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种植花卉则是更进一步与花相伴的一种生活。种植花草是一个精细而有耐心的工作,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研究进展概况》,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为云南特产的古老名贵的观赏树木,栽培历史悠久。据夏泉生先生对《南诏图传》有关古山茶研究一文称:早在唐代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即有云南山茶的种植。元明之际更加繁盛,明代进士邓 的《茶花百咏诗》中热情歌颂了云南山茶,并总结归纳出云南山茶的十大优点,后人称十德花。为更好地发掘利用云南省的花卉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昆明植物所正式把云南山茶的研究列为研究课题。

云南山茶品种源调查及选育种

现有品种资源及现存古树的调查 重点以大理、昆明、楚雄、腾冲、凤庆为主。通过多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云南现存的古老茶花树约有180株(至2002年尚存活的),现存的传统品种:大理11个,昆明25个。同时发掘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并给这些品种定了名,如凤庆的凤山茶和蒲门茶;宜良的靖安茶;腾冲的粉通草;楚雄的鹿城春、楚雄茶、楚蝶等。

新品种选育 茶花多为异花授粉植物,亲本的遗传基础不同,通过自然杂交或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所获得的种子后代分离大,个体间性状差异明显,多样性突出。无论是在野外自然群体中还是在栽培群体中,花瓣的数量、花型、花色、花径大小,叶片形状、大小,树形等均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从现有自然群体和栽培群体中选育新品种,仍然是茶花育种的重要手段。

1. 从昆明植物所茶花园的自然杂交种子实生苗后代中选育新品种。每年从茶花园中选择一些花大、色艳、能结果的品种如大理茶、狮子头、早桃红等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经过多年的培育,开花后从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再进行培育,性状稳定后进行繁殖。经多年的播种选择,从中选育出30余个品种如早牡丹、赛桃红、大红袍、玉带红等。

2. 从腾冲野生红花油茶林中选育品种。从1973年开始,与腾冲县林业局、沙坝林场合作,从大面积的成片的野生红花油茶林和沙坝林场人工营造林中选育品种。在该地区,花主要有3种类型:①以产油为主的单瓣类型。花小瓣单,结实率高。此类型的约占99%左右。②半重瓣类型。该类花较大,雌雄蕊发育好,花瓣较多约8-18枚,能结果,既能观花又能产油。该类只占总数的1%左右。③重瓣类型。当地群众叫仙叶茶。此类在整个油茶林中只有少数单株。所以选择的重点主要在半重瓣类型中。经多年的观察筛选,从中选出50余个品种。其中最具特色、最珍贵的品种为“雪娇”。该品种为纯白色中透一点粉红色。因为在传统的云南山茶品种中,色彩单调,主要以红色系列为主,仅有“童子面”一个品种为白色微带红晕,但花小,花期晚。“雪娇”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了云南山茶花色单调的缺点,深受广大茶花爱好者的青睐。

茶属资源的调查及引种

我国是山茶属植物的分布中心。记录已达300余种,均分布在亚洲,中国拥有95%以上。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茶属植物资源,培育出具有特色的新奇品种,我们先后调查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的自然分布状况,基本了解了我国茶属植物的分布,并对以下两个地区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和引种。

广西金花茶的调查引种 1965年金花茶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我所的重视,1966年初即派人前往广西邕宁县坛洛乡调查,并挖回了第一批小苗试种。后经十年动乱,工作被迫停止。1973年1月又派人前往调查,采枝条及花粉进行扦插试验和杂交授粉。当年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批云南山茶为母本,金花茶为父本的杂交果实。为进一步搞清金花茶的地理分布、资源概况,先后调查了邕宁县、南宁、防城县、龙州县、平果县、隆安县、武鸣县等。在广西药物所、南宁人民公园的大力支持下,1974年采用靠接方法从邕宁及防城带回3个种。并分别在南宁及昆明进行了扦插和嫁接试验。1975年又委托南宁人民公园代采集花粉进行杂交。1976年又到原产地用金花茶作母本,其他山茶属植物作父本进行了杂交试验。调查中我们发现,金花茶的许多原产地资源破坏严重,当地农民开荒种地,大量砍伐树木,我们立即向当地林业部门、植物学的研究单位、自治区政府反映,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在广西掀起了一个调查金花茶的热潮。经广西学者调查发现了20余个开黄花的茶属植物,并对这些种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金花茶的自然保护区和活植物保存基因库、金花茶公园,同时开展了育种工作。

