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不学习不求教,种养花草会遇上一定难题,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配置中的几个误区”,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园林建筑所占比重较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园林的要求,已开始注重植物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植物景观并不像园林建筑小品那样四季如一,而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景观,且有较强的可塑性,表现不同风格,但就目前的植物配置来看,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注重观赏效果忽视生态效应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拼成图案传入中国。一时间,大面积的草坪加上色块组成图案成为园林中的时尚,从南到北刮起了一阵草坪风。的确,绿葱葱的大面积草坪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草坪的管理费是一般乔灌木的3至5倍,而发挥的生态效益则只有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的1/4。另外,小灌木组成的图案一年中的养护费也相当高,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乔木。从我国的绿地实际情况来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到7平方米,而新加坡则达到人均公共绿地25平方米,几乎是我们的4倍。因此,这种过分追求观赏效果而忽视生态效应的做法不可取。

注重眼前效果忽视长远景观

当今园林设计中,为追求眼前绿化效果,盲目地密植设计,在诸暨市的一个新居住区中1平方米种有冠幅30厘米的杜鹃36株;而在一条新建成的道路中间绿带中,每3米种有一棵地径7厘米至8厘米的杜英。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这么多植物需要生长,能满足其生长条件吗?一棵冠幅30厘米的杜鹃种一年可以长到50厘米以上。在一些设计论证会上,笔者听到一些设计者说,先密植,以后可以再移植,这不是一种人力的浪费吗?再加上在移植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会引起植株的死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况且,密植后的植株由于下半部分缺少阳光,生长不旺盛,移植出来以后,不能立即应用于其他地方,这样又会增加苗圃土地的压力。所以,合理的种植无论对植株的生长,还是对植物资源的利用,都有积极作用。

注重大树配置忽视植物习性

园林绿化中许多设计者和一些领导也存在着误区,认为配置的大树越多,绿地的档次越高。从原来的胸径20厘米到现在50厘米以上,许多原来生长很旺盛的大树,从森林里或农村的房前屋后移植来。为了保证成活,做了强修剪,这样极大地损害其原有的良好形态,而且大大减少绿量,生态效益因此也降低了。由于树龄大,且受过伤,即使成活了,也是生长缓慢,形态不美,很难恢复往日的生机。城市绿化应体现具有生命美的生机盎然的景观,所以应栽植年轻且适应性和再生能力都强的树,如胸径8厘米至10厘米的香樟,经过两三年形成冠幅1.5米的树冠,树形健美,遮阴效果好。植物都有其生态习性,有自己适合的生态环境,随意改变其生态环境,会影响其生长,同时对生态资源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配置树种单调植物群落不稳

从现在的绿地植物配置来看,所使用的植物品种比较单调,常常采用如香樟、桂花、广玉兰、杜英、合欢、无患子、紫薇、紫荆、杜鹃、月季、红花檵木、茶花、茶梅、金叶女贞、海桐、含笑、雪松及一些柏类等品种,而在一块绿地上所使用的品种更少,且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搭配不尽完善。这就造成了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植物生长不好,且病虫害增加。原来不曾在这些植物上见到的病虫害现在却开始泛滥,如原来葱兰中不曾见到有病虫,今年在葱兰中出现大批夜蛾,这是笔者从事园林工作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而它对葱兰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在自然界中,想要植物生长良好,必须有和谐的植物群落。

植物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切忌单纯追求艺术效果,不顾植物习性,硬凑一个违反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群落,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近年来许多园林绿地植物生长不好,病虫害较多,究其原因就是人工植物群落不稳定造成的。

植物是造园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造园的成败,完善植物配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对于园林设计者来说,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对近期与远期、平面和立面、色彩与季相以及园林意境要进行充分考虑。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各类植物,充分发挥它们与功能相结合的观赏特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求得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最大协调。

XzH52.COM好文推荐

如何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



英国园艺家KenAslet等人在《水景园》一书中这样写道:“水景园是指园中的水体向人们提供安宁和轻快的风景,在那里有不同色彩和香味的植物,还有瀑布、溪流的声响。池中及沿岸配植有各种水生植物、沼泽植物和耐湿的乔灌木,而成有背景和前景的园林。”

