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行业相关:植物配置在城市园艺设计中的问题浅析",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在城市园艺中,植物是重要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既能够提升园艺设计的层次性,同时也能够丰富城市园艺的内容。因此,加强植物配置的研究,对于提升城市园艺设计的质量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1植物配置在城市园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在植物配置中忽略植物生长的特性

植物生长是建立在一定特性的基础上,是植物适应环境、适应土壤、适应气候的结果。因此任何生长良好的植物,都是其特性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但在实际的城市园艺设计中,为了人为地营造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不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实际情况,盲目地引进一些外来稀奇植物物种,甚至还有不少“舶来品”,这些外来物种因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存活率非常低,造成了城市园艺经费的浪费。这些外来物种由于不适应气候,产生了很多的病态,还可能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

1.2在植物配置中为追求形象盲目裁剪枝叶

在城市园艺设计中,一些人为了单纯地追求快速化的植物形象塑造,不惜花费重金来购买成年的大树用于城市园林设计。即便这些大树是本地植物物种,但由于枝干等很多部分已经被裁剪,生长能力不及小树苗,在比树冠大出几倍的根系被破坏后,即使在移植后能够顺利存活,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亚健康状态。在城市园艺设计中,对于栽植的很多的植物,为了追求外表美观,盲目地进行枝叶裁剪,使很多植物失去了光合作用或者其他呼吸作用所必备的基础条件,在生长的过程中,势必会因为养分不足、氧气不够等而造成枯枝、落叶,甚至死亡。另外,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如果为了追求美观,而忽略了不同植物物种之间的优化配置,还容易引发植物之间的“大战”,生长能力较强的植物会挤掉生长能力较弱的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生长能力较弱的植物物种死亡。

1.3城市园艺设计难以维护和保持城市特色

城市园艺设计应该为城市绿化和规划服务,应该考虑到城市地域性的文化内涵。但在实际的城市园艺设计过程中,很多植物配置并未有机地考虑城市的特色,盲目地引进物种,或者抄袭针对其他地域文化所进行的园艺设计。在“临摹”的过程中,城市园艺设计为有效地整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性,使很多外来的园艺设计模式难以匹配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城市园艺设计显得特别突兀,整体风格不搭调,不仅难以提升城市园艺设计的质量,还降低了城市自然人文景观的独特价值。此外,在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仅仅考虑地域性、环境性等基本要求,未能有效地运用审美价值来审视城市园艺设计的标准。一般而言,植物的色彩和建筑物的色彩是构成景观整体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城市园艺设计,未能有效地运用色彩学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色彩运用不科学。

2优化我国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措施

在我国城市园艺设计中,如果植物配置方法不当、不科学,不仅难以提升城市园艺的功能,还容易造成严重的城市规划经费浪费。因此在实际的城市园艺设计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不断地优化植物配置。

2.1优先选择本地植物物种,根据条件选择适应力强的外来植物

在城市园艺设计的植物物种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本地植物,这是因为本地植物对环境、土壤、气候相对熟悉,适应能力强。一旦栽种后,基本无需特别的养护就可以迅速成林,在后期养护上也无需进行大量的投资,而且通过运用本地物种,能够有效地保护本地的人文景观特色。当然选择本地物种并非不需要强调园艺设计的个性化,因此在科学合理地选用本地植物物种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本地的人文景观特色来凸显植物配置的个性化,不断创新植物配置的方法,不断优化植物配置的工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植物配置的质量。在选用外来物种时,切忌为求新求异而盲目地进行植物物种的选择,而应该充分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现实因素,选择生长习性相近的植物物种,这样有助于提升植物物种的成活率,提升城市园艺设计的质量。

2.2在植物配置中要突出植物物种的生态功能,防尘降噪营造绿荫

城市园艺设计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生态原则。因为植物配置并非仅仅是为了满目美观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凸显其生态功能。如高大乔木的选择,有助于形成城市的氧吧,有利于调节城市环境,形成局部的小气候,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等都是高大乔木的主要功用。在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不仅仅具备生态功能,还具备遮荫的功能,尤其是在夏季,通过选用枝叶比较繁茂的植物物种,能够形成巨大的树荫,为人们营造自然乘凉的好地方。另外在城市交通干道上,合理地选用高度适中、密度适中的植物配置,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减少汽车噪音,吸附汽车尾气,特别是对于在交通干道附近居住的居民来说,高度适中的植物配置,是汽车噪音的一道天然屏障,能有效地降低汽车噪音的侵袭。