金沙江中游地区红山茶的调查和引种 20世纪80年代末,张宏达先生等对金沙江中游部分地区的红山茶进行了调查,并先后发表了21个新种。出于引种驯化的目的,他们从1989年开始,分春、秋两季先后多次深入到该地区的云南省禄劝县、华坪县,四川省的盐边县、盐源县、攀枝花市、米易县、德昌县、西昌市、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考察,采集了大量的标本、种子和实验材料,对大量标本进行了外部形态的统计分析,花粉形态的比较分析和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从外部形态特征,比较容易地把猴子木、西南山茶和怒江山茶区别开,而其余的种类很难区分,与云南山茶的特征相似。在染色体的观察中,在四川的米易、会理、攀枝花和云南的禄劝、华坪的部分地区为六倍体(2n=90)。在该地区的西昌、德昌、宁南、会东、盐边等地首次发现了云南山茶的四倍体类型,在盐边和华坪小部分山地发现了二倍体的类型,而现有的栽培的云南山茶及所有腾冲分布的云南山茶都为六倍体。这是云南山茶起源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发现(夏丽芳等1994)。著名植物学家汤彦承教授审稿时特意在题目上加了一个副标题“云南山茶起源的一线曙光”。

今后的研究设想

继续加强云南山茶品种的选育和品种收集工作 云南山茶是观赏茶花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其花大而色彩艳丽,植株高大,素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美誉。昆明植物园是目前收集云南山茶品种最多的植物园,在云南山茶选育种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云南山茶已成为昆明植物园的特色植物之一。我们将一方面继续收集云南山茶品种,比如近年来新发展的一些新品种,尤其是云南楚雄和腾冲的品种,同时,对云南现存的云南山茶古树作全面的调查,协助当地政府和群众做好保护工作;另一方面继续进行云南山茶新品种的培育工作。我园现有大量的云南山茶品种,目前有些种子实生苗表现出一些新的性状,通过靠接繁殖,已得到了一些嫁接苗。在多年栽培情况下,有些云南山茶部分枝条会发生芽变。一旦发现好的芽变,就通过嫁接的方法繁殖,如果能稳定地在嫁接苗中保持,新的品种也就从此诞生。山茶属植物多为异花授粉植物,我国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全面开展山茶属植物的引种和迁地保护工作 据山茶属的最新专著(闵天禄,2000)的报道,山茶属是山茶科中种类较多、系统上较原始的一个属,全球共约120种,全部产于亚洲,有80%以上的种产于中国,其中特有种85种(此为特有2亚种和36变种)。从种的分布区类型来看,亚洲热带地区分布38种,占32%,东亚分布81种,占68%,其中中国-日本分布66种,中国-喜马拉雅16种(1种与上一地区共有)。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的亚热带地区拥有该属14个类群(组)中的11个,达79种,这一地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云南有39种,占全国种类的41%。山茶属植物的引种和迁地保护特别重要,是我园的长期任务。

XzH52.coM文章精选

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 花的发育分为开花决定、花的发端和花器官的发育三个阶段。植物开花由多条途径诱导,包括光周期和光质诱导、春化作用、自主途径、赤霉素诱导、碳水化合物诱导等;植物体本身也存在着开花抑制途径。各种开花诱导途径能激活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使茎端分生组织转变为花分生组织。花器官的发育由器官特性基因决定,这些基因的精确表达需要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的激活和多个正、负调节因子的调控;另有一类基因控制着花发育的对称性。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花发育,分子机理,开花决定,花的发端,花器官的发育 原版全文 .

高等植物开花结实的多胺研究进展



摘要
多胺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代谢变化与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多胺与植物花芽形成、花器官分化以及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的关系;并就外源多胺对植物开花坐果的影响做了述评,对多胺在植物开花结实中可能的作用机理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等植物,花芽分化,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多胺 原版全文 .

