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满山遍野的芳香,站直了身子,在风的吹动下,舞出美丽的英姿!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凤眼莲的生态习性与病虫害防治》,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科属:雨久花科、 凤眼莲属

凤眼莲别名:水浮莲、水葫芦

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因它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又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

凤眼莲形态特征:凤眼莲因每叶有泡囊承担叶花的重量悬浮于水面生长,其根须发达,靠毛根吸收养分,主根(肉根)分蘖下一代。叶单生,叶片基本为荷叶状,叶顶端微凹,圆形略扁;秆(茎)灰色,泡囊稍带点红色,嫩根为白色,老根偏黑色;花为浅蓝色,呈多棱喇叭,花瓣上生有黄色斑点,看上去像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非常耀眼、靓丽。

凤眼莲生态习性: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每年4月底5月初在历年的老根上发芽,至年底霜冻后休眠。在水质符合、气温适当、通风较好的条件下株高可长到50cm,一般可长到20cm~30cm,如漂浮到沼泽地的边坡,潮湿的岸边株高只有10cm~20cm。凤眼莲萌蘖非常快,母株仲春发芽后长到6~8片叶就开始萌发下代新苗。先是小苗长出两片叶,紧接着长出主根(肉根),随着叶片增多,主根增长,伸到不影响母株的水面生长。生长较壮的母株一次可分蘖4~5株新苗,因此繁殖非常快。凤眼莲在长江中下游每年8月至10月开花,花期较长。每茬花4~5天,第一茬花谢后4~5天,本株又开第二茬花,共开两至三茬。生长良好的大秆花穗有花苞15~18朵,最少的有三朵以上。开花时平均温度25℃,漂泊在沼泽边坡,潮湿岸边生长的极易开花,比水中浮生的多开一至两年。每穗约5~10朵花。

凤眼莲栽培:批量栽培可利用房前屋后潮湿的零散地或空闲的沼泽地,在6、7月间,将健壮的、株高偏低的种苗进行移栽,要预留出50%的空地以利栽后分蘖繁殖。 移栽后适当管理,保持土层湿润,加强光照,确保通风。如果想花期延长,可进行塑料棚保温,中午通风一、二小时。在花芽形成后可移栽到小盆。用偏酸性土或营养液培养。摘除老叶,留4~5片嫩叶及花穗,既能延长花期,又可移至案头等地观赏。

凤眼莲病虫害防治: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很少发生病害。气温偏低、通风不畅等也会发生菜青虫类的害虫啃食嫩叶,少量可捕捉,普遍的可用乐果乳剂进行杀灭。

Xzh52.COM延伸阅读

凤眼莲的栽培管理


科属:雨久花科、 凤眼莲属

凤眼莲别名:水浮莲、水葫芦

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因它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又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

凤眼莲形态特征:凤眼莲因每叶有泡囊承担叶花的重量悬浮于水面生长,其根须发达,靠毛根吸收养分,主根(肉根)分蘖下一代。叶单生,叶片基本为荷叶状,叶顶端微凹,圆形略扁;秆(茎)灰色,泡囊稍带点红色,嫩根为白色,老根偏黑色;花为浅蓝色,呈多棱喇叭,花瓣上生有黄色斑点,看上去像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非常耀眼、靓丽。

凤眼莲生态习性: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每年4月底5月初在历年的老根上发芽,至年底霜冻后休眠。在水质符合、气温适当、通风较好的条件下株高可长到50cm,一般可长到20cm~30cm,如漂浮到沼泽地的边坡,潮湿的岸边株高只有10cm~20cm。凤眼莲萌蘖非常快,母株仲春发芽后长到6~8片叶就开始萌发下代新苗。先是小苗长出两片叶,紧接着长出主根(肉根),随着叶片增多,主根增长,伸到不影响母株的水面生长。生长较壮的母株一次可分蘖4~5株新苗,因此繁殖非常快。凤眼莲在长江中下游每年8月至10月开花,花期较长。每茬花4~5天,第一茬花谢后4~5天,本株又开第二茬花,共开两至三茬。生长良好的大秆花穗有花苞15~18朵,最少的有三朵以上。开花时平均温度25℃,漂泊在沼泽边坡,潮湿岸边生长的极易开花,比水中浮生的多开一至两年。每穗约5~10朵花。