2.3加强植物配置方法的审核力度,提升设计师的专业素质

在城市园艺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加大对植物配置工艺的审核与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提升植物配置的科学化比率。在设计方案出炉后,要本着生态性、经济性、科学性、适用性等原则加大审查,一旦发现设计方案存在漏洞要及时将问题化解,避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城市园艺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在园艺设计中要选聘符合资质的园艺设计师,同时加大对园艺设计师的培训力度。

3总结

植物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在城市园艺植物配置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过分追求外来物种导致植物亚健康,过分追求新奇独特造成植物物种死亡,或者在植物配置中“临摹”其他地区的现成配置,忽略了城市人文景观的特色,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植物配置的作用,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提升优化设计的准确性,加大审核力度,不断提升园艺设计师的专业技能。

xZH52.COM同步阅读

花卉相关知识: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探析


城市是工商业发达、人口集中、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是人类聚居和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工业发展带来的便利时,也品尝到过度利用、过度开发带来的苦果,如温室效应、森林消失、城市垃圾、空气污染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同时,就更加关注生活环境,开始努力追求桃园梦境,渴望回归自然生态。于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提高,并越来越重视对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因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应更加充分地把人们的审美情趣反映出来。然而,在全球化文化趋同的冲击下,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更加要求地方化、生态化、可持续性。因此,如何改进植物配置,以充分反映北京城市园林特色是植物配置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找寻有效的策略加以改进。

1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对现代城市园林而言,在植物配置方面应严格遵循3大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科学性、生态性。首先,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是为人类创造的,以人为本原则就要求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必须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提出的基本需求,以更好地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律等。其次,植物是有机体,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因而科学性原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时务必充分考虑植物实际的生长环境,衡量植物的生长习性能否跟种植地点的环境状况相符。第三,现代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观,这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上也不能例外,应有效利用生态学原理促使现代城市的生态系统尽量跟自然的生态系统接近,这就要求现代城市要配置更多的园林植物,建设更多的园林绿地,增加更多的绿量,大大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从而确保城市园林植物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效益。

2气候条件对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

首先,北京的地区气候条件较特殊、较复杂。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西、北、东北三面环山,总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南面一直延伸到黄淮海平原。北京地域内的平原面积大约为总面积的38%,山地面积大约为62%。北京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大风,干旱,增温很快,很容易出现霜冻;夏季多东南风,多雨而炎热;秋季降温速度很快,有时会产生霜冻、洪涝;冬季多西北风,干燥而寒冷。北京全年气温平均值为11.8℃,较夏季和冬季而言,春季和秋季的温差较大。其次,气候条件对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较大。从北京的气候条件来看,它是一座少雨、干旱的城市,空气污染较严重,冬季不仅长,而且异常寒冷。因此,较低纬度地区而言,北京的植物资源相对较少,具体表现在北京城市园林中可运用的植物种类较少。同时,在北京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植物的寿命较短、成活率较低,加上北京水资源缺乏问题较严重,致使园林植物的养护成本较高,对植物寿命的延长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及时改进。

3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相关问题

3.1北京城市绿量较少,园林植物种类过于单一

当前,北京城市绿量主要集中在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方面,忽视通过建设实施较少、面积较小的绿化地段来增加城市绿量,导致绿量较少。北京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导致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应用植物的种类较少,如道路植物配置,北京道路绿地中常用的植物只有几十种,其中大多数是乔木,藤本植物种类很少,植物种类单一,导致选择植物的范围较窄,且少数园林植物的应用频率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北京城市园林中的道路植物景观乏味、单调,忽视人的心理感受。

3.2园林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养护管理不善

园林植物景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种活体景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季相变化,还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生长周期,确保其能实现预期的绿化效果,以达到植物配置科学性的基本原则,确保植物的生长习性符合实际的种植环境。另外,对植物的生长来说,三分靠栽,七分靠养,因而加强养护并管理城市园林植物,能有效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植物死亡率等。但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忽视了植物的养护管理,导致园林植物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等得不到充分发挥。

