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水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富有魅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增加湿度、调节温度等生态作用,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都非常重视,尤其中国古典园林几乎“无园不水”。园林中有了水就增添了生机和动感,也赋予园林波光粼粼、水影摇曳之美。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视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
植物对水的适应性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在园林应用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又各不相同。
1.水边植物 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椰子、落羽杉、乌桕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 园林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 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水生植物配置艺术
水体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淡绿透明的水色是各种园林景观天然的底色,而水中倒影呈现出另一番意境,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平面的水通过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形成线条丰富的构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利用水边植物可以增加水的层次,例如,蔓生植物可以掩盖生硬的石岸线,增添野趣;植物的树干可作为框架,以近处的水面为底色,以远处的景色为画,组成自然优美的风景画。
1.水体植物配置 园林中有不同类型的水面如湖、池、溪涧与峡等。不同水面的水深、面积及形状不一样,植物配置时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绿化方式来美化。
湖湖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水体景观。沿湖景点要突出季节景观,注意色叶树种的应用,以丰富水景。湖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图一为开阔湖岸的植物配置效果,要注意远景、近景和孤植的种植方式。
池以池为主的园林中,为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植物配置讲究突出个体姿态或利用植物分割水面空间,以增加层次,同时创造活泼和宁静的景观。如图二所示:这是热带水边植物配置的方式,以枝态潇洒的散尾葵、假槟榔、小乔木及攀爬植物来绿化池岸。
攀爬植物、散尾葵的枝条软化了生硬的工程型池岸,同时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也增加了群落的观赏效果。
溪涧与峡溪涧与峡谷最能体现山林野趣,山石高低形成不同落差,并冲出深浅、大小各异的水池,造成各种动听的水声效果。植物配置应因形就势,以增强溪流的曲折多变及山涧的幽深感觉。如图四所示:结合小溪的自由线形,疏密有致地种植高大乔木、树林与溪水结合在一起,塑造丰富多变的林下水边休闲空间。
2.滨水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应该讲究艺术构图,例如,在水边栽植垂柳,可形成柔条拂水的意境;落羽杉、池杉、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能起到以线条构图的作用。还要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增加水面层次和赋予野趣。如图三所示:以姿态潇洒的垂柳与现代化的桥栏来营造水岸景观,极富浪漫气息,将水边植物景观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同时,岛屿绿化也可大量应用垂柳,从而使两侧的景观形成视觉上的联系与统一。
3.驳岸植物配置 驳岸分为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驳岸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要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要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主导作用。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有遮有露,一般使用垂柳和迎春等植物,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地锦等做局部遮挡,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有曲有弯。
4.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再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常用荷花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例如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或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水中植物切忌拥塞,要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美丽的倒影。如图五所示:湖边植物群落的搭配方式。以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树、阔叶树、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样。水生植物在湖中的面积适当,不会影响倒影的效果。
5.湿地景观植物配置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却因人类的活动而日益减少,因此它又是全世界范围内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
在湿地植物配置中,要注意传承古老的水乡文化,保持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池塘。有效利用点植、片植、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和混交等手法,实现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如图六所示:对湿地应该尽量少干涉,此设计用简单的木栈道来连接两岸,而植物配置则保持与原湿地区周围植物种类相一致,从而最适应当地的环境且保持了景观的延续性。

XzH52.cOm精选阅读

多久浇水绿地珊瑚蕨的养殖方法


绿地珊瑚蕨,这是很多人都是喜欢养殖的一种植物,这个绿地珊瑚蕨就是这样的讨人喜欢,绿地珊瑚蕨的养殖方法是怎样的?绿地珊瑚蕨多久浇水:

绿地珊瑚蕨的养殖方法:

1、土壤

选择疏松的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复配,保持盆土湿润,一般2-3天浇水一次即可。浇水时要注意沿花盆轻柔的把水浇下并浇透,避免力度过大破坏表面土壤结构,影响根系的生长,冬季需要适当控水保持盆土略湿为宜。

2、施肥

选取液体肥料浇施比较合适,但要注意浓度减半,生长期两周施肥一次,薄肥勤施。

3、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25℃左右生长最快,冬季保持在10℃以上,不能低于5℃。否则容易造成冻害。

4、湿度

蕨类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可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向盆栽喷雾,注意叶片上绝对不能有积水,有花友反映页面上有积水会使植株叶片腐烂。