繁殖方法 分株或播种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

1.分株繁殖 在春季进行,将横生的匍匐茎割成几段或带根切离几个腋芽,投入水中即可自然成活。此种繁殖极易进行,繁殖系数也较高。

2.播种繁殖 凤眼莲种子发芽力较差,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后进行繁殖,一般不常用。


凤眼莲栽培:本种耐寒性较差,喜欢温暖向阳及富含有机物质的静水或流速缓慢的动水,水温要求在20℃左右。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繁殖力旺盛,单株一年内可覆盖十几平方米水面。

凤眼莲喜生长在浅水而土质肥沃的池塘里,水深以30厘米左右为宜。我国各省多采用母株防寒越冬,春季放养于池塘中。高温季节,繁殖迅速。适生温度为15-30℃,低于10℃便会停止生长。通常浅水栽植或盆栽。因本种耐寒性差,故霜降之前应予保护,转入冷室水中养护,来年投入池中。盆栽植株应使根系稍扎入土中,并在生长长期定量补给有机肥料,供给充足光照,可使其生长强健,开花多而大。

批量栽培可利用房前屋后潮湿的零散地或空闲的沼泽地,在6、7月间,将健壮的、株高偏低的种苗进行移栽,要预留出50%的空地以利栽后分蘖繁殖。 移栽后适当管理,保持土层湿润,加强光照,确保通风。如果想花期延长,可进行塑料棚保温,中午通风一、二小时。在花芽形成后可移栽到小盆。用偏酸性土或营养液培养。摘除老叶,留4~5片嫩叶及花穗,既能延长花期,又可移至案头等地观赏。

凤眼莲病虫害防治: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很少发生病害。气温偏低、通风不畅等也会发生菜青虫类的害虫啃食嫩叶,少量可捕捉,普遍的可用乐果乳剂进行杀灭。

凤眼莲的养殖方法


【凤眼莲繁殖】分株,播种。以分株繁殖为主。

(1)分株:在春夏间进行。凤眼莲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在气温高时繁殖更为迅速。植株在长至6〜8片叶时,就可在它生满须根的茎旁长出匍匐茎,并在匍匐茎的顶端长出根系,继而发叶、抽梗,形成一株新的植株。生长健壮的植株,一次便可分蘖4〜5株新苗。分株时只要将新的植株自母株切下另行栽养即可。

(2)播种:种子寿命很长,贮藏10年仍可保存发芽力,但一般不采用。

【凤眼莲栽养要点】

(1)种植:需在春暖气温达161C后种植。可栽养于水池或大型容器中,也可栽养于陶缸、水桶、塑料桶、鱼缸和其他可以盛.水的容器里,只要容器高20厘米以上均可。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腐殖质土和塘泥为佳。栽种时,只需在容器底部铺一层不少于

5厘米厚的土,然后放满水,将植株放在水中即可。也可以先将植株进行盆栽,然后将盆株放在水缸内养护。

(2)温度:喜温暖的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16〜34°C。能耐高温,在38°C的高温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不耐寒,温度低于10°C时停止生长。越冬温度应维持在5°C以上,低温时植株会枯死。栽养最好在气温达16°C后进行,不然植株生长缓慢。

(3)光照:喜阳光充足的环境,要选择全日照的地方栽植。偏阴时不但植株生长不良,而且开花量减少,花穗变小,甚至逐渐凋萎死亡。

(4)水分:能通过叶柄的气囊悬浮于水面,也可在浅水或湿地扎根淤泥生长。不耐干旱,生长期间应及时补足水分,保持适当的水深,以免植株因缺水而干死。在水浅而根系扎入土壤中时,叶柄会没有气囊,从而降低观赏性。对水的要求不高,自来水、河水均可。由于生长前期的气温低,f株生长较缓慢,此时的水宜浅,以利于增温;6月后气温升高/植株生长旺盛,繁殖

速度增快,此时的水宜深些,以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水深以30厘米左右为宜。

(5)施肥:要让植株生长开花旺盛,需适当施肥。除在种植

的土壤中拌入少量有机肥作基肥外,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当追施肥料。由于6月以前植株生长缓慢,所以不宜多施肥料,只要追施1〜2次以氮为主的肥料即可;6月后植株生长加快,同时开始孕蕾开花,应每月追施1次氮磷钾结合的肥料•,10月后停止施肥。

(6)修剪:由于生长旺盛,繁殖迅速,如植株的数量太多而使茎叶拥挤在一起时,植株之间会因互相阻挡遮住光线而减少开花,葫芦形的叶柄也会变成纺锤形,从而影响观赏。这时应除去过密的植株,以改善通风透光状况,从而有利于植株的生长与开花。

