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种好花卉如何做到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漫谈中式园林设计特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楼盘需要配套完善、美观独特的园林绿地。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是模仿西式园林,中式园林甚少。而刻意模仿的少数中式园林作品往往是只得皮毛,未见精髓。本文拟就中式园林艺术作一简单的剖析。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中式园林不论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复杂。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以上两种均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在园林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中西式园林对比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而“人文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西式园林在设计中极力表现出人工对自然的超越,强调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整整。总之,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集合制约关系中去,可以说是建筑功能的外部延伸。中式园林并非以“理性”为基础,它往往倾注了作者的心灵感受。像西方那种“几何审美观”在中式园林中是看不见的。一句话:西式园林是“虚实相立,以实为主”;中式园林是“虚实相间,以虚为主”。

中式园林的展望

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确实具有迷人的魅力。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或多或少地为其所感染。而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愈来愈深,纯粹古典形式的中式园林不复存在了。你也许看不到长廊侵雨、有亭翼然的场面,领略不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它的一些精髓却留了下来。“虚实相生,以虚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空间问题,空间意象往往还有象征性、模糊性和抽象意义。而这些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早就出现在我国传统中式园林的营造过程中,为世人所惊叹,并逐渐地运用在所谓的现代园林之中。

中式园林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它需要一些真正的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脚踏实地去发掘它的精髓。

XzH52.COM好文推荐

园林设计的常识(一)


