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伸伸懒腰,看见春天已经来了,连忙整理发型。花骨朵也探出头来,春风告诉它春天到了。”从古至今有大量赞美花的诗句、文章,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最早的植物专书”,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谱》是我国最早关于竹子的专书。为晋代戴凯之撰。全书用四四字一句的韵文为纲,逐条注释。前一部分简略论术了竹的性状,接着记述了70多种竹类,竹类名称有很多与现在不同。
最早关于茶叶的专书 《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书。为唐朝陆羽所著。全书共3卷,分10篇。论述了我国种茶的历史,介绍了茶树的产地、品种、生产工具和种植、采制加工、烹饮方法等,并附有各种茶具的图解。此书不仅对我国茶叶种植事业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早关于牡丹的专书

《洛阳牡丹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书。为宋代明道及景祐年间欧阳修所撰。共计有三篇,第一篇为花品叙,其中品定了牡丹有名品种24种的次第。第二篇为花释名,叙述了有名品种的来历。第三篇称风俗记,记述了洛阳人赏花、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等。

最早关于荔枝的专书

《荔枝谱》是我国现在最早关于荔枝的专书。为宋嘉祐四年(1059年)蔡襄所著。全书共计七篇,论述了福建荔枝的品种、产地及培养、加工、贮藏等方法。在此书之前,宋代初期的郑熊曾写过一本《广中荔枝谱》,不过,早已失传。

最早关于菊花的专书

《菊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菊花专书。为宋崇宁三年(1104年)刘蒙所撰,书中叙述了有名菊花品种35种(补遗6种在外),并指出变异可形成生物的新类型。

最早关于柑桔的专书

《永嘉桔录》为我国最早的关于柑桔的专书。为南宋韩彦直所撰。成书于淳熙五年(1178年),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中两卷记述了浙江温州所产柑桔的种和品种共27种的性状;下卷论述了繁殖、桔园管理、防除病虫害、采摘、贮藏、加工等。

最早关于兰花的专书

《金漳兰谱》是我国最早关于兰花的专书。为南宋赵时庚所著。于绍定六年(1233年)成书。书中论述了各种兰花品种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

最早关于菌类的专书

《菌谱》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菌类植物的专书。为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陈仁玉所撰。书中论述了台州(今浙江台州地区一带)11种菌类植物的生长时期,形状和色味等。1500年,明代潘之恒在此基础上编撰了《广菌谱》,收录各种蘑菇40余种。到清代出现了吴林所撰的《吴蕈谱》。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研究菌类植物的科学总结,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xZh52.Com小编推荐

什么花卉开得最早


开花最早的是什么花?如按阳历算一年之中开花最早的当属蜡梅、水仙、山茶等,早在春节前就开了。如以春节为一年之始,则是迎春开花最早。春节过后,迎春花先叶而绽放,是它那蓬蓬勃勃压满枝条的小黄花,迎来了百花开,迎来了万紫千红的大好春光。

迎春为木犀科落叶灌木,先花后叶,开花时没有绿叶扶持。同属的云南素馨,为常绿灌木,枝叶甚似迎春,花亦黄色,但开花较迎春晚,植株和枝叶均较迎春为大,但不及迎春耐寒,在江南栽于避风向阳处,也可以露地越冬。迎春适应性强,易于栽培管理。其性喜光、耐寒、耐旱、耐瘠、又耐碱,但怕水涝。迎春对肥料要求不严,在冬季开花前和春季开花后,各施追肥12次,到时就会花繁色艳。

自春至初夏,迎春枝条生长旺盛,可摘心数次,促发分枝。秋后把当年生枝条适当剪短,以利明年开花茁壮。每年花后换盆,多施基肥,并将枝条短截和稀疏。生长期中,易遭蚜虫危害,可施1500倍乐果防治。可用扦插、压条、分株繁殖,因扦插易行又易成活,故多采用之。江南一带,春、夏、秋均可进行。插后要遮荫保潮,经20天即可生根发芽,以后逐渐见阳光,再经3月移栽。为使其向上生长,可立支柱扶持,除去基芽,待长到一定高度时去顶芽,以利分枝,再摘心几次,就形成了下垂拱形树冠。

迎春具有四棱的碧绿垂枝,向四散披挂,长达数米,花期长,是美化阳台的理想花木。种在阳台围栏花箱中,任其枝条凭栏下垂,似黄绿色屏幕,随风摇曳,别具风味。此外用迎春花插瓶,花期可达1月有余,且枝条在水中生根,是室内切花的上好材料。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侯唐叔虞的祠堂。据史籍记载和专家考证,晋祠的历史至少有1500余年,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古建园林、雕塑碑刻等集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 尊。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晋祠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极为罕见的瑰宝。

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殿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她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宋代建筑和建筑发展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宋代建筑鱼沼飞梁,造型奇特,巧夺天工,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金代建筑献殿,结构稳固,梁架轻巧,既为大殿,又巧似凉亭。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国宝建筑。

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 ,是反映中国宋代宫廷人物的现实主义作品。塑像写实传神,清秀典雅,是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雕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晋祠宋塑开创了中国雕塑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对于后世雕塑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晋祠现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 晋祠之铭并序》和唐代女皇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制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是一通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的丰碑,是文笔俱佳的行书杰作。它开创了中国行书碑文之先河,是一部研究、探讨盛唐时期的政治、文化、文学、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珍贵的“石史”。刻于唐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的《华严经石刻》,在中国佛教的建宗立说、传译经论及佛教经典的保存与传播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晋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依靠地方政府修缮保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主要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成立法定专门机构保护管理。1952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1958年更名为山西晋祠文物管理所,1967年更名为山西晋祠文物保管所。199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又更名为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植物界的食肉植物


