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从古至今有大量赞美花的诗句、文章,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毛白杨锈病的防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毛白杨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及幼树,引起芽枯、叶片提早脱落,严重时引起嫩梢枯死,影响杨树的生长。

该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内越冬。一年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春季随温度升高,潜伏在冬芽内的越冬菌丝随冬芽的活动也逐渐发育,受侵冬芽不能正常展开,形成满覆夏孢子的绣球状畸形病叶,这些病叶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到4月上旬气温升高到13℃左右病芽则陆续出现,5~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期,之后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适宜病菌的萌发侵染,病情有所减轻。8月下旬后,气温逐渐下降,随枝叶的二次生长,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度、湿度有关,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7℃,最高30℃,最适温度为15℃~20℃。在适温时期,降雨越多,湿度越大,发病越重。还与苗龄、树龄及叶龄有关,苗龄、树龄及叶龄越小,越易感病,为此,该病多侵染1~5年生幼苗及幼树,10年生以上大树很少发病。白杨派及其杂交品系的所有树种普遍感病,但树种间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毛白杨锈病的防治

防治措施:

1.喷药防治。对上一年发病的苗木及幼树,在发病初期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5%的治愈(三氯异氰尿酸)2000~3000倍液,以控制病情。喷药要着重嫩梢嫩叶部位。

2.加强苗木及幼树管理。氮肥不应过多,结合施磷钾肥,防止徒长,增强本身抗病能力。

3.选栽抗病品种,同时不要大面积营造纯林。

4.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育白杨派苗时,育苗地要选择离发病区300米以外处

XZH52.cOm精心推荐

牡丹锈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背着生黄褐色孢子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病原及发病现状: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flaccidnjm)。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木本寄主为牡丹、松树,草木寄主为芍药、凤仙花等。在松树上锈菌4-6月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到草木植株上,草木植株受浸染后,夏孢子可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孢子担孢子浸染松树,在其上越冬。

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

2、秋末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

3、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贴梗海棠锈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症状:感病的叶片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逐渐扩大,表面为橙黄色斑,6月中旬病斑上生出黄色粉状的黑点,即性孢子器,后期背面生出黄色粉状物,即锈孢子器,内产生锈孢子,秋冬季为害松柏。

病原及发病现状:病原为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病菌在松柏上越冬,3月下旬冬孢子形成,4月遇雨产生小孢子,借风雨传播,浸染海棠,7月产生锈孢子,借风传播到松柏上,侵入嫩梢,雨水多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防治办法:

1、避免将海棠,松柏种在一起。

2、于3月下旬冬孢子成熟时,往松柏上喷施1:2:100的波尔液。

3、海棠发病初期喷。

月季锈病的危害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最近种植了月季的花农朋友们有一个比较苦恼的问题,那就是月季得了锈病怎么办?还有得治吗?月季锈病其实是一种多发、常发的生长期叶部病害,危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等部位,主要发生在芽和叶片上。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月季锈病的防治措施。

一、危害症状

春季萌芽期,病芽初期呈淡黄色,基部肿大,在1~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橘黄色粉状物,似小黄花。病芽不能生长,有的弯曲呈畸形,15~20天后枯死。嫩叶受害后,先在叶正面上丛生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呈不规则黄色病斑状。后在叶背面生成橘黄色夏孢子堆,严重时叶面遍布斑点。

秋季叶背面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粉状的冬孢子堆,秋季腋芽被病菌侵染后,经越冬多枯死。植株受害部位常隆起或过度生长或呈畸形状,感病植株提早落叶,生长衰弱。

二、发病规律

月季锈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或发病部位越冬,或以冬孢子在枯枝病叶和落叶上越冬。每年4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7月初、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发病盛期。8月上旬,平均气温在27℃以上,病害不发展,28℃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萌发。9月下旬以后,仅腋芽发病。温度对该病流行起关键作用,水分对锈孢子和夏孢子萌发也至关重要,一般孢子仅在有自由水的情况下才能萌发。因此,在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和四季温暖的多雨雾地区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在夏季高温或冬季寒冷地区则发病较轻。

