的虫卵。它的若虫常群集于一些花卉的叶背及花蕾上,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汁液而为害植株。花卉初期症状为叶片失绿、叶缘向上卷翻,以致枯萎、脱落,造成花蕾早期萎缩,严重时植株死亡。
红蜘蛛一年发生7-8代,每年3-4月开始为害,6-7月为害严重。因此在4月底以后,对植株要经常进行观察检查,在气温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红蜘蛛繁殖极快,是造成植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办法:
(1)用柑桔皮加水10倍左右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洒植株,可防治蚜虫、红蜘蛛,如浇土可防止土内的线虫。
(2)洗衣粉15克,20%的烧碱15毫升,水7.5千克,三者混匀后喷雾,一两天后检查,红蜘蛛的成满、若螨死亡率为94%-98%。
(3)取50克草木灰,加水2500克充分搅拌,浸泡两昼夜过滤,再加3克洗衣粉调均后喷洒,每日一次,连续三天,隔一周再喷洒三天,可消灭第二代害虫,也可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放入士中可防治蛆虫。
(4)用点燃蚊香一盘,置于病株盆中,再用塑料袋连盆扎紧,经过一小时左右的烟熏后,不论成卵或成虫均可杀死。这是既节省又见效快的好方法。
介壳虫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介壳虫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株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危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危害的花卉有米兰、茉莉、山茶、含笑等等。防治方法:
(1)用白酒兑水,比例为1:2。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时,便开始活动,可4月中旬浇一次药水,此后每隔半月左右浇一次,连续四次见效。
(2)用食醋(米醋)50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地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的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光亮。
(3)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试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例如用酒精擦试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且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危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4)用柴油、洗衣粉、水按10:0.6:6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的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以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喜欢《花卉栽培纲要(三)》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月花卉栽培管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