3.3园林设计意识落后,植物配置缺乏艺术性

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缺乏美感,如在公园里大量配置乡土植物,虽然拥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缺乏美感;一些游步道的两侧在植物配置方面没能收获显美遮丑的效果。同时,北京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不具备足够程度的季相变化,考虑到北京的气候条件,园林植物的主体是常绿阔叶植物,虽然有部分色叶植物、开花植物等来调节整体的园林景观色彩,但彩叶植物大多是灌木层,导致园林景观缺乏色彩性,植物配置艺术性不足。另外,北京城市园林在选择配置的植物时主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忽视考虑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意境等,且没能对植物采取挂牌介绍措施,忽视了植物的科技价值。

4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改进策略

4.1不断增加城市绿量,促进利用乡土植物

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发挥最实质、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绿量。建设生态北京,充分发挥城市园林植物具备的生态效益,务必要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具体而言,科学规划城市园林,有计划、有目的地扩建、新增街头小游园、城市公园及其他公共绿地等;对城市现有绿地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发现损毁绿地、侵占绿地等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举办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鼓励市民积极进行阳台绿化、庭院绿化、屋顶绿化等,以便多途径、多渠道地增加城市绿量;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花圃、苗圃、园林产业园区等,引导北京快速发展其城市园林产业。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应加大应用乡土植物的力度,努力为居民营造出拥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乡土植物是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首选,因其拥有良好的抗逆性、适应性和生态效益。北京植物种类较丰富,垂柳、毛白杨、银杏、油松、砂地柏、大叶黄杨等都是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好的植物,榆叶梅、月季、雪松、美人蕉等北京乡土植物品种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很珍贵,能充分体现北京的地域特色。如可在大型公园配置独具地域特色的榆叶梅、雪松、月季、杜仲、棕榈植物等,并合理考虑灌木、乔木、地被等的比例,以达到层次分明、轮廓起伏的效果。

4.2优化植物群落结构,加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植物群落的基调树种应是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群种植物,骨干树种为主要伴生种和优势种,并科学进行植物配置,通过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来确保群落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当复层群落结构,即乔木——灌木——草本组成了城市园林绿地时,纯草坪的生态效益仅是它的1/5。所以,在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应落实以乔木为主体,有机结合乔木、灌木、草本的原则,以充分考虑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的要素。另外,应加强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重视体现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原则。在配置园林植物的实际过程中,应重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切实做到适地种树、因地制宜,促使植物适应生长环境,满足在生态上环境与植物之间的统一。当城市园林建设项目落成后,应专门建立一支专业知识丰富、技能高超、艺术修养好的养护队伍,坚持实施科学的植物养护管理,确保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能常盛不衰,取得可持续发展。

4.3更新城市园林设计意识,提高植物配置文化内涵

相关人员应及时更新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设计意识,努力提高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在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绿量的基础上,重点凸显植物配置的文化内涵。挖掘北京的文化特色,在植物色彩、选材、景观主题等方面开展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塑造能充分体现北京地域环境特点的园林植物景观。为突出北京的环境特点,凸显城市的复杂气候,务必要重视城市道路绿化在植物色彩方面的配置,如可组织开展增花添彩活动,利用园林植物的色彩对植物景观进行丰富。此外,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可学习一些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技巧,借鉴绘画艺术、诗词作品等充分挖掘植物本身的文化内涵,促使园林植物体现出意境美,给予人们美的视觉体验和享受。当然,应尽量对植物实施挂牌介绍策略,帮助居民在观赏园林植物之余能得到科普教育,丰富居民的知识结构。

5结语

北京的气候条件是成功运用很多园林植物的一大障碍,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还任重道远。北京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应充分了解植物配置研究的一些进展、成果,在设计园林植物配置项目中更好地运用各种树种,通过改进植物配置促进城市园林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

花卉行业相关: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存在问题


多年来,城市园林植保在微薄的植保专业力量下,采用传统病虫防治方法指导防治,基本保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做到城市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性控制。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全国园林植保现状大同小异,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病虫防治的偏差

园林植保同规划设计、种植、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脱离,所以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同样存在:盲目的引种,重色彩轻层次的平面设计,植物配置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反季节施工,不计后果的高密度种植,展转反复、喜新厌旧园林改建,以及重种轻管的养护模式。

