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不学习不摸索则很难侍弄好花卉,遇到种植难题如何解决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花卉种植科普:芍药品种的演变”,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芍药品种的演变】芍药至今已有近4000余年的栽培历史,芍药品种也演变为丰富的种类,有不少复色或多花色的品种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是近代公园绿地中主要的花坛花卉。

一、芍药栽培品种的花型演变

芍药组植物野生种的花瓣为5-13枚,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花瓣逐渐增多至300枚左右,有的台阁型品种甚至多达880枚。芍药花瓣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无性花瓣,即花朵外围的正常花瓣(也叫外瓣),由萼片瓣化而成的彩色花瓣也包括在内;另一种是有性花瓣,就是由雌雄蕊性器官瓣化形成的花瓣(也叫内瓣)。

芍药品种雄蕊演化

1、雄蕊瓣化

这是芍药栽培品种花器演化的主要方向。最先为单瓣型花器中雄蕊的花丝和花药增粗变大,雄蕊群体呈现金灿灿的半球状,命名为金蕊型;其后,雄蕊变成狭长的花瓣,有时花瓣边缘会有黄色花药的痕迹,再继续演化,花药痕迹逐步消失,狭长的花瓣群体组成隆起的半球形,命名为托桂型;有的品种在外瓣与变瓣之间残留一圈正常的雄蕊,命名为金环型;雄蕊变瓣继续演化,再展宽伸长,全花呈现高起的冠状,命名为皇冠型;最终,雄蕊变瓣完全瓣化,内外瓣难以区分,全花如绣球状,命名为绣球型。

雄蕊瓣化是由花心向外演化的。在雄蕊瓣化形成的花型中,中心部位的雄蕊瓣化较充分,由中央到外围雄蕊瓣化的程度顺次降低。瓣化瓣在花托上的排列不规则,其间常杂有正常或退化的雄蕊,雄蕊数一般在150-200枚之间,最多可达300枚以上。这类花型因全花高高隆起,称之为楼子类,在芍药栽培品种中占主要地位。

2、雄蕊退化

首先表现为花药退化形成针状物,继而变小消失。雄蕊退化在花型演化中不起主要作用。芍药品种雌蕊演化

1、雌蕊瓣化

首先雌蕊的柱头伸长展宽,进而演变成黄绿色或带深色斑纹的内彩瓣,质地稍厚硬,不易脱落,容易区别于其他花瓣;最后黄绿色或带深色斑纹消失,色彩和瓣形与正常花瓣无明显区分。

雌蕊不同的瓣化和演化程度,对区分和构成花型,特别是对台阁花品种的花型形成和鉴定有重要作用。

2、雌蕊退化

随着楼子类品种的演化,在较高级的花型中(如皇冠型、绣球型),常见到雌蕊退化以至消失的现象。

二、芍药品种的花型分类特征

芍药品种单花类:花朵由单朵花构成

1、千层亚类:花瓣向心式自然增加,排列整齐,形状相似,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只着生于子房周围,随花瓣增多而相应减少直至消失。花形扁平。

① 单瓣型:花瓣2-3轮,宽大,有发育正常的雄蕊和雌蕊,通常指原种型。

②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形状大小相似,雄蕊正常或个别雄蕊瓣化成碎瓣、披针状瓣或须状瓣而散生在雄蕊群中;雌蕊正常。

③ 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数量较少;雌蕊正常,数量增多或减少。

④ 蔷薇型:花瓣极度增多,由外向内渐小,雄蕊全部消失;雌蕊正常、退化变小或完全消失。

2、楼子亚类:外瓣宽大,2-3轮;雄蕊离心式瓣化,雌蕊正常、瓣化或退化。花形隆起或高耸(金蕊型除外)。

① 金蕊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花药增大,花丝变粗,雄蕊群呈鲜丽的金黄色;雌蕊正常。

② 托桂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完全瓣化成须状瓣、针状瓣或披针状瓣,由外而内稍大,直立于外瓣内;雌蕊正常或瓣化成舌状瓣,舌状瓣颜色或瓣端颜色常为柱头原色。