栏干在绿地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干,很具装饰意义,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栏干不是主要的园林景观构成,但是量大、长向的建筑小品,对园林的造价和景色有不少影响,要仔细斟酌推敲才能落笔生辉。如李渔所言:“窗栏之制,日异月新,皆从成法中变出,腐草为萤,实且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栏干的高度
低栏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精神、物质水平提高,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导向性栏干、生态型间隔。切不要以栏干的高度来代替管理,使绿地空间截然被分开来。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间的办法,达到分隔的目的时,少用栏干。如用绿篱、水面、山石、自然地形变化等。
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明确边界,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外围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
●栏干的构图
栏干是一种长形的、连续的构筑物,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栏干的构图要单元好看;更要整体美观,在长距离内连续的重复,产生韵律美感,因此某些具体的图案、标志,例如动物的形象、文字往往不如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给人感受强烈。
栏干的构图还要服从环境的要求。例如桥栏,平曲桥的栏干有时仅是二道横线,与水的平桥造型呼应,而拱桥的栏干,是循着桥身呈拱形的。栏干色彩的隐现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绝不可喧宾夺主。
栏干的构图除了美观,也和造价关系密切,要疏密相间、用料恰当,每单元节约一点,总体相当可观。
●栏干的设计要求
低栏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的,有时直杆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构造牢固,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中栏在须防钻的地方,净空不宜超过14厘米在不须防钻的地方,构图的优美是关键,但这不适于有危险、临空的地方,尤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中栏的上槛要考虑作为扶手使用,凭栏遥望,也是一种享受;高栏要防爬,因此下面不要有太多的横向杆件。
●栏干的用料
石、木、竹、砼、铁、钢、不锈钢都有,现最常用的是型钢与铸铁、铸铝的组合。竹木栏干自然、质朴、价廉,但是使用期不长,如有强调这种意境的地方,真材实料要经防腐处理,或者采取"仿"真的办法。砼栏干构件较为拙笨,使用不多;有时作栏干柱,但无论什么栏干,总离不了用砼作基础材料。铸铁、铸铝可以做出各种花型构件;美观通透,缺点是性脆;断了不易修复,因此常常用型钢作为框架,取两者的优点而用之;还有一种锻铁制品;杆件的外型和截面可以有多种变化,做工也精致,优雅美观,只是价格不菲,可在局部或室内使用。
●栏干的构件
除了构图的需要,栏干杆件本身的选材、构造也很有考究。一是要充分利用杆件的截面高度,提高强度又利于施工;二是杆件的形状要合理,例如二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杆件也最稳定,多几个曲折,就要放大杆件的尺寸,才能获得同样的强度;三是栏干受力传递的方向要直接明确。只有了解一些力学知识,才能在设计中把艺术和技术统一起来,设计出好看、耐用又便宜的栏干来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二 城市行道树坛
一、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推广条状行道树绿带。
上海的行道树绿带有几种形式:
1)四平路形式:绿带宽1.2--2米,砌高0.3-0.4米,上设栏杆高0.4-1米。这种形式的绿化效果最佳,只要有足够的宽度,建议优先选用。两侧栏杆的设置和高度,可根据人、车流量来调整。
2)虹桥路形式:绿带宽1-1.5米,车行道一侧设栏杆高约0.8米,种攀援植物。这种形式适合于车流量大且快,人流量一般的地方。
3)淮海路形式:绿带宽约1米,树坛向车行道一面倾斜。这种形式占地较小,适于人流量大、街景要求高的地方。
以上这几种形式,都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创造行道树和林下灌木、地被生长的良好立地条件;
(2)变点为线、面,变单株为空间群体;减噪阻尘,分隔人、车行道;
(3)美化市容街景。
设计布置时,要事先了解地下管网情况,根据人车流量、人行道宽度的不同,选择不同断面式和栏杆的地位高度、泄水口,按沿途人行横道线、公建、商店等实际情况,划分断口。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地下地上协调发展,市容美观,行人享受。
二、在人行道狭窄、人流量又大的地方,常用行道树透空盖板。
上海的行道树穴盖板有两种材料:
l、砼预制盖板。常见有条形格栅,有四块合围成方形树穴的;也有利用植草砖铺砌的。砼盖板要注意施工质量和防止车压而不致断裂、翘曲影响美观。
2.铸铁盖板。有1.2、1.5米规格大小和圆、方外型,其花纹也不失为一种地面装饰。盖板下常铺一层陶粒以利泄水。
三、行道树树坛。
根据行道树的规格,树坛略有大小,一般不小于1×1米。树坛边缘常有侧石、单砖斜砌、砼预制板、初錾花岗岩条石,到现在的磨光花岗岩都有。浦东中央大道的行道树坛侧石做圆弧断面,防止行人踏足,是细致的设计。
行道树树坛内种植现在已引起重视,有种高羊茅草、麦冬,整齐的黄杨绿篱等多种方式。在人多的地方,也可在树坛四周砌挡土坪,做栏干,成为独立的树坛。
四、以上第2、3两种行道树绿带,在多排种植时,可组合成雄壮的树阵。这在广场、干道经常可以见到。
第一种行道树绿带的引伸,是以曲线、折线组合成空间,形成大树绿地。在有条件的地方,行道树绿带、树坛还可以和坐凳、园灯、广告栏等结合起来设计,更实用,更富人情味。
五、保护行道树的设施,主要有行道树桩。
上海用过的行道树桩有预制砼方桩、空心预应力圆桩、钢管桩;双挑和三角、四边木桩等;国外有钢围栏等。过去还有纠偏的地桩,现在己不多见了。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三 园灯
白天,园林景观是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夜晚,除月色外,园林景观则要由精心布置的照明来呈现。月色如昼,夜色往往是美妙动人的。宋代诗人苏轼写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有了自然的月光,再加上高烛闪烁,园景更为多情。近处灯光照耀下的花卉、树丛、人影、地面纹样,和远处的建筑、林冠天际线,所形成可见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和范围,与白天不同。照明本身对园景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强烈、多彩的灯光会使整个环境热烈活泼起来,局部而又柔和的照明又会使人感到亲切而富有私密感,暖色光使人感到和睦温暖,冷色光使人清静生畏。因此,可以说园灯的规划布点和选择设计,是糅合着光影艺术的第二次景观设计,而不局限"灯"的内容。  在白天,园灯是有装饰效果的建筑小品,在地形、道路、绿化的配合下,可以组成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园景。夜晚,园灯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
沿园路布置,按照所在园林的特点,交通的要求,选择造型富于特色、照明效果好的柱子灯(庭园灯、道、路灯)或草坪灯。定位时既要考虑夜晚的照明效果,也要考虑白天的园林景观,沿路连续布置。一般柱子灯保持在25-30米,草坪灯6-10米的间距,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喷水池、雕像、入口、广场、花坛、亭台楼阁等局部、重点的照明,要创造不同的环境气氛,形成夜景中的高潮。园林广场空间常用有足够高度和照度、装饰性强的柱子灯,广场地面可预埋地灯,树下预埋小型聚光灯;入口、雕像、亭台楼阁除了"张灯结彩",还常以大型聚光灯照射,游乐场所、商场以霓虹灯招徕顾客;喷水池有专用的水下灯;古典园林用宫灯、走马灯、孔明灯、石灯笼等。其中一部分是固定设施,一部分是节假日临时设施,以达到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效果。园林供电管网设计,要预留接线点,预留耗电量。