(7)病虫害防治:由于生性强健,适应能力强,因此极少有病虫危害。但有时可见菜青虫啃食嫩叶,应及时捕捉杀灭。

【凤眼莲栽养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开花少而小①光照不足;②缺肥;⑤植株过密植株枯死①低温;②过于荫蔽;⑤失水;④施肥过浓

半枝莲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爱花卉网导读:半枝莲在养护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病虫害,一般常见的半枝莲的病虫害有霉菌病,锈病,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等,半枝莲出现这些病虫害应该怎么防法了,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半枝莲病害

1.霉菌病

(1)识别特征蚜虫危害后,诱发不规则的黑褐色霉状斑,发生后期,叶片上覆盖一层霉状物。

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

(2)发病规律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生较多。

(3)防治技术霉菌病发生时,可喷以1:0.5:150-200波尔多液,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

2.半枝莲锈病

(1)识别特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绿色小点,后期叶背形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疤斑(夏孢子堆),疤斑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夏孢子。叶片上病斑增多,叶片祜死。

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

(2)发病规律一般多在5月中旬发生,6~7月危害严重。

(3)防治技术发病期喷0.2-0.3度石硫合剂,或敌锈钠300倍液(加洗衣粉150克),7-10天1次,连续2-3次,

(二)半枝莲虫害

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危害幼苗,4-5月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可以采用,减少虫源,及时进行翻耕晒田,可以大量的杀死幼虫。

集中灭卵,用稻草扎成草把下加竹竿,然后插入田间来引诱成虫产卵,然后集中将这些稻草烧掉。

也可以进行人工捕捉幼虫。

现在大多采用化学方法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4.50kg/hm2)拌细砂土(749.63kg/hm2),在作物根旁开沟撒施药土,并随即覆土,以防小地老虎为害植株。

也可以采用可用80%敌敌畏或50%辛硫磷(3.0~4.5kg/hm2)兑水6000~7500kg灌根。

莲瓣兰病虫害的防治


莲瓣兰与其它的兰花一样,因管理不当会发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一旦发生加上防治不及时,对兰花的生长危害相当严重,影响兰叶的观赏价值。

一、几种常见的虫害

莲瓣兰虫害不算太多,主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介壳虫。介壳虫有多种,有黄介、粉介、红介和黑点介等。介壳虫靠有吸盘吸附于兰叶上,吸食叶绿素为生,是一种极为顽固又易发生的害虫。发生介壳虫害之后,即使将它消灭,也给绿色的兰叶留下白点和黄点,严重时一片兰叶特别的是叶根部全变成白黄相间的残痕,加上兰是一次性长成,永远也不能恢复原状。介壳虫滋生的原因一是盆上水份过重,再是养植地点不通风或是通风不够。

红蜘蛛。红蜘蛛是一种软体小动物。它主要是依靠吸食叶绿素生存,莲瓣兰一经被侵袭,整个叶面渐渐地丧失叶绿素,出现小白点,严重地破坏兰株生长。这种害虫繁殖力强,一发生就成群地集结在叶的背面或叶辆部,吸食养份。红蜘蛛产生的原因是盆土过于干燥和通风很差。

蓟马。蓟马也是一种危害兰叶的害虫。它们也是从兰叶表皮组织中吸食养料,使叶面留下终身不能恢复的小白点。这种害虫产生的原因是兰株原来感染,栽培的地方不通风。

二、病变的表现和起因

莲瓣兰在管理上栽种时消毒不严,浇水掌握不当,放置的地点不通风等等原因,造成病菌没有杀死,水分过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由此而发生病变。莲瓣兰病变的产生首先表现在兰叶上,就是出现黑斑块或黑点,最后传染开来,致使叶片完全病死,以致全株或全盆死亡。莲瓣兰由于管理不善和施肥过多,也会出现黑斑黑点和烧尖等现象。因此,要将好草与病草分开来栽培,便于采取彻底根治。莲瓣兰的病害有以下几种:

黑斑病。黑斑病又称为褐斑病,这是叶面上出现黑色的斑块和点,且逐步漫延,造成整片兰叶死亡。这种病常常发生在霉雨季节,往往在空气湿度相当重,风少而盆土的水份多的情况下发生。

