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种好花卉如何做到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花与中国古代文学》,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万年来,花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文化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花文化。美丽的花儿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敬仰之情;鲜花还象征了人类的许多精神,如坚忍、自由、高贵、雅洁等等;鲜花更是人类美好愿望的寄托,如长寿、幸福、吉祥、财富……赏花、咏花、赞花、论花,花和中国文学有着说不尽、道不完、评不够、议不厌的不解之缘。

我国是花的国度,也是诗的国度。自古爱花的趣闻轶事不胜枚举屈原以兰喻己,陶潜采菊东篱,诗仙醉卧花阴,杜甫对花溅泪。在众多中国文人心中,花是诗词歌赋取之不尽的吟咏题材,是名词佳甸闪耀灵光的源头所在。花的出现成就了一个文学的国度,使得文学的殿堂姹紫嫣红、精彩纷呈。

从《诗经》中描绘桃花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晋代陶渊明脍炙人口的品评菊花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宋代叶绍翁笔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烂漫的杏花,到元代王冕“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那清丽素洁的梅花。干百年来,这些优美的诗句众口相传,诗中优美的意境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

花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人品和花格的相互渗透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二者不可分离。中国文人赏花时并不是单单欣赏花儿美丽的外表,他们常常把花木当作与人类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的灵性之物来对待。因此,他们在对花木的审美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借助花木表达出来。

从古至今,许多骚人墨客都为花写下动人篇章,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花已经成为一种向往与崇敬的精神境界,成为德行品性的象征。“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做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不同的花成为不同德行的象征,是不同品性的人喜爱崇敬的对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梅花的清韵高洁;“锦烂重阳节到时,繁华梦里傲霜枝”,道的是菊花的坚忍顽强;“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赞的是兰花的幽香高雅。

文人不仅以花入诗,很多词牌名、曲牌名也与花相关联。《采莲子》、《醉花阴》、《山花子》、《荷叶杯》、《木兰花》、《一剪梅》、《桂枝香》,由此可见花与诗词的深厚渊源。

花不仅使诗的国度璀璨多姿,在中国成语和俗语中以花做比喻的条目也随处可见,“拜倒在石榴裙下”、“丁香结”、“步步莲花”、“笔下生花”、“闭月羞花”、“羯鼓催花”都和花有关。在戏曲、小说、散文中我们也可以寻觅到花的踪影。戏曲中有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吴炳的《绿牡丹》、周朝俊的《红梅记》、现代评剧《花为媒》。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许多篇章与花相关,如《葛中》、《黄英》、《莲花公主》、《荷花三娘子》等等,其中的主人公均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文学形象。其他小说作品如《海上花》、《镜花缘》、《红楼梦》、《红玫瑰与白玫瑰》、《梦里花落知多少》,从书名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花的魅力。花令我们的文学更加摇曳多姿,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xZh52.cOm编辑精选

区分中国石竹与美国石竹


中国石竹和美国石竹均属石竹科。前者原产我国,或者原产欧洲,在美国栽培最多,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习性不同

中国石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性强,可露地越冬,以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美国石竹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耐寒性一般,对土壤适应性强。

茎不同

中国石竹的茎丛生、直立、光滑;美国石竹茎直立、具四棱、比中国石竹节间长,较粗壮。

叶不同

中国石竹叶对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抱茎;美国石竹叶对生,阔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

花不同

中国石竹的花单生、对生或簇生于枝顶,花茎约2至3厘米,花期在4至5月;美国石竹花小而多,有短梗,密集成头状,聚伞花序,花期5至7月。

花卉植物与中国传统节日


一、春节与年花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因此,人们最重视用花卉来装饰厅堂,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我国广大的地区,由于这一季节开放的鲜花种类并不多,因此,习惯上主要用花期正好在春节前后开放的春梅、蜡梅、水仙来点缀家庭,其中,以水仙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年花。它花色素洁,清香宜人,清供几案,十分典雅。只要提前一个月雕刻水养,便可如期在春节开放。

