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花在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凭经验种养花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药材蒲公英播前准备、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蒲公英又可以称为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蒲公英植株本身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等多种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等功效,是药食兼用的植物。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中药材蒲公英播前准备、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

1播前准备

1.1品种选择

选用一些大叶品种,比如说法国的厚叶品种。

1.2地块选择

蒲公英适应性强,喜疏松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因选择农业生态环境优良、水质洁净、土质疏松且富含有机质地方。

1.3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1000㎡地施4000-5000kg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深耕翻耙,使粪肥与土壤充分混匀。然后按宽120cm、高15cm作畦,待播。

2播种

2.1播期

当土壤温度达到15度以上时开始播种,露地栽培在4月播种,棚室栽培在10月播种。

2.2种子处理

每1hm2播种量11.25-15kg。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将种植放到50-55度温水中浸泡8小时,捞出后包于湿布内,然后放到25度的地方,在上面覆盖湿布,每天早晚用50度温水淋洗一次,大约3-4天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

2.3播种

种子无休眠期,从春到秋都可以露地播种。播种时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在畦上开浅沟2-3cm,沟距10cm,宽10ccm,踏实后浇透水。播种后用微喷浇透水,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3苗期管理

3.1松土除草

播种后10-15天出苗,出苗后15进行1次松土除草,平播的用小尖锄于苗间刨耕,垄播的用镐头在垄沟刨耕。之后每隔10天中耕松土一次。

3.2间苗定苗

间苗一般分1次进行,分别在2-3片真叶期、5-6片真叶期、7-9片真叶期。间下的幼苗可直接上市出售,最后按株距5cm,行距10cm定苗。

3.3温度管理

蒲公英幼苗生长适宜温度为15-18度;棚室栽培的蒲公英,白天温度在15-22度,夜间温度在10-12度,可通过烧炉子、打开通风口、遮荫等措施来调节温度。

3.4肥水管理

每次间苗、定苗就需浇小水,进入莲座期不再浇水;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不再追施肥料;棚室栽培的蒲公英,入冬后每亩地在床(垄)上撒施有机肥2000kg。

4病虫害防治

棚室栽培蒲公英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锈病、霜霉病等,可喷施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可通过悬挂涂有机油的黄板诱杀。

xZh52.Com品读分享

中药材马钱子种植技术要点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番木鳖。马钱子的功效与作用:马钱子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能。原产于印度、越南、缅甸、斯里兰卡等国。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有引种栽培。

(一)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植株高10-13米。树皮灰色,有皮孔,幼枝青绿色,两侧腋芽发育成相对称的枝条,顶芽则发育成变态的粗刺,光滑;单叶对生,叶片全缘,阔卵形,两面光滑无毛;聚伞花序顶生;浆果球形,表面光滑,幼时绿色,熟时橙色或棕红色;种子3-5粒,钮扣状,圆盘形,表面灰黄色,密被银色茸毛,一面中央凹入。花期3一5月,果熟期5-9月。

(二)生长习性

喜高温,怕霜冻。适宜生长的月平均温度为20-28℃,短期出现极端最低温度2-3℃时,嫩枝受冻干枯。种子发芽温度要求较高,温度在23-25℃时,播种后15-20天,开始萌芽,若低于23℃,则要推迟到25-30天才萌芽。耐旱,忌积水,在年降雨量为1700毫米左右,生长正常。强阳性树种,幼苗期需60%郁闭度,成龄树生长在过于荫蔽的条件下,开花迟,结果少。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的砂壤土以及瘦瘠的土壤均可生长。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宜选择河边冲积土,丘陵地的黄红壤土,石灰质壤土或微酸性黏壤土,定植前l-2个月挖穴,穴的规格为50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经风化后,每穴施土杂肥10-15千克,过磷酸钙0.25千克与表土混匀填穴。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芽接繁殖。(1)种子繁殖:播种前将种子浸水2天,取出放进湿布袋内,保持湿润,置阴凉处,4-5天胚根露出白色芽点时,可取出播种,或将种子放于清洁的河沙床催芽,至出苗时取出播于土中,成活率较高。若种子量少也可用瓦盆催芽,盆底铺10厘米细沙,上放一层种子,再盖2厘米厚的湿沙,然后再用一瓦盆覆盖,待其发芽后取出播于土中。一般在温度回升后的3-4月进行。在整好的畦上,按株行距10-15厘米X40厘米开穴点播,每穴放种子1粒,胚根向下,覆1.5-2厘米疏松的火烧土或细河沙盖种,约10天即出苗展叶。为了培育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可用经打洞的塑料袋、小竹箩、圆形瓦筒等营养器盛装营养土育苗。当种子伸出子叶时,选择阴雨天或晴天下午将苗移栽至营养袋,每袋1株,或每营养器放种子l-2粒,置阴湿处。夏季播种后10-20天出苗;冬季播种后40天左右出苗。经苗圃培育1年后,苗高60厘米以上时可出圃定植。(2)芽接繁殖:砧木和芽条的选择:选择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一年生实生苗作砧木。选择高产母株结果枝上芽饱满未萌发的芽条。芽接时间一般多选在高温多雨季节,树皮易剥离时进行。具体芽接方法:在实生苗离地10厘米处,选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切成鸭舌形的接口,削取略小于接口的芽片,剥去木质部,然后剥开砧木接口的皮部,将芽片迅速贴上,用宽约1.5厘米的塑料薄膜带由下向上一环压一环地绑紧。芽接后20-30天待其成活后,解去绑扎物,解绑后约7天,在离芽接位上方5厘米处切断,切口偏斜,低处向芽接位背面,免雨水流向芽接位,并用蜡封切口。芽接后应经常抹去砧木上萌发的芽。幼嫩的芽片抽新芽时,为了防止虫害,用穿小孔通气的塑料薄膜袋套上,对防虫有良好的效果。若用成年马钱植株作砧木进行芽接时,要在距离地面1米处锯平,待新枝萌发生长充实后才能进行芽接。