5、阳光

蕨类喜欢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可摆放在有散光照射的区域,比如茶几、桌面和窗台。忌强光暴晒,接受光照后叶色更青翠。但盛夏注意遮阳,空气湿度低和高温是绿地珊瑚蕨夏季死亡的主要原因。

绿地珊瑚蕨多久浇水:

绿地珊瑚蕨浇水时间,这就要看你用的是什么方式,要是用的是喷雾,那就每天浇,绿地珊瑚蕨是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的,这个绿地珊瑚蕨浇水是不能选择中午的,容易死。

关于绿地珊瑚蕨的种植方法和浇水的一些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赶快来学习。

小区绿化植物配置


小区绿化植物配置--居住区绿化是直接为居民经常利用与享受的一种绿化系统。居住区的绿化规划,不仅要体现当代人们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使之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批把林、柑橘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栀子花丛、月季灌丛、丁香树丛、银杏???桂花丛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选择在小区边缘整块绿地上安排或与居住区中心绿地融合设计。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龙柏、香樟、广玉兰、银杏、龙爪槐、垂枝碧桃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海桐、杜鹃、金丝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 在栽植上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区内道路两侧各植1至2行行道树,同时可规则式地配置一些耐阴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其他绿地可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条带一个季相,或一片一个季相,或一个组团一个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北方常规植物配置小结


作上木的树种有:银杏、白蜡、臭椿、合欢、槐树、栾树、刺槐、悬铃木、元宝枫、柿树、杜仲、流苏、旱柳、山桃、晚樱、毛白杨、白榆、皂荚、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华山松、玉兰、洋白蜡等。

作中木在林下较阴的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有:鸡麻、连翘、小花溲疏、溲疏、大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蓝荆子、金银木、珍珠梅、柳叶绣线菊、棣棠、四照花,大叶黄杨、粗榧等。

在较疏的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木有: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圆锥绣球、珍珠梅等。

作下层地被的植物有:阔叶土麦冬、崂峪苔草、土麦冬、垂盆草、络石、大花萱草、玉簪、紫萼、二月兰、紫花地丁、地锦等。

适合应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毛白杨——元宝枫+碧桃+山楂——榆叶梅+金银花+紫枝忍冬+白皮松(幼)——玉簪+大花萱草