水仙花与春节年花关系


随着花卉园艺事业的发达,如今人们已经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花期,使许多艳丽的花卉种类在春节供应市场了。近些年来,在上海、广州、南京、北京的春节花店里,照样有菊花、唐菖蒲、月季、康乃馨等美丽的鲜花出售,价格虽比平日高出不少,但十分畅销,说明人们对年花的需求更为重视和讲究了。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十分重视春节年花,而且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习俗。如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春期间就有给公鸡献花的风俗。侗族同胞过春节时,姑娘们的头一件大事就是邀集女伴到山上去采摘映山红。回到家中,把最美丽的一朵插在鸡笼顶上,献给公鸡,然后才把其余的花插到房中,插到桌上的花瓶里,把里里外外都打扮得火红火红的,让春天的气息充满人间。这一用花风俗,源于一优美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公鸡是没有冠的,却有一对威武的角。那时候,天地间魔怪很多,弄得人们不得安生。东海的老龙想去为民除害,但那时的龙没有角,公鸡便慷慨地借给它。老龙征服了魔怪之后,不愿把角还给公鸡,躲到东海里去了。公鸡很痛心,整天叫唤:角打角打、角、角、角!太白金星为了安慰它,采来一支美丽的映山红,戴在公鸡头上,于是公鸡才有了红冠。后来,人们为了颂扬公鸡这种慷慨助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就在每年新春上山采摘映山红献给公鸡。这一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姑娘们敬慕英雄,热爱美和生活的一种风俗。
二、端阳节与花草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又名端午节、端五节,它与春节、中秋一样,是我国民间最为隆重的三大节日之一,至今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不仅吃粽子是人们过端午节特有的风俗,而且,据《荆楚岁时记》载,南北朝以前就有于端午节插艾的习惯。人们把艾蒿和菖蒲插在门前,或放在窗边、灶旁、水缸边等,以驱除邪气。与此同时,人们还用丁香、木香、白芷等草药装在香袋内,悬挂在身上。这些初看起来近乎好笑,可实际上具有防病功能。因为艾含有挥发性芳香油、鞣酸,树脂等成分,有杀虫、驱寒湿等作用;菖蒲含芳香油树脂和挥发性油,有驱秽、灭菌、杀虫等作用;它们与丁香等药物有利于预防一些传染病。

端午节风俗:插艾草与菖蒲


至明朝时,人们开始用菖蒲泡酒喝。据《本草纲目》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可见,端阳节还有斗百草的习俗。即在这一天到郊外去踏青时,采集各种花草标本,然后进行比赛,看谁采集的品种多、花草奇,谁就获胜。
三、中秋节赏桂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是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届八月十五中秋月明之时,一树树桂花相继开放,送来了天香芬芳。由于桂花以香为胜,只需鼻闻,这使得夜间赏桂成为可能,因此,中秋的桂花和明月,就成为团圆之夜清赏的极好对象了。在这花好月圆之际,品赏那皎洁的明月、甜蜜的桂花,佐以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月饼等美味食品,追寻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优美传说,这样迷人的氛围颇不一般,故从来就是人们心目中向往的良辰美景。可见,中秋节品赏桂花确实是一项别具情趣的花卉风俗。