植物叶发育调控机理研究的进展



摘要 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叶原基从植物地上部分顶端分生组织的周边区形成,在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程序的指导下,最终发育成叶。近年来,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鉴定和克隆了一批参与叶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植物激素在叶原基的诱导和叶形态建成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鉴定调控叶发育的新基因并且解释叶调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了解基因调控和植物激素作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叶原基诱导,叶发育,基因调控 原版全文 .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 要]桑叶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给出桑叶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以及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抗丝虫、抗溃疡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并指出了桑叶在药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开发中的广阔前景,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桑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75(2003)06—0039—06 原版全文 .

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我国荒漠植物“第一园”


今年,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扩增土地面积116公顷,园区总面积达到150公顷,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荒漠植物园。
12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专家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第三期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查评估,并一致通过了实施方案。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是以保存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类型植物为主的研究型科学植物园,是中国植物园系统中极具特色的植物园之一,重点收集保护温带荒漠区地理区系成分植物种质资源。
目前,已露地栽培温带荒漠植物500多种,荒漠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近50种,室内保存种质资源200种。植物园已建成特色植物专类园(区)10个,包括沙漠植物活体种质标本园、民族草药圃、柽柳专类园、荒漠野生经济果木种质资源圃、荒漠野生观赏植物园等。
该园现已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国家3A级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年来园参观达10万人次。
该植物园为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以及干旱区城市防护绿地建设工程提供荒漠植物苗木上百万株、种子50多吨,对促进荒漠化防治、发展沙产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柽柳属植物引种栽培技术和防风固林营造技术成功运用到了南疆地区,累计发展柽柳植被100万亩。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运用该园引种筛选的优良固沙植物和成熟的生物、机械防沙治沙技术,成功完成了沙漠腹地绿地和沙漠公路全线防沙林体系建设

昆明高箐野生花卉研究中心新品又出——香蜜儿


继去年在昆明国际花卉展上成功展出了云南野生驯化花卉品种“老虎须”之后,昆明高箐野生花卉驯化研究中心最近又推出了他们新驯化的国外野生花卉品种——“香蜜儿”。

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香蜜儿”的原种在国外,通过引种繁殖,在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经过四年的驯化工作,现已适应昆阳气候,并在今年3月初开始产花。“香蜜儿”属多年生小型灌木,叶片呈针形,终年常青不落叶;花色紫红色,花朵繁多,花型小并下垂;花、叶带有特别的香气。“香蜜儿”可移栽为盆花出售,也可供鲜切花和花坛用。“香蜜儿”的花期长达2个月,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到4月底之间产花。通过人工调控等手段,盆栽的“香蜜儿”可以作为年宵花在春节期间上市。而用为鲜切花出售的“香蜜儿”,经过采后处理,瓶插期可达15天左右。

由于香港花商喜欢一些新、奇、特的野生花卉品种,目前,“香蜜儿”还只是专供香港市场出售。目前,该中心在昆阳当地野外栽种了4000株“香蜜儿”,作为鲜切花出售时,它的售价为30元/把。

仙蜜果花成分的研究



摘要:仙蜜果属仙人掌科植物,是一种集水果、蔬菜、花卉、药物和环保于一身的纯天然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植物.本文分析比较仙蜜果花不同部位(花瓣、苞、芯)的营养成分、磷、钙、铜、铁、锌及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以其有利于对该花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关键词:仙蜜果;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C
中图分类号:S 646
文献标识码:A 原版全文 .