(2)银杏+合欢——金银木+小叶女贞——品种月季——早熟禾

(3)国槐+桧柏——裂叶丁香+天目琼花——崂峪苔草

(4)毛白杨+栾树+云杉——珍珠梅+金银木——崂峪苔草

(5)臭椿+元宝枫——榆叶梅+太平花+连翘+白丁香——美国地锦+崂峪苔草

(6)毛白杨+桧柏——天目琼花+金银木——紫花地丁+阔叶土麦冬

(7)华山松+馒头柳+西府海棠——紫丁香+紫珠+连翘——崂峪苔草+早熟禾

(8)国槐+白皮松——花石榴+金叶女贞+太平花——崂峪苔草

(9)大叶白蜡+馒头柳+桧柏——麻叶锈线菊+连翘+丁香——宽叶麦冬

(10)悬铃木+银杏+桧柏——胶东卫矛+棣棠+金银木——扶芳藤+崂峪苔草

(11)垂柳+栾树+桧柏——棣棠+紫薇+海州常山——崂峪苔草+玉簪

(12)垂柳——白皮松+西府海棠——腊梅+丁香+平枝栒子——崂峪苔草

(13)国槐——红花锦带+珍珠梅——扶芳藤+紫花地丁

(14)侧柏——太平花+金银木——紫花地丁+二月兰

(15)栾树——天目琼花——铁线莲

(16)悬铃木+华山松+臭椿——紫叶李+木槿+红叶桃——宽叶麦冬

(17)国槐+云杉+栾树——山楂+小叶女贞+粉团蔷薇——美国地锦+金银花+崂峪苔草

(18)银杏+合欢+白皮松+栾树——金银木+天目琼花+忍冬=紫叶小檗——金银花+金叶女贞

(19)华山松+馒头柳+绒毛白蜡+西府海棠——紫丁香+连翘+紫珠——金银花+大花萱草+崂峪苔草

(20)油松+元宝枫——珍珠梅+锦带花+迎春——冷季型混播草(黑麦草+高羊毛+早熟禾)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灌木配置|宅间景观配置|中心景观配置
植物的色彩、形态等都会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使景观表现得更加鲜活,赋予其生命气息。由此,植物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地说植物配置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植物与道路,植物与建筑,植物本身(乔木与灌木,灌木与草花,或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就是表现和技术问题,图面表达和后期统计整理等。基本要求首先是认识植物,只有认识了才能知道在做配置时都有哪些植物可以选择,只有了解各种植物的习性、高度等要素,才会知道用哪种植物最合适。
比如,我要用一种草花放在花境的最前面,首先我会想到十个品种(大花萱草、金鸡菊、美女樱、鸢尾等),然后我会根据它们的习性、高度,选择最合适的一种美女樱,因为它最矮,而且花期长。
其实植物配置没有唯一性,没有对错,一个只认识十种植物的人也能配,一个认识几百种植物的人也可能只用十种植物来配,但是,懂与不懂是景观效果定的。
以小区植配为例,试想你拿到一个小区的植配任务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场地的地形状况?怎样保证效果?景观设计的风格?有没有特殊限制?场地地域特点?建筑风格?一层平面窗户位置等。
一个负责任的设计师是各个方面都要考虑的,哪怕是一层住户从卧室向窗外望去的感受。要知道,植物设计也是在解决问题,不仅是观赏。
一般小园林的植物配置主要讲究层次,大概由高到低分五个层次,乔木层(树群的天际轮廓线)、亚乔木层(开花繁茂,美丽色叶)、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多年生草本花卉层。通常乔木营造空间,亚乔木形成视线的焦点,灌木体现植物配置的风格。
植物配置是辅助景观设计的,是设计中的软景体现,可以更好地营造空间,增强景观氛围和感觉,有思想的植物配置是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或有想象空间的。在做植物配置方案时,要找到理由(以免别人乱改你的方案),要结合功能,考虑人的体验和使用,品种其次。当你把握不好时,就把你配置的植物从平面拉出立体草图勾一勾,大概就知道改哪里了。千万不要有空隙就塞一棵树,也不要撒豆子,要寻找之间的联系。
考虑要素在一个组团内要考虑常绿和落叶的比例,一定要有常绿植物,如果大乔木是常绿,亚乔木就可以是落叶的,开花的;如果大乔木是落叶的,那么亚乔木就要用常绿的。这样能保证冬天不会光秃秃的。
在一个组团内还要考虑植被的立体效果,简单理解就是要有型(轮廓线),要保证有骨架大树撑着,其他亚乔木、灌木就不容易散掉。
植物配置时要设计一些观赏距离,哪些适合远观,哪些可以与人亲近。植物最佳观赏面、朝向、主要视点,路的转角、休息平台上、景观亭内、不同景观的停留视点上,人们的视线将在哪里停留,将看到什么,都是需要我们空间想象的。在做小区植物配置时,要做一名小气的植物配置师,把最美的都展现在前面,观赏效果好的大乔木随便种就是浪费,把开花灌木放在后面,也是浪费。
灌木配置:
灌木也有骨架,骨架前后的配置是不同的。通常骨架后面可以放一些大叶的、粗放型的、地被型的灌木。骨架前面可以放一些观赏效果好的、色叶的、开花的、生长缓慢的灌木。画线时要保持外侧轮廓线的连续。除灌木的层次外,还要注意植物本身的形态。哪些是耐修剪的,哪些灌型是散的,可以把常用的灌木按照由高到低的高度画出来,用来参考。再掌握不好,就把配好的灌木,拉出剖面图看问题。层次不要太多,最多三种到四种。修剪的灌木不要太宽,工人修剪时没那么长的手和剪刀。不要每条灌木的形状、大小、面积都差不多,掌握节奏和韵律,最好保证观赏面看过去是流畅的,把断头、分割点尽量包在里面。
宅间景观配置:
主要是考虑和建筑的关系,大乔木不能紧贴建筑,距离5米为宜,大乔木种植最好避开建筑阳台的正对面,不要影响人家向外观看的视线,稍微偏一些。不要把一层窗户用植物遮死,适时考虑给一楼人家留些观赏点和观赏距离。建筑南侧和北侧的配置也是不同的,通常南侧光线好,地方大,可以多种些落叶的,植物长得好,冬天阳光也可以透过植物,洒向人家。建筑北侧以简单为主,不要用大树,以常绿为主,基本北侧植物长得都不会很好,所以色叶的灌木也不要用了,没有阳光它们的颜色不会很好看。开花的也少种,以常绿为主,遮下入户,不要让入户太暴露就行。
中心景观配置:
考虑哪些是视线的焦点,哪些是开阔的,哪些是需要遮挡的,哪些是预留草坪的,先把功能考虑全再组织线型的流畅性。其实设计没有准则,都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滨旋花