中秋节:吃桂花糕月饼


四、重阳节插茱萸与赏菊
古书上说: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能辟邪、菊花能延寿,而且这两种花木的果期、花期又恰与重阳节相遇,故人们在过重阳节时,都喜欢采集茱萸之果和菊之花朵以度节。
茱萸(如下图),是山茱萸科的一种植物,常在园林中栽培观赏,如扬州的茱萸湾公园就是因古时候遍植山茱萸而得名的,它更是一种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因其具有浓烈香味,有驱蚊杀虫之功能,故古时人们常在重阳节佩茱萸,认为能驱邪避恶。汉朝是将茱萸切碎装在香袋里佩带。晋朝以后已改将茱萸插在头上了。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即是咏写这一风俗的名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古人不但将茱萸用来佩戴,还用来驱除蚊虫。《辽史礼志》就载有将茱萸泡酒,洒在门户周围以襘禳的习俗。而裴迪《茱萸沜》诗曰: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倘留客,置此茱萸杯。则说明用茱萸果实泡的酒还可饮用。在中药上,山茱萸的果实去掉种子后名为山萸肉或药枣,有滋补肝肾、涩精止汗功效。
菊花正逢农历九月开放,又为我国传统名花,便很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日久月长,重阳节赏菊便成为习俗。提起赏菊的历史,人们首先会想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便以种菊、采菊、赏菊、咏菊为乐,因此,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成为咏菊名句。唐朝时,人们于重阳节赏菊的风气已受到普遍重视,且留下了许多赏菊名篇。宋朝,还有九月重阳都下赏菊的记载,说明那时已有专门的菊圃到期供人玩赏。重阳赏菊之风至今仍盛。每届秋菊开放之际,各地举办隆重的菊花展览,其品种之多,规模之大,花事之盛,是历史上任一赏菊聚会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人对菊花如此厚爱,赏菊明志虽为其主要原因,然而,菊花有多种实际功用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早在战国时,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据传说,汉朝南阳郦县有一个叫做甘谷的长寿之乡,乡民们由于经常饮用两旁长满了许多野菊花的溪水,不少人可以活到一百二三十岁,早逝的也有七八十岁。或许正因为此,自古以来才有饮菊花酒能使人长寿之说。而据现代科学分析,菊花具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降低血压等多种功效,是上好的中药。因此,古人关于饮菊花酒能健身和延年益寿的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

重阳节赏菊


由于饮菊花酒能令人健康长寿,因此,古人每年都要在菊花生长季节,采其茎叶,与黍米和在一起酿酒,再保留至第二年重阳食用。这种饮菊酒的风俗,自汉朝开始,到清代末年,一直盛行不衰。对于浪漫文人尤是如此,每到重阳来临,文人无不呼朋唤友,登高抒怀,饮酒赋诗。曾留下许多登高饮菊酒的著名诗篇,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九月九日尽管在身处紧张的行军途中,却仍念念不忘重阳节登高,不忘菊花酒和赏菊,甚至幻想菊花能开遍战场旁。可见,重阳节赏菊饮菊酒的民俗在古人特别是文人的意念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古代鲜花食谱吃出俏佳人


据科研机构测定,鲜花含有22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并含有维生素A、B、C及铁、镁、钾、锌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如菊花能安肠胃、利血气;金银花清热解毒、养血止渴;茉莉花长发养肌;梨花清热化痰;栀子花清肺凉血;玫瑰花活血理气,驻人容颜;芍药花能行血中气;月季花能消肿疗疮。《书剑恩仇录》里的香香公主,天生喜欢吃草原里的花卉,所以她成了金庸小说中最漂亮、最好闻的女人。食用花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就是关于食用菊花的最早记载。我国各地也有许多用花作配料的名菜,比如,广东的菊花龙凤骨、芋花烧茄子、菊花鲈鱼、桂花汤,上海的玉兰炒鱼片、霜打玉兰、桂花栗子、菊花糕,北京的炒桂花干贝、茉莉鸡脯,河南、山东等地的酱醋迎春花、茉莉花豆腐、牡丹花汤、桂花丸子等。其实用花作菜离我们并不遥远,饭桌上常见的金针菜晒干前就是一种橘黄色形状类似百合的小花朵。这里我们就从古代的食谱中选取一些经典的鲜花食谱,介绍给大家!

茉莉花食谱

茉莉花可以舒胆明目,清凉解毒。明《饮馔服食笺》记载:“茉莉花嫩叶采摘洗净,同豆腐熬食,绝品”。茉莉花的香气可上透头顶,下去小腹,解除胸中一切陈腐之气,对精神也有轻度镇定作用,做菜时放上一小撮,便清香宜人。

紫藤花食谱

紫藤花的鲜花瓣用糖浸渍制饼,就成了北京著名的糕点“藤萝饼”。齐云山上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人,把花采下晒干,食用时再用清水发开洗净,把腊肉切成薄片覆盖花上,上锅蒸熟,春天的味道就这样整整保留一年。

玉兰花食谱

早春,白玉兰满树白玉似的香花,仿佛阳春白雪;白玉兰的花瓣肥厚且大,若用湿面粉裹着它和豆沙放在油锅中炸,香甜可口,这就是驰名中外的“玉兰片”。“玉兰片”香甜又脆,十分可口,据说还有解毒镇痛之功能。