水作为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王在灵沼,於仞鱼跃”,说明3000年前的帝王,已在欣赏园林池沼中的游鱼之乐了。作为现代人,看着略显单调的门口,小小的前庭,甚至荒凉的后院,你有没有想过,只要添一个小水池,配以迷人的水生植物,就能获得同样的乐趣,让自己每天都可体验到赏心悦目的快乐,这些地方也会因此变成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风景画。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环境中的植物,从广泛的生态角度来看还包括相当数量的沼生和湿生的植物。一般按照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把水生植物分成挺水型(包括湿生与沼生)、浮叶型、漂浮型及沉水型四类。这类说法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水生植物,一般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水生植物,以挺水植物、浮叶和漂浮植物居多。通常听说的水生花卉就属其中。我国大小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丰富,高等水生植物就有近300种。其中,荷花、萍蓬草、千屈菜、水烛、水葱等大批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种类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庭园水景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有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香蒲、水葱、千屈菜、燕子花等;浮叶植物如睡莲、萍蓬草、荇菜、菱等。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波明荇叶颤,风热萍花香”,诗中的水生植物景致给人一种清新、舒畅之感。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水生植物景观依据水生植物的种类选取,可分为单一型及综合型两类。单一型的水生植物景观即只栽种一两种水生植物,如荷花园、睡莲园、花菖蒲园等。综合型的水生植物景观是栽种多种类、多类型的水生植物,不同形态和色彩的水生植物,会引起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戏剧性效果。挺立在水中的宽叶香蒲,阳光下的倒影或在薄雾笼罩的朦胧姿态,会使人浮想联翩;漂浮水面的睡莲叶或浮萍,却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庭园水景中的水生植物配置既要满足水生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水生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丰富的水景要求植物的配置不仅在水边和水面,更需要伸入到水中、水底,给人以一种自然、文雅的静态游乐的享受。各种水生植物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不同,对水位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多数水生高等植物分布在100~150厘米的水中,挺水及浮水植物常以30~100厘米为适,而沼生、湿生植物种类只需20~30厘米的浅水即可。按水生植物对水深的不同要求,可在水中安置高度不等的水泥墩,再将栽植盆放在墩上。常见的水位为30~100厘米的植物有荷花、芡实、睡莲、伞草、香蒲、芦苇、千屈菜、水葱、黄菖蒲等;水位为10~30厘米的有荇菜、凤眼莲、萍蓬草、菖蒲等;水位为10厘米以下的有燕子花、溪荪、花菖蒲、石菖蒲等。

水生植物可种于种植篮内,这样既利于植物生长,使之免受池内鱼虫菌藻类的干扰,又可减轻养护过程中枯枝残叶清除的难度。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以占水面1/3为宜,不宜超过2/3。你若对水生植物不是很了解,可参照下面的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水生植物选用表来选用合适的植物。水生植物是庭园水景的重要造景素材,应用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资源,依照变化与统一、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平衡、韵律和节奏的基本植物造景原理,往往可营造出错落有致、协调得体、富有诗情画意的水体景观。栽上了自己选用的各种植物的水池定会让你觉得既有趣又舒适,一扇通往充满美景的庭院的大门就此打开。与此同时,在水中也可放养上一定数量的鱼类,既能进一步增加你的观赏乐趣,也可控制蚊虫的滋长。这时,应注意植物的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妨碍鱼类捕食幼虫。值得一提的是,水池边还应有一定的安全设施,以保障儿童的安全,这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园林树木配置中的经济原则


在发挥园林观赏树木主要功能的前提下,树木配置要尽量降低成本,并妥善结合生产。降低成本的途径主要有:节约并合理使用名贵树种;多用乡土树种;尽可能用小苗;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园林结合生产,主要是指种植有食用、药用价值及可提供工业原料的经济树木。例如园林中种植果树,既能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还可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因为园林的审美享受是通过人体诸感官综合作用的,并不只限于视觉的美,采摘品尝美果佳实,实是游园活动的一种乐趣。综上所述,通过园林树木的配置,因地制宜创造园林空间形体的变化、色彩季相的变化、体现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并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亡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等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考虑,先进行总体规划,再进行局部设计,并力求体现地方风格和特色。
园路不仅起交通作用,导引游客,本身也是景。园路有时变化多样,没有整齐的路缘,因此树木不一定要种成行道树的模样,布局要自然、灵活富有变化,只有在主干道两旁或入口处,为强调主景的作用,常采用整齐规则的配置方式。园林中还常常采用林中穿路、竹中取道、花中求径等顺应自然的处理方法,使得园路变化有致。