3.田间管理

(l)淋水:幼苗出土时呈淡红色的幼芽,种皮常要停留8-10天才脱下,然后才出现子叶,如果播种过浅,幼茎常常把种皮带出土面,遇烈日照晒,种皮干缩,子叶不易脱落而枯死。故播种后遇旱要及时淋水,土面必须保持湿润,不板结,以利种子破土出苗,否则出苗不整齐,或闷死在土中。(2)淋水、补苗:定植后天旱要淋水,以助苗木迅速恢复生势,发现缺苗要及时补齐。(3)间作:马钱生育期长达几十年,前期冠幅小,林下行间通风透光良好,适当间种木薯、高良姜等旱粮或药材,给植株创造一定温湿度,适合前期生长的环境。(4)施肥:在3-4月,老叶骤然在数天内全部脱落,幼叶、新梢和花芽抽出前,给每株幼树施20%浓度的稀尿水5-10千克,大树施10-15千克,沿树冠外缘开沟施下。在8-9月结果期,每株施2.5-5克硫酸铵或过磷酸钙或火烧土。(5)修剪:结合整形进行修剪,剪除过密的侧枝、弱枝和主干下部的侧枝。

4.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该病为害叶片。防治方法:用1:1:100倍波尔多液喷洒;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2-3次。(2)夜蛾、天蛾:以幼虫为害嫩叶,花期更为严重。防治方法:幼龄期用90%敌百虫稀释800-1000倍液喷洒,每7-10天喷五次,连续2-3次。(3)象鼻虫:成虫吃食嫩叶,造成叶片缺刻。防治方法:①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捕捉;②用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喷杀。(4)大头蟋蟀:幼苗期咬断茎基部。防治方法:用米糠、糖、敌百虫调成饵料诱杀。

(四)采收与加工

马钱栽培定植8年后开花结果,10年后为结果盛期。冬末春初,当果实外表皮变橙红色时采收。将果摘下后,堆放几天,待果肉变软发烂后洗去果肉,捞出种子晒干即可。马钱子有剧毒,要小心保管。

(五)留种技术

冬末春初,无病虫害的植株,采摘橙红色的熟果,堆放2-3天,待果肉变软时,加入少许细沙,除去果肉,洗净种子阴干,将干沙子与种子混合后,装入瓶子或塑料袋内保藏。于翌年高温期播种。

中药材白鲜种植技术要点


野生白鲜多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林缘及低矮灌丛间含沙石土壤。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不耐水涝。种子呈圆球形,亮黑色,千粒重20--21克,适宜发芽温度16--20C。条件适宜,播种后15--18天出苗,当年生株高10--15厘米,冬季能自然越冬;两年生株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15--20厘米;3年生苗开始开花结实。栽培的白鲜生长期150天左右,4月下旬返青出土,9月下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选地与整地

白鲜主要用种子繁殖,先集中育苗,生长1--2年再进行分栽。育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低洼易涝、盐碱地或重黏土地不适宜,最好应有排灌条件。深翻地25--30厘米,同时根据肥力情况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打碎土块后做床,床宽1--1.2米,高15--20厘米。移栽地应选缓坡地,要注意排水良好,山区可以利用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果园及人工幼林的行间栽培,也可以利用承包的柞蚕坊、榛子园的低矮灌丛空间栽培。

