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种植多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种花达人怎么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肉植物控水——花友有话说,希望对您的种植多肉有所帮助。

有关多肉植物控水一直是肉友们夏季不断的话题,对于控水的理解肉友们也都存在各自的认知,本文是花友对多肉植物控水的见解,对于肉友了解控水颇有好处,为了阅读方便原文稍有改动。

原文标题:一句夏天控水害死不少多肉啊

首先,关于水多肉植物是耐旱,不是喜旱,充足的水分对于任何生物来说都是最好的条件,干旱只是不得不面对,不得不习惯。

其次,关于温度无论高温还是低温都会抑制酶以及其他各种蛋白的生物活性,令生长速度就减缓,但只是减缓,不是停止。任何生物,只要不死,就有新陈代谢,哪怕种子,还有呼吸作用。

所以,任何时候,多肉都需要水分,而且一旦缺水时间过长,根毛就会干枯死亡。所以,夏天我们依然要浇水。。。

那为什么夏天要控水呢?

一来,植物生物活性降低,水分需求确实减少;其次,或者最重要的就是为了防止黑腐。

高温不仅可以降低植物活性,而且还给真菌之流提供了最佳的繁殖温度,尤其是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盆土里简直是真菌们的乐园,所以,夏天植物很容易黑腐。而为了防止黑腐,于是就有人想出了控水,甚至断水的办法,因为,任何生物失去水分都不行,真菌之流也一样,没有水分,他们没法繁殖,自然就不会黑腐。

然而,这是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招导致叶片缺水收缩,甚至掉落,根毛干枯死亡。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情况:

1、健康的根毛不会遇见真菌就烂,因为细胞壁什么的本身就是保护层,能阻挡真菌侵染(这也是修根后需要晾根,让伤口愈合后下盆的原因)。而水分不足,干旱过头的根毛由于干枯死亡被破坏,就相当于我们有伤口的皮肤,遇水(水中有细菌)就烂了。于是,当你下一次浇水时,由于根毛受伤了,真菌马上乘虚而入,很快就黑腐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控水了,却偶尔浇了一次水就黑腐了的原因,然后一边骂天,一边自责,怪自己没控好谁,其实不是没控好,是不必控。如果一开始不控,根毛不受伤,后续浇水也不至于黑腐。

2、关于休眠,恐怕大部分人都把休眠理解成了植物变成了死物,彻底陷入沉寂,似乎这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而实际上,所谓休眠是生物体内酶和蛋白等受温度影响,活性降低的表现。它们不认识四季,不会夏天到了就决定睡一觉,在秋天醒来。

所谓休眠,只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了,酶和蛋白的活性受影响,于是新陈代谢速率就降低了,等温度合适了,酶的活性得到最大释放,马上就活络了。这是一个实时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持续一个季节的过程(在冬天把温度给它弄到40几度,植物新陈代谢速率降低,马上就进入所谓的休眠状态),没有任何生物会在任何阶段陷入彻底的沉寂,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完全的休眠。

以上是前提,那么,夏天的二十四小时中,40几度也就那几个小时,清晨、傍晚、深夜的温度在35、甚至30以下的时候,植物依然会活跃起来,依然会好好想着好好地喝水,好好地长个。然而,由于控水、不浇水,它们想喝喝不到,只能默默地睡去,不长个。何况,此时根毛被破坏,就算有水,它们也喝不进去了,只能喝一大坨真菌。于是,很多人说,我浇水了,也没有见叶片坚挺,回复些生气,坚定地说:夏天多肉确实会彻底休眠这其实都是被你逼的,它们想长,奈何你不给水。他们活络了,你却以为他彻底沉寂着。