猪笼草

猪笼草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食肉植物,植株上面长着特有的捕虫笼,可以用来捕食虫子。

猪笼草的品种是比较多的,外形也有差异,很多人喜欢猪笼草那奇特的外形,所以有时候会养殖在家里面进行观赏。也有养殖猪笼草在家里,希望能够减少家中的蚊虫。

捕虫堇

捕虫堇也是可以捕虫的一种植物,它可以将昆虫引诱到叶子上,当虫子落到叶子上面,就会被捕虫堇牢牢地黏住,然后将昆虫的尸体液化,吸收养分。

捕虫堇本身有个特点,就是可以根据季节的彼岸花在食肉和非食肉之间进行转换。

狸藻

狸藻是一种奇特的植物,属于水生类,看上去和普通的水生的植物一样,但是实际上,在水下面,狸藻可以捕食小动物,像是蝌蚪等,都会被它给捕食。

茅膏菜

茅膏菜是一种比较美丽的观赏植物,看着晶莹剔透的,并且它还能吸引昆虫,将其捕食,然后消化掉。一般,昆虫在被茅膏菜捕捉之后,15分钟就会死亡,可以说,茅膏菜对于昆虫是很致命的。

捕蝇草

捕蝇草也是很常见的食肉性植物,它的食物种类很多,以蜘蛛、蚂蚁等为食,当发现有虫子出现的时候,就会张开自己的叶子,将虫子吃掉,感觉其实也是萌萌哒。

植物的果实


正确地识别果实类型,对于认识植物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在许多植物的大类群中,都拥有同一类型的果实,当我们看到某些类型的果实时,至少可以确定这种植物所属的科,然后再进一步去识别就方便多了。

果实也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一个繁殖器官。它是由花经过传粉、受精后,雌蕊的子房或子房以外与其相连的某些部份,迅速生长发育而成。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并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三层。三层果皮比较分明的如桃子,外果皮薄而柔软,中果皮多汁,即食用部分,内果皮呈凹凸不平的硬木质,即俗语称的核。但在许多植物的果实中,三层果皮通常分辩不清,如番茄、茄子。
在果实生长过程中,花柱和柱头通常枯萎。少数植物果实长大后,花柱和柱头仍不脱落。这一特征可为我们识别植物提供方便,如报春花科、玄参科植物的果实成熟后,花柱和柱头仍留存在果上。花梗发育为果柄,花冠、雄蕊通常枯萎脱落。花萼则有各种情况,有的随花冠一同脱落,有的虽枯萎但并不脱落,如苹果在果实的一端凹陷处,还可看到有五片小萼片,但并不显著;有些则随果实一起长大,始终留存在果实上,如柿子、茄子。
果实的类型多种多样,依据形成一个果实,花的数目多少或一朵花中雌蕊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单果、聚花果和聚合果;依据果皮的质地不同,可分为肉果和干果;依据果皮的开裂与否,可分为裂果和闭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类型的果实简述:
1.聚合果
一朵花中有许多相互分离的雌蕊,由每一雌蕊形成一小的果实,并相聚在同一花托上形成一果实,称为聚合果,如莲、草莓、蛇莓。
2.聚花果
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为一个果实,称为聚花果,如桑、无花果。
3.单果
一朵花中只有一枚雌蕊,由该雌蕊发育为一个果实,称为单果,如苹果、桃、扁豆。常见的单果有下列几种:
1)蓇(gu)葖(tu)
由单个心皮或数个分离的心皮形成的果实,内含一粒至数粒种子,成熟后沿着生胚珠的一侧或另一侧开裂。
2)荚果
由单个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一室,内含2个或2个以上的种子,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自下而上裂开。荚果是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3)蒴果
由结合的2个以上的心皮形成的果实。由于心皮连合的方式不同,而有一室或多室之分,每室均有多树种子。开裂的方式有多种。
4)角果
由结合的二个心皮形成的果实。原为一室,后来由于心皮边缘合生处向中央生出一隔膜,将子房分为二室,这一隔膜称假隔膜。果实成熟后,果皮从二侧裂开,成二片脱落,只留假隔膜在果柄上,种子附在假隔膜上。角果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两种,前者的长超过宽好多倍,后者的长度近相等。角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5)瘦果
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果皮与种皮极易分离,但只有一室,内含一种子。菊科植物的果实全为瘦果。
6)颖果
由单个心皮,一室,内含一种子形成的果实。其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果实小,常误认为种子。颖果是禾本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7)翅果
由单个或数个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果皮的一端或四周由子房壁向外延伸翅状的薄片,适于风力传播。
8)坚果
由2个或2个以上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果实成熟后,外果皮坚硬呈木质并干燥,内含一种子。
9)双悬果
由2个合生心皮的雌蕊形成,子房2室,每室一个种子,果实成熟时,分离成两个果瓣,并悬在中央的果柄上端,果皮干燥,但不开裂。
10)瓠果
由三枚结合的心皮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浆果。果实的肉质部分是由子房的花托共同发育而成,内含许多种子。瓠果是葫芦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11)核果
由一心皮形成的果实。外果皮较薄,肉质或革质,中果皮肥厚多肉,内果皮坚硬成核,核内着生种子。
12)浆果
由一心皮或数枚结合的心皮形成的果实。含种子一个或数个,外果皮极薄,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化,浆汁很丰富,种子存于果肉内。
13)梨果
由多枚结合的心皮与花托、花萼的基部共同形成。果实上很厚的果肉部分是由花托所形成,肉质部分以内才是果皮部分。花托和外果皮,外果皮和中果皮均无明显界限。内果皮由木质化的厚壁细胞所组成,呈皮纸状。
14)柑果
由多枚结合的心皮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浆果。果实的外果皮为坚韧革质,有许多含芳香油的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许多维管束分布其间;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细胞,它是由内果皮内壁的毛茸发育而成,是这类果实的食用部分。柑果是芸香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植物的睡眠