玫瑰食谱

玫瑰花瓣单吃起来微微的甜又带少许苦味。玫瑰花用糖渍了就是著名的玫瑰糖糕,用它可做各种甜食馅的配料,其味香甜可口。红玫瑰花可与鸡腿菌、鲜笋、喇叭菌等一起炖汤,是冬季的滋补佳品。

杜鹃花食谱

花色洁白、花冠大而肉质的大白花杜鹃,煮汤或与蚕豆、咸肉、火腿等煮食或炒食,是白族用以待客、婚嫁娶丧筵席的材料。杜鹃花含有氨基酸和维生素,有润肺清喉、益气宁神、调和经血、强健大脑神经的功效。

桃花食谱

桃花是一种天然的润肤品。《太清方》中写道:“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此时采摘下桃花瓣阴干,放入粥内,常服可添娇色。

南瓜花食谱

南瓜花在乡土菜中十分常见,花朵硕大,漂洗切碎后,拌在面粉之中,煎成饼食用,或者煮粥。有些人可能觉得南瓜花素炒不够好吃,上加一点皮蛋、杞子、高汤,煮开做成汤就会鲜得多了。

菊花食谱

在诸款菊肴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莫过于“菊花炸鲮球”,就是将鲮鱼肉做成球状用花生油炸了拌着鲜菊花吃。在日本,油炸菊是一道名菜,它选用菊花、桔梗、木槿等花。在花的背面裹上薄薄的蛋衣,人锅油炸就成了松脆可口的美餐。

桂花食谱

《本草纲目》中记载,桂花“能养精神,和颜色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桂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香料,桂花糖渍香甜可口,有让人愉悦的气味。可以用桂花做桂花汤圆、桂花月饼、桂花全鸭、桂花干贝等。

荷花食谱

在中式点心中常被用作香料或者馅料,在荷花盛开的时节,采其花瓣阴干煮成荷花粥,能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皮肤光滑细腻,最补女人。北京旧鼓楼大街有一家云南菜叫做“凤凰竹”,这个馆子就是做“有机菜”的,其中有一道菜是“炸荷花”,做法与名菜炸玉兰类似。

牡丹花食谱

牡丹花的食用从宋代就开始了。到了明清时人们已有了较为完满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养小录》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其实,无论滑炒、勾芡、还是清炖,牡丹花那浓郁的香气终不改变。在菜谱中,有牡丹银耳汤、牡丹花熘片、牡丹花里脊丝、牡丹花瓣酒等。

中国文化里的情人花


一年情人节驾到,随之而来的除了四处洋溢的甜蜜气息,还有就是那不可避免的鲜花价格暴增了。不过,或许你要问,除了满大街的玫瑰(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杂交月季),以花示爱还有没有什么其它靠谱选择?这的确是个好问题玫瑰与爱情的联系,其实只是西方传统;而中国文化里的情人花,还真是别有一套内蕴丰富的理论与对象呢。

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
AmygdaluspersicaLinnaeus

说到桃花,大抵大家都能第一时间会想起桃花运、桃花劫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作为中原大地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栽培植物之一,桃花以其鲜润轻盈的花瓣早早地点亮了人们内心的儿女情怀,而丰美多汁的果实又被迅速地与女子的丰饶多产联系起来。《诗经桃夭》里那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少女,后来不就是桃叶蓁蓁,有蕡其实么?盛开在阳春三月里,正是草长莺飞的恋爱好时光;一片水红花光氤氲浮动,更是如同情侣们心神往之的温柔乡。在古老而淳朴的社会里,这就是对于一段美好爱情的终极期待了。

虽说从前有着这样的美好涵义,但如今倘若拿桃花来比喻姑娘的美貌,怕是多少有些不合适了;红颜易逝、飘零浮动的花瓣在后来的定义中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要以此来讨另一半欢心的同志们,倘若没有足够的了解,还是三思吧。