3、经过一个夏天,保持根毛健康的植物每天偷偷长一点,就算慢,也大了;而你的还是那么小。一旦秋天来临,温度合适,根毛健康的植物马上回复生长,一个球天后,个大、状态美(但其实状态美对植物来说也是非健康状态,这个需要开贴另说了),而你的植物,首先要消耗叶片来恢复根的生长,相当于重新服盆,等根毛长出来了,然后才能补充叶片,然后,终于恢复到度夏前的大小,冬天来了。甚至,在你觉得秋天来了,可以大水伺候了,由于根毛受损,又黑腐了。就算是所谓的安然度夏了,同样播下的种,经过一两年,人家发了照片一看是已经近乎成品,甚至老庄一样美美的了,而你,默默地看了眼葡萄一样大小,又皱巴巴的叶片,猛地一脚,自言自语着:妈的,老子上当了,肯定种子(幼苗)不对版,否则,怎么不一样呢?

那么,怎么样又能让植物滋润着,不至于根毛死亡,而真菌也不会趁虚而入呢?

首先,健康的根毛能够一定程度抵御真菌的侵袭,所以,首先保证根毛健康,那么就不能断水。而毕竟,此时高温降低植物生物活性,所以不需要太多水分,太多的水分只能给真菌更容易繁衍。因此,我们要控制浇水的量,不要灌盆让根泡在水里,只要沿着盆壁浇圈圈,周围的土湿了,水分会沿着泥土往中心浸润,这样,水分就不至于太多,真菌也就没有很好的繁殖温床。

其次,夏天温度高,再加上有时候风大,水分的蒸发其实很快。而为了保证根部的滋润,就要增加浇水的频率。对!没错!春秋蒸发少,更多的水分是植物吸收的,而植物吸收的总归那么点,于是,浇水间隔长;而夏天大部分水分蒸发了,又浇水少,于是,要增加浇水频率。相比之下,总得浇水量可能还是夏天更多得多,而不是更少。

最后,十天半个月用一次恶霉灵(恶霉灵,不是多菌灵,恶霉灵对泥土消毒更好,而且,还能促进根须生长,这是个好货啊。迟早取代多菌灵,成为主流杀菌剂),真菌都死了,还黑个什么腐这个也挺重要。

再补充一点浇水的时间点:傍晚。这样,经过一晚上的蒸发,你浇的水就蒸发了好几成,正午的阳光下也就不会成为蒸笼。

只要不是积水,那么光照、风以及上盆土上下透气的条件下,水分的存在只会让你的盆土降温,因为蒸发。当然,如果积水,那就是蒸笼了,根熟了,真菌正好下口。

原则就一条:土表干了就浇水,让土保持在润而不湿,潮而不涝的状态。别让土干或者涝太长时间。如果晚上有大风,可以尝试浇透。但务必请在晚上,不要在清晨。因为迎接清晨的是烈日,而迎接傍晚的是凉爽的深夜。

以上,说了这么多,只是纯理论,顶多是个理,据呢?

我个人目前就是这么做的:表土见干,就马上浇水一圈,由于水少,蒸发量大,同一盆植物几乎隔天就要浇水,如果遇见温度高、风大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浇。同时,由于盆的大小不一样,水分蒸发速度不一样,干的时间不一致,所以,我其实每天都要给不同的种类浇水,而浇水时难免手贱,看到那些略干,但铺面的赤玉土显然颜色还很深的时候还是会浇点水。

即使这样,至今,无一死亡。而且,我那好几个徒的不成样的货,在六月份(大概吧)被我砍头后(头扔了,剩下了主杆),都发了好多头,成了多头,夏天一直在健康成长(由于是新萌发的头,所以可以明显判断在长大)当然,长得相对比较缓慢,只待秋天到来,迅猛生长,然后妥妥地就是伪老桩了。。。

最后,如果你只是为了不死,那么就干脆断水把,不是控水,是彻底断水,因为断水可能更好,并且,在以后第一次浇水请加杀菌剂;而如果你有那么一丁点的追求,要让多肉一年四季都保持健康,有着最佳的生长和状态,那么,夏天请浇水,不要控水,不要让土干,夏天与春秋的区别只是每次浇水的量和频率,而不是故意不浇水,那是害了它的命。