人在学习和劳动了一天之后累了,晚上便上床休息,接着就闭起眼睛睡眠。
猫狗是躺下来睡的,鸟类往往栖在树枝上,膨起羽毛,缩着脑袋做起梦来。鱼呢?只是在水中静止不动,而鳃还在有规律地一开一合,其实这时它已睡着了。
科学家说,植物也需要睡眠。有种小草叫红三叶草,只要天一黑,它就睡了。在阳光下,它的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展开在空中,可晚上却是另一种样子: 三片小叶折叠在一起,垂下了头。像红三叶草的叶子每逢晚上(或在黑暗中)有闭合的现象,一些植物工作者称之为“睡眠运动”。
植物的叶子会睡,植物的花也会睡。夜晚,蒲公英的小花向上竖起闭合,胡萝卜的花向下垂头,都表明它们已进入睡乡。不过,晚香玉和“夜开花”等植物是在夜晚怒放的,因为“上夜班”,所以改在白天睡眠。
植物的睡眠与光线明暗,温度高低和空气干湿有关。科学家对植物的睡眠现象进行过研究,认为植物之所以要睡眠,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夜晚比白天冷,夜晚闭合叶子和花朵,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的侵袭。
二是闭合可减少水份的蒸发,有保持适当湿度的作用。
三是热带植物的叶子往往在白天闭合,也是为了减少叶面水份的蒸发。
四是夜晚开花的植物白天睡眠,有防止水份和体温过多散发及防止昆虫捣乱的作用。此外还有钾离子浓度改变及生物钟控制等等的解释。
总而言之,植物睡眠与人和动物睡眠一样,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本领,是为了自身的更好生存和发展。

植物的叶


一、叶的组成

一片完全的叶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叶片、叶柄、托叶。这三部分构成了一片完全的叶,但在我们所常见的植物中,它们的叶并非都具有这三者,不乏缺一、二的,最多是缺少托叶,其次是缺少叶柄。有趣的是还有缺少叶片的,如相思树,除幼苗时期外,全树的叶均无叶片,只剩下扩展成扁平状的叶柄。

1.叶片 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绿色扁平体,两侧对称,有背腹之分。在叶片上有许多可供我们识别植物的特征,除了叶形、叶尖、叶基、叶缘以外,我们还应注意在叶片上的一些附属物,特别是各种形态的毛被。某些植物叶片的叶肉中有许多透明的油点,如芸香科植物都有这个特点,其中不同的种,它的油点大小,分布疏密均有所差异;有些植物的叶肉中则生有不透明的黑点;有些在叶片背面覆盖上一层白粉;有些在背面密被一片亮晶晶的小珍珠状的腺体。更多的是在叶的两面或仅在背面生有各种毛被,如柔毛、茸毛、硬毛、刺毛、鳞片状毛,或者有分枝的向四面辐射的星状毛等等。也有许多植物的叶片是光滑无毛、无任何附属物的。

2.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位于叶片的基部,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叶柄通常呈细圆柱形或扁平形或具沟漕。不同的植物,其叶柄的形状、粗细、长短都有所不同。有些叶柄长达一米以上,如棕榈;有些叶柄仍短,近乎无柄,如金丝桃;有结叶柄极粗壮,如白菜;有些叶柄细长并能卷缠它物,如女萎;有些叶柄局部膨大成气囊,如水葫芦。少数植物叶柄的着生方式很奇特,不是长在叶片其部,而是长在叶片背面中央,好像一把撑开雨伞的伞柄,这种称为盾状着生,如莲、千金藤。在同种植物中,当叶片长成后,叶柄的形态变化是不大的,长短虽有所不同,但总在某一幅度之内,因此,有时也用叶柄作为识别植物的特征之一。