芍药:有情芍药含春泪
PaeonialactifloraPallas

虽然与富丽绝伦的百花之王同科同属,但草本的芍药在气势上始终逊色于木本的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因而也只能终生定格在花相的身份里。不过,草本自有草本的一番好处,相较牡丹,芍药的茎段更加柔软、叶片更加纤细、花朵更加妩媚含蓄。芍药二字,古文通绰约,即有容颜美好之意。加之晚春开花的生理特性,又让人想起风韵犹存的美女,故而有余容婪尾春之名。至于它与情人的联系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是来自《诗经秦洧》里的句子,可见其历史之久远了。

许是有了这样多的铺垫与足够美好的形象,从前情人相别,男子往往要折上一枝芍药相赠,以示情缘深重、恋恋不舍;此花别名将离,也是由此而来。除此之外,身为花中相国的芍药也时常被与仕途顺利联系在一起;想来既有洞房花烛夜的浪漫香艳,又有金榜题名时的春风得意,也无怪乎从前的芍药会广受欢迎了。

栀子:栀子同心好赠人
GardeniajasminoidesJ.Ellis

提到栀子,首先想起的往往是满腔的青春情怀。但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栀子的含义却并不是这样一回事。这种茜草科的植物最早走进人们的视野,是因为它的果实可用作深黄色的染料,是以色彩中有栀黄一说;而后来,洁白馥郁、润泽清新如丝缎的花朵也很快为爱花之人的慧眼所识,逐渐站到了观赏植物的舞台前。大花栀子圆润饱满,山栀子纤细玲珑;江南一带也盛行将其枝条剪下,置于水中培植,甚至做成盆景,唤之水横枝。

古时候栀子又名同心花,一说以其花朵形状之规律,一说以其结子同心。具体的来源已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记录在诗词里那些关于两情相悦的句子: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这样一种纯净、温柔、并无太多玄机的花,自然适合的也是那些最温情脉脉的,接地气的情思了。不过,栀子的肥厚花瓣和浓郁香味向来也是昆虫们热爱的对象,所以倘若六月节里要给心上人送去一束栀子,可千万要注意仔细检查虫害啊。

荷花: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NelumbonuciferaGaertner

别怀疑,荷花这样看似六根清净、出尘脱俗的花中君子,实际上在古代可是不折不扣的情人花。那时候睡莲尚未引入中土,它也得以专享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莲。与连怜恋谐音,加之莲子深处的一缕苦心,以及藕断丝连的特性,无一不暗示着脉脉不得语的情人怀思。更何况采莲原本就是江南姑娘最擅长的风雅能事,在水一方的伊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边厢的君子们,可不要看得心旌神荡,流连忘返呢。

如今,荷花与睡莲(Nymphaeatetragona)常常被混淆,但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科属的植物。前者叶片浑圆无缺刻,植株高高挺立水面,正是应了周敦颐亭亭净植的描述;而睡莲则多半有着紧贴水面的花与叶,革质的油绿叶片也存在小角度的缺刻。至于古诗和旧时服饰纹样中常有出现的并蒂莲,其实就是荷花当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原有的一个花芽因为外界刺激或是变异而形成了两个分化中心,导致在同一个枝头开出两朵相依相伴的荷花来;原本是造物主的无心之过,赏花者眼里却造就了佳偶天成的别样浪漫。

合欢:夜合枝头别有春
AlbiziajulibrissinDurazzini

虽然合欢花开,如今已成了大学生毕业季的代名词,但花如其名,合欢的名字已经足够咀嚼出一番甜蜜的情谊。比起如今所流行的百合,合欢更有一层喜悦欢愉的感觉在其中,而自古与之有关的传说,也几乎都是有关恋人夫妻之间的美好期望。《群芳谱》中记载其主安和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说的是入药后的那一部分性质。不仅如此,它的外形也别有一番浪漫气质:旖旎如羽翼的叶片,异化成纤细丝状的花瓣,组成的头状花序也就形成了一个个轻盈柔软的绒球。合欢树在南方城市更是常见,夏日的暖郁花季里,一树妙红微白的花球满枝婆娑,凑近枝头,更有清香拂面而来。果然是看着就让人开心的花啊。