最后的最后,尽管以上的话看起来有理有据,但这依然只是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XzH52.COm小编品读

多肉植物施肥之花友观点


看了几个讨论土壤、养护的帖子,都在其中涉及到了多肉植物施肥(营养)的问题,这个说要加一些有机肥料,那个说要加一些缓释肥料,对此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现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都知道土壤是培植植物的基础,他不仅能固定植株,也是提供营养来源的主要场所。优质的培养土不仅能提供多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重要的是它能很好的协调局部环境中水分、养分、空气及热量的关系,为根系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具体到多肉植物,简单的说就是要求土壤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且具一定团粒结构,能提供植物生长期所需养分的砂质壤土。

为了能给多肉植物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本人也曾专门研究过土壤的问题,在网上下载拜读了几篇北京农学院做的几个关于多肉植物的论文,还专门对一部分多肉植物的原生环境进行了查询,得到如下信息:

生石花属:原产非洲南部的砾石中(各种石头花)。

莲花掌属:原产地墨西哥戈壁地区,需要一定的腐殖层。(黑法师、玉龙观音等)

银波锦属植物:原产非洲的纳米比亚干旱地区(熊童子、银波锦、轮回、旭波之光、福娘等)。

锦章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南非、纳米比亚。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太干旱后开花困难,常常不易收到种子(各种名为锦章或天章的肉肉)。

石莲花属:主要出产在墨西哥,我国也有分布,主要生长在具有腐殖层的山区。(雪莲、吉娃娃、黑王子、皮氏石莲花、紫珍珠、霜之朝、大和锦、丽娜莲等)。。。。。等等、等等。

从上面肉肉的原产地可以看出,大多数常见的肉肉品种的原生环境特点为:温暖,干燥,阳光充足,山地或戈壁地区(排水方便),土壤疏松且较贫瘠等。

那我们就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我们养殖肉肉需要遵从怎样的原则呢?不言而喻,当然是选择和原生地相似的环境了。在这里别的不对谈,就专门扒一扒到底需不需要施加肥料。

我的答案是:不需要,起码绝大部分不需要(大棚的不知道,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原因如下:

1、肉肉经过多年的进化,已经适应了多孔、疏松、贫瘠的生长环境,不需要太多的营养即可正常生长。

2、一般养殖肉肉的培植土提供的营养已经足够(尤其是其中的泥炭土,有机物质含量高达60%以上。)

3、培养基质(如泥炭土)本身就是一种温和的肥料,肥效高而且持续时间长,而且在肉肉培养土中加入的各种颗粒(蛭石、珍珠岩、赤玉土等等)具有较大的孔隙,能够调节肥效的释放速度。而且他们都是矿物质,其中的一些矿物元素含量较高,完全可以满足肉肉生长的需求。

4、千万不要胡乱加一些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有机肥料,以免引入病虫害(本人因为工作原因,对肥料比较了解)。

5、当然,有人非要加我也不反对,但建议一点要量少(尤其是扦插繁殖)。

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欢迎各位前来探讨。

给大家亮几张我的肉肉,从来没加过什么肥料,长的异常好,就是盆不够好,准备换盆。

花友分享:怎样选购多肉植物?


1、由于多肉植物自身含水量高,又往往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如植物表面具有角质或蜡质层,叶片特化为针刺状,以及一些抗旱的生理特性等等,因此不易失水,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少。正因为如此,花商在贩运多肉植物过程中均带极少量的宿土或裸根不带土。挑选时最好选择带须根、根系不干枯的植株,以便买回栽植后在较短时间内发新根。

2、植株应色彩正常,花纹清晰,无病斑、虫斑、水渍状斑。多肉植物的虫害多为虫体较小的叶蜻(红蜘蛛)和介壳虫,它们隐藏在植株的叶背面或枝丛间,以多肉植物的花纹、色斑为掩护,一冲眼不易发现,所以挑选时要细心察看。