3.托叶 托叶是大家所不注意,也不熟悉的部分。它通常着生在叶柄基部两侧,成对生长,也有着生在叶柄与茎之间。托叶的形状、大小因植物种类不同差异甚大,一般较细小。但托叶在区别各种植物中,常常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比叶柄还显得重要些,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托叶的有无是极为一致的,其质地、形态也不会有多少变化。因此,对这小小的托叶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有些植物中,托叶的存在是短暂的,随着叶片的生长,托叶很快就脱落,仅留下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着生托叶的痕迹,这种情况称为托叶早落,如石楠的托叶。在托叶早落的植物中,有些托叶长成笔套状,套在顶芽上,当叶片长大托叶早落后,在幼枝上留下一个环状的痕迹。这个痕迹称托叶环,如玉兰、荷花玉兰的幼枝上即有许多托叶环,这个识别某些植物的重要依据。有些植物的托叶,能伴随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存在,这种情况称为托叶宿存,如龙芽草,在其叶柄基部有一对很大的托叶始终存在。也有些植物的托叶变得很细小,成针刺状,如六月雪的托叶即如此。有些植物的托叶变成薄膜状,包围在茎节的外面,这种托叶称为鞘状托叶,如桅子、水蓼。有的托叶还会演变为卷须,如菝葜,其托叶上端两侧变为两条细长的卷须,用以攀援它物,托叶除了早落、宿存两种情况外,还有第三种情况,那就是托叶根本不存在。在叶的生长过程中,托叶完全退化了,连痕迹也看不到。没有托叶的植物是相当多的,而且很一致的出现在许多大类群的植物中,因此,托叶的有和无,早落或宿存、大小和形态、质地以及托叶与叶柄结合的程度等等,都是识别植物中不可忽视的特征。 二、叶片的形态 叶片的形态包括整个叶片的外形,叶片尖端,叶片基部,叶片边缘等几个部分。 1.叶形 叶形是指两个叶片的外形。不同的植物,叶形的变化很大,即使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上,或者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条上,叶形也不会绝对一样,多少还会有一些变化,但也不是说同一种植物的叶形是变化无究的,它的变化总还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常见的叶形有:

(1)针形 叶片细长,顶端尖细如针,横切面呈半圆形,如黑松;横切面呈三角形,如雪松。 (2)披针形 叶片长约为宽4~5倍,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狭,如垂柳;若中部以上最宽,向下渐狭,则为倒披针形,如杨梅。

(3)矩圆形 亦称长圆形。叶片长约为宽的3~4倍,两侧边缘略平行,如枸骨。

(4)椭圆形 叶片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在叶片中部,两侧边缘呈弧形,两端均等圆,如桂花。

(5)卵形 叶片长约为宽的2倍或更少,最宽处在中部以下,向上渐狭,如女贞;如中部以上最宽,向下渐狭,则为倒卵形,如海桐。 (6)圆形 叶片长宽近相等,形如圆盘,如猕猴桃。 (7)条形 叶片长而狭,长为宽的5倍以上,两侧边缘近平行,如水杉。 (8)匙形 叶片狭长,上部宽而圆,向下渐狭似汤匙,如金盏菊。 (9)扇形 叶片顶部甚宽而稍圆,向下渐狭,呈张开的折扇状,如银杏。 (10)镰形 叶片狭长而少弯曲,呈镰刀状,如南方红豆杉。 (11)肾形 叶片两端的一端外凸,另一端内凹,两侧圆钝,形同肾脏,如如意堇。 (12)心形 叶片长宽比如卵形,但基部宽而圆,且凹入,如紫荆;如顶部宽圆而凹入,则为倒心形,如酢浆草。 (13)提琴形 叶片似卵形或椭圆形,两侧明显内凹,如白英。 (14)菱形 叶片近于等边斜方形,如乌桕。 (15)三角形 叶片基部宽阔平截,两侧向顶端汇集,呈任何一种三边近相等的形态,如扛板归。 (16)鳞形 专指叶片细小呈鳞片状的叶形,如侧柏。 以上是几种较常见的叶形,除此以外还有剑形、锲形、箭形等。

其实在各种植物中,叶形远远不止这些,也不完全长得像上述那么典型,例如它即像卵形,又像披针形,因此只能称它为卵状披针形;有时它即像倒披针形,又像匙形,就称它为匙状倒披针形。 在观察叶形时,要注意有些植物具有异形叶的特点,就是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二种明显不一致的叶形。如薜荔,在不开花的枝上,叶片小而薄,心状卵形;在开花的枝上,叶大呈厚革质,卵状椭圆形,两者大小相差数倍,但这两种叶都可出现在同一植株上。水生植物菱亦如此,浮于水面的叶呈菱状三角形,沉在水中的叶则为羽毛状细裂,两者相差悬殊。异形叶的现象出现在同一种的不同植株上,就比较麻烦,如柘树的雄株与雌株叶形不一,时常会被人误认为两种植物。

2.叶尖 叶尖是指叶片远离茎杆的一端,亦称顶端、顶部、上部。常见的有:

(1)卷须状 叶片顶端变成一个螺旋状的或曲折的附属物。 (2)芒尖 叶片顶端突然变成一个长短不等,硬而直的钻状的尖头。 (3)尾状 叶片顶端逐渐变尖,即长而细弱,形如动物尾巴。 (4)渐尖 叶片顶端尖头延长,两侧有内弯的边。 (5)锐尖 叶片顶端有一锐角形,硬而锐利的尖头,两侧的边直。 (6)骤尖 叶片顶端逐渐变成一个硬而长的尖头,形如鸟啄。 (7)钝形 叶片顶端钝或狭圆形。 (8)凸尖 叶片顶端由中脉向外延伸,形成一短而锐利的尖头。 (9)微凸 叶片顶端由中脉向外延伸,形成一短凸头。 (10)微凹 叶片顶端变成圆头,其中央稍凹陷,形成圆缺刻。 (11)凹缺 叶片顶端形成一个宽狭不等的缺口。 (12)倒心形 叶片顶端缺口的两侧呈弧形弯曲。