1.2 园林植保力量薄弱

整个园林系统园林植保专业人员屈指可数,各个区局和绿化部门基本上不配备专职植保人员,尽管在各区局设有植保网络成员,但大都是非专业人员,身兼数职,所以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变动也十分频繁,不能及时、有效发挥植保网络员的作用。

2 园林病虫发生与新变化

城市城区普遍栽种加杨、柳树,郊区山地以马尾松纯林为主,杨天社蛾、柳毒蛾、松毛虫等年年猖獗发生,后来因大量栽植悬铃木、枫杨、女贞、梨、海棠等,杨天社蛾降为次要害虫,而大蓑蛾、小蓑蛾、刺蛾、斑蛾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红蜘蛛、白蜡蚧、梧桐木虱发生十分严重。以前因蓑蛾、刺蛾、松毛虫、柳毒蛾、白蜡蚧、天牛危害严重,便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日本龟蜡蚧等30多种介壳虫严重危害,桂花粉虱和黄杨绢野螟迅速上升危害。其园林病害主要为月季黑斑病、樱花根癌病以及紫荆、桃、梅等细菌性病害。松毛虫、柳毒蛾、大蓑蛾、黄杨斑蛾、丝棉木尺蠖等先前常发的鳞翅目害虫降为次要害虫,而网蝽、粉虱、蚜虫、蓟马、象甲、叶甲、木虱等众多小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一些新虫局部严重发生。病害除叶部病害严重外,根部病害与生理病害日趋严重。

近些年来,城市随着苗木调拨频繁、城市绿化树木种类和种植模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园林病虫也发生新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2.1 新苗木引入带来新病虫

调查中新发现的外来入侵害虫。近些年园林绿化中色块广泛应用,引入众多彩叶植物,带来一些新的病虫。北方速生杨树、柳树引苗带来杨树腐烂病的发生,这种病主要在苗期发生较重,可导致杨树苗死亡;同时还带来柳蓝萤叶甲,危害垂柳和杨树,造成杨树与柳树叶片千疮百孔,严重的叶片被吃光。引入红瑞木、黄栌等灌木在高温季节却严重发生红瑞木黑斑病、溃疡病以及黄栌白粉病。

城区建草坪广场热,多种草坪草在城市间推广应用,带来草坪地被的多种病虫害。

2.2 环境与种植结构变化带来病虫变化

2.2.1 环境影响:城区高温、高湿与强光引起大量荫性或半荫性植物的病害。

2.2.2 城市改造:城区道路大范畴的改建,人行道硬覆盖大面积铺装,大量拆迁的建筑土残存,使得城市园林土壤严重碱性化、贫瘠、板结以及窒息。

2.2.3 植物配置的影响:乔木与灌木高密度的套植,诱发病虫发生加重;同时乔木与灌木在夏季水分管理上存在矛盾,通常造成乔木积水烂根而死亡。

同一种植物密植的大色块应用,以及相同科、属的花灌木集中配置,为害虫的集中危害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便于病虫相互传播与感染。另外,集中密植导致多处园林绿地的多种园林植物因通风不良,土壤长期阴湿,导致白纹羽病与紫纹羽病严重发生而大面积死亡。

3 城市园林病虫害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3.1 对策

3.1.1 加强园林病虫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园林病虫可持续控制不仅仅是园林植保专业人员的专题,而且是一个社会工程。在加强园林行业内部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大向社会进行科普宣传与教育,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监督,使人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认识到病虫害问题不仅关系到引起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关系到保护已有城市绿化成果,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

3.1.2 加强植物检疫: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增加,引种和苗木调运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一旦危险病虫传入,会给园林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苗木及其他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要加强检疫,严禁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对已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3.1.3 树立病虫防治生态控制新观念:在园林植物病虫防治思想上,转变消灭病虫为与病虫协调共存的观念,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以栽培为基础,发挥和提高植物自身抗性,加强植物保健,辅以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等措施,并把病虫防治切实纳入城市绿化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效果。

3.1.4 强化对病虫害的研究:在园林植保项目研究中要重视病虫害的基础研究,开拓超前研究,切实重视应用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真正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在既有理论依据,又有足够的科技含量和真正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病虫防治体制和体系以及园林植保防治队伍的建设。