三、防治技术

抗病品种的应用选择抗锈月季品种和无病母株是防治月季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上注意加以推广和应用,对防治月季病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1.园艺措施

在月季生产上,忌连作,要轮作,避免病菌随水流间传播。在进行盆栽时,要及时换土。选择高燥肥沃的沙壤土种植,避免密植,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合理使用氮肥,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以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收集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检查,发现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毁。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后即可防止孢子扩散。

2.药剂防治

于早春修剪后,喷洒2~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在4月上旬或8月下旬2次发病盛期前,喷药1~2次,可控制病害发展。发病期喷50%代森锰锌5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0.2~0.4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2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每隔30天喷1次,均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唐昌蒲锈病菌


病虫害名称唐昌蒲锈病菌

科学分类 真菌: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单孢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非洲、马耳他、意大利、希腊、西班牙。

危害性状危害唐菖蒲属。严重影响唐菖蒲等花卉生产。发病轻者植株上出现少量孢子堆,重者则几乎完全毁坏叶片、花,并影响球茎生产。感病花穗节间缩短。典型症状叶片两面产生粉状、橘褐色状突起(夏孢子堆),疱状突起最初具疱被,一般沿着叶片生长方向呈典型的长椭圆形,长约3mm0.5mm。花梗、花苞片和花则不易受侵染。

生物特性该病菌的夏孢子大小为14-26m13-19m,孢子壁厚约2.5m。病菌以夏孢子的形式靠风力传播。可能以冬孢子的形式在叶片上越冬。有实验证明,夏孢子在15℃条件下,12―14天发育成熟;夏孢子寿命不长。夏孢子产生几周后,橙黄色的夏孢子堆中生出黑色的小疱,从中产生冬孢子。夏孢子在5―25℃(最适15℃)条件下萌发,在10―20℃,12h叶片湿润的条件下发生严重为害。而在10―15℃,6―9h或25℃,12h叶片湿润的情况下受害较轻。另有实验表明,在植株的叶片上产生锈孢子堆,菌丝被局限于锈孢子堆周围,仅在很小的范围内扩展。没有证据表明菌丝能扩展到球茎上。

传染途径该病菌自然传播能力有限,但可通过带叶植物(包括切花)的国际贸易远距离传播。目前尚不能确定球茎是否可以传病,但由于球茎贸易是花卉的主要贸易方式,该病传播蔓延似与球茎带菌有关。

防疫方法对可携带该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严格的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查叶片和茎秆有无黄色疱突,若有可通过显微镜确认。若发现该有害生物,及时进行除害处理。

秋植豆角 须防锈病


秋植豆角生长环境气温高,降雨量较多,加上田间春植豆角遗落的菌源(夏孢子)大。因此,秋植豆角易发生锈病,农户应及早进行综合防治。

一、主要症状: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但在始花至结果期间抗性减弱,感病性增强。该病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的叶片下面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痂点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长后期的老叶片上有时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枯瘦而死。

二、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侵染来源是春植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寄主。在18―25℃时,空气湿度大或雾露重时,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时,夏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过气流、昆虫、人畜在田间植株间传播,引起频繁的再侵染,产生的冬孢子堆又成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三、防治方法:以加强土种肥水的管理为基础,适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春植豆角收获后,将残株死苗收集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2、选种与选地:

①选种栽植:选用抗病品种,如穗丰8号、早丰3号,起畦栽培,宜双行植或单行植,这样易排除积水及疏通透气,不利于夏孢子的降落及侵入。

②选地:最好选择前茬作物为种植禾本科的田块,不选前茬作物为种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块。这样能避过锈菌的直接侵害。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使根瘤活动增强,植株生长粗壮,叶片浓绿厚实,抗病性增强。

4、适时施药防治:于病发初期及时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粉锈宁600―800倍或50%硫悬浮剂500―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8―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鸢尾的病害防治