霉腐病。莲瓣兰霉腐病表现有三种情况:兰花霉腐病、细菌软腐病和病毒病。这几种病毒病危害相当大,传染也快,染上后无法控制,最终全株枯死。这几种病毒病迄今为止,由于产生的病因不明,也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只有在产生病害之前加强管理,注意通风和盆土的干湿度。当出现病毒性病害之后,一定要将得病的兰叶或兰株剪去,严重时必须将得病的兰盆隔离,放置于其它地方,避免传染。

三、增加自身的抵抗力为主的预防措施。

作为莲瓣兰的病虫害的发生,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产生于没有抵抗能力的瘦弱兰株上,而瘦弱兰株又是栽培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最根本的是栽培出抵抗力强的健壮大株兰,因此加强手时管理,按照莲瓣兰生长和各个不同的季节适时喷洒药物。根据发生病虫害的炎热天气和霉雨天时节做好预防工作。莲瓣兰防止病虫害一般用市场出售的农药进行喷洒,或是因地制宜地选用中草药泡水喷洒叶面和浇盆。目前,市售农药有多种,其中敌杀死、乐果、托布津等药物使用效果较好。但是,在使用农药防治时一定要兑成稀释的溶液喷洒,否则会使兰株中毒致死。使用药物预防的时机,最好在栽培之前进行,包括栽培材料的消毒,经过消毒处理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好方法。另外,在炎热的天气到来之前和霉雨季节到来之前一定要喷洒药物,以杀死病毒性细菌和虫害之虫卵。管理上,要经常保持通风良好,也是一种防治的措施。

总的来说,防治病虫害,应加强栽培大株茁壮的兰棵增强兰株的自身抗病害能力,并要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想,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管理措施好,兰花的病害少,才称得上是艺兰能手。(易丹)花木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也有生长在叶背面。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将表生的白色粉状菌丝和孢子层拭去时原发病部位呈黄色圆形斑。严重时新梢感病可达100%。有时病叶发生皱缩,病梢扭曲畸形、萎缩。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在大叶黄杨展叶时和生长期,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传播侵染,此菌在寄生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害发展,至秋季病菌又产生大量孢子再次侵染危害。不及时修剪,大叶黄杨枝叶过密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适当疏枝增强植株通透性,扦插育苗时勿密度多大等,都是防治此病应注意的问题。2、药剂防治,可喷20%的粉锈宁2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500倍液,在病害开始出现时就立即进行,10天左右重复1次,喷4—5次。

紫薇绒蚧

主要危害紫薇、石榴及桑等。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刺吸危害,分泌蜜露,导致枝叶发黑,叶片脱落,影响生长,失去观赏价值。

1年发生2—3代。以若虫在枝干缝隙内越冬。翌年继续取食危害。4月老熟雄若虫化蛹羽化,并与雌虫交配,交尾后不久死亡。雌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于8月上中旬大量产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若虫大量孵化,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虫体多分布在枝条及树干缝隙、凹陷处。少数分布于叶背基部,在枝条上阴面多于阳面。

防治方法:1、用竹片或毛刷刮去树干、枝条有虫枝。2、若虫孵化末期,可连续喷药2—3次,选用25%亚胺硫磷600—800倍液,40%杀捕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3、结合修剪,除去并烧毁有虫枝。

刺蛾

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主要危害重阳木、杨、柳、榆、刺槐、樱花、红枫、海棠、腊梅、紫薇、桂花、大叶黄杨等。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浅土层结茧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夜间飞翔活动,有趋光性。成虫交尾产卵。卵常数十粒集中产于叶背,呈鱼鳞状排列。卵期为5—7天。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后取食蜕下的皮及叶肉,3、4龄后吃穿叶表皮,6龄后自叶缘向内蚕食。

防治方法:1、根据刺蛾初孵幼虫的群集性,被害叶透明枯斑,目标显著,可组织人力摘除虫叶。2、灯光诱杀多种刺蛾成虫,防止产卵。3、掌握刺蛾3龄幼虫以前喷药。可用20%除虫脲悬浮剂10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4、可结合冬季整枝修剪,剪除蛹、茧集中烧毁,结合树盘松土、施肥等措施,挖除地下其他刺蛾虫茧予以消灭

黄杨尺蠖

主要危害:丝棉木、黄杨、卫矛、榆树、杨、柳等。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片吃光后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