3.2 具体措施

3.2.1 开展病虫可持续控制:园林设计是城市绿化全过程的第一环节,是园林病虫害是否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关健,只有符合或接近自然的园林设计才能创造出适合植物正常生长,而对植物病虫发生、危害不利的环境条件,才能使园林植物病虫害得到可持续的控制,否则,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又会陷入被动治理的局面。

3.2.2 结合城市不同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根据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植物立地环境、污染程度、植物病虫害及天敌情况等,城市园林生态可分为三类:一类园林生态系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人工森林公园等。这类生态系一般在城市郊区,接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病虫防治强调保护天敌,以人工防治和生防为主,应以建立稳定的生态平衡为目的。二类园林生态系包括机关、院校等单位附属绿地和市内公园等公共绿地。这是人工模拟森林生态系,应加强对各类园林植物的肥水管理,增强其耐病虫能力,多采用生物药剂和园艺措施:清除早期病虫源,保护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三类园林生态系是指市内街道和主要交通干道的行道树、各种绿篱、绿带和街心花园等防护绿地,这类园林生态系是综合治理的重点。

3.2.3 注意园林植物合理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各地应大量种植乡土树种,讲求适地适树,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对害虫的自我调控能力。因而城市绿地建设要避免单一化模式,追求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乔、灌、花、草、藤的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种植密度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用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充分体现园林生态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在植物配置时避免混栽有利于害虫转主寄生植物或者混植有共同害虫的植物。

3.2.4 重视物理及园艺措施的应用:在“六小害虫”的防治上,则要结合人工修剪,尤其是冬季修剪,利用“六小害虫”危害相对集中期,剪除有大量虫体的枯、死枝,并集中烧毁。对于大多是1年1代的介壳虫,在冬季修剪时还可结合人工涂刷;对于蚜虫可利用黄板诱杀和粘捉。在天牛的防治上,可在成虫羽化盛期进行人工捕捉,尤其是雨后天晴的上午;此外,在天牛产卵期,抓住其嗜好的树种进行人工锤卵。对于病害的人工防治,则主要是清除传染源,及时伐掉枯死树及病枝,清除地面病叶,选育良种、高温灭菌、修剪疏枝、适度灌水、松土施肥、喷洒保护剂或高脂膜等方法,立足于保护性预防,把病菌阻隔在植物体外。

3.2.5 积极开展园林病虫生物防治:大力发展和利用天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应是城市今后的园林植保工作发展方向,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大力推广生物制剂应用。20世纪末,生物制剂和生物技术在农业和林业已经大面积推广和试用。生物农药发展到今天,其种类相当多,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全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有16种,如0.3%印楝素乳油、10%烟碱乳油、75%鱼藤酮乳油以及茶皂素、苦参碱水剂等;动物源农药则主要是动物激素和动物毒素,如昆虫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性激素以及沙蚕毒素等,其农药商品名有灭幼脲、除虫脲、抑食肼、米满等等;至于微生物农药发展则更快,在防病上有井岗霉素、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氧霉素、公主岭霉素、农抗120、农抗5102等;防虫则是更多,目前主要有阿维菌素类、BT乳剂、白僵菌、绿僵菌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等,其商品化药剂名则是不胜枚举。而且这些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具有久效、低毒、低残留和对人畜无害等特性,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提倡使用的。

3.2.6 选育抗虫抗病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以适应城区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适量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并能营造良好植物景观的外来树种,作为城市园林的骨干植物。加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势旺盛、表现出抗虫、抗病、抗高温等特性的不同类型植物进行试种,加强一些乡土植物在苗圃进行培育和种植,谨慎引入外来植物。

3.2.7 加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病虫防治规范化

随着对城市绿地实行招标养护工作日益重视,越来越多街道绿化、社区绿化、单位绿地以及公园、游园都在实行工程养护招标,不少城市出台配套的园林绿化地方标准或规程。所以结合我市园林病虫发生情况与发生特点,制定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园林病虫防治规程工作,在当前我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显得迫切需要,以便规范园林病虫防治工作,有利于我市由园林城市发展为生态城市,同时促进、提高园林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园林植保是城市园林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同城市园林业发展紧密相联,也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尽管城市园林植保目前现状不容乐观,但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加快,相信我市园林植保会结合园林病虫新变化,走可持续性控制的发展战略,逐步落实我市园林病虫防治的具体措施,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我市园林植保事业。