除了"点"、"线"上的灯,为了游人休憩和管理上的需要,绿地各处还要保持一定的照度,这是"面"上的照明。间距因地形起伏的程度、树丛的疏密开朗有所不同。作为估计大致每亩地1盏灯,达到朦胧的照度、约为道路上的1/5即可。
选择园灯,在重要近观的场所,造型可稍复杂、堂皇,并以多个组合灯头提高亮度及气势;在"面"上,造型宜简洁大方,配光曲线合理,以创造休憩环境并力求效率。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米,正处于一般灌木之上、乔木之下的空间.广场、入口等处可稍高,7-11米。足灯型(草坪灯、花坛灯)不耀眼、照射效果也好,但易损坏,多在宾馆房地产开发等专用绿地和公共绿地的封闭空间中使用,其灯具设计有模仿自然,也有简洁抽象的现代造型。
一般庭园柱子灯的构造,由灯头、灯干及灯座三部分组成。园灯造型的美观,也是由这三部分比例匀称、色彩调和、富于独创来体现的。过去往往线条较为繁复细腻,现在则强调朴素、大方、整体美,与环境相协调。
灯座。灯干的下段,连接园灯的基础,地下电缆往往穿过基础接至灯座接线盒后,再沿灯柱上升至灯头。单灯头时,灯座一般要预留20×15厘米的接线盒位置,因此灯座处的截面往往较粗大,因接近地面,造型也需较稳重。
灯柱。灯干的上段,可选择钢筋混凝土、铸铁管、钢管、不锈钢、玻璃钢等多种材料。中部穿行电线,外表有加工成各种线脚花纹的,也有上下不等截面的。
灯头。灯头集中表现园灯的面貌和光色,有单灯头、多灯头,规则式、自然式多种多样的外形,和各种各样的灯泡。选择时要讲究照明实效,防水防尘,灯头型式和灯色要符合总体设计要求。目前灯具厂生产有多种庭园柱子灯、草坪灯供选用。自行设计的灯头,要考虑到加工数量的限制,和今后养管所需零件的配套。
园灯的控制,有全园统一的,面积较大可分片控制,路灯往往交*分成2-3路控制。控制室可设在办公(工具)室,也可设在园门值班室,根据园林体制和要求选择。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四 园林池岸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
(1)上海园林自然水体的边岸,多数是以石砌驳,以重力保持稳定,防止水土坍坡流失,对池岸基本要求是在外力作用下不推移、倾覆和破坏,因此河驳的设计要经土力计算。在一般土质、地形条件下,小型河驳可参考图示构造设计,即以深度为准,基础宽度达到其0.45倍。在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园,池河驳往往不砌出水面,而在水平面以下5~10厘米用乱石为材,其以上用景观石为料(湖石、英石、风化黄石、大型卵石等),以达到既节约又美观的目的。此时切切注意图示景观石并非机械环绕水面一周,形同锁链,而是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地摆布;在坡缓地方,让地面自然延伸入水,不失为一园林美景;在坡陡地方。在边岸转折之处,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布置景观石,虽由人作,胜似天开,才是师匠杰作。
(2)最近有一种新的做法,是设计较平(达l/5-1/6)缓坡,在水位上下线上,或种植耐湿固土地被、水生植物,或布置砾砂卵石,意境来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此在市郊几个高尔夫球场可见。事实上,上海市郊河川交错,只要内不行舟并不筑路,又有几处是石驳连绵?因此这种设想,在市郊自然、生态绿地、公园可考虑,是上策。即使岩坡有所冲刷坍落,池坡渐趋缓,水土趋平衡,也无大碍而显天然。这里的关键,一是控制水位,勿使其上下有过大波动;二是在风口上(尤其上海的西北向),在突出的岸矶,在地形转陡处,都要有加固措施。 (3)除了石砌驳,还有竹木驳值得考虑。以树干、毛竹为桩,夯于岸边及摆篱垒土成驳,价廉而富于田园风光。为持久计,现有以钢砼为芯,外粉仿竹木者代替。
(4)与池岸相关者,常见仿自然瀑布溢水,自丘而下,由此产生一个设计水平面高出地下水位,且要在填(松)土上解决边岸池底渗漏水问题。此时有几种方案可供参考:一是于填土造丘之前,构造钢砼支承梁柱,填土后再筑池岸底板;二是已填土成丘者,无法再寻可*支承,可考虑由下而上按景观要求构造几个不同标高的开口砼水箱,相互铰接而于重叠处溢水。通俗比喻,如几个菜碟相互上下搭接,而成水渠、瀑布。三是待土质较稳之后,按造景要求绑扎钢筋、网片,喷灌水泥浆而成型,再加饰面材料。四是于接触水体部分,叠置轻型石景,尽量减轻负荷(如GRC、钢丝网水泥塑石等),待成型,再喷灌铺砌防水材料(如自防水膨润土、泡沫填充料等),而于其他部分堆叠真实天然景观石,使之相互交错,真真假假,以假乱真。五是以PVC、膨润土布等防水材料铺砌池边底板,再堆叠景观石。此法在国外甚为流行,但价格较昂贵。详见附图参考。
(5)从总体看,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池岸自然,抑或是规则?是隐是现?有无栏干小径?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风格面貌而定。一个园内不同区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二是几种池岸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对比,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三是池岸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0.4~0.6米),面 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四是水面使用功能的不同,如观赏鱼、植荷莲、划舟艇、显倒影、喷水、游泳、溜冰等,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相同,而影响池岸设计。
五是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五 园林围墙
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园路的铺装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1)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3)新建园林,尤其上海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4)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5)园林绿地除建设期间外,园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6)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7)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1) 广场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2)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3)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4)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5)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笔者认为要依实而
议定:
① 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边;
② 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
③ 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
④ 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6)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按虹桥花园使用情况,厚150毫米以上块石路面(通车),包含至铺砌完成,价150元/平方米以内,弹街石价100元/平方米以内(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垫层)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园路与种植
(1)与园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
中心绿岛、回车岛等;
行道树;
花钵、花树坛、树阵;
两侧绿化。
(2)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城市园林设计“十七化”