3、选择已栽人盆中的植株时,请注意一下是否是新栽的。如果是出售前新栽的植株,则盆土松软,轻摇植株会有较大晃动。这样的植株并未发新根,购回家后须避免强光照射,控制水分,一般一至一个半月后才能逐步进行正常管理。据观察,目前市售的带盆植株中,这种类型者占较大比例。

4、市场上还常见出售一些由多个种类或品种配植在一个容器中的组合盆栽。在选购时不仅要注意植株组合的错落有致、疏密有间,是杏新奇有趣,还要注意各种类之向生活习性是否相近,如果将对光照、水分、栽培基质等要求差别较大的种类栽培在一起,就会对今后的养护带来不便。

5、多肉植物大多原产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虽然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多肉植物出售,但对于我国某些地区室内无供暖设备,冬季室温较低的家庭,选购不耐寒的多肉植物应避开11月至翌年3月的休眠期,否则如遇连续低温天气,植株很难成活。

6、多肉植物,在园艺上泛指仙人掌类植物以外的茎、叶等营养器官肥厚多汁的植物,其中包括被子植物中的景天科、大戟科、番杏科、龙舌兰科、萝孽科、夹竹桃科、菊科、百合科、马齿览科、凤梨科等许多类群。由于亲缘关系相差较远,种类繁多,也就注定在相似的背后还有许多不同之处,在选购和栽培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栽培条件因种而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多肉植物夏天怎么养?管好手,控好水


夏季是多肉植物最难渡过的阶段。不少新手的植物大量死亡,给大家造成了不少的损失,最近很多人问我夏天应该怎么养肉肉呢,为什么自己的肉肉老是死亡。其实夏季养肉并不难我觉得主要是严把浇水关避免盆中有积水就可以了。另外夏季的养殖重点也应由养好植物的状态转到养活植物上去。

死亡原因:高温潮湿

夏季植物的死亡大多以晒死和植物感染细菌死亡为主。很多人说夏季植物要遮阳避免晒伤,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多肉植物在原生地生长在山头戈壁上,有谁去给他们遮阳呢。不是太阳暑久寒天的暴露在太阳之下。加之国外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空气中的PM2.5含量少,相信对植物照射的更为猛烈。(嘿嘿,有些跑题了,回到正路上来)

死亡原因1:细菌感染死亡

由于浇水过多植物生长环境过于潮湿,高温高湿会造成植物须根腐烂形成伤口,再加上环境适宜细菌滋生植物感染,因此造成植物烂心腐烂的情况发生。一般这种情况造成植物的死亡是不可逆转的,往往这种病变是从植物主干从内向外发生的,一但你发现植物出现大面积落叶情况,挽救已经来不急了,因为植物的整个生长的支撑系统已经烂掉了。唯一希望的是能有一两片剩下的叶子叶插成功,但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这种叶子的后果都是化水。

死亡原因2:包子效应

之所以用包子来形容是因为这样很形象便于大家理解。包子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很多朋友认为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植物容易脱水。往往在白天的时候浇水后仍在太阳底下暴晒。造成了植物就像坐在一个蒸屉上。午后的阳光照射下时间不用多一个小时就能把你心爱的宝贝蒸熟,您就回家等着吃包子吧。

应对方式:重点解决水的问题。

其实度夏也没有哪个可怕,只要把握好水量度夏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我的一些应对方式供大家参考。

1.选用渗水量较好的植材:在植材里混入颗粒大的植料降低植料的含水性,同时可以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

2.变换浇水时间,将浇水时间由白天调整至傍晚,我个人大多是选择在下班后回家给水。随着太阳落山气温也逐渐降低,在傍晚时间浇水,能避免包子效应的发生。

3.减少单次给水量: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确保水份能在第二天早晨前蒸发掉。这样再次避免了植物根部积水。夏季最好采用浇灌的方式不要浸盆这样多余的水份可以流出去。