③ 金环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大都瓣化,瓣化瓣高耸,但雄蕊变瓣与外瓣间残留一圈正常雄蕊;雌蕊正常或瓣化。

④ 皇冠型:外瓣宽大平展,2-3轮,紧挨外瓣内环生少量须状瓣、针状瓣、披针状瓣或碎瓣,其上为雄蕊瓣化成的舌状瓣或披针状瓣,直立,隆起,簇生于外瓣内,中心有少量雄蕊,或退化成短小状态;雌蕊正常或瓣化、退化。

⑤ 绣球型:雄蕊大部分瓣化成舌状瓣,似次外瓣,盛开时全花丰满,形如绣球,中心雄蕊极少或退化;雌蕊变小或退化。

芍药品种台阁类:指植物开花时,花朵(或花序)中心或者花间之生长点经再次分化花芽开花的现象。在花朵(下方花)中心再形成1朵花(上方花),上方花与下方花相叠合,从而增加了重瓣程度,有些品种甚至由3花乃至4花叠合而成。

1、千层亚类:基部的单花(下方花)具单花类千层亚类的基本特征。千层台阁型(初生台阁型):下方花雌蕊正常或稍瓣化;上方花一般雌雄蕊正常。全花较扁平。

2、楼子亚类:下方花花瓣2-3轮,雄蕊瓣化,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高耸。

① 彩瓣台阁型:下方花雌蕊瓣化,雄蕊多瓣化;上方花雌雄蕊正常或稍瓣化。

② 分层台阁型:下方花雌蕊变瓣变得与正常花瓣无异,雄蕊变瓣较正常花瓣短小;上方花雄蕊亦多瓣化成短瓣,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③ 球花台阁型:下方花雄蕊变瓣伸长展宽与正常花瓣无异,雌蕊变瓣亦变成正常花瓣;上方花雄蕊变瓣亦多与正常花瓣难以区分,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球状。

xzH52.CoM品读分享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种植技术


【芍药种植技术】芍药喜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

一、选地整地:

栽种芍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4年白芍收获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种前整地务必精耕细作。前作收获后,选晴天不粘脚时,深翻30-40厘米,将土块耕细整平,并施入有机肥与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

二、种植:

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覆盖;土块覆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芍药最怕草荒,尤其在栽后的第二年,由于株行距宽,每株发出的苗不多,杂草容易滋生,若不及时除草,便会妨碍芍药生长。因此,栽种后幼苗萌发出土时,即应中耕除草,以后约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务必达到土松、无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浅松表土3-5厘米,以免伤根,并注意勿将苗芽弄断,如果弄断,当年就不再萌发,影响生长。若规模化种植,建议使用除草剂。

2、追肥:芍药当年栽种后,不必追肥。第二年与第三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后,第二、第三次在5月-7月,每4次次在11-12月。第四年春季根据芍药生长情况可以追肥1-2次,每次追肥均应在株旁开穴或开环状浅沟施入,施后覆土,以免肥料流失。建议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与生物有机肥。

3、灌溉排水:芍药较耐旱,但若久晴过干,对生长不利,故旱时仍须灌溉,芍药又怕积水,常因积水而引起病害,故应更注意排水。

4、摘蕾:在4月中旬现蕾时,选晴天将其花蕾全部摘去,以利集中养分,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摘蕾不宜过迟。

5、间作:栽后1~2年内,植株生长缓慢,发棵小,为充分利用土地,可间作蔬菜、豆类、芝麻作物。

花卉种植:芍药的品种分类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下面介绍一下芍药的品种分类。

我国芍药品种很多,在晋代已有重瓣品种出现。至于品种分类,则始于宋代。当时对芍药的记载很多,品种大约有30多个,如宋代《芍药谱》记载31种;宋代《扬州芍药谱》,记有34种。明代《鲜芳谱》记载芍药39种。