合欢虽是高大乔木,但和娇小的含羞草(Mimosapudica)在植物学上同属豆科含羞草亚科;虽然不同属,某些形象特质倒是挺重合:羽状复叶,细密辐射的花冠,以及同样对温暖气候的偏爱,让它们看上去也就颇有些姐妹相。更有趣的是,比起触碰之后则低头收敛的含羞草,合欢虽然不至于如此敏感,但对光与热的变化感应也十分微妙,夜幕降临,细小叶片则次第收起,因此又有夜合花的别名。当然,能传情的又何止是花。此物最相思的红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木瓜,秦桑低绿枝的桑树那许多看似矜持沉默的植物里,其实都隐藏着爱人们一腔温柔热烈的情思。还是张爱玲说的好呵,所谓心底有爱,哪怕是尘埃也一样能开出花来。

最新:在古代,有7种花特别出名,是天然的染色剂!


在过去,植物就是天然的染色剂,很多花和草作为染色原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化工业发达,很多人对植物染色已经不太了解了,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植物染色剂~

在古代,有7种花特别出名,是天然的染色剂!

栀子黄

栀子花虽然是白色,但却能染黄色,因为栀子里面有一种叫做栀子黄的色素,和胡萝卜素很像,能染出相对稳定的黄色。

用来染色的,并不是栀子的花和叶,而是它的果子,山栀子花后果子会膨大,变成橘黄色,此时可以摘下来晒干保存,以后可专门用来上色。

栀子种子也是一种中药,可食用,经常用于食品染色,我们看到金黄色的鸡肉,基本是用栀子黄煮过的。栀子黄染布也很好看,是鲜黄色,氧化后会偏橘黄。

在古代,有7种花特别出名,是天然的染色剂!

葡萄紫

葡萄也可以染色哦,而且不浪费,用葡萄皮染色最佳,不需要用到葡萄果肉,只要等吃完把葡萄皮收集起来即可。

用来染色的葡萄皮,最好选择颜色深一点的,如果太浅,比如绿色、淡紫色,上色可能也会很浅甚至无色。

葡萄皮能染出紫色调,大致颜色如下,色卡饱和度高一些,实际上染出来的紫色是很柔很仙的,用薄一点、飘逸一些的布料染更美丽哦。

在古代,有7种花特别出名,是天然的染色剂!

洋葱皮黄

紫色或者黄色的洋葱皮也可以染色,这个方法也是流传很久了,但是染出来的颜色并不是紫色,你知道是什么颜色吗?

收集带有颜色的洋葱皮(紫色或者黄色的都可以),用水煮开,泡一夜,可以加入一些明矾、食盐来固色,把布料放进去继续浸泡。

洋葱皮染出来的颜色是黄色的,颜色深浅和布料厚度、染缸浓度有关,经常用于染围巾、布衫,低调又百搭。

在古代,有7种花特别出名,是天然的染色剂!

苋菜红

苋菜也是很好的染料,我们平时吃苋菜时,会发现它的汁液是红色,能把米饭、面条都染成红色。

想要染色,最好找叶子有紫红色花纹的苋菜,紫色部分越多,苋菜染的汁液就越红。叶子加水搓烂再煮开,放凉一夜后就可以泡上布料了。

苋菜的红色,有一点水红色,如果浅一点又有点玫红,还是很亮眼的,也很适合做布衫或围巾。

花友们,今年的矾根苗不错,热门品种:黄金斑马、焦糖玫瑰、银扇、···都还有哦,颜色很美,而且耐寒,零下20度过冬无压力,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在古代,有7种花特别出名,是天然的染色剂!

茶色

平常喝的茶叶,也可以染色哦,特别是红茶、老茶,家里有过期的茶叶,也可以试着染色用。

染色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加水把茶叶煮开、煮烂,然后浸泡一夜,把布料放进去即可。

茶叶的颜色,被称为茶色,茶色有点棕黄色,自然染色会有做旧的状态,这种颜色很有质感,喜欢的人会特别喜欢。

在古代,有7种花特别出名,是天然的染色剂!