4.通风:通风的主要目的也是去除水分。我的方法是用一台电扇每天从早上吹到晚上,度过夏季。

5.采用颗粒较大不易粉化的植材铺面:大颗粒植料由于其的本身性质在颗粒与颗粒之间形成缝隙,促进通风。避免蒸发的水份堆积在植物地部引起腐烂。

好了就到这吧,其实说了这么多关键就是要解决一个水的问题。管住手控好水,植物夏季的死亡会降低很多。

多肉植物闷养(花友观点)


多肉植物闷养是不少花友崇拜的多肉养护方法之一,崇拜的原因主要是闷养可以快速看到闷养的效果,但是闷养并不是万能养法,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是我个人对闷养的一些看法,小弟学疏才浅,只能说一些自己经验和看到的东西,欢迎各路大神前来指点、拍砖。

首先,我认为闷养是要分情况的:根不好的时候闷养绝对是属于自杀;闷养属于兴奋剂,短期改善状态可以,不能长期闷养;有些品种体形巨大,闷养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有哪个大棚大家看到整天盖着杯子在上面的?

所以,我认为闷养乃是一个不正确的养护方法,可以用来短期内改善植物的状态,而不能作为养殖的常态!

大家其实可以去看一些那些从小闷到大的植株,给它们换盆时候,它们的根无一例外的全部比较细弱,而长期在颗粒土中的(包括日本过来的植株)全部都是大萝卜根,这是为什么?我相信大家有些经验的都会发现这点,而十二卷最正常的状态恰恰应该是大粗根,也就是萝卜根。

其次,这些闷大的植株,一旦脱离了闷养的环境,叶面会迅速坍塌萎缩,就好像浑身的元气被抽尽一般,我这边就有一个例子,完全符合我说的这类情况,和它在一起的其他植株则都好好的,我不由得想到了当时别人给我的时候,它一直是被闷在一个鱼缸里的,鱼缸里湿度长期在90%左右。它脱离了这个环境,由于没有强大的根系做支撑,于是就不行了,当然它也没死,照样开花出叶子(新叶子都是饱满的),但是那些老叶子就跟腌过的黄瓜一样,想要养回来,首先要养出粗根,由于它的体形几乎已经是成株了,所以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暂时就想到这些,闷养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希望十二卷的花友们正确看待闷养,不要把它当作万金油,更不要误会闷养才是正确的长期的应有的养护方法。

有些花友,回复我,提到说大棚本身就是个闷养的环境,没错,大棚的确就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和闷养的原理很相似,但是要注意一点就是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区别,大棚不会造成盆土表面长期潮湿,水分长期凝结,而小环境的时候靠杯子闷养则会如此,盆土表面空气无法和外面空气充分交换,长期过分潮湿,同时更容易发生倒根等严重问题,所以闷养本身是一个较为难控制的事情,不适合新手,前文也说过了,并不是闷养全部都是坏处,它的确有存在的意义,但是不能作为长期的方法去做,更不应该在教新手如何养护的时候,就很笼统的用闷养两个字一而盖之,这反而是误导。

多肉植物度夏(北京花友总结)


北京的夏天过去了,我的200多盆多肉植物,夏天总共死了不到5盆,大概在2%左右的死亡率,有人说在北京多肉植物度夏无压力,但有35度以上的日子也有好多天,一些心得,相信也有共性,与大家分享。

1.挂掉的几棵植物

总结一下今年挂掉的几棵植物:景天只死了2棵,1棵祗园之舞,1棵山地玫瑰;番杏死了2棵,1棵天女1棵银铃;其余的没死,晒伤倒有一些。山地玫瑰是在我粗放的管理下,休眠期浇水挂了。祗园之舞被严重晒伤,没有缓过来,坚持了2个月死掉了。银铃是被突然的暴晒晒伤,没有缓过来,坚持了2个月死掉了。天女的死法比较典型,其是在6月初并不是很热的时候挂掉的。总结原因应该是北京今年6月份潮湿多雨,偶尔有大太阳。我的管理比较粗放,兜头淋,而天女的叶片有比较容易积水,温度一升高,那几天室外也通风很不畅,从而沤烂了。这其实还是告诉我们,通风很重要,即使是露养,也不一定那么通风。