花卉相关知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树种的搭配、树木的高低、树冠的大小、树形的姿态和色彩的四季变换,赋予了住宅区以生命活力。园林设计师在居住区环境设计时,必须生态性与景观效果并重,力求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创造一个美观、舒适、和谐、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人居环境。

1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植物具有遮阳、降噪、滞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维持碳氧平衡等多种环境功能。在当今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居住区植物配置中,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科学地选择和合理地应用植物材料,对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改善景观条件、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居住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景观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1.3适应性原则

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居住区的环境相符合。另一方面要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使空气、温度、水分等因素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遵循适应性原则。根据绿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绿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比如在我国北方,降雨量比较少,选择植物时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抗旱性和耐寒性。

1.4植物多样性原则

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乔、灌、草结合,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植物配置时为了避免颜色单一,在植物搭配时可以着重突出植物的季相性,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让居民四季有景可赏,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及其变化。

1.5协调性原则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从总体着眼,考虑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植物与植物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在树木片区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及远近观赏效果。而植物与建筑之间,要利用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以及其他搭配要素,使整个景观不论是在色彩还是在布局上消除突兀感,创造真正的美,将人居与生态融合在一起。

2园林植物的选择

居住区绿地因其与居民近距离常接触,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本着无刺、无毒、无臭味、不飞絮、抗性强、病虫害少等原则。除一些常规的乔灌木、草花、草坪等园林绿化常用品种外,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果树、藤本植物等特色品种。

2.1绿化果树的应用

在居住区环境中引入桃、李、桔子、杨梅、石榴等果树,不仅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还为居住区的生活环境增加一定的生活气息,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2藤本植物的应用

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蛇葡萄等藤本植物应用在居住区建筑物周围,不仅起到美化建筑,形成立体绿化的效果,还能减少夏季日光对建筑物的照射,提高环境舒适度;紫藤、凌霄、蔷薇、葡萄等应用在小区的花架、廊架、荫棚上,可为居民提供一个很好的夏季荫凉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居住区绿化景观的效果。

3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3.1空间层次性

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大小相近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组合的立体式植物空间营造,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增强人的视觉及空间体验。在设计宅旁绿地植物景观时,应配合住宅的类型和层数、间距等来确定植物的配置,贴合整体上的风格。考虑到房屋居住的舒适性,在靠近房屋的区域一般不会种植较大的乔木,而在住宅西向的一面则会栽植高大落叶乔木,遮挡夏季日晒。

3.2林缘线和林冠线的营造

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比如:在绿地中按照一定形状密植杜鹃、红叶石楠、红花檵木、迎春、棣棠等矮小花灌木,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优美曲线;在绿地边缘孤植几个球,增加边缘线的曲折变化;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及不同的植物,形成林冠线的起伏变化。

3.3季相变化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树成荫,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随着时间节律的转换,不断有新的风景信息来刺激人们的感官,使美感随居住区植物的季相不断变化。因此,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应将形态多姿,随季节变化的不同植物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使之相互衬托,交相辉映,形成虚实融合,内敛灵动的景观,增添赏景乐趣,赋予更多的美学价值。

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我们要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打造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既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同时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了解花卉行业:白僵菌在贵阳城市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白僵菌施放是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一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保护天敌、寄生性强、适用范围广(15个目、14个科、700多种昆虫和蜱螨类)的特点。贵阳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坚持使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健康。

1白僵菌的防治机理

白僵菌(BenuVeriabassana(Bals)Vaill)属半知菌亚门白僵菌属。其菌丝白色疏松,分生孢子球形至卵形,是一种虫寄生真菌。施放白僵菌防治害虫对节肢动物不会造成伤害,更不会危害植物,对害虫寄生性天敌的影响也很小。白僵菌能否侵染害虫,使害虫感病死亡,关键取决于环境条件,白僵菌在20℃~30℃、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快,菌丝发育好,能侵染流行,使害虫产生流行病。

贵州省年平均气温16℃,雨量充沛,年平均相对湿度大部分地区都在80%左右,非常适合白僵菌的萌发生长,为开展白僵菌防治害虫提供了环境条件。

2施放白菌防治应掌握的几个环节

2.1掌握好气候环境条件首先应调查清楚虫情,每年结合越冬代调查,掌握林分虫口密度,最好在5~15头/株、林分郁闭度0.5以上。在越冬代松毛虫刚刚取食时,阴天雨后气温15℃~25℃、相对湿度90%以上的环境条件为施放白僵菌的最佳时间。这种温湿度条件最适宜孢子的萌发、生长和扩散。施放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后,贵阳市松毛虫感染率均在85%以上,防治效果最好的达到98%。