棕榈在不同环境中的配置


棕榈科植物是一类独特的园林植物,它的根、茎、叶、花、果均有着自身特有的形态美。在园林空间中,它常单独或与其他景物同时出观。在热带亚热带各地区的园林中,棕榈科植物是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类园林植物。
棕榈科植物象征热带景观的特色,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及景观题材中发挥着构景要素的巨大作用。该科植物共有3000多种,实际应用约为500余种。它们给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提供了充足的选择机会。
棕榈在城市道路中作为行道树应用,可丰富城市临街建筑物的立体感和街景轮廓线。选作行道树的棕榈常以列植、片植手法配置,并优先选用风格独特的大型棕榈。例如深圳市深南路锦绣中华段利用宽阔的绿带,采用大量棕榈,以自然式组团配置成优美而富有变化的连续风景序列。
棕榈与各类花卉及草地配置,常选用风格独特、秀丽婆裟的棕榈作主构图,例如选用大王椰子、海枣、狐尾椰子等作主景植物,配以宽阔的草地为序幕,木本花卉及花灌木作中层植物。各类热带棕榈花园更可同时采用开朗风景及围合风景等不同的空间分隔去展开景观,也常引入小规模的水体,并可借远处的乔木作背景和框景。这类景观较著名的是泰国东芭兰花园及印尼巴厘岛度假区。
棕榈在庭院中与建筑物及各类运动设施等结合造景,所选用棕榈的品种及株数等应视建筑物及各类运动设施的功能及体型体量而定,棕榈起的是衬托和协调作用。例如大王椰子、霸王棕、皱实椰子、美丽针葵等能将建筑物衬托得美轮美奂。棕榈在建筑庭园的中心、大门口两侧、城市广场等重点区域配植,则充分发挥棕榈的立体层次和构景作用,采用虚实对比均衡对称,突出重点的配植形式,使选配的棕榈成为庭园的标志树种。以棕榈配置山林野趣,往往与等量以上的乔灌木配合,尽量显露棕榈植物原来的“野”性,甚至干枯的叶片也不加修剪。在配植手法上,虽然也有开有合,但往往似尽不尽,欲扬先抑,意趣天然。如澳洲某些郊野公园棕榈景观,就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山林野趣特色。

花卉育种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花卉育种是当前我国较为薄弱的一项技术。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地被菊及梅花、月季、金花茶等育种研究,深感在花卉育种中,应首先解决好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育种目标问题 育种的目标,也就是它的任务和方向。

一般常犯的弊端有三:

①要求过宽而又齐头并进,希望一次解决全部问题,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导致部分成全部失败。

②主次不分或主次颠倒,最后可能次要目标达到了,而主要目标未达到。

③虽已突出主攻方向,却因过分忽视次要目标,或未对之明确最低要求,以致主要目标虽已达到,却因其它性状上出现严重缺点而新品种难以成立,或不易推广应用。 我们在长达32年的地被菊育种过程中,在品种改良目标上就曾走过一段弯路后,最终才端正了方向。

如在1961?1965年期间,我们进行岩菊??地被菊前身的品种改良研究。当时的育种目标是以培育花繁叶茂、抗性顽强的新品类型为重点,结果通过早菊与野菊之间的远缘杂交,育成了“红岩”、“战地黄”等13个新品种,1964?1965年在北京公园中推广。

其主要优点是:

①着花繁密,一株少则数百朵,多则几千朵;

②抗性强,可广泛露地在北京园林及风景区中栽种。但其最大缺点则为:植株过高,一般株高70?90厘米而易倒伏。

1985年进一步明确育种的任务与方向是:

①植株低矮或具匍匐性;

②花团锦簇,着花繁密;