此外,还有截形、刺凸、啮断状等等。 3.叶基 叶基是指叶片靠近茎杆的一端,亦称基部、下部。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心形 基部在叶柄连接处凹入成一缺口,两侧各形成一圆形边缘。 (2)耳垂形 基部两侧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 (3)箭形 基部两侧各有一向后并略向外的小裂片,裂片通常尖锐。 (4)楔形 叶片中部以下向基部两侧渐变狭,形如楔子。 (5)戟形 基部两侧各有一向外伸展的裂片,裂片通常尖锐。 (6)盾形 叶片与叶柄相连在叶片的中央,或在边缘以内的某一点上。 (7)偏斜 基部两侧大小不均衡。 (8)穿茎 基部深凹入,两侧裂片相合生而包围着茎部,好像茎贯穿在叶片中。 (9)抱茎 没有叶柄的叶,其基部两侧紧抱着茎。 (10)合生穿茎 对生叶的基部两则裂片彼此合生成一整体,而茎恰似贯穿在叶片中。 (11)截形 基部平截成一直线,好像被切去的。 (12)渐狭 基部两则逐渐内弯变狭,与叶尖的渐尖类似。 4.叶缘 叶缘即叶片上除了叶尖、叶基以外的边缘。叶缘的形态(图15)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全缘 叶缘完整无缺,光滑成一连线。 (2)齿牙状 叶缘具尖齿,但齿的两侧近等长,齿尖直指向外。 (3)锯齿状 叶缘有内、外角均尖锐的缺刻,缺刻的两边平直,而且齿尖向前。如缺刻较小,则称小锯齿;如齿尖有腺体,则称腺质锯齿。 (4)重锯齿状 叶缘上锯齿的两侧又有小锯齿。 (5)圆齿状 叶缘有向外突出的圆弧形的缺刻,两弧线相连处形成一内凹尖角。 (6)凹圆齿状 叶缘有向内凹陷的圆弧形缺刻,两弧线相连处形成一外凸的尖角。 (7)波状 顺缘起伏如浪波,内、外角都呈圆钝形。 (8)睫毛状 叶缘有细毛向外伸出。 (9)掌状浅裂 叶片具掌状脉,裂片沿脉间掌状排列,裂片的深度不超过1/2。 (10)掌状深裂 裂片排列形式同上,裂片深度超过1/2,但叶片并不因缺刻而间断。 (11)掌状全裂 裂片排列形式同上,裂片深达中央,造成叶片间断,裂片之间彼此分开。 (12)羽状浅裂 叶片具羽状脉,裂片在中脉两侧像羽毛状分裂,裂片的深度不超过1/2。 (13)羽状深裂 裂片排列形式同上,裂片深度同掌状深裂。 (14)羽状全裂 裂片排列形式同上,裂片深度同掌状全裂。 在识别植物时,在叶形、叶尖、叶基、叶缘这四者中,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叶缘上,因为叶缘与其他三者相比,它的性状显得尤为稳定。如黄檀小叶片的全缘,白栎叶缘波状,青冈栎叶缘二分之一以上才有锯齿,化香小叶边缘有重锯齿等等,都是极为稳定的。当然,并不是说叶缘的形态在一个种内就一成不变,少数的植物,尤其是在栽培植物中,也会有一些变化。如桂花叶缘有锐锯齿,但有些植株上的叶缘却近乎全缘;杨梅叶缘是全缘,但有时也会有锯齿,类似的情况,总的来说并不多见。相比之下,叶形的变化就多一些,在同一个种的不同植株上,甚至在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条上,其叶形也会有不少变化,相差甚大。如垂柳叶片的形态有矩圆形、披针形、倒卵形、倒卵状长椭圆形,还有宽椭圆形等。同一种植物,具有二、三种叶形是很普通的,尤其在萌生枝条上生长的叶片,与正常枝条上的叶形往往相差甚大。

三、叶序 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称为叶序。植物体通过一定的叶序,可以使叶片均匀地、有规律地向四面分布,使枝叶充分地照到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叶序的类型主要有:

1.簇生 凡是2片或2片以上的叶着生在节间极度缩短的茎上,外观似从一点上生出,称为簇生,如马尾松是2条针形叶一簇,白皮松是3条针形叶一簇,银杏、雪松是多枚叶片一簇。 2.套折 叶片左右着生,排成两列,但节间极不发达,而使叶集中在基部,恰如从根上生出,而各叶由外向内叶基部依次套抱,如茑尾、蝴蝶花。 3.互生 凡是在茎的每一节上着生一片叶的称为互生,如樟、向日葵。如果每一节上的叶片,各自向左右两侧展开成一平面,则称为叶两列互生,如杉、香榧侧枝上的叶。 4.对生 凡是在茎的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的,称为对生,如女贞、石竹。同互生叶序一样,在对生叶序的每一节上,两片叶均左右展开成一平面,称两列对生,如金钟花。在对生叶序中,上一节的对生叶向左右展开,下一节的对生叶向前后展开,上下两对叶呈十安形交叉,称为交互对生,如女贞。 5.轮生 凡是在茎的每一节上,着生3片或更多片叶的称为轮生,如夹竹桃为3叶轮生,百部为4叶轮生,七叶一枝花为5~11叶轮生。

此外,在草本植物中,还有一种称为基生,这是指茎极度缩短,其叶恰如从根上成簇生出,如蒲公英、车前。在一些草本植物中,如金盏菊、荠莱,开始只长基生叶,要开花时,地上茎才向生长,茎上有互生的叶片,这种植物就有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情况。蒲公英、车前除了基生叶外,永不长茎生叶。