鸢尾种球腐烂病病症表现

主要危害种球,造成种球发黑甚至是蓝褐色,表面包裹孢子团。通常地上部分看不出一样或者很晚显示出来,严重影响地下根茎的生长。

防治方法

空气湿度小于70%,贮藏时保持空气流通。

鸢尾冠腐病病症表现

染病的植株一般来说早期发育正常,随后,会出现枯萎、倒伏,球根完全变软,植株披满白色织物。

防治方法

种植前对土壤及球根进行消毒,彻底消灭感染源。

发现病株后及时将病株移除,病清理干净周围土壤,避免二次感染。

鸢尾灰霉病病症表现

感染此病植株生长受阻,鞘叶受湿腐影响,从地面部分起向上被覆着灰色的孢子网。叶尖虽不黄,但植株仍倒伏。

防治方法

种植时球根不应过密,保证生长期内土壤无杂草。

保持土壤的湿度在80%左右,保持植株干燥。浇水尽量早晨或上午,浇水后及时晒太阳。

植株出现斑点时,及时喷洒杀菌剂。

鸢尾根腐病病症表现

植株生长受阻或是根系短或是带有不易看清的黑头。根上存着黑点,看起来象根系被灼烧过的样子,但新生的根系表现良好。

防治方法

种植前进行种球处理,选择合适的土壤。

采用正确的浇水方法,防止土壤积水。

鸢尾白花病病症表现

花色与正常植株的不同,着色浅,花不干枯但品质明显下降。

防治方法

若在整个生长期内温室内相对湿度较高,维持室温高于外界温度2~3℃。如外界温度较高(15~16℃),而不能采用此方法时,应在早晨向温室加热,并打开通风扇。

鸢尾芽裂病病症表现

这种病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但花茎生长初期,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后期花芽发育不良,花朵难以着色,应该就是染上了芽裂病。

防治方法

种植前挑选球茎,在种植期内对土壤进行处理。

加强养护管理保证充足的光照,足够的水分,阴雨天适当降低室温,闷热天气注意通风降温,保证植株充满活力。养护中避免气温骤降,植株生长不平衡,易得芽裂病。

桂花的虫害防治


桂花根结线虫

症状:根结线虫主要为害根部,最初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根瘤。病株的须根减少,根尖肿大。根瘤初呈黄白色,后逐渐变成褐色并腐烂。地上部分生长衰弱,在干旱条件下易于枯死。轻度受害的植株一般不表现症状,但随着植株栽培年限的延长,线虫数量不断增加,这上时植株会表现出长势衰退、黄化、矮小等症状,与缺肥和干旱的症状相似,因此常被子误认为缺水少肥所致。

防治方法:可用10%克线丹颗粒防治,施药时现将树冠下3-5厘米深的土壤拔去,均匀的撒施到地上,随即覆土。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

桂花蛱蝶

形态:前、后翅大部为黑色,前翅沿外缘有3行黄色斑点组成的纹带,中室有黄色斑纹3个。后翅具有与前翅相同的斑纹。头、胸和触角均为黑色,足与腹部黄灰色,有数条黑色横纹。

防治方法:在幼虫期和化蛹期,经常巡视桂花植株,一旦发现幼虫和肾脏,及时摘除。在幼虫发生期,可喷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800-1000倍液毒杀。

桂花白粉虱

形态:黄色,覆有白色蜡粉。翅膀半透明,也被有白色蜡粉。复眼红褐色,分上下两部,中有一小眼相连。

防治方法:适当修枝,改善通风透光,可减轻为害。在成虫发生盛期或幼虫大量孵时,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马拉硫磷乳、50%杀螟松乳、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500-10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20%双甲脒(螨克)乳油1500倍液、25%扑虱灵粉剂2000-3000倍液。近来报道,在卵孵化盛期喷2-3次,2.5%敌杀死乳油兑水5000倍,防治效果最好。

桂花红蜘蛛

形态:长0.42~0.52毫米,体色变化大,一般为红色,梨形,体背两侧各有黑长斑一块。雌成螨深红色,体两侧有黑斑,椭圆形。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螨虫清,蚜螨杀,三坐(唑)锡进行叶面喷雾。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

相信《毛白杨锈病的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花卉知识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腻虫的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