大规格苗木全根移植研究


tudy on Transpiration of Large-Standard Nursery Stock
大规格苗木全根移植研究
施卫东

随着城市绿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化用苗趋于高档化、大规格化,有许多工程都要求在苗木生长季节施工,这对于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加快生态效益形成的要求更高。传统移植方法使苗木根系大部分被破坏,毛细根损失达90%以上。为保持苗木上下平衡,对地上部分进行重修剪,一个完整的树冠只剩下几个大骨干枝。即使这样造林成活率还难以保证,尤其在生长季节移植成活率更低,有时会全军覆没。容器育苗是解决此难题的好办法。但在我国容器育苗中,育小苗的容器种类较多,育大规格苗木的容器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大规格苗木全根移植”课题的研究。
一、试验过程
1.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是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共两年整。试验地点在济南市园林苗圃。
2.试验材料用两种不同的原料(A和B),所做的织物,做成大、中、小三种规格的软容器。在试验中进行了织物的不同厚度、制造织物的不同工艺(均质和非均质)的对比试验。在试验中期还进行了两种药物处理软容器的试验。我们还用美国根控公司(Root Control)生产的软容器参加试验。供试植物共20个树种。分花灌木(有百日红、丁香、海棠、白玉兰、紫叶李、榆叶梅、花石榴、碧桃共8个树种)、落叶乔木(有法桐、白蜡、毛白杨、五角枫、黄金槐、香花槐共6个树种)、常绿树(白皮松、大叶女贞、石楠共3个树种)、小灌木(金叶女贞、月季、红叶小檗共3个树种)。 花灌木地径5厘米,落叶乔木胸径6厘米,白皮松高1米,大叶女贞胸径4厘米,石楠高0.7厘米,小灌木高40厘米。
3.田间布置和管理装填软容器的介质为当地土壤。株行距乔木为1米×1米,花灌木为1.5米×1.7米。占地1.1亩,管理同一般苗木。

苏铁盆景水培技术研究



摘要 主要介绍苏铁盆景水培新技术,通过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及植物水生诱变技术生产苏铁盆景水培产品,具有生产速度快、产品稳定性好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推广可为环保型苏铁盆景规模化洁净生产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苏铁;水培;非试管快繁;水生诱变技术

苏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深受我国及世界人民喜爱,在我国及世界广为栽培,可用于布置庭园、会场、宾馆、家居等。近年来,随着环保型家庭室内绿化装饰植物需求的扩大,水培技术在花卉栽培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在多年从事水培花卉产品开发及水培技术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了苏铁盆景水培技术研究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果。水培苏铁既能欣赏其茎、叶、花、果,又能欣赏不断生长、形态各异的根系,为变化多姿的花卉增添光彩;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观赏性、洁净性,养护方便,使其超越了以往盆栽空间的限制。
为了提高苏铁盆景水培成品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上使用50~80cm的盆栽苏铁作为母本来培育水培产品,先进行脱盆去根,再放置在非试管快繁苗床中催根,待培养出发达的长度3~5cm不定根系后将植株飘浮在水培床内诱变,继而培养出10~15cm的水生根,形成苏铁盆景水培产品。

1非试管快繁设施

一般在温室或大棚内,按催根面积与水培面积1∶2~4的比例建造非试管快繁苗床和水培苗床。标准化苗床的要求床体光洁不藏垢,走道平坦不积水,床体与走道都用水泥刮抹平滑。苗床用砖砌成宽1.2m、长15m,床沿高20~25cm,床间走道一般为50~80cm,这样的苗床设计便于操作管理及环境控制。在建造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1.1智能弥雾系统的建设
在催根过程中,水分平衡的维持、高湿环境的创造是关键,科学的水分供给就需基于智能化的弥雾系统之上,当环境湿度降低时会自动开启弥雾系统进行环境加湿;当水分与湿度适合时即自动关闭。智能弥雾系统主要由智能控制仪、传感器、电磁阀及水泵和各级管道组成。
在生产过程中,传感器精确地感应空气湿度及基质水分的变化,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智能控制仪进行运算并发出执行指令,开启或关闭由电磁阀及加压水泵构成的执行部件,这些以电作为启动信号的部件可按计算机指令实现精确的控制。通过弥雾系统可以实现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基质湿度的最优化,这些因子都是催根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建设时需科学设计、精确实施,以培育出根系发达的植株。
1.2苗床基质选择
催根苗床系统的基质要遵循排水、透气、无污染的原则,因此,苏铁催根育苗通常选用物理化学性状良好稳定的粗粒珍珠岩为基质生产珠岩根床(见图1)。只有这些基质才能确保高湿环境下有良好的排水、透气、抗污染性,不宜采用含有机质的土壤。