2.关于冬型种夏型种的问题

度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植物的冬型种和夏型种。但其实这主要是指冬、夏明显进入生长期/休眠期的植物来说的。这类植物主要有仙人掌科、夹竹桃科、大戟科、龙舌兰、龟甲龙等。我自己养的200多盆里有大概160盆左右的景天。个人感觉多数景天虽然也有冬夏之分,但差距并不很大。除了一些明显夏季休眠的,如,山地玫瑰、莲花掌和长生草的一些品种。即使是夏型种,在35度以上高温时,它们也已经很难受了。冬型种耐受的高温更低一些,但也低不了太多。

所以个人感觉,对景天来说不必过分强调夏型种和冬型种,而是多考虑其他方式度夏。而其他种类,有明显休眠迹象的,则建议妥善处理。常见的就是阴凉、通风了。

3.成株和小苗的问题

成株和小苗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植物。无论从其抗性来说,还是体内的激素水平来说,都差距比较明显。一般而言,成株抗性比小苗要高的多。成株的光补偿点一般也比较高。相对来说耐晒;相对的,小苗则不同,即使是耐晒的品种如一些仙人掌,其小苗也是扛不住暴晒的。

前几年我播种的小苗发芽后没多久就放在外面炼抗性,但多数还是不能承受得住帝都的鬼天气。所以现在我基本上要在室内养小苗一年左后才逐渐放出去炼苗。类似的,由于利润的需要,很多商家卖的肉其实还是处于苗期,并没有达到成株的标准。相对来说就很不耐晒,抗性也差。譬如都知道生石花需要太阳晒,但过小的生石花被晒,基本上就是被晒化的命运。

区分这个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植株的大小。个人感觉,景天在5厘米以下的,通常都可以算作小苗。番杏在1cm以下的也可以算作。仙人掌大小不同不太好说。另外,通常带粉的比不带粉的要耐晒的多(粉可以反射阳光,保护自己),杆子粗的也要比杆子细的耐晒(更容易缓冲热量、导出热量)

4.沙漠植物?

大家总喜欢认为肉是沙漠植物。其实不然。可以说多数的多肉都不能在沙漠中生长。景天在中国南方都有大量生长。而其他科属的,则应该叫半干旱或者叫耐旱植物。以景天为例,他们并没有进化到能在沙漠那么严苛的环境下生长。只是他们的生长环境可能比较干旱。或者获取水分机会不多。譬如有些是长在悬崖峭壁、房顶的。土层很少,不能指望土壤中水分足够多。因此赶上下雨,自己就多贮存一部分水分。

即使是仙人掌,有的虽然生长地区很干旱,但近海,每天都有携带大量湿气的海风吹临海岸,滋润表层土壤和植物表面。只有很少数是非常耐旱的生长在接近沙漠的环境中,诸如松露玉。所以说他们是沙漠植物是不准确的。知道这一点,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多肉不是不喜欢水,而是耐干旱,这两者就像说土透水和保水一样,是有区别的。

因此一直让植物干着也不是个事儿,除非休眠的植物,否则适当给水有利而无害。野外的景天,周围环境不一定缺水,土壤条件差

5.遮阳、通风

说来说去,还是遮阳、通风最重要。今年北京受厄尔尼诺影响,夏天暴晒的日子比较多,最高42度暴晒,35度以上的暴晒也颇有几天。相对来说,降雨少了一些,因此桑拿天不算多。肉一般是扛得住暴晒的,但扛不住闷热。这个可以参考我先前发的帖子。即使在42度的日子里,也只是有晒伤,而没有烂掉。

关于遮阳,我今年尝试了比较讨巧的遮阳方式,感觉不错,推荐给大家:

一说遮阳,大家都推荐用遮阳网。遮阳网的效果确实很好,但家用有点太夸张了。而且也阻碍了光线进入到室内,有一些得不偿失。我没有使用遮阳网,而是将相对高大耐晒的植株放在最外面,起到遮阳的作用。这样,小号的植物在大植物的树荫里得以得到喘息。虽然效果肯定不如遮阳网,但美观,且可以更好利用阳光。

推荐两种植物用来遮阳:

a.不死鸟原始种:长的和不死鸟很像,但植株可以长的很高大,繁殖生长迅速习性强健,可以说是适应性非常强大的品种。

b.沙漠玫瑰:夹竹桃科植物,典型夏型种植物,夏季的高温暴晒正是它需要的。看看它的产地气候就知道,属于40度都无压力的物种。它有叶子,又比较高大,所以可以造成比较大的阴凉,非常推荐。

沙漠玫瑰在产地

另外,上面也说到,通常大的植株比小的植株耐晒的多(你什么时候见柳树被晒死了?);所以如果没有类似的植物,也可以用其他的耐晒高大植株代替。在这种方式的照顾下,原来一些并不是很耐晒的品种得到了一些保护,这些保护有效的避免了其被晒伤、晒死。把相对高大的植物放在外面。

关于通风,我今年也改变的一些方法。一般来说,露养的通风条件就够了。除了特别夸张的闷热、无风的天气,多数情况都可以应付通风的问题。

但是室内的通风条件是很关键的。我大概有20-30盆植物在室内养殖。往年,由于通风不畅,经常会发生黑腐之类的病,导致全株挂掉。所谓通风,并不一定非得有多大的风吹着,稍微有一些微风,就足可以把植物产生的内热散走,阻碍细菌的繁殖。

我今年特意增加了几个USB风扇,在USB风扇每天的照顾下,室内的植物鲜有出问题的。而且由于风扇本身也有降温的作用,这也对苦夏有所缓解。一些休眠的龟甲龙居然都没有休眠,继续生长,这也颇为欣喜。

USB风扇相对安全、省电,也便宜,可以多买几个在不同位置和角度吹风,即能满足多点送风的需要,也不占什么地方,效果很好。

6.补光

说到室内养殖,就会不可避免的提到光线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室内养足的局限。因此我严重推荐使用补光灯。补光灯在夏天可以让一些休眠的、不耐晒的、和小苗获得稳定的光源。这一点很重要,否则晴天光线尚可,阴天一周,你的肉就全都徒了。

补光灯通常还不容易晒伤植物。对于艰难度夏的肉来说,风扇和补光灯可以为肉提供更宽松的条件。不过补光灯在使用上大家会有一些误区,这里就不细讨论了。只提一点,就是距离,距离远了没用。通常LED补光灯我是在距离40CM以内使用。这个要根据灯的特点具体确定。

7.小黑方

再提一下小黑方。这是很让人纠结的盆。一般都推荐黑色的盆,因为黑色吸热,可以让植物根部温暖,对植物很有好处。小黑方确实是性价比很好的盆,但是度夏的时候,我这里出现了好几例因为小黑方盆体温度太高而灼伤植物叶子的状况。

在暴晒下,小黑方盆体的温度可以高大60-70度!当叶子和盆体接触时,就很容易引起灼伤。因此建议度夏的时候适当的处理一下小黑方为宜。譬如,可以将盆放在阳光不能直晒的地方,或者干脆用白色的盆套起来。实在不行,可以处理一下叶子和盆体的接触点,有这几样,通常能好很多。

8.初秋的阳光

最后这一点也要引起重视,我后来发生了一些晒伤、灼伤,倒不是夏天导致,恰恰是度夏之后,秋高气爽之后的阳光暴晒导致的。先前看有大仙总结过夏天过去了,秋天倒被晒到了。果不其然!

总结起来,主要是因为初秋的太阳高度角没有那么大了,太阳可以斜晒进来,先前的遮阳措施可能失效了。但太阳依旧还很充足,因此让不耐晒的品种也被晒的一塌糊涂。

喜欢《多肉植物控水——花友有话说》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多肉植物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多肉植物花卉有几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