②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

④花期较长,而以“十?一”为盛花期。其中前二条是重点,而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则是更首要的重点。这样端正了目标,很快就收到效果。年育成第一批地被菊品种,如“铺地雪”,“早粉”,“铺地荷花”等。稍后在1990年选育了“淡矮粉”,“玫瑰红”,“大叶令箭”等第二批新品种。自年起,又进行了连续4年的杂交授粉(种间及品种间)以及(天然授粉)实生苗选种。在此阶段,逐步明确了进一步的育种目标:在不削弱原有品种适应性与抗逆性的基础上,大力提高观赏品质。于是,便产生了第三批优秀新品种,包括“金不换”、“美矮黄”、“晚粉”、“乳燕”等1993年重点推广品种。然后,按既定目标继续努力,第四批更新的良种如“旗红”、“银燕”、“冰片紫”、“伏地玉龙”等将于1994年开始推广。由此可见,育种目标的确定与及时调整,对花卉品种改白的成败起关键性指导作用。 二、育种原始材料问题选择育种原始材料,就是在什么样种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或如何合理选配亲本的问题。 再以地被菊畜种为例,我们发现所用的杂交母本或天然授粉母本(在与毛华菊等野生种混种的前提下),以“美矮粉”或其后代为优;而作杂交父本者,则以毛华菊或有毛华菊血统之植株的混合花粉为好。如在第三及第四批20个地被菊新品种中,以“美矮粉”或其后代为母本的即达11个之多,而以毛华菊为父本的(含天然授粉)则有7个。可以说,主要经“美矮粉”为母本,以毛华菊等为父本,就构成了选育地被菊新品种的骨干基础。可是,当我们回顾这两个关键性原始材料时,却深感来之不易。如1984年由美国引人早菊混合种子,从中选出矮密型重瓣早花种“美矮粉”。同年又从安徽省天柱山引入毛华菊。这两个宝贵的原始材料,都是花了大力气才终于弄到手的。譬如说,仅为寻觅大面积毛华菊原始产地就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因此,它们和其他原始材料之觅获与参加杂交(含实生苗选种),乃是地被菊育种取得成功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如对月季和梅花,凡是选作母本的,必须先经观察、研究,肯定其结实力强后方可入选。又如通过实验,发现以毛樱桃为母本与梅花杂交,不仅结实率较高,且有获得矮生远缘杂种的较大可能性。 我们呼吁花卉育种工作者更多地利用我国丰富多采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通过远缘杂交等进行“野化育种”。为了提高花卉的适应性与抗逆性,野生种质资源是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并发挥其巨大潜力的。

小区绿化植物配置


小区绿化植物配置--居住区绿化是直接为居民经常利用与享受的一种绿化系统。居住区的绿化规划,不仅要体现当代人们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使之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批把林、柑橘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栀子花丛、月季灌丛、丁香树丛、银杏???桂花丛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选择在小区边缘整块绿地上安排或与居住区中心绿地融合设计。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龙柏、香樟、广玉兰、银杏、龙爪槐、垂枝碧桃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海桐、杜鹃、金丝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 在栽植上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区内道路两侧各植1至2行行道树,同时可规则式地配置一些耐阴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其他绿地可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条带一个季相,或一片一个季相,或一个组团一个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园林水景植物的配置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

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
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 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

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


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伴随滨海城市的经济不断发展,滨海景观建设的地位愈发突出。在学术界,目前对滨海绿地景观规划和建设还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和论述。其中植物配置是讨论的重点之一。
植物配置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是极其特殊的一类。在这类特殊的配置中,有几点很重要,下面予以讨论。
总体上,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地貌、环境和当地滨海气候特点,利用附近的自然环境,如优美的风景、树林、湖泊、河道、沙滩等,合理进行配置;利用绿化将空间与建筑物串联起来,景观内道路绿化应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排列整齐的模式,增加绿色空间和营养空间的多样性,使景观成为一个连绵不断互相联系的绿化系统,和自然结合在一起,追求绿色空间的自然性,形成具有生态演替过程、层次分明的复层群落,同时应注重空间景观塑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观海视廊的延续性,不应破坏景观与海的关系。
首先,对绿化区域内原有高大乔木的保留不仅是一个节约资源的问题,它会从更深层面上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赋予滨海景观新的意义,景观也将因此富有个性。
在选择植物上,其配置原则是优选耐盐碱品种。植物选择以耐盐性强,根系发达,并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植物为主。要满足滨海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景观和生态效益的提高。目前运用较多的植物品种有:海滨木槿、黄连木、紫槐、臭椿等。海滨木槿寿命长,根深,根系发达,耐沙埋,是滨海地块重要的绿化树种;黄连木耐寒,耐瘠,耐干旱,耐一定盐碱;紫穗槐根系发达,适应性强,为护堤树种,可防风固沙,又是盐碱地的优良覆盖植物。灌木则有枸骨、海桐、红瑞木、南天竹、山茶、珊瑚树、石榴、绣线菊、杜鹘、贴梗海棠等。
滨海景观植物的另一配置原则是保证抗自然灾害。滨海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夏季雨量集中,台风短时风力较大,盐雾多。栽植耐盐雾、抗风性好的树种,可以同时起到防风、防盐雾灾害等作用。
植物配置在一个小区域内还要考虑常绿和落叶的比例,一定要有常绿植物,如果骨干乔木是常绿树种,而其他乔木就可以选择落叶的,开花的,这样能保证冬天的景观效果。
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服务,空间的目的是人的活动。植物配置延续的是整个景观的特色要素和特色氛围,但不是景观第一的专业尺度。要将景观第一的尺度转化为以人为本的尺度,把专业特色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这才是植物配置内涵的最好体现。(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舟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