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在我国方兴未艾,导致城市园林建设如火如荼。近20年来,我国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园林学科,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从过去不太令人注意,一下子走到了前台。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好作品。但在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成绩卓著的同时,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应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认清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愿将管窥之见与同仁共商。

一、袖珍园林多要素化

一块不大的公共绿地,却运用过繁过多的手法,使其成为设计者倾吐张力的实验场。某些局部可能精彩,但这种做法使节奏过于紧张,韵律缺乏统一,就像一篇文章有多个主题,有失章法。

二、设计标准豪侈化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三、简单设计复杂化

一些道路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就很不错,不必套上这样那样的理念。上个世纪50年代英雄纪念碑周边的油松,80年代北京机场路的杨林大道都是简单设计的典范,大气、恢弘。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殊不知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得浮躁和好大喜功。

四、广场设计八股化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五、绿荫不足硬质化

大树少、铺装多,且池底、驳岸也用混凝土衬砌,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六、居住绿地山水化

人居环境有别于公园,应多为居者设置绿荫和活动场地,过多叠石理水,危及老幼安全,深浅高差过大,影响居民出行。

七、居住区景观展示化在有限的居住空间中,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居住者却不得安宁。

八、集中绿地架空化

随着居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甚至把居住区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在地下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绿地变成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九、构图理念非哲理化

随意设计锐角、增加楔形、破掉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使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十、文化运用标签化

在绿地中使用不着边际的文化符号,使文化成了标签,牵强附会,走向“没文化”。

十一、电脑设计重复化

“天下景观一大抄”,电脑制图使设计师“克隆”起来更加方便,参加设计招投标,图板一大摞,有新意的少之又少。

十二、城雕作品庸俗化

基本功欠缺,功能与需求考虑不周,这种情况在城雕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有些城雕故作深沉,形象浅薄,欲拆浪费,欲留累赘。优秀的雕塑家淹没在人人搞雕塑的平庸中。

十三、植物配置与景区划分程式化

一讲植物造景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园”;千篇一律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果篱草相结合”云云;不管条件是否具备、需不需要,都设置水景等。

十四、反季节植树常规化

剪彩一瞬间,正是媒体报道舆论强势之时。为这一刻的最佳效果,留枝挂叶、不修剪(或很少修剪)--反季节栽大树成了一道新风景。这种加大成本和违背植物生长习性的做法,不应成为绿化工程的主流。园林成品需要生长期的支持,当年不可能收获最佳景观。

十五、猎奇潮流化

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又光顾全国(最近有所降温)。虽然其中不乏成功作品,但作为潮流和时尚欠妥当。

十六、置景手段舞美化

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我们必丢掉园林的本分。

十七、城市湿地公园化

天然湿地首先应强调保护功能。把城市湿地建成公园以供游览只是个例,不应全部照搬。更不允许借建公园搞开发,走向反面。建设人工湿地公园不应追风赶时髦,且面积不能过大。

总之,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还要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单纯、极端地追逐其中一项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才能对项目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园林的主体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画图,这些是永恒的。世俗化、潮流化都将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

园林设计取舍植物要慎重


不论是何种工程类型,在利用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目的,然后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取和组织所需植物。园林设计在取舍植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初步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特别是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最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

第二,园林设计布局要着眼于植物品种的合理组合。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使其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产生独特的效果。选用针叶常绿植物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过于分散。在一个园林设计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关系,后者所占的比例应小于前者。也可将两种植物有效组合,使之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第三,园林设计布局要考虑植物的色彩因素及叶丛类型。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园林设计的季节交替关系,以及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可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在处理设计所需要的色彩时,应以中间绿色为主、其它色调为辅。而在一年四季的植物色彩配置方面,要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植物色彩,因为这两个季节在一年中占据的时间较长。假如在布局中使用夏季为绿色的植物作为基调,那么绚丽的花色能为一个布局增添活力和兴奋感,同时也能吸引观赏者注意设计的某一重点景致。

第四,园林设计要考虑植物质地条件。在一个理想的园林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按比例大小均衡搭配使用。质地条件不满足,园林设计也会显得杂乱无章。

第五,园林设计布局要合理选择植物的种类或确定其名称。在选取和布置乔灌木、花草、竹类等植物时,应有一种普通种类的植物,并以其数量优势而占主导地位,从而确保园林设计布局的统一性。

(广东省清远市风景园林协会 罗康宁)

别墅园林设计的八大原则

中国的别墅有规划好的别墅小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小区内的园林,而自家庭院中的园林却常常得不到专业的设计与维护。其实,庭院的设计还是有许多章法可循,例如形式与风格、造园材料、色彩、线条等,从整体到局部都要讲求统一,遵循庭院设计的八大原则:

一、均衡原则

这是人对其视觉中心两侧及前方景观物具有相等趣味与感觉的分量,如前方是一对石狮或华表,即会产生平衡感。

二、比例原则

庭院中到处需要考虑比例的关系,大到局部与全局的比例,小到一木一石与环境的小局部。

三、韵律原则

在音乐或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相近似的音韵即称为韵律。设计庭院只有巧妙地运用多种韵律的同步,才能使游人获得韵律感。

四、对比原则

在各类艺术中对比均引为艺术手法之一。创造庭院的形象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园内的局部景观,利用相互对立的体形、色彩、质地、明暗等使景物或气氛在一起表现,给人一种鲜明的显著的审美情趣。