播种移栽

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拌入种子体积3倍的干净细河沙,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拌上河沙的种子埋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yi)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田间管理

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残存茎叶,向床面盖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移栽田经常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要向茎基部培土,防止幼根露出地表。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做好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同时增施磷钾肥。不采种子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以利根部生长。秋季枯萎后,及时割去茎叶,床面盖土或盖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俗称施盖头粪,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长。白鲜病虫害较少,6--8月份偶有少量黄凤蝶幼虫咬食茎叶,可人工捕捉或在幼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1--2次。

采收及留种

移栽后生长2--3年,在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采收药用根部,以秋季采收好。先割去地上茎叶,从苗床一端开始将根全部挖出,去掉泥土及残茎,放阳光下晾晒。晒至半干时除去须根,将根抽去中间硬芯(木质部),再晒至全干后入库备用。2.8--3.3公斤鲜根可晒干品1公斤,亩产干品300--350公斤。留种田应选生长4年以上的健壮植株,平时应加强管理,花期增施磷钾肥,雨季注意排水。种子在7月中旬开始成熟,要随熟随采,防止果瓣自然开裂,使种子落地。果实绿色开始变为黄色、果瓣即将开裂时即可采取。每天上午10点前趁潮湿时将果子剪下,放阳光下晾晒,上面盖一透明塑料布,以防止种子弹到他处。果实全部晒干开裂后再用木棒拍打,除去果皮及杂质,将种子贮存或秋季播种。

四种中药材春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对于一下这四种中药材的栽培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现将四种中药材春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茯苓

春茯苓一般在4月下旬前后下窖,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适宜地块。选择向阳缓坡地、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放荒3年以上并且无白蚁的地块。

2、及早清场挖窖。先清除场地杂草、石块等杂物。视段木长短,按深20~30厘米、宽30~50厘米挖窖,一般亩挖窖1200~2500口,窖应顺坡地倾斜,并在地块两侧开好排水沟,坡顶筑好拦水埂。

3、适时合理下窖。海拔较低的于地区4月中下旬下窖,较高海拔地区可在立夏前下窖,每窖菌材7.5~15公斤、用菌种一袋,覆土厚度10~15厘米并拍实。

4、及时巡查培土。每次下雨后,要及时巡查窖地,对菌材外露的要及时进行培土,并杜绝牲畜进地踩踏。

5、防止白蚁为害。发现蚁路,及时用药喷于蚁身,或用煤油或开水灌蚁穴并加盖沙土,及时灭除蚁源。

二、百合

1、及时清沟排渍。百合怕渍,较耐旱,每次下雨期间至雨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积水,实现沟沟相通,确保排水滤水通畅。

2、适时打顶摘珠。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百合开花前打顶,打顶后,要及时喷洒大生等药剂进行植株消毒。对生长于叶基部的百合珠芽及时分次摘珠。

3、经常中耕除草。通过浅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并适当对百合植株基部进行培土,防止百合外露。结合中耕清除田间杂草。

4、合理施用肥料。分别于4月上旬施一次壮苗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8公斤。于5月中下旬施一次壮蔸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及时喷施氨基酸等叶面肥。

5、密切注意防病。百合易发立枯、炭疽、病毒等病害,春末夏初每10~15天用杜邦申氏、大生或波尔多液喷雾防治一次,共防病3~5次。

三、金银花

1、中耕培土。每次下雨后,待土表层较干时,及时进行深中耕,并壅蔸培土,确保土层松软通气。

2、及时施肥。于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分别施肥两次,每亩每次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抢在下雨前施用,或遇旱浇水时施用。

3、清沟排渍。每次下雨期间及雨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渍沟排渍,保持排水畅通。

4、防治虫害。春末夏初常发生蚜虫为害,一般用阿维吡虫啉防治,每亩用量一袋。

四、福白菊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地块,实行深翻、精整,整理成宽1.2米的厢面,厢面屋瓦背形,开好厢沟、围沟、腰沟,以利排水和采摘操作。

2、施足基肥。在翻耕前每亩施腐熟土杂肥3000~5000公斤作基肥。

3、合理移栽。移栽实行分蔸移栽或育苗移栽,按株行距25~40厘米规格栽植,每亩确保4000蔸以上。

4、及时追肥。移栽后半月左右及时追施提苗肥,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尿素8~10公斤。

5、防治病虫。春末夏初要注意防治菊蚜等虫害和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菊蚜用阿维吡虫啉防治,霜霉等病害一般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杜邦申氏、大生等药剂防治。