叶序是植物所具有比较明显而又稳定的特征,是经常被用作识别植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所有的种子植物中,多数植物具有互生叶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类型,少部份是对生叶序,轮生叶序更少。在各种植物中,绝大多数植物具有一种叶序,但也有数植物会在同一植物体上生长两种叶序类型,如圆柏、桅子有对生和三叶轮生两种叶序;紫薇、野老鹳草有互生和对生两种叶序;最有趣的是金鱼草,在一个植株上,甚至可以看到互生、对生、轮生三种叶序。 四、叶脉和脉序

1.叶脉 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这些维管束经过叶柄均匀地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份。位于叶片中央较粗壮的一条脉叫中脉或主脉。在中脉两侧第一次分出的脉叫侧脉,联结各侧脉间次级脉叫小脉或细脉。

2.脉序 脉序是指叶脉在叶片上分布的形式。脉序的主要类型有三种:

(1)网状脉 叶片上的叶脉分枝,由细脉互相联结形成网状,称网状脉。如主脉明显,侧脉羽状排列,并几达叶缘,则称羽状网脉,如女贞、垂柳。如由主脉的基部同时产生多条与主脉近似粗细的侧脉,其间再由细脉形成网状,就称为掌状网脉,如麻、八角金盘等。如从主脉基部两侧只产生一对侧脉,这一对侧脉明显比其他侧脉发达,这种称三出脉,如山麻杆、朴树等;当三出脉中的一对侧脉不是从叶片基部生出,而是离开基部一段距离才生出时,则称为离基三出脉,如樟。由于三出脉、离基三出脉中的细脉都形成网状,所以它们都属于网状脉类型。 (2)平行脉 叶片上的中脉与侧脉、细脉均平行排列或侧脉与中脉近乎垂直,而侧脉之间近于平行,这些都称为平行脉。如果所有叶脉都从叶基发出,彼此平行直达叶尖,细脉也平行或近于平行生长,这种则称为直出平行脉。如麦冬、莎草等;如所有叶脉都从叶片基部生出,则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大,稍作弧状,最后距离又缩小,在叶尖汇合,这种则称为弧形平行脉,如紫萼、玉簪等;如所有叶脉均从叶片基部生出,以辐射状态向四面伸展,这种则称为射出平行脉,如棕榈;如侧脉垂直或近于垂直主脉,侧脉之间彼此平行直达叶缘,这种则称为侧出平行脉,如芭蕉、美人蕉等。 (3)叉状脉 叶片上的叶脉无中脉、侧脉之分。叶脉从叶基生出后,均呈2叉状分枝,特称叉状脉。这种脉序形式在种子植物中极少见,仅在银杏中出现。

羽尖脉、平行脉这两大脉序类型,对于识别植物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所有种子植物,除了银杏属于叉状叶脉以外,不是网状脉就是平行脉,网状脉基本上属双子叶植物所具有的特征,平行脉则属单子叶植物所具有的特征,除了个别有例外,其他都如此。 脉序的形式,在植物体的各种性状中,属比较保守的性状,几乎不受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而且在一个大类群的成员中,其脉序的细微特征也相当一致。因此在识别植物时,脉序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表征依据。如侧脉与主脉的夹角大小、侧脉的数目、侧脉是否直达叶缘、或者伸出叶缘之外、或者未达叶缘即变曲、末端是否相互连结、叶脉在叶面上是否突起还是下陷、是主脉突起侧脉下陷还是侧脉突起主脉下陷、或全部突起、或全部下陷、叶片背面的情况如何等等

五、单叶和复叶

1.单叶 叶片是一个单个的称单叶。单叶如具叶柄,则在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片,叶柄的另一端着生在枝条上,叶柄与叶片间不具关节。它是植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叶型。 2.复叶 有两片至多片分离的小叶片,共同着生在一个总叶柄或叶轴上,这种形式的叶称为复叶。复叶中的每一片小叶如具有叶柄,则称为小叶柄。这小叶柄的一端着生在一片小叶上,另一端着生在总叶柄或叶轴上,而绝不会着生在枝条上,如果没有小叶柄,则小叶直接着生在叶轴或总叶柄上,只有总叶柄才着生在枝条上。

复叶有下列几种:

(1)羽状复叶 小叶在叶轴的两侧排列成羽毛状称为羽状复叶。在羽状复叶中,如果叶轴顶端只生长一片小叶,称为奇数羽状复叶或单数羽状复叶,如槐树;当叶轴顶端着生两片小叶时,称为偶数羽状复叶或双数羽状复叶,如无患子。在羽状复叶中,如果叶轴两侧各具一列小叶时,称为一回羽状复叶,如槐树;如叶轴两侧有羽状排列的分枝,在分枝两侧才着生羽状排列的小叶,这种称为二回羽状复叶,如合欢;以此类推,可以有三回以至多回羽状复叶。根据以上情况,说得确切些,就可以把槐树叶称为一回奇数羽状复叶,无患子叶称为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合欢叶为二回偶数羽状复叶。