2.2掌握害虫的生理变化昆虫低龄幼虫和老龄幼虫的生理状况不同,对白僵菌的敏感性也不同。低龄幼虫处于生长阶段,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较差,极易因感染白僵菌而死亡;而高龄幼虫的器官机能已发育成熟,不易发病,即使感染也不至于死亡,或拖至蛹期、成虫期死亡。

2.3注意用药安全白僵菌粉直接被人吸入后会出现轻微感染现象,如头昏(疼)、胸闷、呼吸困难、痰多、四肢无力似感冒状等。因此,在施放过程中,一定要佩戴口罩和准备手套、毛巾等劳保用具,同时可熬煮生姜、红糖水饮用,以缓解不适反应。

3贵阳市的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主导思路贵阳市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主要以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舞毒蛾、松叶蜂、银杏大蚕蛾等食叶害虫为主。

花卉行业相关:油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1油茶概况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油茶在世界上分布不广,我国为其自然分布中心。油茶在我国的水平分布大约在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1′之间,它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5省。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高级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茶油易于人体吸收、消化,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导致血管硬化的胆固醇,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色美味香是烹制食品、加工罐头、制造奶油的最好油料。除食用外,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还具有广泛用途。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100年以上。油茶适应性强,能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岗红壤大边区的先锋造林绿化树种,油茶冬春开花,花色浓艳,尤其是普通油茶,在少花的秋冬季开放,既是美丽的观赏植物,又是重要的蜜源树种。油茶还是优良的防火树种。

油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茶油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不聚脂”上,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所以食用后易被人体吸收,消化率达97%,而不会象一般的食用油,食用后若在人体内未消化就会转化为脂肪,并积累于内脏及皮下组织,容易引起肥胖或其他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讲,茶油有减肥的效用,所以孕妇在产后食用更有助于消除怀孕期间积累的小腹脂肪,能帮助迅速恢复身材。不饱和脂肪酸有“美容酸”之称,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人的皮肤会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反之,就会变得皮肤粗糙,头发脱落。而且,山茶油含有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因此它能保护皮肤,尤其能防止皮肤损伤和衰老,使皮肤具有光泽。它还可以防眼角皱纹、美白护肤、治疗暗疮、补充维生素。在早上空腹喝2勺,一天的维生素全有了,长期坚持可预防、缓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还可解除便秘之苦。在中东地区,气候干旱、土地沙化、没蔬菜,人们就是在清晨饮用山茶油,以满足身体内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这是他们流行千年的习惯。

2油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低产林

油茶低产林是油茶生产中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其成因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原因:传统上的实生繁殖,造成了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差异大;很多油茶林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林分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堂,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现实原因:对油茶生产认识不足,将油茶视为“露水财”,经营管理粗放,未能及时除草垦覆,没有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林下杂草灌木丛生,植株长势弱;经营措施不当,许多油茶林的林间密度不合理,有的郁闭度过高,却没有进行合理修剪或砍除长势差的油茶树;有的长势弱,林间稀疏,也没进行适当补植或套种其他有益树种;经营方向不明确,导致大部分油茶林被更新成茂密的其他乔木林,油茶树散生于林中,光照不足,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树形差,影响开花结实,且果实偏小,出油率低;林地荒芜,养分贫乏,以及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当和采收过早等。油茶低产林改造投资少,见效快,是短期内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巴马是广西11个油茶主产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2.5万hm2,低产油茶林1.2万hm2,占投产面的66.7%,一般667m2产油只有5kg。林农单位面积收入少,加工企业原料严重不足,油茶的低产严重阻碍巴马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低产林改造势在必行。我国油茶林的类型有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半野生状态的低产林和自然分布的混交林几种。主产地油茶林以人工营造的纯林为主,是油茶生产力的主体;半野生油茶林管理粗放,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现正加以逐步改造;天然林分中,油茶生长常常受抑,产量很低。