1.3管道架设与喷头安装
催根过程中湿度是最重要的因子。因此,用于湿度保持的弥雾系统建设一定要做到雾化良好且周到,不滴水、不留死角,通常于离床面高0.7~1m处架设喷雾管道,并按0.8~1m的等距离打孔安装喷头。管道材料可选择不同规格的PVC塑料管,喷头可选择雾化良好的离心式塑料喷头。
如果要实现周年生产,在冬季寒冷的季节需结合人工加温技术,一般采用小拱棚覆膜加温与空气加热线加温相结合的方法,这样较为节能有效。实施时小拱棚内平行布设空气加热线,当然有条件的温室最好是采用热风炉进行大空间加温,这种方法耗能大,但温度上升后稳定性好。

2水培诱变设施

通过非试管快繁诱发出来的根系为薄壁组织发达的不定根根系,具有很强的水生特性,为进入水培诱变苗床形成通气组织打下生理基础。
水培诱变苗床需做到水泥抹底且不漏,并于靠近回液池一端的底部预留一个与回液管口径相当的排液口即可,它是循环回流的出水口,也是彻底清除废液时的排液口,要稍低于苗床。建好苗床后不宜立即使用,特别是诱导池,因水泥砌成的苗床有较强碱性,起码要用水浸泡15~30d后方可投入使用。
水床(见图2)的建设与催根苗床相同,就是介质换成了水,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可以保持温度的稳定性,同时水中易于创造厌氧的环境。另外,在固定植株的部分采用了漂浮板,对水面进行物理隔绝与密封,更利于温度及溶氧环境的创造。

这种漂浮式深液流水培苗床建造重点是做好定植板的设计和增氧系统的布设。不同的增氧系统可用不同的增氧方法,目前用于诱导的增氧方法有:水循环法、曝气法、气液混合法三种。
(1)水循环法。水循环增氧主要是利用循环过程中,入水处与回流水处的跌落射流增氧,在苗床的一端进液,让进液管高出水面20~30cm,形成水流之落差增氧;在另一端的回液处让水跌落飞溅的方式回流至贮液池中。这种水循环方式除了起到增氧作用外,还可起到带走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减缓有些植物根系分泌物中毒现象的发生,也可起到养液搅动均衡的作用。
(2)曝气法。曝气法就是往水里面充气泡,从而达到提高水中溶氧的目的。这种方法简单,但效率不高,大气泡的空气被水溶入的量极为有限,但也是一种实用易操作的方法。只要在水培苗床中按一定的距离布设增氧砂头,再把这些增氧砂头连上充气泵即可。需要增氧时自动开启进行气泡式增氧。
(3)气液混合法。它是当前溶氧效率最高的一种增氧方法,关键在于它可以使空气或氧气变成微米级的小气泡溶入水中,而且可以实现超饱和溶氧,在常压常温下,水体的溶氧量都有一个饱和值,一旦达到饱和值即使持续开启增氧系统也不能再使溶氧提高。而采用气液混合法后,可以超饱和地溶氧,可以几倍地超过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氧值。生产中常用纯氧,从钢瓶输出的氧经解压后输入气液混合泵,让输出的氧气变成微米级的小气泡溶入水中。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超氧水或富氧水的生产,可以短时间内让水中溶氧达到预定所需值,效率极高。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增氧,关键都是为了实现溶氧值的梯度线性降减,在这降减过程中,渐渐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渡,也让植物发生因量变引起的质变,即通气组织的形成。
当溶氧低于预定变量时,计算机会自动开启上述增氧系统进行增氧,达到参数值时即自动关闭,具有效率高而准确的特点,是根域环境溶氧控制的最佳方法,这就构成了溶氧可控化的水生诱变苗床,它除了增氧方法引起溶氧变化外,其他影响因子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较易实现溶氧的数字化控制,梯度化降减。