在羽状复叶中,如果其小叶大小不一,参差不齐,或大小相间,则称为参差羽状复叶,如番茄、龙芽草等。 (2)掌状复叶 在复叶上没有叶轴,小叶排列在总叶柄顶端的一个点上,以手掌的指状向外展开,称为掌状复叶,如木通、五加,是五小叶的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和掌状复叶的区别,除了小叶的排列方式不一以外,另一个明显区别是前者有叶轴,后者没有叶轴。 (3)三出复叶 在总叶柄顶端只着生三片小叶,称为三出复叶。如果三片小叶均无小叶柄或有等长的小叶柄,则称为三出掌状复叶,前者如酢浆草,后者如白车轴草;如果顶端小叶柄较长,两侧的小叶柄较短,就称为三出羽状复叶,如鸡眼草。 (4)单身复叶 在三出复叶中,由于侧生二小叶退化掉,仅留下一枚顶生的小叶,看起来似单叶,但在其叶轴顶端与顶生小叶相连处有一关节,这处特殊的复叶称单身复叶,如桔。在单身复叶中,叶轴的两侧通常或大或小向外作翅状扩展。

在识别植物时,单叶和复叶是经常首先应用的特征。判断时,关键是要正确判断叶轴和枝条或者总叶柄和枝条。它们差别的关键所在是叶轴或总叶柄的顶端没有芽,而小枝的顶端具顶芽。发我们能确定它是叶轴或总叶柄时,着生在它上面的不管有多少小叶,它都是一片复叶;当我们确定它是枝条时,着生在它上面的每一片叶,都是一片单叶。此外,作为复叶中的每一片小叶,它的叶腋内是不会长腋芽的,腋芽只出现在叶轴或总叶柄的腋内,而作为单叶的每一片叶腋中均有腋芽。在落叶时,作为复叶,它的叶轴与总叶柄是会脱落的,而在枝条上的单叶,当单叶脱落后,枝条一般并不随它而脱落。

相关文章

植物的分类


㈠、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藤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薜荔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㈡、以植物的生态习性来分类
1.陆生植物
生于陆地上的植物。
2.水生植物
指植物体全部或部分沉于水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3.附生植物
植物体附生于它物上,但能自营生活,不需吸取支持者的养料为生的植物,如大部分热带兰。
4.寄生植物
寄生于其他植物上,并以吸根侵入寄主的组织内吸取养料为自己生活营养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植物,如桑寄生、菟丝子等。
5.腐生植物
生于腐有机质上,没有叶绿体的植物,如菌类植物、水晶兰等。

㈢、以植物的生活周期来分类
1.一年生植物
植物的生命周期短,由数星期至数月,在一年内完成其生命过程,然后全株死亡,如白菜、豆角等。
2.二年生植物
植物于第一年种子萌发、生长,至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甜菜。
3.多年生植物

生活周期年复一年,多年生长,如常见的乔木、灌木都是多年生植物。另外还有些多年生草本植物,能生活多年,或地上部分在冬天枯萎,来年继续生长和开花结实。

醉人的植物


酒能醉人,不足为奇。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亦有醉人的功能。

在坦桑尼亚的山野中,生长着一种木菊花又称“醉花”。其花瓣味道香甜,无论是动物或者是人,只要一闻到它的味道,立即就会变得昏昏沉沉。如果是摘一片尝尝,用不了多久,便会晕到在地。

生长在埃塞俄比亚的支利维那山区的一种叫“醉人草”,它会散发出一种清郁的香味。每当人们闻这种香味时,便会象喝醉了酒一样,走路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如果在它的旁边呆上几分钟,就会醉得连路都走不成。
 
玛努拉树是生长在南非的一种树,可以酿酒,是种“醉树”。非洲大象最喜欢吃这种果实。每当大象暴食了这种果子后,再喝进一些水,便会大发酒疯——有的狂奔不已,上窜下跳,撞倒或拔倒大树,更多的是东倒西歪,呼呼大睡,一般要两三天后才能醒过来。

坦桑尼亚蒙古拉大森林里,有一种能溢出美酒的毛竹,叫酒竹。这种酒只有30度,味纯质朴,并含有一种香味。一些吃食幼竹的动物或以酒竹汁液解渴的动物由于贪食,体内酒精大量积聚,往往醉得昏昏然,飘飘然。

植物的情感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莎,著名苗圃经营者卢萨·巴班克经过漫长岁月培育出无刺的仙人掌新品种。据巴班克说,干活日寸他常与植物打招呼:“不要害怕啊!保护身体上的刺是没有必要,因为有我守护着”等等,久而久之他培育出了无刺的仙人掌。对此,巴班克深有体会地说:“不管对植物做什么样的实验,一定不要对它保密。特别是要发自内心地给它们以帮助,对它们的纤弱生命奉献爱心和敬意。植物有20种以上的感觉,并且因为与动物的感觉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理解是困难的。草木是否能够理解语言不清楚,但似乎对语言能作出某些反应。”

测定植物的反应

巴班克在加州完成新品种的同时,在加尔各答总统大学从事植物感情研究的物理教授博斯也注意到,金属与肌肉对压力的反应极为相似。由此推想植物肯定也是做这种类似研究的理想对象。

植物是有生命的组织,虽然没有通常的神经系统,但是在许多方面植物具有与动物一样的功能。例如植物借助循环系统可顺利地呼吸;没有消化器官但有代谢产物;没有肌肉,但能做运动,尽管这种运动极缓慢。所以,动植物尽管生存方式不同,却进行着同样功能的生命活动。博斯还认为,植物虽不具有神经系统,但是对外界刺激同样也有反应。

因此,他设计了一套装置,能够把植物组织微小“动作”放大几千倍。通过这个装置,他查明七叶树的叶子、胡萝卜、芜菁等,能以金属、动物肌肉同样的形式对压力作出反应。他还发现,植物与动物一样也能被麻醉。例如向植物喷氯仿,它会“失去意识”:给它供应新鲜空气后,它又苏醒了过来。