1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成虫白天栖息枝叶隐蔽处,夜出活动、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呈双行或块状排列。卵块数十至百余粒。卵孵化多在早晨5:00—8:00,群集叶背危害,咀食叶片、嫩枝皮层,老熟幼虫吐丝飘落入土化蛹。成虫飞翔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防治方法:1、成虫羽化期,利用灯光诱杀。2、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早、晚集中在寄生植物上、下部的特性,以简单器具捕杀。3、幼虫危害期,喷施50%亚胺硫磷乳剂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4、在成虫产卵的高峰期,铲除根际周围杂草上的卵块及初孵幼虫,冬季翻耕根际土壤,可杀死越冬虫蛹。

樟青凤蝶

主要危害樟树、楠、月桂、白兰、含笑、阴香、鳄梨、柑橘等。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以2—3年生幼受害最烈。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

1年发生2—3代,以蛹悬挂在寄生主中、下部枝叶上越冬。4月中旬5月下旬陆续羽化。越冬代及第一至三代幼虫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羽化后1—2天在林间飞翔,觅食花蜜作补充营养。数日后求偶交配产卵。产卵1粒于嫩叶尖端,偶尔2粒。每雌产卵18—34粒。幼虫5龄,每隔4天蜕1次皮,虫体随龄期增长,以5龄幼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1天取食樟叶1—5片。幼虫老熟爬行隐蔽的小枝叶背后,用丝固定尾部,2—3天化蛹。卵期一般4—6天,幼虫期约20天,越冬代蛹期90天左右。幼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0—28℃。

防治方法:1、成虫产卵期,巡查苗圃樟苗,及时摘除产于轩尖的卵粒。2、幼虫发生初期,喷射40%水胺磷乳油1500倍液。3、结合冬季管理,摘除越冬虫蛹。

病虫害防治


枸杞蓟马的最有效防治方法是什么?

姓名:陈淑芳 单位: 联系电话:5613886 2010-07-21

专家解答
您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毫米,黄褐色。头前尖突。集眼黄绿色,单眼区圆形,单眼暗色。触角8节,黄色,第二节膨大而色深,第六节最长,7-8节微小,3-7节有角状和叉状感觉器,各节有微毛和稀疏长毛。前胸横方形,近后侧角区有大小各1个灰绿色圆点。翅黄白色,中间有2条纵脉,上有稀疏短刺毛,前缘有较长的刺毛,均匀排列,后缘毛深色颇长,两相交错排列,翅近内方有1隐约可见的深色横纹。腹部黄褐色,背中央淡绿色,腹端尖,雌虫第六腹节腹面有下弯而色深的产卵管,到达第十节的下方。
若虫:深黄色,背线淡色,体长约1毫米。复眼红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群褐色小点,中胸两侧、后胸前侧角和中间两侧各有1个小褐点。第二腹节前缘左右各有1褐斑,第三节两侧、第五、六节和第八节两侧各1红斑,第七节两侧各2个红斑。
生活习性
每年代数不详,约以成虫在枯叶下等隐藏处越冬。次年春季枸杞展叶后即活动为害,6-7月害情最重。据1974年中宁县的反映,在有的枸杞园普遍为害,几乎找不到一个无虫的叶片,使叶片早期枯落而减产。
防治方法 :
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加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800-1200倍液,或5%美除(5%虱螨脲)乳油1000倍加25%阿克泰(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倍在6天内连施喷施两次,防治效果较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苗木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也有生长在叶背面。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将表生的白色粉状菌丝和孢子层拭去时原发病部位呈黄色圆形斑。严重时新梢感病可达100%。有时病叶发生皱缩,病梢扭曲畸形、萎缩。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在大叶黄杨展叶时和生长期,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传播侵染,此菌在寄生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害发展,至秋季病菌又产生大量孢子再次侵染危害。不及时修剪,大叶黄杨枝叶过密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适当疏枝增强植株通透性,扦插育苗时勿密度多大等,都是防治此病应注意的问题。2、药剂防治,可喷20%的粉锈宁2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500倍液,在病害开始出现时就立即进行,10天左右重复1次,喷4—5次。

紫薇绒蚧

主要危害紫薇、石榴及桑等。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刺吸危害,分泌蜜露,导致枝叶发黑,叶片脱落,影响生长,失去观赏价值。

1年发生2—3代。以若虫在枝干缝隙内越冬。翌年继续取食危害。4月老熟雄若虫化蛹羽化,并与雌虫交配,交尾后不久死亡。雌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于8月上中旬大量产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若虫大量孵化,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虫体多分布在枝条及树干缝隙、凹陷处。少数分布于叶背基部,在枝条上阴面多于阳面。