3苏铁水培生产技术

3.1母本预处理
选定符合要求的苏铁盆景,水培生产前7d左右用1的尿素进行叶面喷施(尿素对于植物具有吸收快,促进新根生长的功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苏铁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有利于其增强光合性能,促进体内的营养积累,为促发新根打好基础。
3.2催根诱变
(1)经过预处理的苏铁盆景先脱盆,冲洗干净整个根部。注意在脱盆、冲洗过程中保护好叶子和新芽不受到损伤,以免影响日后的造型和美观。
(2)用枝剪将根系完全剪除,只保留根基部上端少量须根,以保证植株在催根初期对水分的吸收,提高催根的成功率。注意剪根过程中使用的剪刀要锋利,下手须果断,刀钝则易造成根基伤口扩大,导致感染;手慢则消耗操作时间,增加植物脱水的风险。
(3)用配制好的200倍的KMnO4溶液,将苏铁根基部浸入其中3~5s,拿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完成对根基和伤口的消毒灭菌。注意浸泡的时间千万不能过长,因KMn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接触时间长就很容易将根基部的细胞杀死,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2] 原版全文 .

几种农药对植物苗期猝倒病的药效研究


几种农药对植物苗期猝倒病的药效研究
陈沁魏翠华黄骐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50018)
植物在苗期刚定植时,苗期猝倒病是比较常见的,它是由于真菌侵入或在介质表面感染幼苗引起的。即使植株生长良好,病害也有可能侵入植株茎部,在发病区域成片坏死。在通风条件不好、高湿度的环境下,猝倒病更容易发生。尤其是穴盘苗,因为苗期经常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因此经常发生猝倒病,而且由于其相互密度较大,病菌蔓延快,所以损失更为巨大。其症状主要是受害部位在根颈,初显褐色斑点,扩大后呈水浸状,使茎部萎缩、变软而呈倒伏状,同时在潮湿的环境下常在受害部位见到大量的白色菌丝,使幼苗猝倒、根腐和茎腐,种子和幼苗在出土前就可腐烂和死亡,其病原主要是腐霉属真菌,是属于卵菌纲霜霉目的,其在霜霉目中是较低等的,以腐生的方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更多。它们是属于致病性很强的根腐类型的真菌。而目前市场上治疗腐霉的药有很多,但是到底何种药的效果最好呢?因此本人做了这几种药的药效实验。
第一步腐霉菌的分离、纯化:
将新鲜的马铃薯切成每边约3mm的小块,在含100μg/g的链霉素和100μg/g海松素的溶液中浸1h,然后放在培养皿中的土壤样本中,土壤加水保持湿润,与一般的土壤的含水量相近,经过在30℃下培养7-12h,将马铃薯小块取出,用水洗净,放在含有100μg/g的链霉素和100μg/g海松素的水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然后从长出的菌丝上切取顶端部分移植培养,经过几次的纯化得到腐霉病菌。
第二步不同农药对比实验:
将得到的纯化后的腐霉菌用马铃薯培养基在表面皿中进行培养,等2天后菌丝均匀长满整个表面皿时,用消毒的打孔器将长满菌丝的培养基打孔以得到同样面积的菌块,再将菌块分别放入加入不同农药的马铃薯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分别于24小时,72小时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对照 多菌灵800倍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008 敌克松800倍 恶霉灵2000倍 福美双800倍 霜霉威800倍 安克1000倍
菌丝平均长度(cm) 1.5 无 0.5 0.1 无 0.7 0.5
24小时观察结果

对照 多菌灵800倍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008 敌克松800倍 恶霉灵2000倍 福美双800倍 霜霉威800倍 安克1000倍
菌丝平均长度(cm) 5 无 0.2 0.1 无 2.0 1.0
72小时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腐霉属真菌对使用霜霉威与安克的效果均比较差,而敌克松与恶霉灵对其则有一定的效果,而多菌灵与福美双对它的效果则十分明显,但是单独使用这两种农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对于种苗苗期猝倒病的治疗应该用多菌灵、福美双、敌克松与恶霉灵这四种农药进行复配。经过对这四种农药的复配实验后,发现以下这些组合的效果都十分良好,能有效的防止种苗苗期猝倒病的发生。
复配组合:
恶霉灵4000-8000倍
加 多菌灵1600-3200倍
敌克松1600-3200倍
福美双1600-3200倍
多菌灵1600-3200倍
加 敌克松1600-3200倍
福美双1600-3200倍
敌克松1600-3200倍 福美双1600-3200倍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研究进展概况》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进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