玫瑰色

玫瑰花不同于月季,这里用于染色的是真正的玫瑰,真玫瑰多是重瓣玫红色,杆茎上有很多密集的小刺,开花香气浓郁,不仅是染色原料,还可以做玫瑰饼,提炼玫瑰精油等等。

摘下新鲜的玫瑰花,加点水搓烂、捣烂,然后加水煮开,放一夜后放进布料进行染色。

玫瑰色有点玫红,颜色淡的话偏粉色,如果发酵了之后,颜色会偏水红,都是很精神的颜色,在植物染色里算是比较年轻活泼的颜色了。

在古代,有7种花特别出名,是天然的染色剂!

艾草绿

艾草也可以染色,每年清明、端午的时候,都有人用艾草和面做团子、粑粑,做出来的都是青色的,如果用来扎染布料,也是青色系。

摘些艾草叶子,加点水捣烂,然后加水煮开,放置一夜后放入浅色胎布进行染色。

艾草染色是草绿色,有暗一点的也有明亮一些的,每次染色出来的效果都会不一样,但都是青色系,感兴趣的花友可以尝试一下。

周恩来与花


敬爱的周总理把必胜的精力都贡献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日理万机,鞠躬尽瘁,虽然无暇亲自莳养花草,却在紧张的革命年代里和繁忙的国事,外事活动中,留下了不少与花有关的佳话。

1946年5月初,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的梅园新村,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梅园新村院内种着美丽的海棠花,在紧张的谈判间隙,周总理经常助理院中观赏海棠,稍事休息。因此,海棠一直是周总理最喜欢的花木之一。

1957年2月1日,周总理访问了位于印度洋上的魅力岛国--斯里兰卡。斯里兰卡人民八凌霄花当作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因此,在隆重的仪式上周总理亲手栽种了一株美丽的凌霄花,架起了中,斯两国人民友谊的金桥。20年后的1977年4月,邓颖超副委员长也应邀访问了斯里兰卡,总理生前亲手种植的凌霄花已根深叶茂,邓颖超同志对他进行了培土管理,又在附近亲手栽种了一棵“花后树”。这两株象征这中斯两国人民深情厚谊的花木,将世代相传。

1954年4月,周总理到日内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在他居住的的宾馆院子里,有一株树木特别引人注目。这种树的树身并不高,却缀满了白花。那盛开的朵朵白花,既像展开双翼翩然欲飞的鸽子,又如垂挂在树上而飘逸不止的白手帕。总理感到十分新奇,便询问此树何名。导游回答:”这是从贵国引进的树种,名叫鸽子树”。总理听罢更加惊奇。总理回国后,便向北京植物园的专家打听,并希望搞个水落石出。不久,他们在云南发现了这种树。从此,我国特产的珍贵树种--中国鸽子树开始进入庭院,成为世界驰名的庭院花木。

花与屈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对花草怀有真挚情感,并且大书特书花草的诗人之。大量的香花香草交织在屈原作品的字里行间。他提到的花草有兰花、辟芷、木兰、秋菊、茵桂、申椒、留夷、揭车、杜蘅、薜荔、胡绳、芰荷、芙蓉、女萝、石兰等等。屈原经常用鲜花香草来象征品格的高尚和坚贞,这些花草他信手拈来,成为他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载体。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五彩缤纷的画面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由于屈原在辞赋中经常以兰蕙等香草自况,在《离骚》、《九歌》等篇章中多次吟诵兰花,赞美兰花,古人尊奉他为兰花花神。在《离骚》中提到兰花就达10余处之多,“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兮余”、“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等名句被广泛地吟诵、传播并在各种典籍中被当作典故引用,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衍化成为理想境界、美好情感的赞词。

兰的这一文化属性的形成,屈原是功不可没的。屈原笔下的兰不仅是理想的载体、美德的象征,还是一面反映当时民风民俗的镜子。在《九歌·东皇太一》中他这样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就是把伴有蕙花的肴肉用兰叶包扎好蒸熟。这里的“蕙肴”主要是作为祭神的供物,反映了当时的祭祀风俗。《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就有采摘香花佩戴在身上的习俗。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为历代文人所赞颂,爱慕高尚品格的屈原自然也不例外。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意思是,用菱叶荷叶制成上衣,又集结荷花来做下衣,对荷花的喜爱简直到了愿与之融为一体的程度。《离骚》中说“芙蓉始发杂芰荷,紫茎屏风文绿波”,说明在秦朝以前,我国从南到北的水乡之所,荷花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植物了。《九歌#8226;湘君》中“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则通过列举违背薜荔草、芙蓉(荷花)自然属性的行为(薜荔草生长在陆地上,人却到水中采:芙蓉生在水中,人却到树梢上摘)未比喻事情的不可能性。