清代《花镜》,记载88种。清代乾隆时,扬州芍药品种达100个以上,有杨妃吐艳、铁线紫、观音面、冰容、金玉交辉、莲香白、胭脂点玉、紫金观等。民国初年,上海一家私营花圃自称拥有400个品种,其中包括《花镜》所载的大部分,以及自己育成的新品种和进口的品种,但其中半数未正式起名。

当今世界上,芍药品种己发展到1000个左右。由于芍药花型富有变化,从而使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目前多采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花型分类法。

芍药根据颜色可分为白、黄、绿、粉、粉蓝、红、紫红、紫、黑、复等多个品种。根据花型可分为蔷薇型、皇冠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菊花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单瓣型等。

我国产的芍药组植物有八种和六个变种,其中通常直称为芍药的,是近代芍药品种群的主要原种。八种芍药分别是:草芍药、美丽芍药、芍药、多花芍药、白花芍药、川赤芍、新疆芍药和窄叶芍药。

花卉种植科普:榆树的品种分类


榆树树干通直,树形高大,绿荫较浓,适应性强,生长快,是城市绿化、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树种。下面介绍一下榆树的品种分类。

我国有25种6变种,分布遍及全国,以长江流域以北较多,另引入3种。下面介绍10种榆树的品种。

1、长序榆

野榔皮、野榆、牛皮筋,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80厘米。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及安徽南部。生于海拔250-900米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中。

2、美国榆

落叶乔木,在原产地高达40米。原产北美。江苏南京、山东及北京等地引种栽培。

3、欧洲白榆

落叶乔木,在原产地高达30米。原产欧洲。我国东北、新疆、北京、山东、江苏及安徽引种栽培,在新疆生长良好。

4、醉翁榆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80厘米。仅分布于安徽滁州琅琊山。生于溪边或石灰岩山麓。南京有栽培。木材的材性及用途与大果榆相同。可作安徽北部石灰岩山区的造林树种。

5、大果榆

黄榆,迸榆,扁榆,柳榆,山扁榆,翅枝黄榆,广卵果黄榆,蒙古黄榆。

6.脱皮榆

落叶小乔木,高8-12米,胸径15-2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西等地,辽宁和北京有栽培。

7.杭州榆

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90厘米。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安徽、福建西部、江西北部、湖南、湖北及四川。木材坚实耐用,不挠裂,易加工,可作家具、器具、地板、车辆及建筑等用。

8.裂叶榆

青榆、大青榆、麻榆,大叶榆,粘榆,尖尖榆。落叶乔木,高达27米,胸径50厘米。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及河南。边材黄色或淡褐黄色,心材暗红灰褐色;木材纹理直或斜行,重量及硬度适中。可供家具、车辆、器具、造船及室内装修等用材。常做园林景观树种。

9、兴山榆

落叶乔木,高达26米,胸径90厘米。分布于甘肃东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徽南部、浙江南部、江西北部、湖南、湖北西部、四川及云南西北部。木材坚实,重硬适中,纹理直,结构略粗,有光泽,耐久用。可作家具、器具、车辆及室内装修等用材。

10.阿里山榆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80厘米。分布于台湾中部山区海拔1500-2500米地带阔叶林中。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材。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红斑病的防治技术


芍药红斑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初生绿色小点,以后扩大为直径3至5毫米的暗紫红色斑,边缘不明显,病斑可继续扩展,叶片正面病斑紫红色,叶背病斑栗褐色,病斑多有轮纹。

芍药红斑病是芍药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一些芍药栽培地区危害极其严重。

芍药红斑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初生绿色小点,以后扩大为直径3至5毫米的暗紫红色斑,边缘不明显,病斑可继续扩展,叶片正面病斑紫红色,叶背病斑栗褐色,病斑多有轮纹。病斑在叶缘时可致叶片扭曲。潮湿时叶背病部产生暗绿色霉层,茎和叶柄产生开裂下陷病斑;潮湿时枯死茎上也生霉层。芍药红斑病病原为牡丹枝孢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至32℃。最适20℃至24℃。