2.2经营面积分散

小面积经营,主要是以农户经营为主,经营面积分散,大大提高了经营成本,减少了收益回报。

2.3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在整个油茶产业链中财政扶持和政策优惠力度还不够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将油茶产业放到适宜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争地现象严重,致使油茶林的土地使用受到极大排挤;科研投入不足,导致良种选育和集约管理的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链中分配不均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植者的积极性;政府的整体协调工作不到位,企业、农民和科技人员之间没有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还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

2.4科技含量不高

第一,种植技术落后,目前大多数油茶属于农民自发生产,造林规格不高,品种混乱,良莠不齐,广种薄收,没有引进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且基层油茶种植和技术服务不到位。第二,研究工作持续性不强,绝大多数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单位由于研究计划中断等原因,进行油茶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时断断续续,致使试验资源和科研成果受到破坏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3对策

3.1选择良种

根据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及其他自然条件的差异,选择最适合该地域生长的油茶品种。各地可以在长期的栽培栽植过程中选用多个品种进行试验,最终挑选出生产需要的优良品种。近20余年来,我国油茶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有了提高,良种化工作迅速开展,无性繁殖技术有了新突破,无性系造林普遍实行,丰产林标准得以实施,大面积低产林进行了改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2油茶地的选择

不同的栽培环境对油茶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所以要认真选择油茶园地。油茶以采收果实为目的,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南坡、东南坡阳光充足,有利于油茶的光合作用,一般产量高。阳坡的油茶生长矮,树冠较大,树形饱满,枝条充实,花芽多,花期较早而整齐,果实早熟,产量较高,出油率高,所以要尽量选择阳坡栽植。油茶生长对坡度和海拔也有要求,比较适宜栽种油茶的坡度最好是15°左右的缓坡地,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0°,因为平缓坡保水保肥能力强,又有利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油茶一般在南坡、阳坡海拔700m和北坡、阴坡海拔400m以下地势开阔地区生长结实良好,含油率高。

3.3水土肥管理

油茶对水肥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一般pH值4.5~6.5为适宜,pH值5~6的酸性黄壤或红壤最为适宜。油茶最不适宜在含有钙质的碱性土壤中生长。虽然油茶耐贫瘠,但是只有在水肥条件较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的性能。根据各地多年的生产经验,影响油茶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外界条件是水分,土壤过于干旱、瘠薄或坡度太陡,不适于建油茶园。油茶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在生长过程需要肥料,施肥可以使幼林生长茂盛,提早开花结实,特别是栽植后1~2年的幼林,施肥尤其重要。幼林以施有机肥为主,也可间作绿肥作物,如豆科植物等。根据经营目的,为了促进油茶开花结实,要少施氮肥,多施磷肥,适当施钾肥。

3.4栽植方式

栽植方式之一就是营造混交林包括间种。油茶间种就是在油茶林地中间种其他作物,间种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收益,促进油茶高产稳产。间种以绿肥和豆科作物为适宜,如花生、芋头、黄豆、木豆、油菜、天竺葵等。油茶与马尾松或与柠檬桉混交栽植,效果很好。

3.5栽植密度

油茶在幼年时较能耐阴,随着树龄的增加,特别是开花结实以后,对阳光的需要逐渐增强,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它是喜光植物,栽植密度不能太大。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密度,除了应该考虑立地条件和油茶的生长发育特性之外,还要考虑经营目的、不同品种类型等。一般应是肥土稀,瘦土密;长期间种的稀,不间种的密;山脚稀,山顶密;平坡稀,陡坡密。根据多年的栽植经验,在一般情况下,不间种的900~1200株/hm2比较合适,长期间种作物的450~600株/hm2为宜。容器苗栽植可达1650株/hm2。

3.6采取集约式的经营方式

一是对林地实行统一经营,每家每户都有林权证,根据各自山地的多少确定其在合作社的股权,效益的大部分按股权比例分给村民,一部分作为合作社的工作经费。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油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三是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以订单解决林地产出问题等措施增强农民信心,并通过技术扶持资金拉动合作造林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四是靠国有林业龙头企业带动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国有林业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来打牢基础承担产业发展起步期的投资风险,逐步通过建设优良种苗基地示范林基地合作造林基地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基地形成。

4小结

油茶是我国非常有特色的油料植物,重视发展油茶产业,将对形成地区特色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信《花卉行业相关:植物配置在城市园艺设计中的问题浅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在植物中的地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