五、和谐原则

和谐又称谐调、调和是指庭院内景物在变化统一的原则下达到色彩、体形、线条等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人一种和谐感。

六、质地原则

是指园景中生物与非生物体表面结构的粗细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感觉。植物的叶片要得到阳光,所以很自然地互相嵌合并摆匀表面的空间,绿色或彩色的树叶会自然显示出一种色彩美。

七、简单原则

“简单”用在园林设计中,是指景物的安排要朴素淡雅为主。自然美是庭院设计中刻意追求和模仿的要点,自然美被升华为艺术美要经过一番提炼。

八、寻求意境的原则

艺术品有创作与欣赏的二重性,庭院这类艺术品在成“境”之后就成为欣赏者游乐之所。一座耐人寻味的庭院,可连续几百年成为游人向往之地,可见创作的形象和情趣已经触发游人的联想和幻想,换言之就是有“意境”

园林设计施工技术手册之植栽规范


植栽规范说明


l.树种选择
所有植栽尽量选择符合当地生态及气候条件之种类.
2.植物材料规格术语说明
(1)树高、冠宽、冠厚、尺寸均不包括徒长枝,以徒长枝剪除后,量得的尺寸为准。
(2)树高(自然高、稍高、高、苗高)指修剪后梢顶至地面的高度。
(3)冠宽(树冠宽、树宽)指树冠水平方向尺寸的平均值。
(4)树干直径(1.2米高直径、干径)指树干离地面1.2米处的直径平均值(特殊情形,另定者不在此限)双干、多干或分枝树,则以断面积推算之。
(5)冠厚(树冠厚),指树冠厚度的尺寸。
(6)护根土球(宿土球、土柱)指移植前后植株根部周围的土球的直径平均值。
3.植物材料检验标准
植物材料使用前,无论新植、补植、换植均应经甲方检验认可, 不合格者应随时运离,不得留置现场,若有下列情形者,不得使用:
(1) 不符合规格尺寸者。
(2) 有显著病虫害、折枝折干、裂干、肥害、药害、老衰、老化、树皮破伤者。
(3) 树型不端正、干过于弯曲、树冠过于稀疏、偏斜及畸型者
(4) 挖取后搁置过久,根部干涸、叶芽枯萎或掉落者。
(5) 剪型类植物材料,其型状不显著或损坏原型者.
(6) 护根土球不够大、破裂、松散不完整,或偏斜者。
(7) 高压苗、插条苗,未经苗圃培养两年以上者.
(8) 灌木、草花等分枝过少,枝叶不茂盛者。
(9) 树干上附有有害寄生植物者。
(10) 针叶树类失去原有端正形态、断枝断梢者。
4.土球挖掘标准
(1)挖掘树木,应按树木胸径的 8—10 倍为土球的直径,其深度视其树种根盘深浅而定。
(2)士球挖妥后,应先用草包包裹土球,再用草绳捆扎,先横扎;再斜扎,交叉密扎,按三角或四角捆扎法完成土球包装,最后以绳子绑住树干固定之后,方可挖倒树木取出,取出后进行土球底部包装应以不露土为准
(3)树木下面的直根或较粗的根应以钢锯锯之,切口整齐,不可撕裂,尤不可以用圆锨乱砍.
(4)树木倒地后,阔叶树应剪除叶片及幼枝.针叶树则不可剪.
(5)修剪枝条应以保持树姿优美为要,保留粗枝剪除不良枝条,侧枝以外小枝.应使树冠易通风透光并防止病虫害发生.
5.植物材料运输标准
(1)大乔木类运输时应预先包扎树干和树冠,以免影响成活率及树姿变形。
(2)大树应以吊车吊运,搬运时应注意枝条不可折断,土球尤不可破裂。
(3)运输时应由车身偏后顺序往前装载, 树枝不可逆风而装。
(1) 若在24小时内不能运达现场的,应在途中及时检查并采取保湿措施.
(2) 若树冠超出车辆过长、过宽、过高者,应用显著标记标示。
6.现场整地标准
(1)整地之地形必须配合植栽图面所示。
(2)整地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为粗整地及细整地。粗整地所回填的土应用不含任何垃圾的纯净土,完成浇水夯实后,方可再进行细整;细整地的回填土应加入植物所需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应不少于3立方/100平方。
(3)整地之地形应考虑泄水坡度及土壤安息角,如为坡地其坡度应平顺完整,除图面特别标示外不可颠簸凹凸不平。
(4)整地时,应在地形谷地处设置导沟,以便导引排水,,避免地面径流直接冲刷。
7.种植穴开挖标准
(1)植穴位置必须配合植栽图面及地下、地上土木建筑物电杆等平衡配置图,可以酌予调整株距,若考虑到将来树冠、根系的发展,可以稍作移位。
(2)植穴深度宽度,应按土球四周及底部平均预留10—20CM宽度的标准开挖,以便回填客土,余土除土质优良者不可回填。若废土量多而影响排水,整地时,应运离工地。
(3)植穴客土应为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其它均不得使用。
(4)客土和规定回填植穴内的砂质壤土,应检除石砾、水泥块、砖块及其它有害杂质才可以使用,加入的有机质应不少于总土量的1/4。
(5)大乔木的植穴深度最好为1M至1.2M;植穴最底层需有10CM至15cm厚的土层。
(6)灌木的植穴深度最好为35Cm至45Cm;植穴最底层需有10Cm至15Cm厚的土层。
(7)地被草坪的客土厚度至少10cm。
8.植物栽植标准
(1)应配合植栽图面所示,先栽植较大型主体树木,而后配置小乔木及灌木类。
(2)植物材料应垂直埋入土中,植深应低于植穴上线5—10Cm为原则,不得过深过浅,更应考虑新填土壤日久下陷的幅度。
(3) 种植时植穴底部应先置松土10—20Cm厚,回填应使用所定分量之肥料混合土,四周土壤应分次埋下,同时灌水充分夯实,夯实时应注意避免伤及根系及护根土球,然后表面再置一层松土,以利吸收水分空气。
9.支柱规格标准
(1)支柱宜于定植时同时设立,植妥后再加打桩,以期固定。
(2)坡地栽植,应注意雨水排除方向,以避免冲失根部土壤。
(3)杉木桩长至少应2m,水平撑材长应60Cm以上,末径应在5Cm以上,并应剥皮清洁后刷桐油防腐。
(4) 粗头削尖打入土中,以期牢固,打入土中深度应在50Cm以上,并应在挖掘30Cm后以木槌槌入。
(5) 支柱应为新品,有腐蛀折痕弯曲及过分裂劈者不得使用。
(6) 支柱与水平撑材间应用铁钉固定,后用铁丝捆牢。
(7) 支柱贴树干部位加衬垫后用细麻绳或细棕绳紧固并打结,以免动摇。
10.后期管理、保护、抚育标准
(1) 树木花草保养保护期,自全部种植工程完工检验合格起算12个月。而补植部分自复检合格日起算12个月。
(2) 管理:统包商应负责保护保养管理一切工作。包括平时浇水,排水、预防人畜危害、风害、病虫害防治、修剪中耕除草等,浇水之次数视树种及天气而定,除非天雨,否则应在栽植后一星期内天天浇水一次,第二星期约二天一次,第三星期约每星期一~二次,最重要者为视土壤湿度而定。追肥须在栽植成活后60天方可施行,化学肥料则须在栽植成活三个月后方可施用,承包商并应按植物之习性决定肥料之种类及用量。如发现树木动摇或倾斜时,随时扶正踏实,重新固定支柱,捆扎用麻绳松脱时应随时重新捆紧,腐烂部分则应更新。
(3) 定期查验;树木每月、草花每旬查验一次,并应作查验记录。
(4) 统包商应在种植工程完工估验后半年内按原设计植物及其所定规格负无偿补植换植责任。
(5) 完工检验时发现不符规定者,应立即换植。查验时发现稍端枯萎,有严重病虫害、折害等无复原希望者应立即换掉,发现枯死、半枯无养活希望者,应立即补植。草本花卉因带土或管理不良呈半枯萎状态影响开花时必须按照业主/顾问机构指示随时换植。
11其它
在图面及施工说明书或细则上未指定之工作,但在一般园艺技术上必需要做之工作,则应随时听从业主/顾问机构指示办理。