设计屋顶花园时应注意一个问题——负荷量有限。而屋顶花园往往比较高 , 所以风力也比较大 ,另外还有屋顶土层薄、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湿度小、水份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喜光,温差大,耐寒、耐热、耐旱、耐瘠,生命力旺盛的花草树木。最好是灌木、盆景、草皮之类的植物,总之使用须根较多的树种,水平根系发达,能适应土层浅薄的要求,尽量少使用高大有主根的乔木,若要使用重大的乔大,种植位置应设计在承重柱和主墙所在的位置上,不要在屋面板上。还应该注意的就是屋顶的种植土是采用轻质的,再加上屋顶较高,所以高大乔木的抗风能力明显的弱于地面上,因此,要采取加固措施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可以使用无土栽培的草坪,带芳香和彩色的植物应用这样我们不需要出门也一样能闻到花香。
土层厚度控制在最低限度。一般草皮等低矮地被植物,栽培土深16厘米左右;灌木深40-50厘米;乔木深75-80厘米。草地与灌木之间以斜坡过度。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屋顶的乔木较少灌木和草本花卉较多,所以我们设计时特别要做到树木花草高矮疏密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谐合理。
屋顶花园规划设计
屋顶花园的设计和建造要巧妙利用主体建筑物的屋顶、平台、阳台、窗台、女儿墙和墙面等开辟绿化场地,并使之有园林艺术的感染力。
由于屋顶花园的空间布局受到建筑固有平面的限制和建筑结构承重的制约,与露地造园相比,其设计既复杂又关系到相关工种的协同,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和水电等工种配合的协调是屋顶花园成败的关键。由此可见,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是一项难度大、限制多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
一、实用是屋顶花园的造园目的衡量一座屋顶花园的好坏,除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外,绿化覆盖率指标必须保证在50%至70%,以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精美是屋顶花园的特色屋顶花园要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游憩环境,因此,它应比露地花园建造得更精美。屋顶花园的景物配置、植物选配均应是当地的精品,并精心设计植物造景的特色。由于场地窄小,道路迂回,屋顶上的游人路线、建筑小品的位置和尺度,更应仔细推敲,既要与主体建筑物及周围大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又要有独特的园林风格。
三、安全是屋顶花园的保证建筑物能安全地承受屋顶花园所加的荷重,如:植物土壤和其他设施的重量。此外,屋顶的防水也要注意。屋顶花园的造园过程是在已完成的屋顶防水层上进行,园林小品、土木工程施工和经常的种植耕种作业,极易造成破坏,使屋顶漏水,引起极大的经济损失,以至成为建筑屋顶花园的社会阻力,应引起足够重视。
另外,屋顶上建造花园必须设有牢固的防护措施,以防人物落下。

草坪植物的配置艺术


草坪植物因其独特的开阔性和空间性而在园林绿地艺术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园林绿化布局中,它不仅可单独作主景,而且能与山、石、水面、坡地以及园林建筑、乔木、灌木、花卉、地被等密切配合,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景观。因而草坪植物能给人们提供游憩活动的良好场地并带来美的享受。草坪的主景配置

近年来,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许多大中城市都把铺设开阔、平坦、美观的草坪纳入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之内,在辟建面积较大的公园绿地,中心广场绿地,建立纪念碑、喷泉、雕塑时,都把布置草坪作为主要手段来衬托主景。在现代化建筑的周围,一般以草坪为主景,将乔、灌、花配置其间,来加深草坪主景的气氛。如大连市斯大林广场,在广场草坪上种植孤立树和树丛,在草坪的边缘种植低矮植物等,进一步增强了草坪主景的透视性。文化休息公园配置大面积的草坪。在人口集中的现代化城市和大工业区里,一般都规划建立面积较大的文化休息公园,作为居住在高层建筑里的居民早、晚或节日休息、活动的场所。如上海的鲁迅公园,以草坪为主景的种草面积约占公园绿地总面积的50%左右,几块大草坪区分为儿童活动草坪,中、青年活动草坪和老年人活动草坪。