在海滨的植物中,滨旋花的数量算是少的,至少比起他的亲戚——马鞍藤,无论是群聚的大小,分布的地理范围,花朵的大小,滨旋花都比後者小了许多,既然数量不如人家,就只好在花的色彩上取胜了,滨旋花开的是淡淡的粉红色,十分的耐看,而它那亮绿的叶子正是他最好的陪衬,在春天的季节中,少了喧扰的逐浪人群,可是有了滨旋花的热闹登场,整个北海都不会寂寞。

科别:旋花科

学名:Calystegia soldanella

简介:滨旋花属於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为匍伏性,可以缠绕它物而升,叶子本身革质,三角状心型,具有长的叶柄,叶序为互生,花单生,由叶腋长出,花期为春夏两季,花冠为漏斗形,淡粉红色,花萼五枚,雄蕊五枚,雌蕊一枚,果实为球状蒴果。

浅谈植物造型方法


生动逼真的植物造型不仅是美化城市环境的艺术品,还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因为它们形态各异且动感十足,远看翠绿一片,近看“有眉有眼”。下面以用小叶女贞制作“马”造型为例,介绍植物造型的常用方法。

首先要做好骨架。采来细长柔韧性好的植物枝条如红瑞木,除去叶片后,弯扎成大小适当的环,再配以细竹条,用细铁丝把它们捆扎连接,做成“马”的“躯体”及“脖子”的支架。然后弯曲6号铁丝分别做成“马”的上、下“嘴唇”,用细铁丝固定在已做好的架子上。这样一个“马”的简单支架就完成了。第二步,将选好的小叶女贞分成四丛,按照“马”的四条“腿”的位置栽好,修剪理顺枝条,并将每丛小叶女贞在距离地面约20厘米处用细铁丝捆成束。这样,“马” 的四条“腿”就完成了。将事先做好的支架倚着小叶女贞丛,用细铁丝固定在小叶女贞丛的中间且高度适当的位置上,以确定“马”的“ 躯体”高度,然后将小叶女贞枝条绕支架缠扎做成一个“马”样的笼子。“马”的“耳朵”用两束小叶女贞枝条代替,“头部”随着“上嘴唇”和“下嘴唇”的显现也将展现出来。而“尾巴”的制作更简单,用一束枝条较细的小叶女贞以根部扎入“马”的“身体”后方,然后将“马尾”散开,这样一个“马”的植物造型就完成了。

造型完成后,还要勤于护理,使造型逐渐丰满成形。由于小叶女贞枝条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夏季,需经常浇水,清洗叶片,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小叶女贞的生长速度较快,必须及时细致地进行修剪,以保证造型圆润敦实,增强观赏效果。其他鸟兽植物造型制作方法与之相似。

植物配置中的几个误区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园林建筑所占比重较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园林的要求,已开始注重植物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植物景观并不像园林建筑小品那样四季如一,而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景观,且有较强的可塑性,表现不同风格,但就目前的植物配置来看,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注重观赏效果忽视生态效应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拼成图案传入中国。一时间,大面积的草坪加上色块组成图案成为园林中的时尚,从南到北刮起了一阵草坪风。的确,绿葱葱的大面积草坪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草坪的管理费是一般乔灌木的3至5倍,而发挥的生态效益则只有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的1/4。另外,小灌木组成的图案一年中的养护费也相当高,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乔木。从我国的绿地实际情况来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到7平方米,而新加坡则达到人均公共绿地25平方米,几乎是我们的4倍。因此,这种过分追求观赏效果而忽视生态效应的做法不可取。

注重眼前效果忽视长远景观

当今园林设计中,为追求眼前绿化效果,盲目地密植设计,在诸暨市的一个新居住区中1平方米种有冠幅30厘米的杜鹃36株;而在一条新建成的道路中间绿带中,每3米种有一棵地径7厘米至8厘米的杜英。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这么多植物需要生长,能满足其生长条件吗?一棵冠幅30厘米的杜鹃种一年可以长到50厘米以上。在一些设计论证会上,笔者听到一些设计者说,先密植,以后可以再移植,这不是一种人力的浪费吗?再加上在移植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会引起植株的死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况且,密植后的植株由于下半部分缺少阳光,生长不旺盛,移植出来以后,不能立即应用于其他地方,这样又会增加苗圃土地的压力。所以,合理的种植无论对植株的生长,还是对植物资源的利用,都有积极作用。