防治方法:1、用竹片或毛刷刮去树干、枝条有虫枝。2、若虫孵化末期,可连续喷药2—3次,选用25%亚胺硫磷600—800倍液,40%杀捕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3、结合修剪,除去并烧毁有虫枝。

刺蛾

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主要危害重阳木、杨、柳、榆、刺槐、樱花、红枫、海棠、腊梅、紫薇、桂花、大叶黄杨等。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浅土层结茧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夜间飞翔活动,有趋光性。成虫交尾产卵。卵常数十粒集中产于叶背,呈鱼鳞状排列。卵期为5—7天。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后取食蜕下的皮及叶肉,3、4龄后吃穿叶表皮,6龄后自叶缘向内蚕食。

防治方法:1、根据刺蛾初孵幼虫的群集性,被害叶透明枯斑,目标显著,可组织人力摘除虫叶。2、灯光诱杀多种刺蛾成虫,防止产卵。3、掌握刺蛾3龄幼虫以前喷药。可用20%除虫脲悬浮剂10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4、可结合冬季整枝修剪,剪除蛹、茧集中烧毁,结合树盘松土、施肥等措施,挖除地下其他刺蛾虫茧予以消灭

黄杨尺蠖

主要危害:丝棉木、黄杨、卫矛、榆树、杨、柳等。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片吃光后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

1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成虫白天栖息枝叶隐蔽处,夜出活动、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呈双行或块状排列。卵块数十至百余粒。卵孵化多在早晨5:00—8:00,群集叶背危害,咀食叶片、嫩枝皮层,老熟幼虫吐丝飘落入土化蛹。成虫飞翔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防治方法:1、成虫羽化期,利用灯光诱杀。2、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早、晚集中在寄生植物上、下部的特性,以简单器具捕杀。3、幼虫危害期,喷施50%亚胺硫磷乳剂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4、在成虫产卵的高峰期,铲除根际周围杂草上的卵块及初孵幼虫,冬季翻耕根际土壤,可杀死越冬虫蛹。

樟青凤蝶

主要危害樟树、楠、月桂、白兰、含笑、阴香、鳄梨、柑橘等。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以2—3年生幼受害最烈。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

1年发生2—3代,以蛹悬挂在寄生主中、下部枝叶上越冬。4月中旬5月下旬陆续羽化。越冬代及第一至三代幼虫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羽化后1—2天在林间飞翔,觅食花蜜作补充营养。数日后求偶交配产卵。产卵1粒于嫩叶尖端,偶尔2粒。每雌产卵18—34粒。幼虫5龄,每隔4天蜕1次皮,虫体随龄期增长,以5龄幼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1天取食樟叶1—5片。幼虫老熟爬行隐蔽的小枝叶背后,用丝固定尾部,2—3天化蛹。卵期一般4—6天,幼虫期约20天,越冬代蛹期90天左右。幼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0—28℃。

防治方法:1、成虫产卵期,巡查苗圃樟苗,及时摘除产于轩尖的卵粒。2、幼虫发生初期,喷射40%水胺磷乳油1500倍液。3、结合冬季管理,摘除越冬虫蛹。

芦荟繁殖与病虫害防治


芦荟又名油葱,原产印度。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干旱和耐半阴。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5℃。

繁殖: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34月换盆时,将母株周围密生的幼株取下盆栽。如幼株带根少,可先插于沙床,待生根后再上盆。扦插,在56月开花后进行,剪取顶端短茎1015厘米,待剪窥晾干后再插于沙床,一般插后2周左右即能生根。

栽培:芦荟在早春生长旺盛,必须充分浇水,并每半月施肥1次。夏季有较短的休眠期,应控制浇水,保持干燥为好。特别刚盆栽的幼株不耐高温和雨淋,宜略加遮阴。秋后搬入室内养护,宜放阳光充足和通风场所,严格控制浇水。

病虫害:有时发生炭疽病和灰霉病危害,可用10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粉虱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应用:芦荟矮小多姿,色彩斑烂、肥厚多汁的叶片在烈日下仍然苍翠悦目。早春还能从顶端抽出橙黄色花枝,特别诱人。盆栽适合厅室点缀和庭院布置。南方可露地栽培,千姿百态,颇能引人入胜

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雨雪冰冻灾害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与特点