风景园林设计要弘扬传统尊重自然


著名风景园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前不久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当代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建设暨理论坛上强调,风景园林科学发展首先要遵循中国的传统理念,因为它反映了科学的宇宙观。

孟兆祯十分赞成“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设计理念。他说,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一个地球,破坏它们的环境,最终势必危害到人类自己。在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时,设计师应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下,发挥“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在孟兆祯看来,创造园林艺术美要以“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为座右铭,风景园林总的造景特色是“盖以人为之以人工之美入天然必能奇,以清幽之趣药浓丽故能雅”。此外,孟兆祯还特别强调最大限度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功能。他指出,将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强调到高于综合功能的位置都是不科学的。要善于将生态环境、空间景观、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生活融于一体。设计师应努力满足使用者对自然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然后才是人们享受植物营造的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同样也是包含多种要素的综合性工作,而不是单一的植树种草。

孟兆祯十分看重继承和发扬中国风景园林的民族传统特色,主张以民族特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学习和研究国外的风景园林成就,学习国外如何根据各自所处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来设计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是一门文理交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交融的学科。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由科学的“比兴”以及绘画的“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等衍生而来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中就理法而论主要是借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即巧于籍因成果,精湛之处在于体现用地之不同地宜。一方风水养一方人,自然山水各具形胜。因地、因时制宜,便有可能寻觅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真谛。这也是预防、医治千城一面的良方。

孟兆祯认为,“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和“臆绝灵奇”,都是传统的借景理论,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应用和向前发展。

竹的美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

我国是“竹子王国”,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地域极广:东起台湾,西迄西藏,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万千绿竹,绿染神州,装点山河,美化大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色彩和情趣。当我们涉足名园胜迹,无不深刻地体察到竹子的景观效益。