注重大树配置忽视植物习性

园林绿化中许多设计者和一些领导也存在着误区,认为配置的大树越多,绿地的档次越高。从原来的胸径20厘米到现在50厘米以上,许多原来生长很旺盛的大树,从森林里或农村的房前屋后移植来。为了保证成活,做了强修剪,这样极大地损害其原有的良好形态,而且大大减少绿量,生态效益因此也降低了。由于树龄大,且受过伤,即使成活了,也是生长缓慢,形态不美,很难恢复往日的生机。城市绿化应体现具有生命美的生机盎然的景观,所以应栽植年轻且适应性和再生能力都强的树,如胸径8厘米至10厘米的香樟,经过两三年形成冠幅1.5米的树冠,树形健美,遮阴效果好。植物都有其生态习性,有自己适合的生态环境,随意改变其生态环境,会影响其生长,同时对生态资源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配置树种单调植物群落不稳

从现在的绿地植物配置来看,所使用的植物品种比较单调,常常采用如香樟、桂花、广玉兰、杜英、合欢、无患子、紫薇、紫荆、杜鹃、月季、红花檵木、茶花、茶梅、金叶女贞、海桐、含笑、雪松及一些柏类等品种,而在一块绿地上所使用的品种更少,且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搭配不尽完善。这就造成了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植物生长不好,且病虫害增加。原来不曾在这些植物上见到的病虫害现在却开始泛滥,如原来葱兰中不曾见到有病虫,今年在葱兰中出现大批夜蛾,这是笔者从事园林工作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而它对葱兰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在自然界中,想要植物生长良好,必须有和谐的植物群落。

植物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切忌单纯追求艺术效果,不顾植物习性,硬凑一个违反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群落,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近年来许多园林绿地植物生长不好,病虫害较多,究其原因就是人工植物群落不稳定造成的。

植物是造园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造园的成败,完善植物配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对于园林设计者来说,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对近期与远期、平面和立面、色彩与季相以及园林意境要进行充分考虑。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各类植物,充分发挥它们与功能相结合的观赏特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求得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最大协调。

园林水景植物的配置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

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
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 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

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黄森木)

 

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


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伴随滨海城市的经济不断发展,滨海景观建设的地位愈发突出。在学术界,目前对滨海绿地景观规划和建设还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和论述。其中植物配置是讨论的重点之一。
植物配置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是极其特殊的一类。在这类特殊的配置中,有几点很重要,下面予以讨论。
总体上,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地貌、环境和当地滨海气候特点,利用附近的自然环境,如优美的风景、树林、湖泊、河道、沙滩等,合理进行配置;利用绿化将空间与建筑物串联起来,景观内道路绿化应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排列整齐的模式,增加绿色空间和营养空间的多样性,使景观成为一个连绵不断互相联系的绿化系统,和自然结合在一起,追求绿色空间的自然性,形成具有生态演替过程、层次分明的复层群落,同时应注重空间景观塑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观海视廊的延续性,不应破坏景观与海的关系。
首先,对绿化区域内原有高大乔木的保留不仅是一个节约资源的问题,它会从更深层面上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赋予滨海景观新的意义,景观也将因此富有个性。
在选择植物上,其配置原则是优选耐盐碱品种。植物选择以耐盐性强,根系发达,并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植物为主。要满足滨海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景观和生态效益的提高。目前运用较多的植物品种有:海滨木槿、黄连木、紫槐、臭椿等。海滨木槿寿命长,根深,根系发达,耐沙埋,是滨海地块重要的绿化树种;黄连木耐寒,耐瘠,耐干旱,耐一定盐碱;紫穗槐根系发达,适应性强,为护堤树种,可防风固沙,又是盐碱地的优良覆盖植物。灌木则有枸骨、海桐、红瑞木、南天竹、山茶、珊瑚树、石榴、绣线菊、杜鹘、贴梗海棠等。
滨海景观植物的另一配置原则是保证抗自然灾害。滨海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夏季雨量集中,台风短时风力较大,盐雾多。栽植耐盐雾、抗风性好的树种,可以同时起到防风、防盐雾灾害等作用。
植物配置在一个小区域内还要考虑常绿和落叶的比例,一定要有常绿植物,如果骨干乔木是常绿树种,而其他乔木就可以选择落叶的,开花的,这样能保证冬天的景观效果。
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服务,空间的目的是人的活动。植物配置延续的是整个景观的特色要素和特色氛围,但不是景观第一的专业尺度。要将景观第一的尺度转化为以人为本的尺度,把专业特色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这才是植物配置内涵的最好体现。(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舟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喜欢《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植物配置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