芍药红斑病的病害循环为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残茎和落在地面的病茎、病果壳上越冬,次年3月降雨或潮湿条件下,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溅动传播到刚萌发的新叶上,引起初次浸染。

芍药红斑病发病时,病残体未清除的,初次浸染严重,而病残体被清除了的,则初次浸染轻。病菌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需温暖条件,在20℃至24℃条件下,病害的潜育期为5至6天,潮湿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沙质土壤、保水保肥力差、植株生长较差、抗病力降低,发病重。品种的抗病性有差异,如紫芙蓉、胭脂点玉等品种发病重,而娃娃面、红云迎日等品种发病中等,紫袍金带发病较轻。

芍药红斑病防治有以下几种方法:1.冬季彻底清除病残体。2.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性。3.开花前喷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至600倍1次。4.发病初期,可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4至5次。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叶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叶霉病又称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叶霉病是牡丹和芍药常见叶部病害。

芍药叶霉病分布与危害

叶霉病又称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叶霉病是牡丹和芍药常见叶部病害。

芍药叶霉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1-5毫米,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直径7-12毫米,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扩展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暗绿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缘发病时,叶片有些扭曲。绿色茎上为紫褐色长圆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大小仅3-5毫米。叶柄症状与茎上的病斑相似,但为长条状,其上也生有暗绿色霉状物。

芍药叶霉病病原

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分枝,初时无色后变褐色,有1-10个隔膜,节部稍膨大。分生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生一个隔膜,褐色。

芍药叶霉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茎、枯叶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染为害下部叶片。一般病害始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发期在8月上、中旬。7-8月份雨量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扩展。种植过密,栽培管理不善的庭园发病较重。一般遭受冻害之后,植株抵抗力弱,病害严重。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差异。

芍药叶霉病防治技术

①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于15厘米以下土内,以减少翌年早春初次侵染的病菌来源。

②加强管理,种植不宜过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③发病初期喷洒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3-4次。

花卉种植科普:丁香品种——紫丁香


丁香枝叶繁茂、花色淡雅而清香,故庭园广为栽培供观赏,为庭园中之珍品,已成为全世界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

紫丁香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丁香、华北紫丁香、百结、情客、龙梢子。紫丁香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

高1.5-4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 初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嫩叶簇生,后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花淡紫色、紫红色或蓝色,花冠筒长6-8mm。花期5-6月。

生长习性喜阳,喜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适庭院栽培,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是庭园裁种的著名花木。

紫丁香分布以秦岭为中心,北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朝鲜也有,南到云南和西藏均有。广泛栽培于世界各温带地区。

紫丁香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芍药花的病虫害防治芍药常见病虫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锈病、根部腐烂病及根瘤线虫病、天牛、红蜘蛛、金龟子、蝼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锈病为真菌病害。

芍药花的病虫害防治芍药常见病虫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锈病、根部腐烂病及根瘤线虫病、天牛、红蜘蛛、金龟子、蝼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锈病为真菌病害,其防治方法有:

1.芍药生长期间,以临近发病期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续喷35次,可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与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与夏季降温,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3.冬、春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菌源;

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1800倍液;

天牛、金龟子、蝼蛄可用40%乐果乳油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灌根部。

芍药花的病虫害防治芍药花病虫害防治要以早期预防为主,一旦有病虫害发生。要根据发生程度按上述用药剂量,适当缩短喷药间隔期,增加用药次数。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芍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黑斑病、白绢病、锈病及蛴螬、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必须注意加强防治。下面介绍一下芍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黑斑病: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有一定效果;花后、发病前,每隔7至10天喷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加以防治,直至秋后为止,这样做虽然不能根治这种病害,但是能减轻症状;集中烧毁枯枝、病枝等;用1誜100福尔马林液对土壤进行消毒;3至4年后不再连作。