一般来说,对于以各种相对裸露方式越冬的昆虫,如食叶害虫,连续的低温和雨雪冰冻会降低越冬害虫的存活基数,减少当年的种群数量;但对次期性病虫害的发生和暴发是极为有利的,大面积林木的折干断枝,极易造成大量伤口并导致林木生长势的急剧下降。众多伤口是多种病菌的侵染点,树势急剧下降又可引发一些腐朽菌的侵入,因此,各种弱寄生病害的严重发生,在当年就会显示出来;而次期性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如多种天牛、小蠹、吉丁虫等)主要入侵树势衰弱的林木和林分,灾害对其影响会有适当的滞后现象,一般在灾后2-3年内种群将急剧增长,成为病虫害持续发生的基地,从而造成更大的后续灾害和恶性循环。

2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后的重点次生性森林病虫害

监测和控制的重点是各种病害,如松树腐朽菌、杉木细菌性病害、杨树腐烂病、板栗干部病害、油茶病害等;各种次期性害虫,如多种林木钻蛀性害虫(多种天牛、小蠹和吉丁虫等),特别是松墨天牛,此种天牛正是我国头号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后必然引发松墨天牛和其它钻蛀性害虫的大举入侵和养殖,更有利于松材线虫的扩散和蔓延。

3次生性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的原则及技术要点

这次南方雨雪冰冻雪灾害覆盖面很广,受害树种很多,涉及的有关病虫害种类更多,限于篇幅,本文只能涉及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的原则性支撑技术要点。

3.1林种或林分类型的划分建议各地区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现有林种或林分划分为以松、杉等为优势树种的次生林,以松、杉、桉等树种为主的用材林,以油茶、板栗、柑橘等为主的经济林,以及竹林等四种类型;并依次划分中幼林和成熟林。

3.2灾情调查和受害等级划分配合各地区的其它救灾措施,立即进行灾害调查,依据折干、断梢、冻拔、冻裂等的具体情况,针对上述不同林种、树种、林龄,提出轻、中、重的受害标准和受害等级划分。

3.3各地次期性森林病虫害的梳理根据各地区的主要树种、树龄和林分树种结构,梳理各地主要树种的病虫害发生历史、常发性主要种类,明确各地次期性森林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对于引进树种,更要梳理原产地的主要病虫种类,从而明确可能发生的重大次生性病虫害种类。

3.4分类施策,提出对应性预防和控制措施

各地区要根据林种或林分类型、灾情调查结果和受害等级,针对主要次期性森林病虫害,分类施策,系统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措施,于今年4月前提出对应性预防和控制的实施方案,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技术问题,经专家技术论证后实施。

松杉林:将松动或倾斜林木扶正并培土踏实;及时清理死亡或濒死林木,采用相当规格苗木进行补植;对折断和受冻害的侧枝进行适时适量的轻度修剪,剪口要平滑,并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涂刷伤口。针对成熟林的主要技术措施有:砍伐断梢、折断、倒伏林木,倾斜林木视程度进行扶正或砍伐,并及时清理林地;对受害面积较大形成林窗的林地进行造林更新。

经济林:冻害为板栗枝干病害的流行提供了较好环境条件,雪后应该及时清理栗园的枯枝落叶,集中焚烧。清园后,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面对树体及地表喷施一次。

3.5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常年动态监测

监测对象为当地的主要常发性和次期性病虫害,尤其是大范围的冰冻雪灾极大地改变了林分环境,原先次要或一般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容易转变为主要种类。各地要针对不同林种或林分类型、受害等级,设立固定样地,样地大小以30x30m左右为宜。调查方法以害虫信息素诱集和人工地面调查为主,一年调查两次,春秋各一次;对于大范围或大面积的次生林和用材林,也可采用3S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进行监测,一年一次。各地的监测技术方案要经专家技术论证后实施。