竹的功能与美韵

竹子是生态功能很强的植物。据有关专家测算,同面积的竹林可比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每公顷竹林可吸收二氧化碳12吨,蓄水1000吨。同时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系,保持水土能力很强,还有较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竹子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极高:翠竹青青,千姿百态。有的离地尺许,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蓬松一场;寿竹散生一盘,互不相拢;小勤竹技枝紧连,挤在一起;甜竹竹叶大如掌;小观音竹叶形似针等。

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

古今竹与园林

中国园林造园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

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北魏时期,洛阳官场众多私家园林,相继呈现了“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景象。崇竹爱竹、乐竹忘形的“竹林七贤”更加提倡竹子造园。尤其是唐宋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促进了造园兴盛,竹子造园随之而步入了鼎盛时期,有名的李德容的“平泉别墅”、王维的“辋川别业”,杜工部的“成都草堂”、苏拭的“东坡园”等等,大种庭园竹,与绿树花草天成景物流芳百代。明清时代,竹子造园首推江南园林。苏州的拙政园“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园林艺术为多数园林借鉴。特别是清代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象,清风吹过,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真使人有“风枝露梢,绿满襟袖”之感。其中湘纪竹在“天然画图”中造就了令人陶醉的景观,成了竹子在东方艺术情调中的杰作。至于当代浙江安吉竹园、成都望江楼公园等这类园以竹胜、景以竹异的专类竹园,当然就更多地展现出竹荫、竹声、竹韵、竹光、竹影、竹趣等的奕采,更以多品种的竹类取胜了。

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的眼界的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也常常会去思索如何提高设计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工作更加愉快,身心更加健康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她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如果我们现代的园林设计师能加以认真分析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肯定会对我们的设计有所帮助。

一、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然而随着地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快速膨胀,人类许多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土地资源、风景资源为工业化的负作用所破坏和浪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些都促使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观念日益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宣传,在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大园林的观念也成为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和倡导的方向。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就必须分析你所做的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否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这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仅仅从形式上拥有自然的景观是不够的。当前有一些城市出现城市广场热、欧陆风情热等,经过理性分析,它们能否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真正改善城市的环境,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我们现在能在比过去优越得多的条件下去感知和认识自然,也能利用声、光、电等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展现自然之美;大干世界又是景象万千,日月光影,山形水貌,花草树木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地存在着,可以让我们尽情展现。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才能把它们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放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到那时必定百花齐放,精品不断。

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师法自然的方法各有高招,我认为从设计思路上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观,比如说许多喷泉、叠泉水景的设计。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们,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第二点就是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三、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技巧

中国有数千年的造园历史。从空间布局到叠山理水都有许多杰出作品。如何相地立基,借景生情;如何小中见大,序列空间,都有许多创作手法可以学习。结合设计实践,谈谈我对以下几点的理解:

1.因地制宜

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因地制宜,一方面讲的是景观创造要考虑基址现状,另一方面讲的是景点布置要服从整体需要,分主配关系。结合场地现状特点造景可能为广大设计师所重视,而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却常常被大家忽略。比如在中华世纪坛绿地的设计上,最初的方案有许多复杂的景观元素,如喷泉、小品、雕塑,但是最后都减掉了,设计上只用简单的圆形线和波浪曲线来与世纪坛的建筑形体来呼应,绿地中大面积以绿化为主,用植物来烘托景观的主体——中华世纪坛。再比如在北京东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的设计上。最初也想在公园中安排许多复杂的景观元素,甚至有“玻璃城墙”、“激光城墙”的设想。但是考虑到公园的性质是遗址公园,是以保护城墙为出发点,以展示古城墙的真实面貌为目的,应该把北京仅存的明代城墙遗址作为景观主体。因此公园最终方案从园路的线形、植物的配置以及景点布局都紧紧围绕明城墙展开,给城墙提供一个最自然的环境氛围。在林荫树木的掩映下,游人可以细细品味明城墙所拥有的历史与沧桑;同时,简洁的设计布局使公园能很好地溶人到城市景观中,使其成为反映老北京历史变迁,展现古都风貌的重要文化景点。现在有一些设计师往往忽略了因地制宜的设计要领,把有的小区绿地建得像城市广场;有的绿地号称“花园广场”,却全是硬质铺装;有的街道变成了造景手法的展览路,全然不考虑市民的活动需求、城市的生态需求以及周边的环境氛围。我想,设计者应该真正理解“因地制宜”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因地制宜的设计作品才是最亲切的,也更有生命力。

2.庭园理水

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在密云田园培训中心、世贸国际公寓的环境设计中,水体布局学习了传统园林中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的特点。水中增加小岛,紧密结合植物微地形,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动静变化,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水最有活力的形态凝固起来,展示在人们面前。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气。

3.步移景异

在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沙漠景观的设计中,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如何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是设计上首要考虑的问题。我在设计过程中突出应用了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作为道路变化的对景,道路线性的曲折变化则紧密结合这些对景景观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一方面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另一面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

4.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之精巧在于她遵循画理诗情,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许多植物的品格象征:如牡丹的豪放富贵、莲花的吉祥如意、梅花的坚强高洁等等,还有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以,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多赋草木以情趣,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也能让我们的作品更有人情味道。