5年后,博斯把以往的实验结果汇总出版了两卷题为《植物的感应》的书。其中他查明爬虫类或两栖类动物的皮肤与植物的果实或蔬菜表皮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非常相似;植物与动物的肌肉一样,对连续的刺激也会显示“疲劳”;另外,植物的叶子与动物的眼睛对光的反应非常相似。

这种探索虽然是很自然的,但实验结果遭到当时一些人的嘲笑。尽管如此,博斯仍继续研究,进一步改进了装置,已能够将植物组织的生长放大1000万倍。他在接受《科学美国》杂志的采访时说:“如果利用这个装置,不超过15分钟就能证明植物对肥料、电流等各种刺激酌反应。”

20世纪70年代,当时苏联的《真理报》也报道了有关同样的实验。据莫斯科的季米里耶塞夫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主任格纳尔说:“犹如与植物们谈话似的,看上去植物好像是倾听这个善良的白发老人在说话。”

该科学院用胶卷摄下了植物对环境因素包括苍蝇或蜜蜂的接触及伤害等是如何反应的,并用类似测谎器的记录装置记下了植物的反应。另外也发现,浸过氯仿的植物,即使加大对它的刺激,它也不显示反应。

前苏联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国立大学的研究发现,在大苹果园里,果树对果农的疾病或精神状态会有所反应。他们还对蔓生植物之一的喜林芋能否识别矿石作过实验。其方法是将某种矿石和不含这种矿物的石头分别放在树旁,结果发现喜林芋对刚一放在旁边的矿石好像受到电击似的,而当将不含这种矿物的石头置在其旁时却不显示任何反应。

植物也有“感情”吗

一天,在美国从事测谎检查工作的巴克斯特因在办公室里闲得无聊,一时冲动,把测谎器的电极夹在龙血树(夏威夷产的一种观叶植物)的叶子上,结果龙血树出现了与人感情兴奋时同样的反应。这个事实令巴克斯特大吃一惊,并决定调查植物是否也有感情。

我们知道,如果测谎器指针剧烈地摆动,这意味着被测谎者瞬间感觉到自身危险。巴克斯特在植物中也发现同样的情况。首先,他把龙血树叶子浸泡在热咖啡中,测谎器未显示有大的反应。接着他虽没说话,却在脑子里想:“这回烧叶子该怎么样呢?”就在那瞬间电极的指针剧烈地超程摆动,它的反应比实际烧叶子时还大。而且当他假装烧叶子时,却完全未见反应。此后他不断进行实验,发现植物对同一室内生物的死亡会表现不安,并且会识破人类的谎言等。最终巴克斯特得出“植物也有感情”的结论,并将此称为“巴克斯特效应”。尽管人们对“巴克斯特效应”有种种异议,甚至认为极其荒谬,但他的实验却引起人们的注意。

农作物对音乐的反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的一位苗圃主做了一个试验:让水仙属等春天开花的球根在秋天开花。结果发现,在一个温室里,由于助手总是用小型录音机一边听流行音乐一边工作,无意之中在那个温室试验的成功率明显地比其他温室高。

当时,人们就植物对各种声音的反应进行了各种实验。植物学家史密斯用玉米与大豆做实验。在温度、湿度相同的两个育苗箱里分别播上相同的种子。让一个箱子24小时听美国作曲家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而在另一个箱子里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结果是显著的:让听曲子的种子发芽早、秆也粗、绿色也浓。史密斯还把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苗割下来秤,结果不管是玉米还是大豆,均是听音乐的一方质量大。另外,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小麦种子听频率5千赫的高音,发现小麦苗成长加快。

1968年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一名叫雷塔拉克的学生在两块地里同时将玉米、红萝卜、老鹳草和紫苣菜等混种,然后向一块地播放从钢琴录下的大音阶“喜”与“来”的录音,每天12小时。3周后,不断听音阶的一组除了紫苣菜外,皆枯死,其中有些像被强风吹倒似的,主干朝远离声源的方向倒伏延伸;不听音阶的一组均正常地生长。

接着雷塔拉克与老师普洛曼一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植物最喜欢的是东方音乐,特别是印度的西它尔等弦乐器,有的植物听了这些音乐后,能以2倍的正常速度生长。继弦乐器之后是古典音乐,特别是巴赫、海顿那样有人情味的音乐,这时植物会朝着声源的方向生长。另外,除了打击乐器外的爵士乐、民间音乐或乡村和西部音乐好像对植物完全不产生影响。而摇摆乐是令植物讨厌的,因为植物总是向远离声源的方向躲避,甚至引起发育异常。

此外,尤埃尔·斯坦恩纳伊梅尔从物理学和生物学两方面进行了考虑,他认为音乐的波动有助于制造细胞生长用的蛋白质,并对风味等产生影响。1993年他用西红柿做了实验,结果是27%的植株增高,结出的果实也大。但是有些西红柿出现茎坏死现象,他认为这是音乐“播放过度”所致。

植物这种“感情”反应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反应是不是单纯的条件反射?或者是对某种频率声波、电磁波的“共鸣”?或者植物真的也有相当于动物的耳朵的器官?或者植物有迄今为止还未被发现的功能?总之,如果植物真的存在“感情”反应,要揭开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信《最早的植物专书》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南方的花卉植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