街心广场和喷泉种草。以草坪为主景,花坛为衬托,既美化了市容,又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城市立交桥种草。不仅减轻了人们在高大建筑物前的空间压迫感,而且由于绿树、花坛夹种在草坪主景之中,相互辉映,丰富了空间色彩与层次。

草坪的树丛配置

成林树丛的配置

草坪上自由种植一片单一的、高大的树种,可以增强树丛的气氛,创造大自然的意境。树种宜选择高耸干直的大乔木,一般只用一二个树种,7-8株, 自由散植。要尽量借助周围的自然地形,如山坡、溪流等,形成山林草地的意境。

草坪空间隔离树丛的配置

结构紧密的树丛,一般能起到隔离的作用,人们常用它们划分草坪空间。隔离树丛的树种,在华南及华中地区选用分枝点低的常绿乔木或枝叶发达、浓密,枝条开展度小的灌木类。在草坪与灌木之间,由观花地被植物过渡,灌木的后面为不同高度的树丛,树种以大乔木为主,如合欢、无患子等,也可配置一些小乔木,如罗汉松、鸡爪槭等。隔离树丛将草坪与小路完全分隔并遮挡了视线,产生一种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似隔离非隔离的艺术效果。西湖的三潭印月就是如此。

草坪背景树丛的配置

草坪上设置的花坛、花丛、孤立树,主景树丛以及建筑物等,都需要有背景树丛陪衬。在草坪背景树的选择上,应注意:树种尽量单纯,如选不同的树种,则要求不同树种的树冠形状、高度及风格大体趋于一致;结构紧密,要求背景树形成完整的绿面,以衬托前景,背景树呈带状配置时,其株距间隔宜略小,或采用双行交叉种植;高干前景树宜选择常绿树种,分枝点宜略低,绿色度深或对比强烈,树冠要求浓密,枝叶繁茂,开花不明显的乔灌木。如珊瑚树、雪松、广玉兰、垂柳等。红枫的红叶、银杏秋天的黄叶等,都能给草坪锦上添花。

草坪庇荫树的配置

为了让大草坪在夏季炎热天气能容纳较多的游人纳凉休息, 应在草地上适当种植庇荫树。庇荫树一般要求树冠大,枝叶浓密,病虫害少。树形宜选用球形和伞形的较好。在华中、华南有悬铃木、香樟、七叶树等,在华北有槐树、杨树、柳树等。庇荫树的组合应防止西晒,因此,在配置上一般取南北长,东西短,这样其庇荫面积大。

草坪边缘植物的配置  

草坪的植物配置,还应有其他花卉与地被植物以及石块作边缘配置。石景是装饰草坪常用的材料,如在一块直立的山石上,配置藤蔓植物凌霄,装饰在草地上。凌霄开花季节,远望像一只美丽的花瓶,为草坪添色。或在草坪上设置纪念性雕塑,也能丰富草坪装饰效果。

草坪植物的配置艺术不仅体现了草坪的各种功能的配合,也能发挥草坪本身的艺术效果。若配置得当,会更加丰富草坪植物的造景美,提升人们的文化品味。

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


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树木下、溪水边、山坡上、岩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其生态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必须了解该地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然后选择能够与之相适应的地被植物,根据选用的地被植物的生态习生、生长速度与长成后可达到的覆盖面积与乔、灌、草合理搭配,使各种生物各得其所,构成和谐、稳定、能长期共存的植物群落落,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在树林里、房屋背阳处及大型立交桥下,应该多选用耐荫湿的地被植物,并求得与上木的色彩和姿态搭配得当。如八角金盘、洒金珊瑚、十大功劳、蕨类、葱兰、石蒜、玉簪等,使这些一般乔、灌、草难以生长良好的地方,处处生意盎然,得自然之趣。在林缘或大草坪上多采用枝、叶、花色彩变化丰富的品种,如用大量的宿根花卉及亚灌木整形成色块组成的图案,显得构图严谨、生动活泼而又大方自然、色彩丰富。 在一些大手笔、大绿化的空旷环境中则宜选用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喜阳性植物作地被成片栽植,而在空间有限的庭院中,则宜选用一些低矮、小巧玲珑而耐半荫的植物作地被。岸边、溪水旁则宜选用耐水湿的湿地植物作地被。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植物配置中的几个误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植物配置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