种植中药材哪些农药应禁用


当前,农民种植中药材日益增多。正确选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是提高药材质量的关键措施。按国家规定,以下农药禁止在中药材上使用:

1.剧毒农药。通常品种是3911、甲基1605、1059、久效磷、甲胺磷、呋喃丹、氰化钠、氰化钾等。它们用于中药材时,容易被吸收并渗透于根茎、叶片及果皮等植物组织内,即使风吹雨淋也不易散落消失。往往中药材收获期临近,有部分农药成分还未降解,加工使用后就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再加上施用这类农药时稍不注意也容易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因此,禁止在中药材生产上使用。

2.高残留农药。如666、滴滴涕、氯丹等。虽然它们对人畜的急性毒性并不大,但残留期长,积累性强,在中药材内更不易分解,进入人体后会长期积蓄造成慢性中毒,因此也禁止施用在中药材。

3.有机汞农药。如赛力散、西力生、富民隆等,这类农药杀菌力强,防治中药材病害效果很好,但是它会被分解为无机汞,可以残留很多年而不消失,人体吸收后,对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损害非常大,因此,国家早已禁止生产和使用。

4.杀虫脒。试验研究证明,极小的杀虫脒剂量就能诱发小白鼠的多种癌症。故国家已规定不准在中药材、果树及蔬菜、茶叶上使用杀虫脒。

锐齿栎苗期管理及培育技术(附病虫害防治措施)


锐齿栎是我国著名的硬阔叶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是一类华贵的用材,其使用价值仅次于红木。锐齿栎树干是建筑、家具、造船及枕木等的良材,种子可酿酒,制凉粉、粉条等,还可以用于榨油。果壳可制作活性炭,提取栲胶和黑色染料,叶可养柞蚕,干枝可培养香菇、木耳、天麻。树叶可用于制作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等,可谓用途多多啊。

1、生态习性

锐齿栎喜光耐寒,较喜阴湿的土壤。在混交林中能形成良好的干形,萌生力强。根系发达、粗壮,深根性,抗风力强。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最好,适生于中性至微酸性的轻壤、中壤、重壤及部分黏土的森林土壤。7-9年开花结果,15-20年普遍开花结实,40-100年为结实盛期。

2、苗木培育

采种:选择40-100年生健壮的母树采种,选择光泽、个大饱满、粒沉重、种仁乳白色或黄白色的。当壳斗由绿色变为棕褐色或黄色时即可采种。

种子贮藏:种实采回后需要阴干,防止因含水量高而发芽、发热和霉烂。准备翌春播种的种子需要贮藏,方法主要有流水贮藏和混沙贮藏两种;流水贮藏:用筐篓装满种子,放在流水缓慢的河水或溪流中,固定好筐篓,防止被流水冲走,同时要经常翻动检查,避免霉烂和散失;混沙贮藏:选干燥、通风的室内,先铺上一层6-8cm厚的湿沙,然后按照铺盖一层种子一层沙的方式层积堆藏,堆藏后要经常检查。

播种:作长10m,宽1.2m的床,行距20cm,开沟深6-7cm,沟内每隔10cm平放一粒种子,每亩播种量130-160kg,播种后覆土2-3cm,秋播或春播均可。

苗期管理:播后要加强管理,初期松土宜浅(2-3cm)。苗木生长期需松土除草4-5次,当幼苗5cm高时间苗,按照10-15cm株距留苗。

3、栽培技术

直播造林:生产上多采用秋季直播造林的方法。秋季正是雨季后期,土壤水分充足,易生根,容易操作,但要选择土层深厚湿润的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

植苗造林: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采取鱼鳞坑、水平沟和块状整地。小陇山林区一般采用鱼鳞坑和块状整地、三角形配置的方法进行。

造林密度:造林初植密度以每亩300~400株为宜,株、行距为1.0m×2.0m或1.0m×1.5m,生长后期要逐步进行疏伐。

幼林抚育:主要是松土除草和扩穴,每年进行2次,在6月份和8月份各进行一次。用材林在4年后进行修枝,主要修去下部的竞争枝和粗大侧枝。

病虫害防治:栗实象:成虫盛发期用75%的辛硫磷1000-2000倍液喷树冠,连续喷雾2-3次;栎掌舟娥:用灯光诱杀成虫;秋季挖蛹灭虫;幼虫群栖为害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喷洒苏云金杆菌等制剂防治。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我想每一个都非常喜欢花,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不同于赏花,种植花卉的学问则比较多,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下面的内容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材蒲公英播前准备、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