花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花馔源远流长。屈原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到以花入食的风俗。《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桂酒,既是把桂花放入酒中制成的。在古代,桂酒常常用作奉神的祭祀品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屈原在《离骚》中借“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自喻品质的高洁,但有人提出这可能暗含了他以花入肴的做法。菊花瓣虽略带苦味,但久吃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屈原把菊花与兰花并列起来加以礼赞,并且冠之以“秋”字,作为季节的代表花卉,对后世影响很大,“春兰秋菊”还成为成语,开了后人尊崇菊花、赞赏菊花的先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则以饮朝露餐菊花来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其他提及鲜花香草的地方也很多。例如,“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这诗中的“留夷”是指芍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朝搴眦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佳句则提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玉兰花。“被薜荔兮带女罗”一句吟诵了薜荔、女萝两种植物。屈原的这种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他是伟大的先行者之。

花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在其三百零五篇作品中提到的花草多达一百三十二种,其中以花喻人、以花喻事、借花抒情、借花达意的篇幅也在三十篇左右。

花是浪漫的象征,美丽的代表。花的精细、柔嫩、敏感、漂亮都和女人一样,让人觉得花就是女人,女人就是花。以花喻女子,借花拟女子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传统。《诗经》中直接把花比作美人的就有三处。《郑风·有女同车》里就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就是木槿花。《郑风·出其东门》也有“有女如荼”的比喻。茶,就是茅花,颜色洁白,轻巧可爱。《魏风·汾沮洳》中有“彼其之子,美如英”。英,就是华,盛开的花的意思。

梅花是一种高格逸韵的花卉,它剪冰裁雪、冰清玉洁的品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对梅花的欣赏,可以追溯到《诗经》中。《诗经·小雅·四月》中提到“山有佳卉,侯栗侯梅”,这里的“佳卉”就是指梅花,也包括梅的果实在内。

我国关于荷花的记载历史十分悠久。《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茼”,“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九重葛又称“三角花”、“叶子花”、“三角梅”,夏季开花,花三朵簇生枝端,花下各托一大型红色苞片,三片相聚,好似花瓣,非常美丽。《诗经》是我国最早记载葛的典籍:“绵绵葛菖,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绵绵葛菖,在河之涣。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绵绵葛菖,在河之清。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咏兰诗几乎与中国文学同时产生,在我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诗经·郑风·溱洧》中,就有一首生动美丽的兰诗:“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茼兮。女日观平?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土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土与女,殷其盈兮。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平?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全诗以愉悦、轻松的笔调,把郑国风俗在每年三月初三于溱、洧两河边举行盛大集会时,一对男女青年相约去河边游玩的情景写了出来,并日用一束兰花和一把芍药把男女青年的情意连结了起来。而比喻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相爱的成语“采兰赠药”也来源于此。芍药与牡丹是一对姊妹花,娇媚多姿,花色浓艳。我国栽培芍药可追溯到殷商时代。这篇诗歌还提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中勺药即是芍药,另外种说法是这种芍药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芍药不同,而是一种香草。

西方以康乃馨作为母亲花,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董草花。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古代经常把萱草种在北堂,北堂是妇女居住的地方,后来就把母亲住的屋子叫作“萱堂”、“萱室”,以萱草代替母爱成为一种传统。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自然也就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朵朵娇艳的鲜花除了观赏外,还秀色可餐,以花入菜、以花作果、以花品茶,都是很好的花宴。《诗经·幽风·七月》就有“春日迟迟,采蘩祈祈”的记述,这是中国以花为食的最早记载。“蘩”是一种开白色小花的野菊,古人采撷以做祭祀之用,此外,可以入药,还能食用。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花与中国古代文学”,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