白绢病:进行土壤更换或消毒;发病初期剪除病株,集中烧毁,并对病株周围的土壤用升汞、石灰、水(1:1.5:1500)液浇灌;发病前定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锈病:定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石硫合剂0.3至0.4度液,每隔10至15日喷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蛴螬:早春用1%敌百虫液或每平方米用呋喃丹20克至30克浇灌土壤进行消毒;深翻土地,使越冬虫卵冻死。

蚜虫:消除越冬杂草;产生危害时,喷40%乐果乳剂3000倍液。

红蜘蛛:除草、积肥,消灭越冬虫卵,降低初期危害的虫口;喷施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剂2000倍液;夏季喷洒波美0.2至0.3度石硫合剂,喷洒后6日至7日,需要再喷一次,并及时喷水清理叶片。

以上就是芍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的介绍,你记住了吗?

花卉种植科普:白芍药种植与化学除草新技术


【白芍药种植与化学除草新技术】白芍又名芍药,以根供药用,有养血、通经、镇痉、止血之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芍药的药效成分可与人参相媲美。主治头晕头痛、耳鸣烦躁、胸肋疼痛、阴虚血热、失血盗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症。主产安徽、河南、浙江、四川、山东等省。

一、形态特征。白芍药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80厘米。根粗肥,通常为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密生骨质白色小齿,下面沿脉疏生短柔毛。花顶生和腋生,苞片4~5个,披针形。萼片4个,花瓣白色或粉红色,9~13片,倒卵形。雄蕊多数。心皮3~5层,分离。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无毛或被浓密白毛。

二、生长习性。白芍药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田块为好。耐寒、耐旱、怕水渍。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三、整地与施肥。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然后做成70厘米宽的高畦。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土杂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尿素20千克、磷钾肥50千克。

四、播种。白芍药用芽头繁殖,播种期在白露前后。栽种时按株距40厘米将白芍药芽定植在整好的高畦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五、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对白芍药稳产增产非常重要。白芍药栽后当年生根不出苗,春节过后方能出苗。阴雨天气注意排水,干旱天气及时浇水。白芍药生产周期较长,一般为4年。前两年生长较慢,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可适当套种些白术、南星、川乌、洋葱,大蒜等短期作物,以便以短养长。白芍药于栽后第2年的春季应晾根,晾根时,把根部周围10厘米厚的土层去掉须根,晾晒几天。结合晾根,每667平方米追施土杂肥2000千克,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50千克。然后培土封根。以后每年追肥1次。白芍药生长两年后,开始现蕾开花,为减少养分消耗,应及时摘取花蕾。

六、化学除草。除草在整个白芍药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除草多采用人工拔除,比较费工费时,且麻烦而辛苦。现在采用化学除草,不仅省力省时,且方便快捷。方法是,先于苗前采用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一般每667平方米用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100毫升,加水15千克,均匀地喷施于土表层,可有效防除各种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双子叶杂草。但要注意喷施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时一定要在土壤湿润时效果才好。由于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是选择性除草剂,对部分双子叶杂革和多年生杂草基本上无效,这就要对这些杂草进行苗后茎叶喷杀了。方法是,于杂草3~5叶期用白芍药苗后专用除草剂70毫升,加水15千克,均匀地喷施于杂草叶面上,可有效防除各种杂草。由于白芍药生产周期较长。因此,以后要不定期地视杂草生长情况适时地采用白芍药苗后专用除草剂进行除草管理。

七、病虫害防治。白芍药的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叶斑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防治。锈病,可用粉锈宁防治。白芍药虫害较少,主要是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咬食根茎,可用辛硫磷配毒饵埋于根部诱杀。

八、收获与加工。白芍药一般于栽后4年的立秋前后采挖。采挖前,先将地上茎叶割去,再刨出地下根茎,去净泥土,然后放入沸水中煮至根能完成环状时,立即捞取放在凉水中浸泡5分钟,再刮去外皮,用硫黄熏蒸后晒干即可入药出售。每667平方米产干品500千克,高者可达700千克。

“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花卉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花卉种植科普:芍药品种的演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