秋季花卉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秋季花卉病虫害的种类主要有:叶斑病、黑斑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介壳虫、蚜虫、蓟马、天牛、木蠹蛾、粉虱、斑潜蝇、螨类(红蜘蛛、跗线螨)、线虫等。
叶斑病主要为害茶花、桂花、榆树、兰花、凤梨、罗汉松、散尾葵等,一般病叶率为15%—30%,重的达50%以上。
黑斑病主要为害月季、玫瑰、菊花等,花卉受害较普遍,其为害率一般为20%—40%。
炭疽病为害花卉种类多,常见的受害花卉有兰花、万年青、茶花、米兰、九里香、橡皮树、白兰花、君子兰、竹芋类、棕榈科花卉等。花卉叶片受害率为10%—30%,严重的在90%以上。
此外,白粉病为害紫薇、芍药等,枯萎病为害棕榈科花卉(苗期)、菊花等。
介壳虫是发生较普遍的虫害,常为害苏铁、散尾葵、白兰、桂花、茶花、含笑、九里香、榕树、榆树、福建茶、棕竹等。在种植密度大、荫蔽度高的环境下发生重,若防治不及时易造成落叶、枯枝,甚至植株死亡。
螨类为害的花卉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柑橘类、榆树、万寿菊、月季、玫瑰、苏铁、竹类等。秋季是螨类为害的高峰期,必须使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治。
另外,蓟马常为害细叶榕等。天牛、木蠹蛾在移栽后的榕树、仿伞枫、苏铁等的粗大枝干上钻蛀为害,一般为害株率为10%—40%。粉虱、蚜虫、斑潜蝇主要为害菊花、芍药、杜鹃等类花卉。线虫发生较普遍,且不易被发现,为害对象主要有万年青、棕榈科类、菊花等。
花卉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何避免污染的水源导致病害的流行。另外,必须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1.花场内要及时清理病残枝叶,使用干净的水源浇灌花卉,合理安排场中花卉品种的种植布局,以减少病虫源的反复感染和相互传播。
2.对症下药,及时施药防治。
病害防治:叶斑病、黑斑病可选用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氧氯化铜等农药进行防治,炭疽病用施保功、使百克或代森锌等防治,白粉病用灭病威、胶悬剂、粉锈宁等防治。
虫害防治:介壳虫宜选用速扑杀、氧化乐果防治,螨类用哒螨灵、克螨特、双甲脒等防治,蓟马、粉虱用吡虫啉、稻飞虱、万灵等防治,斑潜蝇用杀虫双、巴丹等防治,线虫则用呋喃丹、米乐尔防治。如发生钻蛀性害虫,除表面喷施农药外,还可采用农药灌注、混坭浆涂抹等方法进行防治。
中国种植技术网编辑

马蹄莲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马蹄莲又名水芋、观音莲,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木花卉。叶片翠绿,形状奇特,花梗大体与叶等长,花朵苞片洁白硕大,宛如马蹄,花期长达6个多月。

一、病害

1、马蹄莲软腐病:植株接近地表处发生软腐脱离,向上引起叶片枯萎,向下引起肉质块茎产生黍上骨性软腐,根也腐烂,整株突然萎蔫而死亡。叶片边缘受害,变软湿腐。花梗受侵害,花变褐色,花梗软腐脱落,细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

(1)采收时,剔除病球茎,用40%甲醛55液倍液处理1小时晾干后存放。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在病株周围用40%甲醛40倍液消毒土壤。

(3)块茎种植深度不超过5厘米,避免过度供水。

2、马蹄莲叶斑病:有3种真菌引起马蹄莲叶斑病,其中以叶点霉发生较为普遍,初期,叶上病斑小,近圆形,灰白色,逐渐扩展联合呈不规则大片烂斑,有时亦侵害花和花梗。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叶残基,避免过度供水。不要直接向植株浇灌。

(2)发病时喷25%敌力脱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大生500倍液,隔715天喷1次,连续23次。

3、马蹄莲病毒病:马蹄莲病毒表现有两种症状,花叶症状为病株叶片表现典型花叶,叶片缩小扭曲畸形,白斑或称环斑症状,是在叶脉附近出现褪绿环斑或条纹,叶扭曲,小花梗上呈现白点,花蕾上有浅色斑点花畸形,花叶病可由汁液,桃蚜传播。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母株繁殖,生长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

(2)在马蹄莲整个生长期,用50%马拉松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乳油3000倍液防治蚜虫,蓟马等传毒介体。

二、虫害

二点叶螨:别名棉红蜘蛛,寄主有向日葵、马蹄莲、月季、桃、文竹、腊梅、孔雀草、木槿、玫瑰等。二点叶螨在叶背吸取叶片汁液,轻则叶片变红,如火烧,重则落叶。

防治方法:

(1)摘除有病叶片,并集中处理。

(2)喷4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或20%好年冬2000倍液,或25%爱卡士1500倍液。

喜欢《凤眼莲的生态习性与病虫害防治》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知识大全除病虫害专题,希望您能喜欢!