做了十几年设计,常常会有许多感想体会。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结晶。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时代的要求;能与自然更好地交流,是现代人的渴望。“一种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认为最美最美的景致。我想我们的园林作品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能与人们心中的美很好地交流,产生共鸣,陶冶情操。中华民族有落叶归根,尊重祖先的习惯,注重文化上的继承和文脉上的延续。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方法也更易取得成功。中国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也不是随便就能学习成功的,她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学习的宝藏。当今社会,我们正面临着时代的变革。中国加入WTO、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等机遇,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应对挑战。我们应遵循“扎根过去,立足现在,取向未来”的原则,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不断创新进取,做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严伟)

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竹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
我国是“竹子王国”,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地域极广:东起台湾,西迄西藏,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万千绿竹,绿染神州,装点山河,美化大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色彩和情趣。当我们涉足名园胜迹,无不深刻地体察到竹子的景观效益。
竹的功能与美韵竹子是生态功能很强的植物。据有关专家测算,同面积的竹林可比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每公顷竹林可吸收二氧化碳12吨,蓄水1000 吨。同时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系,保持水土能力很强,还有较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竹子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极高:翠竹青青,千姿百态。有的离地尺许,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蓬松一堆;寿竹散生一盘,互不相拢;小勤竹枝枝紧连,挤在一起;甜竹竹叶大如掌;小观音竹叶形似针等。
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古今竹与园林中国园林造园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
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北魏时期,洛阳官场众多私家园林,相继呈现了“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景象。崇竹爱竹、乐竹忘形的“竹林七贤”更加提倡竹子造园。尤其是唐宋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促进了造园兴盛,竹子造园随之而步入了鼎盛时期,有名的李德容的“平泉别墅”、王维的“辋川业”,杜工部的“成都草堂”、苏轼的“东坡园”等等,大种庭园竹,与绿树花草天成景物流芳百代。明清时代,竹子造园首推江南园林。苏州的拙政园“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园林艺术为多数园林借鉴。特别是清代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象,清风吹过,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真使人有“风枝露梢,绿满襟袖”之感。其中湘妃竹在“天然画图”中造就了令人陶醉的景观,成了竹子在东方艺术情调中的杰作。至于当代浙江安吉竹园、成都望江楼公园等这类园以竹胜、景以竹异的专类竹园,当然就更多地展现出竹荫、竹声、竹韵、竹光、竹影、竹趣等的奕采,更以多品种的竹类取胜了。

世界名城的园林特色


英国伦敦既是世界名城,又是花园城市。伦敦市区公园很多,如果以皮卡迪广场为中心、以3英里为半径作圆,这个圆圈里有大小园林公园80多处,市区绿地覆盖率为25%。伦敦大绿化的另一特色,就是住宅区的绿化与街道的绿化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城市街道化的整体感。橡树和草坪也是伦敦绿化的一大特色。


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是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堪培拉绿化面积约占城市总面积的65%,人均绿地面积约为71平方米。机关、学校、工厂、城市居民住宅区均有高大的合欢树、桉树,以及用藤蔓、蔷薇、仙人掌等作为花草篱笆,一年四季花木葱茏、空气清新、水源丰富,是具有田园风光的现代化城市。

奥地利的维也纳是世界上森林最多的花园城市之一,人均绿地面积近70平方米。市区的西部和南部都是苍翠欲滴的森林。多瑙河由北向南流经市区,沿河两岸树木葱茏、花草繁茂、四季飘香。全市大小公园共有1000多处,使得市区内处处景色宜人。高层建筑上的垂直绿化与多品种、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有机结合,尤其是别具一格的各种植物造型与精美的艺术雕塑作品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新自然的享受。

瑞士的日内瓦被誉为“世界花园”,位于瑞士的西南部,濒临闻名于世的日内瓦湖,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是一座美丽、幽静、清洁、绿色的城市。市区街道虽然不宽敞,却非常整齐,树木苍翠葱郁,凡有空地之处,必定绿草成茵、百花争艳,特别的爽洁。

波兰的华沙几乎处处都是公园。华沙市民每年坚持不懈地植树、种草、栽花,绿化总面积已达到了14.5万多公顷。市区内所有街道两旁都是绿树成荫,街头草坪连片,人均绿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在世界各国著名城市中名列前茅。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是一座繁花似锦的花园城市。该市的每家居民院子里都是花草连片,绿树成荫。居民的阳台上看不到一根晾晒衣服的绳子和杆子,只有藤蔓植物枝叶在随风飘动。有的家庭的楼梯上都摆着一盆盆花卉,甚至楼梯拐弯处的平台也被布置成了一个个的花坛。市民爱绿意识之强可见一斑。

新加坡是一座百鸟鸣唱的花园城市,高楼大厦几乎都被掩映在绿树丛中。市政为配合绿化,更倡导民间喂养名禽。置身其间,观绿翠成海、听百鸟鸣唱,满眼碧草茵茵,犹如生活在童话世界,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黄森木)

 

《漫谈中式园林设计特色》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园林种植花卉设计要求”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